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449 真言名目 沙門賴寶述 輸入者 朱艷春 一校者 朱艷春 二校者 程小燕 改稿者 陳香君 六大體大事。四曼相大事。 三密用大事。三種即身成佛事。 三劫事。六無畏事。 十地事。十緣生句事。 五智事。四種法身事。 五轉事。十住心事。 兩部大日事。不二事。 有相無相事。遮情表德事。 淺略深祕事。本有修生事。 字相字義事。顯密分別事。 六大體大事 一。體大者六大也。六大者。 一。地大。0HFA40>字黃色方形堅性。 二。水大。0HFAD2>字白色圓形濕性。 三。火大。0HFAFA>字赤色三角煖性。 四。風大。0HFB5E>字黑色半月動性。 五。空大。0BFA50>字青色團形無礙性。 六。識大。五色五形等一切具足五智九識心王心數等也。 以上六種遍有情非情體性廣大事。世間出世間中自是廣大法無之。是故名此六大也。上自諸佛下至眾生。以此六大為所依建立之。故云體大也。顯教名真如法性。無色無形而只有道理。今真言以此六大為體。色相具足而諸德圓滿。廣大無際名之法界。立五佛名。決定不改故立五智稱。因果萬德本此法體。云自證法。若未至此法體云假名法(云云) 四曼相大事 二。相大者四種曼荼羅也。四曼者。 一大曼荼羅。諸尊相好具足身也。又繪像佛形五色交色故名大。大者殊勝義圓滿義。則五大色云大曼荼羅也。 二三摩耶曼荼羅。諸尊器杖等。又印契。若其像彩畫是也。三摩耶者。此云平等。則周遍義也。五大形也。遍一切處所依止義也。 三法曼荼羅。諸尊種子真言。一切經論文義。生佛迷悟心心所等也。法者軌持義也。一切功能道理等其自性住持是也。 四羯磨曼荼羅。諸尊威儀事業及涅鑄剋業也。羯磨此云事業。上三曼荼羅上威儀事業也。 以上四種各備萬德。迷悟染淨差相歷然。是故名曼荼羅者。此云輪圓具足。即是相大義也(云云) 三密用大事 三用大者三密也。三密者。 一身密。手作印契。及行住坐臥等一切事業也。 二語密。口誦真言。及一切言說口業等是也。 三意密。心觀本尊。及隨事起念一切事業也。 以上三則眾生三業也。約真言意云之。今此三業速疾隱密。而等覺十地難見其事跡。故名密也(云云) 三種即身成佛事 即身成佛者。凡夫肉身不轉。直本有佛體印成也。是有三種。一理具即身成佛。二加持即身成佛。三顯得即身成佛。 一理具。一切眾生身心本來而兩部體也。身者五大本有理體也。心是識大本覺智德也。身心兩部故凡夫肉身外更無本覺體性。迷悟淺深皆此中有互上下二轉成。身心兩部法體法然而不動是云理具成佛也。 二加持成佛者。眾生本覺功德諸佛感應方便相應。而身心本有功德速疾顯現一念間。覺知諸法實相。不起于座。成辨一切佛事。是故名加持也。加者諸佛大悲來加行者。持者行者信心感佛因感應因緣故即座不思議現。是則加持成佛也。 三顯得成佛者。加持內證唯獨自明了餘人所不見故。自身萬德開示而佛相出現。地地昇進而第十一地所顯圓極是也。 以上三種若本有若修生。或內證或外用。皆平等法界中法然事業不成之成金剛舞戲故。通名即身成佛。凡此教中說三摩地之法故即身成佛義立之於諸教中名義共闕(云云) 三劫事 真言行者從因至果位所超度煩惱妄心有三重。是名三劫。三劫者一初劫。名粗妄執。二第二劫。名細妄執。三第三劫。名極細妄執。 初劫者人執品之惑也。於心外諸法執實有。萬法體存空性相違妄心也。依此心五蘊和合人體執實有。自他差別存。顯教聲聞緣覺二乘人斷此惑。 真言行人度粗妄執。於瑜伽境界知無性相證寂然界位與此等也。但時分與妄執別。至下可悉之。 第二劫者法執品惑也。於五蘊等法執有實性。生死涅槃二法實有謂。名之法執。顯教中三乘教菩薩斷此惑。了諸法唯心。於一切作幻化影像觀。 真言行人度細妄執。一切瑜伽境界皆是唯心影像了。心外無一法。覺自心性亦前後際不可得觀位與此等也。 第三劫者無明品惑也。於一切法執有能所。平等法界相違心也。依此心一心與諸法執有能所。三乘菩薩雖知諸法唯心義。尚不能離心影像。顯教一乘斷此惑證真如平等理。於一切法皆知一實之境。 真言行人度此惑覺諸法皆入阿字門。證一切法平等無為位與此等也(云云) 以上三劫真言行人遮情分齊也。劫者具云劫跛。梵語也。顯教約時分經位故。三大阿僧祇劫成正覺。 真言約妄執度之故。一念之間超三妄也。今此時分與妄執。豎前後分別名之時分也。橫粗細分別故一念中發阿僧祇劫。豎分別故三世中成無量時分。真言橫了心無分別故一念間三部諸尊顯發。顯乘豎差別等法性了知。故三世千佛顯而多劫成覺也(云云) 六無畏事 六無畏者。真言行者菩提心一念功德有此六種差別。一善無畏。二身無畏。三無我無畏。四法無畏。五法無我無畏。六一切法平等無畏也。 初善無畏者。世間善心也。持五戒十善等離三途業位也。 真言行人修三密供養本尊位與此齊也。 次身無畏者。聲聞不淨觀成就而觀心符。不穢相現前位也。 真言行人依有相之觀。於壇上本尊眾相現前位與此齊也。 次無我無畏者。聲聞人證無我理。於一切法觀無我相也。 真言行人於本尊海會覺眾像緣生。不生愛著位與此齊也。 次法無畏者。寂然界人於五蘊等法性相覺空證偏真理也。 真言行人於瑜伽境界如水月鏡像。無性無相觀位與此齊也。 次法無我無畏者。三乘人了萬法唯心心外無法。得心自在位也。 真言行人一切境界皆知自心功德。得自在用位與此齊也。 後平等無畏者。一乘之人了萬法一實。於諸法無能所本末觀而住平等法界位也。 真言行人諸法本不生也。本不生故觀心實際。住一切法平等本源位與此齊也。 以上六種中前四初劫中開之。第五第二劫也。第六第三劫也。但三劫者約所度妄執立之。六無畏約能超淨心立之。無畏者蘇息處之義也。一切眾生煩惱所縛似死滅。若到此六處各各離彼厄縛得蘇息處。是故名六無畏也(云云) 十地事 一歡喜地。成就檀波羅蜜斷見惑。證二空理。初入聖位見未曾有故云歡喜地也。 二離垢地。成就戒波羅蜜斷修惑。除毀犯垢。令身清淨故名離垢地也。 三發光地。成就忍辱波羅蜜斷修惑。得諦察法忍。智明顯發故云發光地也。 四焰慧地。成就精進波羅蜜亦斷修惑。令慧性熾焰。故云焰慧地也。 五極難勝地。成就禪定波羅蜜斷修惑。真俗二智行相違令相應極難勝故立此名也。 六現前地。成就慧波羅蜜亦斷修惑。發最勝智無染淨差別。令現前故立此名也。 七遠行地。成就方便波羅蜜發大悲心。亦斷修惑。二眾自度遠離故立此名也。 八不動地。成就願波羅蜜斷修惑。作無相觀。任運相續故云不動地也。 九善慧地。成就力波羅蜜亦斷修惑。具足十力。於一切處知可度不可度。能說法故立此名也。 十法雲地。成就智波羅蜜亦斷修惑。具足無邊功德。普遍法界如大雲故名法雲地。 以上十地儀擬常途顯教說明之畢。今經實義者以此十地為十六大菩薩位。初地金剛薩埵也。王愛喜三菩薩又攝初地。自二地至七地寶光幢笑四菩薩攝之八九十三地。法利因語業護牙拳八菩薩攝之。仍十地因行證入四佛位也。又等十二點則十地法門也。又菩提心十轉開明則是十地體也。是故十地是行者自心本有菩提心也。又阿字門等法界法門也。阿閦等五佛三摩地也。薩埵等十六大菩薩所證也。大師釋云。心也。法門也。佛也。菩薩也。凡異餘乘(文)如此意又約體性本覺有萬德法身之別。約因緣修行則行者入證之位也(云云) 上來十地自宗經說等委不說之。大日經但第八第十二地說。金剛頂經初地第十地二地說。然而依仁王華嚴等說其名字釋之(云云) 十緣生句事 一幻。幻術師所作種種相貌也。 二陽焰。熱空塵等因緣和合曠野中現水相等也。 三夢。睡眠中所見種種境界也。 四影。鏡中影像也。 五乾闥婆城。蜃氣映日光於大海中現宮殿之相也。 六響。深谷空谷等中依聲生響。云空響音。 七水月。水中所現月影像也。 八浮泡。水上所現泡沫也。 九虛空花。依眠瞙於空中見種種花也。 十旋火輪。人持火燼空中施轉生輪像等以上十緣生句。從緣生無自性義也。真言行人修瑜伽時。於本尊海會生著相者。魔則得便。是故以此十喻觀無性生不執著也。略有三重。先就最初幻喻云之者。一即空幻。觀諸法緣生無性。而不存一塵也。則初劫所觀幻也。二即心幻。觀萬法唯心。雖不折破諸法當體。寂然一心影像也。境界皆為唯心所變。故云即心幻也。三即不思議幻。非歸諸法心上。一心全體遍一切處。平等平等而萬法具足。非生諸法。非一心含諸法。無能無所。此心只是諸法。諸法只是一心也。心性與諸法不縱不橫非一非異故超凡夫情量。是故名不思議幻也。如云幻法陽焰夢影等九喻各各可有此三重也。右十緣章句真言行人之遮情觀門也。直入行者雖不成此觀。了一切色塵為佛事。故直達法界也(云云) 五智事 一法界體性智。差別過剎塵名之法界。為諸法所依。故曰體。法然不壞故名為性。決斷分明故以為智也。 二大圓鏡智。自他三密無有邊際。名之大也。具足不缺故曰圓。實智高懸萬像影現鏡之喻也。 三平等性智。性淨智水不簡情非情。彼此邪正同如常住不變。名曰平等性智也。 四妙觀察智。五眼高懸邪正不謬。因以為名也。 五成所作智。二利應作故曰所作。妙業必遂成之稱也。 以上五智一切佛具之。然而約別相云之者如次。大日‧阿閦‧寶性‧彌陀‧不空五佛也。自家不二實義可思之也。 四種法身事 一自性法身。諸佛真身理智法性自然具足。常住法身三世常恒為從身流出菩薩眾說三密之法。自體法然故曰自性。具無為之作業故曰法身也。是有理智差別。法界諸法體寂然法爾不改名理法身。則胎藏四重圓壇是也。一切法互相周遍冥然同體名智法身。金剛界一印會大日是。 二受用法身。此有二種。一自受用理智相應自受法樂故名自受用。則上智法身同體也。或法然本覺智云智法身。法然始覺智名自受用。智身與受用別體義有之。古來異義也。前義為正歟。二他受用為十地菩薩所現報身也。今此加持受用身十地應現。法身內證傳說。十地所見隨雖有十重別。共法性所流令他受用。故名他受用。他受用義雖通後二身。他受用始故立此名也。今此自他受用雖異內證外用。共有受用之義。故名受用之義故名受用。則亦法然事業故云法身也。 三變化身。為地前菩薩二乘凡夫等所現丈六卑小應身也。亦是內證傳說授眾生也。今此應身八相成道轉變無窮故名變化。緣謝則滅機興則生法爾為作故名法身。內說祕密。外說顯教。一代百億教主。則此法身也。 四等流身。九界隨類身非佛體也。或雖有佛形無而忽有。暫現速隱佛攝等流身也。始終應同隨類眾生義無此故不云變化身。平等流演九界等同故名等流。亦是法爾作業故立法身名也(云云) 五轉事 一發心。發菩提心求佛果也。 二修行。修三密行趣向佛道也。 三證菩提。依行因證果德也。 四入涅槃。果德已滿而入涅槃。涅槃者不生不滅理也。 五方便究竟。上四德具足圓滿也。 凡五轉者從因至果位所得功德也。五位轉報故云五轉也。就之有中因東因別。中因者。中方大日位為發心。東方阿閦位為行。南方寶生位為證菩提。西方無量壽位為入涅槃。北方不空成就位為方便究竟也。東因者東南西北如次為因行證入。中方為方便究竟。此二次第中因本覺下轉次第也。東因始覺上轉次第也。上下二轉同時具足故一切行人皆具此二義。則是內證外用本有修生義門也(云云) 十住心事 一異生羝羊心。凡夫不知善惡而行惡業不修微少善心也。地獄餓鬼畜生三惡趣修因也(云云) 二愚童持齋心。習五常三綱小分辨因果。知過必改心也。人間果報也。孔子老子教即是也。又佛法中五戒十善人間修因成即此攝也(云云) 三嬰童無畏心。天乘心也。人間捨卑劣天上顯勝妙世間最上心。故云無畏也。 已上三心世間住心也。佛法中又五乘說人天乘即是也(云云) 四唯蘊無我心。聲聞乘也。斷人執種子出三界。空我人存五蘊。故云唯蘊無我也。是出世初門小乘初心也(云云) 五拔業因種心。緣覺乘也。又除人執習氣出三界入涅槃也。又是小乘後心也。 已上二心小乘教唯斷人執同入無餘也(云云) 六他緣大乘心。法相宗也初觀唯心理發同體大悲。是故名他緣。大乘初門故殊立大乘名也。 七覺心不生心。三論宗也。捨唯心極覺無相理也。 已上二心三乘教也(云云) 八一道無為心。天台宗也。過無相極還存萬德有。三乘同歸一實體故云一道無為也(云云) 九極無自性心。華嚴宗也。一乘極理猶因分理云。此外立不可說果分也。 已上二心一乘教也。 十祕密莊嚴心。真言宗也。簡因分談說果分境。五相成身四種曼荼羅唯佛所知祕密也(云云) 已上十住心世間出世‧小乘大乘‧二乘一乘‧顯教密教等差別淺深雖其數無量。且舉十綱攝之眾毛。真言行者三句五轉行位皆第十住心中攝之。約擬儀外跡云之者。九種住心位各能寄齊所寄齊二心有之(云云) 兩部大日事 一金剛界則智法身之佛也。世間金剛堅固利用有二義。自體堅固不可破壞。故云堅固。能一切物摧破故云利用也。智體又爾也。生死海中沈淪三界無壞滅。還能破一切煩惱。是故云金剛也。界者體義又性義也。 二胎藏界則理法身佛也。真言理色相莊嚴。而本有佛體也。名此胎藏。此有數義。一含藏義。母胎內含藏體性覆之。理體又爾也。能具足一切功德不失之。故云胎藏也。二隱覆義。在人胎內如覆藏其體理體煩惱中隱不顯現。故云胎藏也。 已上兩部共佛體也。此教以人為本故兩部曼荼羅為所入法體。顯教無相之真如為所證境界。一切人云假法。不可例同者也(云云) 不二事 不二者自他門所傳各別也。他門安然兩部各各云有不二。又慈覺大師兩部外立不二。今大師所傳不然。則二云不二。二外無一。兩部各非有不二。又兩部外非有不二。一則云而二。甚深難解可思之(云云) 有相無相事 有相無相有重重淺略義有相者。凡夫所知色心諸法事相顯了。而心前現行易了易知云有相也。無相者。諸法體性。如幻虛假。自性空無色無形。不存一相故云無相也。深祕義有相者。一切法各各相分明而住也。無相者。一相中具一切相。一相不留云也。具一切相無一相故云無相。非非色非形也。先義常途顯教意也。後義真言表德之義也(云云) 遮情表德事 遮情者。遮凡夫迷情覺法性無相。一法不住。不著一相。無執無著修行佛道也。表德者。於一一法不論邪正。悉了本不生。於所見境界表顯真言功德也。已上二門淺略義遮情行者從因至果時用之。表德諸佛從本垂跡時用之(云云)深祕義遮表共通上下二轉也。凡淺略義先住遮情。後觀表德。深祕義先住表德。後觀遮情。其義大別也。留心可思之(云云) 淺略深祕事 淺略者。如凡聖假名假立。作釋其義淺近文廣義略也。此云淺略也。深祕者。情外深奧旨演。非機人不授之故云深祕也(云云) 本有修生事 本有者。萬德圓滿。若凡夫若聖者。其德互具足無缺減也。喻如礦中金暗中莊嚴等。是云本有也。修生者。彼本有德互顯現。以觀行力開發之。漸漸修習次第出生故云修生也(云云) 字相字義事 自宗中一切文字用時有字相字義之差別。字相者不知文字義理。名與義各別。只以一往建立誦文字。是則有文字相義理相應無之。仍云字相也。字義者。聲字即實相故一一文字全性體也。文字上若聲若字皆帶義理。字則義故云字義也。且就相字云之。0HFA59>是文聲必無詮表。上下長短空響無詮義。世間假約束作業義詮云。是則字相之文字也。次字義者。此0HFA59>字義聲聲字也。義則五處初造作源故云作業。0HFA59>字即作業此外非有作業義。是則0HFA59>聲全體作業義也。字外無義故云字義也。若字相用之。世間所用四種妄言說也。若字義用之。出世所用如義言說也。問常0HFA59>字作業字相不可得字義云今相違如何。答字相字義重重也。今有文無義為字相。有文有義為字義。是聲字義吽字義等大途定判也。次作業為字相。不可得為字義。入真言中分別有相無相時。以有相為字相。以無相為字義意也。凡字字相義有四種分別。別如釋之(云云) 顯密分別事 如來說法總有二種。一顯教。二密教也。先顯教者。文義顯露淺智易了。隨機方便權門施設。並是他受用應化佛隨他法門也。次密教者。教理甚深情機難及。內證深奧諸佛祕密故云密教也。兩部三部等法門雖有之。俱是諸佛法身自受法樂境界也。顯教中立事理二門判一切法。理者一相平等無相空寂也。出過色相能為一切色心所依。譬如虛空離一切相而能隨眾色作其色也。事者隨緣顯現差別萬品也。或色或心。性相相應歷然生滅去來喻如水性遇風緣動波浪也。然此事理二法或即或離。非一非異義雖有之。尋其極底事法假名無相妄想所現起也。理性一相無相遠離一切色相。是故一切顯教中雖有修行方軌。若至極位終歸於空。是則法性與事相各別非不二智境界也。密教中真俗二諦同色相宛然法爾道理。法性真際非如來所作。又非人天所作也。其故一切法色心因果自他有為無為等一一相形色聲出現出生。皆非徒然。必法性實義。各現其色聲故一塵一法無非真理相貌。十界依正迷悟色心其體則六大也。其相則四曼也。各各作業即是三密也。法性自爾非造作所成。若能觀此實義。一切見聞觸知境界皆是法性源底也。生死涅槃何取何捨。然於此中分別粗細。論上下二轉。諸佛下轉作六道神變。眾生上轉證自乘覺知。大師釋云。行行至圓寂。去去入原初。三界如客舍。一心是本居(文)行行至圓寂者。上轉門始覺勝義心也。去來入原初者。下轉門本覺行願心也。三界如客舍者。心界佛界眾生界是名三界。心者迷心即行者自心也。佛者即是諸佛果位也。眾生者迷眾生即一切眾生也。如此自身他身及諸佛互相涉入。彼此攝持故三世上上轉。十方下下轉。本有法界自然道理十界之體法然居本不生際。是曰一心是本居。一非一一也。心非心心也。一切色心無量形相本來自爾住本初智源。即是三摩地心也。如此觀察祕密教二綱旨也。教所詮義門非一也。各各義理別建立之矣(云云) 真言名目(竟)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