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244
孔雀經音義上卷

   日本東山坐禪沙門記
   輸入者 徐麗玉

將釋此經。略開三門。初述大意。次釋題目。後入文判釋。大意者。風聞。八繕深海。非修足不能極其底。九萬高風。非鵬翼不得見其頂。盤薄厚地。劫火之所灰滅。靉靆濃雲。搕風之所搴卷。摩尼奇珠。待大龍而雨寶。輪王妙藥。對鄙人以為毒。何況真言祕藏。超三祇以難聞。金剛佛乘。過十地而叵得。自非輪王種姓大機菩薩。誰能開五智於一心。得三密乎凡身。雖然醫眼所覩。百毒變藥。佛慧所照。眾生即佛。今此經者。斯乃三世如來掌內之醍醐。一切眾生心中之甘露。戲稱念者。四百身病忽除。遊讀誦者八萬心患頓滅。不登雪山。服不死妙藥。不入神窟。得長生祕術。一千二百之草藥。七十二種之金丹。大素本草之文。神農耆婆之術。豈當此妙經力耶。
次釋題目。是有二趣。一顯二祕。顯者以多名句。撰一義理是也。祕者一字中。含無量義理是也。所以聖人說教。隨人大小大海分味隨汲淺深。身病百種。即方藥不能一途。心疾萬品。經教不得一種。是故。我大師薄伽梵。施種種藥。療種種病。大素本草。是神農耆婆方藥。五常十善。則愚童凡夫醍醐。六行四禪。又嬰單無畏之甘露。二百五十之戒。四念八背之觀。十二四緣。十二頭陀。遮人我。而證三昧。帶法執。而得涅槃。斯乃聲聞之教藥。緣覺之除病。無緣起悲。幻炎觀識。六度為得四攝作事。三祇積功。四智得果。斯乃法相大乘之方。法捨無我而得自在。觀不生而覺心性。揮八不以斷八迷。擲五句以拂五邊。四種言語。道斷而無為。九種心量。足絕而寂靜。是則三論嘉祥之妙術。觀自心於妙蓮喻鏡智於照潤。三諦俱融。六即表位。是則天台法華三昧之針。復喻法界於帝網。觀心佛於金水。六相十玄。織其教義。五教四車。簡其淺深。初發成正覺。三生證佛果。斯乃花嚴一乘之佛果。如是妙法。並皆契其機根。不思議妙藥。已上諸教。他受用應化佛之所說甘露。今所講者即是大日如來自性法身之所說。真言祕密。即身成佛之教誡。唐云佛母大孔雀明王經梵。若相配梵漢沒馱此云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也。摩多此云母。出縛之義。穿物之義。摩訶此云大。又云勝。又云多。摩瑜利此云孔雀。是鳥能噉一切惡草。一切惡忠悉消其毒。皆勝諸鳥故。以所喻之鳥德。顯能喻之經德。涅槃經云。聞雷聲乃胎大日經疏觀字輪。猶如孔雀尾輪尾儞耶羅惹此云明王。斯明王。能放智慧光明。破眾生煩惱黑暗無明。蘇多囕此云經。貫穿攝持之義。貫花涌泉之義。是依顯義釋也。若依祕家釋者。大三法羯四種曼荼羅也。大者所謂大日經說一切如來。有三種祕密身。謂字印形像。字者法曼荼羅印謂種種幖幟。即三昧耶曼荼羅。形者相好具足身。即大曼荼羅。此三種身各具威儀事業。是名羯磨曼荼羅。是名四種曼荼羅。若依金剛頂說。四種曼荼羅者。一大曼荼羅。謂一一佛菩薩相好身。又綵畫其形像名大曼荼羅。又以五相成本尊瑜伽。又名大智印。二三昧耶曼荼羅。即所持幖幟。刀劍輪寶金剛蓮花等類是也。若畫其像亦是也。又以二手和合金剛縛發生成印。是亦名三昧耶智印。三法曼荼羅。本尊種子真言。若其種子字各書本位。是又法身。三摩地及一切契經文義等。皆是亦名法智印。四羯磨曼荼羅。即諸佛菩薩種種威儀事業等。若鑄若涅等。亦是亦名羯磨智印矣。今臨此經說者。大者所謂大孔雀明王。及以七佛慈氏四向四果聲聞獨覺梵釋四王諸大藥叉羅剎龍王河王山王星宿仙眾。各各差別相好身等也。二三者是等諸尊所持幖幟。刀劍輪寶金剛蓮花等類是也。三法者於是等諸尊。隨其種子字各書本位是也。四羯者如上所說諸尊種種威儀事業等也。如此四種曼荼羅四種智印。乃至十佛剎微塵數差別智印。其數無量一一量虛空彼不離此此不離彼。猶如空光無礙不逆故云四種曼荼羅。不離不離即是即義。如是百千真言萬億曼荼羅。即是大孔雀明王一尊德也。其餘尊等。亦復如是。以一知萬。如斯恒沙塵數差別祕號。非唯具此尊。又兼具一切眾生身心者也。然而不覺不知。徒縛妄想網。空醉無明酒。彾跰四生。沈淪三途。因茲。大覺慈父。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依具壽阿難陀請。說孔雀明王真言。除莎底苾芻螫毒。非唯彼苾芻一身黑蛇毒氣除瘉之藥。又為此法界眾生金剛壽命延算之方。若釋梵名字者。字本體字也。此一切法語言道斷義。尾塢點是一切法譬喻不可得義字。字上字。是一切法施不可得義。尾字是一切法法界不可得義。字一切法吾我不可得義。阿點此一切諸法寂靜義。字一切法如如不可得義。字如上解。字一切法因不可得義。阿點如上解。字如阿解。字本體字。一切法一切乘不可得義。塢點如上解。字本體字。是一切法離諸塵染義。伊點一切法根本不可得義。字本體字如上解。伊點又如前解。字本體字。如上解。加字。字如上解。字一切法影像不可得義。字本體字。一切法一切諦不可得義。塢點如上解。字本體字。如上解。空點一切法邊際不可得義也。亦此經五明中。以聲明傳世間。所謂聲字實相義矣。內外風氣。纔發必響名曰聲也。響必由聲。聲則響之本也。聲不虛必表物名。號曰字也。名必招體。名之實相。聲字實相。三種區別名義。又四大相觸音響必應名聲也。五音八音七例八轉。皆悉待聲起。聲之詮名。必由文字。文字起。本之六塵故。頌曰。五大皆有響。十界具言語。六塵悉文字。法身是實相。五大者。一地大。二水大。三火大。四風大。五空大。此五大具顯密二義。顯五大者。如常釋。密五大者。五字五佛。及海會諸尊是也。此內外五大悉具聲響。一切音聲不離五大。五大即是聲之本體。音響則用故曰五大皆有響。次十界具言語者。謂十界者。一一切佛界。二一切菩薩界。三一切緣覺界。四一切聲聞界。五一切天界。六一切人界。七一切阿修羅界。八一切傍生界。九一切飯鬼界。十一切地獄界。自外種種界等。攝天鬼及傍生趣中盡。花嚴及金剛理趣釋經。有十界文。此十界相有言語。皆由聲起。聲有長短高下音韻屈曲。此名文。文由名字。名字待文故。諸訓釋者云。文即字者。蓋取其不離相待耳。此則內聲文字也。此文字。且有十別。上文十界差別。是此十種文字真妄云何。若約淺深釋。則九界妄也。佛界文字真實。故經云。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此五種言。梵云曼荼羅。此一言中具五種差別。故龍樹名祕密語。此祕密語。則名真言也。譯者取五中一種翻耳。此真言詮何物。能呼諸法實相。不謬不妄。故名真言。其真言云何呼諸法名。雖云真言無量差別。極彼根源。不出大日尊海印三昧王真言。彼真言王云何。金剛頂及大日經所說字輪字母等是也。彼字母者所謂字等。乃至字等是。此字等。則法身如來一一名字密號也。乃至天龍鬼等亦具此名。名之根本。法身為源從彼流出稍轉為世流布言而已。若知實義。名真言。不知根源。名妄語。妄語則長業受苦。真言則拔苦與樂。譬。如藥毒迷悟損益不同。經云佛身不思議。國土悉在中。又一毛示現多剎海。一一毛現悉亦然。如此普周於法界。又一毛孔內。難思殺等微塵數種種住一一皆有遍照尊。在眾會中。宣妙法於一塵中。大小剎種種差別如塵數。一切國土所有塵。一一塵中佛皆入。今依我此等文。明知佛身及眾生身。大小重重。或以虛空法界為身量。或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為身量。乃至以十佛剎一佛剎一微塵為身量故。能建立種種法界曼荼羅。作廣大佛業。上供諸佛。下利眾生。如是祕藏。隨機出現。出現之由。非無因緣。自真如性一真法界出。自一真法界正體智出。自正體智。後得智出。自後得智。應化身出。自應化身大慈悲出。自大慈悲。說法利生。是以大日如來者。授於金剛薩埵。薩埵者授於龍鳴菩薩。龍鳴者授於龍智菩薩。龍智者授於金剛智三藏。金剛智者。授於不空三藏。不空者授於青龍惠果和尚。惠果者授於前入唐大阿闍梨唐號遍照金剛。倭名高野贈大僧正大法印大和尚位弘法大師。此等八代諸阿闍梨耶。皆震龍象質。賛為人天師。就中第八阿闍梨弘法大師者。是千年一出之聖人也。開座八葉。接位九尊。涌出大士誓願力。能示現菩提薩埵權化。改日支舊號。稱日本祖師。能弘深法於惡世。妙傳祕教於末代。所以在唐之日。惠果和尚。一見讚言。日本座主。非是凡徒。第三地菩薩。內發大乘菩提心。外現國沙門相。兩部壇儀。并一百餘部金剛乘法。皆悉授心府了宛如瀉瓶歸。唐之時。欲興真言宗之間。諸宗皆併集朝庭。共疑即身成佛義。仍大師結智拳印。向於南方。面門俄開。成金色毘盧舍那。放眉間白豪相光。爰一人諸臣。七宗眾徒。驚下於地。皆悉禮拜。即便還歸本體入我我入之諍。即身頓證之疑。此日釋然。真言瑜伽宗。祕密曼荼道。從彼時而建立。自爾以還。受密語者多滿山林。習有宗者自成淵藪。方今。末世後生。數千萬血脈之中。全是第三代弟子也。昔隨大師頗聞是趣。既味其道。追憶其恩。誠雖浮天之波濤。何忘積石之源本。仍乘坐禪餘閉。聊撰此經音義。勒成三卷。干時天歷第十丙辰年報沙月也。
第三入文判釋如何。此經古譯種多。初孔雀王呪經一卷八紙。次大金色孔雀王呪一卷五紙。次佛說大金色孔雀王呪經一卷八紙。次孔雀王呪經二卷四十三紙。次大孔雀呪王經三卷六十紙。義淨三藏神龍元年。於東都內道場譯。如今是者大唐大興善寺三藏不空和尚。大歷六年奉玄宗肅宗兩聖帝恩命於上都內道場。所翻譯也。斯為正譯。此經一部三卷。有三段。自初如是。我聞。至于作是語已為序說分。次自余時具壽阿難陀。至于下卷禮雙足已在一面。住為正說分。次自爾時世尊告阿難陀。至于信受奉行為流通分。

上卷

讀誦。讀同谷反。目對文而曰唱。又抽也。誦松用反。諷也。背文曰誦。
佛母。佛府弗1勿。芳末三反。釋像也忽也。難以事求也。仿佛也。梵曰沒馱。又曰佛陀。唐云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也。母正音莫后反。父母也。又音武具反。牧也出傳也穿物也持也。依前可讀。梵云麽多。又云摩多里。大般若佛母品云(第三百五卷也)善現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生我等一切佛法。能示世間諸法實相。六波羅蜜。十八空。四諦。八解。八勝。九次第定。十遍處。乃至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十地。等覺等。皆由甚深般若得生。善現白佛言。如世尊說。甚深般若。何能生諸佛乃至一切諸法。佛告善現深般若。能生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所有五眼六通乃至道相智。一切相智。無量無邊諸佛功德故云甚深般若。能生諸佛等(云)此佛母義也。又云佛告善現言。善現甚深般若。是諸佛母。能生世間諸法實相。能作諸佛所依處(云云)。
大孔雀。大本音達賴反。大猶編也。巨也泰也。借音他蓋反。爾雅東至日所出為大平也。左傳大路越席。大路玉路也。又音徒賀反。韻圃俗言亦音勅賀反。又大者甚也。謂大者。且有十三天。一體大。二相大。三用大。四果大。五因大。六智大。七教大。八義大。九境大。十業大。十一最大。十二勝大。十三遍大等。謂體大者。若相若用即真性。而常遍廣博猶如虛空故。二相大者恒沙身密。不可思議互相即入微細重重無盡故。用大者。業用周普。如體遍故。無間不斷行方便故。所謂神變加持是。果大者謂智斷依正。並周法界故。即謂大毘盧等。因大者謂發淨菩提心。行三密供養行。五字嚴身。三句為業故吽字即是。教大者謂三密所現。一色一聲等遍滿法界。詮本不生故。越三時如來之日時。常恒演說故。義大者謂所詮觀照門一一聲字。無不含苞故。從阿字至訶字是。境大者能所詮法。普攝無盡眾生。為化境故。最大者。有十最大。一起過大。遠離二乘故。二出離大。出三界故。三對治大。頓斷四住故。四厭患大。過五蘊聚落故。五離愛大。永別六道岐故。六威德大。退七惡軍故。七兵眾大。皆盡八邪林故。智慧劍大。決斷九結科故。九解脫大。斷除十纏繩故。十勇猛大。摧伏九十六種外道故。有十勝大。謂一力勝大。具足十力故。二無畏大。具足四無畏故。三不共勝大。具足十八故。四通品大。具足三十七品故。五變化大。具足百千種變化故。六言音大。具足八十八梵音故。七端嚴大。具足三十二種大丈夫相故。八吉祥大。隨作境界出生增長功德善根故。九難得大。三界中獨尊一故。十住處大。所居宮殿無邊廣博故。有十業大。一自然大。所化自在故。二平等大。教化利益。無差別故。三相應大。隨機出現故。四具足大。圓滿福智二種資釋故。五無盡大。無邊際故。六同生大。隨趣受生故。七無著大。遠離塵累。如蓮花故。八依正大。作歸依處。如大地故。九無厭大。攝生無窮。如大海故。十通達大。無有障礙。如虛空故。有十遍大。一根遍大。一一根遍法界故。二識大。心識無所不達故。三境界大。圓智所緣無分界故。四壽命大。不可思議故。五眷屬大。不可測量故。六功德大。一一等虛空故。七慈悲大。無簡擇故。八言說大。言音無所不至故。九證大。無所不窮故。十無等大。無與等故。言大者非大相。非小相。離於對待。方名為大也。孔雀。孔空總反。甚也空也通也。雀即略將略二反。梵云摩瑜利。此云孔雀。又云佛母金剛。此鳥能噉一切惡草。一切惡蟲。悉消其毒。皆勝諸鳥獸故。以所喻之鳥德。顯能喻之經德。涅槃經云。聞雷聲乃胎。西域記第三云。珊尼羅闍川北。石崖邊有率堵婆。病者至求。多象除差。如來在昔為孔雀王與其群而至此。熱渴所逼。求水獲。孔雀王以此啄崖。涌泉流注。今逐為池飲沐瘉疾。石上猶有孔雀趾跡。經云。時有一苾芻。名曰莎底出家未久。新受近圓學毘奈耶教。為眾破薪營澡浴事。有大黑蛇。從朽木孔出。螫彼苾芻右足拇指毒氣遍身。悶絕干地。口中吐沫。兩目翻上。爾時具壽阿難陀。見彼苾芻為毒所中。極受苦痛。疾往佛所具如上說。爾時佛說此佛母明王陀羅尼。所有苦惱。皆得消除。又云。往昔之時。雪山南面。有金曜孔雀王。於彼而住。每於晨朝常讀誦佛母大孔雀王陀羅尼。晝必安隱。暮時讀誦夜必安穩即說陀羅尼曰(乃至)阿難陀。彼金曜孔雀王。忽於一時。忘誦此佛母大孔雀明王陀羅尼。遂與眾多孔雀綵女。從林至林。從山至山。而為遊戲。貪慾愛著。放逸昏迷。入山穴中捕獵怨家。伺求其便。遂以鳥羂。縛孔雀王。被縛之時。憶本正念。即誦如前佛母大孔雀明王陀羅尼。於所繫縛。自然解脫。眷屬安穩。至本住處。佛告阿難陀。往昔金曜孔雀王者。豈異人乎。即我身是。又云若清淨。若不清淨。若迷醉。若放逸。若行住坐臥。若睡覺來去。一切時中。願皆擁護。儀軌云。佛告阿難陀。若諸世間所有災禍逼惱。刀兵飢饉。亢旱疾疫。四百四病。憂惱鬪諍。及八萬四千鬼嬈惱有情。所求世間出世間勝願。多有障礙者。皆由無始已來。貪愛無明。虛妄分別。三毒煩惱。不了實相。積集不善。敢招如是種種災難。阿難陀。是故我今為彼。讀誦佛母大孔雀明王經者。復說畫像法乃建立道場。供養儀軌。若依此法。轉讀是經。一切災難。皆是消除。得所有願求。隨意滿足。
明王。明武明反。察也光也。又音孟道反。又音無方反。協韻也。王干方反。王往也。以也君也。借音干放反。伏羲氏之王于天下是也。盛也。梵云尾儞耶囉惹。唐云明王。
經。古靈反。又古定反。又古零。古形二反。常也巡也經緯也。引絲以機織也。歷也。梵云蘇多囕。唐云經。謂貫穿攝持也。長行云散花。偈誦云貫花。又云涌泉。
前。昨先在田二反。導也先也進也。又音子輦反。梵云阿誐囉他。
啟。漢禮苦禮二反。發也。下通書於尊也。請。七井反。乞也求也告也諮也。借音匠名反。受官物也。又音似政反。諸候朝天子。春日朝秋曰請也。梵云波羅他曩。
法。方乏古灋反。則也常也。
特進試鴻臚卿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詔譯。特進試鴻臚卿者位名也。大興善寺者處名也。三藏。藏音但浪反。五藏寶藏法藏也。梵云地里尾婆他曩多沙。沙門者正云室羅摩耶拏。或云舍羅摩拏。此云功勞。古云桑門。或云禪林。或云定水。大寶積經沙門品云。佛告迦葉。所謂沙門者。寂滅故。調伏故。受教故。戒身淨故。入禪定故。得智慧解如實義得解脫故。於三解脫門。無所疑故。安住聖人所行法故。善修四念處故。雖一切不善法故。安住四正勤故。善修四如意足故。成就信根故。信佛法僧故。成就堅信於佛法僧故。不信餘道法故。勤行離一切煩惱故。善修七菩提分。離一切不善。如實修一切善法故。善知正念正智方便故。專念一切諸善法故。善知定惠方便故。成就五力故。不為一切煩惱之所亂故。善七菩提分故。善知一切法中因緣方便故。善知聖道方便故。善知正見正定方便故。四辯力。不信外道故。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月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法不依人故。離四魔故。善知五陰故。斷一切煩惱故。得最後身故。離生死道故。離一切愛故。勤行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故。善見四聖諦故。於佛法中。不信餘道故。所作已辨故。斷一切漏故。修八背捨故。釋梵天王之所讚故。從本以來。專心行道故。樂阿蘭若處故。安住聖法中故。樂佛法儀式故。心不傾動故。不親近出家在家眾故。心樂獨行。如犀角故。畏於人眾。多惱亂故。樂住獨處故。常怖畏三界故。得實沙門果故。離一切希望故。離世八法故。所謂利襄毀譽稱譏苦樂。豎心不動如地故。護彼我意。無所犯故。不獨故正行故。心行成就如虛空故。於諸形相心無染著。如虛空中動手無所礙故。迦葉若能成就如是行法是名沙門。大廣梵云摩訶摩護那。智梵云枳欀(二合)怒。不空諱智藏號不空金剛。梵曰阿目佉跋折羅。西域人也。氏族不聞於中夏故不書。玄宗‧肅宗‧代宗‧三朝皆為灌頂師。始自大日如來。是則第六葉阿闍梨耶也。故付法傳云。第六祖者。按貞元新定釋教錄及大辨正三藏表制集等云。大唐特進試鴻臚卿。加開府儀同三司。封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賒司空。諡大辨正廣智不空三藏和上者。南天竺國人也。法諱智藏。號大廣智不空金剛。計當大唐神龍元年乙巳之歲。而誕跡焉。初母氏遇相者曰。爾必當生菩提薩埵也。言已便失。數日之後。果夢佛微笑眼光灌頂。既寤猶覺室明如晝。因而孕焉。天假聰明。幼而慕道。遠離父母。落髮壞衣。至開元六年。歲在戊午。年甫十四。於闍婆國。見大弘教三藏金剛智。而師事之。和尚初試教悉曇章。令誦梵經梵言。賒切一聞無墜便許入壇。授發菩提心戒。年甫十五與出家焉。隨付南溟乘船架險。驚波鼓駭如影隨形。開元八年方至東洛。十二年甲子。年方弱冠。於廣福寺依一切有部石戒壇所。而受近圓。律相洞閑。知而不住。欲學聲明論窮瑜伽宗。以白先師師未之許。夜夢佛菩薩像悉皆來行。乃曰我之所夢。法藏有付矣。遂授以三密。談於五智。妙達經論。言善唐梵。隨師譯語。稍得精通隨駕兩京。應詔翻譯。不離左右。請益摳衣。函丈問端斯須不捨。開元二十九年秋。先師入塔之後。有詔為請大本金剛頂經。及大本毘盧遮那經等最上乘教。差和尚及弟子僧含光慧辨并俗弟子李元琮等。令國信。使南天竺龍智阿闍梨所。從廣洲發。附舶前進。遇好風便。更不停留。未逾一年。到師子國。國王郊迎。宮中七日供養。以真金器。沐浴和上。肘步向安以存梵禮。王諸眷屬。宰輔大臣。備盡虔敬。使令安置於佛牙寺。即奉遇龍智阿闍梨。肘行膝步從而問津。即奉獻大唐國信金具等物。龍智曰。吾所寶者心也。非此寶也。即授以十八會金剛瑜伽十萬頌經。并大毘盧遮那大悲胎藏十萬頌經。五部灌頂真言祕典經論梵夾五百餘部。僉以為得其所傳矣。金剛界及大悲胎藏兩部大曼荼羅法。并尊樣圖等。悉象指授。不異瀉瓶。他日王作調象戲。以試和上。和尚結佛眼印。住慈心定誦真言門。以卻之。其象顛仆不能前進。王甚敬異。與夫指降醉象有何殊哉。既遂所願欲歸大唐。彼國王副一小使彌陀。獻方物至於大唐。所謂七寶燈樹香藥等也。天寶五年歲在景戌。自師子國還遊五天。所得大本瑜伽真言經論五百餘部。居大唐所翻經都一百五十卷。盛行于世。夏五十。生年七十。大歷九年夏。六月十五日。癸未。於京師大興善寺一心觀行右脇累足。恬然而薨。弟子號踊無算。中使奏聞。聖上震悼殊深廢朝三日。爰降中使。詣于僧伽藍。宣慰眾徒。乃錫賻賒。絹三百疋。布二百端。白粳米五車。白麵亦爾。柴十車。油七石。炭三車。並如京宣索。二十八日勅內侍韋守宗。送絹七百五十二疋。充為和上造靈塔直。七月五日。追賒司空。及錫諡號。是時也。內出香木。荼毘和尚。火滅已後。收得遺身皆有舍利。光相瑩淨。皎若瑠璃。具以上聞聖情哀感。內宮稽首。置在道場。荼毘寺中起塔。不日不月悉成就。和上所居寺有荷池。周迴數十畝。旁無灌注。涌直泉濃甘鏡清冬夏常滿。及和上遷化之日。池水先夕而涸。與夫雙林變白事異而感同矣。若斯希奇之事。如表制集并付法傳注矣。
奉音扶拱反承也。詔音之笑反。天子教令也。譯音盈益羊益二反。傳言也。
南謨。南奴含反。火方也。謨莫胡反。謀也。又作謨。又云曩莫南無。此云稽首。歸命歸依禮拜恭敬渴仰。皆是歸向三寶也。下同。
佛。陀野。又云沒馱。此略云佛。是則佛寶也。是有二種。一者佛身。二佛德。言佛身者。所謂如來應正遍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已於過去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不惜身命。修六度萬行圓滿菩提樹下。坐金剛座。降伏魔軍。斷諸結賊。獲一切智。成等正覺。具足如是諸妙功德。號之為佛。言佛德者。即佛身中。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三解脫門。三爾導六神通隨心三摩地。四智二智。離於知境斷煩惱障。及所知障。離諸習氣。無功用道。起如如化。若遠若近。遊上自在無有障礙。於一芥子。能納無量諸妙高山。如是功德。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悉皆具足。又有三身。所謂法身‧報身‧化身等也。又有四種身。所謂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等流身也。或有五種智身。所謂法界體性智身‧大圓鏡智身‧平等性智身‧妙觀察智身‧成所作智身等也。如此等之身相。若金剛頂經六波羅蜜經分別聖位等說。野音餘者反。下同。仁王經陀羅釋云。歸依佛陀者。即得諸佛五菩薩等。一切菩薩。與諸眷屬皆來加護也。
達摩野。達但未反。通也。此音不合梵字。加羅聲可呼之。摩者莫波反。摸也。按也。達摩者梵語也。此云法則。法寶也。此有三種。第一法寶。所謂涅槃甘露解脫常樂我淨而為體性。能盡一切生死病死憂悲苦惱。即是摩訶般若解脫法身。第二法寶者。謂即戒定智慧諸妙功德。所謂三十七菩提分法。謂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此三十七法。與前清淨法寶而為方便。云何方便。以修此法。而能證彼清淨法身。當知此即第二法寶。第三法寶。所謂過去無量殑伽沙諸佛世尊所說正法。我今亦當作如是說。所謂八萬四千諸妙法蘊。調伏純熟。有緣眾生。而令阿難陀等諸大弟子。一於耳。皆悉憶持。攝為五分。一素呾纜‧二易毘奈耶‧三阿毘達磨‧四般若波羅蜜多‧五陀羅尼門。此五種藏教化有情。隨所應度。而為說之。若彼有情。樂處山林常居閑寂。修靜慮者。而為彼說素呾纜藏。若彼有情。樂習威儀。護持正法。一味和合令得久住。而為彼說毘奈耶藏。若彼有情。樂說正法分別性相。修環研竅究竟甚深。而為彼說阿毘達磨藏。若有情。樂習大乘真實智慧。離於我法執著分別。而為彼說般若波羅蜜多藏。若彼有情。不能受持契經調伏對法般若。或復有情。造諸惡業四重八重五無間罪謗方等經一闡提等。種種重罪。使得銷滅速疾解脫。頓悟涅槃。而為彼說諸陀羅尼藏。此五法藏。譬如乳酪生蘇熟蘇及醍醐。契經如乳。調伏如酪。對法教者如彼生蘇。大乘般若猶如熟蘇。總持門者譬如醍醐。醍醐之味。乳酪蘇中微妙第一。能除諸病。令諸病令諸有情身心安樂。總持門者。契經等中最為第一。能除重罪。令諸眾情解脫生死。速證涅槃安樂。法身具如六波羅蜜經說。仁王經陀羅尼釋云。歸依達摩者。即得常釋并諸眷屬四天王等皆來加護也。
僧伽野。唐略云僧。又云和合眾。僧音蘇曾反。西域音也。伽去迦反。西域音也。是寶也。是有三種。一者第一義僧。所謂諸佛聖僧如法而住。不可都見。不可投持。不可破壞。無能燒害。不可思議。一切眾生良祐福田。雖為福田。無所受取。諸功德法。常不變易。如是名為第一義僧。第二聖僧。所謂須陀洹向。須陀洹果。斯陀含向‧斯陀含果‧阿那含向‧阿那含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辟支佛向‧辟支佛果‧八大人覺三賢‧三賢‧十聖也。第二福田僧。所謂苾芻苾芻尼等受持禁戒。多聞智慧。猶天意樹。能蔭眾生。又如曠野磧中。渴乏須水。遇天甘雨霈然洪霔。應時死足。又如大海。一切眾寶。皆出其中。福田僧寶。亦復如是。能與有情安穩快樂。又此僧寶清淨無染。能滅眾生含瞋癡闇。如十五日夜滿月光明。一切有情無不瞻仰。亦如摩尼寶珠。能滿有情一切善願。如是名為第三僧寶。具如六波羅蜜經說。仁王經陀羅尼釋云。歸依僧伽者。即得色究竟天。五淨居天等并諸眷屬。皆來加護也。
七佛正遍知者。七佛至于下可釋。正者正等正覺也。梵云三菩提。遍者梵舊云正藐則云遍。新云三藐。智如理智證如理故。如量智照俗諦故。七音親悉反。數之過六也。正征聖反。不邪曲也。遍音邊見反。周也。又作偏。廣也。知音豬移反。知識也覺也悉也委也。又曰。古之真人知者不得說也。又豬寄反。者音遮也之野二反。別事也又也。
慈氏。慈疾之反。氏匙紙反。慈氏者為本性。或心行姓也。梵云梅怛利曳。或云阿逸多。正云何爾單。或云彌勒。或彌常隸。又云梅怛利耶。此翻為慈。賢愚經云。生波羅奈國劫波利輔相之家。即上生經云。劫波利村波利村大婆羅門家初生。便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好。身紫金色。彼容挺特。輔相歡喜。召師相之。相師既見轉讚其善。因方問生時之相。父答之言。其母素性不調。懷子以來。慈矜苦厄。相師占曰。此即兒志。因為立號名梅呾利耶名釋。此名應云梅呾利曳尼。梅呾利尼是女聲。母性慈故。因名慈氏。父母愛重。聲譽遠聞(云云)大日經疏云。慈氏菩薩者。謂佛四無量心。今以慈為稱首。此慈從如來種性中生。能令一切世間。不斷佛家故曰慈氏。又云。彌勒菩薩。住於普通大慈。發生三昧自心說者。普謂平等遍滿一切法界也。稱於法界而生大慈。能與一切眾生正法之光。是彼所入門也。(云云)
菩薩摩訶薩。大日經疏云。具出梵本文菩提薩埵。釋論云。菩提名諸佛道。薩埵名眾生。或名勇心。是人盡欲得諸佛功德。其心不可斷不可破。如金剛山。是名薩埵。復次此人心能為大事。不退不轉不勇心故。多眾生中起大慈悲。能說法破一切眾生大邪見大愛大我心等諸煩惱故。名為摩訶薩埵。阿闍梨云具。正義當云菩提索哆。此索哆者。是忍樂修行堅持不捨義也。然聲明有如是法。若論文字。其義雖正。音韻或不流。便者得取便安之故也。論師謂為薩埵。傳習者隨順其辭。就瑜伽宗。薩埵略有三種。一者愚童薩埵。謂六道凡夫不知實諦因果。心行邪道。修習苦因。戀著三界。堅執不捨故以為名。二者有識薩埵。即二乘也。纔覺知生死過患。自求出離得至涅槃。著保化城興滅度想。於如來功德。未生願樂心故以為名。三者菩提薩埵。無上菩提出過一切臆義戲論種種過失。是一向純善白淨微妙不可譬類之義。即是眾生本性不思議心也。能忍如是成道事願樂修行堅固不動故。名菩提索多。於如是人中功業。最天堪能轉授一切眾生故名為摩訶薩埵。
獨覺。唐言因緣覺。觀緣悟道。名為緣覺。此有二種。一者部行有部。二者解角。如麟一角。獨一出現。更無伴黨名為麟角。從喻得名。言部行者。先是聲聞前三果人後得漏盡。不因師教自證解脫。轉名獨覺。其麟角人。從始至終。不因師教。獲得菩提。名辟支佛。此緣覺人。往昔曾經百劫修行菩提資糧。於最後身。先以有漏。作六行觀。斷下八地煩惱總盡。後依第四根本靜慮。總用一百六十念心。純無漏觀。而得成道。言一百六十心者。諦現觀中有六十心。謂觀欲界苦諦四心。一苦法智忍‧二苦法智‧三苦類智忍‧四苦類智。苦諦既然。集滅道諦四心亦余。四四總成一十六心。名諦現觀。次從初禪至于非相。每地皆起九無間道。九無間道成十八心。四禪四空八地八十八八六十四。兼前八十成一百四十四心。并前現觀一十六心。總計通成一百六十心矣。前之一百五十九心名辟支向。最後一心名為盡智。是辟支佛果亦有二種。有為無為。有為果者。第一百五十九心。名金剛喻定。是無間道為同類因。至第一百六十九心。是解脫道。是等流果。名無為果。無為果者如阿羅漢。亦有八十九品無為。是離繫果名無為矣。又名拔業因種。拔業因種心者。麟角之所證。部行之所行。觀因緣於十二。厭生死乎四五。見彼花葉覺四相之無常。住此林落證三昧於無言業惱株杭猶此而拔。無明種子因之而斷。爪犢遙望不近。建聲何得窺窮游泳湛寂之澤。優遊無為之宮。自然尸羅無授而具。無授師智慧自我而獲。三十七品不由他悟。蘊處界善不待藍色。身通度人不用言語。大悲闕無方便不具。但自盡苦證得寂滅。是則辟支佛。學處證處此拔業因種一句中。悉攝辟支佛乘盡故。緣覺乘名拔業因種住心。辟支佛有十種地。一者行具足地‧二者自覺甚深十二因緣地三者覺了四聖諦地‧四者甚深利智地‧五八聖道地‧六者覺了法界虛空界眾生界地‧七者證寂滅地‧八者六通地‧九者徹祕密地‧十者習氣漸薄地。此有二遇應疾遠離。一貪聲地。二者貪辟支佛地。若墮聲聞地及辟支佛地。是名菩薩死。亦名一切央。雖墮於地獄不應生怖。若墮於二乘畢竟遮佛道。佛說愛命者斬首則大畏。如是欲佛作二乘應大畏。此乘有二種意。一淺略二祕密。淺略意如前已說。祕密義者。大日經有緣覺真言。此一字真言攝一切緣覺乘法盡。所謂嚩字門。顯一切諸法無言說義。是則緣覺所證之極也。是則所謂鹿車也。若有眾生。從此法門應得度者。即便誦持此真言。得入法界胎藏。亦是法佛一體。萬德之一。不知此義深可哀愍。胎藏并此經兩曼荼羅。所以置聲聞緣覺。良有深意。如具祕密曼荼羅十住心論解。聲聞。聞他教得智故名聲聞人。執四諦法雖破人執。猶有法執。大日經云。名唯蘊無我住心。唯蘊無我住心者。祕密曼荼羅十住心論云。尺蠖申而還敢屈。車輪仰而亦低。悲想八萬上射空下墮餐外道。三昧欲盡有還沒。雖願出欲之術。果得斷縛之劍。不解人我之空。何覺法空之理。是故流轉生死。不得涅槃。大覺愍其如是說解脫道。遮生空於唯蘊。譬我倒於幼炎。二百五十戒防身口非。三十七菩提習身心善。告時則三生六二。示果則四向四果。說識唯六種。攝法則五位四諦四念瑩。其觀六通八解。得其證壓怖生死。灰身滅智欣仰湛寂等同虛空。是則聲聞自利之行果。羊車出欲之方便。大體如此。於聲聞有十地。一者受三歸地‧二者信地‧三者信地地‧四者內凡夫地‧五者學信戒地‧六者八人地‧七者須陀洹地‧八者斯陀舍地‧九者阿那含地‧十者阿羅漢地。是名十種聲聞地。如上聲聞人所修所證也。四阿含等經。二百四十部六百一十八卷。摩訶僧祇及根本有部等律。五十四部四百十六卷。大毘婆沙發智六足等論。三十六部六百九十八卷。是其所宗三藏法門也。我聖朝所見傳數如此。天竺所見有甚多。然其要旨不出此。是則所謂聲聞乘也。大日經有聲聞真言。所謂1等字也。聲聞人。厭生死極切故。此真言是法佛如來大悲願力。為利有情說之。若有眾生。應以此法入道者。令從此門入大悲藏。是則法界一門法身一德。若得此意。聲聞即是佛乘。無二無別。若不可知者。則菩薩之毒。大士之魔。不可不詳。具如十住心論解。
四向四果。須陀洹。唐云入流。入聖道流。無漏聖道。能洗惑垢猶若清流。初果之初證此道名日入流。從苦法忍至道類忍。名入流向。向初果故。至道類智名入流果。此有二種。一有為果‧二無為果。一有為果。其道類忍為同類。因此道類智。是等流果名有為果。二無為果。所斷三界迷理煩性。證得八品擇滅無為。名無為果。是離繫果。八品無為者。斷欲四諦迷理煩惱。證四無為。斷上二界四證煩惱。證四無為名八品也。斯陀含。唐言一來。謂斷欲界六品修惑。從此命終。而生欲天。一往天上一來人間得阿羅漢故。名一來一往而來矣。斷欲修惑至第六品無間道位名一來向。至解脫道名一來果。亦有二種。一有為果‧二無為果。斷第六品至無間道名同類因。至解脫道名等流果。是有為果。先斷三界迷理煩惱。證得八品擇滅無為。兼斷欲界修惑六品。擇滅無為。通前八品成十四品。名無為果。是離繫果。阿那含唐言不來。斷欲修惑九品總盡。從此命終。一往上界。更不還下名為不來。斷欲修惑至第九品。無間道位。名不來向。解脫道位。名不來果。亦有二種。有為‧無為‧有為果者。斷欲修惑。第九無間名同類因。第九解脫。名等流果。無為果者。先斷三界迷理煩惱。證得八諦八品無為。兼斷欲界九品修證。證得九品擇滅無為。并前八品成十九品。名無為果也。阿羅漢唐言無著。亦言無生。亦言無學。已如上釋。謂斷非想第九修惑。無間道位。名無學向。第九解脫名無學果。亦有二種。有為‧無為。有為果者。謂斷非想第九品惑。無間道位。名同類因。解脫道位。名等流果。無為果者。謂斷三界迷理煩惱。證八諦下八品無為。兼斷三界地地修惑。每地九品。九九八十一品無為。兼前八品。總計通八十九品名無為果。是無為果。言九地者。欲界一地。色界四禪名為四地。無色四空復為四地。名九地也。言九品者。始從上上至于下下名九品也。
阿蘇羅。阿須倫。阿須羅。阿修羅。阿素洛。皆西域音訛也。慈恩云。阿素洛。此云非天。素洛者天之異名。阿言非以多蹈詐無天行故。名曰非天。如人不仁亦名非人。海龍王經云無善神。嘉祥云。阿修羅者。此云無酒。或言。過去持不飲酒戒。報得此身。或云。集諸花釀海為酒不成。故云無酒。彼國人女好男醜。玄賛云。此有五類。一極弱者。在人間山地中住。即今西方山中有大深窟多。是非天之宮。二妙高山北。大海之下。二萬一千由旬。有羅睺宮。三次下二萬一千由旬。有勇健宮。四次下二萬一千由旬。有花鬘宮。五次下二萬一千由旬。有毘摩質多羅宮。嘉祥法花疏云。修羅二處住。一者地上。眾相山中。其力最劣。次在須彌北。入海一萬二千由旬。有羅睺阿修羅王。領無量阿修羅眾。次羅睺下。復一萬二千由旬。有修羅名勇勇揵。揵下一萬二千由旬有修羅名美監。美監下一萬二千由旬有修羅名毘摩質多。故稱穴居。穴居者最是海下注也。毘摩質多者。此云響高。亦云種種疑。阿含云。光音天入海水精流水內。遂成一印經八千歲。生如修羅。身若須彌千頭少一水觸女身。生毘摩質多形四信大母。九頭八腳。千手少一。納香山揵闥婆女生舍脂也。起世經云。須彌山東過千由旬。大海之下。有鞞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國王。縱廣正等八萬由旬。有一大樹。甸蘇質怛羅波吒羅。其本周圍滿七由旬。入地二十一由旬。高百由旬。枝葉蔭覆五十由旬。其宮皆是七寶合成。園菀行樹。眾鳥和鳴。其次復有一切諸小修羅等宮。正法念云。天之怨敵。名阿修羅。略有二種。一鬼道所攝。二畜生所攝。鬼道攝者。魔身餓鬼。有神通力。畜生攝者。住大海底中。羅睺阿修羅王。於欲界中化身大小隨意。能作時阿修羅思觀天女。雜色珠玉。以為甲冑。光明晃曜。身如須彌珠。寶光明青黃亦黑。心大憍慢。謂與天等。若閻浮提。不行正法。不孝正法。不敬沙門。不依法行。諸大勢力。悉為減小。若閻浮提。修行正法。孝養父母。恭敬沙門。一切諸天。勢力增長。時四天王。即當修羅所住空中雨諸刀劍。若天不出修羅欲昇。日出千光映障其目不見天宮。即舉右手以障日輪。手出四光青黃赤黑。閻浮提中邪見論師。不識業果。妄豐儉。又阿修羅行於海上見月。常遊憂陀延山﹒欲往昇天。以手障月出四種光。諸呪術妄言豐儉。或復修羅奪威從怒震吼如雷。諸國相師言天獸下。妄言豐儉。五穀貴賤。或言王者災變吉凶。或言兵起潔齊求福。當知皆是閻浮提中。行善不善能感於斯。依正法念略明四地。第一地者。若婆羅門第二聰惠。於四交道。施諸病人。見一佛塔惡人火燒。救如來塔。而由無信。常愛鬪戰。生羅睺阿修羅中。人間五百年。為彼一晝夜。壽五千歲(取此三十晝夜為一月。十二月為一年。壽五千歲。下皆准知)第二地者。若人作大施會僧供養外道不行淨施。以種種食施於破戒雜行之人。心無正思。如是施已。生施摩睺阿修羅中。人間六百年。為彼一晝夜。壽六十歲。第三地者。若人因節會日種種博戲。因此得財行不淨施。以食施於破戒病人。無心正思。如是施已。生花櫁阿修羅中。人間七百年。為彼一晝夜。壽七十歲。第四地者。若人邪見。不識業果。見第一精進持戒人來。從其求乞乃施一食而作是言。汝下賤人。有何福德。生鉢奇婆阿修羅中。人間八百年。為彼一晝夜。壽八千歲。祕密曼荼羅十住心論頌曰。諂曲矯心作布施。命終必至修羅道。心貪甘露寇天帝。天帝誦經入蓮早。日輪射眼放四光。見月時遊憂陀島。不忍四王如雨劍。昇天還墜幾憂惱。其身麄大踞山坐。心性不直愛顛倒。壽命八千不願出。冥冥長夜徒生死。雜譬喻經曰。阿修羅前世時。曾為貪人居派河邊常渡河擔薪時。河水深流復駃疾。此人數為水所漂。既已所持身又沒溺。隨流殞死。得出時有辟支佛。作沙門形。詣舍乞食。貧人歡喜。即施飲食訖。擲鉢空中飛軒而去。貪人見之。因以發願。我後生身形長大。一切興水無過膝者。以此因緣得此極大身。四大海水。不能過膝。立大海中。身過須彌。手據山頂。下觀忉利天。劫燒盡時。一切皆空。眾生福德因緣力故。十方風至。風風相次。能持大水。上有一千頭人二千手足。名為違紐。是人齊中生千葉金色蓮花。其光大明。如方日照。花中有人。結跏趺坐。此人復有無量光明。名為梵天王。正生八子。八子生天地人民。是梵天王。婬瞋已盡。坐蓮花上。諸佛隨俗。現坐寶花說法。聞法者成道。樓炭經云。阿修倫天王名羅呼。其體高二萬八千里。以月十五日立海中央。漲水裁至其臍。低頭窺須彌羅寶秦山及四方上。鎮以指覆日月天下晦冥。或覆日以晝為夜。謂日蝕時無光明。
蘗嚕拏。海龍王經翻云。鳳皇神。鳳音浮諷反。尚書鳥獸蒼蒼。鳳皇來儀。毛時鳳皇于飛。傳曰靈鳥仁瑞也。雄曰鳳。雌曰皇。非悟桐不淒。非竹實不食。山海經。丹穴山有鳥。其狀如鶴。五釆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皆文曰禮。翼文曰仁。腹文曰信。見則天下安寧。說文從鳥從凡聲也。又云。鳳皇者。仁鳥也。不刳胎部卵則至。或翔或集。鳳蛇。頭鷰鵨青首雞喙鴻前龜背髀翼魚尾鶴置而鴛鴦思首戴德而背魚仁。項何義而膺抱信足履正。而尾擊武小音銀大音鼓。延GC奪翼五先備。舉興八風降時雨。食有節。飲有儀。往有久來有喜遊必擇地。飢不妄下。其鳴雄曰節節雌曰足足晨鳴曰發明。晝鳴曰上翔。夕鳴曰歸昌。昏鳴曰因常。夜鳴曰保長其樂也。俳俳徊徊雍雍喈喈鳴。鳳皇能為究萬物通天祉象百杖達王道率五音成九德。備文武正不國故得鳳象之。一則遇。二則翔之。三則集之。四則春秋居之。五則終身居之(云云)或迦樓羅。或迦樓茶。或迦嚕囉。或揭路茶。此云妙翅。舊云金翅。法花嘉祥疏云。迦樓羅者。此云金翅鳥。以其翅頭有金色。故以為名。或云揭路茶。此云食吐悲苦聲。謂此鳥凡取得龍先內嗉後吐食之。其龍猶活。此時楚痛出悲苦聲也。或云大嗉項鳥。謂此常貯龍於嗉內。益其項麄也。舊云金翅。妙翅者且就狀而名。非敵對翻也。然其翅有種種寶色。非唯金耳。增一阿含說。佛告諸比丘。有四生妙翅鳥。謂卵胎濕化。有四生龍。亦卵胎濕化。比丘當知。若卵生鳥。欲食龍時。上鐵又樹。自投於海是時此鳥以翅闢水。令雨向分而取卵生龍出而食。設欲取胎生龍等鳥即喪亡如是。胎生鳥唯食腫卵生龍。濕生鳥食前之生龍。於化生龍。設欲食者。鳥即喪亡。化生鳥能食四生龍。設使龍身。而事佛者。是妙翅鳥不能食噉。所以者何。如來恒行慈悲喜捨四等之心。是四等心有大筋力。有大勇猛。不可俎壞故妙翅鳥不能食之。故諸比丘當行四等之心。今此次第即四生鳥亦云大威德者。諸龍怖故。威德廣大。大身兩翅。相去三百三十六萬里。大滿腹。恒食如意。領下有珠。蘗音五割反戴去也。又音2麥反。木堪深黃。又山梨也。又作孽字。二音不合梵音。以牙聲呼之。拏音韻詮如加反牽也。煩惱貌也。切乃加反轉舌呼。觀佛三昧經曰。金翅鳥王名曰正音。於眾羽族。快樂自在。於閻浮提。日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於四天下。更食一日。數亦如上。周而復始。涅槃經云。能食一切龍魚金銀等寶。唯除金剛受三歸者。長阿含經云。先世布施。心高瞋慢。生此鳥中。壽一劫。身高三十里。經八千歲死相既現。諸龍吐毒不能得食飢逼慞遑永不得安。至金剛山。從金剛山直下。從大水際至風輪際。為風所吹。還金剛山。如是七反。然後命終。以其毒故。命十寶山同時大起。難陀龍王。懼燒此山。即降大雨。諦如車輪。鳥內消盡。唯餘心存。心又直下。七反如前。住金剛仙。難陀龍王取為明珠。轉輪聖王。得得為如意珠。若人念佛心亦如是。長阿含經曰。大海北岸一樹。名究羅瞋摩。高百由旬蔭五十由旬。東樹東有卵生龍宮。卵生金翅鳥宮。樹南有胎生龍宮。胎生金翅鳥宮。樹西有濕生龍宮。濕生金翅鳥宮。樹北有化生龍宮。化生金翅鳥宮。各各縱廣六千由旬。莊嚴如上。若卵生金翅鳥。飛下海中。以翅慱水。水即兩披。深二百由旬。取卵生龍。隨意而食之。花嚴經云。此鳥食龍。所扇之風。人若入眼。人眼失明故。不來人間。胎濕化生。亦復如是。有化生龍子。於三齊八禁。時金翅鳥欲取食之。銜上須彌山北大鐵樹上。高十六萬里。求覓其尾了不可得。鳥聞亦受五戒。
產達嚩又云。健達婆又乾達婆此云尋香。以香為食。此云音樂神。童子經云。騫陀。其形如魔羅天。十一面經疏云。揵疾又云輕繞。法花嘉疏云。揵闥婆此云香陰。以其清虛食香。又身唯恒出香故名香陰。大智度論云。揵闥婆王。名童籠摩。此云樹居在地上十寶山中諸天作樂時。身有異相。即飛上天。與緊那番休上下也。法花慈恩疏云。揵闥縛。此云尋香行。即作樂神。西域由此呼散樂為健闥嚩。專尋香氣作樂乞求故。樂中有二類。一非絲竹也。鼓磬之類。二是絲竹簫箏之輩。此等之類。同下歌神音曲。產音語扇反。達音上同。但伽羅聲。嚩音無可反。無鈸反。無博反。隨處可讀。可依梵字。又云揵陀羅。又云揵沓和。十住心論香山有二窟。乾闥婆王住。
緊娜囉。古云甄陀羅。又云真陀羅。此云非人。亦云歌神。頭作馬頭。又云疑神。頭上有角。身面是人也。眾見生疑。為人為畜。又云緊那洛。亦云人非人。法花嘉祥疏云。緊那羅王。名為長崙摩。彈琴歎佛。乃至迦葉不能自安法者。奏四諦法也。妙法者十二因緣法也。大法者奏六度法也。持法者總持上三法。即是奏陀羅尼曲也。玄賛曰初歌四諦。次歌緣起。次歌六度。後歌一乘。或初三種歌。三乘之教行。後一歌一乘之理果。或歌一乘教理行果。如次之配。隨佛所說一會之法所宜歌故。如世樂音歌君德故。十一面經疏云。樂神緊音居忍反。細急也亦作3也。娜音那可反。囉音力鐵反。十住心論云。香山中無量緊那羅住。
摩護羅迦。又云摩怙洛迦。又云摩睺羅迦。此云腹行神。慈恩云。大腹行。大蟒。青蛙之類。又云大蛇。又有行龍。又云胸行。護胡故反。
藥叉。舊云夜叉。此云揵疾鬼。八部之名。又云無隨語。又云盈猛鬼神。藥陽灼反。又云閱叉。又云能噉鬼。又云偽者。罽賓三藏云。夜叉此云威力。或云貴人。或云輕4。正云藥叉差病者又人性。借音良若反。叉音初加測加二反。
羅剎娑。具云羅乞叉婆略云羅剎。慈恩云。異惡。又云可畏。或云能噉。亦云剎音初轄反。柱也。娑音蘇何反。舞也。
畢HW多。又云薜荔多。又云必哆。梁言餓鬼。畢音。賓密反。不合梵語。借可呼比也。畢意也。山邊道也。又星名也。HW音魯帝反。起世經云。當閻浮洲南。鐵圍山外。有閻摩王宮殿住處。縱廣正等六十由旬。七寶所成。園苑行樹。花果美妙。眾鳥和鳴。不善果故。晝夜六時有赤融銅。諸宮殿等盡變為鐵。鉗張王口寫銅口。次第焦然。從下而出。部領諸鬼。治罪人等。正理論云。諸鬼本住琰魔王國。從此展轉。散趣餘方。此贍部州南邊。直下深過五百由旬那量有琰魔(此云靜息)王都縱廣量亦爾。鬼有三種。謂無小多財。三各分三。故成九類。大勢鬼者。謂諸藥叉。乃羅剎娑荼畔茶等。所受富樂。與諸天同。或依樹林。或性靈廟。或居山谷。或居空宮。諸鬼多分形豎而行。於劫初時皆同聖語。後隨處別種種乖訛。鬼以人間一月為一日。乘此月歲。壽五百年。正法念經云。餓鬼世界。住閻浮提下五百由旬。長三萬六千由旬。有三十六種。一切餓鬼。皆為慳嫉因緣所生。以種種心。造種種業。為飢渴火。焚燒其身。人中十年為一晝夜。壽五百歲。此下不同略明八類。然前二經。瑜伽正理有多差別。此下唯依正法念經。餓鬼嗢陀南曰。三十六種餓鬼等。皆由慳嫉因業生。人間一月為一日。乘此歲月五百年。針口慳嫉雇殺人。食吐夫婦惑妬食糞鬼慳惜施穢食。無食拄人因斷食。水鬼灰酒不行施。熾然奪財奉王臣。欲色婬法不淨施。魔身邪法謂真諦。注針口鬼者。若人慳嫉。以財雇人。令行殺戮。若夫令妻施沙門等。其婦慳惜。實有言無墮針口餓鬼中。壽命如前。食吐鬼者。若有婦人誑惑其夫自噉美食。或有丈夫妻無異心。便起姤意獨食美味。墮食吐餓鬼中。壽命如前。食糞鬼者。若人慳惜。以不淨食施沙門等。彼不知已而便食之。墮食糞餓鬼中。壽命如前。無食鬼者。若人慳嫉自持強力。拄誣良善。繫之囹圍。禁入糧食。令其致死。不生悔恨。墮無食餓鬼中。壽命如前。食水食者。若人沽酒。加水灰汁。以惑愚人。不行布施。不修福德。不持禁或作已不悔。墮食水餓鬼中。壽命如前。熾然鬼者。若人貪嫉枉奪人財。破人城墎。殺害人民。抄掠得財奉王大臣。轉增凶暴墮熾然餓鬼。壽命如前。欲色鬼者。若男若女。行婬女法。因此得財。施非福田。不淨心施。墮欲色餓鬼中。世人說云。如意夜叉壽命如前。魔身鬼者。若行邪道。說邪見法。謂是真諦不信正法。墮魔羅身餓鬼中。若諸比丘。行時食時。為作妨礙。惡聲惡夢。壽命如前。祕密曼荼羅十住心論餓鬼趣頌。慳心不散財。定感餓身來。涕唾無自在。臨河炎火開。前年可摘色。骨立面如灰。今日寒枯樹葉飛見者哀。親親絕知問。獨泣長夜室。分少割甘者。居然脫此災。
比舍遮。此云起屍鬼。又云廟神。極口餓鬼也。慈恩云。冬4鬼。形以冬4也。又梁言顛鬼。十一面經疏云。住鬼又赤色鬼。比音頻必反。次也。又本音鼻脂反。和也。又必履反。類也。又毘四反。近也。正音俾以反。尚書注云。比同心也。同禮三日比丘左氏傳擇善而從之。比比校也。借音裨至反。周易比吉也輔也。比猶親也密也。又方至反。比例也比併也。又文一反。比次也。又毘比5也。又吉也。輔也。借鼻音人名舍音正音舒夜反。舍猶宮也。借音失野反。爾雅廢稅赦舍也。舍放置也。遮音止奢反。又云臂舍柘鬼名也。餓鬼中勝者也。又云癲狂鬼。
部多。此云神鬼。大日經疏云。此是夜叉類也。部音66口二反。十一面經疏云。部多鬼者。此鬼神部黨多故。日部多也。
矩畔拏。或云鳩槃拏。此云可怖晨守宮。婦女鬼也。又云冬鬼。矩音俱禹反。畔音槃半反。正法花云厭鬼。
布單那。又云補呾。或云布單曩。此云臭鬼也。童子經云。富多那。其形如豬。布音博故反。單音都寒反。又常演反。姓也。巿連反。單于也。巿戰反。文也。初音可依。那音諾何反。法花嘉祥疏云。熱病鬼。
羯吒布單那。又云迦吒補呾那。或云揭吒那。布單畏。此云奇臭鬼。又云矩臭鬼十一面經疏。單字作旦。此云大熱病鬼。一云大臭鬼。羯音居謁反。以牙聲呼之。上聲也。吒音陟亞反。彈舌呼之。上聲引聲也。
塞建那。此云鳩摩羅童子。或云塞建陀。此云蘊。是四天王各攝所鎮護於人間者也。塞音蘇則反。慎窒也充實也不安也。又音蘇再反。匈奴之所居為塞也。障候關儌也。二音俗音也。不合梵語。借音蘇也。建音羯萬反。立也。
嗢摩那。此云狂鬼。嗢音一忽反。大笑也。咽也。是俗音也。不合梵語。借塢音也。摩音摩可反。細小也。見字書也。
車耶。此云影僕。新大佛頂言也。又云影鬼。古大佛頂言也。又云影鬼。車音此夜反。又舉余反。輿之總名也。見說文。韻銓車居也。所乘居也。又昌遮反。切韻也。舍也。行人所舍也。耶音本音與遮反。語助也。廣雅道也。漢書瑯琊郡也。借似嗟反。僻也。韻圃邪不正也。阿鉢娑麽囉。此云羊頭鬼。又云阿跛娑摩。又云一切外道士。是健忘也。鬼形如野狐。鉢博末反。酒器大垸也。此俗音也。不合梵語。借波音也。又云阿跋摩羅。此云影形鬼。又云無鎧。
塢娑怛囉迦。塢音烏古反。左傳晉地名也。注法花經云。轉筋鬼。童子經云阿娑悉魔羅。其形如野狐。曾諮三藏云。癲病鬼。於據反懸名。在京見切韻。怛音當割反。心憂痛也。懼也。從旦也。迦音居呿反。切韻佛名也。又古牙釋迦也。呿音壚迦反。張口也。又云烏摩勒迦。此云食人精氣鬼。亦云大殺也。所謂奪一切眾生精氣也。眾生心中有七滴甜水。取一滴二滴令人頭痛。取三滴令人心悶。四滴五滴也已下則死。
蠱魅。蠱音古鼓反。毒害人腹中也。公戶反。孤牙反。毒蟲食人腹中血厭也疾也。魅眉祕反。山澤7老物精人身黑首也。蟲梵云波羅(二合)拏迦。
毒害。毒音徒沷反。若甚也。害也。又音哀改反。浪報毒無景行人也。害音胡蓋反。傷也。毒梵云尾遮。於毒有三毒。所貪瞋癡也。
使者。使者所史反。奉命行矣。又疎事反。所里反。驅使也。梵云吠舍迦。於使有七使。貪。欲使‧愛使‧瞋使‧慢使‧疑使‧無明使‧見使也。貪使唯在欲界。愛使通上二界。瞋使亦在欲界。後四通三界也。偏立為友友使也。
怨敵。怨音於願反。恨也。借音於無反。讎也。敵音亭歷反。當對也。
恐怖。恐音去鞏反。懼也。怖音普故反。怕也。恐梵云婆野。怖梵云舍尾多。
呪術。呪音洲救反。口要神辭也。詛也屬也。善惡之辭相屬也。術音貪事反。法也。
厭禱。厭音於8反。眼不覺也。離也。禱音刀號反。請於鬼神求福福祭也。又胡老刀好二反。又謝於鬼神也。
伺斷。伺音息慈司利二反。候也察也視也。斷音徒管反。絕也。又都亂反。決獄也。徒緩也絕也。
他命。他音託何反。彼也簡自也。命音明病反。身稟而共性也。運也教令也。爵位也。又音明詠反。梵云爾尾淡。但梵云波羅。
饒益。饒音如招反。又音而照反。多也。益嬰亦反。增加也饒也又伊昔反。
皆來。皆梵云娑摩曩來音力談反。來至也歸也。來猶轉也。又力戴反。勒也。梵云阿誐者。又云阿伊誐。
聽我。聽音他。定聆也。察聲也。俗聃也。又他丁反。耳察聲也。許也侍也。梵云者地。我梵云阿含。
捨除。上奢者反。放置也。除音直魚反。殿間也。道也。去也開也。四月名也。直盧反。去卻也。梵云藝多。
暴惡。暴音報反。疾也秏也。木反曬也。
咸起。起墟紀反。興也作也立也發也。咸音。洽獐反。皆也。又胡讒反。皆也。速借音函。周禮伊耆氏掌國之大祭禮。共其枚咸咸讀函也。老臣雖杖於朝事。鬼神尚敞去之。有司以此函藏之也。
慈心。慈音疾慈反。愛也。慈梵云每地利。心音息林反。大藏也。梵云賀里多9。總有六種心。曳髻質多。此云慈心。訥瑟吒質跢。此云惡心。播跛質跢。此云罪心。嘮娜羅質跢。此云忿怒心。尾儞吠娑質跢。此云瞋恚心。阿昧怛羅質跢。此云無慈心。是者大佛頂之心也。又有十種心。祕藏寶鑰云。一異生羝羊心。凡夫狂醉不悟吾非。但念婬食。如彼羝羊。二愚童持齊心。由外因緣。忽思節食。施心萌動。如穀遇緣。三嬰童無畏心。外道生天。暫得蘇息。如彼嬰兒。犢子隨母。四唯蘊無我心。唯解法有我人皆遮。羊車三藏。悉攝此句。五拔業因種心。修身十二緣。無明拔種。業生已除無言得果。六他緣大乘心。無緣起悲。大悲初發。唯識遮境。幻影觀心。七覺心不生心。八不絕戲一念觀空心源空寂無相安樂。八如實一道心。一如本淨境智俱融。知此心性。號曰遮那。九極無自性心。水無自性。遇風即波法界非極。蒙警忽進。十祕密莊嚴心。顯藥拂塵。真言開庫。祕寶忽陣。萬德即證。又有一識心。謂以中臺心王尊。攝一切心王是名一識心。又有八識心。謂於一識。以八葉尊。攝一切心主。是名八識心。又有九識心。謂以八葉及中臺尊。攝一切心主。是名九識心。又有無量識心。謂不動第九已上九識。其餘十佛剎微塵數。一切心主。攝於一識。是名十識心。或名無量識心。又名一切一心識心。皆是宗心也。經云慈心者。四攝四無量心之其一心也。
清淨。清七精反。潔也。又人目下也。淨情正反潔也。又仁殺反。魚北城門池也。古作施靜。設施青舒移反。施猶賦也。行也尸也。式鼓反。廣邪施與也。布施也。恩惠也。易曰雲行雨施也。爾鼓反。毛詩葛之簟兮。施于中谷。施移也。切韻。以鼓反。QP也。設識列反。陳也。含也。
香花。香許良反。氣美也。且有三二種香。一旃彈那。此外國香木也。有赤白紫等諸旃壇。二跋者。此云昌蒲。三瞿嚧折娜。此云牛黃。四塞畢力迦。上云苜蓿香。五莫訶婆伽。此云麝香。六尸利灑。此云舍昏樹。七未捺眵羅。此云雄黃。八因達囉喝悉哆。此云白及。九闍莫迦。此云芎藭。十苫弭。此云茍根。十一室利薜瑟F迦。此云松脂。十二咄者。此云桂皮。十三目窣哆。此云香附子。十四惡揭嚕。此云沈香。十五多揭羅。此云零凌香。凌縣中出。十六索瞿者。此云丁子。十七茶矩摩。此云欝金。草花之名也。十八曷羅娑。此云婆律膏。似水銀也。十九捺刺施。此云葦香。二十雞路戰娜。此云竹黃。衰竹之葉。二十一蘇泣迷羅。此云細豆A三角白色。二十二苫弭哆。此云耳松。黑色之草。二十三鉢怛羅。上云藿香。蜀地中出。二十四嗢尸羅。此云茅根香。似菓茅。而有香也。二十五薩洛計。此云叱脂。出婆羅門。二十六世黎也。此云菱訥。有此方。二十七窶具攞。此云安息香。二十八薩利殺跛。此云芥子。二十九葉婆儞。此云馬荇。有此方。三十那伽雞薩羅。此云龍花鬚。出於穀。三十一薩折羅婆。此云白膠香。嶺南中出。三十二矩瑟他。此云青木香。有此方。花嚴經六十七云。人門有香。名曰象藏。因龍鬪生。若燒一丸。即起大香雲彌覆王都。於七日中。雨細香雨。若著身者。身則金色。若著衣服宮殿樓閣。亦皆金色。若因風吹入宮殿中。眾生嗅者。七日七夜。歡喜充滿。身心快樂。無有諸病。不相侵害。離諸憂苦。不驚不怖不亂不恚。慈心相向。志意清淨。我知是已而為說法。令其決定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摩羅耶山。出旃檀香。名曰午頭。若以途身說入火坑火不能燒。善男子。海中有香。名無能勝。若以塗鼓及諸螺具。其聲發時。一切敵軍皆自退散。善男子。阿那婆達多池邊。出沈水香。名蓮花藏。其香一丸如麻子大。若以燒之。香氣普薰閻浮提界。眾生聞者。離一切罪惑品清淨。善男子。雪山有香。名阿盧那。若有眾生。嗅此香者。其心決定。離諸深著。我為說法。莫不皆得離垢三昧。善男子。羅剎界中有香。名海藏。其香但為輔輪王用。若燒一丸。而以薰之。王及四軍。皆騰虛空。善法天中有香。名淨莊嚴。若燒一丸。而以薰之。普使諸天心念於佛。善男子。須夜摩天有香。名淨藏。若燒一丸。而以薰之。夜摩天眾。莫不雲集。彼天王所而共聽法。善男子。兜率天中有香。名先陀婆。於一生所擊菩薩座前。燒其一丸。興大香雲。遍遍覆法界普雨一切諸供養具。供養一切諸佛菩薩。善男子。善變化天有香。名日奪意。燒一丸。於七日中。普雨一切諸莊嚴具。花香呼窊反。草木花也。俗人言菱花。蘆荷鹽水揚荻柳園階庭坼菊百晴寶寒亂砌閑蕙荇翠萍露劍天煙野紫桃丹b1雪種岸CU叢燈河陽洒金玉山林梅杏落素朱紅青碧衰淺餘開夜銀蓮疏新。又作花字戶花反。美也。盛也。俗人言道德花堂樣花花月星風瓊鈆水芳英浮繁京年濃石光歲重里雲國含春皇。若依內典如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瞿醯蘇婆呼童子等經說。香梵云都跋飲食。飲音。於錦反。又於禁反。又作WY。餧水也。又音錦孿也。古云飲沒羽也。梵云跋曩迦尾嚩。食音實力反。食口所進也。食消也。養也。偽也。或音慈吏反。食飯也。禮記食君人之左是也。凡以飯食。設供於人亦曰食。又音異出史。人名麗食其是也。文選音。決音自又如字反。梵云阿賀羅。
歡喜。歡音火官反。歡樂也。喜也。梵云蘇都跋。歡樂義也。又云度瑟吒。喜音許其反。盛也。嬉起反。忻也。虛恚反。自喜也。梵云覩瑟吒。
矩畔膩。膩音女利女肥二反。或音唐履反。或作峙雉抳三字也。矩畔膩。此云冬蒎鬼也。開脣以舌端。讀音也。此舌聲也。
餉棄。餉音商高反。又巿羊反。遍口之聲也。棄音也詰利反。以牙讀聲也。挺廷頂二反。不合梵字。不動舌根。以端呼尼。迦摩攞。攞音羅可洛何二反。乞史乞音丘餼反。史音疎土反。不動舌根引氣外呼之。
永誐黎。永音卑孕反。在經以脣。氣內引聲也。誐音我何反。牙聲也。黎音力奚反。攬迷。攬盧敢反。迷莫奚反。播勢。播音波箇反。勢音尸制反。戎娜哩。戎音或遇反。哩音力止反。焰摩怒底。焰摩又云琰摩。或云夜摩。此云靜息怒。音怒古乃固二反。底音丁以反。砌。砌音七計反。音牟敢反。在經文。補澁啽。補音甫浦反。澁音借須。奔音本音慱昆反。借音逋悶反。俗作犇。正作大犇。巘淡未鄰左巘音魚蹇反。居輩二反。淡音噉甘淡濫二反。未音莫割反。聆音側力劍反。左音怪可子賀二反。
娜瀉弭。瀉音悉也反。弭音亡耳反。颯跛哩。颯音蘇合反。跛子賀二反音波可反。
韈灑。韈音亡伐反。不合梵字。借縛音。灑音所寄反。不合梵字。借音里者。
捨囉腩。腩音女感反。不合梵字。借音南。集會。集音慈入反。聚也就也成也。會音胡外反。會集也。
攞護。攞音。邕勇反。抱也。護音乎汗反。治助也。
某甲。某音謹部反。名匠諱也。設事未的名也。甲音庚狎反。頭也。孕甲也。鎧也。甲梵云曩伽。
厄難。厄音乙革反。災難也。厄作□難乃安難者不易稱也。乃DB反。八難也。八難者。賊王水火病人非人惡蟲耳。
眷屬。眷音古援反。顧視也。屬音時欲反。親也。鍾欲反。託付也。昌樹所。協韻音也。眷梵云娑嚩蘇賀。
憂惱。憂音於求反。慮也。愁也。惱音奴股反。所恨痛也。憂梵云塢泥誐。惱梵迦羅捨。疾病。疾音秦悉辭栗二反。病也急也。病音波柄反。疾其病也。疾眾病之通名也。四大違反。為病體﹒
飢饉。飢音居脂反。殼不熟曰飢。一穀不熟曰飢饉音渠鄰反。菜不熟曰饉。三穀不熟曰饉。飢梵云布乞叉。
獄囚。獄音。虞挶反。卿日行國曰獄。囚音似由反。禁罪人也留也。
繫縛。繫音古詣反。拘束也留滯也連綴也。又口奚反。踊絮也。縛音戶攫反。繫束也。
之處。之音止而反。至也往也。處音昌暑反。居也止也安也息也留也定也。正作處。又曰翥反。居所也。
解脫。解音佳買反。曉悟也脫也。又佳賣反。除也。又古隘反。除也又加買反。胡懈反。曲也。脫音徒活反。免解脫也。解脫梵云耶羅羅。又云本叉。剃頭著染衣。當於生死疾得解脫也。
壽命。壽音視柳反。福壽也。又酬呪反。久老也。又視雷反。以洒歡人所尊敬者萬歲為上壽也。命員映反。性令一曰教令也。梵曰河庚婆。此云壽命。能持身心故名為壽。亦名命根。壽取一期之名。命取人之生分。俱異名耳。
百歲。百音已白反。數十之十也。歲昔細反。星名。又相芮反。年也。芮音而稅反。百歲者。十歲曰幼。十五曰志學。二十曰弱冠。三十四壯強。又云二毛。四十曰不惑。五十曰芨。又云知天命。六十曰老。又云時制。又云耳順。七十曰耆。又云鳩杖。又云呂望。又云從心。八十曰耆。又云耋。九十曰耆。百歲期順也。十住心論云。閻浮踰樹下有閻浮那壇金聚。高二十由旬。南贍部州。北廣南狹。三邊量等。各二千剋繕那。南邊唯廣三踰繕那半。人面亦然。智度論云。持下品五戒則生其中。身長三肘半。凡肘量長一尺八寸。即六尺三雨。或長四肘七尺二寸。壽命百歲云。研神章云。如是四州。及八中州五百小州之中。今我住處。何州何處。南州之中。有二中州。二中州中。遮未羅州。北云貓牛者。當於日本之國也。西域記云。或有唯學小乘。如佉沙國等。或有唯學大乘。如瞿薐且那國等。或有大小兼學。如奔那代禪那國等。或有宗事天神不信佛法。自佛興以迄于今。尚未建立伽藍。如迦摩縷婆國等。又普並有外道。誹謗佛法。害生祠天。以此因緣。多墮地獄。又大唐國等。多有道士欲興自法。亦謗佛法。信不具足。然我日本聖朝都無此類。傾捨國封建立諸寺。多度僧尼。兼復大小經論及章疏等多分皆來。所以三學之輩。年年不少。四部之徒。歲歲良多。權現聖人。和光垂跡。感應土人。同塵利生。凡所住之地。不可不知。猶如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云。雖云百歲。壽命不定。依此經威力。全令滿本數。所以云壽命百歲願見。百秋矣。
成就。成音巿征反。熟也。就音疾秀反。往也成也從也﹒
卷上。卷音九媛反。其勌反。奇圓反。曲也。又膝曲也。我心匪席。不可卷是也。一音眷書卷也。
如是。決擇記云。外道經初先標兩字。所謂阿憂然劫初之時。本無文字故。梵王下來而施說有七十二字。以訓於世教化眾生。後時眾生。轉薄梵王因前吞噉。在口兩角各有一字。是其阿。阿之言無。二是其嘔。嘔之云有。以此二字。置於廣主經首。佛經不爾。但置如是等句冠之前。末代觀其緣起。以為可信。為簡外道。置如是等。戒於如是等。有六種之所由。一如手‧二如箱‧三如乳‧四如財‧五如根‧六如力。言如手者。花嚴經云。如人有手。入寶山中。自在取寶‧有信亦爾。入佛示中。自在取無漏法寶。言如筋者。如人用師子筋。以為琴絃。音聲一奏。一切餘絃。皆悉斷滅。若人發一念信心。一切煩惱惡業。皆悉消滅。言如乳者。如人攝取牛馬諸乳置之一器。若將師子乳一渧。投之一切諸乳。悉皆變為清水。若人發信心。一切惡魔諸罪障業出。變為清淨法水。言如財者。譬如世間財物。皆益眾生色身。信心亦爾。能益行者惠命。言如根者。如世樹根能生花菓。信心亦爾能生菩提果。言如刀者。如世壯人能伏剛強。信心亦爾。能摧一切惡不善法。如是者。所謂結集之時如是者信順之辭。又如者真如之理也。是者真如之體也。於如是等。亦有二意。顯句義如常說。密義者者。顯云如是。則決定義。密云佛性義。無言說義。即是大日如來種子真言。顯云我密我者真如。我無我大我即自在義。者乘義。大自在乘者。祕密真言乘。若得祕密意者。內外一切教法。皆悉為祕密乘。能率此乘早詣。所詣所詣則心王大我。顯云聞。密云字本體。字則諸法寂靜義。次多字如如義。如來大意。寂一切眾生煩惱塵據。欲入真如寂靜。故次我乘明所證寂如。顯云時。即平等時句。密云平等持者。三平等句身口意三種平等。無能所別。平等三密。遍滿法界。不斷不盡。此三密則分三部。所謂佛部‧蓮花部‧金剛部。今此經則三部中蓮花部。亦名法部證此等三密故。得究竟佛。
薄伽梵。大日經疏云。薄伽梵者。謂師所解具有六義。今此宗中薄伽是能破義。如人執持利器。多所摧伏。其本末有此名。世議觀其事跡。故號為能破者。世尊亦爾。以大智明。破一切識心無明煩惱。此等本自無生。亦無相藐。然惠日出時。晴惑自除。是故義名為破。釋論云。婆伽名破。婆名能破。能破婬怒癡故。名婆伽婆。二乘雖破三毒。亦不了盡。如盛香器。餘氣故在。又如草木薪火以力薄故。灰炭不盡。如來如劫燒火。一切都盡。無煙無炭。故名婆伽婆。復次帝釋聲論。謂女人為薄伽。是欲求因緣能息煩惱義。又是所從生義。金剛頂宗則翻此義云女人者。是般若佛母。無礙知見人。皆悉從是生。其有志求因緣得與相應煩惱戲論皆悉永息。非如世間欲熱雖少止息。而實更增也。以密教不可直宣故。多有如是隱語。學者當觸類思之。又薄伽梵者即帶有聲。如人多有資財。名持資財者。以有金故。名持金剛者。以如來具殊勝德故。名持眾德者。釋論亦云。婆伽言德。婆伽言有。是名有德。婆伽名聲。聲者言有。是名有名聲。一切世間無有德名聲。如佛者則其義也。
在顯云在。在者住義居義止義。
室羅伐城。具云室羅筏悉底。古舍衛國城。梵云布羅。中印土之都域之名也。國名憍薩羅。為別恒河南憍薩羅故。以城名標別也。其憍薩羅國城無有別名號。即以國為名故也。
逝多林。從豐德城南五六里有逝多林。或云誓多林。古云祇陀林。又云祇樹。此云勝林。是逝多太子之林也。逝多此云戰勝也。林梵此樹義矣。梵云。
給孤獨園。給孤獨者。勝軍王大臣蘇達多。此云善施長者。又云須達多。仁而聰敏。積而能散。極乏施貪哀孤恤老。時人美其德。號給孤獨焉。佛告阿難曰。園地善施所買林樹逝多所施。二人同心或崇功業。自今已後應謂此地為逝多林。給孤獨在者隨化居止義也。遊化在城。居止在園。園梵云。古譯經等多翻祇樹。隨文對者。皆呼義聲。今案悉曇。祇字是字第三轉也。然則可呼至。所以者何。此經翻逝多事者。同字第七轉也。則逝字是也。學者知之。
苾蒭。六波羅蜜教疏云。西國草名也。草具五義。兼有四德。佛聖弟子。本無名相。由具五義。復有四德與草相似。從喻立名。故曰苾蒭。言五義者。一此草未生諸草競長。喻聖弟子未出世時。外道六師競興于世。二此草生已。諸草皆枯。枯已還生。喻聖弟子出興于世。諸外道等悉皆摧伏。後還歸佛名曰還生。三此草不為塵垢之所染污。喻聖弟子不為破戒煩惱垢污。四此草假使猛風。不能傾動。喻聖弟子世間八法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不能傾動五此草所至之處。掩諸臭穢。喻聖弟子所至之處息諸諍論。言四德者。一此草柔軟香氣遠騰。喻聖弟子身口柔軟戒香遠引。二引蔓傍布鉤鎖相連。喻聖弟子。遞相度脫。師資不絕。三如來所住之處。草頭悉向如來傾注。況弟子圍遶如來。白馬馱經東度草頭盡向東傾。四涅槃。盡皆變白。況佛子佛滅度後。無復精光。苾音頻必反。草名。又蔑反。芬也。今皆不用。但此借翼反。玄應云。今用此音也。苾音側俱反。稗所決擇記云。苾蒭者上好藥草。此生處縱逢天旱亦常滋茂。傍諸草木亦敷榮。苾蒭亦爾。若一人持戒。令無量人受諸果報。縱逢難事。亦無憂畏。
名曰。名音武并反。號也。借音亡名反。西京賦伯益不能名也。禮記詞識不問名也。說文夕從口也。意言入於日暮。何誰間時稱所以也。曰音王越反。于月反。言說也。
莎底。此苾蒭名也。所說未詳。後可撿之。莎音蘇和反。草名。葉似菲而細堅也。底音如前。梵語集云。底沙比丘名也。又云佛名也。為之說經。名底沙經。此亦星名也。因星立名。西國多此依。頗相似書也。
出家。落髮染衣。捨俗入真。背有恩入無為。此云出家。出音本音□□反。進也生也。借音尺遂反。時云出言有章也。又尺類反。家音賈遐反。居也宅也。
未久。未音微沸反。未然也。將擬也。久音鳩友反。長也。又舉有反。多時也。凡未久者。未幾之義也。
新受。新音迷津反。息憐反。初也。受音植酉反。承也。容納相付得。
近圓。近圓者。此律相也。聲聞行相也。近音懃謹反。說文近附也幾也。懃靳反。信於義也。音譜親近也。圓王權反。規也。圓圓天體。
毘奈耶。舊云毘尼。此翻調伏。又云滅。無性攝論第七卷云。或一切善能滅眾惡。或大涅槃。滅除生死名毘奈耶。今此戒經。正治惡行。遠同涅槃。名毘尼法。
為眾。為音于媯于偽二反。治也施也成也為助也。天子為衛君也。見論語也。眾音之充切多也。又之中反。又之銃反。
破薪。破音普臥反。壞也。薪音新。大可折曰薪。細合束為柴也。
營澡浴事。營音戈傾反。衛也為也造。澡音遭造反。洗手。浴音容束反。餘蜀反。洗身也。事音□側反。搖也。又鋤吏反。職也作也。
大黑蛇。黑音呼克反。玄色也。又呼德反。蛇音。式車反。毒蟲也。夷柯吐何食遮三反。蝮也。韻銓云。託為反。它也。蛇也。玉篇為蛇。毛詩帷虺惟蛇。野王案周易龍。蛇之蟄。左氏傳有蛇自泉宮出是。說文它字後乃從虫。□餘□反。毛詩蛇蛇碩言。傳曰。蛇蛇淺音也。一切經類音云。蛇蛇二俗它。正皆陀音。又羊支反。蛇也。方言云。又為蛇字。凡倍美曾。
從朽。從音字龍反。隨也遂也重也服也順也。七龍從容足容三反。舉動也。長從橫也。從用子用二反。從侍也。楚江反。協韻音也。宗楚反。小人進朝庭也。朽韻詮許尤反。上聲木枯。
木孔。木莫卜反。樹總名也。孔苦紅反。上聲螫。施石支。蟲行毒。關西音釋。山東音。又音哲。
右足。右音尤久反。對左也。又尤救反。助也。足音即玉反。□也充也得也。借音子喻反。添也成也。又蹤俗反。胵也。依此音。
拇指。拇音謹部反。大指也。指音脂雉反。手足指也。
毒氣。毒音從篤反。藥害也。又苦痛也。氣音去既反。浮息也。
遍身。遍音博見反。身音失憐反。形也。
悶絕。悶音莫頓反。煩也。又莫困反。愁也。絕音全雪反。斷也。
于地。于音雨俱反。往也。地音題利反。周禮大司徒掌天下土地之圖。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動物宜毛。植物宜卑。其民毛而方。二曰川澤。動物宜鱗。植物宜膏。其民黑而津。三曰丘陵。動物宜羽。植物宜竅。其民專而□四曰□廣。動物宜分。植物宜莢。其民□而瘠。五曰原隰。動物宜羸。植物宜叢。其民豐而痺。爾雅地易也。太玄經九地。一為沙泥。二為澤泥。三為崖厔。四為下田。五為中田。六為上田。七為下山。八為中山。九為上山。說文云。無氣初分。清明為天。重濁為地。萬物之所陳列也。釋名地底也。其體義下戴萬物也。
口中。口音莫厚反。又苦後反。尚書。惟口出口好與戒。野王案說文口所以言也。口者脾之門戶也。口者猶以口語相發動也。中音致隆反。中猶忠也。裏也。均也。半也。宜也。堪也。得和也。別內外也。
吐沫。吐音他古反。棄也。寫也。湯故反。歐也。沫音滿曷反。水上之浮沫也。又亡蓋反。一音妹。說文沫。水出濁西。又□悔□沫洗面也。又莫割反。可□始音。
兩目。兩音良蛘反。二十四鉢也。良伏反。車尼兩也。目音亡福莫六二反。視也孔目也。
翻上。翻音孚表反。覆也飛也。又為翻。上音時掌反。登也。進也。昇也。
阿難陀。此云慶喜也。世尊成道。內外皆慶喜。當喜之時生故名慶喜。智度論云。如來將欲成道。魔王始忿。與十八億兵共來惱菩薩心。正魔皆退散。使至淨飯王所言。汝子昨夜將欲成道。為魔所壞。今已死沒王與眷屬。皆悉苦不能自勝。有淨居天。即報王言。不須煩惱。汝子已成正覺。不須憂苦。王猶疑惑。即遣使訪。使還啟王。太子已成正覺。王及眷屬。國內臣民。皆大歡喜。須臾之頃。解飯王復遣使報。淨飯王夫人生男。王重歡喜。世間忻慶。豈過我等生時既值。歡喜地生。因為立名。名歡喜也。西域第七云。佛去世後繼大迦葉。住持正法。導進學人。在摩揭陀國。於林中經行。見一沙彌諷誦佛經。章句錯謬。文字紛亂。阿難聞已感慕增懷。徐詣其所。提撕指授。沙彌笑曰。大德耄矣。所言謬矣。我師高明。春秋=盛。親承示誨誠無所誤。阿難默然。退而嘆曰。我年雖邁。為諸眾生欲久住世。住持正法。然眾生垢重。難以誨語。久留無利。可速滅度。施是去摩揭陀國。趣吠舍離城。度殑伽河泛舟中流。時摩揭陀王。聞阿難去。情深變德。即嚴戎駕疾驅追請數百千眾營車。南吠舍釐王聞阿難來。悲喜盈心。京治軍旅奔馳迎候數百千眾屯集。北岸兩軍相對。旌旗翳目。阿難恐鬪其兵更相殺害。從舟中起上昇虛空。示現神變即入寂滅。化火梵骸。骸又中折一墮南岸。一墮北岸。於是二王各得一分舉軍號慟。俱還本國。起窣堵婆。而修供養。
所中。中者珍仲反。應也。當也。
已。余旨反。退也甚也棄畢也。說也瘉也成也。又詞以反。四月建也。基起反。身也起也。徐理反。尚書越三百丁。
世尊。世音式制反。子繼文為一世也。尊祖毘反。敬也高也。重也。十號之中。其一號也。是歎德之總稱也。
作。則落反。起也造也。又則箇反。為也感故也。可依後音。
告。古到反。語也□報也。又古反。請假休謁也。
陀羅尼。祕藏記云。陀羅尼名總持者。一字中含藏一切法文。譬如大地。含持一切諸法。以此陀羅尼含藏義。喻彼大地。依持生長義故曰總持。真言以何為體。以念慧為體。以總持力。憶持一切法門。經無量時不忘之。故是顯之意也。諸經中說陀羅尼。又陀羅尼。或明。或呪。或密語。或真言。如是五其義如何。陀羅尼者。佛放光光中所說也。是故陀羅尼與明其義不異。咒者佛法未來漢地前。有世間呪禁法。能發神驗。除災患。令今持此陀羅尼。能發神通除災患。與呪禁相似。是故曰呪。密語者。凡夫二乘不能知故曰密語。真言者。如來言真實無虛妄故曰真言。又陀羅尼三字。名十方三世佛也。又當三世佛者。陀者為過去佛。羅者為現在佛。尼者為未來佛。又當眾生。陀者過去父母。羅者現在父母。尼者未來父母。又陀為地。羅者空。尼者為天。悉曇母釋云。所謂陀羅尼者。梵語也。唐翻云總持。總者攝。持者任。言於一字中總攝無量教文。於一法中任持一切法。於一義中攝持一切義。於一聲中攝藏無量功德故名無盡藏。此總持略有四種。一法陀羅尼‧二義陀羅尼‧三呪陀羅尼‧四菩薩忍陀羅尼。第一法陀羅尼者。謂諸菩薩獲得如是念慧力持。由此力持聞未曾聞言未濕習未善通利。名句文身之所攝錄。無量經典。經無量時。能持不忘。是名菩薩法陀羅尼。云何義陀羅尼。謂如前說。此差別者。即於彼法無量義趣心未濕習。未善通利。經無量時。能持不忘。是名菩薩義陀羅尼。云何呪陀羅尼。謂菩薩獲得如是等持自在。由此自在加被。能除有情災患。諸真言句令彼章句。悉皆第一神驗無所唐指。能除種種災患。名菩薩呪陀羅尼。云何菩薩忍陀羅尼。謂菩薩成就自然堅固因行。具足妙慧。乃至諸真言章句。審諦思惟。籌量觀察。不從他聞。自能通達一切法義。是菩薩能得忍陀羅尼。已上四種者。瑜伽佛地等論。且約人釋。若據密藏義。更有約法四種之釋。一者此一字法。能與諸法自作軌持。於一字中任持一切諸法。是名法陀羅尼。二者於此一字義中。攝持一切教中義趣。是名義陀羅尼。三者誦此一字之時。能除內外諸災患。乃至得究竟安樂菩提之果。是名呪陀羅尼。四者若出家在家。若男若女。於日夜分中。一時二時。乃至四時。觀念誦習此字時。能滅一切煩惱業障等。頓證得本有菩提之智。是名能得忍陀羅尼。如一字者。自餘一餘一切字義。皆合如是義理。譬如易一爻中。具含萬象。龜十字上。悉知三世。又有五種總持。謂一者聞持‧二者法持‧三者義持‧四者根持‧五者藏持。一聞持者。謂耳聞此一字聲。具識五乘之法教乃顯教密教之差別。不漏不失。即不忘聽也。二法持者。不住不妄流於蘊中。三義持者。謂假實二法因緣性空。四根持者。謂六緣念。更無餘境。五藏持者。謂第九阿磨羅識。即性淨識是也。如是五種。亦約人釋。若約法釋。更有五種。恐繁不述。是五種陀羅尼。即有明如來四智五智之德。佛地經等顯教。則但說四智故。佛地瑜伽等論說四種陀羅尼。若於大毘盧遮那及金剛頂經等祕密藏中。具說如來自受用五智等相應之趣故。說五種陀羅尼。如是五種智為根本。五智如前說。從此五智。流出三十七智一百二十八智乃至十佛剎微塵數不可說不可說一切智智。如是無量智悉含一字中。一切眾生。不覺不知。是故如來慇懃悲歎。悲哉眾生去佛道其近。然彼無明客塵之所覆弊。不解宅中之寶藏。輪轉三界。沈溺四生。是故以種種身相種種方便說種種法。利諸眾生。涅槃經云。世間所有一切教法。皆是如來之遺教。然則內外法教。悉從如來而流出。
覆育。覆音杖當反。覆也伏兵也敷救也蓋也。又敷福反。不可依此音。育音由竹反。養也長也。
有情。有情之義。顯釋如常。若依祕密釋。有情者。祕藏寶鑰云。異生羝羊。凡夫狂醉不辨善惡。愚童癡暗。不信因果之名也。作種種業。感種種果。身相萬種而生。故名異生。愚癡無智均彼羝羊之劣嫌。故以喻之。
安樂。安音惡干反。靜也徐也置也馬也。又去聲訓案也。樂音郎各反。忻樂也。於中搖曰。又五角反。音樂也。於中搖目。五孝反。欲樂也。於中搖目。可依初之。
方隅。方音府亡反。所也類也併也法術也。隅音玉俱反。邊角也。
安隱。隱慇謹反。不見也藏也痛傷也安也。又作穩。溫本反。治穀聚也。又殷靳反。占也忖也天龍。周易云。天尊地卑。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呂氏春秋云。天有九野。東方蒼天。東南陽天。南方炎天。西南朱天。西方昊天。西北幽天。北方玄天。東北變天。央釣天。太玄經。九天。一中天‧二羨天‧三從天‧四更天‧五粹天‧六廓天‧七咸天‧八說天‧九成天。是等俗言也。天梵云。今謂天者三界天眾也。龍者。說文云。龍是有鮮蟲之長。能小能大。能幽能明。春則昇天。冬則入淵。廣雅云。有鮮者為蛟龍。有翼者為飛龍。有角者為虯龍。無角者為b2龍。白虎通云。鱗蟲二百六十六。而龍為之長。春宮為青龍。夏宮為赤龍。秋宮為白龍。冬宮為黑龍。中央官為黃龍。佛法中明四生龍。卵生金翅鳥。能食卵生龍。胎生鳥能食卵二龍。濕生者能食三。化生者具能食四也。
訖哩底迦﹒
羯摩拏。
迦具羅那。此持姓女。
枳囉拏。
吠跢拏。此起屍鬼。
質者。法花經云。吉蔗此云起尸鬼。大佛頂云。質遮訶唎惹。此云食心者。
血髓。血音呼決反。肉中之汁也。髓音息委反。骨膋也。
駈役。駈音氣俱反。又作驅。馳也役音營隻反。馳也。隻之赤反。
呼召。呼音火胡反。外息也。氣息出口曰呼。召音直笑反。呼也引也。
視。承旨反。察是非也。又常利反。比也。
驀。萌曰反。騎也越過也。
跳。徒聊反。曜也。又他予反。
厭書。
或惡冒送。冒亡報反。從曰目。音曰。音亡到反從門。二音玉篇云。尚書冒聞于上帝。孔安國曰。冒被四表。上聞于天也。又覆也象也。韻詮曰。曰冒。犯也覆也貪也。或作冒。又云作晛字。曇音晛突而進。又晛頓凶號也。
惡冒。冒音莫北反。說文云。災也。可依此音。又毛報反。涉也覆也干也蒙貪也。
瘧。魚約反。寒熱病也。灌頂經云。四天上遣神名栗頭婆訶波。漢言善明用主寒熱(云云)或本作虐。酷苛也。非病義。可作疼瘧字
一日。翳迦呬迦。一日一發瘧也。
二日。儞吠底也迦。二日一發瘧也。
三日。底底也迦。三日一發瘧也。
四日。者咄他迦。四日一發瘧也。
七日。
半月。上十五日為白月。下十五日為黑月。
一月。
頻曰。
須臾。玉篇曰。須臾俄頃之間也。俱舍云。二十剎那為一想剎那量。六十怛剎那為一臘縛。四十臘縛為一須臾。三十須臾為一晝夜也。梵云牟呼栗多。
四百四病。法問名義云。雖有四天。不出冷熱二種。冷病有二百二。藉風而起熟病有二百二。藉地而起。地難消故生熟。十一面經疏云。四百四病。隨四大起。是一一大。各起一百一病。十住心論云。身病雖多。其要唯六四大鬼業是。最勝云。春中痰癊動。夏內風病生。秋時黃熟增。冬節三俱起。食後病由癊。食消時由熟。消後起由風。同經六卷疏云。痰是水風屬本。熱是火水。六月胎。正月死木。九月胎。五月死火。十二月胎。八月死故。將寒病死暮時發。
常熱病。大佛頂云。儞底耶。縛羅。常熱病瘧也。
偏邪。偏音方連反。不定也。邪音似嗟反。又以遮反。
癭病。癭音纓野。頸X巘病也。
壯熱。大佛頂云。入嚩羅。壯熱病瘧鬼也。壯音莊。高大力也。判在肉內也。熱音如烈反。溫盛也。
風。大佛頂云。嚩底迦。風病也。府付反。頭有風。風病也放也。又教也。又方隆反。八方氣也。甫融反。吹也。
黃。大佛頂云。背底迦。黃病也。戶光反。中央也。
痰癊。大佛頂云。始隸參彌迦。此云痰癊。痰音噉甘反。胸上水病。癊音於禁。胸上水病。三集病。風熱癊也。最勝王經云。總集謂風熱癊俱有。是名為總集。
頭痛。大佛頂云。始嚕嘌底。頭痛也。灌頂經云。神名伎活吒貿(黃候反)櫁(力底反)字淨自在。此神主護人頭。頭音徒候反。首也。
半痛。大佛頂云。阿羅馱嚩馱迦。半頭痛也。
眼。梵云作吃芻。灌頂經云。神名俛(五禮反)提惒。字妙善生。此神主護人眼。五限反。目也。
耳。大佛頂云。羯羅拏輸藍。耳痛也。灌頂經云。神名和沙頭提手。字信堅固。此神主護人。耳而止反。助辭也。又主聽者也。
鼻。梵云迦囉多羅。灌頂經云。神名波羅惒和俛字暉日光。此神主護人鼻。毘四反。引氣者始也。
脣。梵云泥捨里。
口。梵云目佉嚧儼。灌頂經云。神名頭荷尼迦移。字開疑惑。此神主護人口。
頰。梵云儼拏。兼葉反。面鼻兩旁也。葉胡頰反。
牙齒。牙梵云戰地利。齒云捨地曩。大佛頂云。難多輸藍。齒痛也。灌頂經云。神主沙婆提敷。字心安祥。此神女護人牙齒。若為蟲所齧者。呼其名七遍。蟲即消亡。牙音雅加反。居前為齒。兩邊為牙。齒音X里反。骨也。年齒也。
舌梵云爾賀嚩。食列反。塞口也。食中語主也。
咽喉。咽梵云摩羅。一賢反。喉籠也。又作胭。又喉見反。喉梵云多魯戶溝。反咽喉也。
胸。梵云迦羅拏。灌頂經云。神名迦摩隸吒遮。字香珍寶。此神主護人胸。勗容反膺也。
脇。大佛頂云。播羅尸嚩輸藍。脇痛也。灌頂經云。神名栴遮賴摩休。字音和葇。此神主護人脇。虛業反。腋下也。
背。大佛頂云。鉢哩瑟吒輸藍。背痛也。灌頂經云。神名俱婆婁閱叉。字如福輸。此神主護人背。補配反。背妹反。違也北也後也。
心。大佛頂云。紀哩娜耶輪藍。心痛也。灌頂經云。神名遮楗陀□干。字福德光。此神主護人。心。大日經有百六十心病也。
吐。徒古反。腹肚也。
腰。大佛頂云。迦智輸藍。腰痛也。要霄反。齊下跨。上身之中也。
腹。大佛頂云。鳴娜輸藍。腹痛也。灌頂經云。神名沙善般遮壚。字清微徹。此神主護人腹。方伏反。肚也。
。大佛頂云。鳴嚧輸藍。痛也。灌頂經云。神名至那比舍尸。字愛事業。此神主護人禮反。股外也。又田婢反。可脾俗作非也。
膝。梵云惹度。灌頂經云。神名曼比舍尸羅。字除恐畏。此神主護人膝。思七反。人脛節也。
支。大佛頂云。薩因誐鉢羅底孕哦輸藍四。支痛也。灌頂經云。神名波羅頭阿銖。字演光明。此神主護人手。之移反。支者手足之義也。
密。密旻筆反。隱曲處也。
疼。徒冬反。痛也。
過患。過古臥反。失也。患還慣反。憂也。頞嬭。或云阿滯。
弩誐嬭。弩字或頭或獨。
尾瑟置。或云瑟吒。(丁里反)
入嚩攞。或云篇賴儞。或云座羅尼。
韈灑抳。或云勃里山儞。或云婆里沙尼。
入嚩攞。或云篅囉。或云座羅尼。
韈灑。或云婆里娑。
持國龍王。或云。毘留賴叉。
愛囉嚩拏。如中卷解。
尾嚕博叉。或云。毘樓博叉。又云西目。又云廣目。或醜目。
黑驕答摩。驕字又作瞿字。居高反。馬六尺也。驕答摩或云瞿曇也。瞿者此云地也。答摩者此云最勝也。謂除天以外。在地人類。此族最勝故云地最勝也。又云瞿曇彌。或云憍曇彌。或云瞿夷。或云舍夷。
摩抳。抳字或作尼。
慜。旻殞反。悲也。傷也。愛也。
婆蘇枳龍。又云婆修只。又云和修吉。此云九頭龍。又云多頭。繞妙高山。食細龍之類。
杖足龍。杖上去重音也。
滿賢龍。梵云布嚕那跋陀羅尼。此云滿賢。
無熱惱池嚩嚕拏。無熱惱池。梵云阿那婆答多。海龍王經云。無焚神嚩嚕拏。此云龍。此池在香山頂閻浮提。此天濟皇下其水清涼故。稱無熱池。內有五柱堂。龍在其中。智度論云。是七住菩薩。花嚴經云。於大雲陰覆離苦法門。而得自在。又言無熱者。一切諸龍有三種苦。一風吹熱沙著身身完爛壞。二風吹寶冠衣服悉皆散失。龍身露現。心生熱惱。三者諸龍眷屬娛樂之金翅鳥。入其宮內。取眷屬去心熱惱。又經云。諸龍食好香飯。變成暇蟆。又身有逆鱗。土石入其身內。作欲時龍身如兩蛇相結。此龍無此諸苦也。
曼闍洛迦德叉迦。是二人歟。德叉者此云多舌。舌有多故。或由綺語故。名多舌。或云能害於所害也。謂德叉。是所害聲。迦能害聲也。言此龍瞋時噓視。人畜皆致命終也。舊云多舌龍者由各言故名多舌。非是口中有多舌也。
難陀鄔波難陀龍。難陀此云喜。又云歡喜鄔波此云小。難陀此云賢。此云賢。歡喜二兄弟。應人心。風不鳴條不破塊。初能令人喜。後性賢合喜。故以為名。
無邊龍。無邊或云阿難得迦。
無能勝龍。或云阿波羅視多。
緝嚩緝字或作侵字。侵入反。
大摩娜斯。此云大慈心。花嚴經云。將降雨時。先雲七日待眾事了。然後始雨故名大慈心。
小摩娜斯。小者云鄔波。
阿鉢羅羅迦洛迦。是二人歟。阿鉢羅羅又云阿鉢邏羅。此云無等。西域第三云。瞢揭釐城東北行二百五六十里入大山。至阿波邏羅龍泉。即蘇婆窣堵河之源也。流西南春夏合凍。昏夕飛雪。雪霏五釆。光流四照。此龍者迦葉婆佛時生在人趣。名曰殑祇。深閑呪術。禁禦惡龍。不令暴雨。國人賴之。以福餘糧。君人眾庶感恩懷德。家稅昇穀以饋遺焉。既積歲時。或有逋課。殑祇含怒。願為毒龍。暴行風雨。損傷苗稼。命終之後。為此池龍。(云云)迦洛迦。
有財沙彌龍王等。有財或云寶羅末尼龍王。或云伽畔蓋是人二人歟。沙彌者西域記第一云。大雪山山之頂有池。請雨祈時晴隨求果願。聞之耆舊曰。昔健馱邏國有阿羅漢。常受此池龍王供養。每至中食。以神通力。并坐繩床凌虛而住。侍者沙彌密於繩床之下。攀援潛隱。而阿羅漢。時至便往至龍宮。乃見沙彌。龍王因諸留食。龍王次天甘露。飯阿羅漢。以人間味。而饌沙彌。阿羅漢飲食已訖。便為龍王。說諸法要。沙彌如常。為師滌器。器有餘粒。駭其香味即起惡願。恨師忿龍。願諸福力以於今悉現。斷此龍命。我自為王。沙彌發是願時。龍王已覺頭痛矣。羅漢說法。誨喻。龍王謝咎責躬。沙彌懷忿未從誨謝。既還伽藍至誠發願。福力所致。是夜命終。為大龍王。威猛奮發。遂來入池。殺龍王居龍宮(云云)沙彌此云勤策。
地穆佉及摩抳此二人歟。摩□抳者又作尼。穆音亡福反。
白蓮花龍及方主。是二人歟。白蓮花或奔陀利迦。
羯句吒迦及蠡足。是二人歟。蠡足或云傷珂波陀。黎啟反。虫名。又音螺以蠡酌海也。毛毯馬勝。是二人歟。毛莫袍反。毯兌甘反。談取反。又作緂。馬勝梵云阿濕婆恃。針毛臆行。是二人歟。
娑雞得迦供鼻羅。供字或君或甘。
哩使迦。
滿耳車面。
句洛迦。
婆雌補多蘇難陀。補多或弗多羅。
愛羅鉢多大龍王。鉢多或貝多羅。
濫畝洛迦。非人龍王。
上人龍王。
蔑蘗羅。蔑蘗或云蔑栗祇蔑音莫切反。無也自勞也輕也未也。
母砦鄰那。母平聲。呰茲此反。
妙高山。又云須彌山。又云蘇迷盧山。
勇猛。勇容腫餘隴二反。果決也猛走杏也。勇健也嚴也。
徵祥。徵陟凌反。召也證也驗也成也明也。又陟里反。是五音之中第四聲。即火音主夏南大食調。此聲不葉經義。
離。力知反。散也。遇也。力智反。□去也。諸有淨行者。能伏諸善惡。此偈可讀迴文伏者隨也。依善可讀之。又臥也。依惡可讀之。能伏諸善惡。是讀訓時者。能葉聖旨也。所謂諸善奉行。諸惡莫作之義也。而或本作惡業作罪惡。是則末代之人。不知讀訓。偏思斷惡之義。恐失修善之。旨削□之歟。深可懺愧。
雪山。梵云咀摩呬囉。在黑山北。
貪欲。貪他含反。多欲物也。欲瑜俗反。欲貪也。又音裕貪色也。又瑜住而過二反。諸苦本也。
補獵。捕故反。捉也。獵良陟反。取禽獸也。又力陟反。
伺相寺反。候也察也。又息慈反。又相吏反。
  便。文面反。方便文錢反。習也利也。便便辨力宜也。
鳥羂。羂古懸反。羅鳥也。正古法反。繩取獸也。
囉枳孃。枳孃。或慎若。
囉枳惹。枳若又慎若。
謨左。左或折儞。
謨殺抳。剎抳又察儞。
宋摩黎。宋或涅或尼。
瞢誐黎。瞢或忙。
蘇韈或泥或抳。
目曬。或瞿屣鼓反鼓。
乳瑟。瑟或樹率帝。
娑嚩婆底。娑底或悉底。
豈。欺狶反。又希豈反。不必□辭。
乎戶五反。語畢辭也。
蘇努謎嬭。嬭或滯。
頞曩或帝。
頞拏捺或帝。
播囉野抳。抳或泥。
聚落。廣邪聚居也。謂人所聚居。漢書無蕃聚落是。
曠野。曠苦潢反。室也。梵云阿吒毘。
劫賊。劫居業反。強奪取也。賊作則反。盜也。
鬪諍。鬪丁豆反。戰也。又作鬪。諍爭迸反。言競也。
蠍許謁反。蠆也。
罰。扶月反。又方越反。罪人也。
罵。麻駕反。惡言。麻扎反。詈也。
訶責。訶壑何反。責也怒也。誥問也。亦作呵。責何革反。言誥也□也。
刀杖。刀都□都勞二反。說文刀兵也。太直兩反。倚者又打。
枷鎖。枷古遐反。拂也。繫也。枷械類也。打穀具也。胡加反。淮南文公樹米。又臣羅反。杖也。麻駕反。衣椸也。
值直吏反。遇也當也持也。
災危。危字或本厄字也。
怛嚩怛字或埵。
賀囉抳。抳或膩字。或泥拏繫反。
染陛。染或膽或剡。
畝薩嬭。嬭或儞。
阿嚩或智。貞勵反。
勃陵。或瑟陵。
阿舍寧。寧或泥。奴翅反。
毘鉢尸。鉢或婆。或貝。此云勝□。又云勝見。又云廣貝。
無憂樹。心地觀經云。毘鉢尸佛。無憂樹下。成等正覺。
式棄。此云火。亦云勝。亦云最上。奔陀利。尸棄佛婆陀樹下。成等正覺。
毘舍浮。或云毘輸。又云毘舍。此云種種變現。
娑羅林。又云娑羅樹林。此樹在刺拏河西岸。如來涅槃所也。具如玄應涅槃音義。昆舍如來。阿尸婆多樹下成道。
留孫。或云孫牟尼。此滅累。
尸利娑樹。俱留孫佛尸利娑樹下成道。
羯諾伽。或柯那佛。或云柯那含牟尼。此云金仙仁。
烏曇阿羅樹。俱那含牟尼如來。優曇樹下成道。
迦攝波。或云迦葉。此云飲光。
尼但陀。或云若伽樓馱。或溺寠路陀。又云尼盧陀羯波。又尼陀。此云堪用樹。又云縱廣樹。迦葉如來尼俱陀樹下成道。
釋迦牟尼。或釋迦文。此云能寂。
聖種喬答摩。舊云瞿曇。外首名牛糞種子。十二遊經云。昔阿僧祇劫時。有菩薩。為國王。其父母早喪讓國與弟。捨行求道。遙見一婆羅門。姓曰瞿曇。因從學道。婆羅門言。當解王衣如吾所服受瞿曇姓。於是菩薩體瞿曇姓。入於深山食果飯水坐念道。菩薩乞食。還其國界。舉□人民無能者□為小瞿曇。菩薩於城外甘蔗園中以為精舍。佛所行讚經云。甘蔗之苗裔。釋迦無勝王淨財德□備故。名曰淨飯。案淨飯遠祖。乃是瞿曇之後身。以其前世居甘蔗園。故經稱甘遮苗裔也。於中獨坐時。五百大賊。劫取宮物。路由菩薩廬邊門□捕賊蹤跡。在菩薩舍下。因收菩薩前後劫盜法。以貫木身立為大樹。血流於地。是大瞿曇。以天眼見之便。以神足飛來。問曰。子有何罪酷乃爾乎。卿無子。當何係嗣。菩薩答言。命在須臾。何陳子孫。王使左右。弩射殺之。大瞿曇悲歎涕泣。下棺殮之。取土中餘血。以泥團之持。著山中還。其精舍四有左器中左右儞然。大瞿曇□是道士。若其至誠神當使□化為□後十月大即成界。右即成女。於是便姓瞿曇氏。一名舍夷。舍夷外國貴姓之號也。(云云)
菩提樹。釋迦如來。畢鉢羅樹下成道。藏云。王舍城西去二百餘里有山。名伽耶山。此云象頭山。義淨三藏云。山南去十里許。有摩訶菩提樹。藏云□畢鉢羅由佛於下得菩提故。名菩提樹也。西域記云。金剛座上菩提樹者。即畢鉢羅之樹也。昔佛在世高數百尺。屢經殘代猶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覺。因而謂之菩提樹焉。莖LS黃白枝葉青翠。冬夏不凋光鮮無變。每至如來涅槃之日葉。皆凋落。須之復故。是日也諸國君主。異方法俗數千萬眾。不召而集。香水香乳以溉以洗。於是奏音樂。列香花燈炬繼日競修供養。如來寂滅之後。無憂王之初嗣位也。信受邪道。毀佛遺跡。興發兵徒躬臨剪代。根莖枝葉。分寸斬截。次西數十步。而積集焉令事火婆羅門燒以祠天。煙焰未靜。忽生兩樹。猛火之中。茂葉含翠。因而謂之。灰菩提樹。無憂王覩悔過。以香乳溉餘根。洎乎將且樹生如本。王見靈怪。重深欣慶。躬修供養。樂以忘歸。王妃素信外道密遺使人。夜分之後。重伐其樹無憂王且將禮敬。唯見蘗株。深增悲慨。至誠祈請。香乳溉灌。不日還生。王深敬異。壘石周恒其高十餘尺。今猶見在。近說償迦王者。信受外道毀嫉佛法。壞僧伽藍。伐菩提樹掘至泉水不盡根抵。縱火焚燒。以甘遮汁沷之。欲其焦爛絕滅遺萌。數目後。摩揭陀國補剌拏伐摩王(唐言滿曾)影豎王之未孫也。聞而嘆曰。慧日已隱。唯餘佛樹。今復摧殘。生靈何覩。舉身投地哀感動物。以數千牛攝乳而溉。經夜樹生。甚高丈餘。恐後剪伐周峙石恒高二丈四尺故。今菩提樹隱。於石壁上出二丈餘(云云)十住心論云。此洲中有金剛座。上窮地際。下踞金輪。一切菩薩。皆登成覺(云云)記今此菩提樹者。三世如來。皆於是樹下成正覺故世雖變樹不改。唯隨時改稱而已。故毘鉢尸佛時。名無憂樹。尸棄佛時。名奔陀利樹。毘舍浮佛時。名娑羅樹孫佛時名尸利樹。羯諾迦佛時。名鳥曇跛羅樹。迦葉佛時。名尼俱陀樹。釋迦佛時。名菩提樹。長阿含經云。佛告諸比丘。過去九□一劫時。世有佛名毘娑尸如來。至真出現于世。復次過去三十一劫有佛。名尸棄如來。至真出現於世復彼三十一劫中有佛。名毘舍婆如來。至真出現於世。復次此賢劫中有佛名樓孫佛。名那含。又名迦棄。我今亦於賢劫中。成最正覺。毘婆尸佛時。人壽八萬歲。尸棄佛時。人壽七萬歲。毘舍婆佛時。人壽亡萬歲。樓孫佛時。人壽四萬歲。那含佛時。人壽三萬歲。迦葉佛時。人壽二萬歲。我今出世人壽百歲。少出多減。毘婆尸佛出剎利種姓利名。若尸棄佛毘舍婆佛種姓亦□樓孫佛出婆羅門種姓。迦葉佛以上。阿含經云。姓波羅墮那含佛迦葉佛種姓亦爾。今如來。至真出剎利種姓。曰瞿曇。毘婆尸佛。坐波羅樹下。成最正覺。尸棄佛。坐芬陀利樹下成最正覺。毘舍婆佛。坐波羅樹下。成最正覺。樓孫佛。坐尸利沙樹下成最正覺。那含佛。坐烏暫波羅門樹下。成最正覺。迦葉佛。坐尼律樹下成最正覺。我今如來。至真坐鉢多樹下成最正覺。毘婆尸如來。三會說法。初會弟子有十六萬八千人。二會弟子。有十萬人。三會弟子有八萬人。尸棄如來亦三會說法。初會弟子。有十萬人。二會弟子。有八萬人。三會弟子有七萬人。毘舍婆如來。二會說法初會弟子有□萬人。次會弟子有六萬人。樓孫如來一會說法。弟子四萬人。那含如來一會說法。弟子四萬人。那含如來一會說法弟子三萬人。迦葉如來一會說法。弟子二萬人。我今一會說法。弟子千二百五十人。毘婆尸佛有二弟子。一名驀茶。二名提舍。諸弟子中。最為第一。尸棄佛有二弟子。一名阿毘浮。二名三婆婆。諸弟子中最為弟一。毘舍婆佛有二弟子。一名扶遊。二名欝多摩。諸弟子中。最為第一。樓孫佛。有二弟子。一名薩尼。二名毘樓。諸弟子中。最為第一。那含佛。有二弟子。一名舒槃那。二名欝多樓。諸弟子中。最為第一。迦葉佛。有二弟子。一名提舍。二名婆羅婆。諸弟子中。最為第一。我今二弟子。一名舍利弗。二名目揵連。諸弟子中。最為第一。毘婆尸佛有執事弟子。名曰□□尸棄佛執事弟子。名曰忍行。毘舍婆佛有執事弟子。名曰家威。樓孫佛有執事弟子。名曰善覺。那含佛有執事弟子。名曰安和。迦葉佛有執事弟子。名曰善友。我執事名阿難。毘婆尸佛有子。名方膺。尸棄佛有子。名曰無量。比舍婆佛有子名曰妙覺。樓孫佛有子。名曰上勝。那含佛有子。名曰導師。加葉佛有子。名曰進軍。今我有子名羅睺羅。毘婆尸佛父名槃頭。剎利王種。母名槃頭婆提。王所治城。名槃頭波提。尸棄佛父名明相。剎利王種。母名光曜。王所治城名曰光相。毘舍波佛父名善澄。剎利王種。母名種戒。所治城名曰無喻。樓孫佛父名禮得。婆羅門種。母名善枝。王名安和。隨王名故城名安和。那含佛父名內德。波羅門種。母名善勝。是時土石清淨。隨土名故城名清淨。迦葉佛父名曰梵德。婆羅門種。母名曰財主。是時王名波毘王。所治城。名婆羅門捺。釋迦文。佛父名淨飯。剎利王種。母名大清淨妙。王所治城名迦毘羅衛。觀佛三昧經云。毘婆尸佛身長六十由旬。圓光百二十由旬。尸棄佛身長四十二由旬。圓光四十五由旬。通身光一百。旬毘舍佛身長三十二由旬。圓光四十二由旬。通身光六十二由旬。拘留孫佛身長二十五由旬。圓光三十二由旬。通身光五十由旬。那含牟尼佛。身長二十由旬。圓光三十由旬。通身光長四十由旬。迦葉佛身長十六丈。釋迦牟尼佛身長丈六。圓光七尺。七佛身。並此金色裙尋七佛相次。化跡各殊。夫法□平等非優劣。眾生業異故。現應不同耳。是以釋迦出世。身相紫金而一千比。咸具赭容十六信士。偏覩灰色。色白彼異佛恒壹也。類此而言可無惑矣。
吉底慕隸。
曀嚕慕隸。
阿嬭曩嬭。嬭或滯。
姬薩曩嬭。
伊帝弭帝。
播嚕阿嚕拏句。
摩嚕拏句。
伊里枳里尾里。
遇怒呬迦。
嗢鈍度摩。
牝娜吠拏。
陂池。陂彼義反彼皮反。大池也。彼寄反。池音馱。天生曰陂。人生曰池。又音達何反。屍林。屍矢利反。似彼也。始脂反。死屍也。坎窟。堪感反。心坑也。小壘也。苦感反。窞亦作埳。窟口沒苦骨反。鳥曰巢獸窟。
阿拏挽多。
賀哩抳賀哩抳。兩抳或儞。
怛羅跋抳。抳或儞。
染婆。染或瞻或剡。
娑嚩演。或鎖閻或莎炎。
持國。提頭賴吒。
增長。毘樓略叉。
兩目。毘樓博叉或廣目。
尾儞庾。或苾柱亭俞反。
多門。或薜室羅末拏。或鳩鞞羅毘沙門頞或智貞勵反。
頓嬭。嬭或滯。
鏃。或祝或粥。鏃音祖木反。
已上上卷文。

右以梅尾山高山寺之本書寫功畢而寫本寫誤蠹損脫脫字甚多矣後哲以善本校讎焉時享保八癸卯年孟秋晦日投毫於華雒京極密寺南獄苾芻靜澄謹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