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401 東曼荼羅抄卷上 輸入者 彭忠琴 一校者 程海燕 二校者 王 麗 改稿者 譚海云 今儀軌中明諸會曼荼羅。文義隱密學者多迷。是祕教之例也。今為自行抄集諸文。安然和上案經疏意。出四種曼荼羅。今且約彼分門辨之。一示經說處。二引經疏文。就初有二。初示重重說處。後明重重說意。初示重重說處者。大日經說曼荼羅相諸品不同。安公具支灌頂云。今據本經及以義釋。四處重說傳法大阿闍梨造曼荼羅灌頂法則。一者大悲胎藏生都會壇曼荼羅。如具緣品說也。二者三昧相應轉字輪曼荼羅。如成就悉地品轉字輪品說也。三者成就字輪祕密壇曼荼羅。如字輪品祕密品說也。四者真實修證祕密位曼荼羅。如真實智品布字品百字五品入祕密法品入祕密位品說也。 私云。此四種名引疏為證。引初壇證云。祕密品義釋云。前者大悲藏生是都會壇(云云)依此誠文故名大悲藏生都會壇(云云)今謂都會名可爾。唯屬具緣品。可詳應言緣品唯明都壇。祕密品意通明都別歟。引第二證云。成就悉地品疏云。從此品以前說真言之果。從此品以後次第明修行入證之方便。從此為首也。此中復有坐起威儀眾多祕法。下別出之。此經聖者所祕故。不明白次第說也。又轉字輪品疏云。心中作阿字。及眼作囉字等。前品已具說。今欲作壇先須住此三昧令與理相應以相應之智而運布規墨也(云云)依此誠文。正以成就悉地品中住三昧中與理相應之觀而畫轉字輪曼荼羅位故。名三昧相應轉字輪曼荼羅也(云云)今謂。此名善順文理。引第三證云。祕密品疏云。已說字論。欲成就此字輪故。復入三昧更說祕密曼荼羅法(云云)第四(未得彼文可尋)又私云。悉地出現品說成就曼荼羅。疏云。此曼荼羅神位等。即與大悲胎藏同故。此中不說之。但以所欲成物置中。以大日置方隅(更問)又云。此中布列諸尊總同前位。但以金剛連結為異耳(云云)具如經疏。今謂。若爾所出四種只示大途。若細論者。應有多類。問。安公既具明之。此抄有何異乎。答。彼約經廣明之。今對軌略辨之。又彼灌頂文第七卷世不流布故。彼第三曼荼羅中祕密品之餘。并第四曼荼羅之全。人未識之。今皆示之。其餘同異見而可知。次明重重說意者。轉字輪品義釋云。如前已廣說敷置曼荼羅位。今何以更說。此有多義。欲更開發一類眾生故。令前已聽聞者倍得明了故。前雖說諸位地。然尚未普周遍。今更說令無所闕乏故。又前但說其名。猶多未顯形狀。今更說令具足故。何故不併說之。而更分析於此處說耶。此亦有意。乃至深樂法者。猶不頓為說之。欲令發起珍重之心。漸漸開導也。復次若但以圖畫尊容用為真實者。如彼畫師等。亦可成就阿闍梨功德。然不但以圖畫故而得成彼真言之行。當須一一與三昧神通相應方名不思議行。今佛欲開顯之故。云三昧等說法也。謂與三昧神通相應而敷之也。 祕密曼荼羅品義釋云。然此大悲藏生。前已說竟。何故更說有何差別耶。然前雖說者是為祕密。更有祕中之祕密中之密。若不得此法者。設通達前法。亦不得成。故為最祕密。 入祕密曼荼羅法品義釋云。如經初具有入大悲胎藏曼荼羅等諸法。乃以此法為要用之法。不於前說。乃在此說之。若不解此。上來所作漫荼羅終不得成也。所以迴互前後不相承躡者。豈佛有所悋惜耶。但為欲令入正法者應須依師而學(乃至)今末代學人亦爾。不務近善知識諮承法要。而自師心欲望成就如來自在之業。直爾披文便欲作之。望得成就無有得理也。非但自損。又欲求名利故而妄作人師。自既違法而欲建立他無上善根。何有此理。由此無有効故。更招謗法破法之緣成無間之業。何有無間之業人而能自利利他俱成妙果耶。是故行者務求明師。一一諮稟微旨。曉了明白先自成立。堪能建立他人之無上善根(乃至)其或不然。慎勿妄操利器自傷其手也。 祕密漫荼羅位品義釋云。前品說入祕密漫荼羅方便。所謂三種加持也。謂以真言加師之身及所入之壇。并加弟子令住堅固然後得安住於祕密藏中。故次說住證之品也。八印品義釋云。此經皆前後相成。共為一事綺互其文。行者甚須相照覽乃可行也。 百字生品義釋云。前說真言品即令說之。何故不說至此方說耶。為迷彼尋經文人也。佛具大悲。何不即說而迷惑眾生耶。答曰。非有悋也。但謂世間有諸論師。自以利根分別智力說諸法相通達文字。以慢心故不依於師輒爾尋經即欲自行。然此法微妙。若不依於明導終不能成。又恐妄行自損損他故。隱互其文。令彼自以智力不得達解。即捨高慢而依於師。以此因緣不生破法因緣。故須如此也(云云)聖者如此不可不慎。故今此抄專為自行不許外人。唯除同學中第四三昧耶人也。 第二引經疏文為二。即就安公所出四種。初引初三文。後引二四文。初亦為二。初以軌對經引兩壇文。次為助前義重引要文。初亦有二。先示諸壇大途。次正以軌對經。初示大途者。應知曼荼羅大分為二。一都會壇(亦名嘉會壇)二別壇。就都壇有多類。安公之持誦不同中。依祕密品意明諸壇不同。彼文云。此祕密壇亦有四重中有九類。一大日。二佛部。三蓮華。四金剛部。五二明王。六佛眼。七諸菩薩。八釋迦。九四菩薩(私云。若加二乘諸天可云十類)以為大壇。互以諸尊安中臺也。是大阿闍梨祕密行法也。不可輒示第三三昧耶人(私云。五種三昧耶出祕密品)若作大日大壇了時。若隨五事作餘尊法者。不改大壇。直以所樂之尊入中臺位(私問。何云作大日壇了時。不可別時故作歟。可詳)故義釋云。凡作餘佛壇如作彌陀壇即移彌陀入中。其大日佛移就彌陀位。若是二乘諸天等即不令坐八葉花當去之。但於方壇中坐其本座。八葉上佛菩薩各移稍近外各依方所也。其大日佛當與寶幢並在一處。左右無在也。然亦須在中台院內耳。如以閻摩入中者。其外院本位但表地印而供養之也。此作扇底迦等。增益亦同之。同線法當中置橛旋遶之。亦置空中及下綖二種也。又云。師在中持綖。弟子遶之。半月如字作也(又安公灌頂文云。中台文有二例。義成三例。一八葉入中台。二二乘諸天入中。三文雖不說。若第一二重若釋迦佛隨入中台。與八葉座不異。亦須大日安寶幢後邊。彼等本位法同外眾。亦表地印而供養(云云。私問。何云後邊)亦別壇有多類。持誦不同云。又九類尊(私云。若加二乘諸天可云十類)若隨所樂作別壇者。義釋上下都有三例。一九類中各以主為內院。眷屬為次院。八部為外院。二九類中各以所樂之尊為內院。餘尊為次院。八部為外院。三九類中合三部為一類。或七類互以所樂之尊為內院。餘尊為次院。八部為外院。但三重壇不見正文。義推必為第三三昧耶大日持明者可作此壇。大日為內院。遍知印等佛部眷屬為次院。八部為外院。又以八葉八尊隨為內院亦准知之。互為主伴亦可准知(云云。私云。祕密品義釋中諸壇文末各明別壇重。下當知)又云。今九類尊各有本壇若隨所樂各作五壇。一大日壇。四方中台八葉之尊。五如來作方壇。四菩薩作圓壇。並安臺及八葉之上。此大方壇是扇底迦。若樂增益等者。亦作圓角月點等也(云云。更檢。私云。意云。此有扇底等五種。總大壇一一各有諸尊別壇。其別壇方圓不隨總壇也)次正以軌對經者。安公灌頂文云。無畏法全會四壇意。彼此相成多用後三。少用初一。但相承者未辨差耳(云云)彼明諸壇亦有諸門。且初壇有三門。一者佛以本誓現漫荼羅。二者受持壇地入漫荼羅。三者令依圖位畫漫荼羅(已上依具緣品)又第三壇亦有三門。一者安住佛位入漫荼羅(此依字輪品。以字嚴身也)二者流出內證現漫荼羅。三者令依內證畫漫荼羅(已上依祕密品)今軌明諸會壇混雜引彼二壇畫漫荼羅文。近世學者不知本源。故今相對引彼顯此。又中台九尊壇散在處處隱互不明。今亦集一處令見者易識。又雖集諸文而義難詳故。諸壇文末各以圖示之即為十三。前十二別。後一是總(如左)若欲具知。更檢經疏并安闍梨具支灌頂文持誦不同文。若安公不傳此道。祕教早墜於地。我今歸命安然大師。來世必報今日恩矣。 第一中台九尊壇(安然阿闍梨持誦不同云。大日別壇名正等覺曼荼羅。亦名毘盧那曼荼羅。亦名最初悲生壇(云云)今案彼意。別壇有二。一都壇中別。謂總集一界。三部四重名為都會都。是總義也。總一界中一部一會。是都中別也。此中諸會主伴皆向大日行例。二都外之別。謂諸部諸會諸尊等隨一也。此中又以一尊為主。眷屬重重圍繞而坐。各別建立一曼荼羅是也。各重下當知之) 私云。今軌不別說中胎毘盧遮那曼荼羅。但說道場觀中云。 最初正覺等 敷置曼荼羅 密中之祕密 大悲胎藏生 及無量世間 出世曼荼羅 彼所有圖像 次第說當聽 四方普周匝 一門及通道 金剛印遍嚴 中羯磨金剛 其上大蓮花 妙色金剛莖 八葉具鬚蘂 眾寶自莊嚴 開敷含果實 於彼大蓮印 大空點莊嚴 十二支生句 普遍花臺中 常出無量光 百千眾蓮繞 其上復觀想 大覺師子座(乃至) 普光淨月輪 清淨離諸垢 中有本尊形 妙色超三界(云云。私云。此文是祕密品具緣品悉地出現品及第七卷等之意也) 具緣品云。 內心妙白蓮 胎藏正均等 藏中造一切 悲生曼荼羅 十六央具梨 過此是其量 八葉正圓滿 鬚蘂皆嚴好 金剛之智印 遍出諸葉間 從此花臺中 大日勝尊現 金色具暉曜 首持髮髻冠 救世圓滿光 離熱住三昧 (私云。此說大日曼荼羅也。但八葉下有別品散在處處。有隱意趣。更問) 義釋云。內心妙白蓮者。此是眾生本心妙法芬陀利花祕密標幟。花臺八葉圓滿均等。如正開敷之形。此蓮華臺是實相自然智惠。蓮花葉是大悲方便也。正以此藏為大悲胎藏漫荼羅之體。其餘三重是從此自證功德流出諸善知識入法界門耳。正方四葉是如來四智。隅角四葉是如來四行。約此現為八種善知識。各持金剛惠印。故云遍出諸葉間也。如是十六法一一皆等法界。乃至無有少分不平等處。故其標相亦與冥符。略攝如來萬德以為十六指(十本云。人法各八故為十六。人法皆無生。一一皆互遍)申而長之則無量無邊。故此漫荼羅極小之量劑十六指。大則無限也。鬚蘂是一切三昧門陀羅尼門六度十八空等。如大般若之所說。從此一一鬚蘂。以加持神力故。現出三重漫荼羅中一種莊嚴眷屬也。此是如來祕傳之法。不可形於翰墨故。寄在圖像以示行人。若得深意者。自當默而識之耳。從此實相花臺中則表大日如來加持之相。其義已如前釋。餘祕密八印下品及圖說之。 祕密漫荼羅品第十一 最初正等覺 敷置漫荼羅 密中之祕密 大悲胎藏生 及無量世間 出世曼荼羅 彼所有圖像 次第說當聽 四方普周匝 一門及通道 金剛印遍嚴 中羯磨金剛 其上妙蓮花 開敷含果實 於彼大蓮印 大空點莊嚴 八葉悉圓整 善好具鬚蘂 十二支生句 普遍華臺中 其上兩足尊 導師成正覺 以八漫荼羅 眷屬自圍繞 當知此最初 悲生漫荼羅 從此流諸壇 各如其本教 事業形悉地 安置諸佛子 義釋云。佛言有正等覺漫荼羅最密中密無上大悲藏生等名若無量世出世漫荼羅同者(二十本云。佛言有正等覺漫荼羅置祕密中密無上大悲藏等名若無量等世出世曼荼羅同者)即是如來最上正覺究極之說也。然此大悲藏生前已說竟。何故更說。有何差別耶。然前雖說者是為祕密。更有祕中之祕密中之密。若不得此法者。設通達前法亦不得成。故為最祕要也。若解此者。一切世出世間諸漫荼羅皆同用之。無所不入也(已下經疏等為說祕密稍難分辨耳。私云。十二十本無此注也)其作法。先作四方漫荼羅。其界唯用羯磨金剛智印。周匝相連以為其道。唯安一門。其中又作十字金剛印。亦如前作之。但以十字為異耳。其十字金剛印上畫作蓮花仰而半敷。令此十字如花之狀也(私云。狀字或本作莖。又令此以下九字恐應在上為異耳之次歟)其花上又安八葉之華。即如前五佛四菩薩方位也。當以心想而置九點。即是臺及八葉中各想一點也。點即是大空之證。此正成正覺義也。於此八葉及中。當作方圓漫荼羅而畫本尊之像。佛方壇。菩薩圓也。此但是行人自為己作。不合示人。若作法時。自在壇門而坐。自作灌頂等法。然後得作一切法也。此事尤祕。但心存之不可形於翰墨也。又其臺上當想如上十二字真言王。令其字一一分明置於壇上也(更問。連環置耶。以何為次第耶。又云。花中安子者。謂畫蓮子。或十或過減無在。私云。安子者。或本云含果實者)經云。流出者。謂人了解此祕密法。一切世出世壇皆於中流出。隨義相應可解也。略有四種造祕密之法。謂事業(即是從初至末緣壇種種事業所應作者也)形(謂本尊等形顯分段)悉地(即所成果)安置位(即置本尊方位也)了解此四法即通一切流出之法也(更問)從此流出諸壇。皆依本教所說。佛子者。告彼也。謂金剛也。又四菩薩者。普賢巽。文殊坤。慈氏乾。觀音艮。是其位也。前緣起列眾中。或以除障替觀音。或以除一切惡趣替文殊。其義各異。課用一事亦得。以此中用觀音為正也。已上毘盧漫荼羅竟(持誦不同云。亦如前作之但十字為異者。中台三重尊位同前壇。此祕密壇十字界道異前壇也。云云。今私案文意云。其中作十字。其上作蓮花。云云。恐非界道歟。又云。大悲壇五色為界道。成就壇五股為界道。祕密壇十字作界道。云云。今謂成就壇五股檢文亦不明。私案彼疏云。三股金剛更互相叉而作之。股股相連。是金剛結義) 軌云。寶幢日暉色。三角而具光。 經說世尊大威德生印了云。其漫荼羅三角而具光明。義釋云。其漫荼羅作三角形。於其四邊又有四三角圍繞之。故曰周也其中當觀毘盧遮那世尊而在其中也。其三角漫荼羅。當觀八葉花花臺上作三角漫荼羅也。即是前瑜伽座。作此三角。其尖向下。其色亦赤也。前云三角尖向上。今向下者義用殊也。想佛在此中。而作威光印也。 經說世尊金剛不壞印了云。其漫荼羅如嚩字相有金剛光。義云。其漫荼羅形圓如蘇(上)字(是娑字第五聲)以金剛圍之(當是金剛有焰光也)其金剛亦在漫荼羅四邊如上也。所謂嚩字者。此漫荼羅正圓而白耳。亦在花臺之上。其中有大日如來。以下皆放此也(私云。如蘇字者。或本云如嚩字。注云。是波字第五聲。云云。言嚩字者尤可然也。但波字第五聲并蘇字等者可思)又私云。或本如上也。下作圖。 又軌云。彌陀真金色。月輪波頭繞。 經說蓮華藏印了云。其漫荼羅如月輪相。以波頭摩花而圍遶之。義釋云。漫荼羅如前作圓月輪。但以四蓮圍之為異耳。中亦觀大日如來。私云或本異耳下作圖。又軌云。皷音曼荼羅。半月空點圍。 經說如來萬德莊嚴印了云。其曼荼羅猶如半月形。以大空點圍之。義云。漫荼羅半月形。而側以點圍之。餘如前思之也。私云。或本此次作圖。 又軌云。普賢曼荼羅。滿月金剛遶。 經說如來一切支分生印了云。其漫荼羅如迦羅捨滿月之形圓也。以四金剛圍之。餘如前。私云。或本次作圖。今謂。壇形應如滿月而作瓶者。似違疏也。 又軌云。觀音頗梨色。彩虹金剛幡。 經說世尊陀羅尼印了云。其漫荼羅猶如彩虹。而遍圍之垂金剛幡。義云。其漫荼羅如虹形。有諸色間錯猶如虹之暈色也。其形如覆虹。其下平上有金剛之幡也。從上來諸曼荼羅有蓮有金剛有點等。今此漫荼羅一一皆取以莊嚴圍之相間錯也(更問) 又軌云。文殊欝金色。虛空雜色圍。 經說如來法住印了云。其漫荼羅猶如虛空。以雜色圍之。有二空點。義云。漫荼羅虛空形(方形作之)雜色間錯。此是虛空色也。如空中含一切色像。如來大空智含一切法也。其兩邊各一點挾之。私云。或本作圖。 又軌云。慈民黃金色。虛空用青點。 經說世尊迅疾持印了云。其漫荼羅亦如虛空。而用青點嚴之。義云。漫荼羅同前虛空。但改作青色。以眾多白點圍遶之。私云。或本作圖(私云。說八印不云寶幢等。印亦不云八葉印。案經等及疏。初文似為花臺大日印也。但疏末文云。復次第一東方寶幢佛乃至第八東北觀自在。當知此八印毘盧遮那印也。如東方印則寶幢佛印亦是大日如來印。他放此也(云云)此九尊曼荼羅。經及諸軌處處散說。文義不明。意在深祕。今聚置一處欲令人易見。但每思聖旨甚多怖畏。南無大日如來哀愍覆護)安公持誦不同云。其臺上想十二字者。私云。此十二字是五佛種子故。須以(大日)布之中央。字首四向。初安東。次第布之(彌陀例如互安中台之時。先以彌陀而為語端。以行者向東座。彌陀近在行者前故取而言之)布西(天鼓)布北(寶幢)布東(花開)布南。並以字首向外。即是西北東南順行布之。 (九壇上安或尊形或印或字。轉字之法亦准前壇。此有二文。一依祕密法可安九尊。二依八印品安隨一尊。私問。八印品文云何。答。彼義釋八壇皆令觀大日故云爾歟。文雖不明。義意可然。學者可決) (私云。東南壇。經雖言瓶。疏取腹圓。而今令取瓶形。又西南壇。經云虛空形。疏注云方形。可詳。西北同之) (私云。持誦不同出此二圖。今謂是都壇中八葉壇也。一圖之中難盡其義。為令具知作三圖歟。十字為界。可詳) 祕蜜壇都(持誦不同作祕密都壇) (私問。何故無第五耶) 大日別壇三重。 (大日別壇第二重有二文。一依不動壇文。以三都眾為第二重。故以不動安中。大日安寶憧側。二准諸尊壇。以大日諸三昧為第二重。此布列中有二說) (私云。此文不明。可決。又此中諸尊各各別壇方圓三角等相具在義。又第四阿闍梨所傳圖位中。更挭。問。此三重別壇出何文耶。答。是安公義推也。抑彼持誦不同依祕密品意作都別壇圖。今法今軌融會諸壇取其祕要。故此中出之。下去亦如此) 第二東方遍知壇(安公云。佛部尊別壇。名如來曼荼羅。亦名佛部曼荼羅)軌云。 復次祕密主 如來曼荼羅 猶如淨圓月 內現商佉色 一切佛三角 在於白蓮花 空點為標幟 金剛印圍繞 從彼真言主 周匝放光明 佛坐道樹下 持此降四魔 方名遍知印 能具多功德 生眾三昧王 次於其北維 道師諸佛母 光曜真金色 縞素以為衣 遍照猶日光 正受住三昧 復次七俱胝 佛母菩薩等 復於彼南方 大勇猛菩薩 大安樂不空 金剛三昧寶 救世諸菩薩 大德聖尊印 方名滿眾願 真陀摩尼珠住於白蓮花(私云。此文出具緣祕密兩品。今混雜引彼二文也。但經只說佛眼及諸菩薩二位。此中加七俱胝佛母大勇大安樂不空等尊。此兼示天竺曼荼羅中尊位也。有一曼荼羅。今世流布之。諸尊座位多異經說。自是一途。安公對記云。是天竺曼荼羅(云云)今案此軌諸會文。初後依經具緣品祕密品藏品印品等。明諸尊壇相方位乃至印真言等。中間依彼天竺曼荼羅明諸尊方位。恐是示異說歟。然近代學者不知其元意。強會此經此疏令同彼曼荼羅。方底圜蓋豈得合乎。又應知諸尊略有十事。一壇相。二方位。三座。四形儀。五持物。六德行。七種子。八三昧耶形。九印。十真言也。此中印真言出藏品印品等。具如五卷抄。種子即在彼真言中。又如轉字輪品等也。壇位座形持物出緣品祕品。三昧耶形出祕密品。此六並在此中明之。德行通在彼此之中。又諸壇相難知。故以圖示之。自下諸文以之准知。軌文祕略讀者多迷。善得意矣) 具緣品云。 彼東應畫作 一切遍知印 三角蓮花上 其色皆鮮白 光焰遍圍繞 皓潔普周遍 次於其北維 導師諸佛母 晃曜真金色 縞素以為衣 遍照猶日光 正受住三昧 復於彼南方 救世佛菩薩 大德聖尊印 方名滿眾願 真陀摩尼珠 住於白蓮上 義釋云。次於東方內院。當大日如來之上畫作一切遍知印。作三角形。其銳下向。純白色光焰圍之。在白蓮花之上。即是十方三世一切如來大勤勇印也。亦名諸佛心印。三角是降伏降魔障義。謂佛坐道樹。以威猛大勢降伏四魔得成正覺。鮮白是大慈悲色也。如來師子奮迅大精進力正為是事因緣。乃至放大悲光常遍法界故。云普周遍也。次於大勤勇北至於北維置虛空眼。即是毘盧遮那佛母也。佛母義如般若經佛母品中廣說。真金是如如實相之體。畢竟淨句是彼教門之外飾。故曰縞素猶日光。恬泊一心人乃能見此故。其標幟猶如天女住於正受之像也。次復於大勤勇南至於南維。作一切諸佛菩薩真陀摩尼印。此是淨菩提心無邊行願之所集成。常能普雨世出世間一切財寶諸救世者皆從性淨蓮花臺中見如是寶故。云住於白蓮花上。阿闍梨言。此是通一切印。亦可於諸方面皆置之。若諸佛菩薩經中不言所持印相者。執此無價寶珠皆得也。 祕密品云。 復次祕密主 如來曼荼羅 猶如淨圓月 內現商佉色 一切佛三角 在白蓮蓮華 空點為標幟 金剛印圍繞 從彼真言主 周匝放光明 以無疑慮心 普遍而流出 義云。次初明諸佛曼荼羅。即佛部。正覺者最初說也(云云) (私云。疏圖也。其緣疏云。其銳下向。今此上向。可詳) 又云。作此佛部曼荼羅。作圓曼荼羅。其圓如月。中白如具色。此圓中先作白蓮花。花上畫三角。此三角中作赤色。其中畫佛像(作何佛更問)繞三角以金剛圍之。如圖也。繞三角置點。點標(更問)其外輪作光。如卻敵形也。圓外周匝安點(今疑。此點一一皆是本尊之位。更問或可置字)光普皆流出者。為(或本作謂)想光從佛身中流出。漸次流布在三角外也(真言主謂本尊也。遍身有光流出)前大壇中亦有三角印。與此用處不同。前者但是印。此中置佛或置印。作法圓異於彼也(安公云。作阿佛者。即大日也。如卻敵形者。如輪寶形也。私云。此與八印中威德生印義同也)又云。此但是祕密曼荼羅也。若作扇底迦等。方圓赤白。及天等各依本也。雖作圓曼荼羅。然本尊等座有方有圓。各依舊也(安公云。以此文屬此中。但疏中在後。似亂。更檢) (私云。是安公圖也。今謂都中之別歟) 又安公云。若別作者。則遍知印為內院。三三昧耶乃至一切法平等開悟三十印諸尊為次院。世天為外院。隨五種事雖改壇形。而其中諸尊座等各依本也。隨樂安中及作五事(云云) 佛部別壇三重。 佛部別壇中台有二文。一准不動壇釋可安九尊。二准諸壇例可安部主。第二重有二文。一依大悲壇釋以三部眷屬為第二重故。觀音安中。金剛部佛頂等為第二院。二依佛母壇以大日諸三昧為第二院故。佛頂安中。佛眼等為二院(已上) 私云。所指諸文多不分明。各臨其文善思擇之。 私云。經別說二壇。一佛母。二諸菩薩。准軌在遍知院佛母壇(安公云。佛母別壇名佛母曼荼羅。亦名虛空眼曼荼羅。亦名諸佛菩薩母) 祕密品云。 復次祕密主 先說曼荼羅 諸佛菩薩母 安置壇形像 方正真金色 金剛印圍繞 最勝曼荼羅 今當示尊相 彼中大蓮華 暉焰遍黃色 中置如來頂 超越於中分 而至三分位 應作如來眼 自住光焰中 遍布彼種子 義云。次說佛母曼荼羅。前布置曼荼羅形。先應知此謂金色。前但列名未說尊形及印。今列之也。先作曼荼羅。金剛色。四方以金剛為界圍之。此最上者尊形自上者。謂自此當說之。謂此佛母曼荼羅於諸壇最為上勝也。次於曼荼羅中作蓮花。黃色有焰。蓮上作佛頂印。其印如佛頂髻形。令頂高降。傍畫兩眼形也。若作佛母形者。當如女天之像。心置種子字。或可但畫印(即佛頂髻也)或但作字耳。或佛頂為中台。諸佛眼等為眷屬圍繞也。佛恒自身火焰中住。種子布之者。謂此印於光焰中住中置種子即是也。捨三分位謂捨三座位而置佛眼。普布種子。謂於壇中遍布之也。安公云。捨三分位者。佛頂二眼以為三分之位。安佛頂了捨安傍位。故云捨三分位。若別作者准亦重。中台准為二例第二重亦准為二例。准前知之。虛空眼為中台。大日尊諸三昧為第二重。世天為第三重。 (私云。都中之別) 諸菩薩壇(安公云。諸菩薩別壇。名一切菩薩大如意寶曼荼羅。亦名一切諸菩薩真陀摩尼) 祕密品云。 次一切菩薩 大如意寶尊 謂彼曼荼羅 圓白而四出 遍寂極清淨 滿一切希願 (中台二例第二唐二例亦准前知) 義云。前說菩薩部中未說者。今更說之。凡是諸菩薩應須作曼荼羅者。皆同此義也。其曼荼羅當作圓明之像。令極白淨。於中作十字嚩日囉(二合)臺。台各置標。大真陀末尼如承珠標。其頭皆置如意珠。珠有光焰也。其本尊菩薩於十字中心置之。諸餘菩薩在次院中次第而布。更外置八部也。極白是寂靜色。當極令明淨寂然而住。此等菩薩皆能施一切願也。寂是息災義也。安公云。具綠品釋云。此是通一切印。若諸佛菩薩經中。不云所持印相者。亦執此無價寶珠皆得也。故若隨樂以諸菩薩安中及第二院。皆令執此寶珠。若別作者准亦三重。中台准為二列。第二重亦准為二例。准前知之。摩尼尊為中台。十方界諸菩薩為第二重。世天為第三重。 第三觀自在壇(安公云。蓮華部尊別壇。名觀自在曼荼羅。亦名蓮花部曼荼羅) 軌云。 北方觀自在 祕密曼荼羅 佛子一心聽 普遍四方相 中吉祥商佉 出生鉢曇花 開敷含果實 承以大蓮印 光色如皓月 商佉軍那花 微笑坐白蓮 髻現無量壽 住普觀三昧 蓮花部眷屬 最西第一置 馬頭觀自在 大明白身等(乃至) 披葉衣菩薩 彼右大名稱 聖者多羅尊 青白色相雜 中年女人狀 合掌持青蓮 圓光靡不遍 暉發猶淨金 微笑白鮮衣 內縛豎空風 左邊毘俱胝 手垂數珠鬘 三目持髮髻 尊形猶皓素 圓光色無主 黃赤白相入 前印風輪交 次近毘俱胝 畫得大勢尊 被服商佉色 大悲蓮華手 滋榮而未敷 圍繞以圓光 明妃住其側 號持名稱者 一切妙瓔珞 莊嚴金色身 執鮮妙花枝 左持鉢胤過 密印准明王 上舉風輪屈 近聖者多羅 住於白處尊 髮冠襲純白 鉢曇摩花手 定惠虛心合 空水入月中 於聖者前作 大力持明王 晨朝日暉色 白蓮以嚴身 赫奕成焰鬘 吼恕牙出現 利爪獸王髮 印如白處尊 移風空輪下 相去如穬麥 地藏內為縛 地水空並合 (私云。初三行二句。具緣祕密品等意也。次最西下五行二句。別示天竺曼荼羅尊位也。彼右十二行。具緣祕密藏品印品等意也。此中十事可思) 具緣品云。 北方大精進 觀世自在者 光色如皓月 商佉軍那華 微坐白蓮 髻現無量壽 彼右大名稱 聖者多羅尊 青白色相雜 中年女人狀 合掌持青蓮 圓光靡不遍 暉發猶淨金 微笑鮮白衣 左邊毘俱胝 手垂數珠鬘 三目持髮髻 尊形猶皓素 圓光色無主 黃赤白相入 次近毘俱胝 畫得大勢尊 被服商佉色 大悲蓮花手 滋榮而未敷 圍繞以圓光 明妃住其側 號持名稱者 一切妙瓔珞 莊嚴金色身 執鮮妙花枝 左持鉢胤遇 近聖者多羅 住於白處尊 髮冠襲純白 鉢曇摩花手 於聖者前作 大力持明王 晨朝日暉色 白蓮以嚴身 赫奕成焰鬘 吼恕牙出現 利爪獸王髮 何耶揭利婆 如是三摩地 觀音諸眷屬 義云。大日如來右方置大精進觀自在者。即是蓮花部主。謂如來究竟觀察十緣生與得成此普眼蓮花。故名觀自在。約如來之行故名菩薩。頂現無量壽者。明此行之極果即是如來普門方便智也。此像及菩薩身皆作住現法樂熙悅微笑之容。觀自在身色如淨月或如商佉。即是上妙螺貝。或如軍那花。其花出西方。亦甚鮮白。當總此三譬言。其光鮮潤徹白中之上也。次於觀音右邊畫多羅菩薩。凡諸聖者皆面向大日。今言觀音右邊即是座西。他皆倣此。此亦是觀自在三昧。故作女人像。多羅是眼義。青蓮花是淨無垢義以如是普眼攝受群生。既不先時亦不後時故。作中年女人狀不太老不太少也。青是降伏色。白是大慈色。其妙在二用之中故。令二色和合不青不白也。其像合掌。掌中持此青蓮花。手面皆向觀音。如微笑形。通身圓光。如淨金色。被服白衣。首有髮髻作天髻形。不同大日髮冠也。觀音左邊置聖者毘俱胝。其身四手。右邊一手垂數珠鬘。一手施願印。左邊一手持蓮花。一手執軍持。面有三目。如摩醯首羅像。首戴髮冠。如盧遮那髮髻冠形。所云持者。如言地持萬物。即是載承之義也。其身潔白圓光圍之。光中具有黃赤白三色。不純白純赤純黃故云無主。凡黃為增益色。白者寂光色。赤者降伏色。以此三昧光中兼具三力。是故用為標幟也。次近毘俱胝左邊畫得大聖尊。如世國王大臣威勢自在名為大勢。言此聖者以至得如是大悲自在之位故以為名。所以持未敷蓮花者。如毘盧遮那實智花臺既成果已。復持如是種子。普散一切眾生心水中。更生未敷蓮花。此尊迹同是處。亦能普護一切眾生潛萌之善。使不敗傷念念增長。即是蓮花部持明王也。次於明王左邊畫明妃耶輸陀羅。譯名持名稱者。身真金色。以諸瓔珞莊嚴。令極端嚴如天女之像。右手持鮮白妙花枝。果葉相間長條茂好。其花或有初疱。或有欲開。或有正開敷者。若五若十乃至數十。左手持鉢胤遇花。亦是西方勝上之花也。以得大勢明王主安立一切眾生菩薩種子。而此明妃主含藏出生此中種種功德故。其被服標幟皆與此義相應也。多羅之右置半拏羅嚩悉寧。譯云白處。以此尊常在白蓮花中故以為名。亦戴天髮髻冠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故。此三昧名為蓮花部母也。次於觀自在菩薩下置何耶揭唎婆。譯云馬頭。其身非黃非赤。如日初出之色。以白蓮花為瓔珞等莊嚴其身。光焰威猛赫奕如鬘。指甲長利雙牙上出。首髮如師子頂毛。作極吼恕之狀。此是蓮花部忿怒持明王也。猶如轉輪王寶馬巡履四洲。於一切時一切處去心不息。諸菩薩大精進力亦復如是。所以得如是威猛之勢。於生死重障中不顧身命多所擁伏者。正為白淨大悲心故。用白蓮瓔珞而自嚴身也。已如法建立觀音諸眷屬竟。 祕密品云。 復次祕密主 觀世自在者 祕密漫荼羅 佛子一心聽 普遍四方相 中吉祥商佉 出生鉢曇花 開敷含果實 上表金剛慧 承以大蓮印 布一切種子 善巧以為種 多羅毘俱知 及與白處尊 明妃資財主 及與大勢至 諸吉祥受教 皆在漫荼羅 得自在者印 殊妙作標相 何耶揭哩婆 如法住三角 漫荼羅圍繞 嚴好初日暉 當在明王邊 巧慧者安立 義云。作方漫荼羅。內畫商佉。商佉上有蓮花。蓮花上有金剛。金剛上又有蓮花。花上置觀音菩薩。或可安印或安字也。諸印上皆安種子字。謂商佉金剛及花上也。其次院安大勢至等處。周遍作光。勿生疑慮也。以本種子巧皆安置之而作種子也。空處當置七白吉祥。一一皆有二使者。此經但略言之。自別有觀音部法中具載。當別詳檢也(更問)明王資財主是能自在施與求者也。及大勢至等如法作之也。作得自在之尊轉標相印也。當殊妙作之。如馬頭在三角壇中畫之也。如法作之住三角中。其餘諸尊亦各有形色等別。及方圓半月三角等皆如廣本也前所云須通五事。謂形色印本尊及位即此事也(如畫彼尊。合作何色。及形像等各各有印)前者大悲藏生是都會壇(二十品云嘉會壇)今此中隨三部各各別有也。如此中蓮花部壇。中胎是吉祥壇。壇以觀音為主。胎外留空地。空地外即是第二坐位也。悉置觀音部諸尊。餘盡如作大壇法。其空處亦置十方佛。其第三坐位亦置八部眾等。准前可解也。三角中猶如日出之暉。謂日初出赤黃色也。在明王側者。在大勢至側也。若作馬頭漫荼羅者。當在三角中置之。在外三重漫荼羅亦皆隨之作三角也。作此時何耶疙哩嚩在中。即移觀音替居勢至之處。餘眷屬皆圍遶之。餘皆迴互可以意得耳(安公云。白吉祥此中部主。加五眷屬一忿怒為七。私云。前者以下明別壇也。自下亦爾。諸壇之末亦各明別壇也) 蓮花部別壇中台。有二文如前。第二重有二文。一准大悲壇文以三部眷屬為第二院。二依當部眷屬為第一院。馬頭別壇亦准之。 第四文殊壇。 軌云。 佛子應諦聽 次東第三院 施願金剛壇 四方相均普 衛以金剛印 當於彼中作 火生漫荼羅 內心復安置 妙善青蓮印 智者漫殊音(私云。文珠名妙音。故云漫珠音歟) 本真言圍之 如法布種子 而以為種子 復於共四傍 嚴飾以青蓮 圖作勤勇眾 先安妙吉祥 其身欝金色 五髻冠其頂 猶如童子形 左持青蓮花 上表金剛印 慈顏遍微笑 坐於白蓮花 妙相圓普光 周匝互暉映 而住佛加持 神力三昧王(云云如文) 安公云。今軌列二十五菩薩。文殊(一)觀自在(二)普賢(三)對面護(四)對護(五)惹耶(六)尾惹耶(七)母魯(八)爾多(九私云。圖云阿耳多)阿波羅爾多十(私云。案理趣釋。惹耶等名四姉妹女天。都牟壇四姉妹之兄也。圖在文殊北方第六位。今列名次第近在文殊邊)光網(十一)寶冠(十二私云。冠字或作觀。可決)無垢光(十三)月光明(十四私云。圖云見光梵號。若爾月光也)五髻文殊(十五私云。圖云名五字文珠)烏波計設失儞(十六私云。下文亦有計設儞。但圖無之。可詳)奉教諸菩薩(十七)文殊二使者(十八九私云。或本云。文殊師利尊曼殊室利菩薩。義操所撰金剛名號復同之。可決)鉤召四奉教(二十二十一二三四)并鉤召菩薩(二十五私云。玄青三卷並無此句。但圖文殊南有六位。一烏波計失爾。二奉教菩薩。三文殊師利使者菩薩。四文殊師利使者女菩薩。五鉤召使者。六使者眾。此第六四隅有四位。東南使者眷屬。餘三隅皆使者。云云。以之可知) 具緣品云。 持真言行者 次至第三院 先圖妙吉祥 其身欝金色 五髻冠其頂 猶如童子形 左持青蓮花 上表金剛印 慈顏遍微笑 坐於白蓮臺 妙相圓普光 周匝互暉映 右邊應次畫 光網童子身 執持眾寶網 種種妙瓔珞 住寶蓮花座 而觀佛長子 左邊畫五種 與願金剛使 可謂髻設尼 優波髻設尼 及與質多羅 地惠并請召 如是五使者 五種奉教者 二眾共圍繞 侍衛無勝智 義云。經中次說第三院菩薩眷屬。當釋迦之內正東門中畫文殊師利。身欝金色頂有五髻作童子形。左持泥盧鉢羅。是細葉青蓮花花上有金剛印。熙怡微笑坐白蓮花臺。其祕密標幟也。阿闍梨言。欝金即是閻浮金色。用表金剛深惠。首有五髻者。為表如來五智久已成就。以本願力因緣故示作童真法王子形。青蓮是不染著諸法三昧。以心無所住故即見實相。金剛智印能以常寂之光遍照法界。所以坐白蓮者。意明不異中胎藏也。文殊北邊當畫光網童子菩薩。身真金色執持寶網。以種種瓔珞莊嚴。坐寶蓮花中。文殊師利持無相妙惠。而光網持萬德莊嚴。如智度所說。以鹽調和諸食。倍增其味而不可空噉故。行人失般若方便單修空惠即墮斷滅中。純修福德即墮有所得中。所以觀佛長子者。意在此也。次作文殊五使者。一名髻設尼。二名優婆髻設尼。三名質多羅。四名地惠。五名請召。於妙吉祥左右次第列之。蓋各持文殊一智也。髻設尼是髻端嚴義。鄔波是其亞者。文殊以五髻徵表五智故。此使者亦以美髮為名。質多羅是雜色義。其五使者下各作一奉教者。皆跪向使者。如承受宣告之形。悉是文殊三昧。故經云侍衛無勝智也。 祕密品云。 佛子次諦聽 施願金剛壇 四方相均普 衛以金剛印 當於彼中作 火生曼荼羅 內心復安置 妙善青蓮印 智者曼殊音 本真言圍之 如法布種子 而以為種子 復於其四傍 嚴飾以青蓮 圖作勤勇眾 各如其次第 光網以鉤印 寶冠持寶印 無垢光童子 青蓮而未敷 妙音具大慧 所說諸使者 當知彼密印 各如其所應 髻設尼刀印 優婆輸羅印 質怛羅杖印 地慧以幢印 彼招召使者 以鴦俱尸印 一切如是作 圍以青蓮花 所有諸奉教 皆羌揭梨印 義云。以下明菩薩漫荼羅(此是大壇第二重諸菩薩位也)文殊曼荼羅正方。以金剛圍之如前作。此中又作三角。火出即是三角也。三角中作青蓮花印。取真言字。即種子字也。誦之想遍其中。於中安之(非但於中安之。亦四邊安之也)其三角內傍界道邊。周匝作小青蓮。以圍繞大青蓮花印也。所以作印。為識此尊法門義趣等故。各隨形色等觀之。而識祕意也。如法取種子字。而種子之字也(即是安置此字作種子也)彼中作是印。如是作此。勤勇者即是滿殊也。謂作青蓮種子也。彼中次第作也。隨形色觀之而識祕意也。光網童子作鉤印(私云。若作身持鉤印)寶冠童子(持寶為印)無垢光童子(持未開花青蓮花為印也)所說使者。此是文殊部中所說使者。持誦者如所相應而知彼印。以法相應作者。謂以下女童子智者即自文珠也。亦可名具德也。計設尼(大刀為印)小計設尼(輸羅為印)雜色使者(以杖為印)地惠(以幢為印)招召使者(以鉤為印。已上並女童使者也)諸奉教使者普皆作小刀印(如經及圖。此刀作鋸齒形也。云小刀非正翻也)右如上所作皆於方壇中作印。以青蓮圍之也。以上是東方文殊部類眷屬也。若文殊為中胎。餘菩薩為第二重。八部為第三重。他放此也。 第五除蓋障壇。 軌云。 行者於左方 次作大名稱 除一切蓋障 大精進種子 謂真陀摩尼 住於火輪中 翼從端嚴眾 當知彼眷屬(云云如文) (私云。本疏圖也。是文殊都中之別也。別壇如准思) 具緣品云(行者右方。大日左方也。玄法軌云行者左方者。指示行者。大日左方作之也) 行者於右方 次作大名稱 除一切蓋障 執持如意寶 捨於二分位 當畫八菩薩 所謂除疑怪 施一切無畏 除一切惡趣 救意惠菩薩 悲念具惠者 慈起大眾生 除一切熱惱 可可思議惠 義云。次於第二重大日如來左方畫除蓋障菩薩。西方俗法東向而治故。以東為初方。南為右方。西為後方。北為勝方。今此漫荼羅壇門向西故。當大日左方也。圖中除蓋障菩薩左手持蓮花。花上有摩尼寶珠。右手作施無畏手。此菩薩及諸眷屬皆是大慈悲拔苦除障門。正以此菩薩心中如意寶珠施一切眾生。無畏。滿其所願也。經云捨於二分位當畫八菩薩者。謂除蓋障之側。當作二使者然後如其次第置八菩薩。凡列諸眷屬。皆令最初者在右。第二者在左。第三復在右。第四復在左。如是一左一右次第置之。今於此八菩薩中。先以除疑怪在除蓋障之右。施一切無畏在左。次復以除一切惡趣在除疑怪之右。以救意惠在施無畏之左。次復以悲念菩薩在除惡趣之右。慈起菩薩在救意惠之左。次復以除一切熱惱在悲念之右。不可思議惠在慈起之左。諸餘布位他皆放此也。 祕密品云。 復次南方印 除一切蓋障 大精進種子 謂真陀摩尼 住於火輪中 翼從端嚴眾 當知彼眷屬 祕密之標誌 次第應圖畫 我今廣宣說 除疑以寶瓶 置一服金剛 聖者施無畏 作施無畏手 除一切惡趣 發起手為相 救意惠菩薩 悲手常在心 大慈生菩薩 應以執花手 悲念在心上 垂屈火輪手 除一切熱惱 作施諸願手 甘露水流注 遍在諸指端 具不思議惠 持如意珠手 皆住蓮花上 在漫荼羅中 義云。南方除蓋障菩薩以如意珠為印。亦作四方金剛輪中又作三角壇(即名火輪也。所說相當以如意寶畫大精進者種子。所謂如意寶也)三角中畫如意珠。以眷屬圍遶也。以下菩薩皆是此中眷屬耳。應當以眷屬圍繞。當知彼印相。今廣說眷屬也。於彼中當作印畫之如次第。即是如法也。彼文有此字。指之如左也。除疑怪菩薩(即嬌都也)其印金剛印瓶(音越。私云。字或本只作曰)中作瓶。瓶上插一股金剛。半在瓶中也。無畏施菩薩作施無畏手(如瑜伽中釋迦印)除惡趣菩薩畫作發拳手(謂舒手仰掌。從下向上舉之)救意惠菩薩作悲手置心上(謂以水空相捻當心。餘皆令申散也。其捻指向心)大慈悲喜菩薩作執花印(空風相捻發瓶花形。餘指申散而豎之)悲念菩薩(屈火指向心前。餘指皆申散之。智者即道此菩薩之名也)除熱惱菩薩作與頭主印(舒指仰掌向下流注甘露水。指等謂諸指也)不思議具惠者菩薩作思惟手(與如意輪菩薩手同。亦如前淨居天印也)具不思議惠右皆作方壇置蓮花上也(謂畫此手等也)此皆除蓋障眷屬。餘義如文殊中說之。 (私依文示之。是除蓋障都中之別也。別壇准思) 第六地藏壇。 軌云。 北方地藏尊 其座極巧嚴 身處於焰胎 雜寶莊嚴地 綺錯互相間 四寶為蓮花 聖者所安住 金剛不可壞 行境界三昧 及與大名稱 無量諸眷屬(云云如文) 具緣品云。 次復捨斯位 至於北勝方 行者以一心 憶持布眾綵 而造具善忍 地藏摩訶薩 其坐極巧麗 身處於焰胎 雜寶莊嚴地 綺錯互相間 四寶為蓮花 聖者所安住 乃與大名稱 無量諸菩薩 謂寶掌寶手(私云。疏及諸軌多寶處寶掌) 乃與持地等 寶印手堅意 上首諸聖尊 各與無數眾 前後共圍繞 義云。次於北方畫地藏菩薩於種種間飾雜寶莊嚴地上。以金銀頗胝水精四寶為蓮花座。亦令窮極巧麗。其在花座之上。光焰周遍其身如在胎藏。故云處於焰胎也。此聖者亦持寶王心地中性起功德無邊寶藏故。其標幟以一切珍奇雜寶綺錯莊嚴也。其餘眷屬菩薩義亦同之。當於地藏之右置寶處菩薩。地藏之左置寶掌菩薩。次於寶處之右置持地菩薩。寶掌之左置寶印手菩薩。持地之右又置堅固意菩薩。如是上首諸尊。又各於其左右畫諸眷屬。以自圍遶也。 祕密品云。 北方地藏尊 密印次當說 先作莊嚴座 在因陀羅壇 大蓮發光焰 間錯備眾色 於彼建大幢 大寶在其端 是名為最勝 密印之形像 復當慇懃作 上首諸眷屬 無量無數眾 彼諸慕達羅 寶作於寶上 三股金剛印 寶掌於寶上 一股金剛印 持地於寶上 二首金剛印 寶印手寶上 五股金剛印 堅意於寶上 羯磨金剛印 一切皆應住 彼漫荼羅中 義云。北方地藏菩薩印(大因陀羅輪也)於金剛輪中作寶莊嚴地(所謂在中先置座也)地上畫蓮花。具種種色。花上作幢。幢頭安寶。不畫形但畫幢也。若作此印者極上色者。此是形相也。此說名最上形。是歎也。若作此印於諸印中最為勝上殊妙也。彼中畫印殷勤作之也。此菩薩有無量眷屬。今略說彼上首者如左。寶作菩薩印三股金剛在於寶珠之上也(但於寶地之上作印也。若畫形者亦坐蓮。如地藏法也)寶掌菩薩作一股金剛。安此金剛在寶上也。持地菩薩作兩頭金剛安於寶上是也(於一股中有五股形。如前印也)寶印手菩薩印作五股金剛置寶上(即是五佛金剛也)堅意菩薩作十字金剛(即羯摩金剛也)亦置寶上也。右一切皆彼漫荼羅中安置者。皆於方輪中作寶地。地上置寶寶上有印也。 第七虛空藏壇。 軌云。 西方虛空藏 勤勇被白衣 圓白悅意壇 大白蓮花座 持大惠刀印 如是堅利刃 鋒銳猶水霜 住清淨境界(云云如文) 具緣品云。 次復於龍方 當畫虛空藏 勤勇被白衣 持刀生焰光 乃與諸眷屬 正覺所生子 各隨其次第 列坐正蓮上 今說彼眷屬 大乘菩薩眾 應善圖藻繢 諦誠勿迷忘 謂虛空無垢 次名虛空惠 及清淨惠等 行惠安惠等 如是諸菩薩 常勤精進者 各如其次第 而畫莊嚴身 義云。次於西方畫虛空藏菩薩。被鮮白衣左手持蓮花。花上有大刀印。刀印上遍生焰光。及諸眷屬皆坐正蓮花上。此菩薩持如來等虛空惠。所以持大刀者。利惠之標幟也。被服白衣明白淨無垢。是其教門外飾也。譬如虛空無所分別亦無積集。而世間萬像依之以生。今此法門亦爾。於畢竟空中出生不思議自在之用無有窮盡。如大集虛空藏經中廣明。故名虛空藏也。此中法門眷屬。所謂虛空無垢菩薩虛空惠菩薩清淨惠菩薩行惠菩薩安住惠菩薩。亦如前次第左右列之。所以皆云等者。明此上首諸尊復各有無邊眷屬也。其形相皆如圖說。 祕密品云。 西方虛空藏 圓白悅意壇 大白蓮花坐 置大惠刀印 如是堅利刃 鋒銳猶水霜 自種子為種 智者當安布 及畫諸眷屬 印形如法教 虛空無垢尊 應當以輪印 輪像自圍繞 具足在風壇 虛空惠商佉 在風漫荼羅 清淨惠白蓮 在風漫荼羅 行惠之印相 當以車契寶 上插青蓮花 在風漫荼羅 安惠金剛蓮 在風漫荼羅 略說佛祕藏 諸尊密印竟 義云。西方虛空藏菩薩即是文殊會中西方部主也。作圓壇極令明淨鮮白。坐白蓮上手持刀。若不畫菩薩形者但畫刀。其刀極利如霜(如是謂如是堅利也)又堅固以種子字而圍繞之。智者以自種子而種子之。即是安本種子也。亦本圍之還以輪圍之也。此本即是字也(私云。亦本已下文。檢二十本。在下虛空無垢菩薩之次。但是字也作是自也)次列眷屬上首菩薩。彼印形如教。謂皆依教如法作也。虛空無垢菩薩(私云。檢二十本。上亦本已下十六字在此)印作輪(即四股刀輪也)置風壇中。輪亦自圍之也。虛空惠菩薩印於風壇中置商佉(即半月壇也)清淨惠菩薩畫白蓮印在風壇中。行惠菩薩印於風輪中置商佉。商佉中插青蓮。住惠菩薩印於風輪中畫青蓮華。華上置金剛也。 (私依文亦之。虛空藏都中之別壇准思) 已上四菩薩壇持誦不同不出之故。今私示之。 又義釋明第二重文殊等四菩薩壇了云。凡於大悲藏壇中。文殊一會凡四菩薩。隨以一菩薩為主置於中壇。餘者各於第二院案方而列。第三院置八部也。若是大悲中第二院者。假令以觀音為部主。其金剛部及佛頂等。并依方位而列為第二院。其第三院置八部。即不須置文殊會菩薩也。若釋迦會者即如上說(更問之)此說是定義也(此事更問審也) 私云。蘇悉地菩薩壇軌經等並不說之。可思。 右者依法曼院前大僧正正慶算命以東睿山天海藏御本書寫為興隆佛法被入法曼藏。 貞享二(乙丑)年五月十九日 筆者秀圓坊 東曼荼羅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