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授菩薩戒廣釋下

天台宗桑門安然撰
輸入者 錢冬霞

第七授戒。先略示相。次正授戒。先示略相。菩薩三聚淨戒。略有四種。所謂小乘。通乘別乘。圓乘地。此中今授圓教菩薩三聚淨戒。所謂。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故心地云。應受菩薩三聚戒。饒益一切胃情戒。修攝一切善法戒。修攝一切律儀戒。約此圓乘三聚淨戒。之有三種。一傳受戒二發得戒。三性得戒。如論正受。串習戒。自性戒一傳受戒。我今欲傳三聚淨戒。是昔蓮華臺藏世界盧舍那如來。以此心地金剛寶戒。授妙海王及千王子之時。惟我本師釋迦牟如來。誦持此戒。次傳逸多菩薩。如是二十餘菩薩。次第相承。乃至印度真旦日本傳來。我假名菩薩。比丘受持此戒。今者維釋迦減後千九百年中元年歲次月日時上分上時。欲傳汝等此傳受戒。名為言說法身。若不相傳法身即減。汝等當善受此剛寶戒言說法身傳授一切眾生。盡未來際。不得斷絕。不得斷絕。能受傳不。是故佛言。汝新學菩薩。頂受持戒受持是戒已。轉授諸眾以通三世化化不絕。得見千佛。千佛授手。是故汝等。此事當如是持。二發得戒。我今欲發三聚淨戒。是昔蓮華臺藏世界盧舍那如來。本在因地。初發心中。從凡夫師。受此戒時。及以法界色心之上。發得如是無作戒品。一發得後常住不減。遍一切處。無有傾動。盡未來際不可破壞。成大菩提。常通此戒。以為內證心地法門。受自法樂。施他上。彼妙海王。及千王子。阿逸多等。二十餘菩薩。乃至印度斯那日本相承菩薩。惟我名菩薩。比丘乃至十方三世。受此得。皆悉自身口意及以法界色心之上。發得此戒。一如舍那。今者欲令汝等。亦於第三羯磨之竟一剎那間。自身口意。及以法界色心之上。發得如是無作戒品。一切得後。常住不減。盡未來際。無有傾動。成自菩提。開他菩提。若此發得無作之戒法。非凡夫耳目。見聞之形聲。十方法界。六種震動。則於汝等自身口意。及以法界色心之上。當作微妙可愛。光明莊嚴之形。亦作天崩山裂。雷震地吼之聲。然此發得無作之戒。是非凡夫見聞之法。唯有三寶。明所證見此發得戒。名為功德法身。若不發得。法身不生。汝等當能發得知是金剛寶戒功德法身。盡未來際。常受法樂。能發得不。是故。佛言。一切意識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當當常有因故。有當當常住法身。是故汝等此事當如是持。三性得戒。我今欲示三聚淨戒。是昔功華臺藏世界盧舍那如來。初在因地。蒙凡夫師開示之力。只於自心。開悟本有真如佛性。五分法身戒。法身體非得他法。若得他法。燃燈佛所得受記時。即成佛道。非得他法。自修成佛故。經中云。眾生自得度。佛不度。佛不度眾生。彼妙海王。及千王子。阿逸多等。二十餘菩薩。乃至印度斯那日本相承菩薩。惟我假名菩薩。比丘乃至法界。承此戒者。皆於自心。開悟本有五戒身。一如舍那。今欲亦於汝等一切眾生自心。開示本有真如佛性五分戒分身。無始以來本在汝心。無明覆弊至。今不顯。譬如狂人有如意珠。以狂亂故。都不覺知。諸佛菩薩。常欲開示。汝等狂亂。不可信受。今發大心。精祈此戒。諸佛大喜。皆來摩頂。同音開示汝心戒身。汝等煩惱眼盲。不見諸佛菩薩。我今相代諸佛菩薩。諦語汝等。諸佛適今告汝等言。一切如來。金剛寶戒。五分法身。汝等分中。本來常住。萬德圓滿。明如日月。粧如瓔珞。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遍一切處。等大處空。諦信此語是名成佛。此性得戒。名為性得法身若不開悟法身不顯。汝等當能開悟如是金剛寶戒性得法身。盡未來際。永號諸佛能開悟不。是故佛言。金剛之寶戒。佛性種子。諸佛已成佛。我是當成佛。常作大乘信。戒品自具足。是故汝等。此事當如是持。
次正授戒。應與語言。汝等諦聽。汝等今於我所。求受一切菩薩淨注受一切菩薩學處。所謂攝律儀戒(單白支。十重四十八輕心地戒藏)攝善法戒(單白云。八萬四千。因果佛性常住藏)饒益有情戒(單白云。六度四攝。無量行願藏)此諸淨戒。此諸學處。過去一切諸菩薩。已受已學已解已行已成佛。未來一切諸菩薩。今受今學今解行今成佛(單白云。今當授汝等。重白云。今正授汝等。結竟。今授汝等)汝等從今。盡未來際於其中間。不得犯(能當持。能正受能已受)不(單白一問答。云能當持重白三問答。云難受結竟二竟答。云難已受)單白應語。汝等當想。今於此處。現在菩薩戒大和上釋迦牟尼如來。羯磨阿闍梨。文殊師菩薩。教授阿闍梨。梅怛哩耶菩薩。尊證大師一切如來。同學等侶一切菩薩。受上護金剛天等。今正文殊師利菩薩。發梵音聲。作羯磨亦正梅怛哩耶菩薩。以慈言音。教授此事。三業渴仰說勸請偈。

我今親對釋迦尊 文殊師勒傳戒眾
至心勸請諸戒品 唯願慈悲早授與

重白第一遍意。應語。汝等當想。今傳受戒。諸佛心上。十方法界色之上。悉皆動轉。不久皆業將入汝等身口意中。譬如釋迦葉菩薩昔坐道場。垂成正覺之時。十方法界。一切諸佛五分法身。皆悉搖動。皆來垂入菩薩身。其發得戒。汝等自身口心。法界色之心上。皆悉搖動。不久發生譬如大威光童子菩薩。坐蓮華臺藏世界。垂將發生。其性得戒汝等自。法性戶開。皆搖動。從內垂顯。譬如一切義成就菩薩。坐自性菩提。心場之時。自心本有五分法身量等虛空。從內垂顯。三業相應。說召入偈。

唯願諸佛轉法輪 轉佛心中戒法藏
發生法界功德藏 開顯我心常住藏

重白第二遍竟。應語。汝等當觀。今傳受戒。即從諸佛心之上。虛空之中微妙可愛。如光明臺。譬如釋迦菩薩。六年苦行。坐菩提場不能成道之時。十方諸佛皆來教授。便於鼻充觀月輪。菩薩受教。近於鼻端。觀佛月輪。光明遍照。在其面前。
其發得戒。汝等自身法界之上。聚集顯現。譬如大威儀童子菩薩。坐蓮華臺。受一切佛灌頂。之時。菩薩頂上。發大光明。一切境界上。赫奕照渙。其性得戒。汝等自心從內顯發。譬如菩薩婆羅囉他悉地菩薩。坐自心殿。成正等覺之。初自心形。如月輪在自胸中。三業轉注。說納受偈。

十方諸佛傳受戒 一切諸佛發得戒
一心法界自性戒 今正是時顯願受得

重白第三遍。初應語。若更一遍。此傳受戒。入汝身中清淨圓滿。正在此時。此發得戒。發一切境。廣大發生。正在此時。此性得戒。開自心內。微妙出現。正在此時。不得餘覺思令戒法不具足。
重白第三遍竟。應語。汝等當覺一切戒法。悉已具足。何者。今傳受戒。主汝等受學身中。故名汝等。以為從佛口生。譬如釋迦菩薩。欲成正覺之時。一切諸佛皆來。會入釋迦菩薩自身之時。一切諸佛皆來。會入釋迦菩薩自身之中。以諸佛五分戒身。為釋迦分戒身。以釋迦自身。隨諸佛數中。名為成等正覺。其發得戒。已發汝等法界身中。故號當等當以為從法化生。譬如大威光童子菩薩。受佛位之時。依因不可說不可說大劫。修行功德之報。發得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五分戒身之果。名為成無上覺。其性得戒。已顯汝等自性身口。故呼汝等以為得法分。譬如一切義一切義成就菩薩。證三菩提之時。於自胸中八分肉圍干栗多心。通達真如自性清淨。一心實相。證得本覺心法身。常住妙法心蓮臺。本來莊嚴三身德。遠離因果法然具。名為成大菩提。昔佛未出。諸外道。諸大婆羅門。從梵天哭喊則生。諸大天眾。父母膝上化生。能得此法。為得天法分矣。如來出世。破彼邪說。故說人佛法者。從法口生生在佛家。從法化生。紹繼佛種。得佛法分。真是佛子故梵網云。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
三業極悅。說證得偈。

諸佛三轉戒法輪 我等三業已受得
墮在諸佛菩薩中 盡未來際不傾動

結意。應語。自今以後。永號汝等。以為諸佛。何以故。汝等無始以來。尚是理性即身成佛。初聞自心五分法身。號為名字即身成佛。今受自心五分戒身。名為觀行即身成佛。若入十信。得六根淨。當相似即身成佛。若登初住。入四十一地。當為分證即身成佛。若昇妙覺。安住佛地。當為究竟即居佛。亦名六即菩薩。所謂理性菩薩。名字菩薩。觀行菩薩相似菩薩分證菩薩。究竟菩薩。同行諸佛。當以戒法。而為大師。如釋迦佛。臨終敕云。我減度後。諸佛弟子。木叉為師。與佛在世而無有異。又佛說云。諸佛所師。所謂法也。汝等觀行菩薩。當為一切眾生所依。偉說戒法。利益安樂。遍應受其供。如釋尊敕。我減度後。四依菩薩。弘通佛法。饒益眾生。所謂雖具煩惱能知如來秘密之藏。是名初依菩薩。即今汝等觀行菩薩。已知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戒法。為能知如來秘密之藏。汝等觀行菩薩。所有功德。猶勝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得功德。如釋尊說。若有眾生受菩薩戒。初心功德。超勝十方一切諸佛後心功德。何以故。諸佛成佛成佛。唯有緣者供養恭敬。眾生受戒。一切諸佛菩薩。皆來摩頂。一切聲聞緣覺。天龍王部。皆來冀眾。一切眾生。六趣四生。皆為此人作。歸依心所得功德。十方諸佛。現不能說盡。當如是信。三業決定。說結竟偈。

過去一切諸如來 已受淨戒成正覺
未來一切諸世尊 當護淨戒成佛道
現在一切諸善逝 現修淨戒成妙果
我今隨順三世佛 受持淨戒證菩以戒已竟

第八證明。戒師為受者作白言。弟子仰啟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於此素訶世界。一四天下。南瞻部州人主地。日本國州縣僧伽藍中。佛菩薩偈前有眾多佛子。來於我所。求菩薩戒竟。我已為師作證明。唯願諸佛為作證明。啟諸菩薩亦如向說大乘同啟。

歸命牟尼大覺尊 已為淨戒大和上
龍種淨智尊王佛 已為淨戒阿闍梨
未來志師彌勒佛 已為淨戒教授師
現在十方一切佛 已為淨戒尊證師
十方一切諸菩薩 已為淨戒同學眾
梵釋四王諸冥道 已為淨戒外護明
現前和上阿闍梨 已為淨戒傳授師
唯願諸尊作證明 生生世世不忘捨證明已竟

第九現相。十方法界。有三佛圭。一應佛士。二報佛圭。三法佛土。彼三佛土。皆現端相。一應佛土。斷過微麈。今隨受者上中下心。於彼十方應麈。今隨受者上中下心。於彼十方應佛國土。現三種相相。所謂清涼風。微妙香。當樂聲。光明臺。寶樓閣。佛菩薩戒身等。譬如釋迦成佛之時。十方法界眾生草木。皆成丈六金色光明遍照身。時彼十方法尖佛國土諸菩薩等。以具惑故。不知瑞緣。各間彼。何因緣故。有此相現。時彼諸佛。各告菩薩經方若干佛土。釋迦加來。昔所化度。素訶世界一四天下。南閻浮提。大日本國州縣僧伽藍中。彼有眾多佛子。於菩薩比丘所。白四羯磨。求受菩薩戒竟。今請我等。而作證明。我為作證故有此相。時彼菩薩。各各歡喜。咸相謂言。彼婆世界。時彼菩薩。各各歡喜。咸相謂言。彼娑婆世界。不善具足。如是時處。能發如是勝上之心。受諸佛戒。為大菩薩。甚為希有。娑婆世界。一日持戒所得功德。超勝十方無難淨土。百劫修行。乃於汝等。深生憐愍。則為汝等。共作證明。二報佛土。遍滿法界諸佛同體自受法樂。一切國土。凡聖眾生。以為內證法樂之身。而諸眾生。以迷惑故。在佛內證。都不覺知。諸佛法身。常有瘦憔。今者汝等具法身。諸佛法身。已增肥。乃使諸佛增益法光。一切諸佛。咸相謂言。今等眾多佛子。受諸佛戒。入諸佛會。前佛後佛戒身同體。譬如眾流至悔鹹是故等身。即我諸佛身諸佛子即是等身。乃於今時。一切諸佛同體戒身。永以安住汝等身中等虛空界。受用法樂。盡未來際。不可破壞。內證樂具嬉曼舞。香華燈塗。莊嚴法身。常以安住汝等身中。無間娛樂。剎那不離。一切諸佛五剛。諸佛變化外金剛部。梵釋四王。天龍八部。衛護翼眾一念不離何以故。汝等未受戒前。猶彼一切諸佛。以汝等身。為法樂身。況今已受佛戒。永入內證眷屬故。得如是廣大功德。三法佛土。遍一切處。昆盧遮那一法性身。身土不二名常寂光。常樂我淨四波羅蜜處。即是一切眾生。自心本性之理。還為一切諸佛。究竟內證之處。勝契經云。所有聲聞法。闢支佛法。菩薩法。諸佛法。皆悉流入昆盧遮那智藏中。汝等今受諸佛戒品。自然流。入昆盧遮那大智藏。海。眾今以後。不可流入生死海中。一體法身。猶獨作此言。彼等。本本是我法身。我此法身。我此法身。本來等身。即此法身。流轉五道。說名眾生。即此法身。修行戒法。說名菩薩。即此法身。到於彼岸。說名如來。常是法身無非法身。此法本住無說無跌。遍一切法。即法身相。汝等所行事。即是法身事。汝等所說。即是法身言。若見汝等身。即是供法身。以汝等身。為佛法身。楞伽經中明有三身說法之文。當知。三身佛土。皆現今日瑞相。三身皆說今日有。現相見已竟。
第十戒相。戒相有二。一切眾各別戒法。二七眾共通戒法。戒法既然。受法亦然。一七眾各別戒法地經。偏為出家菩薩。說後四重禁。及方等經。說二十四戒。一百四戒。後四重者。梵網經十重後四是也。善生優婆塞戒經。偏為在家菩薩。說前六重戒。及二十八經戒。前六重戒。及二十八輕戒。前六重者。梵網十重前六重。戒及二十八輕戒。前六重者。梵網十重前是也。文殊問經。偏為沙彌沙彌尼。說十善戒。十善戒者。翻十惡為善是也。二七眾共通戒法。心地觀及本業經。通為在家出家七眾。說三聚淨戒。一攝律儀戒。二攝善法戒。三饒益有情戒。梵網經。通為七眾。說十重四十八輕戒。八萬威儀。三千威儀。十重者。一殺生二偷益。三婬欲。四妄語。五沽酒。六說過。七自讚毀他。八慳貪。九嗔恚。十誹謗三福。普賢觀經。通為七眾。說六重法。法重法。八重法者。一淫佚。二殺害。三偷盜。四違父母。五違師僧。六嫉姑。七嗔心。八貪利。今於受法。自有四種。一戒別人共。謂六重八重。本是是在家別戒。而許七眾同共。誓受。二戒共人別。謂五十八戒。或本是七眾共戒。而許七眾別時各受。三戒別人別。謂地持。善生。文殊問等。七眾別戒。別時各受。四戒共人共。謂梵網經。本業。心地觀等。七眾共戒。同時共受。今普通戒。即第四是七眾同時。雖共受得。各隨意樂。而作一眾故為汝等說三聚相。一攝律儀戒。十重四十八輕戒。於中十重名為十波羅蜜昆木叉羅此云。別解脫戒。若能堅持。名波羅蜜。此云到彼岸。生死為此岸。涅槃波岸。若此云。到彼岸。生死為此岸。涅槃為彼岸。而破住此岸。若持到披岸。若能犯失名波羅夷。此云他勝處。佛法。為自勝。魔法為他勝。持戒是生。破戒是他勝。十重者如失。寶性。四十八如生瑕垢。且約十重。略說持犯。若諸菩薩。已於戒師所。三說求受菩薩戒竟。若自殺。若教人殺若作坑PW。與人非人樂。施設方便。非真菩薩假名菩薩。無慚無愧。犯波羅夷。汝從今身。盡未來際。於其中間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持。若自盜。若教人盜。盜人五錢。若過五錢。若燒若埋。若壞色。如是五大五麈。若婬人男女。諸天鬼神畜生男女。作不淨想自作不淨行。若非真實非己有。自言得禪。得解脫得定。得九大禪。得初信。乃至等覺。天龍鬼神來供養我。若酤諸酒。若說出家在家菩薩。言犯十波羅夷中。隨犯一波羅夷若自讚己真實所得。并毀出家在家菩薩。輕罪。若慳法慳財。有來求法者。不為說一句一偈。財不施與一針一草。反生罵辱若嗔。一切出家在家菩薩。若非若菩薩。諸天鬼畜戲論。下至一句。此九如量中。非真菩薩以下。一一問答。此是菩薩十無盡。戒藏。復有菩薩四十八輕戒。八萬威儀。三千律儀。具如心地品說。如前。汝從今身以下。問答。此是善菩薩攝儀戒。復有菩薩八萬四千攝善法。六度四攝等饒益有情戒。具如菩薩大藏。如前問答。此是菩薩自行正戒。復有菩薩和光利他方便。覺處。所謂權乘菩薩一百四戒二十四戒聲聞二百五十戒。大尼五百戒。人天五戒十善。皆是實乘菩薩。方便儀學處。不得毀謗。如前問答。戒相已竟。
第十一奉持。略示十門持相。一遍持諸戒門。如梵網云。十重四十八輕戒。不應一犯之。故須此中隨有欲成戒大比丘。若比丘尼。若優婆塞。若優婆夷。若沙彌。若沙彌尼。若戒叉魔尼。皆周遍持十重四十八輕以瑜伽論云。聲聞自利。尚護他心。況諸菩薩。利他為先。故應遍護譏嫌戒。故須雖非自行實乘地。而諸權乘小乘。人天乘等。所持戒法。皆應遍持。若非遍持。令豈嫌自闕利他行。令墮惡道。 二隨心多少門如本業經云。若受一戒。名一分菩薩。乃至具受。名具分菩薩。當知。受而不持。尚用不受不犯。有犯名菩薩。無犯名外道。況乎圓乘。隨持一戒。則攝一切。故大般若經云。一切諸法。趣等S羅。此趣不過。
三護性許遮門。如智度智論云。親學菩薩。不能一世一時遍行五度。如護衣戒。不能施等。又攝論云。菩薩性罪不得現行故與聲聞相似。遮罪亦許出行。故與彼異。故須十善性一向莫犯。若有因緣。許犯遮戒。
四方便無犯門。攝大乘論云。若見利他許行十惡。方便善巧。行殺生等十種作業。而無有罪。生無量福。速證菩薩。瑜伽亦云。菩薩若有勝利性罪現行。故理趣分廣。說菩薩行大貪等。十惡五逆。利他成佛。故須為利一。許犯性戒。
五許勝利劣門。莊嚴論云。由利群敕生意樂起貪。不得犯罪。嗔與彼違。恒欲損他。瑜伽亦云。是諸菩薩多分應與嗔所起。犯非貪所起。智度亦云。菩薩不惱眾生為戒。不同聲聞求現涅槃。涅欲雖雖是不惱眾生。繫縛心故立為大罪。菩薩不求現涅槃。往返生死。具資糧故。知說貪嗔諸戒。准行。且如沽酒快樂自他。妄欺誑自他。一切准知。
六隨樂無犯門。瑜伽論云。若欲斷彼生。起意樂發嘗精進。煩惱熾盛弊抑其心起蓋等。無所違犯。又十住婆沙論云。慳心不解。不能施時。謂今未熟後當施故。如說慳嗔。諸信行。且如欲斷婬欲。勇猛精進。惑主彌增田田田田。不能正觀。為止狂念。行放捨等。譬如釣魚強釣弱。能釣損失魚緩釣緒。定得其魚。一切准知。智者犯罪。如書注有犯隨。猶如隨書隨散。
七怖畏無犯門。梵網經云。如惜浮囊。及以草繫比丘。涅槃亦云。如護油缽。雖犯小罪。生大怖畏垢不留。譬如牧羊常以虎見其羊。雖肥而無膩脂。
八隨勝無犯門。涅槃經云。於乘緩者名為緩。於戒緩者不名緩。般若。無暇亦許不持。法華亦云。能說法華。是名持戒。雖犯律儀。能攝善法。亦利眾生。豈非持戒。雖持律儀。不攝善法。猶如木石帶持衣缽涅槃亦云。若尼拘陀樹持戒者。當生忉利。無智持戒之人。豈異尼拘陀樹。雖持律儀。不利眾生。猶如二乘多修自利墮二乘地故持二戒許不持律。
九捨小無犯門。大般若云。若菩薩。設殑伽沙劫。受妙五欲。於授菩薩戒。猶不名犯。若起一念二乘之。即名為犯。鴦掘亦云。寧起野干之心。莫起二乘之心。唯制小心。餘行非犯。
十究竟持得門。涅槃云。菩薩暗不交女。猶聽壁外瓔珞等聲成犯戒。淨戒云。若以心想女人身上瓔珞等具。是菩薩波羅夷。文殊同經云。若以心分別男女非男女相。是菩薩波羅夷罪。大般若亦云。應以不護圓滿淨戒波羅蜜多。犯不犯相。不可得故。不應分別此是能護。此是所護。此是護相。此是護果。以一切法皆真如故。大圓覺經云。諸戒定惠。及婬怒癡。俱是梵行。當知。圓乘菩薩。一切諸法。皆具如相。無男女想。無自他想。無持無犯。名真持戒。
上來十門。唯約約攝律儀戒以說。戒約攝善法戒。亦有四門。謂諸菩薩。若有因緣。一切諸事。皆許可行。唯有四事。終不可行。所謂捨菩提心。遠離三寶。若有不捨大菩提心。不遠離。一切行相。皆是持戒。一切事中無有犯失。上來四門。唯約攝善法戒以說。若約利眾生戒。亦有一門。謂釋迦佛。初結菩薩波羅提木叉云。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心地觀亦云。普為四恩一聚戒。所謂父母恩。眾生恩。國王因。三寶恩。當知。報四恩名為持戒設使雖持律儀善法。不報恩。名破戒。若有善男女。角一切事。修持恩行。舉下足。即是戒地。語言動作。皆是戒法。此人威儀。即是諸佛威儀。此人顏貌。即是諸佛顏貌。欲見諸佛可見此人。欲供養諸。可供養雌。此處世猶。如日月。此人濟世。猶如天地。生生之處。常作大王。念念之中。即我大師。是故汝等立大誓願。持十門戒。十捨大心。不離三寶。常報四恩。在在處處永不退轉。念念步步。早昇佛位。三業虔誠。說大奉持偈。

奉持菩薩諸戒品 一色一香不退轉
堅固增長菩提心 終不捨離三寶海
孝順法界四恩德 速證無上大菩提
奉持上竟

第十二廣願。夫以菩薩。初發心後。至于菩提。所有功德。若無願波羅蜜之時。中間稽留。不能速至提岸。若加願波羅之力。念念進趣。速得超登大涅槃岸。譬如大海浮一大船。建大雲帆。任好順風。故須於平等法界之海。浮大菩提之大船。載菩薩淨戒之重。舉願羅蜜之廣帆。任力波羅蜜順風。送大般涅槃彼岸。

弟子某甲等 至心發大願
我今此大眾 受得諸佛戒
即身已證入 觀行諸佛位
位同大覺同 民入諸佛數
觀行已顯得 自心本三身
契會三世佛 自他受法樂
亦願於即身 速成相似樂
早成分證佛 定成究竟佛
猶如過去世 魔梵釋女等
更不捨受身 現身成佛道
今日此大眾 雖受持佛戒
叵有宿世障 現身不成佛
願臨命終時 決定生極樂
隨願生都率 聽法正地輪
悟入無生忍 具足大神通
隨意遍遊化 十方諸佛淨土
曆事諸佛界 福智得具足
自行及化他 常無間斷時
一切諸佛法 即時得圓滿
又以此功德 從今日以後
若於自行門 未得無生前
永離三惡道 永離下賤身
常遇三寶界 清淨修諸行
亦於利他門 分身十法界
常為諸眾生 作大善知識
開示其正道 皆令成佛道
亦願諸眾生 若聞我名者
令發菩提心 若見我身者
令斷惡修善 若聞我說者
令得大智惠 若知我心者
令入大覺位 願以修懺悔
受戒發大願 所生大功德
普迴施法界 一切諸眾生
願普法界諸眾生 未離苦者令離苦
未得樂者令得樂 未發心者令發心
未修善者令修善 未集法者令集法
未利生者令利生 未成佛者令成佛
願以此功德 莊嚴我本師
釋迦牟尼佛 文殊彌勒尊
一切專戒師 證明及同學
諸佛及菩薩 梵釋四天王
三界諸天眾 閻羅王五道
一切冥官眾 天神地KW眾
伽藍諸法眾 八部鬼神眾
受戒大外護 一切冥道者
若於此處中 發大菩提心
同受諸佛戒 一切冥得道
畜生鬼魅等 蚊虻虱蟣等
各增內證樂 各施利他樂
已在佛道者 利他得自在
未成佛道者 證果得自在
同心共守護 現前諸大眾
令除消災難 令增長福壽
現前榮華樂 後世佛法樂
各各得增長 各各得圓滿
普貪今日受戒眾 在家出家菩薩眾
現前冥道得戒眾 見聞信毀諸不眾
依此今日受戒眾 盡未來際為結緣
生生世世為憶念 後後當當為利益
示成佛者我引志 已成道者引導我
不令一人墮惡趣 不令一人受苦惱
若有一人受苦處 互為拔苦為引志
若有一人成佛國 互為聞法為弟子
如彼三劫三千佛 願我大眾亦如是
總願初後大功德 普施法界諸眾生
同共迴身大菩薩 決定證得無上道

無慶六年五月十日覆檢以畢。
草堂地五大院桑門安然記之。
龍樹說言。巧作名義。普施眾生。是名法施。如來說言。財施有盡。法施無盡。致菩提故。

願以解釋菩薩戒 法施功德遍法界
普為一切四恩海 共證無上大菩提

普通通授菩薩戒廣釋卷下

弘長三年五月十五日於花王房書寫之
靈惠十六校點了
貞治四年三月二十三日趁失點為黑字既畢為勵後也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共持三聚戒皆成等正覺
祐禪老比丘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