蓮華胎藏界儀軌解釋卷下(依青龍寺本)

釋真興集
輸入者 徐麗玉

軌云。曩莫阿(等)解云。此下廣明三部輪。兼明四處也。四段如次可知之。
軌云。伊縊(等文中多本無魯盧二字。上文既云伊等十二。故必可有也)解云。此傍明方便行也。內證真如自利圓滿。外現方便利樂他。故名為方便究竟義也。即釋迦佛普賢等士皆出方便化度眾生。是名諸佛究竟道也。
軌云。菩提心(等)解云。此下結明四重曼荼羅具足定慧義也。(尋上可知之)
軌云。爾時世尊(等)解云。明佛果有七中。自下第七明佛因所成之果也。其自性身無色無形。自受用身非餘所見。但有應化隨機示現。所以自下一一明之。於中有二。一明中胎九尊印言。二明三部普門示現。此即初也。此中分二。初明所住道場。後明能住尊體。是即初也。於中亦二。初長行偈頌總明建立道場。後明能作因緣。是初文也。今此道場曼荼羅法如上既釋。此文存略。時佛為明祕密法故。入等至定現希奇相。大疏云。言等至者。如三世佛皆從此道乘此方便而成正覺。我亦如是故名等至(云云)若釋實義。梵云三摩拔提。由前加行平等心故至此定中。故名等至也。言內心者。指行者心。行者身中本有法界曼荼羅處。即用頭上為其內胎。用心已上為第一院。以臍已上為第二院。從臍已下為第三院。故云內心。內此行者一具身地。即是法界之自性也。謂以真言密印加持本性淨故。事業金剛所護持故。淨除一切惑業塵垢。我人株杌過患無故(於別別蘊自性斷割為我。數數取趣為人。見相續起為眾生。乃至命存為壽者。言等者。意生儒童等也)方壇如前釋之。西向等者。說觀行者對面之方。言意生者。略有二義。一云。今此蓮花從修行者觀心中生。故云意生。二云。行者心中本自所有八葉蓮花。由觀念故開敷顯現。故名意生(種種莊嚴如大疏說之)其中佛者大日如來。大疏云。此是行者自性無師智大日佛。非從外來也(乃至)超身語意染污心地。得至淨心毘盧遮那悅意心地(云云)於八葉上等者。明九尊位(經中云。西北慈氏。東北觀音。與今少異也)爾時行者等者。大疏云。其花莖下觀為大海水。海岸之外為成三昧耶故。須辨花等(云云。說此內心曼荼羅儀式子細在疏。不能繁引。可檢知之)言優陀那者。此云頌也。言大我者。佛之別名也。囉字淨等者。如上以字燒字。觀於灰燼中更出道牙。是故次授暗字置弟子頂。暗字上點是甘露法水用灌其頂也。住瑜伽座亦如上之。尋念等者。大疏云。謂師將度弟子入祕密藏故。尋念三世佛所行方便。欲令同證同護持之。師既自住瑜伽座。以其身心作佛海會。獨自明了。餘所不見也。次授弟子花。令投師身上供養內心之佛(乃至)其花投處。大略心為八葉位。從臍至心為金剛臺。臍為大海。從臍以下是地居諸尊位也。此者何義。謂從諸佛大悲海生金剛智。此智出生一切佛會也。於一切曼荼羅中。此最為上無與比也。其持誦者觀其內身肉心八分為八葉開敷。及囉字置目等也(云云。取文不全。只簡要也。以此疏文可知。一段頌文也。云云)注云曼荼羅三重等者。明三重曼荼羅之色也。內中外輪名三重也。如文可知之(上有此義。尋可悉之)
軌云。爾時金剛(等)解云。此後明能作道場之因緣法也。如上建立行者內心道場儀式。猶有疑惑。其外器界有顯形色。建立道場應是實爾。內身觀之建立道場。猶如幻化。豈信之耶。是故金剛祕密菩薩為除彼疑。說此真言明能作因。謂一身中具有五大三業種子。五大為因。三業為緣。行者觀心為士用力。建立內心大曼荼羅。與外均等。不可疑怪。為表此義有此真言。五大三業在真言中(大疏云。暗缺暗噁如次為地水火風。與今少異。彼有別義可悉之)長行中云昇於大日等者。大疏云。猶此菩薩能知如來身口意密故名祕密主。位同大覺。為度眾生示作菩薩而相起發。此中身密即是諸印。如四重曼荼羅。一一本尊各有密印。若觀此印。即知此尊所表祕密之德。隨類上中下差別有無量種也。語密者即是諸尊所有真言。聞此真言即知此尊內證之德。意密者即是本尊瑜伽之觀。亦隨四重方位各各不同。與此相應即入如來祕密之義也(云云)
軌云。爾時毘盧(等)解云。自下第二明能住尊體也。於中分三。一明四佛。二明四菩薩。三明大日。是則明初二也。有長行偈頌。長行之中總標明之。所說八印密中之密。是故世尊更觀大眾告密主也。言聖天者佛之別號。如言聖主天中天。言自道者。諸尊各各本真言也。為標幟者。種子及印也。言悉地者。此云成就。自餘文句如文可知之。次偈頌中總明八種曼荼羅形及八種印。大疏云。此是大日威德生印。從此印中如來威德生。此是一切智智之明也。其曼荼羅作三角形。於其四邊又有四三角圍遶之。故云周也△△△△△其中當觀大日如來而在其中。其曼荼羅觀八葉花。其花臺上作曼荼羅。即是前瑜伽座也。作此三角。其尖向下。其色赤也(上說向上義用殊也)次第二云。此是金剛不壞印。金剛者是如來智。非從緣生。不可破壞故名不壞。其曼荼羅圓如嚩字(第五聲)以金剛圍之。其金剛亦在四邊。此曼荼羅正圓而白耳。亦在花臺上。其中有大日如來。以下皆放之。閦第三云。此如來藏印亦名蓮華藏印。此曼荼羅如前作圓月輪。但以四蓮圍之為異耳。於中亦觀大日如來。次第四云。是佛音莊嚴印。又是萬德莊嚴印。亦名內外莊嚴印。此曼荼羅半月形。而側以點圍之。次第五云。此印名從佛支分生印。其曼荼羅如瓶形者。意取瓶腹。即是形圓也。以四金剛圍之。次第六云。此是法住印。其曼荼羅如虹形。有諸色間錯。猶如虹暈。其形如覆虹。其下平。上有金剛幡也。上來諸曼荼羅有蓮有金剛有點等。今此曼荼羅一一皆取以莊嚴。圍之相間錯也。次第七云(無印名)其曼荼羅虛空形(方形作之)雜色間雜。是虛空色。如空中含一切色象。如來大空智含一切法也。其兩邊各一點挾之。次第八云。是如來迅疾持印。謂如來祕密神通力也。力持迅疾之義也。其曼荼羅同前虛空。但改作青色以眾多白點圍遶之。當知此八印智大日印也。(已上大疏文也)
軌云。滿足一切(等)解云。第三明大日也。謂上八印雖亦大日。彼顯所具四智智德四攝悲德。非顯自體。故今八外別顯自體。於中分三。一顯智自體。二顯心自體。三顯身自體。此即初也。正體智名一切智。後得智名一切種智。二智合言一切智智。前四佛顯智用。今顯智體故與前別也。大疏云。經云。時佛住降伏四魔金剛戲三昧(乃至)說一切智智滿足金剛句者。住此三昧能伏四魔。能除六趣煩惱業苦與解脫樂。亦能滿足一切凡聖所有希願(云云。五字義可見大疏。云云)
軌云。遍法界(等)解云。第二顯心自體也。謂此四阿字是大日心。周遍法界無所不至。大疏云。從阿字出三字成四字。此四合為一遍布一切處。聲門字出亦遍一切(乃至)從此真言四德普遍一切如來之心。如從一字而生二字。二字生四字。四字生八字。八字生十六字。如是展轉無窮。然實初字即同第二。第二同第三。平等無差別。即此四字是此經中正宗體也。一切祕藏皆從此生。即是毘盧遮那佛心也(云云古軌云。轉阿字成法界身者。色心合說也。四字義尋上可知之)
軌云。即時住(等)解云。第三顯身自體也。謂大日尊中臺之主故。以一切真言上首暗字真言為其身體。故經說云是我自體。大疏云。我者即是大日如來(云云)文中有二。長行及明也。智生三昧者。大疏云。謂此三昧能生如來普門善巧之智。故以為名(云云)言百光者。大疏云。從此一字(暗字)百法光明遍流而出。百威德光從此出也。然此字輪最中置此真言王。次外一輪有十二字。謂從伊至奧凡十二三昧聲也。次外輪布於百字。先從迦等二十五。次迦(去)等二十五。次欠等二十五。次屩等二十五。以中俄(上)若拏那磨五字是大空點遍一切處故同布列也(又云。此五字在別。外十二字同圓布之)其布字次第逐日右轉也(云云。又有五重布義。未分明之。)問。何故不布囉等八字。答。若加囉等過百數故應無表示。今有所表唯五五也。言百字者。今釋之云。諸佛正教雖有八萬四千差別。不過五法事理百法。以此百法為一切佛智德光明。為表此義名百光明也(言五法者。一心法。二心所法。三色法。四不相應法。五無為法。初四為事。後一為理也。言百法者。八識。五遍行法。五別境法。十一善法。十根本煩惱。二十隨煩惱。十一色法。二十四不相應法。六無為法也。問。煩惱等法何為佛光。答。菩薩成佛時。以煩惱為菩提。故無妨難也)一云。三業之中。十善功德更互相資成百福德為佛威光。故名百光。義准如是之。
軌云。祕密主(等)解云。此第四總結也。如文可知之。
已上明中臺九尊印言了。
軌云。復次祕密(等)解云。自下大段第三持法得利章。當經中第四持誦法則品。正宗分內也。即明佛果有七之中。第七明佛因所成之果有二。自下第二明三部普門示現也。若法界曼荼羅。若內心曼荼羅。通顯俱得之。經文隱密。義推如斯。於中有二。初明三部。後明普門。初中分三。此即第一明第一東方佛部也。大疏云。次於東方內院。當大日如來之上畫作一切遍知印。作三角形。其銳下向。純白色光焰圍之。在白蓮花上。即是十方三世一切如來大勤勇印。亦名諸佛心印也。三角是降伏除障義。謂佛坐道樹。以威猛大勢降伏四魔得成正覺。鮮白是大慈悲色也(云云)次虛空眼(等)大疏云。次於大勤勇北至於北維置虛空眼。即是大日佛母也(云云)次一切菩薩。大疏云。於大勤勇南至於南維作一切諸佛菩薩真陀摩尼印。此是淨菩提心。無邊行願之所集成。常能普雨世出世間一切財寶。諸救世者皆從性淨蓮花臺中現如是寶。故云住於白蓮上(云云)餘如文之。
右此院內亦有七俱胝佛母等。不出印真言也。
軌云。北方觀自在(等)解云。此下第二明第一院北方蓮花部也。大疏云。大日右方置大精進觀自在者。即是蓮花部主。謂如來究竟觀察十緣生句。得成此普眼蓮花故。名觀自在。約如來行故名菩薩。頂現無量壽者。明此行之極果。即是如來普門方便智也(云云)曼荼羅形如文可知之。次多羅菩薩在觀音右。凡諸聖者皆向大日以定左右。從觀音眼生。阿彌陀佛姊妹也。大疏云。多羅是眼義。青是降伏色。白是大悲色(等。云云)餘如文之。次毘俱胝在大勢至右。大疏云。時觀音額皺中現此菩薩。西方謂額上皺文為毘俱底。如今人忿時額上有皺也。其身四手右一垂珠鬘。二作施願。左一持蓮花。二執軍持(等。云云)餘如文之。次大勢至在毘俱底左。大疏云。如世國王大臣威勢以至得此自在之位。故名至也。持未敷蓮(乃至)是蓮花部持明王也(云云)餘如文之。
次耶輪陀羅在大勢側。大疏云。此云持名稱(乃至)缽胤遇者是淡黃色。或如綠寶。西方上勝之花也(等云云)餘如文之。次白處尊在多羅右。大疏云。半拏囉嚩悉寧。此云白處。以此尊常在白蓮花中故以為名(乃至)名為蓮花部母。觀音之母也(云云)餘文可知之次馬頭明王在觀音下。大疏云。何耶揭唎婆。此云馬頭(乃至)食噉諸障成猛威勢。是蓮花部忿怒持明王也(等。云云)餘如文之。次諸菩薩所說者在處不定。今案。此段未詳。然此院中有多菩薩。謂大明白身發生等。皆無印言。今總此等名諸菩薩。其義可得之。次地藏菩薩不說在處。依圖可知。大疏云。此菩薩從善性而生故名善子。從佛而生故亦名佛子。能說種種三乘行門利益眾生。如十輪說(云云。今此菩薩與下同異。至下可知之)次諸奉教者不說在處。依圖可知。即是蓮花使者眷屬眾等也。
此次須列金剛部金剛手院。為慢法界綺互列故交錯次第至下列也。
軌云。佛子應諦(等)解云。自下明第二重東方妙吉祥院也。文云。第三亦是隱言。理實應言東第二也(圖與此異也。疏文與今同也)大疏云。當釋迦之內正東門中畫文殊師利。身鬱金色(瞻部金色)頂有五髻(表佛五智)作童子形。左手持泥盧缽羅。是細葉青蓮花。花上有金剛印。極凞怡微笑。坐白蓮花。是其祕密標幟也。(云云)餘如文之。次光網在文殊北。大疏云。光網童子身真金色。執持寶網(乃至)文殊持無相妙慧。光網持萬德莊嚴(等。云云)餘如文之。
次無垢光在文殊南。此菩薩在密印品中(具如文之)次計設尼。謂此下五使者在文殊左右。大疏云。計設尼是鬘端嚴義(云云)如文知之。
次烏波計設尼。大疏云。烏波是亞者也。文殊以五髻徵表五智。故此使者以美髮為名也(云云)次地慧。如文易知之。次質怛羅。大疏云。質多羅是雜色義(等。云云)餘如文可知之。次召請。如文可知。大疏云。文殊五使者。一名計設尼。二鳥波計設尼。三質多羅童子。四地慧菩薩。五召請童子。於妙吉祥左右列之。各持文殊之一智也。其五使者下各作一奉教者(云云)次不思議。謂是即於五使者各有一人奉教之者。總名不思議童子。與使者別。以其真言當知之也。(與圖異也)
右此院內亦有觀自在普賢對面等多類。皆無印真言也。
軌云。行者於左方(等)解云。自下明第二重內南方除蓋障院也。大疏云。於第二重大日如來左方畫除蓋障菩薩。西方俗法。東向而治。故以東為初方。南為右方。西為後方。北為勝方。今此曼荼羅壇門向西故。當大日左方也。左手持蓮花。花上置摩尼珠。右作施無畏手(云云)餘如文之。次除疑怪。梵云憍睹褐羅。大疏云。除蓋障側作二使者。然後如次置八菩薩。凡列諸眷屬。皆令最初者在右。第二者在左。第三復右。第四復左。如是一右一左次第置之。今此菩薩在除蓋障之右也(云云)餘如文之。次施無畏在除蓋障左。大疏說印云。地為信。水為進。火為念。風為定。空為慧。此印即表五根力也(云云)餘如文之。次除一切惡趣在除疑右。大疏云。以諸眾生無始以來。以無明故常在三惡。今此聖者得是五力(與前印同故)舉之令昇(云云)餘如文之。次救護慧在無畏左。亦名救意慧。如文可知之。次大慈生在救護左。亦名慈起如文可知之。次悲旋潤在除惡右。亦名悲念。大疏云。此菩薩名悲念者。此菩薩繫屬於悲。如人被他執持故不得自在。此菩薩身心繫屬於悲為悲所持故(云云)如文之次除一切熱惱在悲念右。如文可知之次不思議慧在慈起左。如文可知之。
右此院亦有賢護菩薩。無印言也。
軌云。北方地藏(等)解云。自下明第二重內北方地藏院也。大疏云。此菩薩於雜寶莊嚴地上。以金銀頗胝水精四寶為蓮花座。在其座上光焰周遍其身。如在胎藏。故云處於焰胎(等。云云)餘如文之。問。今此菩薩與在上觀音院有何異耶。答。是一體菩薩。由本誓故成他部伴成自部主也。次寶處在地藏右。如文可知之。次寶手在地藏左。亦名寶掌。餘如文之。次持地在寶處右。如文可知之。次寶印手在寶掌左。如文可知之。次堅固意在持地右。如文可知之。
右此院內亦有日光等四人。皆無印言。如是上首諸尊又各各左右眷屬圍遶之。 軌云。西方虛空(等)解云。自下明第二重內西方虛空藏院也。大疏云。此菩薩持如來等虛空慧持大慧刀者。利慧標幟也。被服白衣。白淨無垢。是其教行外飾也(云云)餘如文之。次虛空無垢。大疏云。此中法門眷屬亦如前次第左右列之(云云)餘如文之。次虛空慧。蓮花印。清淨慧。行慧。安住慧。皆如文可知之。
右此院亦有十波羅蜜菩薩金剛藏等多類。皆無印言也。
軌云。出現智菩薩(等)解云。攝大儀軌亦名蘇悉地伽羅菩薩也。上文蘇悉地眷屬。判為蘇悉地會。是則虛空藏院之內也。以出現智為其上首可有眷屬。若依圖者。此出現智位在虛空藏院內。從此下位有曼荼羅菩薩‧金剛明王‧乃至十一面等。以如此等可為眷屬。在此軌文并圖中。不見經文及疏文也。出現智在古儀軌中。勘之可悉矣。次執蓮花杵。此菩薩又經及疏不說之。在古儀軌中。傳云。圖中金剛針也(云云)又可勘詳之(然定此蘇悉地會諸師異說。未有一定。今所釋者依其一途。可問明師之)
軌云。復次第二(等)解云。自下明第三金剛部。即第一重南方也。今言第二。是密意言。以其中臺為第一故。大疏云。於大日左置金剛部。謂執金剛能滿願者。其色如缽胤遇花。是淡黃色也。或如綠寶。淨法界色與金剛智和合。是故其身黃白。如是智身如空不壞故。用虛空色以為標幟也。所持密印是五股金剛。五如來智。皆兼灌實。以金剛慧手執持其中。故云。右執拔折羅。首戴三峰寶冠。形若山字。峰間如仰月形(等。云云)餘如文之。次忙莽雞。大疏云。忙莽雞是母義。莽雞又多義。在部主右。所謂金剛部母。亦持智杵(云云)餘如文之。次金剛針。大疏云。在部母右。持一股拔折羅。是一相一緣堅固利智。貫徹諸法無所不通。故名針也(云云)有二使者皆女形也。餘如文之。次金剛鎖。大疏云。在執金剛左。執持連鎖。兩頭如拔折羅形。下有二女使。攝持剛強難化眾生。使不退於無上菩提。故名為鎖(云云)餘如文之。次降三世。大疏云。在執金剛下。號月靨尊。面有三目四牙出現。如夏雨雲色。作大笑形。以金剛寶為瓔珞。以無量門大勢威猛攝護眾生。有無量眷屬(等。云云)餘如文之。次一切持金剛。大疏云。十佛剎微塵數金剛。同入金剛無勝三昧。如金剛手無別(等。云云)今義推云。此院之中有五人持金剛菩薩合之為一。名一切持金剛菩薩也。次金剛拳。謂此菩薩不見別說之處。在古儀軌及圖中也。次一切奉教。大疏云。在本尊側。承命往來。隨有所作者也。乃至通三部使者用之(云云)今案。此院中有使者軍荼利等八人。合之為一。名一切奉教也。餘如文可知之。
軌云。次往西方(等)解云。自下明第一重內西方佛部也(第一重中以上下方為佛部。以左右方為金剛蓮花部也)今在不次為授口決也。大疏云。次往西方畫如來持明使者及諸執金剛眾。於此下位依涅哩底方畫不動明王。如來使者作童子形。右持慧刀左持罥索。頂有莎髻。屈髮垂左肩。細閉左目。以下囓右邊上脣。其左邊下脣稍翻外出。額有水波文。坐於石上。其身卑充。作奮怒形。是其標幟也。此尊於大日花臺久已成佛。以本誓故示現初發大心諸相不備之形。為如來僮僕給使執作諸務。故持利刀。其罥索者。是菩提心中四攝方便。以此執繫不降伏者。以利刀斷其業壽命。令得大空生。業壽種除。戲論風滅。故緘其口。以一目視者。如來以等目所觀眾生無可宥者。故此明王所為事業唯為此一事因緣也。鎮其重障盤石使不復動。成淨菩提心妙高山王。故云安住在盤石也(乃至)言不動者。此是如來法身以大願故。於無相中而現是相。護一切行者。若行者常能念之。能除一切障。所謂不動者即是真淨菩提心。為表此義。四事立名也(云云)次勝三世在般若右。大疏云。次於下方西北隅際作。作降三世忿怒持明王。首戴寶冠。持五般金剛印。瞻仰大日。如請受教敕之狀(云云)餘如文之。次大威德在勝三世右。經及疏中不說之。古儀軌云。身作玄雲色。六手身六足(云云)即出大咒也。餘如文之。
右此院內最中有般若尊。其左有降三世尊。並不說印言。又經及疏不說之。般若尊印言在玄法寺儀軌中。又降三世尊。古儀軌云。八臂而四面。笑怒恐怖形。四牙熾盛身。執持諸器伏(云云更可檢之)問。金剛手院有降三世尊。今此院中勝三世。亦名降三世。此外亦有。凡三處有。同歟異歟。答。一云。各別也。雖人同名。其印真言亦各異故。別體同名。部部非一。如金剛針在金剛手院。亦有虛空藏院之末。執杵菩薩亦名金剛針等也。一云。一人一名。隨本誓故處處出現。如地藏等也。二義俱得。取捨任意耳。軌中卷了。
軌云。持真言行(等)解云。自下明第三重東方釋迦院也(諸菩薩在悲智之間。上求下化故為第三也)大疏云。於東初門中。先置釋迦牟尼。身真金色。並具光輝三十二相。所被袈裟作乾陀色。坐白蓮花作說法狀。謂以右手執袈裟角。如今阿育王像也(云云)餘如文之。次能寂母。大疏云。次於世尊北置佛眼。亦是釋迦佛母。此是如來隨類形三昧也。此三昧正以大慈普眼為體(等。云云)餘如文之。次毫相。大疏云。於佛母右畫如來白毫相印。住蓮花中作商佉色。身有圓光。手執蓮花。如半敷形。內有寶珠。此是如來無邊福業之所集也(云云)餘如文之。次一切諸佛頂在右蓮中。大疏云。謂十佛剎土微塵數佛之頂。頂者是尊勝義。最在身上。即是十八不共法之別名。此尊形像一向釋迦具大人相。唯頂肉髻作菩薩髻。亦住寶處三昧(云云)餘如文之。次白傘蓋佛頂等。大疏云。次於釋迦之南置五如來頂。第一白傘(真金色)第二誓耶。此云勝(鬱金色)第三微誓耶。此云最勝(淺黃色)第四帝殊羅施。此云火聚(極白色。名高。亦名光聚)第五微吉羅拏。此云捨(淺白色。亦名除障。亦名捨除。亦名摧碎)是棄捨煩惱義亦是摧碎義。此五如來五智之頂等(云云)次廣生佛頂等。大疏云。毫相之右畫三佛頂。第一廣大(白色。亦名廣大發生。亦名大轉輪佛頂)第二極廣大(黃色。亦名極廣生。亦名光聚佛頂)第三無邊音聲(赤色。亦名無量聲佛頂)其形相皆同五頂。是如來三部眾德之頂也(云云)次聲聞及緣覺(並在左方)大疏云。此是法佛大悲願力。為利有情。於三昧中而現聲聞緣覺真言。若有眾生應以此法入道之者。令從此門入大悲藏(云云)其名號如文可之。次無能勝。大疏云。是釋迦眷屬。亦入寶處三昧。此是釋迦化身。隱其無量自在神力。現此忿怒明王之形。降伏眾生而無盡諸障(云云)次無能勝妃。准上可知之。
右此院內有如來寶等。皆不說印言也。軌云。次於東北(等)解云。自下明第三重內護世天等也。於中有四。約四方門分別之故。此即第一東方部內也。於中分三。初東北。次正東。次東南。是即初也。大疏云。次於東北最近北邊布列五淨居天眾(初三名如軌之)第四意生第五名稱遠聞。此是五那含天子耳(云云)此佛所化生。非關世天也。一一如文可知之。(五佛頂之次有也)
軌云。行者於東隅(等)解云。自下明東南方部也(先須列正東帝釋部。今綺互故隔越列之)大疏云。東南隅布列諸火天眾。住火焰中。額及兩臂各有三灰畫。即婆羅門用三指取灰塗身像也。此是普門之一身。為引接火祠韋陀焚志。方便開示佛韋陀法。故示大慧火壇。淨修梵行之標幟也(云云)餘如文之。火天后等四人。亦如文可知之。
右此部中亦有阿詣羅仙等。不說印言也。
軌云。次增長天(等)解云。自下第二明南方部也。於中分二。初正南。次西南也。此即初也。經及疏古儀軌中無增長天。以閻魔王為首。故可名閻魔王部也。今此天王如文可知之。次閻魔王。大疏云。次於大日之南作焰魔法王。手執檀拏印作極惡忿怒形(等。云云有三藏於冥途遇鬼見之事。可見疏之文)是亦佛化身也。次死王。大疏云。此是閻羅明王也。亦為成就大悲發生曼荼羅故。隨所通達而說真言(云云)次焰魔七母。大疏云。有七姊妹。此七魔怛里以本名為真言(云云)次黑夜神。大疏云。此閻羅侍后也。為欲除彼無明黑暗之中長夜諸障垢等怖畏故說此言(乃至)此等皆女鬼。其形黑色也(云云)次荼吉尼。大疏云。此大夜叉能知人欲命終之者。兼六月知之。取其心食之。其心者是所謂人黃在人身中。猶如牛生。若得食者得大成就(乃至)此夜叉屬摩訶迦羅也(云云具如大疏第十之)
右此部中亦有難陀龍等。皆不說之。(二龍印言在本西方)
軌云。泥哩底方(等)解云。自下明西南方部也。大疏云。次於西南隅畫涅哩底鬼王。是護方羅剎王也(乃至)此亦佛化身也。彼常噉食眾生。如來亦爾。能食一切魔障有情無有厭足(云云)餘二人如文可知之。
軌云。西門內(等)解云。自下第三明西方部也。於中分二。初正西。後西北。此即初也。經及疏古儀軌中不說廣目天。以嚩魯拏為首。大疏云。嚩魯拏是大海龍王。西方護方龍王。持罥索為印也(云云)今儀軌云水天也。次難陀拔難陀。大疏云。自越生死流轉住於最勝處。以此護持世間以為名也(云云)次諸龍。大疏云。雲是黑暗。即諸眾生垢障。能噉諸障而得自在。故以為名也(云云)住如文可知之。次地天。大疏云。地能持萬行。依之生長。即是佛心。猶如來心能持萬行(云云)次妙音天。亦名辯才天。大疏云。是天顯詠義者。與乾闥婆稍異。彼奏樂者也。以此妙音悅可眾生。說無堅法令知無常驗得如來堅固之法也(云云)次毘紐天。大疏云。亦云微瑟紐。即是那羅延天別名也。是佛化身也。此天乘迦樓羅鳥而行空中也(云云)次月天。大疏云。若不死者則不生。不生不死者是名甘露。世人以月能除毒熟同於甘露故以為名。一切甘露之味無過淨月三昧(云云)又云。西門之南與日天相對置月天。乘白鵝車。於其左右置二十八宿十二宮神等以為眷屬(云云)次摩醯首羅。大疏云。商羯羅天。此是摩醯首羅。於一世界中有大勢力。非三千世界主也。經中下文更有魯捺羅。是商羯羅忿怒身。又置塞健那天。是童子天也。皆於其側置妙妃。當於釋梵左右序列之耳(云云是東西相對之意也)其廣目天二十八宿等。如文可知之。
右此部亦有忿怒無能勝(難破)阿毘目伽(對而)等雜類。皆不說印言也。 軌云。嚩庾風天(等)解云。此明西北方部也。嚩庾者即風也。是亦佛化身也。大疏云。西北隅置護方風天眷屬(云云)
右此部中亦有風天眷屬等。皆不說之。軌云。北方門內(等)解云。自下等四明北方部也。於中分二。初明正北。後明東北。此即初也。大疏云。次於北門置毘沙門天王。於其左右置夜叉八將。一寶賢。二滿賢。三半只迦(舊云散支)五醯摩嚩多(是住雪山者。一二梵語。及四六七八不異注文之)及訶栗底母。功德天女。經文闕之。阿闍梨云。功德天隨毘沙門令在北方。若本位亦可置西方也。凡此諸天皆是眾所智識。世間眾生各隨性欲因緣宗奉供養也。毘盧遮那為欲普門攝眾生故。遍一切處示同彼身。以世間共識之標幟為出世間祕密之標幟也(云云)自餘四人如文可知之。
右此部內亦有難陀等多類。皆不說印言之。
軌云東北伊舍那(等)解云。此明東北隅部也。大疏云。魯捺羅。此云黑天。亦是佛所化身。是摩醯首羅之化身也。亦名伊舍那。以本名為真言(云云)次步多。大疏云。是夜叉之類也(云云)
軌云。東門帝釋(等)解云。自下明先第一東方部中正東也(密意如上)大疏云。於東方五頂之南當畫因陀羅釋天之主(釋迦是百福德義。以因中會百度修福。所謂一百遍作無遮大會普施眾生。故得成此勝生也。)坐須彌山(有所表示)天眾圍遶。首戴寶冠被諸瓔珞。持伐折羅。及餘眷屬。謂舍脂夫人及六欲天等。具如圖中所示也(云云)次日天。大疏云。釋天眷屬之南置日天眾(世人謂為常利眾生者也)在八馬輅中。并二妃在其左右(誓耶此云勝。微誓耶此云無勝也。云云)次摩利支。在日妃前。經疏不說。古儀軌云。定手虛成拳。智掌舒而覆(云云於危難之時想入其掌中。人天不能見)次九執。大疏云。日天眷屬。布諸執曜(云云日。月。五星羅睺。計睹也)次大梵天。大疏云。釋天眷屬之北置大梵天王。戴髮冠坐七鵝車中。四面四手。右一持蓮花。二執數珠。左一執軍持。二作唵字印(當稍屈頭指。直申餘指。側手案之。而作語狀。是淨行者吉祥印也)餘四禪天皆列其左。無熱等五淨居天列在其右(云云)次持國天王(如文)經及疏古儀軌中皆不說之。
右此部中亦有四無色天等多類。皆不說之。
軌云。乾闥婆(乃至)普世明妃(等)解云。是亦東方類也。但說處不明。又不載圖中(只依羅剎方有阿修羅之位。自餘不見也)大疏云。以如上諸真言等隨一一中則有根本真言‧心真言‧隨心真言。如是無量不可數知。今總說諸真言之心。即此阿字是也。即是諸字之母。一切真言生處也。謂一切法門及菩薩等。皆從大日自體自證之心。為欲益生以加持力而現此事。實能即體不生同於阿字法體(等云云)
問。上來次第新古儀軌多以不定。只依一途。豈非膠軫耶。答。略有二義一云。本經深廣奧旨難尋。是以製作儀軌之人。各任胸臆廣略前後互以不定。今所撰者崇所習學。都不鑒他之藏否矣。唯以自習為指南而已。二云。此祕密法本末隱密。本謂經文。多有迴文。末謂疏文。多有爛脫句。是則為令不輒爾故。其製儀軌諸家亦爾。雖為祕藏廣略次第文言起盡各各脫漏。然義旨同。故就一途有何咎乎。問。餘宗之家建成佛門。各別不同。若准彼此宗義云何。答。如以一經諸家別釋。正教如水。方圓隨器者也。
軌云。祕密主如是(等)解云。自下大段第四作業迴向章。當經中第五真言事業品。流通分也。正定之中既明行者發心修行。成內證果。施外方便。普門示現。大悲胎藏之方法訖。更說末代入此道者依止方法。修祕密門。奉行聖教之事業也。於中有十。一結宗令信。二讚行者業。三勸發行者。四明持誦式。五明住定法。六明供養事。七明佛加持。八明解界(加奉送)九明護身。十明教誡也。此即初也。言如來信解者。大疏云。如來信解者。始從真正發心乃至成佛。於是中間通名信解(云云)餘如文可知之。次又祕密主等者。第二讚行者業也。三業之中且略意業。其實亦爾。如法花云。有所思惟皆是佛法。自餘如文之。次是故祕密主等者。第三勸發行者也。此中有二。初明用心。後明持身。此即初也。此中亦二。初順後違。合為一文也。言如來地者。即上所說信解地也。謂心為地。住信解心畫曼荼羅也。曼荼羅義如上說之。餘文可悉之。次淨意作念誦者。第四明持誦式也。分可為九。一念誦作法。即此文也。如文易知之。二或語等者明失錯過。三若虛語等者明補闕分。置舌者淨口業垢也。或部母者為補闕文也(佛眼佛母也。如上之)四縱語等者明不闕所以也。若無散亂不闕文句。數遍滿者以珠當心可觀字義也。餘如悉地者淨珠旋轉真言等。可見彼文也。五出入息等者。念誦之間住數息觀偏觀真諦。故云第一相應。即住第一義諦門也。六阿字布等者明布字法。四種阿字(若加第五)作字輪觀可想字義。三落叉者明數遍也。七普賢等者明諸聖眾影向護持也。八速奉閼等者明承事也(正供養在下也)九便得等者明勝利也。次念誦分限等者。第五明住定法也。出定之後真言者根本明也。次陳虛空眼等者。第六明供養事也(其理事供養如上已說之)次說救世諸尊等者。第七明諸佛加持也(其義如文)次難堪忍者。第八明解界也(印明如上之)還呈三等者。亦以入佛三昧耶可解界也(若用三三昧耶無妨也)言心送等者明發遣也。次如前三密等者。第九護身也。次懺悔等者。第十明教誡也。思惟等者明護三業也。聖力等者明獲冥驗及勝利也。我依等者明迴向也(言瑜祇者是行者也。與瑜伽異也)

蓮華胎藏界儀軌解釋卷下

余昔學慈氏大士之宗。今尋金剛薩埵之跡。出入兩家宛如邯鄲之步。糅契一道還招嚧胡之嗤。粗言細語皆歸勝義。願施此善一切成佛矣。
正曆甲午歲霜月比。
興福寺修行釋金剛覺集
觀覺寺
安元三年五月二十九日。於勸修寺西明院拭老眼上下兩帖自染筆書寫了
生年七十五
於中卷者。本自所持也。寫本云。以真興御自筆本書了。同移點了(云云)
寶永四年乙亥五月二日書寫了
廣澤末資亮深
亨保八癸卯年二月四日書寫了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