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曼荼羅抄中

輸入者 彭忠琴
一校者 程海燕
    二校者 王 麗
    改稿者 譚海云

第八金剛手壇(安公云。金剛部別壇名金剛手曼荼羅。亦名金剛部曼荼羅。亦名第二曼荼羅)

軌云。

復次祕密主 今說第二壇
正等四方相 金剛印圍繞
一切妙金色 內心蓮華敷
臺現迦羅奢 光色如淨月
亦以大空點 周匝自莊嚴
上表大風印 靉靆猶玄雲
鼓動幢幡相 空點為標熾
其上生猛焰 同於劫災火
而作三角形 三角以圍之
光鬘相周普 晨朝日暉色
是中鉢頭摩 朱黰猶劫火
彼上金剛印 流散發焰暉(云云如文)

具緣品云。

復次花臺表 大日之左方
能滿一切願 持金剛慧者
鉢孕遇花色 或復如綠寶
首戴眾寶冠 瓔珞莊嚴身
間錯互嚴飾 廣多數無量
左執拔折羅 周環起光焰
金剛藏之右 所謂忙莽雞
亦持堅惠杵 嚴身以瓔珞
彼右次應置 大力金剛針
使者眾圍繞 微笑周瞻仰
聖者之左方 金剛商朅羅
執持金剛鎖 自部諸使俱
其身淺黃色 智杵為標幟
於執金剛下 忿怒降三世
摧伏大障者 號名月黶尊
三目四牙現 夏時雨雲色
阿吒吒笑聲 金剛寶瓔珞
攝護眾生故 無量眾圍繞
乃至百千手 操持眾器械
如是忿怒等 皆住蓮華中

義云。次於大日如來左方安置金剛部主。所謂執金剛。能滿一切願者。其色如鉢胤遇花。是淡黃色也。或如綠寶。是綠靺羯寶。猶如虛空顯色也。以淨法界色與金剛智體和合。是故其身黃白。如是智身猶若虛空不可破壞。一切無能降伏之者。故用虛空顯色以為標幟。此意言。若法乃至少分猶如極微是可得者。則是無常變易諸行所隨。是故畢竟空智於堅固性中最為第一。所持密印即是五股金剛也。如來智皆兼權實二用。而以金剛惠手執持其中。故云右執拔折羅。此印當以光鬘普遍圍繞故。云周環起光焰也。首戴三峰寶冠。形若山字。峰間如仰偃初月之形。以種種微妙雜寶一切瓔珞莊嚴其體。此意言。般若波羅蜜多至果地心中轉名一切種智。故云首戴眾寶冠。以此妙惠廣歷一切諸法自在旋轉。出生無量法界莊嚴。故云間錯互嚴飾廣多數無量也。次於金剛部主之右置忙莽雞。所謂金剛部母。亦持金剛智杵。以諸瓔珞嚴身。此是出生金剛智力王三昧。所謂金剛三昧也。次於部母之右置大力金剛針。素支譯云金剛針。持一股拔折羅以為標幟。此拔折羅是一相一緣堅利之惠。用此貫徹諸法無所不通。故名金剛針也。其下有二使者。皆女人形。跪微笑而瞻仰之。其狀形卑而充滿淺黃色。以金剛為慓。是彼摧壞重障三昧也。次於執金剛之左置金剛商朅羅。譯云金剛鎖也。其印執持連鎖。兩頭皆作拔折羅形。鎖下亦有二女使者。與金剛針使者無異。以此智印攝持一切剛強難化眾生。使不退於無上菩提。故以為名也。次於執金剛下置忿怒持明降伏三世大作障者。號月黶尊。面有三目。四牙出現。如夏水雨時雲色。作大笑之形。以金剛寶為瓔珞。此是持金剛者。以無量門大勢威猛攝護眾生三昧也。以無量眷屬而自圍繞。皆悉卑而充滿。作忿怒形。乃至一身具百千手操持種種器械。豎立森然。若不可盡畫者。要作一二使者。乃至五六皆應住蓮花上。意明此蓮花心中法爾成就一切勇健大精進力。不從餘處來也。已建立金剛薩埵諸眷屬竟。
祕密品云。

復次祕密主 今說第二壇
正等四方相 金剛印圍繞
一切妙金色 內心蓮華敷
臺現迦羅奢 光色如淨月
亦以大空點 周匝自莊嚴
上表大風印 靉靆猶玄雲
鼓動幢幡相 空點為標幟
其上生猛焰 同於劫災火
而作三角形 三角以圍之
光鬘相周普 晨朝日暉色
是中鉢頭摩 朱黰猶劫火
彼上金剛印 流散發焰暉
持以字聲 勝妙種子字
先佛說是汝 勤勇漫荼羅
部母商憩羅 及金剛部主
金剛鉤素支 大德持明王
一切皆於此 大漫荼羅中
印壇諸佛子 形色各如次
隨類而相應 諸業善成就

義云。次作第二漫荼羅者。謂從蓮花部數之蓮華為初。即金剛為第二部也。我正宣說之。謂善說也。非前非後。依次而說也。其曼荼羅四方作。普以金剛圍之以三股者作界緣相接圍之。圍中黃色中安蓮花。花上有瓶。瓶白如月色。或用金剛圍之。或用餘物圍之(謂隨彼尊之印展轉為中心。亦以其印圍之)彼瓶上有大風。謂半月形也。此中如黑雲狀(如雨時雲靉靆垂黑也)其下狀有幡形。如大風吹形勢流動。彼半月中如大猛火焰作三角形。其三角亦以金剛圍之。三角中赤如日初出色。其中置蓮。蓮極赤如災劫大火焰色(謂殷深赤。或可赤黑)蓮上畫金剛(謂或畫本尊形。或畫五股印或字也)其金剛流出種種焰光。若畫形者。心上安種子字。謂吽(引)字也。若畫印者。印上置字也。想吽字誦而加持之也。此是汝漫荼羅者。佛親對金剛手說之。故告云是汝漫荼羅也。古昔諸佛皆說。我今亦如是說也。諸明王各依本坐類形色者。謂金剛母及金剛針鎖之類眾多金剛眷屬。各依本尊形色差別。或畫形或作印。或置種子字也各依其法次第相應。謂成就妙悉地故。案此中金剛手為中台。諸部類為第二院也。皆皆說中台也。轉作無量壇也。先說者安右(私云。道字或本作說)後言者安左(私云。道字或本作言)隨所開門以辨左右也。
第九不動等壇(安公云。二明王別壇名如來使者曼荼羅。亦名持金剛眾曼荼羅)

軌云。

次往西方畫 無量持金剛
種種金剛印 形色各差別
  (私云。六尊置三重右決。金剛部別壇中台有二文。如前。第二重有二文。准大悲壇文。二依當部文。月黶等亦准之)
普放圓淨光 為諸眾生故
中置般若尊 不動曼荼羅
風輪與火俱 依涅哩底方
大日如來下 不動如來使(云云如文)

具緣品云。

次往西方畫 無量持金剛
種種金剛印 形色各差別
普放圓滿光 為諸眾生故
真言主之下 依涅哩底方
不動如來使 持惠刀羂索
頂髮垂右肩 一目而諦觀
威怒身猛焰 安住在盤石
面門水波相 充滿童子形
如是具惠者 次應往風方
復畫忿怒尊 所謂勝三世
威猛焰圍繞 寶冠持金剛
不顧自身命 專請而受教

義云。次往西方畫如來持明使者及諸執金剛眾。有種種形色性類種種密印標幟。皆於圖中出之。是一一尊大惠光明悉皆遍法界。所現身口意密亦遍法界。故云普放圓滿光為諸眾生故也。於此下位依涅哩底方畫不動明王如來使者。作童子形。右持大惠刀印。左持羂索。頂有莎髻。屈髮垂在左肩細閉左目。以下齒齧右邊上脣。其左邊下脣稍翻外出。額有皺文。猶如水波狀。坐於石上。其身卑而充滿肥盛。作奮怒勢極忿之形。是其密印標幟相也。此尊於大日花臺久已成佛。以三昧耶本誓願故。示現初發大心諸相不備之形。為如來僮僕給使執作諸務。所以持利刀以羂索者。承如來忿怒之命。盡欲殺害一切眾生也。羂索是菩提心中四攝方便。以此執繫不降伏者。以利惠刀斷其業壽無窮之命。令得大空生也。若業壽種除則戲論語風亦皆息滅。是故緘閉其口。以一目視之意。明如來以等目所觀一切眾生無可宥者故。此尊凡有所為事業。唯為此一事因緣也。鎮其重障盤石使不復動。成淨菩提心妙高山王。故云安住在盤石也。復次於下方西北隅際作降三世忿怒持明王尊。首戴寶冠持五股金剛印。瞻仰毘盧遮那。如請受教勅之狀。偈云不顧自身命者。謂應圖作至極忿怒奮迅不顧命之容。謂欲攝召法界眾生皆使順從法王威命。此亦是成辨諸事真言也。為此五如來智大自在力之所滌除摧滅者。皆悉至於果地莊嚴。非唯無所障礙偏證但空而已。是故持五股印首戴寶冠。而在風輪之中。即法華經諸有所作皆為開佛知見使得清淨之意也。已安立第一漫荼羅上首諸尊竟。
祕密品云。

復次我所說 金剛自在者
謂虛空無垢 金剛輪及牙
妙住與名稱 大忿及迅利
寂然大金剛 并及青金剛
蓮花及廣眼 妙金剛金剛
及住無戲論 無量虛空步
是等曼荼羅 所說白黃赤
乃至黑色等 印形及所餘
三戟一股印 二首皆五峰
或執金剛鬘 隨色類區別
一切作種子 大福德當知
不動曼荼羅 風輪與火俱
依涅哩底方 大日如來下
及種子圍繞 微妙大惠刀
或復羂索印 具惠者安布
降三世殊異 謂在風輪中
繞以金剛印 而住於三處

義云。復次我前說眾多金剛之別名也。自在謂於金剛得自在也。復次此說我金剛執自在者。如前大悲藏大會中毘盧遮那之下。不動降三世之中間。畫諸金剛者。皆未列名。今方列之。故云復次也。謂虛空無垢金剛‧金剛輪‧金剛牙‧蘇喇多金剛(妙住也。謂共住安隱也)名稱金剛大分(謂大者之分。即是大心眾生之體分也)金剛利(謂極迅銳之稱)此壇總以印為之。寂然金剛(寂靜義。如涅槃義也)大金剛(名也)青金剛‧蓮華金剛‧廣眼金剛‧執妙金剛‧金剛金剛(真以金剛單為名)住無戲論金剛‧虛空無邊遊步金剛(以上列名也。各在一處在大壇中安之)如是等壇方圓等依前。順其色形亦准此也。依名作次也。周而復始也。白黃赤黑等。隨文次第。最在前者白。次黃。次赤。次黑。次者又白。如是次第也。及餘謂所不說者。准此例解也。隨其本類形色而作之也。此金剛有十佛剎塵數。前列眾與此中互有出沒。或此有彼中無。可知。又此等金剛所持之印。或三股或一股(即針也。此准前次第。初作三股。周而復始也)或兩頭。此兩頭即五股也。此印用周匝作四鎌狀。如四金剛。其中有一狀。如五股而不開也。或鬘者或持金剛鬘也。此等金剛各以其本名為真言。即此名中最上字為種子也。吽隨別字及通用。各於心上置之也。其手印通用上五股金剛印也。不動尊漫荼羅風火俱者。風謂半月。火謂三角。謂於半月壇中畫三角。三角中作不動尊也。在涅哩底方者。故毘盧遮那之西南方作也。其心上當置種子字。其三角當以刀圍之。若不畫尊形。但畫刀或索亦得也。或三世勝異者。異謂在於風方。以此為殊。餘同不動也。三處以金剛圍之也。在半月中以本金剛圍之(謂所執印在半月中)三處者。謂或作形或印或字也。然此不動尊漫荼羅若別作者。不動在中。毘盧在中院東方。餘金剛眷屬周匝圍繞也。

  (二明王別壇中台有二文。一依當文可安九尊。二准諸壇例可安一尊第二院有二文。一准大悲壇釋以三部為第二院。二依當文以西方持金剛眾為第二院)
第十四大護二守護別壇(具緣祕密兩品不說。今軌亦不別說)

今軌結大界後云。四方四大護(云云如文)經字輪品說第一重曼荼羅了。次說四大護。大途同之。但南方種子。軌云唅欠。經云吃(二合)字。又經軌不云西方持物。疏云刀。具如下引。又具緣品疏阿闍梨所傳圖中有之。悉地出現品釋第一重門。門有二守護。不可越及相向。又祕密品釋云。訥達羅灑常守護曼荼羅內門住於右邊。阿毘目佉與訥達羅灑相對。常在門之左邊。具緣品圖中置第一重西門。攝軌廣軌玄法軌等。皆置第三重西門。
又玄法等軌并圖。文殊會中有對面護對護。東初門有二守門。同異可尋。

第十一釋迦別壇(淨居壇具緣品文不能別條故加此壇也)

軌云。

持真言行者 次往第二院
東方初門中 釋迦師子壇
謂大因陀羅 妙善真金色
  (此云釰形。是今所用渴伽此云釰。或云大刀)
四方相均等 如前金剛印
上現波頭摩 周匝皆黃暉
金剛印圍繞 紫金光聚身(云云如文)

又云。次於東北方布列淨居眾(云云)安公云。今儀軌中列三十八種。釋迦(一)虛空藏(二)觀自在(三)無能勝(四)妃(五)如來寶(六)毫相(七)大轉輪(八)光聚(九)無邊音聲(十)如來悲(十一)愍(十二)慈(十三)白傘蓋(十四)勝佛頂(十五)最勝(十六)高佛頂(十七)摧碎(十八)如來舌十九語(二十)笑(二十一)礫乞底(二十二)栴檀香辟支(二十三)多摩羅香(二十四)目連(二十五)須菩提(二十六)迦葉(二十七)舍利佛(二十八)如來喜(二十九)捨(三十)牙(三十一)輪輻辟支佛(三十二)寶輻(三十三)絺羅(三十四)阿難(三十五)迦旃(三十六)憂波離(三十七)智供養(三十八)
私云。檢圖有智稀羅‧供養雲海二位。若依彼說開智‧供養可為二歟。
具緣品云。

已說初界域 諸尊方位等
持真言行人 次往第二院
東方初門中 畫釋迦牟尼
圍繞紫金色 具三十二相
被服袈裟衣 坐白蓮花臺
為令教流布 住彼而說法
次於世尊右 顯示遍知眼
熙怡相微笑 遍體圓淨光
喜見無比身 是名能寂母
復於彼尊右 圖寫毫相明
住鉢頭摩花 圓照商佉色
執持如意寶 滿足眾希願
暉光大精進 救世釋師子
聖尊之左方 如來之五頂
最初名白傘 勝頂最勝頂
眾德火光聚 及與捨除頂
是名五大頂 大我之釋種
應當依是處 精心造眾相
次於其北方 布列淨居眾
自在與普華 光鬘及意生
名稱遠聞等 各如其次第
於毫相之右 復畫三佛頂
初名廣大頂 次名極廣大
及無邊音聲 皆應善安立
五種如來頂 白黃真金色
復次三佛頂 白黃赤兼備
其光普深廣 眾瓔珞莊嚴
所發弘誓力 一切願皆滿

義云。次往第二院畫釋迦牟尼。阿闍梨言。此中第二是隱密語耳。若從中向外。當以釋迦牟尼眷屬為第三院。今則以毘盧遮那法門眷屬為第一。釋迦牟尼生身眷屬為第二。諸菩薩在悲智之間上求下化。故為第三。所以如此互文者。此是如來密藏。為防諸慢法人不從師受者。變亂經文。故須口傳相付也(私云。轉字輪品釋異此。至下當知)於東方初門中。先置釋迦牟尼。身真金色。并具光暉三十二相。所被袈裟作乾陀色。坐白蓮花。作說法之狀。謂以左手執袈裟角。如今之阿育王像。右手豎指。立空水輪相持。是其標幟也。此白蓮花。即是中胎淨法界藏世尊。為令此教廣流布故。以此生身標幟而演說之。然與本法界身無二無別。故云住彼而說法也。次於世尊北邊安置佛眼。亦是釋迦牟尼佛母。此方釋為能寂母也。當作世間樂見端嚴無比之身。皆身皆有圓光。喜悅微笑。此是如來出生隨類形三昧。此三昧以大慈悲普眼為體。觀察應度眾生而導利之。慈眼之光無所不遍。故云遍體圓淨光也。次於佛母之北畫如來白豪相印。住蓮花中。作商佉色。身在圓光。手執蓮花。如半敷之狀。內有如意寶珠。此是如來無邊福業之所集成。如觀佛三昧等經廣說。能滿足一切眾生願也。次於釋師子之南。置如來五頂。第一白傘佛頂。第二誓耶。譯為最勝佛頂。第三微誓耶。此用多聲呼也。譯為最勝佛頂。第四諦殊囉施。譯云火聚佛頂。經云眾德者。正譯當云大分。是具大威德義也。第五微吉羅拏。譯云捨除佛頂。是棄捨一切煩惱義。亦是摧碎義也。此是釋迦如來五智之頂。於一切功德中。猶如輪王具大威勢力。其形皆作轉輪聖王形。謂頂有肉髻形。其上復有髮髻。即是重髻也。餘相貌皆如菩薩。令極端嚴歡喜。所持密印如圖也。次於東方。最近北邊布列五淨居眾。第一自在天子。第二普花天子。第三光鬘天子。第四意生天子。第五名稱遠聞天子。當次第列之(安公云。東北為始。第五自近豪相。私云。疏圖東北為終)其印相具如圖。阿闍梨言。此是五那含天子耳。過此已上有菩薩受佛職位處。亦名淨居天。多是一生補處菩薩。是第二院所攝。非此中所明也。此天次南豪相之右。復畫三佛頂。第一名廣大佛頂。第二名極廣大佛頂。第三名無邊音聲佛頂。其形相皆同五頂。是如來三部眾德之頂也。其五種如來頂具有五種色。所謂真金色‧鬱金色‧淺黃色‧極白色‧淺白色。是中真金鬱金二色相似。然真金光淨。鬱金色稍重也。三佛頂則有三色。謂白色‧黃色‧赤色。此是兼具。寂災‧增益‧降伏色也。此八佛頂皆周身有光。光極廣厚。以諸瓔珞嚴身。由如來本誓願力故。悉能滿足一切願也。
祕密品云。

復次應諦聽 釋迦師子壇
謂大因陀羅 妙善真金色
四方相均等 如前金剛印
上現波頭摩 周遍皆黃暉
大鉢具光焰 金剛印圍繞
袈裟錫杖等 置之如次第
五種如來頂 諦聽今當說
白傘以傘印 具惠者勝頂
圍以大惠刀 普遍皆流光
最勝頂輪印 除障頂鉤印
大士頂髻相 是名火聚印
廣生拔折羅 發生以蓮華
無量聲商佉 觀察知像類
毫相摩尼珠 佛眼次當聽
頂髻遍黃色 圍以拔折羅
無能勝妃印 以手持蓮華
無能勝大口 而在黑蓮上
淨境界之行 所謂淨居天
置彼諸印相 佛子應諦聽
所諸思惟手 善手及笑手
花手虛空手 畫之如法則
地神迦羅奢 圓白金剛圍

義云。次作釋師子漫荼羅(即釋迦也。諦聽佛子也)當作金剛四方令普(此金剛是如上所說。五輪中金剛輪方壇也。普者正四方之稱也)其壇黃色。極令鮮好。於中畫金剛杵(三股)杵上安蓮花。蓮花黃色。花上置鉢。鉢邊通有焰光。若作佛形者。當畫釋迦佛。持鉢又以金剛圍之。右邊置袈娑(即僧伽梨)左邊置錫杖也。次五佛頂。其白繖蓋佛頂以繖為印(畫之置座。座上置印。且依本部。如佛部一切方也。或依事。謂息災圓等)勝佛頂以刀圍。普光皆流出。猶如燒鐵焰(謂赤焰光也)最勝佛頂以輪為印。除障佛頂以鉤為印(摧碎佛頂)火聚佛頂畫佛髻形(大士者號會金剛)會通大佛頂以金剛為印。阿毘揭多佛頂(發生佛頂也。是最勝尊一切超尊。以蓮為印)無量音佛頂以珂貝(謂商佉也)色類應觀(謂如前說觀色類。謂白黃赤等色也)佛豪相用如意珠為印。此名印漫荼羅。此印法等灌頂成就物等用也。其息災等則隨形色轉變。作此所用也。成就皆以本尊在中。佛眼當作佛髻形。兩邊置眼。其佛頂黃色。以金剛圍之。無能勝明妃持蓮花印(謂空風指捻花。餘指申之捻花。指向心前持)若諸尊有印者。依文置之。若無文取本部主印置之。准種子字中也。無能勝王作口印。在黑蓮之上。謂畫作忿怒口。其口雙牙上出者是也。此等諸佛位。若以釋迦為中。則佛頂等列居。次院若隨一一本尊中取一為漫荼羅主。即移釋迦在外。餘皆可例解耳。次說淨居天印。經云。淨境界行者。謂以禪定為味。以淨為行耳。其印今次列之。思惟手(謂稍屈地水指向掌。餘三指散舒。如三奇杖。稍側頭屈手向裏。以頭指指頭)善手妙好義也。謂手施無畏皆用左手。右亦得也。笑手(謂迴思惟手當心前。令三奇向上)花手(以風空捻花。而申三指。其三指或仰掌舒之。或豎舒皆得)虛空手(謂側右手散指而在空中)此等天或作笑。或作思惟。或與願等皆得(彼畫法則謂依此法畫之)次地神印。作寶瓶。圓白之中。其瓶插諸寶穀花菓等嚴之。以金剛圍之(私云。此中置地神。其意難詳。具如下引具緣品)
安公云。從此上皆佛地德故。用開蓮花座。二乘用芰荷或青蓮花。唯五淨居梵王四禪用赤蓮花。義准菩薩以下亦令半敷。勿令極開。

淨居壇

經疏如前。安公云。具緣品釋云。東方最近北邊布列自在等五淨居眾。又下云。近淨居置大梵。所餘四禪諸天皆列其左。無熱等五淨居列布其右(云云)若依此義。五那含天可與梵王四禪為一別壇。都壇亦安梵王之北。私詳道理。此五淨居是阿那含二乘所攝故。與一切聲聞緣覺可為釋迦眷屬。故具緣品畫五頂了。次畫五淨。後畫三頂。此品釋尊次列五淨。若依此義。五淨居天可與釋迦為一別壇。都壇可安三佛頂右梵王四禪之南。別壇可安佛後(云云)今謂。此義可然。又具緣疏初文云。此天次南毫相之右畫三佛頂(云云)若依此文。淨居南不可安梵王四禪。具緣品疏上下似異。更思(思惟手印。自餘准知)
第十二諸天別壇(自下經文不能別條故。先皆牒軌諸天文)
軌云。

行者於東隅 而作火仙像
住於熾焰中 三點灰為標
身色皆深赤 心置三角印
惠珠定操瓶(私云。諸云澡瓶) 掌印定持杖(云云如文)

安公云。今儀軌中列三十八天。火天(一)妃(二)后(三)婆藪仙(四)仙妃(五)阿詣羅(六)瞿曇(七)阿底哩與(八)毘哩瞿(九)自在女(十)毘紐(十一私云。圖加女言)夜摩女(十二)賢(十三)摩羯(十四)二魚(十五私云。上三是十二宮之三也)羅睺(十六。私云。有云羅睺星)阿伽羅(十七私云。有云大星)大主(十八私云。有木曜)阿悉多(十九)摩伽(二十)七曜眾(二十一)間錯(二十二)自記(二十三)質怛囉(二十四)果得(二十五)尾舍佉(二十六。私云。有云。南方有七宿。一摩伽‧二果德‧三間錯‧四阿悉多‧五質多羅‧六自記‧七微舍佉。如次星‧翼‧張‧軫‧角‧亢‧氏也更詳)藥叉持明眾(二十七)增長天(二十八)難陀龍(二十九)烏波大龍(三十)二阿修羅王(三十一)黑暗天(三十二)焰摩王(三十三)七母(三十四)黑夜(三十五)死後(三十六。私云。後字諸軌作后)妃(三十七)奉教(三十八)鬼眾女(三十九)鬼眾(四十)拏吉尼(四十一)成就大仙眾(四十二)摩尼阿修羅(四十三)阿修羅眾(四十四)金翅王(四十五)女(四十六)鳩般荼(四十七)女(四十八)
又軌云。泥哩底方主號名大羅剎(云云)又云。西門內左右。忿怒無能勝。阿毘目佉對。難徒拔難徒。及以諸地神。龍王嚩嚕拏。天形女人狀。龍光龜為座(云云。如文)安公云。今軌列四十三天。忿怒無能勝(一)阿毘目佉對(二)難徒(三)拔難陀(四)諸地神(五)嚩嚕拏(六私云。文具云龍王嚩魯拏。又檢圖。門南有水天。門北毘樓博叉次。或圖有龍王水天二人。或有水天火天妃。可決)執曜眾(七)尊辰(八私云。圖上尊辰為二)香(九)對生(十)大光(十一)寂(十二。私云。有云。一七曜眾。二尊。三辰。四香。五對生。六大光。七寂。如次房‧心‧尾‧箕‧斗‧牛‧女。是西方七宿也。更詳)蝎(十三)弓(十四)秤宮(十五。私云。上三是十二宮之三也)月曜(十六私云。或本云日曜可決)女天(十七)男天(十八)摩弩赦(十九私云。或圖有赦字。或圖有赦字。多用赦字)遮文(二十一)鳩摩利(二十一)釋(二十二)梵(二十三)二天女(二十四私云。檢圖有釋女梵女。故云釋梵二天女歟。可決)自在(二十五)烏摩妃(二十六)廣目天王(二十七)龍眾(二十八)龍王‧妃‧眷屬(二十九私云。圖上水天妃‧眷屬以為一位。或圖有龍妃‧龍眷‧水天‧水眷四位)那羅(三十)毘紐‧妃(三十一)辨才(三十二)焰摩羅(三十三私云。青三卷俱云辨才。塞建曩。廣軌塞建翻童子。圖云俱摩羅天。但又今軌下說印中。有塞建曩。安公持誦不同。塞楗那是鳩摩羅天云云。若爾今軌焰字誤歟)月妃(三十四)戰捺羅(三十五)鼓天(三十六)歌天女(三十七)歌天(三十八)樂天眾(三十九)風天并眷屬(四十。私云。可為二也)天使(四十一)并妃等(四十二)塞建曩(四十三。私云。今塞建為最後。可決。檢軌。初總列中無塞建曩。以并妃等為最後句。下院印中有之)
又軌云。

北方門內置 難陀烏波龍
俱妃羅并女 次西捨乞羅(二合云云如文)

安公天。今儀軌中列四十六天。難陀(一)烏波龍(二)俱妃羅(三)并女(四)捨乞羅(二合五)釋眾諸眷屬(六)明女(七)歌樂天(八私云。圖上有歌樂二天位)摩睺羅樂天(九)摩睺羅伽羅(十。私云。已上二天或圖有摩睺羅伽及摩睺樂天二位。或有摩睺羅伽‧音樂眾‧摩睺羅伽眾三位)成就持明仙(十一)持鬘(十二)并天眾(十三)他化(十四)兜率天(十五)光音(十六)大光音(十七)毘沙門(十八)吉祥功德天(十九)八大藥叉眾(二十。二十一。二。三。四。五。六。七)持明仙(二十八)仙女(二十九)百藥(三十)愛才等(三十一)賢(三十二)鉤(三十三)(私云。檢圖賢鉤是一位也)本方(三十四)曜(三十五。私云。檢圖本方曜是一位也)阿濕毘儞(三十六)多羅(三十七)滿者(三十八。私云。有云愛財‧二百藥‧三賢鉤‧四多羅‧五執曜眾‧六阿濕毘尼‧七滿者。如次虛‧危‧室‧壁‧奎‧婁‧胃也。更詳)百(三十九)十二屬天女(四十)螃蟹(四十一)師子眾(四十二。私云。十二宮可詳)大戰鬼(四十三)大白(四十四。私云。有云仙人)毘那夜迦等(四十五)摩訶迦羅(四十六)
又軌云。

東門帝釋天 安住妙高山
寶冠被瓔珞 手持獨股杵
天眾自圍燒 左置日天眾
八馬車輅中 二妃在左右
逝耶毘逝耶 摩利支在前
識處空處天(云云如文)

安公云。今儀軌中列四十三天。帝釋(一)逝耶毘逝耶(二。私云。圖為二位。或圖只云微周耶。又別有曰天后)摩利支(三)識處天(四)空處天(五)無處有處天(六)非想天(七)堅牢神(八)后(九)器手天(十)后(十一)常醉天(十二)喜面天(十三)左右二守門(十四。五)二守門女(十六。七)持國天(十八)大梵天(二十。私云。可云十九。以下准之)四禪(二十一。二。三。四)五淨居(二十五。六。七。八。九)木者(三十)作者(三十一)鳥頭(三十二)米濕(三十三。私云。軌或本云鳥頭并米濕。諸軌多云眼米濕。圖有眼財米濕二人。故知諸軌眼字誤歟。可作眼歟)增益(三十四)不染(三十五私云。有云。一作者。二木者。三鳥頭。四米濕。五眼財。六增益。七不染。如次昴‧畢‧觜‧參‧井‧鬼‧柳也。更詳)羊(三十六)牛密(三十七)婦天(三十八。私云。圖云夫婦。或圖云夫女。然羊‧牛‧婦天是十二宮中之三也。但婦天者十二宮中云男女宮。有人作圖雙畫男女。今謂若爾天字恐夫字歟)彗星(三十九)流星(三十九)霹靂(四十一)日天子(四十二)眷屬(四十三)
具緣品云。

行者於東隅 而作火仙像
住於熾焰中 三點灰為標
身色皆深赤 心置三角印
而在圓焰中 持珠及澡瓶
左方閻摩王 手秉檀拏印
水牛以為座 震電玄雲色
七母并黑夜 死后等圍繞
涅哩底鬼王 執刀恐怖形
嚩嚕拏龍王 羂索以為印
初方釋天王 安住妙高山
寶冠被瓔珞 持跋折羅印
及餘諸眷屬 惠者善分布
左置日天眾 在於輿輅中
勝無勝妃等 翼從而持衛
大梵在其右 四面持髮冠
唵字相為印 執蓮在鵝上
西方諸地神 辨才及毘紐
塞建那風神 商羯羅月天
是等依龍方 畫之勿遺謬
持真言行者 以不迷惑心
佛子次應作 持明大忿怒
右號無能勝 左無能勝妃
持地神奉瓶 虔敬而長跪
(私云。此一行半應在前釋迦壇中) 及二大龍王
難陀跋難陀 對處廂曲中
通門之大護 所餘釋種尊
真言與印壇 所說一切法
師應具開示

義云。東南隅布列諸火天眾。住大焰中。額及兩臂各有三灰燼。即婆羅門用三指取灰。自塗身像也。一切深赤色。當心有三角印。在焰火圓中。左手持數珠。右手持澡瓶。此是普門之一身。為引攝火祠韋陀梵志。方便開示佛圍陀法故。示此大惠火壇淨修梵行之標幟也。次於左方在大日之南作焰摩法王。手執壇拏印。猶如棒形。上有人首。作極忿怒之狀。以水牛為座。身作黑玄色。阿闍梨言。少時當因重病困絕神識。往詣冥司覩此法王。與后同共語言。貌甚慈忍。然此檀拏印。以忿怒形檢初生來所犯。口出大光。至為嚴切。及驗出家以後功業。便爾寂然。不復有言。焰摩王及后尋即降階。善言稱歎慇懃致敬。求受歸戒。因放卻還。比至蘇後。兩臂繩所繫持處。猶有瘡痕。旬月方愈也。焰摩之西作焰摩后及死后。亦是焰摩后也。東邊作黑夜神及七摩坦里。譯云七母。皆女鬼也。其形悉皆黑色。次於西南隅畫涅哩底鬼王。執刀作可怖畏形。是護方羅剎王。嚩嚕拏是西言護方龍王。持羂索為印也。於東方五頂之南。當畫因陀羅釋天之主。坐須彌山。天眾圍遶。首戴寶冠。身被種種瓔珞。持伐折羅。及餘諸眷屬。謂舍脂夫人及六欲天等。具如圖中所爾也。釋天眷屬之南置日天眾。在八馬車輅中。并二妃在其左右。所謂誓耶微逝耶。譯云勝無勝也。日天眷屬布諸執曜。盎誐羅伽在西。輸伽羅在東。勃陀在南。勿落賀薩鉢底在北。設儞設遮在東南羅睺在西南。劍波在西北。計都在東北。又於南緯之南置涅伽多。謂天狗也。又於北緯之北置嗢迦跛多。謂流火也。釋天眷屬之北近淨居天置大梵王。戴髮髻冠坐七鵝車中。四面四手。一手持蓮花。一手持數珠。已上是右手。一手執軍持。一手作唵字印。此是左手也。印當稍屈頭指直申餘指。側手案之。像語(或本云而語。二十本云而作語狀)是名淨行者吉祥印。所餘四禪諸天皆列其左。無熱等五淨居天列在其右。毘尼所謂觀淨居天被服儀式。制齊整者著三衣內衣戒(或本作式)是也。次西方近門置地神眾。次北置薩囉薩伐底。譯云妙音樂天。或云辨才天。次北并置其妃。又次置微瑟紐。舊譯謂之毘紐。此是那羅延天也。并置商羯羅天。此是摩醯首囉。於一世界中有大勢力。非三千世界主也。經中下文更有嚕捺羅。即是商羯羅忿怒身。從事立名。又置塞健那天。即是童子天。皆於其側置妃。阿闍梨言。此是天眾。當於釋梵王左右序列之耳。
安公云。妙音微紐是帝釋樂天力士妙音乾闥婆類也。商羯羅因明論說。劫初梵王以苦行形下化人間。名骨鎖天。即商羯羅是初禪主。嚕捺羅即商羯羅忿怒身。塞建那是鳩摩羅天。此云童子。是初禪梵王變化也(云云)可檢‧最西北隅置護方風天眷屬。西門之南與日天相對。應置月天。乘白鵝車輅。於其左右置二十七宿十二宮神等。以為眷屬。次於北門當置毘沙門天王。於其左右置夜叉八大將。一名摩尼跋陀羅。譯曰寶賢。二名布嚕那跋陀羅。譯曰滿賢。三名半只迦。舊曰散支。四名娑多祁哩。五名醯麽嚩多。即是住雪山者。六名毘灑迦。七名阿吒嚩迦。八名半遮羅。及訶栗底母吉祥天女。舊譯云功德天女。經文闕之。阿闍梨言。此天女隨毘沙門在北方。若本位亦可置在西方也。凡此等諸大天神。皆是眾所知識。世間眾生各隨性欲因緣宗奉供養。毘盧遮那為欲普門攝眾生故。遍一切處示同彼身。即以世間共識之標幟。為出世間祕密之標幟。猶如帝釋之像。安住妙高山王。如來因陀羅三昧。亦復不移此處開出淨菩提心妙高山王。自餘法門例皆如是。不可詳說。但行者隨彼一一乘中功行成就。自當開解耳。又釋迦牟尼座下。應作忿怒持明。右邊號無能勝。左邊號無能勝明妃。並白色持刀印。觀佛而座。其間所云地神者。即前所說西門中地神。當捧持寶瓶虔恭長跪。其瓶中置種種水陸諸花。餘如圖說(私云。又釋迦下應在前釋迦壇)并於通門第二重廂曲之中置二龍王。右曰難陀。左曰跋難陀。首上皆有七龍頭。右手持刀。左手持羂索。乘雲而住。此皆漫荼羅中所要。故云真言行者當以不迷惑心依次作之也。經云所餘釋種尊真言與印壇。所說一切法師。應具開示者。如釋迦部中佛鉢錫杖印等。其類甚多。經不具出。但隨此方空缺處。採擇餘經所說。遂使安置之。設令缺之亦無過咎。但經中所出上首諸尊等。必應一一如法畫之。不得遺謬。其蓮花部金剛部等諸方。亦例此可知也。

祕密品云。

請召火天印 當以大仙手
迦攝驕答摩 末建拏竭伽
婆私倪刺婆 各如其次第
應畫韋陀手 而居火壇內
閻摩但荼印 常處風輪中
沒栗底鈴印 黑夜計都印
澇達羅輸羅 大梵妃連華
俱摩利鑠底 毘瑟女輪印
當知焰摩后 以沒揭羅印
嬌吠離耶后 用劫跛羅印
如是等皆在 風漫荼羅中
烏鷲及婆栖 野干等圍遶
若欲成悉地 依法以圖之
涅哩底大刀 毘紐勝妙輪
鳩摩羅爍底 難徒跋難陀
密雲與電俱 皆具清潭色
夾補門廂衛 在釋師子壇
商羯羅三戟 妃作鉢胝印
月天迦羅奢 淨白蓮花敷
日天金剛輪 表以輿輅像
社耶毘社耶 當知大力者
俱以大弓印 在因陀羅輪
風方風幢印 妙音樂器印
縛嚕拏羂索 而在圓壇中
汝大我應知 種子字環繞
如是等標誌 如次漫荼羅
釋師子眷屬 今已略宣說

義云。次請召火天印。當側申右手。其風指第三節稍屈。又屈空指上節向掌中。若先直而屈。是請召也。若先屈而還展。是發遣也。以諸大仙而圍繞之。謂迦葉瞿曇仙等。皆次第畫之。並在火院之中。火院即是三角壇。其中色赤。名赤院也。其印如前五通仙人說。四圍陀印是也。此是梵行者祕記。若誦圍陀者。見此手印。即知是何論何部等也。瞿曇仙(虛空中行欲。有二種渧汗下地。地生甘蔗。日炙生二子。為釋王者是也)末建拏(坐禪。蟻作封。遍身恐傷蟻。復入定者是也)竭伽仙(山名。約處得名也)縛私仙(即舊云婆藪仙人者是也)竭囉私(是身汗液義也。此仙不從胎生從汗液而生故得名也)
南方閻摩王當作風壇。壇中畫但荼印(若印等。此壇一角向身。一角向外也。或隨隱便安置。私云。若印等三字難詳)王右邊畫死后。以鈴為印。若畫身持之。左邊畫黑暗此幢也。后以幢為印(梵云計都。亦旗也)大自在忿怒作輸囉印。此輸羅也。大自在子之后作鑠底印。此鑠底也。大梵天明妃作蓮印。謂未開蓮也。那羅延那。七母等同用。作輪印。沒蘖囉印(此是也)俱吠離也作頂骨(在毘沙門方也)(此顱骨也)以笑手狀持之(謂屈水地指於掌中。散舒餘三指。如笑手狀以持頂骨如持鉢狀)七母等眷屬。謂鳥鷲狐及婆栖鳥(似鵄鵶。小黃土色。觜亦黃。是鸇類也。此鳥有祕身法)此等並在風輪中圍遶七母(凡閻摩王部類。皆在風輪中也)若持花得。此鳥等亦持七母真言也。此等各別自有持誦法。今入此漫荼羅會故耳(皆悉以為莊嚴)泥哩底方作大刀印。那羅延天作輪印(加上)俱摩囉作鑠底印(大自在之子)難陀龍兄弟作雲印(雲中有電。復有水形。俱在壇門邊也)商羯羅王作三戟叉印。商羯羅后作。鉢致印。月天作白瓶。并有蓮印。日天作車輅印。在金輪中(即是正方壇也)社耶毘社耶作弓印(亦在金方輪中也。弓傍須有箭也)風天作風幢印。妙音天作。嚩嚕拏龍作琵琶印。羂索印(如前)作圓漫荼羅。取本種子字圍之(謂字當心以印圍之)大我即告執金剛也。右此等略標印記。若廣作者。具如法中。謂彼各自在真言別行法也。以上釋迦部類了。
火天別壇(自下諸天壇安公作圖也)
以下八方天十二天。一一皆有別壇之文。唯無三重之文。義准中台第一第二重例。若有所樂。或各隨作五種壇法。一一須作三重之壇。以十二天及眷屬為中台。以各別同類眷屬為次院。互以十一天部為第三院。當壇天族本坐之處。準置地印供養。
涅哩底王別壇(經及義釋不出壇形。今且依圖作三角壇云云)

第十三總壇

軌文如前別別引了。
具緣品云。

爾時薄伽梵 告持金剛惠
常當於此夜 而作曼荼羅
傳佉阿闍梨 如是應次取
五色修多羅 稽首一切佛
大毘盧遮那 親自作加持
東方以為首 對持修多羅
至齊而在空 漸次右旋轉
如是南及西 終竟於北方
第二安立界 亦從初方起
憶念請如來 所行如上說
右方及後方 復周於勝方
阿闍梨次迴 依於涅哩底
學學對持者 漸次以南行
從此右旋繞 轉依於風方
師位移本處 而居於火方
持真言行者 復修如是法
弟子在西南 師居伊舍尼
學者復旋繞 轉依於火方
師位移本處 而住於風方
如是真言者 普作四方相
漸次入其中 三位以分之
已表三分位 地相普周遍
復於一一分 差別以為三
是中最初分 作業所行道
其餘中後分 聖天之住處
方等有四門 應知其分劑
誠心以慇重 運布諸聖尊
如是造眾相 均調善分別

義四云。爾時世尊告持金剛惠者言。常當於此夜而作曼荼羅。謂於此第七夜中使法事都畢也。是中從日沒後至明日明相出以來。總名為夜。初入夜分。即當圖畫諸位安置諸供養具。皆明相未出已前。使發遣竟。若違此法則生障礙。乃至令所依住處亦不吉祥也。然深祕密釋中。正以道機喜會為時。或以加持方便促百劫為一夜。或演一夜為百劫。修短在緣。無有定限也。若淺行阿闍梨則須具依法則。於晝日分。即當規畫界域以白檀等草定諸尊形位分段。至日將夕。預備香花燈燭等。皆令素辨。瞿醯云。於曼荼羅北面一處。以白色規盡。辨事真言辟除諸難。置諸供具也。阿闍梨言。若不能於一夜中遍畫諸尊者。從第五日受持地以後。漸次作之。於理無妨。又別有尊形印字三種方便。如下文所說也。
經云傳法阿闍梨已知時分。即明造立軌儀。至日入時。阿闍梨及助伴弟子。各如法澡浴已。著新淨衣。興大悲心。齎持供物往詣曼荼羅所。先應一一具法加持。如供養次第中說。次當如法護持自身。呼所度弟子。為彼作護。灑以香水。皆令一處次第而坐。然後阿闍梨至道場門前。普遍運心。稽首頂禮十方一切諸佛。亦如上說。然後持五色線。向曼荼羅位住立而頂戴之。次觀自身作毘盧遮那佛。所謂大毘盧遮那而自作加持也。所以然者。以大日如來是此大悲胎藏阿闍梨。是故行者若行阿闍梨事時。即應以自身作毘盧遮那。若作緣曼荼羅諸作務時。即以自身作金剛薩埵。其加持之方便。如下文及供養法中說也。復次行者應知護方八位。凡所造作曼荼羅。隨此而轉。東方因陀羅。南方焰摩羅。西方嚩嚕拏。北方毘沙門。東北伊舍尼。東南為護摩。西南涅哩底。西北為嚩庾。其上方諸尊多依帝釋之左。下方諸尊多依龍尊之右。上謂空居。下謂地居也。又環中胎藏三重界域。皆以預為標誌。使方隅均等。圖位素定。要令大日之位當五種寶聚之心。至此圖眾相時。阿闍梨先至因陀羅方如法作禮。次住火方北向而立。助伴弟子在伊舍尼。對持修多羅準定外界。弟子次當右遶至涅哩底。師亦右迴西向而對持之。阿闍梨次復右遶至嚩庾方。弟子亦右迴北向而對持之。弟子復右遶至伊舍尼。師亦右迴東向而對持之。凡一周竟。皆令當臍在虛空中均等平正已。至第二周亦如前右轉次第絣之以為界道(私云。對經可思)次復準定四維。阿闍梨復當右遶至涅哩底。弟子先在伊舍尼方。右迴相向持是。弟子次復右遶至嚩庾方。師即右轉至護摩方。弟子亦右迴相向持之。皆令當臍而在空中準定其位。弟子次復右遶至涅哩底。師即右轉至伊舍尼相對絣之。弟子次復右遶至護摩方。師即右轉至嚩庾方亦相對絣之。阿闍梨言。其正四方十字界道。經雖不言。理必有之。亦須右旋相對絣定也。如是已定外界及八方相竟。次當入中先定中胎外界。亦如前旋轉絣作四方相。其八方相已定。更不復作也。初定第一重外界。次定第二重外界。亦同中胎法則。其廣狹之量皆當展轉相半。假令中胎藏縱廣八尺。第一重當廣四尺。第二重當廣二尺。第三重當廣一尺。阿闍梨言。本法如此。若恐大小相懸不相稱者。稍以意均調之。於理無失也。如是分竟。復於一重一重更分為三分。其最向裏一分。是行來周道。故云佛子所行道。次一分是安置諸供養物處。次外一分是安置諸尊座位故。此二分皆是聖天之位處也。次於此外復作周匝界緣。於此虛空位之中。當運心觀察隨其方面分位相應諸尊皆都請供養。所以爾者。為阿闍梨臨事有所忘誤安置諸尊。或不周悉。其應請召而無位次者。皆當運心於此中供養也。分此三分位法。先於第一重外界之裏。隨取少分用作界緣。其闊狹之量當以意裁之趣得稍通座位也。於此界緣之內。作三分均分之。當先定諸尊座位內界分了。次定行道供養中間界分。如是第一重竟。次於第二重。亦從外向裏漸次分之。次分第三重亦如是。如上文所說。從大日如來臍以下光明。是此第三重位。自臍以上至咽所出光明。為第二重位。自咽以上乃至頂相之光明。為第一重位。其中胎藏即是毘盧遮那自心八葉花也。所共建立曼荼羅金剛弟子。須善通達真言法要。亞近於佛。則能更相佐助無所遺失。若不得如是人。但取已曾如法灌頂者。臨事指授行之也。又無此人者。當置橛為之。先於火方師位下橛。次伊舍尼方亦置之引線已。即師先心記火方橛此是師位。然後從伊舍尼引線至涅哩底方。餘准此行之可知也。阿闍梨又云。欲共引線。要須取所欲灌頂弟子耳。先以加持香水灑之。與共行事。所畫壇位等。且以物覆之勿令見也。方等有四門者。謂三重院皆設四門。使中正均等。開西向一門以通入出。餘門以線界橫斷之。瞿醯云。凡諸方開門。皆隨彼方隅廣狹。準為九分。取中一分為門。其餘八方則於門之左右各得四分。所出入門稍令闊作。自餘諸門以白色末作畫閉之。阿闍梨言。用金剛線作界橫斷竟。猶如金剛不可越之。越者犯三昧耶。又經文云。通門西向。若有因緣向餘方開之。於理無咎也。餘如下文所說。誠心以慇重運布眾聖尊者。謂圖畫時。先住瑜伽。觀此曼荼羅大會一一形色相貌威儀性類座位諸印。皆悉現前具足明了。然後以無量慇懃恭敬心閇而畫之。乃至小大疏密之度亦令均停相稱。故云如是造眾相均調善分別也(自下此品經文諸壇別別引先)
又具緣品云。
爾時執金剛祕密主復白世尊而說偈言。

云何彩色義 復當以何色
云何而運布 此色誰為初
門標旗量等 廂衛亦如是
云何建諸門 願尊說其量(乃至)
染彼眾生界 以法界之味
古佛所宣說 是名為色義
先安布內色 非安布外色
潔白最為初 赤色為第二
如是黃及青 漸次而彰著
一切內深玄 是謂色前後
建立門標幟 量同中胎藏
廂衛亦如是(云云。有多問答。今略引要)

義釋云。初一偈答色義。云染彼眾生界以法界之味古佛所宣說是名為色義者。猶如世間染色能染淨疊使同一味。故以味解色。如云袈裟味者。即是染作袈裟色也。今此曼荼羅色義亦然。以法界不思議色染眾生心。同一淨菩提味。復次如世間染色衣。先以灰水淨洗則易受染色。今以羅字門焚燒弟子心垢使成灰燼。然後以嚩字門大慈大悲水洗淨之。使純一清白離諸戲論。然後染作法界曼荼羅。令種種普門身皆同實相色也。次有兩偈通答三問。問中云當以何色。今此答中具用青黃赤白黑五色也。偈云先安布內色非安布外色者。是答云何布色。何處先起。何處後起也。潔白以為初。赤色為第二。如是黃及青。漸次而彰著。一切內深玄是謂色先後者。是答是色誰為最初也。白是毘盧遮那淨法界色。則一切眾生本源。故最為初。赤是寶幢如來色。既發菩提心。於心明道中降伏魔怨滅除蓋障。故第二。黃是娑羅樹王色。以成正覺時萬德開敷皆到金剛實際。故第三。青是無量壽色。既到金剛實際故。即以加持方便普現大悲曼荼羅。如淨虛空中具含萬像。故第四。黑是鼓音如來色。所以垂普門之迹。皆為顯本。本者即如來自證之地住大涅槃。若捨加持神力。則一切心量眾生非其境界。是故其色幽玄而最居後也。復次如世間淨帛先受染色故最初。黑是染色之極。以最深故不可復加。是以居後。漫荼羅色義亦然。白是越百六十心垢義。此名信色。故最初。赤者大勤勇義。是精進色。故第二。黃謂一念相應時。定惠均等七覺開敷。是名念色。故第三。青者大空三昧義。是名定色。故第四。黑者謂大涅槃義。即如來究竟之惠。是名惠色。故第五。或有說言。白色最初。黃為第二。赤為第三。青為第四。黑為第五者。此約受染淺深有容有上之義。又白是信義。最初。黃者猶如金剛不可殂壞。即是進義。故第二。赤謂心障淨除光明顯照。即是念義。故第三。餘如上釋。法門所表各殊也。復次白是寂災色。如來部義故最初。黃是增益色。蓮花部義故第二。赤是降伏色。金剛部義故第三。青是成辨諸事。亦出生隨類之形故第四。黑是攝召義。即諸奉教忿怒等所為眾務故第五也。復次如世間綵畫不過五色。然更相涉入有種種深淺不同。巧惠者善分布之。出生萬像無有窮盡。法界不思議色亦復如是。統而言之。不過五字門。然亦更相發揮成種種差別智印。即如來以普門善巧圖作悲生漫荼羅。乃至出生世界微塵數隨類之形。猶不窮盡。若瑜伽行人若善得此中意者。當知觸類而長。自在施為寂滅真如中當在何次。如偈中所說。且舉一途法門提其綱領耳。經云先安布內色非安布外色者。凡圖畫法。當先建立內心祕密蓮花藏竟。次造第一重伊字三點諸內眷屬。次造第二重四菩薩等諸大眷屬。次及第三重一切世天眷屬。又諸界道中央及第一重。當具五色。先以白色為周界竟。次於其外布赤色界。次外又布黃色。次外又布青色。最外布黑色。其第二重又依如上次第。布白赤黃三色。第三重周界但布純白一色。皆極令均調正直。漸次右旋布之。其行道及供養處外緣等。隨作一純色界。瞿醯云但用白色也。所以先白色從中向外者。明此菩提心五種根力漸次增廣。乃至住於大般涅槃。則遍一切處無處不在。故黑色最居外也。若從淺至深自迹歸本。則世尊俯同六趣為初門眷屬。開發淨菩提心。若眾生入此明門超百六十心時。則已出過世間上菩薩位故。第三曼荼羅唯以白色為界也。第二漫荼羅於白心之上更加赤色黃色者。赤是勤勇菩提心中進修萬行。黃是如來念處萬德開敷。爾時即入重玄門居寂光土。乃至迹居補處猶固不識一人故。第二重但以三色為界也。第一重曼荼羅於三色之上更加青色黑色者。青是大空三昧。所謂如來身口意密無盡加持故作大虛空色。黑謂如來壽量常住之身。如是妙身畢竟無像故作深玄色。此二句是如來祕密藏。非普為一切眾生故名內眷屬也。又入此深玄色時。即是如來自證中台花藏。爾時見五智色皆同一法界色。何有淺深之殊。而諸眾生有漸入者。有超昇者有頓入者。然其所趣畢竟同歸故。云一切內深玄也。經云建立門標幟量同中胎藏廂衛亦如是花臺十六節者。漫荼羅夾門皆豎幢旗以為標誌。謂之門標。二標相距尺量。令與中胎正等。上置橫括。廣亦然。幢竿上皆置偃月。月下置旗幟像。取繒帛裁令正方。可隅角破之以為兩幟。各附幢竿之外。上銳下垂也。四維際亦置幢竿并偃月。其標幟兩向置之。於大勤勇門偃月上各置如意寶。金剛手門偃月上各置拔折羅。蓮花手門偃月上各置商佉。四維上亦皆置寶也。夾門廂衛處如亞字形。而於中間通道。每於曲際皆置金剛撅。撅首如一股拔折羅形。其下銛銳。一廂六撅。兩邊總十二撅。四門并四角總五十二枚。三重例爾。并備五色線。皆以不動真言或降三世真言加持一百八遍。或一千八十遍。阿闍梨正作法夜。既畫漫荼羅竟。先觀中胎及第一院。知無闕少即下金剛撅。金剛撅以金剛線周匝圍之。至通門處則止不須橫斷。三重皆如是置之。若不能爾者。其第三院必應具依此法。勿得闕少。至通門處。當舉線隨門標屈曲而上使不閡頭。既結界竟。當依門出入不得輒越餘處。每出入時仍須誦不動真言。若是瑜伽阿闍梨。亦可周匝以線圍斷。若須出入時。想舉此線而於下過。過已則還如故。或去門遠急須出入者。當觀自身作毘盧遮那。以無罣礙身勿生越線之想。隨意出入無咎也。六撅間迴屈處。皆令尺量均停。仍須通行道往來界院。最外門廂衛兩邊。亦與中胎正等。故云廂衛亦如是(云云。華臺十六節以下非此中要故不抄之)
經第二卷具緣品之餘云。

次具迦羅奢 或六或十八
備足諸寶藥 盛滿眾香水
枝條上垂布 間捶華菓實
塗香等嚴飾 結護而作淨
繫頸以妙衣 瓶數或增廣
上首諸尊等 各各奉兼服
諸餘大有情 一一皆獻之

義云。次說吉祥瓶法。當用金銀等寶。乃至無者。應以瓷或淨瓦為之。極令圓滿端正。又不洩漏。如毘尼中方便。觀灑淨水盛滿其中。內五寶五穀五藥。於瞿醯中說之。然此五藥皆出五天。此方不能遍有也。又取如前所說諸塗香末香和水。兼置龍腦牛黃。於瓶中插以寶花。或隨方土所有名花。取其花果條葉茂好圓具者。使間錯垂布。令極端嚴。以綵繒纏頸。并繫花鬘。塗以眾香。結護作淨方便。亦如供養次第中說。於中胎藏當安五瓶。最中大日瓶安在花臺。餘置外花蕊中。凡獻中胎食時。四佛四菩薩各隨本座在花臺內。奉毘盧遮那者置花臺前也。若有力者。於一一尊所皆置一瓶。如不能爾。隨內外方於上首諸尊處置之。其四門處各置二瓶。四角各置一瓶。通門外別有一瓶。用降三世真言印加持之。擬出入時灑身自護。及召弟子入時亦用灑之。護摩處又別置一瓶。大略可百餘瓶也。經云六瓶者。是最少之限。當於中胎四方各置其一。門外一瓶必定不得闕之。若用十八瓶者。中胎置一瓶。第二院大勤勇處蓮花金剛部主及門凡四瓶。第二院四大菩薩。謂文殊等。各置一瓶。外院四門四角及門外者用之適足。所欲受灌頂者若多各隨人數令造一瓶。不得闕少也。如香水瓶者。諸閼伽器亦然。當用金銀白瑠璃等為椀。乃至商佉熟銅石木。或以樹葉新瓦盛眾香水置諸名花。如前所置瓶處。亦一一置之。
祕密品經疏如前別別引了。
私云。已上對軌引經疏文。示總別諸壇了。其都會壇只須集彼諸別壇隨方位而布列也。然世有一六曼荼羅。多異經疏諸軌說。自是一途說。非傳受難知。故今不依彼也。安公具支灌頂文中。依具緣品作都壇圖。即似今所受。玄法軌意亦順諸文。但今軌融會經諸品意。及加餘文所撰集也故有少異。今出彼圖以示大途。
中台及第一重界道五色。從內向外白赤黃青黑。第二白赤黃三色。第三重白一色。
三重各分為三。最外界緣。次內一分尊位。次內一分供處。次內一分行道。此二外緣純白界道。
私云。此圖安公只略示一品意也。但一兩事可決故加朱輪。或依餘品及儀軌說可加要尊故加朱點若作若觀時。須能會釋諸品也。經文隱互說之。人師亦不明傳。故今亦不能詳勤愚懷(阿闍梨所傳圖次下引之)
  次為助顯前義。重引要文者。義釋第四云。阿闍梨所傳漫荼羅圖位。具列如左。

上方 右方 左方
○如來如意寶 △能授一切尊(滿一切願也) □妙金剛
□如來甲冑 ○如來甲冑 □蓮花部女奉教者
○如來羂索 □蓮花部奉教者 □青金剛
□如來怖魔 □蓮花三服戟 □金剛蓮
○如來臍(□□) ○如來臍 □蓮花戟
□如來馬藏 □蓮花尊 □寂靜金剛
○如來臍 □金剛蓮 □大迅利金剛
□如來十力 □如來十力 □蓮華輪
○如來牙 □蓮花刀 □金剛牙
□金剛刀 □如來大護 □蓮花德菩薩
□那弭荼金剛(因因立名又云短也) △無所畏大護者(□□) □大水吉祥
□赤體金剛
○如來無所畏 □大吉祥 □佛奉教者
□如來鈴鐸 □僧吉祥(□□)
○如來商佉 □佛吉祥 □越無量虛空
□如來三昧耶金剛 □金色菩薩 △月黶尊
○如來正勒 □名稱惠菩薩
□如來三昧耶 □白色菩薩 □難降大護(女□像□)
○如來舌 △壞諸怖畏大護者(□□) □金剛部主
□如來豪相 □大勢至菩薩
○一切如來座 □毘俱胝菩薩(□□) □金剛連鎖(□□)
□不可越護門者(□□) □如來大勤勇 □觀世音菩薩
□執金剛
□如來眼 □多利尊(□□)
○如來心 □觀音母 □金剛母(□□)
□如來鑠底 □大白菩薩
○無堪忍(如來無堪忍) □資財主菩薩 □金剛針
□水自在尊 □遍觀菩薩 □金剛鉤
□相向守護閉者(□□) □如來念處 □吉祥菩薩
△金剛無勝大護者(□□) △如來使者
○如來力 □帶塔德菩薩
□如來輪 □寶德菩薩 △軍荼利金剛(□□)
□金剛拳 □如來蓮花 □庶皮衣形
□如來頂 □蓮花軍持 △大力金剛(□□)
□無戲論金剛 ○如來結界 □蓮華鬘
□如來施願 □蓮花斧 □虛空無垢金剛
□金剛斧 ○如來平等說 □蓮花索
□如來口 □蓮花鐸 □素囉多金剛(妙住)
○如來腰 □蓮花螺 □大身金剛
□金剛輪 □如來焰光 □蓮花部使者
□大勝金剛 □金剛棒
□如來鉤 □蓮花部使者△馬頭觀世音 □廣眼金剛
□虛空眼 □蓮花棒 □拔折羅金剛
聖不動尊

右第一重竟

□無垢光童子(□□) □賢劫菩薩(□□) ○大蕙菩薩(□□)
□賢劫菩薩 □光網童子(□□)
□舜惠菩薩(□□) □金光菩薩
□男奉教者(□□□□) △行惠菩薩(□□) △無垢惠菩薩(□□)
○金色菩薩 △寶德菩薩
□男守衛者 ○勝妙天菩薩(□□) ○無盡惠菩薩
□賢德菩薩
□男使者 ○花憧菩薩
□女使者 □寶嚴菩薩(□□) □不思議惠菩薩
△計都菩薩
△六面尊 △大慈起菩薩
□無垢光菩薩
△寶印主菩薩 ○無像菩薩
△降閻摩尊 ○救意惠菩薩(□□)
□地惠童子(□□) △清淨惠菩薩(□□)
□優波計設尼(□□) ○寶掌菩薩(□□) ○施一切無畏菩薩
□虛空惠菩薩(□□) 文殊師利
□地藏菩薩(□□) △除一切蓋障菩薩(□□) ○虛空藏菩薩(□□)
□計設尼(□□) □虛空無垢菩薩
□質多羅(□□) ○寶作菩薩(□□) □除疑怖菩薩(□□)
△法惠菩薩(□□)
□請召者(□□) ○除一切惡趣菩薩(□□)
□惠步菩薩(□□) △持地菩薩(□□)
□女使者(□□□□) △悲念菩薩(亦名大悲源)
□判泥弭菩薩(無墟也)
□男使者(□□□□) □豎意菩薩
△泥弭菩薩(壚也)
□女守衛者(□□□□) ○寶冠菩薩(□□) □除一切熟惱菩薩(□□)
○寶幢菩薩
□女奉教者(□□□□) △發心即轉法輪菩薩(□□)海惠菩薩
(□金光菩薩△光明菩薩)
□寶冠童子(□□)
□善住菩薩(□□) △妙惠菩薩(□□)
□妙幢菩薩
□月光童子 □無邊幢菩薩
□善財童子 □賢劫菩薩 □賢劫菩薩(□□□□)
□賢劫菩薩

右第二重竟

△火天護方神 □伊舍那護方神 △涅哩底護方神
風天護方神(□□□□)
△火天 □鳩槃荼眾眷屬 △女羅剎(□□)
風神后 △火天后 □阿名揭拏(羊耳)
△婆私瑟吒大仙 □阿濕嚩揭拏(馬耳) △羅剎眾(□□)
△迦樓羅女(□□□□)
△竭伽大仙 □戎婆揭挐(箕耳) □賢劫菩薩
△迦樓羅(□□□□)
△未建荼大仙 □雜寶藏神(□□□□) ○童男菩薩
△瞿曇大仙 (△荼吉尼□□□□)△荼迦(□□□□) ○比丘眾
△非人眷屬△一切人眷屬
△迦葉大仙 □童男菩薩 ○日光菩薩
△諸執曜神等 □比丘眾 □西南日輪遍照勝德佛
□童男菩薩□比丘眾
△毘逝耶后 □離塵勇猛菩薩
△日天子 □東北方定勝手德佛 ○菩薩眾
□寶勝菩薩
  △逝耶后 □菩薩眾 ○比丘眾
□西北方一寶蓋佛 □那羅延并眷屬 □比丘眾
○童女菩薩 □比丘眾
□魔天他化自在天 □童女菩薩 △苾
□童女眾
□化樂天 □女部多(□□□□)
□兜率陀天 □部多藥叉類(□□□□) △諸毘那夜迦
□賢菩薩
□焰摩天 □住雪山藥叉將 △摩訶迦羅(黑神)
(○小訖瑟拏二龍王○訖西瑟拏二龍王)
□東方提頭賴吒(天王并楗闥婆眾) □娑多祁哩藥叉將(□□□□□□)
○優婆路係多二龍王 □舍支夫人(□□)
□半遮羅藥叉將(□□) △毘盧遮十眷屬(□□□□) ○路係多二龍王
□帝釋三十三天 □毘灑迦夜叉將(□□□□□□)
○優婆辟多二龍王△
□童子菩薩 □痾吒囉迦藥叉將(□□) △毘舍支十眷屬(□□□□)
□比丘眾 □毘沙門子藥叉將(□□)
○優波束訖勞二龍王
□歡喜菩薩 ○束訖勞二龍王
□上方歡喜德菩薩 □摩尼拔陀羅神(□□) ○娑伽羅龍王
□菩薩眾 □護方神后(□□□□) △寒冷地獄
○阿那婆達多龍王
□童女菩薩 □俱A囉護方神毘沙門(□□□□) △熱惱地獄
○得叉迦羅龍王
□吉祥功德天 ○摩迦斯龍王
□阿難陀 □滿賢藥叉將(□□) □毘樓博叉王(□□)
○矩利迦龍王
□須菩提 □訶栗底每(男五女五) ○羯句吒迦龍王
□舍利子 △閻摩歿底后
○和修吉龍王
□大目蓮 □散支大將(□□) △閻摩后
○阿難陀龍王
□大迦葉 □童男菩薩 △閻摩但荼
(○大蓮花龍王○波頭摩龍王)
□無量音聲佛頂 □比丘眾 △閻摩羅法王
○商佉龍王
□廣大佛頂 □勝授菩薩 △質呾羅笈多訊獄者
(○嚩嚕拏后□○嚩嚕拏龍王□)
□火聚佛頂 □北方勝德佛 △夜黑天
□毘樓勒叉護方天王(□□)
□勝佛頂 □菩薩眾 □辨才天(□□)
△如來錫杖 □比丘眾 □童男菩薩
○優波遜那守門者(□□)
○如來鉢 □童女菩薩 □比丘眾
通門
○如來牙 □賢劫菩薩 □離優菩薩
○遜那守門者(□□)
□豪相 □吉田農神 □南方無優德佛
○地神(□□)
△無能勝尊 □主象馬神 □菩薩眾
○龍王并后眷屬(□□□□)
□釋迦牟尼佛 □比丘眾 ○童男菩薩
△無能勝妃 □主王庫藏
□童女菩薩 ○比丘眾
○佛母 □主外道福處神
□別異地獄 □行惠菩薩
如來鑠底印 △主巖穴神 □賢劫菩薩
○西方寶焰佛 □童男菩薩 □主伏藏神
△遮悶挐 (○菩薩眾○比丘眾) □比丘僧
□主磧神 △嬌吠唎 ○童女菩薩
□普光菩薩 □主尸林神 □吠瑟拏味
○主平相侵神
□東方寶性佛 □主陂池神
○主日歷神
□菩薩眾 主龍泉神 △嬌唎
○主時分神
□比丘僧 □主井神 △燕捺唎
○主業作神
□童女菩薩 □主空中宮苑神 △咾捺唎
○主宿神
□佛袈娑 □主宮室神 △末囉弭
○主宿對神
△佛軍持 □主海神 □緊那羅妃(□□)
○夜夜神
□白傘佛頂 (□主室它神□主巷曲神 ○緊那羅(□□)○童男菩薩)
(○主月神○主日神)
□最勝佛頂(□□) □主方神 ○比丘眾
○六時神
□摧碎佛頂(□□) □主街陌神 ○蓮花手菩薩
○主直神 □主河神
○東南蓮花勝德佛 (□主二十八宿神□主十二宮神)
□最高佛頂 □主道神 ○菩薩眾
○月后名赤色
□辟支佛 □主曠野神 ○比丘眾
○月后名月祥 □主郊野神
○童女菩薩 ○月天子
□大梵并明妃眷屬 □主店肆神 △慕訶囊
○月后名月相
□四神天 □主城神 △闕名火神
○童男菩薩
□無名天
□淨居自在天子 □主村神 △劫微
○比丘眾
□普花天子 □主洲神 △芒囊娑
○蓮花勝菩薩
□光鬘天子 主鳥神 △訖灑也
□下方蓮花德佛 □主山神 △社吒囉
○菩薩眾
□意生天子 □主悉地物神 △誕囊
○比丘眾
□名稱遠聞天子 □主悉地神 △沒栗拏
(○童女菩薩○賢劫菩薩)
大自在妃并眷屬 □主仙藥神 △露係多
□阿修羅女眷屬(□□□□)
□大自在天并眷屬 □主藥計神 △芒嚕多
□阿修羅眷屬
□摩醯首羅子及妃 □主藥神 △捺囉迦
□持明妃 □悉地持明妃(□□□□) △娑摩醯捺囉
○摩睺羅伽女(□□□□)
□持明仙 □悉地持明仙(□□□□) △諸火仙等
○摩睺羅伽

右第三重竟

上方 右方 左方 下方
□如來如意寶 □能授一切尊(滿一切願也) □妙金剛 降三世尊
□如來甲冑 □蓮華部女奉教者
□如來羂索 □蓮華部奉教者 □青金剛
□如來怖魔 □蓮華三股戟 □金剛蓮 □金剛鐸(□□□□)
□如來臍 □蓮花戟
□如來馬藏 □蓮花尊 □寂靜金剛
□如來脣 □金剛蓮 □大迅利金剛 □金剛羂索
□如來十力 □蓮花輪
□如來牙 □蓮花刀 □金剛牙 □金剛刀
□如來大護 □蓮花德菩薩 □那弭荼金剛(因自立名又云短也)
△無所畏大護者(□□) 大水吉祥 □赤體金剛
□如來無所畏 □大吉祥 □佛奉教者
□如來鈴鐸 □僧吉祥(□□)
□如來商佉 □佛吉祥□ □越無量虛空
□如來三昧耶金剛 □金色菩薩 △月黶尊(□□)
□如來正勤 □名稱惠菩薩(□□)
□如來三昧耶 □白色菩薩 □難降大護(女像□□)
□如來舌 △壞諸怖畏大護者(□□) □金剛部主
□如來毫相 □大勢至菩薩
□一切如來座 □毘俱胝菩薩 □金剛連鎖(□□) □不可越護門者□□)
□如來大勤勇 □觀世音菩薩 □執金剛
□如來眼 □多利尊(□□)
□如來心 □觀音母 □金剛母(□□)
□如來鑠底 □大白菩薩
□無堪忍(如來無堪忍) □資財主菩薩 □金剛針
□水自在尊 □遍觀菩薩 □金剛鉤 □相向守護門者(□□)
□如來念處 □吉祥菩薩 △(金側無勝大護者□□) △如來使者
□如來刀 □帶塔德菩薩
□如來輪 □寶德菩薩 △軍荼利金剛 □金剛拳
□如來蓮花 □鹿皮衣形
□如來頂 □蓮花軍持 △大力金剛(□□) □無戲論金剛
□如來結界 □蓮花鬘
□如來施願 □蓮花斧 □虛空無垢金剛 □金剛斧
□如來平等說 □蓮花索
□如來口 □蓮花鐸 □索囉多金剛(妙住)
○如來腰 □蓮花螺 □大身金剛 □金剛輪
□如來焰光 □蓮花使者 □大勝金剛 □金剛棒
□如來鉤 (□蓮花部使者△馬頭世音) □廣眼金剛
□虛空眼 □蓮花棒 □拔折羅金剛 聖不動尊

右第一重竟

□無垢光童子(□□) □賢劫菩薩(□□) □大惠菩薩(□□) □賢劫菩薩
□光網童子(□□) □寂惠菩薩(□□) □金光菩薩
□男奉教者(□□□□) △行惠菩薩(□□) △無垢惠菩薩(□□) □金色菩薩
△寶德菩薩
□男守衛者(□□□□) ○勝妙天菩薩(□□) ○無盡惠菩薩(□□) □賢德菩薩
□男使者(□□□□) △花幢菩薩
□女使者(□□□□) □寶嚴菩薩(□□) □不思議惠菩薩(□□) △計都菩薩
□六面尊 △大慈起菩薩(□□) □無垢光菩薩
△寶印手菩薩(□□)
△降閻摩尊 ○無像菩薩(□□)
○救意惠菩薩(□□)
□地惠童子(□□) △清淨惠菩薩(□□)
○寶掌菩薩(□□)
□優波計設尼(□□) □(施一切無畏菩薩□□) □虛空惠菩薩(□□)
□文殊師利 □地藏菩薩(□□) △(除一切蓋障菩薩□□) □虛空藏菩薩(□□)
□計設尼(□□) □(虛空無垢菩薩□□)
□質多羅(□□) ○寶作菩薩(□□) □除疑怪菩薩(□□) △法惠菩薩(□□)
□請召者(□□) □(除一切惡趣菩薩□□) ○惠步菩薩(□□)
△持地菩薩(□□)
□女使者(□□□□) △悲念菩薩(□□亦名大悲纏) □(刺泥弭菩薩(無墻也)
□男使者(□□□□) □堅意菩薩(□□) △泥弭菩薩(墻也)
□女守衛者(□□□□) ○寶冠菩薩(□□) □(除一切熱惱菩薩□□) ○寶幢菩薩
□女奉教者(□□□□) △(發心即轉法輪菩薩□□) ○海惠菩薩(□□) ○金光菩薩 △光明菩薩)
□寶冠童子(□□)
□善住意菩薩(□□) △妙惠菩薩 ○妙幢菩薩
□月光童子 □無邊幢菩薩
□善財童子 □賢劫菩薩 □賢劫菩薩(□□□□) □賢劫菩薩

右第二重竟

△火天護方神 □伊舍那護方神 △涅哩底護方神 風天護方神
△火天 □鳩槃荼眾眷屬 △女羅剎(□□) 風神后
△火天后 □阿名揭拏(羊耳)
△波私瑟吒大仙 □(阿濕嚩揭拏馬耳) △羅剎眾(□□) △迦樓羅女(□□□□)
△竭伽大仙 □戍婆揭拏(箕耳) □賢劫菩薩 △迦樓羅(□□□□)
△末建荼大仙 □雜寶藏神(□□□) ○童男菩薩
△瞿曇大仙 (△荼吉尼(□□□□△荼迦□□□□) ○比丘眾 (△非人眷屬△一切人眷屬)
△迦葉大仙 □童男菩薩 ○日光菩薩
△諸執曜神等 □比丘眾 (□西南日輪遍照勝德佛 □童子菩薩□比丘眾)
△毘逝耶后 □離塵勇猛菩薩
△日天子 (□東北方定勝手德佛 □菩薩眾) □寶勝菩薩
△逝耶后 □菩薩眾 ○比丘眾 □(西北方寶蓋佛)
□那羅延并眷屬 □比丘眾 □童女菩薩 □比丘眾
□(魔天他化自在天) □童子菩薩 △苾陵蟻知 □童子眾
□化樂天 □女部多(□□□□)
□兜率陀天 □部多藥叉類(□□□□) (△諸毘那夜迦) □賢劫菩薩
□焰摩天 □住雪山藥叉將(□□) △(摩訶迦羅(黑神) □小訖栗瑟拏二龍王□訖西瑟拏二龍王)
□(東方提頭賴天王并健闥婆眾) □(娑多祁哩藥叉持□□□□□□) ○優波路係多二龍王
□舍支夫人(□□) □半遮羅藥叉將(□□) △毘盧遮十眷屬(□□□□) ○(路係多二龍王)
□帝釋三十三天 □毘灑迦夜叉將(□□□□□□) ○優波臂多二龍王
□童子菩薩 □痾吒嚩迦藥叉將(□□) △毘舍支十眷屬(□□□□)
□比丘眾 □(毘沙門子藥叉將□□) ○(優婆束訖勞二龍王)
□歡喜菩薩 ○束訖勞二龍王
□(上方歡喜德菩薩) □摩尼拔陀羅神 ○沙伽羅龍王
□菩薩眾 □護方神后(□□□□) △寒冷地獄 ○(阿那婆達多龍王)
□童子菩薩 □(俱囉護方神毘沙門) △熱惱地獄 ○(得叉迦羅龍王)
□吉祥功德天 □摩迦斯龍王
□阿難陀 □滿賢藥叉將(□□) □毘樓博叉王(□□) □矩利迦龍王
□須菩提 □訶栗底母(男五女五) □(羯句吒迦龍王)
□舍利子 △閻摩歿底后 □和脩吉龍王
□大目連 □散支大將(□□) △閻摩后 □阿難陀龍王
□大迦葉 □童男菩薩 △閻摩但荼 (□大蓮花龍王□波頭摩龍王)
□無量音聲佛頂 □比丘眾 △閻摩羅法王 □商佉龍王
□廣大佛頂 □勝授菩薩 △(質呾羅吸多訊獄者) (□嚩嚕拏后品□嚩嚕拏龍王)
□火聚佛頂 □北方勝德佛 △夜黑天 (□毘樓勒叉護方天王□□)
□勝佛頂 □菩薩眾 □辨才天(□□)
△如來錫杖 □比丘眾 □童男菩薩 □(優波遜那守門者□□)
□如來鉢 □童女菩薩 □比丘眾 通門
□如來牙 □賢劫菩薩 □離優菩薩 □遜那守門者(□□)
□豪相 □主田農神 □南方無優德佛 □地神(□□)
△無能勝尊 □主象馬廄神 □菩薩眾 □龍王并后眷屬(□□□□)
□釋迦牟尼尊 □比丘眾 □童男菩薩
△無能勝妃 □主王庫藏
□童女菩薩 □比丘眾
□佛母 □主外道福處神
□別異地獄 □行惠菩薩
□如來鑠底印 △主巖穴神 □賢劫菩薩 □西方寶焰佛
□童男菩薩 □主伏藏神 △遮悶拏 (□菩薩眾□比丘眾)
□比丘僧 □主磧神 △嬌A唎 □童女菩薩
□普光菩薩 □主尸林神 △A瑟拏味 □主平相侵神
□東方寶性神 □主陂池佛 □主日歷神
□菩薩眾 □主龍眾神 △嬌唎 □主時分神
□比丘僧 □主井神 △燕捺唎 □主葉作神
□童女菩薩 □主空中宮苑神 △咾捺唎 □主宿神
□佛袈娑 □主宮室神 △未囉弭 □主宿對神
△佛軍持 □主海神 □豎那羅妃(□□) □主夜神
□白傘佛頂 (□主室宅神□主曲神) (□緊那羅□□□童男菩薩) □(主月神□主日神)
□最勝佛頂(□□) □主方神 □比丘眾 □六時神
□摧碎佛頂(□□) □主街陌神 □蓮花手菩薩 □主直神
□主河神 □(東南蓮花勝德佛) □(主二十八宿神□主十二宮神)
□最豪佛頂 □主道神 □菩薩眾 □月后名赤色
□辟支佛 □主曠野神 □比丘眾 □月后名月祥
□主郊野神 □童女菩薩 □月天子
□(大梵并明妃眷屬) □主辟店肆神 △慕訶囊 □月后名月相
□四禪天 □主城神 △闕名火神 □童男菩薩
□無色天
□淨居自在天子 □主村神 △劫微 □比丘眾
□普花天子 □主洲神 △芒囊娑 □蓮花勝菩薩
□光鬘天子 主鳥神 △訖灑也 □(下方蓮花德佛)
□主山神 △社吒囉 ○菩薩眾
□意生天子 □主悉地物神 △句路誕囊 □比丘眾
□名稱遠聞天子 □主悉地神 △沒栗拏 (□童女菩薩□賢劫菩薩)
大自在妃并眷屬 □主仙藥神 △露係多 (□阿脩羅女眷屬□□□□)
(□大自在天並眷屬) □主藥計神 △芒嚕多 □阿修羅眷屬(□□□□)
□(摩醯首羅子及妃) □主藥神 △捺嚩迦
□持明仙 □悉地持明妃(□□□□) △娑摩醯捺羅 □摩睺羅伽世(□□□□)
□持明妃 □悉地持明仙(□□□□) △諸火仙等 □摩睺羅伽

右第三重竟

阿闍梨言。第一院東方如來鉤乃至如來甲等。皆是毘盧遮那三昧。一一作天女形。如曼荼羅方圓以辨其色。坐白蓮花臺上。手中復持蓮花。花上各以物像用為標幟。如鉤輪刀槊商佉鈴鐸羂索甲冑等。皆依本相畫之。頂相豪相口舌身脣牙等。倒推可解。如來臍於蓮上圖作連環圓好之相。如來腰亦頗旋曲。如數珠鬘形。如來藏如輪王馬寶藏相不現之形。如來施願當作與願手。如來法及辨說等。或持經藏或作說法手。念處十力等皆是止觀相應法。作寂然三昧之容。三昧耶當作佛頂相。如來頂相具攝一切功德。凡手中無物可為標幟者。皆應置之。若曼荼羅不作尊形但是祕密印者。於金剛座上作蓮花臺。臺上如前畫作標幟。其作字曼荼羅者。經中有種子字。當如法置之。如經不戴。當取梵名中最初字為種子。或可通用阿字也。北面蓮花部諸尊。若經中不說形相者。通作紅蓮花色或淨白色。如金色尊等。則依名辨之。所持印相亦如佛部中說。然用蓮花為標幟。如蓮花輪像。當以四蓮花葉如十字之形用為輪輻。輻外作刃環圍之。蓮花刀當於蓮上置刀。刀鋒上又用蓮花以為標幟相。金剛杵戟等皆亦如是。蓮花羂索以蓮花為兩茸。鐸則以蓮花為繫。鬘則貫穿蓮花以莊嚴身。或於所持花上置之。戴塔吉祥於頂髻上置窣堵波。或在所持花上。蓮花尊即於花上重置蓮花。寶德尊蓮花上有寶。能授一切願明王能滿一切希願。其狀一如觀世音。手持蓮花。花上或置如意寶。隨息災增益降伏事在彼相應壇中。大吉祥二手各持蓮花。水吉祥或蓮中出水。或手垂出水。被鹿皮尊當以鹿皮嚴身如梵天像。其契印曼荼羅例同前說。通用娑字為種子也。南面金剛部諸尊亦可依經初所列名者皆具置之。隨作方圓三角半月等壇。身色亦爾。或持一股拔折羅。或持三股五股。上下二鋒等種種金剛標相如經中所說。隨意置之。其刀斧鉤針等皆以金剛為標幟。刀即刃鋒。柄飾皆作金剛杵端鈷銳之形。羂索連鎖兩端皆如三股拔折羅像。輪以十字金剛為輻輞。利刃環遶圍之。鐸以一股金剛為上繫。十字金剛為舌。餘皆例推可解。契印曼荼羅亦於金剛座上置白蓮花。花上各表其物。若作字印曼荼羅。執金剛所統眷屬通用縛字為種子。餘金剛通用字為種子也。第二院諸菩薩眾。若經中具載形相者。一一如本教畫之。無文者通用真陀摩尼印。當持蓮花。花上置如意寶周匝焰鬘圍之。或隨彼名中義趣以表其相。如寶冠菩薩。即於花上置寶冠。寶網菩薩則於花上置網。寶掌則於掌中持寶。發心轉法輪菩薩即手中持輪。所有諸闕位處皆置賢劫菩薩。其使者奉教等皆作卑下之容。其使者操持刀捧。狀如夾門守禦。奉教者或執持於捧印。或瞻仰所尊若受指麾教勅。守護者則如守門通信有所諮白。各隨其類也。降閻摩尊是文殊眷屬。具大威勢。其身六面六臂六足。水牛為座。面有三目。色如玄雲。作極忿怒狀。六面尊形相大同。然有四臂六足或二手二足(私云。此上六面已下十八字二十本無之)當檢文殊梵本具足圖之。凡此等諸尊若餘經中具說形相者。亦可依彼圖畫入曼荼羅中。其有諸尊毘盧遮那經不載真言手印即別出餘經者。當依彼經授與真言手印。令依此經供養次第法行之也。第三院十方佛等。各依常相圖之。若作契印。當以如來頂相。種子則以阿字。若聲聞緣覺。一同比丘儀式。是中緣覺小差別者。謂或有肉髻等大人之相。若契印當用鉢袈娑錫杖等。其種子字如經中真言所說。東方日天之前。或置摩利支天女。如陀羅尼集中出之。北方夜叉八大將。圖中闕少者。其形大抵相似。皆被甲冑持伽駝印。身相圓滿端正。以彼趣所求無乏常快樂自恣故也。羊耳馬耳象耳等。皆是鳩槃荼眷屬。其形不同夜叉。皆露身垂毛。作非人之像。耳同畜獸。圖云持明仙者。是餘藥力等所成。悉地持明仙者。皆是專依咒術得悉地人。直云諸仙者。皆是圍陀事火之類。勤修苦行成五通神仙。又有夜叉持明。是彼類中福德最勝天趣之所攝者。與世仙人又殊也。其山海河池林樹穀藥城邑道路等神。各以本名為標幟相。山神坐山。河神坐河。其樹藥等。或手執持或依其上。當以義類推之。花嚴中更有足行神身眾神。是護諸跛行之類及護身神。亦可依次列之。西方非人趣者。當知毘盧遮那普門身中絓。是雜類鬼神傍生等。圖中無別名相者。多在其中所攝最多也。路係多是赤色。臂多是黃色。訖瑟拏是黑色。其青色亦是中攝。若依此方中明義。則當各別出之。訖勞是白色。皆是一類龍王。各依本色畫之。若加鄔波字者。其色稍淺。遜那鄔波遜那亦是護門大龍王。皆右手持刀。左持羂索。主年月時分神等。皆作天女形。執持花枝等以為標相。若主善事者。其花亦令色相圓備。若主惡事者。則持萎萃花果等。其主六時神。亦可持六技之花。作隨時榮落之像。以表其事。主晝夜神者。亦可以花敷花合明之。他皆倣此。南方苾知。是摩醯首羅子。身極枯疲。以常降伏怨敵。假使骨肉消盡。要令得勝。故為此形。私謂即是智度所云常修苦行割肉祀火感生諸惡神者。所以位在南方。其十二火天。經中略說形像。有一神闕名者。但依諸火天總相之形。餘如圖中所示也。
又此中可引字輪品并疏釋及十二真言王等。文俱在三密抄。故於此略之。
右者依法曼院前大僧正慶算命以東叡山天海藏御本書寫為興隆佛法被入法曼藏畢。

東曼荼羅抄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