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第六卷聞書第二

輸入者 彭忠琴

第七十六日(自有義彼說未為應理至慢類由斯起亦無失)

讀師云。應此覺支。七覺支中輕安覺支也。疏云。前師轉救云。無漏道後有漏心輕安隨能引說無漏覺支。苦根如名無漏。重破之云。若爾佛無輕安覺支(云云)此難肝要也。
私云。如來後得應有執故事歟。
讀師云。決定位信增云時。未決定位劣信顯歟。將又決定位增對餘五位增歟。事論義時有沙汰事也(云云)
一。依彼彼增作此此說事。讀師云。正義瑜伽六位文說增位存歟。世間道輕安增出世道劣也云事不審也。推之出世道斷惑內觀為根本。身心調暢不為其要須。故云劣歟。仍世間道此調暢為至極巨益此過益故。云增歟。所詮其位相增劣也。作用勝劣。譬二種姓廢立限地前云。地上猶以勝重增。地前此分渥分巨益勝能。地上此過現行無漏巨益。種子熏增不立物。事歟。光胤申云。此對治門付世間道以輕安遠離粗重。出世道以捨不放逸對治。各各對治分云增歟。
一。要在定位事。評定曰。定位起始相續位。散心輕安起也。始散心俱行。初起定位也。
一。有義定加行亦得定地名師事。評定曰。起始時雖有定位。末位散。評。又定前加行可有輕安云師歟。
一。有義輕安唯在定有事。在有兩重置。在所在之處顯有定俱義顯歟。
一。此十一種前已具說。乃至。唯闕輕安事。此識俱轉門也。七八二識相應有無隨位由。初能變第二能變說畢。六識相應當段說之。第六皆具也。五識二師也。輕安有無二師也。
一。唯有十種初師安慧道事。疏此師二師含。安慧十五界唯有漏師勿論也。不爾或但因無果位許有之師歟。評定之趣也。追可決之。
一。定所引善者。乃至。必有輕安故事。評定曰。定所引善者事若作此解論義也。疏三解之樣可見之。第三解無劬身。第二解。不審也。勿論也。
一。良明房云。安慧成事智初地起師歟。爾彼師。何初師取之耶。道樣彌不審也(云云)
私云。此評定不意得。成事智起樣。有漏五識限十種無輕安云師故。初師取之歟。
一。有逼迫受有字點事。有其沙汰。光胤申云。有。有讀。不連續無調暢故。但見疏子細。有點符合。可見之。
一。十一唯善事。此三性門事歟。勿論也。義繁文約符合。煩惱隨煩惱三性門一理。不善有覆故。隨識體依自類俱起事異也。此更無可分別子旨。返返無用歟一。非見所斷事。三斷門也。
私云。善業者十一善相應之善心也。無想定則善心也。無想天之果也。第八卷緣生分別處。自性等之斷分別時。不生斷果盡因隨斷出。即無想天果報入見之時斷之。果不生故。因隨斷故。無想定不生斷也。不生斷見所斷也。不生斷二種。因亡果喪斷(因亡不善業果喪惡趣果。)果盡因隨斷(果盡無想天報因隨無想定歟。)皆以見修非三斷門。見所斷見。若爾十一善即見所斷。云疑。疏此論下言無想定等是見。斷故此意。
又惡趣別報善業善心。十一善相應心歟。彼又惡趣不生依。自被斷物也。隨對法論。一切惡趣業果。見斷見。此別報善業見斷。十一善見斷云疑。疏又對法第四一切惡趣往惡趣業果皆見斷者此意也。答之文意。善法皆離縛斷也。離縛斷修所斷。無想定惡趣別報善業離縛斷。可非見斷。為言。付之一箇問答。問意。修道之業惑果。見斷否。為言。答意。無想天之果北州之果報。見斷也。彼因離縛斷也。答如無想天果。乃至。皆名斷也。此意歟。又如無想定果以來。因不生斷門可取見所斷。離縛斷門。修所斷也。為言。
一。依顯輪集意料簡。此一段者此論下云等問。二箇條。初依第八卷論文。(無想定等唯見所斷。)無想定為見斷故。善業見斷也。善業者十一善相應善心也。仍當段非見所斷相違。為言。後對法。一切惡趣業皆見斷(云云)惡趣別報善業。一切言。豈非善業見斷耶。為言。答文。亦有二。初答對法。答今論第八卷文。逆次答之。會對法意。對法依不生斷名為見斷。今非見所斷約離縛斷釋之故。二論不相違。為言。此答非守千師本意。仍下正解此文云。此答會對法同今論也。意言。對法一切惡趣業果者。少分一切也。別報善業此文不可攝之。故不違今非見所斷。為言。次問意。對法分別惑業果說。惡趣別報善業不說云付。抑惡趣修道業惑果。見所斷歟否。若非見斷者違文。惡趣果一切見所斷說故。若斷者。因未斷果何斷耶。為言。答意。無想定果北州果。見斷也。不生斷故因依緣縛後斷。為言。此次惡趣業惑俱生。不生斷歟。問答。可見之。疏又無想定以下文。彼依不生此據離縛。為言。
以上匆匆間定可有謬追而可糾之。
一。不生斷事。第八卷謂斷彼依令永不起(云云)此有二種一謂因亡果隨喪。謂三惡果名見所斷。由因惑業無故。果永不生故。二果盡因隨斷。謂三惡趣別報善業亦見道斷。所依果無。因隨亡故無想定等。引發煩惱見位。因亡以果隨見斷。半擇迦等多由分別煩惱正發故。入見時因亡以果滅。幾通見修等(云云)
私云。此文見。因亡果喪斷。果為斷因依之體也。果盡因隨斷。因為斷果依之體也。果盡因隨斷。因為斷果依之體故。謂斷彼依令永不起釋疏。依者因也所依處也。因依無故果必不起。果依無故因亦不生(云云)
一。不生斷之不生因不生歟。果之不生歟(云云)讀師云。果盡因隨因亡果喪。俱以果不生歟(云云)光胤申云。誠俱以果之不生(云云)
私云。後見第八卷。上注樣因亡果隨斷果之不生也。令永不起。果盡因隨因之不生也。令永不起。當座申趣相違歟。
讀師云。不生斷之斷。俱以果之斷歟(云云)光胤申云。斷可隨宜歟。私云。此申樣。斷如不生果隨斷果為斷。因隨時因為斷也。
一。此貪等六性是根本事。延公。性字此貪等一聚染污品引成根本惑也云意顯歟(云云)讀師被申樣。性類門性歟。自性性也(云云)
私云。六煩惱亦雖名隨煩惱。惑品根本故只名煩惱。忿等非根本故。但名隨煩惱不名煩惱(云云)讀師云。煩惱得名上第七識四惑處釋之。故略不說歟。私云。又下第九卷此皆擾惱等文讓分歟。
一。於有有具之有事。三有(云云)三有者三界也。治定畢。院主所存之疏。三有之處三界注。人師釋歟。
一。生苦為業事。讀師云。此苦廣一切取歟。又限欲界增勝苦歟。光胤申云。諸苦所因貪欲為本。一切可取歟(云云)謂由愛力取蘊生故之下疏。廣通三界苦見。疏云。上二界中由愛靜慮等故。諸煩惱生(云云)此文生苦為業釋也。愛力依發業潤生。苦蘊生也。為言。此愛力不限潤生通發業見。有具之體可見疏(貪由十事生樣可見疏。嗔由十事生樣可見疏祕。)
一。於苦苦具事疏云。苦即三苦(云云)(苦苦壞苦行苦也。苦具之體可見疏。)
一。迷闇為性事。評定曰。迷闇何姿哉。何事不知過失歟。讀師云。汎爾不知分。一切煩惱。又為覆無記品。此分無明行相云事。不足也。又不知云分遮行相歟。總不可有歟。返返不審也(云云)光胤申云。一切煩惱無明義具足云事常事。無明住地名言。但其中無明一法迷闇之由來歟。依此癡迷闇過失。諸煩惱皆被引之。迷境界歟。譬第七我境時。一聚悉雖轉我。我見獨推求行相司之。一聚心心所雖執我。依我見轉我門。我見為由來事歟。次迷闇強遮行相。不可取定歟。迷闇為性遮表土代論義歟。迷意。正向境界。姿時。悉表行解。迷緣緣歟。臨所迷境。行相不可申故。總迷闇為性云歟。
私云。臨境界。行解。餘煩惱行相落。異餘煩惱別癡行相云姿。迷闇外。迷闇又只遮分歟。此事無左右難決。至第八卷可沙汰之。十一殊勝樣可知之。
一。光胤申云。一切雜染所依為業。諸煩惱生必由癡故。當座事歟。可通後生苦雜染歟。讀師云。能招後生雜染法故可通也。
私云。疏獨行迷理相應迷事(云云)祕云。獨行有主非主。非主通見修。何云唯迷理耶。答二釋。一瑜伽說主者。二非主多分迷理也。付多分云爾也(云云)
一。無明疑邪定貪等必生起次第分別煩惱姿歟。不審。可隨宜樣評定。讀師云。生起次第。先如此可意得。但一切分位如此生起樣。只疑。□別見位。又只貪等起。見疑事(云云)
一。云何為慢恃己於他高舉為性事。光胤申云。唯陵他之慢歟。陵他之時必有恃己之行相歟(云云)讀師云。慢必高舉行相。高舉自高舉也。如此陵他時恃己思歟(云云)私云。不可有唯陵他之慢之所存歟。評定亦爾也(私云。陵他慢時恃己思帶事也。不可云恃己慢歟。其位只陵他慢可云歟。可尋之。)光胤申云。論恃己於他如次當自己陵他歟。將又此不依恃己陵他。一切慢行相定置。必恃己於他不可當恃己慢陵他慢歟。古尋也。讀師說必不可配二種慢樣被申歟覺。不分明。評定之趣。陵他慢亙恃己於他。恃己慢不可亙於他樣聞。肝要。第七相應之慢恃己之慢也。於他高舉義故。有此評定歟。一生苦為業之苦廣通一切生老苦歟。輪轉無窮之詞分明也。不可限魔苦。
一。七慢行相大綱讀師被談。已下所段樣不過本疏之現文。讀師云。九慢慢類也。大乘不見其文見。出小乘歟。仍無盡期被略讀畢。私云。燈可見歟。光胤申云。七慢九慢差別事。先疏燈。九慢悉我見依後生。又三品之處起(云云)此一差別歟。
一。聖位我慢。乃至。起亦無失事。私云。此文慢可通修斷證據也。凡位有分別慢故。以聖位證之。如覺現觀者才覺小乘慢通見修。聖有不行。無修道我慢故(云云)大乘修道我慢現行許慢類。仍可通修斷。為言。
一。聖位我慢之我慢亙七慢歟限七慢中我慢一種歟事。延公被申也畢。古沙汰也。延公云。慢類由斯文以見。定可亙七慢歟。慢類慢過慢卑慢立。不立我慢上故。光胤申云。能所依門事取置。由斯言不可劬勞。我慢現行上。慢類云事歟。

第七十七日(自云何為疑於諸諦理至說為邪見非二取攝)

一。能障不疑善品為業事。讀師云。別善品申有所存歟。只能障不疑為業。餘心所皆善品。能障無貪能障無癡也。延公云。不疑以正慧為體云師。正義歟。慧通三性故遮濫云善品歟。
私云。此斷簡難思。既云正慧。何濫耶。不疑義別心所也。義別限善。何濫耶。若如此者。不正知業用能障正知毀犯為業。何不云能障正知善品為業耶。一猶豫二字沙汰無之。兩獸歟。有因緣歟。
一。猶豫簡擇事。疏云。正慧決斷。疑被立慧猶豫簡擇故異決斷故名疑(云云)讀師云。疏云。大論異覺為體引異決斷覺說為疑(云云)異覺之異簡異決斷異歟見。此讀師初講讚也。光胤申云。下毘助之毘種種義(云云)色色疑慧意也。此以推。異覺之異種種義歟。疏異者種種義故(云云)毘異同事見。
讀師云。左樣取合見毘義異覺異。可意得歟。良公(并)延公評定曰。毘種種義云。異覺異異決斷見。行合歟。種種義云中異決斷義(云云)(讀師後說也)讀師云。不可然。其義大異也。異決斷者簡異義也。種種之義者色色慮知迴義也。不可混亂(云云)重良延公下種種義云。上異決斷義。同事行。前後可相違(云云)讀師云。不可相違。上異決斷覺為疑者。異覺異言訓釋不可意得。只大方猶豫簡擇釋也。若爾正異覺之異種種義云無過歟。光胤同心申畢。
一。毘助若南智應為識事。讀師云。末底智。毘字加。義轉成別法之名也。若堅毘。體舊我不轉變者。毘若南識梵語也。而若南既智也。毘以助之。義轉變成識名也。若如初師者。毘若南若南智故識以智可為體歟。而識有別體云事。當許之故。為言。讀師云。
私云。此難存也。常依主釋申。程事歟。他法名呼加為自名也。譬意識名倒墮之依主釋。識之意申事歟。
讀師云。界由助力之界。摩多體文之摩多歟(云云)延公。同心畢。私云。此事十二之摩多事存。只界性義事歟。但可問真實師。
讀師云。若南之若平聲讀歟。上聲歟延公。二樣聲指(云云)
一。云何惡見。乃至。招苦為業事。疏云。惡字二。善惡相翻門惡唯不善也。毀責門之惡通有覆。今五見名惡毀責門也。又云。俱唯迷理也。雖緣有親粗。迷理其義等(云云)
一。顛倒推度染慧為性事。私云。此性用亙五見也。隨下五見列。性用不說。以之可知歟。古沙汰如此。今度評定如此。但汎爾五見皆顛倒推度之分。行相各別不審也。凡下論文見。為性之詞。執我我所隨執斷常。性用。古樣申分。顛倒推度之內。色色可分事存。大方餘異。顛倒推度之惡用五見亙樣申歟。一向左樣意得。可有越度歟。隨見戒二取之行相各別。古來之難義也。此最勝清淨之分。難分故別於見戒。此事沙汰。只顛倒推度一向性用。五見性用此外色付分。亙五見行相各別難見云沙汰也。
一。云推度不云推求事。本可有沙汰今度不及沙汰止畢。
一。我見別相事。今度不及沙汰。尤當段可有沙汰歟。但第四卷少少沙汰。思量為性相之下也。
一。招苦為業事。此貪生苦為業。欲界苦處狹取歟。疏云。發招若處業。是分別惑故(云云)
一。薩迦耶見梵漢事。經部偽身見。薩婆多自體見。大乘移轉(云云)可見疏。薩婆耶見言攝我我所見(云云)
一。見趣之趣事。疏云。趣者況也。識所歸處(云云)讀師云。況者如何義耶。光胤申云見。喻義歟。意見之相似義歟(云云)此事不可為定量。此事意得事也。可尋之。所歸處者。五趣云事歟。此事不可為定量。
一。二十句六十五句其差別之樣。人人不辨之。光胤申云。此事二十句。只我我所行相。於一一蘊。先一處三處一處三處定置分也。故疏只分別。我我所行相也(云云)次六十五句。我所之所起處分別。我所必我見後生。此我所何我見起耶分別時。一蘊我定置時。其我所四蘊。四蘊各三處。三四十二也。一蘊別十二也。加我我五合六十五也。可見疏。等字等界處(云云)可見疏。
一。障處中行處中道諦也。處中者。離斷常故云處中可見疏。
一。邊見有四十七見見。七斷論等之等等十四不可記事之中常無常等見。諸見之姿。本疏之面大概有其沙汰。無殊事。
一。四一分常論第二見。梵王起此見見。隨光胤其通申處。讀師云。第二見非梵王見。梵眾等之見。疏聞梵王有如是見等(云云)梵王見聞。梵眾等起此見見。光胤申云。第一見梵王見歟。第一見自梵天沒來生。人間類起此見見。若爾第二見梵王見。無子細事歟。疏文聞梵王梵眾等之見。我見無常。大種常也計事說。疏文聞梵王有。如是見讀讀師云。梵王聞梵眾等見。隨彼起見云事。返返不審事也。事。梵眾聞梵王之見起。見梵王隨梵眾起見事。返返事歟。不可然。就其第一見事梵眾見也。初二見俱梵眾之見。人間退沒之人。憶前際起此見。第二見。住梵世人起此見歟(云云)光胤申云。梵王之見遂一分常論之見。不取歟。梵王梵眾見初二見取土代。第一第二之次第聊之異說。(正義唯是第二方可見之)返返御談之樣不意得。
疏或翻此說(云云)此詞六十二見章攝釋等皆以。初次第梵眾梵王列翻之。第一梵王第二梵眾說。云事歟。疏忍者者。堪忍梵世不退沒者歟。
一。無想俱非無我純有苦等一想等之後八見如何。光胤申云。一想等四句。無想處俱非處。我純有苦等四句事。一重不審也。但有子細歟。良明房云。非想天我有色死後非想非無想之見。以見之。無想天可有一想等見。現世想計。死後無想可計故。現有我有色計死後非想非無想計。現世後際相違同事也。非想天無色法故(云云)
一。遍常論第四見計前際見取事。有其沙汰。此可付前際見行相也。讀師被申畢。
一。邪見十五見。
一。四不死矯亂事。四種樣大概其沙汰。返返難意得計也。雖有四種。依答不死天無亂問生彼天計歟。前際計也(云云)疏緣以前所聞教皆前際攝(云云)
一。五現涅槃計後際歟。
一。常恒不易只常住計也。是一切物因計諸法因也。雖計自在等。計之樣異故別計也。
一。諸如是等等等十四不可記事中有邊等見。
一。見戒二取事。小乘。所緣互亙。行相見取最勝限。戒限限清淨(云云)大乘。所緣見戒大異也。行相俱最勝清淨也。付之行相各別事古沙汰。最勝清淨云一義。不爾如何。論義沙汰也。有異義歟。
一。能得清淨者。見即計涅槃歟。將又見涅槃因計歟。古沙汰也(云云)讀師云。即計涅槃歟(云云)光胤申云。論疏之文分明能得因見。
一。無利懃苦事。斷食等。香頭香等如何。
私云。出經說事歟。所詮依迷悟可有細歟。
讀師云。藥王菩薩燒身等。可有子細歟。
一。一分當論見無常計。見歟非見歟。。見斷見歟事。疏云。無常者。是何見。此雖非斷然堅執故亦是染污。非五見攝。但是染慧。又解邪見所攝。乃至。前解為勝(云云)意云。正釋意非見。只染污慧取。
私云。無常思。染污堅執。斷見。撥後永無思。別云斷見。故以非無常解皆名斷見撥後永無皆名斷見之才學可知之。

第七十八日(自如是總別十煩惱中至爾時得與憂相應故)

延公云。如是總別之總別迷諦門總別歟如何。讀師云。演祕之釋。六煩惱云總。十煩惱云別歟。光胤申云。疏若總若別但有十種(云云)此文迷諦門總別又六十總別不見。隨祕。初令同疏燈。六十總別今助一釋云。疏外釋。後又或可疏云等云。疏若總若別六十總別也(云云)燈。迷諦門總別(云云)讀師云。疏文不順何歟。光胤申云。少順迷諦門歟。迷諦六十趣。有六十種可申。但有十種不意得(云云)後案。十種中六十。猶順祕釋歟。
一。延公云。任運思察思察自審思察同事歟。光胤申云。古沙汰也。可相替歟。任運思察思察。三分別互。自審思察可限邪分別歟。自審之詞。可意得歟。讀師云。當段第一卷樣。三分別一一開云云。
一。常見相粗之事。讀師云。吾等者。殆常見細細起。別可假緣樣。而常見粗故必可假緣云事不審也。斷見別依怖畏緣起事。相粗申。此道理顛倒歟。
光胤同心申畢。
一。今者我我何所在耶事。面面評定一決云趣。初我俱生我。第二分別我。何所在耶。俱生邊見也。治定畢。讀師云。既斷分別我人。分別我何思。返返不審也。只我思。定俱生。分別已斷故。延公云。分別我已斷故。何所在耶思。其思分別。第二番我分別申也。實俱生我思也。古樣斷簡。光胤申云。出觀之時便生恐怖。分別我斷。故此恐怖。吾我何。當念我俱生。分別我尋思。尤此事微細也。
一。依粗相說事。第二師斷見相粗存也。此覺也。
一。十煩惱自類相應門事。論文一段見。六段明之也。六煩惱各首對餘辨之也。假令貪為首瞋為首等也。
一。貪與慢見或得相應事。評定曰。抑於五見有或得相應之義歟。得又五見限一向相應之邊歟。或評定曰。五見合論相應故雖云貪與五見相應無失。撥無邪見與貪不可相應故。或得相應。或言無苦見。然如慢何不釋俱不俱二門耶云疑。五見合釋故。互五見皆相應。少少撥無邪見之邊不釋歟(云云)或評定曰。撥無邪見瞋俱起故。與貪不相應者。一類付事也。總撥無之邪見與貪不可相應云事。更十支論判等中無分明之說歟。若爾皆容俱起之中。入或得相應之或言。慢一邊可意得歟。(云云)
一。光胤申云。所愛所陵之所陵。陵他慢歟。若云爾者。陵他時必恃己高舉邊。其邊貪轉何不相應耶。云疑讀師無殊成敗。被申旨不分明。光胤申云。所愛所陵境非一故之論文不帶恃己。唯陵他之慢許旨分明也。其故所愛者貪煩惱愛染他慢陵蔑他。愛陵之境不同故不俱起(云云)若帶恃己。恃己之邊貪愛染同境故。何不相應耶。又何一向云境非一耶。又所染所恃所恃恃己之慢歟。陵他慢所帶恃己入此中歟。此所恃恃己之慢。若爾所陵可陵他。
論說言此論說歟。瑜伽等說歟。疏二義也。
一。嗔與慢疑或得俱起事。第二以嗔為首明相應也。貪此段除之也。上對餘相應辨處。悉貪俱不俱之樣釋故也。故疏云。以第二問餘捨第一不問。如是展轉以下可知(云云)
一。初猶豫時未曾彼故。乃至。說得相應事。
讀師云。不增事。但此多分顯付釋也。初位心輕也。後位心重故也。
一。疑順違事。隨亦應爾事。光胤申云。苦集云順滅道云違。返返不審也。互可有順違事也。
一。此與三見或得相應三段。身常見。二斷見。三邪見也。
一。斷見翻此事。私云。於樂蘊為斷時。嗔俱起。於苦蘊起斷時。嗔不俱也。
一。邪見誹撥惡事好事之事。評定曰。此惡事好事非苦集滅道歟。只於己事事也。隨好事樂蘊(云云)惡事苦蘊歟。
私云。此文以迴愚懷。撥無邪見與貪可相應歟。撥惡事時。與嗔不相應故。何與貪相應義耶。不相違故。
一。慢於境定疑即不然事。讀師云。此事可為如何哉不審也。慢類相應之事。
  一。然與斷見必不俱生事。私云。古聞書。武者自害出。斷見慢相應樣歟。
一。非一心中有多慧故事。光胤申云。疏云。此據法體並起(云云)此釋樣。作用門可並起子細歟。讀師云。斷常二見行解難並起歟。但我見邊見行解相違申故。總堅猛執見故。俱起程。法體可並起歟。
一。癡與九種皆定相應事。無明結句置事尤有子細。此一切俱起故。終舉顯其相也。此相應無明也。
一。由稱量等起等故事。上等言等猶豫門推求門了。下等等疑見歟。無分別故。又一故也。祕云。問五識稱量推求無故者(第七可無見慢云云。答文稱量五七俱無。所恃慢第七云云。重問云。五識。答云。行不違違。故起不起(云云))
一。受俱門事。大實義粗相之二段。於實義又有四段。望文可知之。
一。有義俱生。乃至。有義俱生二師事。
私云。慢煩惱受俱門二師諍。初師不許意地苦。又許惡趣分別煩惱。仍俱生分別喜樂愛捨四受相應。為言。後師許意地苦。是一。不許惡趣分別惑。是一。仍俱生慢五受俱也。分別慢等。惡趣故。與苦不相應勿論也。意地苦惡趣起之。人間等憂受意識俱也。仍如前師。分別慢等四受俱起。此師習歟。論疏分別慢受俱不釋尤不審也。但同初師故處勿論也。其同者。在處惡趣人間。憂受相應義同歟。總分別四受俱歟相同初師歟。
一。然後不造引惡趣業要分別起能發後故事。光胤申云。分別煩惱。必發業云事不審也。只大方分不故思所造。何一切起度。發業耶。故惡趣分別煩惱。不發業意得。何難義。讀師云。起必可發業歟。
一。要分別起能發後故事。光胤申云。此道理往惡趣行唯分別起之道理歟。其人間等造之惡趣不造之申有何過耶。惡趣業。必惡趣可造事。此道理旁以難思。
一。讀師云。只惡趣無三緣故。無分別煩惱先土代。如此分別煩惱處。此處不造惡趣業惡趣總報業。必分別煩惱發故。如此可立道理歟。
私云。修道別報業惡趣造之歟。常論義。前生三緣闇昧故不假之(云云)此等之潤色申。只三緣有無以。惡趣見惑成也。
一。疑後三見乃至。亦喜受俱故事。四受中。相應出。述其由也。則喜受也。
一。論欲疑無苦等亦喜受故之道。以地獄無分別故(云云)此文道。容四受俱之處道也。除苦受由歟。可見疏。欲疑者欲界疑也。可見疏。私云。疑後三見容四受俱一段。地獄無分別惑正義明之。
一。二取若緣憂俱見等事。延公云。見戒二取與憂相應事見。所緣見憂相應時。能緣二取與憂相應云事不審也。必所緣憂相應能緣受俱門其隨事。返返不審也。光胤申云。疏何早不得涅槃耶。憂俱也(云云)此更所緣見受俱門事也。設所緣見雖喜樂俱能緣之處何涅槃得事不憂耶(云云)讀師被申旨不分明。

第七十九日(自有義俱生身邊二見至非學無學彼唯善故)

讀師云。有義俱生身邊二見等。初師不許意地苦師也。非五識俱者。身邊見與五識不俱故。與苦受不相應也。唯無記故者。身邊見無記故。憂根不相應。憂根限善惡故。
一。分別二見容四受俱等文事。此師極苦處許分別煩惱。同上慢煩惱初師歟。
一。斷見翻。此常見緣苦蘊。斷見緣樂蘊。故云翻歟。光胤申云。慢煩惱受俱門時。意地苦。惡趣無分別慢等由立破畢。何身邊二見段歸正義不明之。又表前師耶。隨疑後三見容四受俱之一段。既歸正義明之此何不爾耶。讀師云。意師云。意地苦二師無分明之正否。分別煩惱有無道理相半也。仍身邊二見。殊更廣以二師盡理可立破所存。疑後三見。以二師明之歟。
一。亦苦受俱事許意地苦故也。光胤申云。抑分別二見同前師故。如地獄等極苦處無分別煩惱(云云)同前師者。四受相應意得同前師也。但四受相應之在處異也。憂受初師極苦處許俱。第二師人中等許俱。仍異也。但四受相應之邊同歟。可有相亂事也(云云)
面面同心畢。
一。此依實義隨粗者事。讀師云。粗相為初學。委細門為久修也。可見祕。
一。癡與五受。乃至。邪見及疑四俱除苦事。良明房云。此粗相門申。委細門此分歟(云云)
一。貪癡俱樂以下事。受俱之地分別段也。瞋除限欲界故。貪癡五識相應故。樂受相應廣通欲下三禪也。初二靜慮名樂名喜故。又欲有五識樂故一。餘七除瞋貪癡。餘七也。五識不相應故除欲也(以上樂受也)評定并讀師御談如此。
疑獨行癡欲唯憂捨餘受俱起如理應思。樂受外餘受地門也。讀師云。疑煩惱順戚行云事。程事哉。只猶豫諦理不安穩姿云爾歟。其物不治定不安穩形也。光胤申云。抑獨行疑順戚行多分戚行事如何。無明於理事迷闇為性。迷闇必於受門戚行道理。
疏云。對法第七云。於欲界不決定心未息喜不生故以之可知彼。
延公。誠不審也。人天善趣之果報迷欣彼時。尤可轉欣行。又殺生偷盜之事業欣行門(云云)此事同學抄疑獨行癡之論義奧書尋之無答。有子細事歟。光胤申云。相應無明。貪等俱起。色色愛恚境界轉。不共無明行相。只愚癡。不知三界皆苦之理。迷因迷果分歟。私云。後思時迷因。迷果時。因果樣欣意。非單無癡分。讀師云。此事誠難辯事也。假令行殺生等事時。心中好分。無力依主命或為活命作事多之。又欣果行五戒十善等時。禁行等別雖非可意。為果修事多之。如此見。無明戚行多分事歟。相應無明隨餘煩惱行相故。多分戚行申。不共無明付事也。
一。餘受俱起如理應思。貪等與喜捨相應。五戒疑與餘喜等相應事。多分粗相續門如理應知。為言。此何地事也。地分別辯相應也。疏云。遂難解己義之餘也(云云)此文總貪癡俱樂以下事見歟。餘受俱起之分事歟。重開顯輪集等可知之。推之餘癡俱樂以下事歟。地俱門受俱門之義餘也。為言。
私云。受俱門粗相委細爾也。地俱門。貪癡俱樂以下也。攝粗相門耶否。疑獨行癡之論義樣。必定粗相門云見。追而可尋之。
一。別境相應門事。
一。貪瞋癡慢容五受俱之下。疏別境五數(云云)先。但義道必然也。
一。專注一境得有定故事。讀師云。五中定心所相應事。聊見事歟。仍難知分釋歟。良公云。別定何難知耶。貪瞋等轉增勝愛恚境時。專注一境先易知事歟。讀師。以囂動為性故定行相難知事歟。
一。見非慧俱不異慧故事。此相應門故嫌汎爾俱起歟。延公云。第四卷。慧見相應樣釋。當段嫌之。前後相違事古樣沙汰也(云云)
私云。第四卷望第七見慧相應也。仍云相應事苦見。今見望慧論之。何有前後相違耶。
一。定所伏故事。光胤申云。若定不被伏。上界煩惱可不善歟。欲界等定處。本來有覆性惑品。明知必不可依定地歟。只地粗細歟。讀師云。定不被伏不善煩惱歟。凡定地攝故無苦見事歟。粗細門事不審也。上八地粗細重重也。何又分性類耶。隨粗細云。上八地何同無記耶。
私云。被申樣爾也。凡定地攝故。源粗細門起歟。二障繁雜之處定。二障繁雜粗強地故也。遂可歸一致歟。但立其由時。定地所伏無妨難歟。一旦存寄分也。
一。發惡行故事。讀師云。付此文三業能發無明一體意付也。五趣煩惱一體。自此文可證之歟。善業散時。自性此惑發惡行者。不善性發善業習也。
私云。世間盜人佛事時。盜人佛事云。有覆無明事。良公被申出畢。
一。若是俱生發惡業者等文事(嗔貪癡慢少分。)
私云。俱生惑不善由云。損自他故不云發惡行故事。偏發惡業分惑取故也。發善行有覆無記存歟。重意云。分別惑性類。廣三業惑性判故。不云損自他故。發善行時不損自他故。只自性發惡行之由用歟。俱生惑不善性。一向惡業發。不發善業。發善業俱生惑。此外有別體故歟。重曰。付之損自他故。只自性損自他故意得。發惡行故同事歟。追而可思之。
一。餘無記攝事。此餘可攝俱生身邊見歟否事。其沙汰。評定曰。下當知俱生身邊二見。上餘惑事歟。始治定畢。光胤申云。此下疏。二見唯無記性(云云)琳公同心畢。又當知俱生身邊二見之下。疏重顯二見唯無記性(云云)當言分明上餘無記攝可攝二見見。此通治定畢。
一。不得善故事。延公云。此付古樣申沙汰事。三性俱轉之時。五識第六能所引。善不善俱轉。不障善。何第七煩惱無記由。用不障善故哉。不善性。第六不善不障五識善故云時。能依中事。雖不善不障善。染淨依第七。雖不善不障善。染淨依第七。不善可障之。故用此由(云云)此爾也。爰今六識相應二見無記性之由。用不障善故。明知不依染淨依等之子細。只善不善同時起。可障善故。總二見無記由出不障善故。若不爾何不障善故為無記之由耶。三性俱轉之時。不善不障善故。此事隨分祕曲歟。緣憲抄以之為難事。讀師并面面一同誠難義也(云云)讀師云。但三性俱轉二師。一師前難義歟(云云)光胤申云。推之只不障善故釋。雖數現行(云云)此詞。思之起不障善事為由歟。其故三性俱轉希有事也。三性並事諍也。現起不障善事。一定不善性。無記由歟(此事讀師許不不分明。但深可祕之。)
一。要得彼地根本定者等文事。此下未至地惑有無二釋。又未至命修人有無二釋。未至惑有無二釋婆娑二說也。大乘無文見。
一。要根本定得畢後。起上煩惱故。不可有未至命終之人。未至無惑故。不可有潤生惑故也。異生唯種潤生故(但有異釋歟。實生唯種潤生歟否聊及異釋歟)以上初釋也。或未至地雖有惑。必伏盡欲惑起之。而欲惑伏盡。必得根本定也。所詮得根本定後。未至惑不起也。此事疏取喻之。國打取成王人。悉敵亡後不作惡行。逆亂之時分。身。不自在故。悉敵亡終住安穩自在位。恣行惡事事也(云云)
一。諸有漏道雖不能伏分別起惑及細俱是事。
私云。及細俱生俱生二釋也。演祕云。下第九資加二位伏。分別今者不伏。何相違耶。取意答之云。後約菩薩。今據二乘及外道等。其意易知論義也。有義當段迷理惑事也(云云)詳同下破之。
一。彼但迷事。乃至。正障定故事。俱生惑定障。出迷事外門散亂粗動曰由。
一。得彼定者等者。在下地起上地煩惱事也。
一。生在上地。乃至。皆容現起事。此文在上地起下地惑事也。皆容皆亙分別俱生皆也。非法數之皆。
一。生第四定中有中者。乃至。俱生愛故事。評定曰。第四定中有。欲生第四禪中有歟。然中有屬生有故。滿中有上地所攝歟。延公云。思無下起一地繫故。一地繫者他地不起見。而謗滅之時。上界起瞋煩惱事難思。瞋欲一地繫故。光胤申云。中有上地申。正上地樣。一法繫法起歟。延公云。誠爾也。延公云。此非借識力歟。光胤申云。上地法起。雖似借識力。借識力。借識力。有子細異此歟。借識力事可見第二卷定通段疏等。
私云。此下以無聞比丘謗滅。上地起下惑事證。遮多重伏難。一非上界邪見。上邪見不招下苦故。二欲界非起此邪見。欲生色界中有故。又中有現欲界非可見之。本有命終心住散心無定通。起潤生染污心故。三上邪見為緣。昔欲界後報果資助。非感果。無文證故。
一。謗滅之業上地無明發之見。疏上無明發下地行支見。則例。如下無明發上地行。可見疏。常異地無明發異地行支。如下無明發上地行之分。言得。上無明發下行支事。
上下相起時。下地起上惑。得根本定之後。悉起之。上下起下惑。在謗滅潤生之二時六起。或起七餘不起。
求上地生味上定故事。讀師云。味上定者自得定生愛味也。瑜伽五種中。第四愛見。求上地生者。上地殊勝果報聞生愛味歟。良明房云。只上地果報之樣傳聞生愛味名境歟。正緣義歟。
私云。梵王來下之時。上界天眾勝妙姿見。求彼果報。一定非名境歟。
一。既說瞋恚。乃至。離欲地故事。光胤申云。滅道無漏也。無漏在上界。若爾憎嫉滅道。即離欲地憎嫉。亦言亦滅道之憎嫉如何。讀師云。本疏之樣。此文二重見。滅道緣之。定可緣離欲地。為言。
本疏云。深理尚然。何況淺事(云云)
一。總緣諸行執我我所。乃至。得緣上故事。
此文身邊二見并慢上界緣也。相緣我見緣他地。此時慢緣也。
一。總緣別緣事。有多重廢立非一准歟。私云。疏云。於下上地所有俱行和雜自體不觀差別。總計為我及我所等(云云)又云。和雜計為我。即上界種子等法也。不計現行故(云云)五蘊總緣時。三界種子。上二界種子總緣見云他地緣歟。延公云。疏寄種子作總緣我見他地緣不審也。一分常論初見尤可總緣五蘊總緣故。而此別緣見。種子門他界緣。自他自他有情相緣之時。皆以可他界緣歟。讀師云。總別緣有多重廢立。
私云。總緣別緣事一旦難決。
延公云。一分常論見云別緣有子細。常無常相對。梵王常也吾無常也計。無常對常計邊分。云別緣歟。私云。此事古加樣沙汰。雖五蘊總緣之見。吾對梵王取計。汎爾五蘊總緣常無常相對對。云別緣也(云云)
一。或依別緣者。私云。不見世間執他地法等意以可知之。別緣見不緣他地故。為言。遂又以理准亦有見道所斷等之文見之。不緣他地者。別緣我見計他地不為自我事說也。為他我事不嫌之。梵王常之見。他我無苦見。為言。所詮或依別緣會釋。對法等。不緣他地者別緣我見自我計。不緣依他事說也。為言。
一。依粗相說事。疏有二意。一粗相說少乘也。二粗顯行相(云云)
一。餘五緣上其理極成事。癡疑邪見二取也。私云。邪見癡疑可緣上樣易知。見戒二取事。身‧邊‧邪三見後生。緣彼為最勝清淨故。見取見緣上歟。重意云。先三見上緣。其見勝淨計時。自緣上歟。或又上界人身‧邊‧邪見起緣。計勝淨歟。此樣見時。見取見計他人見為勝淨也。此事難思。可為初樣歟。戒禁取見如見取見。又可有二樣外道上地計涅槃。彼因涅槃計置。此因戒緣時。自然緣上地歟。又緣上界外道計戒計勝淨歟。一旦存寄分也。
一。總緣諸行。乃至。得緣下故事。疏此但修道。乃至。許起見道理亦無失(云云)上地緣下地總緣身邊見貪修惑事也。此必然也。此決定然之釋此意也。但又見惑起無失。為言。上明。下地緣上總緣身邊見慢。別疏不分別見修二惑間。推之亙見修歟。
後見疏。此見修惑分別。疏云。此第六識。唯修所斷。或有異釋。見斷我見如四全常亦得緣上。乃以三界合緣為我(云云)
所詮兩處共。總緣見上下相緣。專於修惑明之。其故推。此於潤生位起當生處惑緣現自身起自體愛時。有總緣見他地處歟。此時貪慢身邊見修行事根本說也。又通見惑樣。其邊許也。
一。抑上總緣諸行處云斷常慢。下云斷常愛慢愛差別說事有子細。上求上地生等云。貪別說故。慢舉也。下又恃己勝德而陵說故云。慢別說故。貪舉歟。兩處下疏見。其意見。
一。疑後三見如理應思事。私云。二取憶昔下界論義。疑疑於欲界佛世尊故(云云)邪見撥下地苦集理故(云云)讀師。抑無漏不繫法云事勿論也。而見道依地立五地。大圓鏡智依地餘三智依地。色色分別之事不審也。不繫何事哉。此事故舜觀房僧都。談義之時尋申時。被申樣。上八地無漏定入時。必先有漏定為方便入無漏定故。方便有漏定依地付所入無漏定依地。判也。真實剋無漏定之性。不繫法出過三界物。不可有界繫(云云)加樣被申候。延公被尋。延公。誠樣被申候。符合御談。此事故善信房祕曲之隨一。被申事也物語。良明房云。無漏定入時。必有漏定為方便歟(云云)讀師云。未自在位事歟。自在位順逆相入(云云)色色也。
天文二年癸巳沽洗下第七筆功畢。
同五月二十八日對長基得業一交畢。

論第六卷聞書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