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445 真言教主問答抄 寶生房 輸入者 朱艷春 一校者 朱艷春 二校者 程小燕 改稿者 陳香君 問。大日教王經等。能說教主何身可定耶。答。學者意趣區料簡多途。說文往往所立義非一准。或義云。四種法身皆真言教主也。但能加持無相本地法身位雖有四種法身。皆本有性海果德唯佛與佛境界自受法樂故各說三密門。是處則非十地等覺之境。無說法利生之義。更住所加持四種法身說此內證法。故疏第一云。若我但住如是境界。則諸有情不能以是蒙益。是故住於自在神力加持三昧。普為一切眾生示種種諸趣所喜見身(云云)種種諸喜見身者。所加持四種法身也。又大師釋云。此四種身具豎橫二義。橫則自利。豎則利他(云云)橫則自利者。能加持四身。豎則利他者。所加持四身。四種各具二利也。凡機所感見兩部曼荼羅無非所加持四法身。故知。真言教主者所加持四種法身也(云云) 或義云。自性自受用者。心王理智法身也。以此二身為教主。如二教論聖位經注文。變化等流二身者。心數眷屬也。雖說真言便請心王教敕傳說之。如守護經等是也。 或義云。以所加持自受用身為教主也。金剛頂三十七尊出生義云。三祕密教說特方至遂卻住自受用身。據色究竟天宮入不空王三昧。普集諸聖賢削地位之漸階。開等妙之頓旨。從普賢金剛性海出塵數加持色身。然後演普賢金剛語業之密言(云云)此即明證也。故知。疏云住加持受用者。自受用身也(云云) 或又演密抄師云。如來是加持身者。即應身他受用。言如來心王等者。如來是所住心王為能住。如一切諸佛說法儀式皆住於應身。即本地身為教主也(云云)此師意以本地身雖為教主。正以他受用身為教主歟。故或義以此文為證。大日經等教主判他受用身(云云)如是學者義不定。或始同終異。或始異終同也。皆悉非無理致也。 抑學者所立雖區。今成立一義者。夫廣窺處處說文。深尋真言教主。可有兼正二義也。正則薄伽梵摩訶毘盧遮那本地無相法身。亦名自性法身。此位雖有四種法身。悉是本地身也。所謂名言互融通。義理同具足。皆祕密號故。皆自性身故。文云。自性及受用變化并等流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並法界身。總成三十七也(云云)或皆名自受用身自受法樂身。故如聖位經說。大師所釋中或名為自性受用佛等。正是真言教主也。兼以所加持身為教主。此義如常。但此所加持身所所釋。或名受用身。或名應化也(云云) 問。能加持所加持俱可有對機說法之義耶。答。可有也。若有心王頓大機。為可感見法身之本質妙體。不現加持影像身。直以本地身可說三平等法也。若真言機中滯能所相。尚障本地無相之境界。頓大機未熟。直難感能加持之佛身。故自性法身更住加持受用身。從不二佛體樂種種所喜見身。從一平等法現無盡莊嚴。遂令悟入本地境界也。 問。所加持身說法利生義非所疑。今能加持本地身。對機說法義實以難思。所所釋文中所未見也。可之耶。答。凡成立義。事必立理。引證遮難也。依之先立道理。次引證文。後遮疑難。先立理者。道理雖多且出一隅。一者眾生機根萬差。法門義理無窮也。輪圓具足教中。何無此深義乎。就中真言機中亦有無量不同。疏中略出三種。頓入漸入超入也。又大師釋云。法海一味。隨機有頓漸。頓中亦有漸頓。頓中頓等(云云)豈有心王頓大機。直不見聞本地法身乎。彼顯教中尚有不思議頓大機。花嚴五教章云。或有眾生。頓悟機熟者則見如來。從初得道乃至涅槃不說一字。如楞伽說。或有眾生。普賢機者則見如來。從初得道乃至涅槃唯說一乘。不見三乘等法說(云云)亦釋論真如門中有真如機名頓機。亦名清淨圓滿者佛。以如義言說說真如法。以如耳令聞如理一心一念證佛果。故引淨名不二文云如言說。如如耳聽如(云云)以彼准此。今本地身說法利生義。自然可例知之。又自受用身可許對機說法義耶。若許之者本地身亦可有說法利生之義也。夫自受用身者周遍法界色身。唯佛與佛境界也。非十地等覺之境。何況生死人乎。是顯密所判諸宗共許之。然今真言宗意。以有神變加持力故談對機說法義。以此義思之。本地法身可有說法利生義。有不思議神變力故。喻如自受用身。又神變加持者。大日經開題云。此神變無量無邊分為四。一下轉神變。二上轉神變。三亦上亦下神變。四非上非下神變(云云具釋文可引云)。既神變加持有重重。何別不談本地身化他之義耶。又三密醍醍者。佛內證與為機說之。全為一味。為當有差別耶。若一味無差別云者。何見聞所證三密。而不見能證佛體乎。若以神力加持見聞之云者。又以神力加持可見本地身也。究竟神變加持義有本地故也。若又自證法設以神力不可示人。今所說三密法者。外用而與內證異云者。甚違真言實義疏云。自證之智設以神力加持亦不可示人者。此文意以本地身境醐為所加持身之機。設以神力不可示之云事也。故次文云。奮迅示現者外用跡也。譬如象跡(云云)凡四種法身。能化所化等分齊各別故也。已上道理如此。次引證者以道理見文證據極多。執文立一義。道理離文。學者以自學為是。以未知為非。若不辨門者。義可雜亂也。證文雖多略出之。二教論中引智度論第九文云。法身佛常放光明說法。而以罪故不見聞(乃至)眾生心清淨則見佛。若心不清淨則不見佛(文) 以此文為明證。若眾生心清淨則見法身者。是心王頓悟機熟清淨圓滿者也。今法性身者非本地身者何身耶。若是指加持影像之身云者。非論之大旨。頗有違宗之過。 疏第一云。自證之境。說者無言。觀者不見。不同手中菴摩勒果可轉授他人也(文) 此文一切智智者。無師自覺云事也。今此文中說者本地身。觀者頓悟機也。 又疏二十云。八葉皆是大日如來一體也。若如來但住自證之法則不能度人。何以故。此處微妙寂絕出過心量說何示人耶。故漸次流出入第一院(文) 此文以八葉中台。為能加持本地身。第一院等三部諸尊等。皆為所加持身也。豈有第一院以下機。無八葉中台機乎。 又云。中0HFBD4>字是方便也。此是毘盧遮那佛本地之身。花臺之體。超八葉絕方所。非有心之境界。唯佛與佛乃能知之。為念本誓開示大悲藏。普引眾生入佛惠。故復以加持力普現身口意遍滿生死中。當知。此即方便也。若離方便如來本地尚不可說。何況以示人乎。不可為諸上首等菩薩說。何況流入生死中耶。以此方便同於大空而現眾像(文) 此字醍醐妙果三密之源也。若離方便如來本地尚不可說。況示人乎。若有方便者可說又可示云事分明也。於方便有重。猶如神變。豈限所加持之影像哉。 又疏第七云。亦非普為一切眾生者。此經是法王祕寶不妄示卑賤之人。如釋迦出世四十餘年。因舍利弗等慇懃三請。方為略說妙法蓮花義。今此本地之身又是妙法蓮花最深祕處。故壽量品云。常在靈鷲山及餘諸住處。乃至我淨土不毀。而眾見燒盡。即此宗瑜伽之意耳。又因補處菩薩慇懃三請。方為說之。茍無頓悟之機則不入其手。故不普為於一切眾生領前偈中。到修行地。方授不思議果(文) 此文中分明也。本地身最深祕處。若有頓悟機授其手。或義云。到修行地必見本地身(云云)依此義者不思議果者本地身也。 又經第七云。甚深無相法。劣惠所不堪。為應彼等故兼存有相說(文) 此文意一部始終中。曼荼羅等事相有相等法皆為劣惠也。甚深無相法者。住心品中一切智法無相淨菩提心也。以佛法離諸相等文分明可知之。甚深無相法。最上深惠人所了也。是非本地身機者當為何機乎。 又經第一云。佛子此大乘真言行道法。我今正開演。為彼大乘器(文)疏第三釋此文云。上文金剛手直問。毘盧舍那云何得一切智。佛亦直答。如實知自心是名一切智。今此中教授義亦同然。直舉無相菩提。便即勸令修證。更無行位差別。可以錯於其間(文) 此文無相菩提者。本地自證法也。今云大乘器。豈限所加持身機哉。 又二教論中瑜祇經四種法身釋云。此四種身具豎橫二義。橫則自利。豎則利他。深義更問(文)又以大日經文配釋四種法身說法畢云。此經四種法身亦具橫豎二義。文勢可知(文) 此釋中本地身利他義分明也。以四種法身分別能所二加持者。以自性法身為能加持本地身。受用以下三身以為所加持身。但於自受用身同為本地身。大師釋分明。故又可有義也。 大日經開題云。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者。是則一切如來根本祕藏也。自性法身內證智境也。人法獨尊教義離說(乃至)唯有輪王種性乘神通以尊臨。遮那遺體懸圓鏡以遠照。是以大日如來坐法界而照機。住祕宮而授藥。與自性所成眷屬。自受法樂故說此三密門(文) 此文分明也。住自受法樂宮照機投藥云也。或義云。真言機者自性所成眷屬也(云云) 第三遮難者。所來疑難者。先違疏家釋云難也。所謂薄伽梵者本地身。住如來加持者所加持受用身也。此受用身說此經也。全不見直以本地身說此經云事。又疏云。然此自證三菩提(乃至)若我但住如是境界。則諸有情不能以是蒙益。是故住於自在神力加持三昧。示種諸趣所喜見身等(文)此文如是境界者。本地身唯佛與佛境界也。種所喜見身者。所加持身也。加持神變經大旨在此文。以何為本地身說法利生義。又汝所立義啻非失法身自證德。兼亦有自語相違過。法身有二德。內證與外用也。住自證邊名無相法身。趣利他邊名所加持身。是一體之上二義也。何強於自證一邊亦可論自利他二義。若爾者。此自利中亦可有利他義哉。如何。爾者非召無窮過乎。又以自證全為利他者。何立自利德即有闕減之過。又既云唯佛與佛境。亦稱自受法樂。而立說法利生義者。有自語相違過。凡所立之道理并所引證據等。一非無疑。就中機根萬差之道理尤以荒量也。亦花嚴教之普賢機。真如門之頓悟機。不足為例。唯彼皆隨他意之所談也。何可准知。內證之深義。又准同自受用身無其謂。誰定許自受用說法利生義。設又自受用者所加持身故許之。全不可准知。又本地身者體性也。受用身者相用也。相用必可有對機說法義故也。又所證三密令見聞者能證佛體。可見聞云道理不成。疏中以刀杖所傷之譬。類內證外用義故也。又所引證據等料簡不定也。以何文為一定證據。如此等疑何可會之哉。答。所難雖繁取大要可會申也。自本如立申可有本地法身說法利生義也。道理證文如前。但今所可會申者。疏家釋文歟。疏家顯釋文與大師注釋似有相違。雖然各融意互含義。先大師釋云。薄伽梵者總舉塵數諸尊德號。住者顯能所二住。意各諸尊住自證三昧句。如來加持廣大金剛法界者。五佛異名。大曰寶幢開敷彌陀天鼓如次配。言宮者顯所住處。今此心王無始無終安住自法界三昧。下文云。大日如來住法界胎藏三昧。說入佛三昧耶真言。釋迦住寶處三昧說自心及眷屬真言。如是三部五部諸尊各住自證三昧是也。 已上十住心論釋也。此釋中未見所加持身義。 又二教論中自薄伽梵至于三平等句法門引畢注云。自性身說法(云云)又以次文配釋餘三身者。此四身亦具橫豎二義(云云)豎則利他釋既通四身。本地自性法身說法利生義分明也。次疏釋云。薄伽梵者毘盧遮那如來本地法身如來。是佛加持身。其所住處名佛受用身即以此身即為佛加持住處。如來心王諸佛住而住其中。既從遍一切處加持力生。即與無相法身無二無別。而以自在神力令一切眾生見身密之色。聞語密之聲。悟意密之法(云云)又云。然此自證三菩提(乃至)然此應化等(云云)此疏家釋意以所加持身為教主義分明也。但加持受用身者。他受用身歟。上文云。應化故也。演密抄師并叡山安和尚等。偏存他用義也。但彼師所判意。融顯教義形權教歟。今所存者所加持身有四身。對本地身皆名他受用。亦云應化也。唯利他之身故又名他受用。能加持雖有四身。一大法身佛德故。自受法樂身故。對所加持身皆名自性身。或名自受用也。雖有二利離自他能所之相。故曰無相法身也。 大師釋中正以本地身為教主義分明也。疏家釋中兼以加持身為教主義分明也。但互含義也。問。大師釋中所加持身說法義可有乎。答。聖靈集云。三平等法門住佛曰而常轉。祕密加持應機水而不斷(云云)又大日經開題云。如智法王乘於大悲輿出自法界宮。打五藏法鼓令驚覺五智之在已。懸三密明鏡使徹視三點之非他(文)又付疏文可料簡此義也。若我但住等文可存二義也。一者如常料簡。二者從然此自證至于加持三昧。能加持所加持二義並可有也。意云。若本地法身但住自證眾生不蒙益。故為心王頓大機發大悲行願。住自在神力加持三昧說平等句法。雖住此三昧尚是本地身也。亦若本地法身但住自證眾生不能蒙益。故為諸所加持身機更發大悲心。住加持三昧現所喜見身也。本地身更現影像身也。機根劣故尚滯微細相。直難見本地身故現影像身。是他受用身也。又薄伽梵住受用身云文。亦可有此二義也。一者住自受用云義。大師所釋不違。即本地身說法利生義。本地身有體用二義。用者自受用也。住自受用身作自受法樂之事。成說法利生之業。奮迅示現以下他受用身所加持影像身也。二者如來加持者他受用也義如常。或人自受用云。而為加持影像身。甚以不得其意者歟。 問。於能加持所加持可有重耶。答。此義未詳。但所說文不同也。或以六大為能加持為能生。四種法身四種曼荼羅皆所生所加持也。即身成佛義云。上達法身下及六道。雖粗細有隔大小有差。然猶不出六大。故佛說六大為法界體性(乃至)雖有能所二生都絕能所。法爾道理有何造作。能所等名皆是密號。執常途淺略義不可作種種戲論(云云)疏第六云。寂滅真如中當在何次。如偈中所說。且舉一途法門(文)疏中或以本不生理為能加持。名無相法身。又以如來自證一切智智法為能加持。為自證三菩提。 疏第一云。譬如金師以善巧方便故以金作種異物。雖皆是金而各異名。今毘盧遮那亦復如是。能以遍一切處真金智體造種乘(云云。種種乘者所加持也)疏第三云。以如來加持故。從佛菩薩自證之德現八葉中胎藏身等(云云。此文八葉中臺皆所加持云也)又約人者。能加持者自性身為能證之人也。受用身以下三身以為所加持歟(如疏第一始釋)疏二十之中0HFBD4>字是方便也。此是毘盧遮那佛本地之身。花臺之體。超八葉絕方所。非有心之境界。唯佛與佛乃能知之。為念本誓開示大悲藏等(云云)此文以中臺為能加持。以八葉等為所加持也。又同疏云。八葉皆是如來一體。若如來但住自證之法則不能度人(乃至)故漸次流出漸入第一院(云云)此文以八葉并中臺為能加持。以第一院三部眷屬等為所加持。如此說文不同也。義定多途歟。 問。四種法身皆有對機說法義云者。何云自受法樂教耶。答。有重義。一者對隨他意顯教。以總相判大途也。二者以自證法即為他說之故。所說法無差別故。云自受法樂教也。三者以利他為自樂。以自樂為利他也。自受法樂之外無說法利生。無說法利生之外無自受法樂。機即佛即機故也。三世常恒遍一切乘自心成佛教者。雖平等一味法。強隨機無差別之上論差別。不動實際而動用。無窮不二性海之外更無一法。故名遍一切乘自心成佛教。故疏第七云。如來自證法體非佛自作。非餘天人所作。法爾常住(乃至)如來無礙知見在一切眾生相續中。法爾成就無有缺減(乃至)佛坐道場證如是法已。了知一切世界從本以來常是法界。即時生大悲心。云何眾生去佛道甚近。不能自覺故。以此因緣如來出興于世。還用如是不思議法界分作種道。開示種乘。隨種樂欲心機。以種文句方言。自在加持說真言道。雖從機感因緣生而不動實際。雖善巧方便無所不為。然非佛所作。雖普門異說。而但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云云) 此文明教之緣起法之性相。是法性之淵底。真乘之實義也。 問。心王頓大機見佛聞法義如何。 先見佛後聞法歟。先聞法後見佛歟。又為見聞同時乎。 答。且論前後者。已證見有聞法之後未證凡見可有聞法之前歟。又見佛聞法同一剎那。修行證入一念俱時也。何可存前後哉。 問。本地身者證位所見也。設頓機熟何見此身耶。答。不思議神變力故見之也。又見聞證入等俱時也。何滯前後之執迷可致疑哉。 問。修行證入一念同時義如何。答。不二之法門即法也。頓悟之機發心即到一念。不生即是佛。故云實義。唯可有真言家也疏第一云。住此乘者以不行而行。以不到而到。名為平等句。一切眾生皆入其中。而實無能入者無所入處。故名平等平等法門。則此經之大意也(云云)問。四種法身名義如何。答。以二門可分別之。一者本地身位四身名義。二者加持身位四身名義也。本地身有四身者。平等平等一終不雜亂。此四身者一大法身之具德。祕密內證之名義也。自性法身者六大不二之自性。理智平等之總體也。自然本有名自決定不改曰性。軌持軌則稱法。體依聚義號身。或亦法者諸法之通號。身者曼荼羅之義也。法即身者是持業釋義也。諸法所依者依主釋意也。又自性者且別義釋。餘三身獨取法界體性。故法身者是通稱。廣亙實相性等故也。或以此身為理智不二之理法身。不同顯家如如常住理也。如此等義說文往往也(依繁略之)受用法身者亦名報身。自受用者自受法樂身故云自受用身也。又報身者。吽字義云。報身義。此報者非因緣酬答之報果。相應相對故曰報也。法身智身相應不二故名報。性相無礙涉入故曰報。體用無二相應故曰報也(文)變化法身者。吽字義云。化身義者。所謂化者化用化作義。遮那如來自受用故化作種種神變。現無量身雲興無邊妙土義(云云) 等流法身者。本有曼荼羅中為界身也。 問。鬼畜等有現流布圖。地獄界如何有之哉。答。祕密也。可尋之。或傳云。焰魔天者地獄界主也。舉主攝伴(云云)金錍論云。阿鼻依正全處極聖自心。毘盧身土不越凡下一念(云云)顯家十界互具義性。而非修是理具也。妙樂云。但是理具(云云)今等流法身者。曼荼聖眾真言教主也。問。等流身名義如何。答。雖未勘說文。以義云者。等者平等佛法界也。流者流出義。從佛界流出九界。故曰等流。以法界等流教釋可准知之。但內證法中法爾有九界相。皆法身實德也。法爾出現曰流出歟已上四身名本地身。此一身之上具二利法身二德也。 加持身位四身者。非大質之身。皆顯像之身也。譬如水中月自性受用變化等流。名義如常。自性身者體也。體之上備相。自受用周遍法界身也。此德之上作業用他受用變化等流也。他受用者十地等能化。現八萬四千等色相。變化者地前菩薩二乘等能化。三十二相等佛身也。等流身者九界應同身也。 又以暫時出現佛身為等流身(云云)已上四身皆利他故所現身也。問。本地四身中可有他受用。其義如何。答。自受即他受也。以何故。自受法樂即他受法樂也。內證德有何自他別執乎。又於海會聖眾可有自他相望義也。是約自證邊。約利他義如常。 問。所加持影像中有自性自受用。其義如何本地位大日四佛等為機現加持影像身。皆雖他受用其相好色身等同本質。故從本地立名也。又有從所說法義也。 問。所加持身機中皆有心王心數等機。爾者能化所化皆圓滿。何故此外別可論本地身說法利生義耶。答。其義如前。機有二類。本地身機皆心王頓大機也。直見聞本地三平等法所加持機雖有無量差別。併隔本地身也。 問。所加持身中他受用變化等流。與顯教能說教主應化身。云何可分別耶。答。有二義。可祥之(云云)一者釋迦三身各不同(云云)二者大日三身等在此中也。此義能可分別也。 建仁元年四月十七日。於石山寺書寫了一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