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曼荼羅抄卷下

輸入者 彭忠琴
    一校者 程海燕
    二校者 王 麗
    改稿者 譚海云

後引二四文者。安公所出四種曼荼羅中。上已引具緣祕密品等文。混雜明彼第一第三曼荼羅了。自下引其餘二曼荼羅文即為二。初引第二三昧相應轉字輪曼荼羅文者。彼云。此有三種。一者三昧相應入曼荼羅。二者佛轉字輪現曼荼羅。三者令轉字輪圖曼荼羅(云云)具如彼灌頂文。今略示其簡要(若欲廣知更檢彼文)初言三昧相應入曼荼羅者。略有五法。一者觀心分八葉蓮花。其花臺上想阿字(安公云。此壇中以心地為壇地)二者首中暗字。三者兩眼置□字。四者轉□囉字令作□字。由此方便離一切相。即是常身(已上四種出成就悉地品)五者三世無礙力明妃(出轉字輪品。如三密抄引也。已上成身彼出八法。今品依經出五法也)第二佛轉字輪現曼荼羅者。轉字輪漫荼羅行品云。時毘盧遮那世尊尋念諸佛本初不生。加持自身及與持金剛者。告金剛手等上首執金剛言。善男子諦聽。轉字輪曼荼羅行品。真言門修行諸菩薩能作佛事。普現其身。
義云。尋念我本初不生一切佛本來不生故。由與諸佛無二體故。如是取本不生阿字。加持自身及執金剛而告之也。以不生力加持之也。一切皆入阿字門。即是無二體也。如是思念已。方告上首諸金剛也。上首者非但祕密主。而已十佛剎土諸執金剛皆是上首也。諦聽。善男子。字輪轉名漫荼羅行品。廣真言門修行之菩薩作佛事。能住彼前者。謂阿字門也。此一字中入一切之字。一切字中入一字。於一切法旋轉無礙也。如世人之輪不轉則已。轉則無有窮盡。尋其首尾亦不可了知故名輪也。又如世間之輪若旋輪時能斷一切之草木之類。隨彼根莖枝葉遇此論者無不摧破。何以故。以邊刃利故。此阿字輪亦復如是。能破一切無明煩惱。隨彼所向無不摧滅也(乃至)本不生者即是阿字輪也。入此輪即是與諸佛同體無二也。佛為成就修真言行菩薩故。欲說此阿字輪而先歎其功德。若得此輪能令諸菩薩普門示現。以一切眾生所喜見之身。普住其前而化度之。以大因緣而作佛事。故云住彼前也。
經云。即時世尊身諸支分皆悉出現是字。於一切世出世間聲聞緣覺靜慮思惟。勤修成就悉地。皆同壽命。同種子。同依處。同救世者。南麼三曼多勃馱喃(一)阿善男子。此阿字一切如來之所加持。真言門修菩薩行諸菩薩能作佛事。普現色身於阿字門一切法轉。是故祕密主真言門修菩薩行。諸菩薩若欲見佛。若欲供養。欲證發菩提心。欲與諸菩薩同會。欲利益眾生。欲求悉地。欲求一切智智者。於此一切佛心當勤修習(安公云。前都會壇佛以本誓現曼荼羅。今此壇中佛諸身分現阿字輪為一切種子)第三令轉字輪圖曼荼羅者。又經云。爾時毘盧遮那世尊復決定。說大悲藏生曼荼羅王敷置聖天之位。三昧神通真言行不思議法。彼阿闍梨先住阿字一切智門。持修多羅稽首一切諸佛。東方申之旋轉。而南以及西方周於北方。次作金剛薩埵。以執金剛加持自身。或以彼印。或以嚩字。入於內心置漫荼羅。如是第二漫荼羅亦本寂加持自身故。無二瑜伽形如來形空性形。次捨所行道二分聖天處。遠離三分。住如來位。東方申修多羅周匝旋轉。所餘二曼荼羅亦當以是方便作諸事業。
義云。凡合繩當令得所。不得太緩。若不調者令師及弟子多病。為障所嬈。若用時斷絕亦令致損秏也。次當知方所者。所以先須審定方面者。若弟子臨時錯誤。或謂東為西等。即為障者之所得便也(云云。次杵壇與經異可決)又云。假令中台方六尺者。量半為三尺。即是台外第一院廣狹量也。分此三尺以為四重(即有三線道也)第一為行道。第二為置供物處。第三重是諸尊坐處。第四是外緣(其三重皆等。外緣狹也。云云。私云。次半減。如前可知)又云。前漫荼羅中云第二院置釋迦第三文殊師利菩薩。此文互也。由先定中台竟直向第三院定之故云第二。非是第三重也。今此中自有誠文。文殊在第二重。釋迦在第三重也(私云。具緣品釋迦加上引。又彼品疏絣線文云。先定外界。次定中台。次第一重。次第二重。次第三重。又布色文云。凡圖畫法先達內心蓮花藏竟。次造第一重伊字三點諸內眷屬。次造第二重四菩薩諸大眷屬。次及第三重一切諸天眷屬云。此等文異可決。又祕問具緣品云。次往第二院。東方初門中畫釋迦牟尼。次至第三院先圖妙吉祥。此品初絣線文不明。次圖尊文四大護後云。次當出外於第二分畫釋迦種牟尼次云。於第三分帝釋方作施願金剛童子。云云。前後兩品其文似同。今此中有誠文等者可尋)又云。經中從定線位訖竟至定色以來。解未明了。未記(更問之也。私云。疏云未了。誰更詳之。又大途同具緣品。故不具哉。更檢)又經云。復以大日加持自身。念廣法界而布眾色。真言行者應以絜白為先。說伽陀曰。

以此淨法界 淨除諸眾生
自體如如來 遠離一切過
如是而觀想 思惟囉字門
寂然光焰鬘 淨月商佉色
第二布赤色 行者當憶持
思惟字明照 本無大空點
煥炳初日輝 最勝無能壞
第三真言者 次運布黃色
定意迦字門 當隨於法教
身相猶真金 正受害諸毒
光明遍一切 金色同牟尼
次當布青色 超度於生死
思性麼字門 大寂菩提座
身色如虹霓 除一切怖畏
最後布黑色 其彩甚玄妙
思惟訶字門 周遍生圓光
如劫災猛焰 寶冠舉手印
能怖一切惡 降伏諸魔軍

又義釋意云囉大日麼寶幢。迦是牟尼佛。麼釋迦。訶阿閦(云云)注云。牟尼是佛都號(云云)與前壇并法全軌異。可詳。又義釋釋印云。凡加持色法。先於色中想囉字。字成已即轉為佛也。此有二種。一名阿利荼。謂左手當胸上為拳。而申風指直豎右臂。如擊物。直申舉之。其左腳向前。右腳相去三尺。以來長引即是也。白朱黃青皆用之。當想佛形。而作此印也。凡作印有二種威儀。若立作印皆須作此威儀也。四佛皆作寂然之形用此印也。又釋第五色中云。此是阿閦如來也。其佛以大慈悲為護一切伏諸障。故作毘俱胝形。兼作印擬於作障之者。此俱胝眉皺如前說也。此尊名鉢羅底(丁也反)哩荼梵字也。此印舉左手。申左腳。屈右腳也。此是降伏通用之印也。作金剛忿怒形。不須作佛形也。此二尊是通一切用身印也(安公云。此印經云。寶冠舉手印。四輪布字中寶冠舉手印。用外縛五股今此界道對受用彼印。依此經文也)又經此次出無能害力明妃(云云。如三密抄)又次云。次調彩色頂禮世尊及般若波羅蜜。持此明妃八遍。從座而起旋繞漫荼羅。入於內心以大慈大悲力念諸弟子。阿闍梨復以羯麼金剛薩埵加持自身。以嚩字門及施願金剛已。當畫大悲藏生大漫荼羅。彼安詳在於內心而造大日世尊。坐白蓮花。首戴髮髻。鉢吒為裙。上被綃縠。身相金色周身焰鬘。或以如來頂印。或以字句。謂阿字門。東方一切諸佛以阿字門及大空點。伊舍尼方一切如來母虛空眼應書伽字。火天方一切諸菩薩畫真陀摩尼寶。或置迦字。夜叉方觀世自在蓮花印。并畫一生補處菩薩眷屬。或作娑字。焰摩方越三分位置金剛慧印持金剛祕密主并眷屬。或書嚩字。彼復棄三分位畫一切諸執金剛印。或書字句。所謂字。次涅哩底方於大日如來下作不動尊。坐於石上。手持羂索慧刀。周匝焰鬘擬作障者。或置彼印。或書字句所謂唅字。風天方降三世尊。推大障者。上有光焰。大勢威怒猶如焰摩。其形黑色於可怖中極令怖畏。手轉金剛。或作彼印。或書字句。所謂訶字(長聲)次於四方畫四大護帝釋方名無畏結護者。金色白衣。面現少忿怒相。手持壇荼。或作彼印。或置字句。所謂作嚩字夜叉方名壞諸怖結護者。白色素衣。手持朅伽。并有火焰。能壞諸怖。或畫彼印。或置字句。所謂博字。龍方名難降伏結護者。赤如無優花色。被朱衣。面像微笑在光焰中。而觀一切眾會。或置彼印。或置字句。所謂索字。焰摩方名金剛無勝結護者。黑色玄衣。毘俱胝形眉間浪文。上戴髮冠。自身威光。照眾生界。手持壇荼。能壞大為障者。或作彼印。或置字句。所謂吃懺(二合)字。及一切眷屬使者皆坐白蓮花上。真言者如是敷置已。次當出外於第二分書釋迦種牟尼王。被袈裟衣。三十二導師相。為說最勝教施一切眾生無畏故。或袈裟鉢印。或以字句。所謂婆字。次於外曼荼羅以法界性。加持自身發菩提心。彼捨三分位。當三作禮心念大日世尊。如前調色於第三分。帝釋方作施願金剛童子形。三昧手持青蓮花。上置金剛惠杵。以諸瓔珞而自莊嚴。上妙綃縠為裙。極輕細者用為上服。身欝金色頂上有五髻。或置密印。或置字句。真言曰。南麼三曼多勃馱喃一鍐。於其右邊光網童子。一切身分皆悉圓滿。三昧手執持寶冠。惠手持鉤。或置彼印。或書字句。所謂染字。依焰摩方除一切蓋障菩薩。金色髮冠。持如意寶。或畫彼印。或置字句。所謂噁字(長聲)夜叉方地藏菩薩。色如鉢孕遇花。手持蓮花。以諸瓔珞莊嚴。或置彼印。或置字句。所謂伊字。龍方虛空藏白色白衣。身有光焰。以諸瓔珞莊嚴。手持朅伽。或置彼印。或置字句。所謂伊字(長聲)經阿闍梨復以已下義釋云。阿闍梨作成事金剛薩埵。加持嚩字。施願金剛等菩薩之者。此阿闍梨以如來加持及阿字故。即是毘盧遮那如來也。以如來自作成事所不應故。更以嚩字加持。作金剛薩埵身。而畫諸像也(嚩字并施願吉祥金剛者。是文殊也。種子是麼字。即空點也。用加縛為鍐字耳)當作時想同己身。如上說之。又誦此嚩字百遍或千遍等也。畫大悲藏生大漫荼羅。內漫荼羅安詳者。師如是自加持已。安詳而起。入於中台。徐徐運布眾綵。而作毘盧遮那之像也。其像本形坐於白蓮花座上。以髮為冠。不加綵飾。用極細絹為下裙。更用極細羅穀輕細於下服者。用為上服。令肉色相映內現也。身作閻浮金色。色之深金極光瑩者是也。其佛像之身皆生光焰相。合為鬘。連環不斷。而遍身也。所以漫荼羅中須造此佛形者。為欲令彼弟子速生勝願。及以加持之力成滿一切智身。故先須造立也。復次造壇。有上中下法。若弟子財力豐瞻能廣辨者。師即當作彩色像之壇。為示本尊身印之相故。若力能辨而作字壇。即犯於祕法隱覆之罪。若觀弟子心極慇重。乃至不惜身命。尚能捨身而奉於師。何況當有所悋。然資力不辨者。聽作字漫荼羅。即於此置佛之處。但書作字。即是如來之體也。置阿字竟。中台之外院直東作字。又於東北自在方置字。此即是虛空眼也。是一切佛及菩薩之母也。次火方一切佛菩薩真陀摩尼寶印。或置迦字也。次北方觀自在及彌勒賢劫一生補處菩薩以為眷屬。置蘇字。或置娑。次南方金剛手等。或作形。或但作印。印(謂三股拔折羅)或作嚩字也。又此中置字。與前壇方位或不同。問之。復彼分位三棄捨一切執金剛諸印畫或彼字者多三棄捨亦如前釋不異。字印作吽字也。次羅剎方(西南也)毘盧遮那下畫不動尊。石上坐。手執刀及羂索。遍身焰鬘。期剋一切作障者。或但作印於上(印謂羂索及刀也)或作憾(引)字耳。次於風方(西北也)作三世勝害一切作障者。頭上光焰。貌作大忿怒。如閻摩羅形。黑色於恐怖可畏之中。又極令人恐怖。當如是作極可畏形也。其手中轉拔折羅(是三股金剛也。印則此是)或但作字。謂(長訶字也)次於四方畫作四大結護。東方作無畏結護(是名也)身金色白衣。面少瞋狀。手持棒。若但置印者(但畫棒印也)或但置字(縛字也)北方作壞諸怖大護。白色也。右手持刀著白衣并焰光。若作印者。但畫刀形。若字者作跛字。或傍加二點。西方難降伏大護。無有能制伏者。故以為名也。身作無憂花色(如此間深紫蜀葵花色)衣亦然。少淺於身色。其面微笑在圓光中立。作觀大會眾之狀。謂西方眾會也。印但畫刀。若字作字。南方金剛無勝大護猶若金剛。更無有勝者。故以為名也。復次金剛是天帝釋別名也。然此大護勢力又過於彼。故名也。其身黑色。忿怒形皺眉。衣亦黑。然稍淺於身面之色也。頭上但作鬘髻。自身焰光也。手持棒。若但畫印。亦但置捧也。字作乞(二合)字。為種子字也。上來四大護皆須并置眷屬。眷屬即使者也。皆坐白蓮花上。持真言者當如是而敷置之也。次出外向第二院畫牟尼王釋迦種姓。著袈裟衣。具足三十二相。是一切眾生施無畏者也(以教法利益一切。皆令得無畏故也)其印當置鉢袈娑等(等謂錫杖之類)若字者作婆字。此最為勝者。謂祕密勝上之義也。次外漫荼羅法界自性加持菩提心發趣者。作法界自性觀也。法界即是如來之身也。觀自身即同一切佛法界身也。以此加持住菩提心也(此發趣是向義。至義。修行義。更問此一段也)彼三分位捨三作禮佛毘盧遮那。如前調色中方便而畫也(更問)東方作施願金剛童子形(即文殊師利別名也)左手執青蓮花。花上置金剛。以一切之瓔珞嚴身。上妙細絹以為下裙。極微細穀以為上服。又令細於下裙。身色映現也。作欝金色。頭上有五髻子也。彼印但畫青蓮花。花上置金剛杵也。若作字者。謂滿字。或加歸命。即是真言也。文殊右邊(即北邊也)置光網菩薩。一切身分圓滿。左手執寶網。右手執鉤。若但置印者。或畫印。或畫鉤也。種子字者染字也(但置是即得)南方畫除一切蓋障菩薩。金色髮冠(云無瓔珞)左手執真陀摩尼寶珠。在蓮花上也。若但作印者置蓮花。上有摩尼珠。或但置字者。謂惡(引)字也。北方作地藏菩薩色。如鉢孕瞿花色西方有此花。如此間粟穀之色。花房亦如穀穗甚香也。此菩薩手執蓮花也。若置字者作伊字也。西方虛空藏菩薩等亦以諸瓔珞莊嚴其身。身作白色。著白衣(其白衣色映身。作肉紅。與身色少異也)身有火焰。執大刀。彼印者但畫大刀也。若但置字者作長伊(引)字也(成就悉地品文更檢。恐繁止之)具緣品義釋云。凡漫荼羅轉字之法。一一諸尊皆用本種子字。或以諸部通用字如三部阿娑嚩等。若恐淺行阿闍梨不能如是速疾旋轉者。但觀阿字門。生無量光。光所至處即現彼尊身也。第二引彼第四真實修證祕密曼荼羅文者。安公所指諸品如前。彼具支灌頂第七卷具明之歟。然世不傳。今私義推示其大途軌云。爾時世尊。又復宣說入祕密漫荼羅法。優陀那曰。

真言遍學者 通達祕密壇
如法為弟子 燒盡一切罪
壽命悉焚滅 令彼不復生
同於灰燼已 彼壽命還復
謂以字燒字 因字而更生
一切壽乃至 清淨遍無垢
以十二支句 而作於彼器
如是三昧耶 一切諸如來
菩薩救世者 及佛聲聞眾
乃至諸世間 平等不違逆
解此平等誓 祕密曼荼羅
入一切法教 諸壇得自在
我身等同彼 真言者亦然
以不相異故 說名三昧耶

(私云。此是入祕密漫荼羅法品也。彼經一品只是也)
義釋云。爾時世尊。又復宣說入祕密漫荼羅法者。上已答金剛手祕密漫荼羅。而未明入祕密之法故。次宣說也。持誦者遍學祕密漫荼羅智者。真言者應遍學(謂一切處須解也)智者祕密壇(即智是通達也)無所疑滯故名智者。智者盡燒一切罪。弟子法如是者。持誦者即是成就之人也。謂阿闍梨也。應遍學者。然唯佛與佛乃能遍知遍學一切諸法。能具此德乃可為師耳。今末代此人難得。云何得有傳法師耶。然阿闍梨雖未得如佛應遍了知。然於此經宗旨次第法用。一一明了及隨順此經。所謂諸法緣漫荼羅所要者。應善知之。應修瑜迦之行。曉了眾生種種根性利鈍有遮無遮及本尊真言身印之類。乃可傳法。為弟子作入祕密漫荼羅法也。所以然者。今此諸佛法要甚深難解。共所守護不妄宣傳。外默斯要不輒爾宣說。若末代人師不能了知魔事及入道方便次第。而妄教人即令差機誤他故須遍學也。所云智者即是此遍學之人也。能知應與不應與應入不應入。如是種種故名智也。若不閑方便。徒有所說。而不能令他建立無上善根速入一切如來之位。更招極大障法。自損損他。云何名智人耶。弟子法如是者。謂如法入壇作法也。燒弟子罪者。猶彼從無始來具有無量無邊深原之障。若不為除則身器不淨猶有障。故不合為說一切如來具足之道。猶聲聞人有十三難等不合為受戒也。燒彼壽命令不復生。燒除灰燼者。今豈以世間之火而燒彼身。令命根不續為灰燼耶。今自有妙方便大惠之火。而焚彼業煩惱身。使不復生也。一切眾生皆以業煩惱蘊積相續而得生長。輪迴無絕故名為壽。今即焚之令盡無餘也。業煩惱為薪。方便智為火。以此因緣而得無餘。此薪既盡能治之法亦遣也。所謂燒者即是字義也。當以阿字為弟子身。使以阿字遍作其身也。次以囉字而加其上。囉字者即是大惠火也。即以大惠火之字焚彼菩提性。真金之鑛令垢穢無餘故。以囉字而焚阿字也。然既焚竟。豈如二乘斷滅灰燼而不復生耶。不如是也。諸垢之薪已盡更有妙生。所謂淨菩提心真實生也。此生即是清淨之性如來種子也。師以何方便令此灰燼復生妙牙也。燒燼同於灰。彼等復生也。以字燒字者。謂想。阿字同方壇。弟子在中。而以囉字燒之。以燒故同為一體也。身同阿字。而以囉字燒一切煩惱罪除。乃至身相亦除。體同金輪也。謂嚩字門也。當於心上觀圓明。於圓明中而安嚩字。徒此嚩字而生水輪。猶如白乳而已注之。以此方便復生淨菩提心佛種子也。生此清淨之身內外無垢如百鍊之金。而加瑩飾隨用成器也。當知火動之時即與風俱。風輪者即是訶字義也。又嚩字上加點。此點即是大空。欠字門也。微妙之法水從空而注。以淨其心器。當知即具地水火風空五字之義也。然此皆是如來祕密之義。非徒如文而已。當善思之行者既得如是遍淨無垢身。壽命還活悉皆無垢也。意生之身復為欲令堅固如是意生身。故更有方便。由置十二字。復同十二緣。謂十二支句也。此是前說十二字。真言王當用布滿其身也。初有四字。布於上分。謂從頂至項也。一字頂上虛空字也。二字在耳。一字在項也。如本自性配。先從眼起好也。次有四字。在中分。謂二肩上及心上咽上也。次有四字。在下。謂臍上腰上。一字在腿上。一字在足下。然髀足皆有二。今但於一足置之。即管兩足也。當知此十二處即攝餘一一身分。如二耳字即攝二目等也。如上所說之字。當取上真言王。從初字次第而下布之耳。然作此方便有三等。一者師自布之。二者用作漫荼羅(更問。布子云何起)三者加弟子身。此是瑜伽祕密加持也。如是作已即是成就三昧耶。所謂三昧耶者。是等義謂。我等於佛。佛等於我。無無二。二分究竟皆等也。阿闍梨者即等於佛。佛即等於弟子。此弟子非但等於十方三世之一切如來。亦等一切諸佛菩薩。亦等一切聲聞緣覺。亦等一切世出世間天仙之眾。若如是等於一切。即是毘盧遮那佛身也。故云諸世間等同順。亦是法花皆與實相不相違背義也。應作如是解等同諸佛也。此解三昧耶祕密漫荼羅中入一切法教中自在諸漫荼羅如是等。我亦然。解此三昧耶祕密漫荼羅。入諸教中諸壇得自在。雖不入亦得自在攝取也。如我等持誦者(謂我與彼行者不異合為一。是名三昧耶也)持誦者不異。三昧耶名說者。解是解了之義。解知之義也。若解此入祕密漫荼羅方便。即是遍入一切漫荼羅也。此弟子以同遍入一切漫荼羅故即得自在。修行一切法門無有留難也。佛以諸法究竟等釋三昧邪之名。故云三昧耶名說也。如經初具有入大悲胎藏漫荼羅等諸法。及以此法為要用之法。不說於前。乃在此說之。若不解此上來所作漫荼羅終不得成也。所以迴互前後不相承躡者。豈佛有所悋惜耶。但為欲令入正法者應須依師而學。猶如佛於聲聞經中呵賊住人。云得具滿和上阿闍梨。如法受戒快修梵行。何故如盜住也。今末代之學人亦爾不務近善知識諮承法界。而自師心欲望成就如來自在之業。直爾披文便欲作之。望得成就無有得理也。非但自損。又欲求名利故。而妄作人師。自既違法而欲建立他無上善根。何有此理。由此無有効。故更招謗法破法之緣。成無間之業。何有無間業人。而能自利利他俱成妙果耶。是故行者務求明師。一一諮稟微旨曉了明白。先自成立堪能建立他人無上善根。猶如聲聞法中五法成就自成五分法身。亦能成他五分法身。得離依止得在師位。爾時乃可傳法利人。其或不然慎勿妄操利器自傷其手也。故經云。差機說法為人天冤。今不善遍學持明瑜伽之藏。而欲隨他本緣而授其法。亦猶是也。入曼荼羅時有三昧耶偈。可有十四五偈。即是與弟子受菩薩具戒及教授教誡要誓之言。此土未傳耳。

入祕密曼荼羅位品第十三

爾時大日世尊。入於等至三昧。觀未來世諸眾生故。住於定中即時諸佛國土地平如掌。五寶間錯。懸大寶蓋。莊嚴門標。眾色流蘇其相長廣。寶鈴白拂名衣幡珮。綺絢垂布而挾飾之。於八方隅建摩尼幢。八功德水芬馥盈滿。無量眾鳥鴛鴦鵝鵠。出和雅音。種種浴池時花雜樹敷榮間列。芳茂嚴好。八方合繫五寶瓔珞。其地柔軟猶如綿纊。觸踐之者皆受快樂。無量樂器自然諧韻。其聲微妙人所樂聞。無量菩薩隨福所感空室殿堂意生之座。如來信解願力所生法界標幟大蓮華王出現。如來法界性身安住其中。隨諸眾生種種性欲令得歡喜。時彼如來一切支分無障閡力。從十智力信解所生無量形色莊嚴之相。無數百千俱胝那由他劫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惠諸度功德所資長身即時出現。彼出現已於諸世界大眾會中。發大音聲而說偈言。

諸佛甚奇特 權智不思議
無阿賴耶慧 含藏說諸法
若解無所得 諸法之法相
彼無得而得 得諸佛導師

說如是音聲已。還入如來不思議法身。爾時世尊復告執金剛祕密主言。善男子諦聽內心曼荼羅。祕密主彼身地即是法界自性。真言密印加持而加持之。以本性清淨故。羯磨金剛所護持故。淨除一切塵垢我人眾生壽者意生儒童造立者等株杌過患。方壇四門。西向通達。周旋界道。內理意生八葉大蓮花王。抽莖敷蕊綵絢端妙。其中如來。一切世間最尊特身。超越身語意地。至於心地逮得殊勝悅意之果。於彼東方寶幢如來。南方開敷華王如來。北方鼓音如來。西方無量壽如來。東南方普賢菩薩。東北方觀自在菩薩。西南方妙吉祥童子。西北方慈氏菩薩。一切蕊中佛菩薩母六波羅蜜三昧眷屬而自莊嚴。下列持明諸忿怒眾。持金剛主菩薩以為其莖。處於無盡大海。一切地居天等其數無量。而環繞之。爾時行者為成三昧耶故。應以意生香華燈明塗香種種肴膳。一切皆以獻之。優陀那曰。

真言者誠諦 圖畫曼荼羅
自身為大我 囉字淨諸垢
安住瑜伽座 尋念諸如來
頂授諸弟子 阿字大空點
智者傳妙花 令散於自身
為說內所見 行人宗奉處
此最上壇故 應與三昧耶

義云。爾時大毘盧遮那世尊。彼時等至三摩地證未來眾生。觀念從定住者。毘盧遮那義上已釋之。今更釋。所謂毘盧遮那者日也。如世間之日能除一切暗暝。而生長一切萬物成一切眾生事業。今法身如來亦復如是。故以為喻也(乃至)佛所以入此三昧者。佛住畢竟無相寂滅之法。以大悲故住於三昧。令一切大會及無量眾生得見此大悲胎藏曼荼羅莊嚴大會微妙之法。即是於無相中而見有相。雖復有相而從因緣生即不生義也。同於性淨之法。而諸眾生各隨本緣見種種色。聞種種聲。獲種種法。各隨心器如法修行。有如是大因緣故。又為滿足金剛手所問之法令明白無餘故而入三昧也。等至者三昧之名也。上云爾時。而此復云彼時如來入于三昧者。對前因緣。次復有此事故分別之而云彼時也(更問)等至者。猶過去一切諸如來皆乘此道至成正覺。如過去者未來現在一切如來亦復如是。皆從此道乘此方便而成正覺。故云等至也。如三世佛至成正覺。我亦如是。如我今乘此道而至道場。一切佛亦如是。佛佛皆等。本末究竟悉等。故云等至也。又復如前所示大曼荼羅方位之相。如佛所入三昧而示現者。若阿闍梨住於定中。而度弟子亦當布此方位之相與彼無異。一一皆是入法界。諸善知識普門行法。若師作此觀以加弟子。亦令得見如是大會也。今內心所觀與外事所布。內外平等無有差別。故名等至三昧也。佛入三昧故。令金剛手等諸大菩薩皆得滿足所問之疑。佛於三昧中所現之事。即是示其方位法用。故入此三昧也。彼佛入三昧時彼佛土等(等者如等同也)平正。所謂地平者。以三昧而言。即是得見淨國莊嚴。其地平正無有瓦石諸山及沙礫等也。然此即是淨菩提心之義也。以信力故平其心地。除去所有阿賴耶之所含藏沙礫株杌等類。唯除畢竟平等淨菩提心體性之地也。若能平淨此地。即可成就大悲胎藏佛會莊嚴也。五寶間錯者。謂金銀等五寶也。五寶色也。五色之寶而間錯其地也。五色者。即是白黃赤綠黑次第也。間錯是界也。白是信。黃是進。赤是念。綠是定。黑是惠也。上釋云。初白。次赤。次黃。今以此釋為定。前釋非也。從此下一一莊嚴皆有義釋。今此中未解。別處一一對其法門也。非但五寶間錯其地而已。莊嚴門標又有門標。即是大悲胎藏之門標。令知所入之門方位之相也。此標即是如上所圖者。然有畫作及立作者。畫作如所畫圖。其立作標者。亦依此相而作也。其門有柱。柱上橫木標。知是門也。四方之門即是四念住。標是四梵住也。涅庾呵是門。都囉亦是旗也。是標。雜色者非但五方之色。更有種種雜色。此雜色幡其相廣長而在門標之上。大寶蓋者蓋在上。都覆之如壇法也。蓋者此蓋之量遍覆諸佛剎。故云大也(私云。大寶蓋以下文在此非次)此標上又懸白拂寶鐸以為莊嚴。前是綵幡。今是寶鐸及幡。並懸寶幢幡而間錯之也。並種種雜綵名衣。大懸垂周布好綵之束。節段束之。是雜綵也。私謂。即是如前著雜色衣之義也(私云。此私謂等文。二十本有之。故知此疏諸師展轉治定云云從第一無相之法而出生如是大悲藏生之相。普現色身種種方便說無量法。是雜色義也。雜色幡以來皆在門標也。建謂立幡於標也(私云。已上釋門標歟。但此最後七字不明。可思)八方隅建大摩尼幡。幡以摩尼作也。幢者謂於柱上始有層臺之柱也(私云。幢者以下十三字二十本無之。文意不明。可思)四方及四隅各建摩尼妙寶如意之幢也。此外復有八功德水淨妙浴地。堪然清淨也。復於池中有無量水生禽鳥。嬉戲自在出種種微音。悅可一切。又生種種時花時。謂六時之花各適時而現也。非但名花。又有種種寶珠羅列也。八方分分布之(分即方也)五寶瓔珞繩繫也。此八柱之上周匝寶繩而相連繫也。此中云瓔者。梵音與前所云瓔珞有別。謂垂加仰半月形。而垂下寶瓔周匝相接也。其地細滑如綿綿衣。樂受極觸樂者。如西方有純綿衣。如此地綿巾之類。極柔滑按之則沒。舉身復平如舊。其觸極細。最生樂受也。又有無量樂器。彌滿空中。在於空中。不鼓自鳴。其聲深妙令人樂聞歡喜快樂也。於此布列莊嚴之地復生無量。隨諸菩薩福德所感意生之座及宮殿。從如來信解生。其座羅列亦作三重。如上大悲藏生曼荼羅布列次第也。各隨菩薩淨妙功德。五塵樂具而生有種種差別舉惡言之。則有十世界微塵數等各各不同而布列其位也。此等皆在八寶幢柱之內。并從如來信解力生。以如來本願力故。於等至三昧中普門示現也。法界標者。既從法界生。即是法界標幟也。此中有性之義。梵文語含也。標即是性也。法界體性本來常淨第一無相。還用法界而莊嚴之。中有大蓮花王。此花即同法界。遍一切處自性清淨也。當知彼中如來止住者。花既量同法界。當知佛身亦復如是。此即中台八葉之花也。生大蓮花如來住彼法界第一。隨意信解。眾生喜悅第一也。是第一法界身隨諸眾生信解令得歡喜。此第一是極微細之意最難見之性。故極微細也。此第一者。義譯當云性也。隨意者。佛大願力為度一切眾生故普門示現。各各隨彼所喜見身。稱機導利令得歡喜也。彼如來諸支分無礙力從十力信解生無量色形莊嚴之身者。如來之支分有無礙力無壞力。以一切世間天仙及二乘菩薩等之力。尚猶有礙。由有礙故。更有勝上力者則能壞之。今佛力無礙不可壞。猶如金剛。故云無礙力也。此無礙力從何生。當知從如來十種之智力生也。從佛身支分上中下分為三分。流出種種類形。乃至一一毛孔皆悉流出種類。若干形色各異。或方或圓三角半月。或青黃赤白黑。寂心歡喜忿怒等形。其數無量也。即是諸本尊等皆當坐於意生所感之座也。今此十力亦從何生。謂從如來無量阿僧祇劫以來。修行六度十度乃至百千萬不可說不可說阿僧祇諸度萬行。即此諸行功德資長法身而出現也。以功德所資長身出現也。彼出現已於諸法界大會之內諸謂十方也。非但示形而已。復出種種妙音。演布不思議常寂祕密之法真言之行。普令一切皆得聞知也。此所生菩薩各說種種妙偈而歎於佛。有音聲。表作如此。說謂偈也。猶如下方誦出之會。然大日如來猶住三昧。此是三昧所現花臺中毘盧遮那世尊。於身分中示現此身。從此法界性蓮花之中。佛出種種形之時。又從佛身出種種聲。而演妙法。經云音表者即語表也。此音演偈略有二偈。初偈云。奇哉一切佛方便不思議。於無藏性惠以慧含為藏。此偈歎佛之意。見上示現不思議事故。歎佛之功德甚為奇特也。歎一毘盧遮那即是歎一切如來。故云一切佛也。當知如來所現奇特之相。即是如來大惠及方便中生此不思議之業也。云何不思議耶。謂住無藏性而能作有藏也。藏者梵云阿賴耶。此翻為藏。或云。宮室宅舍之義也。如世間舍宅一切眾生各隨己分安住其中。既有此窟宅。即有善惡藏不能自出。如來已離如是阿賴耶窟宅。故云無藏性也。佛雖無一切藏。然以慧方便而有藏生。謂於無相法中而示種種相。無妄想法中而出種種音說。即以此藏令一切至於無藏也。次偈若識無得者。諸法無住之相。彼無得而獲得諸佛導師。此意言。法性無得不思議也。無得是空義也。若得此者即佛也。若有所得即是有妄有藏。非是如來無師之惠。若可識即是心所行處也。非究竟勝義也。所以歎佛不思議者。乃於此無得不可識法而能得之。所謂上來境界無相。而相令一切眾生以無所得而得之也。誰得此法。謂諸佛導師也。復次偈云奇哉者。梵音奇哉即於初首而有阿聲。此偈已表法竟也。此即是本不生義能生一切諸法。謂如來身所示種種形聲皆從阿字而生也。時出此種種形竟還入佛身。彼身又復還入如來不思議法身。各隨所出之處而入故。經云。又復入如來彼法身不思議。此不思議梵云阿真底。亦有阿聲意明。從阿而出又從阿而入也。此兩頭上下指兩阿字明。一切法入即同法界之體也。彼佛告執金剛祕密主者。意明。彼佛即毘盧遮那也。當更問。彼佛者為是三昧中所現者耶。為是本如來耶。當是本如來也。從此以下佛從等至三昧起已。而告金剛手也。佛所以住三昧。而現如前種種希有之相。謂地平如掌。乃至布列諸尊及八葉花等方位者。欲示執金剛等內心瑜伽之境。以外況內而表於義也。是故今從定起復說內心漫荼羅入祕密藏之法。而示執金剛手也。善男子。諦聽(內心也)心中漫荼羅彼祕密主身地。是即是法界自性。以真言印加持而加持之。以本性清淨故也。如前以大日自加持。次即以羯磨金剛薩埵作加持而作事業也。如大品中有二十種勸令諦聽之相。佛為執金剛除一切塵垢。及修行真言行諸菩薩等法要未具。不得疾成無上菩薩。今復次說滿足前義令法要圓滿。若不知解此則前法皆未周。悉以此因緣勸令諦聽也。如是二十種因緣當廣說。前所呈示是三昧力之故呈示外境。今則內心觀之。以於行者自心之中而具佛會大海。十方通同為一佛土。唯自明了他所不見故名祕密漫荼羅也。猶如作外漫荼羅。先須治地平去沙礫株杌等事(我人眾生壽者)次當平治悉令堅牢平正。方可於中而建立之。今此亦爾。欲於內心達大漫荼羅者。亦先須平地去株杌等過。此云身地者。此語即含地水火風也。云何治耶。謂先當建立瑜伽之座。瑜伽座者。即是所持真言之字以加持之。取彼所持真言最初之字以加持。最初之字即是真言之心也。其字當去點等。但取本體以本體即是阿字也。阿字是金剛地也。所以然者猶如釋迦初成正覺時。入金剛三昧而成正覺。除金剛地更無能勝者。今此如是。為欲建立內心毘盧遮那大漫荼羅會故。若不先建立金剛心地則不能安立也。阿字是金剛輪也。為欲昇金剛座故。先觀阿字為始。還以金剛而持金剛也。觀此字當作方形。然此字形體亦方也。觀此字正方而作金金之色。遍滿行者內身。如身之地大無所不遍也。次作水三昧者。謂觀嚩字。處在圓明。其色正白亦遍滿其身。然此字形亦圓也。前阿字已遍一身。今復遍身。猶如水大遍洽一身與彼地大不相妨也。次觀囉字作三角。赤色。此字即作三角形也。囉亦遍一切處。猶如身中之火大也。次觀訶字。作側半月之形。其色黑。彼字在中。色又深黑。亦遍於身。猶如身中風大也。地水火風是外境。從外內照。即是阿嚩囉訶字以加其身也。此阿者即是法界之性。以一切法本不生故即同法界也。以阿字故。餘之水火風當知亦是法界清淨之性。從因緣起而本不生。以此一一真言之字加持而加持之。當知此字本性清淨也。緣者謂因此得生也(恐是故字義)業金剛有情加護。離一切塵有情壽者滿努所生末那仙生作者等株杌過患者。金剛有二種。一者智金剛。二者業金剛。此梵云金剛羯麼謂所作事業也。以此金剛業而加持故得淨除其地也。離一切塵者。塵謂過患等也。欲平其地。先當除去沙礫株杌等。所謂一切垢見也。次略說其相。謂有情壽者等見及滿奴所生者。是所生者是一類外道見。滿奴是我。言一切依我而生也。末那仙生者。言一切從彼生也。亦是一類外道見也。此等即是垢障不平之性。今亦以金剛智作業除彼不平之過。去彼株杌方淨治此心地而建祕密大漫荼羅也。四角四門西向開。常開出入。門傍安緣。周匝者如前所示。外相中門標之類及周匝八方大寶柱。柱上懸寶瓔白拂等種種莊嚴。今內心瑜伽亦與彼無異也。然彼一一皆是內心法門。應更問其名義耳。於中有意。從生大蓮花王八葉有莖蕊。周遍妙彩畫。於中如來一切人中尊。高超越身語意心。地登昇心地。得至殊勝悅意果。授者謂在此內心大平地莊嚴中。有大蓮花王座也。如上所現大花王。其體淨妙量同法界。今此內心所觀猶如於彼。故名為大花王也。其花有莖有蕊。諸色間錯。妙絑畫作。皆為內心觀作。如彼畫工運布眾色作諸色像。雖眾緣合無有自性。而相貌宛然也。此上有一切人中尊。即是毘盧遮那也。此是行者自性無師智大毘盧遮那佛。非從外來也。身語意超身語意心地登昇者。超身語意心地得至心地。獲悅意殊勝之果。超染污心地得至淨心之果地也。如一切世人未得身口意三平等。故不能入此心地法門。如來悉離三業眾過得三平等。至於一切諸佛心地。謂得淨菩提心毘盧遮那如來悅意心地。故於一切中尊也。復次一切眾生同有此性。如來祕密具足無缺。而不能自信。不自了知。如來明了自證而為一切普開覺之。亦令同得此法。故名一切眾生中尊也。悅意果謂最後果。當知得是心地者。即是毘盧遮那如來也。授與謂有人傳授。復自觀察修行而得斯果。猶如人與其實。自悟不從他得也。如上毘盧遮那在花臺上。以次八葉東方觀寶星佛。亦名寶幢佛(私云。二十本云。東方觀寶幢佛。亦名寶星佛)南方開敷花王佛。因陀羅亦是王義。若重言王不便。故存梵音也。北方鼓音佛(前置阿閦。今改為此名)西方阿彌陀。其四隅之葉東南普賢。東北觀自在。西南文殊。西北彌勒也。其花諸蕊中置佛母諸波羅蜜三昧等。佛母即虛空眼等也。此花葉下面置諸持明忿怒等。在葉下。其花莖即以執金剛祕密主持之以為其莖也。復有無邊大海眾。即金剛也。亦有種種供具花香之類。今略說之。下文更有安布方便也。其花莖下觀為大海水。海岸之外地居天眾。為成三昧耶故須辨花等。為欲與一切入壇。故心念花而令入也。海岸之外地居天眾各依方觀布之意。燈花已下偈也(意生謂從心生花也)畫之慇懃者。謂彼持誦者布於身心猶如細畫也。此心漫荼羅之上有佛。在中故曰大我。大我者佛之別名也。自作謂自內觀作之諦了分明也。然此祕密漫荼羅。若師觀弟子深是法器。誠心願求而力不能具眾緣。如上廣作者。師得為作此法度之。自餘當須眾緣不得同此也。然若弟子已得瑜伽。師欲令入祕密佛會亦作此也。囉字淨除者(先已作阿字及囉字淨除了。今如前法淨弟子也)即是如前方便。觀於囉字之火。而燒除彼障法積業令悉淨已。方復以甘露法水而灌灑之。得於死灰之中而生道芽故。次授彼暗字也。師當住瑜伽之座觀此阿字。加點置弟子頂上十字縫中。當知此上有點。即是甘露法水用灌其頂也。尋念如來者。謂師將度弟子入祕密藏。故尋念三世佛所行方便。欲令同證同護持之也。師既自住瑜伽之座。以其身心而作佛海之會。唯猶自明了餘人所不見也。次授弟子花。令投師身上。供養內心之佛。而觀本緣。隨彼本緣而觀其法。若本尊攝受華中於彼。師皆覩之不謬。而弟子未得瑜伽者。但見在其身上耳。其花投處大略心為八葉之位。從臍至心為金剛臺。臍為大海。從臍以下是地居諸尊位也。此表何義。謂從諸佛大悲海而生金剛智。從金剛智出生一切佛會也。於一切漫荼羅中。此最為上。無與比也(自見已向彼說之。謂師心中所見。隨處也)上文說持誦者。觀其內身。肉心八分作八葉作開敷。及囉字置目等。若行人不加是修行成就。而能作此祕密度人無有得理也。要當先自成就堪住瑜伽師位。又為阿闍梨所許方能辨此也。今此所作雖是度人方便。然行者於自持誦觀照之時。亦當如法習之。用法灌頂之內而自灌灑。為除一切障速入佛會故也。前品名入祕密。今復云入者。此入是證入之入。猶如人已入室宅一一明了細分別之。出入自在家內所有悉皆知之不同初入門人也。
阿闍梨真實智品。
阿心娑(臍下心上四寸許)吽(眉間)口授。
阿縛羅吽佉口授。
布字品(如五卷抄引)口授。
百字五品(如百光王布字等)口授。
安公具支灌頂文一部十卷也。其第七卷世不傳之。人人云云不同。皆未得其旨也。然有云。極祕法故有人燒捨(云云)如愚案者誠是極祕故不傳歟。其第七卷恐是彼第三漫荼羅之餘。及此第四曼荼羅歟。若得此意不可異求。恐聖誡故不能委記。
已上曼荼羅了。
六月成就法。
軌云。金剛手請問。真言行菩薩修行幾時月禁戒得終竟(云云。如文)
持明禁戒品云。
爾時金剛手。復以偈頌請問大日世尊持明禁戒。為真言門修菩薩行諸菩薩故。云何成禁戒。云何住尸羅。云何隨所住修行離諸著。修行幾時月禁戒得終竟。住於何法教而知彼威德。離時方作業及法非法等。云何而速成。願佛說其量。先佛所宣說令得於悉地。我問一切智正覺兩足尊。為未來眾生。仁中尊證知。是時薄伽梵毘盧遮那哀愍眾生故。而說偈言。

善哉勤勇士 大德持金剛
所說殊勝戒 古佛所開演
緣明所起戒 住戒如正覺
令得成悉地 為利世間故
等起自真實 不生疑慮心
常住於等引 修行戒當竟
菩提心及法 及修學業果
和合為一相 遠離諸造作
具戒如佛智 異此非具戒
得諸法自在 通達利眾生
常修無著行 等礫石眾寶
及至滿落叉 所說真言教
畢於時月等 禁戒量終竟
最初金剛觀 住大因陀羅
當結金剛印 飲乳以資身
行者一月滿 能調出入息
次於第二月 嚴整水輪中
應以蓮花印 而服醇淨水
次於第三月 勝妙火輪觀
噉不求之食 印以大慧刀
燒滅一切罪 而生身意語
第四月風輪 行者常服風
結轉法輪印 攝心以持誦
金剛水輪觀 依住於瑜伽
是為第五月 遠離得非得
行者無所著 等同三菩提
和合風火輪 出過眾過患
復一月持誦 亦捨利非利
梵釋等天眾 摩睺毘舍遮
遠住而敬禮 一切為守護
皆悉奉教命 彼常得如是
人天藥草神 持明諸靈仙
翊侍其左右 隨所命當作
不善為障者 羅剎七母等
見持真言者 恭敬而遠之
見是處光明 馳散如猛火
隨所住法教 皆依明禁故
等正覺真子 一切得自在
調伏難降者 如大執金剛
饒益諸群生 同於觀世音
經逾六月已 隨所願成果
常當於自他 非愍而救護

義云。然戒西國音有二種。一者尸羅(此是修行戒也。謂淨身故須行也)二者沒栗多尸羅者(戒有二種。謂本性戒及制戒也。謂性戒謂淨諸根。今沒栗多謂成就故。制制之也。如後服風等也。如律因事制事也。今鐸中。或云禁戒。或云制戒。皆是沒栗多也)是長時所持之戒。沒栗多是有時願之戒也。謂行持誦時。或要心一月二月(六月者舉數也。初六月不成更六月作。展轉乃至得成。乃至如說。三月亦例可解也。先時持誦經六月。若無相更經六月。若有相已方作成就也。若祕密者六月謂淨六根故也。云三月者淨身口意也)乃至年歲此事了時此禁亦罷。故異名也。今此問中具問二義也。先問云何明制戒。即上二種云何發起。次問云何修行。謂知是法已隨所住處(隨所在方云何修行得無著也)而修行之也。此中問意者諸法寂滅無相。無有能修所修之相。若有所持即是有著。今云何於修行之中。而即無著得成大果故也。次問。修行有時節。不如世間戒等。則有時限。乃至聲聞受具則齊一形。今此明有限齊不也。然問意者此戒既是從緣而得。即有始終。然寂滅之法無始終之別。云何相應。設令有起以何為限量也。次云何持戒者。增長威德。幾時得威德。依何教得知威德現。謂今依止何處。云何修行。以何法而今此威德增長。同於如來一切威德成就也。又問。持此戒時(問。何時得離此等也)云何時方作業法非法等。當於何時而得離也。然佛戒者即是如來自然之惠。非時非方離法非法及諸作業。今問。何時而得離此諸事入於一相也。時謂一月一年一日一時等限。方謂所住之處。何處可修。宜在何處也。云何速得成(謂如上事)願佛說其量。謂速疾事量也。既問終始。次問其量。問。此離相之戒其量幾何而可得也。金剛手言。我已於過去先佛所以了知此法。今為修真言行者令彼未來世中速得成就如來戒。故而發此問。非為有所他求及名利等。今我誠言。此心何人證知耶。唯以如來為證。而我深心唯佛自了知也。既以兩足尊為證。因請人中尊為我說也。此為未來眾生故證者仁中尊也。此即指佛也。如法相而證故云如所證也。此已上凡有五煩。是問也(乃至)此以下佛亦以偈答之耳。言所制戒殊勝。先佛宣說者。佛又引佛為證。此戒過去古佛所說。我亦亦如是說也。究竟之法古佛道同故引此證明無二道也。明制戒發起制戒正覺住者。由持此戒故發起真言之行而得悉地也。即以住此持明戒故即同正正覺。覺是佛之別名。以行如來所行之道故即同於佛也。以此修行道故令世人易得悉地之果。此答云何住戒也。佛意言。如佛所住之戒。行人亦當如是而住。即是三平等故。福智增長故。悉地易成也。自真實等起無疑慮者。當修禁戒。得名常等引者。自真實謂自持真言手印。想於本尊。以專念故能見本尊。本尊者即是真實之理也。非但見本尊而已。又如實觀我之身即同本尊。故名真實也。此有三平等之方便。身即印也。語即真言也。心即本尊也。此三事之觀其真實究竟皆等。我此三平等與一切如來三平等無異。是故真實也。行者修行時。佛海大會決定信得入。若有疑慮則真言之行終不能成。故重加誡勸令不生疑也。以無疑故而得等引。等引者。梵云三摩呬多。即以三平等法引攝一切功德。攝在自身故言等引也。舉此三平等即是普攝一切功德照此三事。究竟皆等攝入自身。名為等引。又定惠等合為一。名為等引。能住如此真實乃至等引。即是住佛戒也。菩提心之法修學業果。若一相合和作業離戒。佛所得智不異戒。一切法得自在者。菩提心者即是如來正因(謂心王也)法謂心法。即是一切地波羅蜜自在力等也。以要言之。一切功德法皆是也。此法皆是佛之眷屬也。亦是菩提心之眷屬也。如花臺之有葉蕊也。此之妙果即同於佛。所謂業者一向是善業(私云。即如來妙業也)以此修行等同於佛。從初發心乃至戒及業等皆等同於佛。佛離一切相而住淨戒。所謂離諸相。一相一味。若能如是離一切相而住於此。戒即是佛戒也。其所作業即是佛業也。其所得果即佛果也。以其一相無相離作業故。若行者分別此是戒此是持者此是所持法。以此不真實故。有所得故。即非持佛戒也。又此戒者即是如來無師之惠也。由住如來智故。即於一切諸法而得自在。以於法自在故。照了一切眾生真實之性。亦能如實而利益之。令一切皆等於我也。由住此戒攝一切法。名自在。自在者即是攝取之義也。謂自得法又能利他也。故次經云。有情義中通達是也。義者謂善利也。即所謂義利也。當無所著修行速等瓦礫諸寶者。謂自得一切法自在。亦利眾生。離於是法非法等種種差別之見心無所住也。由無所住故等於麁惡及珍妙之寶心無增減也。爾時行者觀五道闡提與如來功德等無有異。不生增減。何況餘耶。若至觀於一切煩惱惡業與如來功德不生取捨。況瓦礫之與金寶耶。次答持戒量。既有始者何時當終。故佛答言。乃至落叉見誦真言數。常應時日。禁而竟者。如淺略有持真言。或齊爾所時。或齊爾所數。謂一遍十遍乃至落叉等。或一夜一月乃至年歲。故今此中佛言。當至落叉乃終竟也。落叉者若淺略說是十萬遍。今此不爾。落叉是見也。若見實之之時。此真言行即得終竟。不然無有中息之義。非如世持誦者齊爾所爾所即求其淺末之効也。然此中持誦應如上先作三平等之方便。謂真言身印及觀本尊。見本尊時其心相應而住。無有能動亂之者。又觀所持真言。從本尊心中流住而入其口。由如花鬘無有間絕。即以如是佛之功德自滿其身。亦不從身更流出也。然將成滿時漸有相現。或如本部中所說成就之相。或自身有種種疾苦而得瘳愈。或諸小虫之類不止其身。悅白清淨無諸垢穢。或先鈍根劣惠而今逮得不妄總持。隨於一字能演多義。乃至合偈諷誦心無所礙。此是前相也。故佛言。若見時乃竟。落叉是見義。亦是成就義也。行者之心住三昧。得見本尊寂正正定。假使妙高山王崩壞震蕩。尚不能間動其心。或有種種異相。如菩提場中可畏魔事。亦能安心而不生怖。乃至魔宮美妙綵女亦不能傾易其志令生雜念。何以故。以住實戒之所持故。當知爾時去見道不遠也。或時一切所食之味。乃至若澁皆如甘露。以此緣故其身適悅。麁五欲之味不能移之。是貪息相也。其嗔息相者。行人六根漸淨故。猶如行大曠野盛熱之時日光沙礫欝蒸之中忽遇清泉。而自灌洗。爾時諸忿害等所不能燒也。復次等金石者。即是三平等也。月時數者。皆是持誦之限也。又落叉垛義。如射中齊也。如首楞嚴經文殊經習射義。若見諦任運相應。是落叉義也。復次如上所云。一相一味真實之見難信難解。如來復以異方便世間持誦之法而助顯之故。次說六月持法。然此皆是祕意究竟與前不異也。其第一月當觀金剛。是方漫荼羅黃色也。觀其自身而坐此中。即以自身而作阿字。其阿字正方黃色。當令內身充滿無缺。舉體皆是此字也。當結五金剛印。不須持數珠(其印作虛心合掌。雙屈二水。以右加左。相鉤掌中。二火頭相柱而尖。二風勾屈於中指背。二空二地各並豎。以印當心。即是如上金剛手印也)當於一月中。但服乳不食餘物。但觀所持真言。從臍而出。從鼻而入。如調喘息無異。爾時但觀以真言而為喘息也。其色亦黃。若觀真言即以一一句為一息。若觀種子字。但無間作息也。雖云一月然一十一百乃至一落叉。月等要以見諦為限。復次一者即是一相一味之義也。見是名滿一月。次第二月住於水輪。其輪圓而色白。想身在中。如上方便手作蓮花印。謂二地二空聚為臺。餘三指開敷。令火風稍相並。即前觀音印也。觀其身作嚩字。色白。亦以自真言為出入息(問。為觀嚩字耶。為本所持種子作白色耶)於二月中(是月結蓮花印)但服水而已。餘皆不食。所謂服水者。但以此真言出入息白乳之字為食也。行者若相應時自得法味。持身不復有他食想。但以法喜之味而充滿身耳。嚴備謂於中坐也。爾時但觀此字。不觀本尊像也。第三月在火輪中。謂三補吒合掌屈二風捻二空也。其出入息赤色。三月義如前(謂三月三十日三千日等以見為限)此等三月中不求一切食(謂不得乞食等)若有世來者得隨意食之。無人不與則不食。但以囉字為食耳。以此方便燒一切罪障。令無有餘也。以此義故一切暗盡明成。明謂佛意命也(備謂備具用此印也)
第四月在風輪中。是側半月也(與上同)其色黑用訶字為身。出入息如上說。此一月中但飲風而住。不食一切食也。此飲風亦是以訶字出入息為食。非如外道飲氣而生也。當作轉法輪印。此印即是定惠手反相叉。前所作者也(此難作也)第五月(從金輪至水。同等諸佛也)處金剛水輪中。謂作方黃曼荼羅。內有圓白漫荼羅。身坐其中。臍以下黃。中以上白中也(不作印)用阿嚩二字(餘如上)此一月中得不得皆不食。謂斷一切食。但以二真言出入息為食也。自五月以來修無著離我之行。同於一相寂滅。即同於佛也。次第六月處風火輪。除一切障。亦是風輪中有火輪。准上可知。下是風。臍以上是火用訶囉二字為食。得與不得亦一切不食也(迄捨利養)次佛說其功德。行者以此方便行故。一切梵釋龍鬼八部遠而敬禮。共所守護來至其前作奉教命。乃至藥叉神等亦來問其所欲而奉給之。諸持明仙住其左右。一切惡鬼羅剎七母等為人害者亦遠而敬禮。見其身如大劫之火。威光猛盛。隨一切善願自在成就。諸為障者皆不得便。猶如大吉祥金剛。觀音文殊等無有異也。
六月成就壇有人作圖。
有人私記。
或圖。
風壇。
右者依法曼院前大僧正慶算命。以東睿山天海藏御本書寫。為興隆佛法被入法曼藏畢。
貞享二(乙丑)年五月二十四日
筆者備之之列足守之住秀圓坊

東曼荼羅抄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