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論第十三卷抄上

      輸入者 黃紹亮

問題

問。以欲天善業。名雜業可云耶。
問。頌文。思即是意業(云云)爾者。限意識相應可云耶。
問。光法師意。約所依可云立意業耶。
問。薩婆多宗意。以定境界色。可云無見無對色耶。
問。有宗意。證無表實有義引八證爾者。法處色證。光法師如何釋之耶。
問。於色界可有表所發無表耶。
問。光法師意。色界聞慧可發表業耶。
問。頌文。欲後念無表依邊大種生(云云)爾者。今此後念無表能造大種者。即為初念無表能造。將別類大種可云耶。
問。光法師意。於有對色成能造大種。不成所造色義有可云耶。
問。中間禪所攝隨轉戒。即彼地大種所造也可云耶。
問。有是剎那謂初無漏(云云)爾者。今此初無漏者。可云限現前苦法忍耶。
問。散無表能造大種。與定無表能造大種為同類因義可有耶。
問。寶法師今解釋中。引正理論說。雜對別異有情相續。發多無貪所生無表(云云)爾者。今此眾多無表者。一具大種所造可云耶。


俱舍論第十三卷抄上

  問。以欲天善業。名雜業可云耶。答(云云)。兩方。若云名雜業者。凡天中是殊勝處也。所起善惡二業相望之時。更不可云惡勝善劣。如何以彼善業。可名雜業耶。是以光法師當解釋中。釋雜業純業不同。或造人等善業微劣。煩惱增強。數為煩惱前後雜。故名雜。造天善業雖眾起。或善勝惡劣故得純名○(云云)。如解釋者。既對人善業。以天業名純業。非雜業云事分明也。若依之爾者。見餘處論文。欲善業果。必定應為惡業果雜。以欲界中惡勝善故。述廣以欲界善業言惡勝善劣。是以。光法師釋此文。欲界善業果。必定應為惡業果雜。如五趣中造善業及四趣中受異熟如五趣中造善業言。非以欲天善業。名雜業哉。如何。
答。以欲天善業名雜業云事。餘處論文。并光法師解釋。實分明也。更不可及異求者歟。但於善勝惡劣故。得純名釋者云。此事可有異意也。一云。欲界天中善業。思已等四業中。雖雜業攝。人善業惡最勝。善最劣也。對彼欲天善業。善勝人善。惡劣人惡故。對人善業邊云善勝惡劣。名純業也。不同四業中雜業白業哉。更無過可答申也。
重難云。以欲天業純淨業者。即內外俱淨業歟。若爾。述或造雜業感內淨外穢。指人等業歟。所云內淨外穢。指何耶。加之。既云善勝惡劣。可善惡相對義。何云對人善惡哉。
答。於人趣指劫初。及指五趣中有歟。內淨者。劫初中有依身清妙故也。所造惡業亦感外毒刺等故云外穢也。答。對人善惡事。還又可言善惡相對義。以異人善惡。且為天善惡劣也。故無過歟。
難云。天惡業尤可感共毒刺等。何云內外俱淨耶。
答。付同趣論淨穢。故不云外穢也。
一云。判雜業純業之時。欲天同人趣故不論之。以上界天趣。顯業不同歟。但不云欲天事。濫上界天趣故。且偏就無濫人趣明雜業也天實雜業故。以欲天果云內淨外穢也。故非相違歟。
難云。善勝惡劣。若指色天者。述色無色除惡上界無惡。何可云善勝惡劣耶。況對人趣等。云造天善業。何可除欲天耶。若云天偏上界者。如四業中可欲界上界相對也。而既不然。人趣天趣相對。尤天中可攝欲天哉。
答。色無色除惡者。指不善云惡也。今善勝惡劣者。指有覆無記云惡也。其旨婆沙論(百四十)文分明也。以人趣天趣云意。指欲界上界義也。意云。內外俱穢等。付五趣別別有其不同。欲界云時總為一故。別云不同不顯故。付五趣論雜業純業廣顯內穢外淨內淨外穢內外俱穢內外俱淨等義也。故無過歟。
問。頌文。思即是意業。(云云)爾者。限意識相應可云耶。答可云通六識相應也。若云限意識相應者。既云思即是意業。尤可通六識相應。若限意識相應者。五識相應思。豈非三業攝耶。是以婆沙論中。通六識相應。若依之爾者。光法師當解釋中。釋意業。或意謂意識業即謂思。或思是意業。思是能作。能等起。身語是所作。所等起(云云)限意識相應云事。分明也。如何。
答。開當論疏文。案二業二業相。以一切業或立二業。為思業思已業。或立三業。為身語意業。而若限意識相應者。二業三業中。豈不攝五識相應思哉。其旨可任一方所難。婆沙論文云。若在意地。若在五識。皆□名思判更無疑哉。但於意謂意識等釋者。識□□體雖通六識相應。意業中作身語能等起。是其□也。付其本。且云意謂意識。業即謂思也。更非云限意識相應哉。無過答申也。
重難云。既云意謂意識業即謂思。判思是意業。思是能作。能等起。限意識相應旨分明也。今此二業。三業中。取五識相應云事。全不見哉。
答。寶法師所引正理論中。難經部義。且必不攝依眼觸等所起諸思等判。釋此文。寶法師。唯此五識相應之思是意業(云云)明知。身語意三業中。無所漏業云事。但於解釋者。如前重答申也。更無過歟。
尋云。五識相應思如何可名意業耶。答。判六識轉為意。五識名意根故也。 問。光法師意。約所依可云立意業耶。答。約所依不立意業可云也。兩方。若云約所依立意業者。見論文。若約所依應唯一業。以一切業並依身故(云云)如此文者。約所依立身業。立意業事不約所依若依之爾者。光法師所引正理論文。此業依意。復與意俱等起身語故名意業(云云)既云此業依意。尤約所依處。云立意業哉。如何。
答。如自本答申。立意業事。約所依起。不約所依云事。如其次第。由上三箇論文。光法師。由等起故立是業。解釋分明也。若以意為所依故名意業者。豈不濫約所依立身業義哉。爰知。身業約所依。語業約自性。□□□□約等起云事。但於此業依意復與意俱正理文者。依□□□。又與意俱故立意業云也。此即同時意所等起故。名意□□重意者。依等起言。雖廣通身語二業同時意。所□□□□意業時。不簡身語二業。意業獨依等起旨釋□□。更非約所依立意業名義。是以辰旦人師(神泰)判。身可依意。不必與意俱。無心時亦有業故。不名意業等。即非顯此意哉。無過可答申也。
重難云。若同雖等起非同時等起。故簡身語業者。同雖所依非同時所依。故尤可簡身語業。何約所依不立意業可云哉。
答。於意業者。雖有以意為所依。以意為能等起二義。於身業者。偏以身為所依。以身不為能等起。故依具所依一邊。偏以身業約所依云也。於意業者。雖有以意為所依能等起二義。所依義關身業。偏依等起立意業判也。全無過歟。
問。薩婆多宗意。以定境界色可云無見無對色耶。答。非無見無對色可云也。付之。定境界色非眼所取。又非對礙法。尤可云無見無對色哉。如何。
答。依正理論意。薩婆多宗意。定境界色有見有對色。可云非無見無對色也。見正理說。前八遍處等現前之時。非成滿時。雖緣世間本有色。至成滿位。由定力微細青黃赤白色現前也。此色定中現前故。非自身眼根境。微細故非他人眼境。雖然青黃赤白等色故。可云可見有對色也。如何。
問。有宗意。證無表實有義引八證爾者。法處色證。光法師如何釋之耶。進云。光法師所引經中。不言無色。故證有色義釋也。付之。設雖無無色言。何可證有色義耶。若不言無色故證有色者。不言有色故。又可證無色義哉。如何。
答。契經中。對有見有對。無見有對。以法處云無見無對。不云無色。故證有法處無見無對無表色也。但不云有色事。有非色故也。若色全無。何不云無色耶。如何。
問。於色界可有表所發無表耶。進云。色界必無依表發無表判也。付之。色界聞慧發表業者。光法師餘處解釋也。縱雖色界生得善心所發表不發無表。勝色界聞慧所發表。何不發無表耶。況見餘處論文。色界聞慧雖生聖道。欲界生得善心不生聖道(云云)唯今此文。色界聞慧力用勝欲界生得善云事分明也。而欲界生得所發表發無表(云云)勝。色界聞慧所發表。豈不發無表耶。加之。光法師所引婆沙論中。述色界生得善所發表。不發無表。全不簡聞慧耶。如何。
答。於色界無表所發無表云事。色界必無依表發無表文。其旨實分明也。但於聖道生不生者。色界聞慧定地攝故順定勝。於散劣也。欲界生得散地攝故。於發表無表勝。順定劣也。故其義邊所望不同也。何可勞之哉。次不簡聞慧事。彼且先舉二界生得。總顯示二界無表發不發義也。何可云不簡聞慧哉。無過可答申也。
問。光法師意。色界聞慧可發表業耶。答。色界聞慧發表業可云也。兩方。若云發表業者。定地散慧定勢力可劣。如何可發表業耶。是以。光法師所引婆沙論中。述色界生得發表全不云聞慧發表耶。加之。色界聞慧發表者。定可發無表。如何可云色界必無依表發無表耶。何況婆沙論中述。無隨轉戒善心。起表善心聞慧善心(云云)既聞慧之外出起表善心。明知。色界聞慧不發表業云事。若依之爾者。光法師餘處解釋中。破古師義。何妨聞慧不發業者。說聞慧心能發業者。亦發業心攝(云云)色界聞慧發表業云事。無疑耶。如何。
答。聞慧勝品慧也。縱中色界聞慧。何不發表業哉。其旨如一方所難也。但於婆沙論文者。光法師。何妨聞慧不發業者。說聞慧心能發業者。眾發業心攝判。其旨分明也。次不云聞慧發表事。且付生得示其相。故不云聞慧也。更非簡之哉。次聞慧發表可發無表云事。色界聞慧順定勝。散劣故。雖生聖道。不發無表也。無過可答申。如何。
問。頌文。欲界後念無表依過大種生(云云)爾者。今此後念發表能造大種者。即為初念無表能造。將別類大種可云耶。答。或云初念無表能造。或云別類大種。光法師二解釋也。二解釋俱不明。先云初念無表能造釋不可然。凡一四大種尤可造一色。如何可造多色哉。況一具大種所造為俱有因者。諸論所說分明也。若云初後念無表一具大造者。寧初後念無表可為俱有因耶。是以。見正理論說。有成能造大種不成所造色義(云云)如此文者。初念無表能造之外。非有後念能造哉。次云。別類大種造釋。又不明。凡能造大種尤與所造色可俱起。何可云別類大種造耶。就中。見婆沙論說。問成現在大種成現在造色耶。為如是答了。以非現在大種無果故判。若夫別類大種造。如何成現在大種之時。可成所造色耶。如何。
答。初釋意。後念無表造者即初念無表能造云事。專依以非現在大種無果故文也。但於一具大種不可造多色云難者。光法師。一四大種可不能造多有對色。造無礙色多亦無間判。於無表色者。無礙故。一四大種造多色可云也。次於可為但有因云難者。光法師。以無礙故可言造多。由時別故。非互為果故。非俱有因。述雖一具大造時別故非俱有因云也。次於正理文者。光法師。此據初念造後無表會通也。以別類大種造後念無表云事。據正理或有成就能造大種非所造色文。於現在有獨住大種云釋也。但於以非現在大種無果故文者。光法師會。從多分說故。據造有對故也。故無過可答申也。
問。光法師意。於有對色。成能造大種。不成所造色義有可云耶。答。可有此義也。兩方。若云有此義者。見婆沙論所說。述成現在能造必成所造色事。以非現在種無果故。亦非現在所造色無因故(云云)光法師釋今此文。付有對色能造說之釋知。不可有此義云事。若依之云爾者。能造所造之義非一。唯何無此義耶。如何。
答。如自本答申。成能造不成所造義可有也。即光法師解釋中。於聲之能造大種有獨住判故也。但於據有對說釋。當處釋釋無表能造故。無表能造雖有獨住。婆沙論以非現在大種無果故文。釋據有對說也。餘處釋當處釋其心別合可云二釋也。
尋云。當處從多分說釋意。於聲之能造有獨住存歟。將無獨住存歟。
答云。此事可有二義也。或據有對說釋。上加無表能造。從多分說判故於有對色能造。無獨住云義可有也。或從多分說釋意。於有對色能造。有獨住存故也。
問。中間禪所攝隨轉戒。即彼地大種所造也可云耶。答。彼地大種所造可云也。兩方。若云非彼地大種所造者。凡有漏自地依者。今論定判也。設雖中間禪所攝隨轉戒。何不云彼地大種所造耶。若依之爾者。中間禪是與初靜慮同一地所繫也。尤可云初靜慮大種所造哉。如何。
答。中間禪所攝隨轉戒。即彼地大種所造可云也。有漏自地依判故也。
難云。若爾者。品類足論中無尋唯伺地。十八界中三界。十二處中二處攝(云云)若彼地有大種者。何不云觸界觸處攝耶。
答云。此事雖有學者異義。且存申一義者。初靜慮中間禪。同一繫縛地也。其中。有尋有伺地外。立無尋唯伺地事。於定靜慮。尋相應粗。不相應細也。為顯此勝劣不同。有尋有伺地外。立無尋唯伺地處也。而於大種五根隨眠等者。同一繫縛無勝劣不同。故出無尋唯伺地體之時。別不出之也。以實云時。中間禪所攝大種色□眼等五根。三十一隨眠可有也。
問。有是剎那謂初無漏(云云)爾者。今此初無漏者。可云限現行苦法忍耶。答。可云限現行苦法忍也。兩方。若云限現行者。當光法師解釋中。不云限現行苦法忍。知。廣可取未來苦法忍云事。若依之爾者。光法師餘處解釋中。可限現行苦法忍如何。
答。如自本答申。一剎那者。可限現行苦法忍也。是以。光法師餘處解釋中。若忍名一剎那。由具二義。一者現行。二非等流。如不生下忍。雖非等流而關現行判。意者於未來下品苦忍雖於上下忍現行時非等流。若下忍現行時。非非等流故。不名一剎那。故一剎那義限現行苦忍也。
問。散無表能造大種。與定無表能造大種為同類因義可有耶。答。散無表能造大種。與定無表能造大種為同類因義可有之。兩方。若云有此義者。云散依等流性定生依長養者。當論所判也。既等流長養各別大種者。如何可為同類因哉。若依之云爾者。定散無表能造雖異。是無記性攝。寧不為同類因哉。
答。以性相案之。初無漏心。隨轉戒能造大種前。無有無漏戒能造大種可為同類因。又有漏隨轉戒能造有漏自地依色界大種也。初無漏戒能造無漏隨生處欲界大種也。若以散無表能造不為同類因者。以何大種為同類因哉。若非同類因所生者。可有大種一剎那。而婆沙論中簡之。明知。散無表能造。與定無表能造可為同類因云事。但於等流長養別者五類門雖異。同自性無記故。可為同類因也。故無過可答申也。
難云。光第二卷釋中。自性者。謂長養五根香味觸。及外香味觸判。內香味觸中。無等流自性無記散無表能造自性無記者。豈不出之哉。
答。光第二卷釋不舉盡之也。何可劬之哉。
問。寶法師今解釋中。引正理論說雜對別異有情相續。發多無貪所生無表(云云)爾者。今此眾多無表者。一具大種所造可云耶。答。一具大種造可云也。兩方。若云一具大種所造者。凡今此眾多無表既非俱有因。如何可云一具大種所造耶。是以。寶法師餘處解釋中。非俱有因無表者。各別大種所造也若依之爾者。寶法師今解釋中。一具大種所造色也如何。
答。凡別發家意。眾多不殺生戒。一具大種造可云也。正理文及寶法師解釋分明故也。就中。彼此體類各別。同是不殺生戒故。尤可云一具大造也。以所生果類無別故。正理所判此旨分明也。但於寶法師餘處解釋者。破別發發家義之時。寶法師實義。非俱有因故。可非一具大種造云也。無過可答申也。
文永四年之曆中冬臘月之候於東大寺別院知足院菴室以善後房已講聖禪之草本書寫之了為當年俱舍三十講折講師也。
沙門釋慶實

俱舍論第十三卷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