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第五卷聞書第二

輸入者 彭忠琴

第六十四日(自又契經說異生善染至而識類別實有八種)

讀師云。此證事。善無記心位恒帶我執邊。正證歟。將亦六識施等不亡相邊正證歟。
私云。讀師被申所存。經中。善無記心位恒帶我執說。第七恒帶我執云證歟。又六識善心位施等不亡相。若第七我執不能亡相之義云證歟。
延公云。如何樣。證意深。漏俱之根源成。此證出來歟。隨下瑜伽說引。相縛之大綱顯。廣餘部義破。有漏漏俱之相顯了。不能亡相之重正證魂歟。恒帶我執大方證分。一往歟。光胤申云。正證。恒帶我執邊歟。見論文異生善染無記心時恒帶我執若無此識彼不應有(云云)此分正證分也。論判分明也。不可及劬勞歟。凡肝要經文說分齊依可有料簡。而經說之分。三性心之時恒帶我執云也。理證習廣以理顯其相故。恒帶我執由釋時。不能亡相之重顯。是則有恒帶我執之。此時廣表自破他。有漏義成歟。讀師云。此事先年修南院講問談義。(由執我故)於東院御沙汰時。專慶唯識論之我不成證。光胤申。只恒帶我執第七云為證歟申。凡既云我不成證。只我執不可成云證也。有漏不成證。有漏義漏俱義申。不云爾。但攝論與唯識論。我不成證之姿聊異歟。攝論。施等不亡相邊正證樣見歟。自謂我能修行施等文。聊異唯識之說相歟。不限此證。不共證姿兩論異也。於唯識論光胤申通歟。
私云。此事一旦難決。由執我故論義。可有落居。凡修南院講問之時。燈釋付。攝論證姿。遂不落居止了。此時光胤暗推之子細。今慥往事可申談東院之由存處。兔角打打過後悔千萬也。戀慕之淚。攝論自謂我能修行施等。第六我執也。第六我執善心間起。施等位動施等能行思。不亡三輪相。第七內識隨遂故也。是攝論我不成證也。疏攝論付二釋作。第六我釋正。自謂我能修行施等之文付二釋事也。此通入釋文料簡下也。
讀師云。六識善心中不能亡相。第七內我。第六我執起執我故。六識善心自識我執被染不亡相歟。得亦必縛迄。依第七識六識施等不亡相歟。延公云。第七漏俱之本源也。直依第七識施等不亡相談事。尤可然歟。
私云。直依第七識云意。依第七內我隨遂。六識善無記心中我能行施等云謂。但此事能能可有料簡歟。有漏義誠第七漏俱之力也。三輪之相。有漏之義。今一重事歟。第六識被引正可有此過失歟。無左右不可治定。
一。不能亡相之相三輪相面面被申。光胤申云。相謂相狀。雜染相狀通三性故(云云)無左右三輪之相。不可治定。凡燈相縛相三相出。相分相一有漏相二六度相三但施等不能亡相。打任見三輪相歟。
一。相縛事。延公云。相縛事一箇條大事也。先。相分縛心名相縛也。相縛之相。相分之相歟。光胤申云。相縛之相限相分。無左樣不可為治定歟。有漏相三輪相相分之相三重燈出。相分縛心名相縛也。大綱之事歟。但此事一旦當座料簡也。讀師云。有漏可得之相三輪相三輪相申。相分反對彼時。相分上姿帶縛心。相分縛心可申。又相分縛心云。何由相分縛心。相分之處可得等相狀帶故縛可意得歟。
私云。一向相分皆縛心者。無漏後得智相分豈相縛耶。其相三重出事。縛有三云出之。相字相分。疏無餘義相分縛心名相縛也(云云)隨付之。見分縛自證可名見縛(云云)以此例推。相縛之相字相分歟。相分縛心縛三縛歟。讀師被申樣爾也。隨論不能了達如幻事等云。可得相狀縛義。依此縛不得自在故名相縛之處相分縛心(云云)明知可得相縛相縛之相字指相分歟。
私云。相縛之縛相疏釋時。體便粗重無所明覺起時硬澀有分別心相分縛心名相縛也(云云)付之。有相縛可有見縛云一箇問答。答。意相分之縛義勝故。且說之。見分能縛自證之所縛可有之。則第二卷。展轉相望能所二縛之義。說(云云)又有漏有相則名相縛。後得有相可為相縛云問。答之云。後得作證解故(云云)付之重問云。作證解。自證作證解。可無見縛問。答之云體是惑故(云云)付之疑云。若爾善心見者可非縛(云云)答之云。有漏故一煩惱增故二有漏第八所生故三有漏末那所增故四後得無漏時能斷此故五有粗重故六通三性有相縛(云云)
一。相縛相分縛心云。相縛體煩惱所知(云云)此事初心之時可有迷亂事歟。仍良遍御草。先此事最初取問答。學者迷亂遮延公云。相縛云相分。體處顯煩惱所知歟。讀師云。相縛體共相分也。相縛體相分。此能迷煩惱所知心相分。令縛故。能迷返煩惱所知云也。譬兒面。自迷之。抑義燈相縛多重出。有漏義多義出。委細可見之。相分之縛三重出中。相分云縛安慧義義燈。一識縛終不脫之終畢竟之義也。
一。又善無覆無記心時。等。一段事。自下上顯自我執畢。當段破他宗有漏也。然諸有漏以來成己有漏也。聽眾云。抑此一段。第六我不成證之段歟。又六理證識縛終不脫。又善無覆以來。六理證之外成有漏歟。讀師云。我不成證之段也。疏云而內恒執我之下也。於中有三。一顯自我執。二破他宗。三成己有漏(云云)又善無覆等者第二段也。然諸有漏以來第三段也。證有此識理趣甚多等者。總六理證之結文也。
一。去來緣縛理非有故事。讀師云。去來煩惱被緣縛樣返返不審也。何緣縛。疏去來煩惱被發故云緣故(云云)被發樣不意得。光胤申云。過去緣常事被緣云歟。未來緣時被縛樣不審也。未來未起之法也。未起之法何可被縛。變似我法前後起緣發八識緣彼熏習(云云)大乘之前去來緣縛事歟。但變似我法之前後緣發者。內生惑也。前後起緣發八識種子熏習。遂我法分別之染濁遍在故。五八識染濁。自識善無記染也。付中過去緣自識前念心緣時。過去緣熏種子。一義意。通。相分熏本質種熏。過去起法我法之氣力種子出來。過去起法又後時起時。可得有漏相狀現也。薩婆多去來緣縛大乘之性相雖可相替。事之風情如此可存歟。種子雖不立。去來體性。有此染濁歟。讀師云。去來之體性無作用不可有緣縛之義。緣縛可作用故。延公云。薩婆多生藏之位有取果之用習。未來現在可緣縛歟。光胤申云。其分歟。
一。非由他惑成有漏故事。疏生起之救。無學之身自身雖無煩惱。現在他人之緣縛故。有漏義成(云云)付之此文起。
一。彼種先無因可成有漏故事。讀師云。此破意有漏種子有漏付由來破之也。有漏種子熏時。此種善無記之種子。當念能熏善無記心。被熏時煩惱俱義。依何成有漏耶。為言。大乘第七煩惱故此義成也。
一。延公云。新熏種子爾也。法爾種子無可依能熏之義。法爾有漏義可成歟。讀師云。先新熏種子付難也。延公云。此師新熏師歟。光胤申云。經部師破文也。於經部破新熏師歟。
一。非由漏心彼成有漏勿學無漏心亦成有漏故事。
私云。依現行煩惱成有漏義。依煩惱種子成有漏義何無。總不審之事歟。
光胤申云。善無記種子與煩惱現行俱生俱滅。依漏種成有漏義。依煩惱現行成有漏義無耶。良明房被申哉。讀師無殊成敗。
一。勿學無漏心事。道勿學之學無學付。意無學云事歟。疏不見。總不審也。無學無漏心煩惱種子俱義曾故。延公良公云。有學位煩惱俱種子。至無學位故云爾歟。
一。無記業事。延公云。無記業不覺。讀師云。無記業何引煩惱義。光胤申云。無記業漏發云。善惡二業發業之惑被引故云漏發。無記業無感果之義故。非發業惑所引歟。此分面面被治定了。
一。互相增益事。發業惑八之沙汰常事也。漏隨順之沙汰出來常事也。無殊事。
一。延公云。所緣縛與相縛差別事。古沙汰。如何差別耶。光胤申云。所緣縛通本質影像。相縛限相分見。延公云。古所緣法執通。相縛限煩惱見。

第六十五日(自如是已說第二能變至非一生滅無相違過)

讀師云。第三能變以九行頌九門明之。中間之五頌。非別所明。付相應門重明所相應法體。初遍行觸等等之五頌也。正所明四行頌也。釋論釋之時。總為三段明之。第一能變差別門。第二自性門。第三行相門。第四三性門。此四門為一段明之。初一行之頌也。次心所相應門。第六三受門。此二門為一段明之。次六頌也。次第七依止門。第八俱轉門。第九起滅門。此三門為一段明之。後二頌也。光胤申云。能變差別門初二能變。讀師云。次中思量之次字可訓歟。可訓歟。光胤申云。申。次第簡次。物相繼云事歟。次第列時。
一。根五義事。先依義有二義(云云)讀師云。依眼處所識云事不審也。心法在此在彼歟。讀師云。抑心法依身之內物歟外歟。光胤申云。宗家問答歟(說教忘卻)緣遠境時。心遠往境處歟。不審釋之事覺也。琳舜房云。望本質說之燈釋歟。其大方心法無在此在彼事也。其外歟。光胤申云。根發義者。依根變異。識變異時事歟。變異義何必可發耶。讀師云。根被發姿變異時。分明顯歟。仍殊被發歟。讀師云。助義不心得。識合根根令有損益義助云歟。此二箇條不審。先此識助根也。何云根之根義耶。是一。次令有損。何云助耶。是一。光胤申云。為顯與根親義立此義為根義歟。識被助義也。次助者損益。依識根義云助歟。誠付字不審。讀師云。如根之義者。俱有情數義也(云云)光胤申云。俱有情數義別此云根義不審也。存寄根識轉一境義取。而所緣境簡義分明也。所緣境識同境義故。
私云。屬義取種子隨逐義也。依義有二義上注依注依眼處所轉義也。第七轉依聲也。一義依有眼得有識義也。此第三轉之具聲也。可見疏。
讀師云。此五義於。後二義識義申。何云根義耶。根義云。根識成立義也。而後二返由識根分也。光胤申云。根親義立。根為識為所依義自成立歟。肝要。女根義尚易知。助義不審。其意得。世間在家仁歸依僧信仰。此檀那歸依僧申。兔角我身任僧人。僧也。延公云。總先五義識五義見。光胤申云。誠識上沙汰。成根義也。舉能依義所依義顯。
一。雖六識身皆依意轉等文事。通伏難文也。讀師云。六識依各二依。各前念等無間。意五根第七。何第六獨表前滅意立意名。前五識名依意立耶。從所依立名樣一相事。俱依前滅意意識獨依意得名不意得云難也。答此難文。然隨不共立意識名也。自元依不共依立名時。五識不共依五根。依五根立名。意識不共依第七。依第七意根立意識名也。意識名依前滅意立名。等無間意六識各。非不共依故。為言。
一。等無間意共依歟。不共依歟。讀師云。共依歟。六識皆依等無間意故。光胤申云。六識通依一箇等無間意可爾。六識各依自識等無間意故無共義。眼識依眼識前滅意。不依耳識前滅意。故不共依義歟。讀師云。誠此一門。雖然忽不共依難申。延公云。一識前可有二箇不共依歟。不可然(云云)
私云。被申樣忽不共依不可申。雖然不共依義作被作分。一應義理申也。所依今立六識名不共依云。近相順種子隨逐。此二義疏出。六識不共依(五根第七)皆各望能依時具此義。一識依他識不共門。不共義作。若不爾第七染淨依之時。五識第七為依。五根又第六五俱之時依他歟。有義事也。一義意。以此近而順生義種子隨逐。此二義可意得歟。可見疏。
以上然隨不共立意識名之一解也。
一。或唯依意故名意識事。此一解也。五識依意色二依。意識二依共意也。故異五識云意識也。光胤申云。此解意識得名取加前滅意歟。讀師云爾也。
一。心識得名心意非例事。此文通伏難文也。伏難云。七八亦唯如第六依意則七八意也。或七依心八依意。何第八名意識。第七不名心識耶。為言。答此伏難文也。讀師云。此文意。今從所依立名。六識得名。五識名眼耳等。不表意名。第六意識云表意名。故付之問答來也。七八名自元從所依名立事上。例不可疑之。為言。又面面料簡云。此文心意識配六七八通。今三中識名辨也。心意二名舉不可為例。為言。延公云。此料簡設識申事也。心意二名相例子細。何不為例耶。光胤申云。此文心意識相對。汎爾非例意得時。疑未遣過。心意二名付。若從所依第六名意識。七八從所依可名心意識云疑。汎爾識事也。非心意事云分意得。自元令例疑事故。只心意非例云分。焉被答耶。肝要。六識名從所依得名。七八自元從所依立名事。從所依立名例。更非例之時能被答也。仍論文意付。辨六識得名。七八心意非例云事也可存也。上句六加。下句七八加可意得歟。汎爾心意識識事也非心得云意。其故上注樣。心意名若從所依名。可為識之例故也。院主云。問詞云。汎爾心意識相例分聞。若爾辨識得名之答。覺也。光胤申云。問詞應名心識或名意識云。汎爾應名心或名意。皆識詞加。若汎爾心意識相例之分。何心意之處加識字耶。返光胤申潤色也。所詮下識字分非所疑。上心意識相例也。若只心意識分。假心意之處識字加。疏七八付當體立名。六識間斷從所依立名事有問答。此事追而周披疏等可決之。
一。或名色識以來。隨境立名事也。
一。順識義故事。讀師云。了別名識。而了別申何了別。境了順云歟。
一。色等五識唯了色等文事。伏難答文也。五識所緣法也。第六亦了色等。何五不名法識。第六不名色識耶。為言。答之文也。意云。五各了色聲等故。所緣故。各色等之識云也。意識通緣一切法故。各所緣色目立立名。各可有無盡過。故總云法也。為言。
一。或能了別法事。了別法(一釋。別法釋也。)或了別法(一釋。別識釋。)兩訓。讀師云。或能了別法者別解也。上了一切法之釋不簡通別法處立法識名。此別法處。立名。別法處者極略極迥等五種色也。
私云。別法別識二釋。別法者別之法處也。第六了此別法處。故名法識。為言。了別法云訓意也。次別識釋。疏或彼法處六能了別獨名意識。即了別言唯在見分(云云)意云。法識名意識名法識。為言。此釋不意得。隨疏亦有此義然不共名別覺本義故云。別法之釋正釋也見。
莊嚴論說如來五根等文事。讀師云。此文五境互用之證文也。抑今且依粗顯同類境說之會釋。互用門之會釋也。今所明付無要須先此文引。隨境立名時為顯有相濫義也。五境六境通屈論非今所明。但上諸根互用一根發識緣一切境。付緣一切境此文狹故如此會釋也。
私云。讀師次會釋也申。
一。諸根互用事。初地‧八地‧佛地三釋此下。此言本義之釋可有料簡事也。此下成事智真如緣否西方二解。
一。佛地經說事。讀師云。八萬四千心行事。披六帖名目可決之。事也。疏。
私云。成事智三業化事。身化三。語化三意化四也。疏列之。此下業果根門不可化云瑜伽文引。下第十卷依二乘云爾非佛。佛通化之。或佛化似化也。無勝用云二釋。又領受意化四化出。一向記‧分別記‧通問記‧默置記也。祕委釋之。可見之。默置記非不設言。不設答云默也(此問不意得之由也)詞。
一。然六轉識所依所緣粗顯極成故此不說事(古樣本頌不說歟長行不說歟云云無餘義本頌事疏見。此尋返返勿論也。導。後疏見。前隨義便下也。長行中不說事也。云一釋。可見之。)讀師云。了境之境所緣。自性行相門也。所緣門。仍云不說也(此事光胤申出)次所依不說可有子細。不說者不共依也。說依止根本識故。良明房云。五識所依誠可粗顯第六不共依第七也。何云粗顯耶。讀師云。第六有依云事。諸論說之。大乘師極成。粗顯極成二之中。極成不說歟。評定曰。極成大小極成。六識所依大小共存故。讀師云。第七如何極成耶。重評定曰。第七取定誠爾也。光胤申云。五識合明故。五識之邊粗顯極成。第六依少分。別不依之歟。五識不說。第六說之樣故。假令五識第六諸門各別不說之。是常事也。其又如何樣微細依不說不葉事。分別可說。初能變不說所依門可意得。必非可說之事。必從多分不說意得無過歟。粗顯極成云。五識所依事歟(一旦暗推也)
一。前隨義便已說所依此所緣境義便當說事(此說又無餘義長行之說也。)
私云。粗顯極成。一門雖不說之。何以事理不說之耶。粗顯極成。一向置之返不審也。此疑故此文起歟。此疑意釋論何不說之耶。云事也。
顯輪集云。輪云。此文通妨。第二能變本頌雖不說受俱門。釋論則明受俱門。第三能變所依所緣設本頌雖不說之。釋論何不說之耶云難也。通此妨此文生(云云)
讀師云。前隨義便已說所依者。第四卷之依段辨八識所依也(云云)私云。此所緣境義便當說者。疏云。謂次下引云。眼識云何則是說也(云云)此文次下如契經說。乃至。如前已說事歟餘髣髴也。此說申事。第七卷四緣義段所緣處讓存也。此文分以下各各也。隨顯輪集。疏宗明唯識故不明說文牒。此文通妨也。妨云。所依義便說。五識四種依立。第六二依立。委細明之。今所緣義便說。眼識云何之分略指不廣說。何略廣不同耶。為言。此妨故。所緣略略說。存唯識故也。為言。(以上守千釋取意載之)
私云。宗明唯識故略明云事。返返不意得由也。所緣廣說。可背唯識樣。若爾第八識所緣廣分別背唯識耶。
一。疏又解前文。非明頌無。我長行中以粗顯故不別說事。
私云。粗顯極成故此不說。長行不說事也云一釋也。
一。次言了境為性相者雙顯六識。乃至。為行相故事。讀師云。疏如前第七性相中解云。讓思量為性相之處。其處疏。正思量顯行相。自證思量體故云思量(云云)讓彼上。了境見分行相也。自性云了境。了境體故意得。光胤申云。思量為性相。思量我之思量故。自證分不作我之思量故。思量之體性分釋之。了境見分境緣了境云。自證又緣見分。只同事也。何直不云了境耶。隨論見分所了文釋下。疏了者則通自性。乃至。緣見為境。是故總言了境為性相(云云)其旨分明也。明知思量為性相。了境直指自性歟。琳舜房云。何讓第七自性行相門。光胤申云。大綱事讓歟。延公云。論文治了境自性也。行相又用了境(云云)根本自性事見。
私云。了者了別義。了別行相也。行相見分事也。仍能能尋。了境又正見分事歟覺。
讀師云。疏又解不須分別乃至。行相是用故之釋。分明了境又限見分。自證分之了境。只識自性。了境之體云爾樣見。所詮二釋歟(云云)此分治定了。
一。不共所依事簡餘根。未轉依位簡轉依緣一切。見分所了簡自證分緣見分。三重簡也。經此意依眼根了別諸色云。依緣說也。為言。
一。餘所依了如前已說事。疏釋云。餘依者。分別依‧染淨依‧根本依也。如第四卷解(所依如前已說也)若依境立名。如次前說(云云)此依境立名如前已說。今出為何。為眼識云何之經文事。何要須出之哉不審也。就中餘所依攝(顯輪集論疏同以境為所依也(云云)此釋不審也。)了如前已說不可攝。上見分所了。爭下了攝耶。次事歟。返返不審也。次了者自證分。如前第二卷解(云云)所緣之如說已說也(第二卷四段歟)若自在五識見分境。如次前說(云云)若得自在諸根互用一根發識緣一切境指歟。此爰明事要須。了如前已說二。自證緣見第二卷說。自在位見分緣餘境次前說(云云)光胤申云。如前已說之道。第四未盡也。第四第二歟。
一。三性門事。第八識三性門。心王心所說畢後說之。第二能變同之。第三能變說心王畢有三性門。心所下說之。此差別疏釋時二釋。初釋前顯心心所法乃至令相互照(云云)意云。初能變時心心所法其性必同云事顯故。心所相應門後說三性門第三能變時從心王之性心所其性必定。由顯。心所相應門上說三性門(云云)疏此聚亦爾此意歟。暗推也。廣可見人師釋。顯論集一聚定同無一心中有二性故(云云)非釋也征釋在之略之。第二釋又彼諸法不定通三性乃至異論端故(云云)意云。初二能變心王心所其性必同也。故王所說畢後有三性門。第三能變心王通三性。心所不爾。善位心所限善。煩惱限染污性故。心心所相應之後說三性門。若如初二能變說之。王所之性如初二能變意得恐。顯輪集云。唯善等名不必通。此心王通故不後辨(云云)一段長。大切也可見之。
一。此世他世作益損樣事。讀師云。善心起作善業時。身有勞損。不善心起作不善業時。身有活計順益義。仍善損此世。不善此世益云疑。此事祕釋也。祕釋不意得被讀上之讀師云。先祕有善惡名稱事也。假令作善人世間崇敬之故。身雖有辛勞。名稱之分益。作惡人。諸人此誹謗之故。身雖有活計。名稱分云損見。此益損云事。次又於他處而有益損釋事。善事於他益。惡事於他有損。仍益損自。此文不審也。次破慳長貪事。此何益損云耶。就中而言破慳處有長貪見。此事亦不審也。破慳長貪大水火。何破慳之故長貪耶。光胤申云。破慳之故。長貪歟。則第四卷種子依之處。疏如意論師事出。王始崇微之破慳施施故富裕也。王嫉富裕令論義。此與恥辱。此事能事證歟。延公云。而字字歟。必樣不可意得(云云)
光胤申云。於他處有益損云事爾也。此世他世益損見替自他事。故起煩惱之時。嗔煩惱性此世損。他世之損。自也。讀師云。爾也(云云)私云。善有十三。不善十二。無記十四事可祕釋可見之。五識曰無記中具三除變化。又五識隨轉發業事(可見疏祕)
一。若與信等十一相應等文事。延公云。性相門思心所之能也。今釋樣。信等貪等之力歟。此事古論義也(云云)讀師云。三性□非思也。正善不善作事。信等貪等之力歟。譬造作時之奉行思也。番匠信等貪等歟。光胤申云。驅入三性分位相應力大不可混亂事歟。
一。三性俱不俱二師事。私云。初師五識唯一剎那師歟。將亦多剎那歟。又五識俱轉歟不俱歟事。私云。祕云(有義六識三性不俱下也)准瑜伽釋家。總有三義。一五識唯一剎那。而五識不俱轉。二五識唯一剎那。五識俱轉。三五識多剎那。而五識俱轉。此三師共不許五識三性俱轉(云云)於此三師。今論有義六識三性不俱云初師。當何耶事。有義正義。問答。有義第二師也。正義初師也。互諍文理。祕一段必可見之。
一。今論三性不俱初師。定中聞聲說歟不許歟。又雖許意識不聞聲耳識聞歟。否事。可沙汰之。
一。疏定中聞聲非識所諍事。初釋歟。私云。初師定中聞聲不許見。少乘出定聞歟。推量也。
一。定心可然散位無故事。第二釋歟。此釋許定中聞聲歟。定中聞聲許。必定先無記。耳識。善。定意也。二性可俱轉歟。此意識耳識同緣歟否。沙汰。雖不同體二性可俱轉故。依之定中聞聲許。二性俱轉勿論故。定心可然云歟。雖然三性不俱今諍。散位事也。散位不諍此位也。一向暗推以記之。不可為定量。
一。同外門轉互相違故。三性六識不俱轉由也。讀師云。同外門轉互相違故。五識於三性不可俱轉由也。五識必意識開導引以來。五識與意識三性不可俱轉由也(云云)
私云。五識必由意識導引之下。疏顯五識三性所由(云云)五識必由等之文。猶五識三性不俱之由也。總六識三性不俱。讀師說遂雖可爾。正當文事也。
一。轉識一時之一時言事。私云。初師多念說一時也。其多念云相續多念也。一心之例以可知之。

第六十六日(自有義六識三性容俱至由此五位種類差別)

讀師云。容俱之容字事。非恒時三性俱轉時。容有三性俱轉事顯容也(云云)此容同據容有時也容意歟。聊相替歟。據容之容一向道理。事顯容也。此實許俱轉(云云)
私云。非恒時之俱轉容。大略同事歟。
一。三性俱轉論義沙汰出來。讀師云。常義三性俱轉之樣善不善二性分。同學抄出之。三性具樣不云歟。光胤申云。無記香等云。三性具出之。論義略不舉之歟。讀師云。爾也(云云)讀師云。抑問題善意識能引起不善五識。性類門能所引歟否事。去來沙汰歟。性類門能所引云。善性為不善性。可為能所引耶云事也(其返返不審也。)何分善性必為不善可為能引物故。善不善俱起可有此義耶云事也。肝要只善意識不善五識可俱起耶云程事也。申出能所引之事。聊有子細歟。良明房五師云。三性俱轉之同學抄義。不善耳識起位。善眼識不滅。與耳識不善俱起能引意識與耳識同性。不善性也。此時無記香境強來時。鼻識起無記性也。此時又意識與鼻識同性。無記也。善不善眼耳識同時轉故。五識中三性並能引意識無記性也。為言。或一義意。善眼識意識同時轉位不善耳識生。前善眼識間斷無記香境現時。無記鼻識起意識無記性位。前間斷善眼識又起。意識無記耳識不善鼻識無記心俱也云一義。此義能引善不善不可俱轉云義歟。善眼識間斷。意識無記位。善眼識現起也。光胤申云。不善耳識起位間斷善眼識又起時。更新又五心次第轉歟。假令率爾眼識。別起五心起至等流心。又返善性歟。其時意識又不成善性。善染初起由意識染淨門故。時不善耳識猶相續。善不善能所引俱轉。將亦等流眼識間斷又起時。新不起前起五心。等流眼識又還起歟。其不審也。始起心不經別起五心。初等流五識初起事。返返未曾有也。進退不審也。讀師此事不審(云云)
一。率爾等流眼等五識或多或少容俱起故事。光胤申云。此文釋。念多少歟識多少歟二釋也。於念多少。等流多率爾少。率爾多等流少二門。三性俱轉義以二門談之。等流多率爾少常論義。申三性俱轉之姿也。肝要率爾多等流少見樣不審也。良明房云。多率爾前後歟。光胤申云。論義也。前後之由答也。良公云。多率爾無要須事歟。光胤申云。多率爾心之間。耳識一率爾心起至等流心時。有三性俱轉之義。故率爾多等流少歟。
讀師云。率爾多等流少之時。有三性俱轉義云事不審也。率爾無記與等流之善俱轉也。無三性俱轉之義哉。光胤申云。誠爾也。
一。前所設難於此唐捐事。私云。能引意識應通三性云難唐損歟。
一。故瑜伽說若遇聲緣從定起者等文事。目連尊者入無處有處定聞象哮吼猿猴戲聲出定見。薩婆多出畢聞聲。大乘聞聲畢出定(云云)從定起者起者三釋。可見疏。獼猴池多處(云云)
一。非唯彼定相應意識能取此聲事。讀師云。瑜伽非即彼定(云云)今論改則為唯歟。此事姿也。即定心不緣聲境云文。唯字置時。又定心必緣聲境見。既義道大水火事。詞改難思歟。初師不嘲之耶。但初師咎目□無申斐歟。設定心雖不緣聲境。定中耳識許。無記善心可俱轉。勿論歟。後師本意成也。又延公云。唯字加意識。乃能點事歟。將亦同緣不顯歟。光胤申云。唯字。乃能無用也。
延公云。左樣不讀聞。光胤申云。不讀聞也。讀師云。抑即改唯事。誠姿樣歟。隨初師定左樣不可意得歟。大自由之義歟。一往覺也。但有子細。其故。若不爾者以下。耳意可同緣之由責成也(定中聞聲之時。第六同緣歟事。第四卷俱有依段歟論義。)肝要第六定心不緣聲境不可出定。不領受聲故。為言。此理極成。非唯彼定之唯字不可咎歟。此意押加唯字也。
私云。領聲定出。不領受之爭出耶。誠可爾之證誠也。目連尊者者自可出定時分。雖不領受聲可出定歟。小乘申。都難測事歟。大旨聞聲故出定見。
讀師云。仙人意嫌事也(云云)其別人身物事。身覺出定事。出定時分到時出定。身之穢覺觀三國眾生歟。
私云。定中大乘率爾尋求二心起歟。耳識率爾心定意善心之上。率爾尋求二心起歟。若有希望之希望則尋求心事歟。
一。雜集論說等引位中五識無者依多分說事。
私云。此文疏云。非集論本文。是師子覺義(云云)
讀師云。不異定故之論義。云彼雖非證。此文釋疏文也。私云。風度難勘能得分也。
私云。多分有二義。多識多人也。五識中云唯起耳識(身識二釋也起之釋正歟。)人中唯不動羅漢起之道。
光胤申云。不動羅漢云事。子細何事哉。返返不審也。只目連尊者不動羅漢云爾歟。其未盡也。定中聞聲何限目連耶。讀師無殊成敗。
私云。此二師五識三性俱轉歟否諍歟。六識之三性俱轉之諍歟。有義六識三性不俱。有義六識三性容俱云。六識三性俱轉諍見。下若五識中三性俱轉意隨偏注與彼性同文。五識三性俱轉成。意識隨五識隨一見所詮五識三性俱轉成畢。自六識三性俱轉。限根源事也。疏等流多率爾少作俱轉申。疏文相先五識三性俱轉成。第六隨所引五識性轉變事申也。正三性同時作立五識也。同學抄三性俱轉論義。能所引門善不善別疑。稱之論義也。二師諍論今一重色副論歟。一旦為後學研心任筆記之實遂歸一歟。注○訓歟。葉今義歟。
一。無偏注者便無記性事。五識境雖無偏注。何必意識無記可依境緣事也。假令眼識耳識同時起。善不善二性相并時。眼耳二境雖無偏注。意識五塵法處境緣時。叶何依事善不善性事耶。
一。此心所遍行等一頌事。此者六轉識歟。此六轉識釋此言也。
一。恒依心起等三義事。疏委細釋之。肝要初二義未簡心王。第三繫屬義簡心王也。三義以簡法顯義事。疏五解。可見之。讀師云。第三義正心所義□。初二義不簡心王。偏第三義立云不審歟。但其又可未盡。心所之外繫屬心王法歟。故初二義立下不可滿足。光胤申云。疏云如屬我物立我所名之下也。何故相應唯說遍行等屬心。不說屬於愛等耶。為答此問。因解第二行相門(云云)此文繫屬義不滿足。遂以行相可究竟見。若爾立義時何加行相不立四義耶。讀師云。繫屬義依不滿足非解第二行相門。心所繫屬心。心王不繫愛等之樣難知。故為釋顯繫屬之義行第二行相也。繫屬心樣取總別二相事能顯也。繫屬義未盡故別義立。何立四義耶。光胤申云。心所之所字何義耶。讀師云。所屬所歟。心所也。如云我所。我之所故。
一。模(或聞書(云云)延公云。莫胡反。無返歟。但五音相返也。)讀師云。顯禪房申云云人。作模讀延公云。京能禪僧下向之時相尋。模讀申。讀師云。字。肝要讀付讀事。有覆之覆。事歟。時時也。讀付本也。
一。填讀師填彩(云云)或聞書慎(云云)
一。所未了相之所未了者。心王所未了(云云)
一。讀師云。故觀識房長恩房僧都論義時。觀識房作意了此所未了相讀時。長恩房又例事承申。聽聞良識房得業。此所未了相尤叶文訓被嫌事。返返不意得申(云云)推東院之說也。此長恩房嫌意趣。遂不知之(云云)延公樣被聞及子細。延公云。其事也此所未了相讀事也疑長恩房被申由。良英物語(云云)光胤申云。此讀樣返返不意得。心所總相取事遂此文不聞不說耶。此字□心所之總相取事顯委曲也。此表心所亦緣總相。其旨分明也。讀師云。誠爾也。此所未了相。遂心所亦緣總相不聞。返返不審事也(云云)延公云。範緣僧正御房關東御下向之時。於粗島論訓讀之事望申時。道論御隨身被通時。片假名道論本歟。左樣之本此所未了相歟(云云)
一。中邊欲亦能了可樂事相等文。亦字心所緣總相事顯歟。讀師被申。
一。由此於境起善染等事。讀師云。別相限遍行別境歟。通善染心所歟事。古沙汰。此文善染心所別相有不見(云云)延公云。古沙汰也。無左右事(云云)光胤申云。由此於境之境。總相歟通別相歟。
一。名義無異事。總名總義事也。別名別義異故。今文意。
一。唯善心中事。讀師云。唯善心中可讀歟。叶第六卷之唯善心俱意歟。此樣心聲清讀。
一。唯是煩惱等流性故事。私云。等流性者其流類云事也。同類被引義。非前後彼等流(云云)
一。於善染等皆不定故事。私云。等言等界義不定也(當段樣等言無異義歟。但料簡。)良明房云。下第七卷二釋也。今於善染等又可爾哉。
光胤申云。下第七卷次文。非如觸等非如欲等(云云)故及二釋歟。今段無非如觸等之詞。故不及異釋歟。可尋之。
一。復以四一切辨五差別事。私云。此文尚以會五位文也。染四皆無云二位不開故。四一切具差別五位故。云五位不開六位也。為言。
一。時俱差別事。時見他。俱見自也。時者通一切心義也。俱云自類法並起也。地二義。一三界九地。二有尋有伺等三地也。後義為勝。不爾輕安無地義故。又染四皆無以種類從多分說也。無明貪具地一切。八大隨惑通地及俱。皆爾。仍總論云爾。就之不審。何善唯有一三界九地之釋存。輕安雖無地義從多分說不云。有尋等三地之釋正釋存耶。抑疏非皆通地之非之字不審也。
以上。
天文六年丁酉十一月十二日書寫之訖。以此微功備上生內院恩所得脫惠解開發令法久住利益有情之勝因耳。
對長基得業一交了。
藥師寺末葉愚昧之僧英乘

論第五卷聞書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