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冊鈔第八

輸入者 朱艷春
       一校者 朱艷春
 二校者 程小燕
 改稿者 陳香君

釋摩訶衍論真偽事
三船難
傳教難
安然釋

起信論真偽事
寶冊鈔第八
釋摩訶衍論真偽事

三船真人送戒明和尚狀云。
釋摩訶衍論十卷(馬鳴菩薩本論龍樹菩薩釋論)。
一昨使至。垂示從唐新來釋摩訶衍論。聞名之初喜見龍樹之妙釋。開卷後恨穢馬鳴之真宗。今檢此論實非龍樹之旨。是愚人假菩薩高名而所作耳。但其本論者實馬鳴菩薩之起信論也。梁承聖三年甲戌真諦三藏之所譯也。今此偽釋序云。迴天鳳威姚興皇帝製弘始三年歲次星紀(庚子)於大莊嚴寺筏提摩多三藏譯也。晉書云。後秦姚興生稱大秦皇帝死稱天桓皇帝。始終無迴天鳳威之號。又姚者姓也。興者名也。取皇帝姓名即為名未之有也。又自弘始三年至承聖三年相去一百五十五年。取後譯之本論今前譯之譯論同為一人譯。是大虛妄也。又檢本論文雅義圓。今此偽釋文鄙義昏。同卷異筆必非同譯理則明矣。今大德當代智者。何勞遠路持此偽文來。昔膳大丘從唐持來金剛藏菩薩注金剛般若經亦同此論並偽妄作也。願早藏匿不可流轉。取笑於萬代。真人三船白。
寶龜十年閏五月二十四日狀。
戒明闍梨座下。
已上。
私云。此中所舉疑難四箇條歟。一無迴天鳳威名難。二取姓名不可為名難。三前譯論牒後譯文難。四同卷異筆非一人譯難也。
守護國界章上傳教云。粗食者曰。又釋摩訶衍論云。伏闡提不信陣得十信位。伏外道著我障得十住位。伏聲聞畏苦障得十行位。伏緣覺捨心障得十迴向位。斷異生性障等十障得十地。准此等文明知地前四十心位猶是凡夫。猶是退位。於六塵境顛倒妄3念。何名聖位。若是藏通別菩薩非圓教不爾。彼所立四教不極成故。彈曰。汝引釋摩訶衍論。不足為誠證。何者翻譯不分明故。隋唐諸目錄不載見錄故。其真言字不相似梵字故。其義理相違本論故。姚興在秦真諦在梁。秦代筏提譯已同梁家論。若正義論者。從秦以降至開元目錄不載疏師不引。是以不足歸信。此論者大安寺誡明法師去天應年中自唐持來。尾張大僧都為傳。檢勘日已勘成偽論。汝何以疑論輒遮華嚴經。此亦一愚失耳(文)。
私云。此中所出有七失。一翻譯不分明難。二隋唐目錄不載難。三真言字不似梵字難。四義理相違本論難。五秦譯同梁譯難。六疏師不引難。七大僧都為偽論難也。
教時義第一云。問。摩訶衍論昔者戒明和上將來之時有諸道俗論定偽論。又南大寺新羅國僧珍聰傳云。是論新羅國大空山沙門月忠撰也。而何引為龍樹論證。答。昔有居士論付四失。後有僧眾更加七失。次有真言僧都上奏入真言三藏之中流行天下。其官符文載貞觀格。後有福基和上箴誨迷方記中具會舊人四失論定真論。論題下云龍樹菩薩造。故引為證據。可謂顯晦隨時行藏在運者也(文)。
八卷藏第一云。有四種字。一偽作字。二妄計字。三黯推字。四真實字。一偽作字。叡山本師守護國界章云。釋摩訶衍論○勘偽論(文)次依空海僧都上表。大日金剛頂等修多羅藏。蘇悉地摩呼等毘奈耶藏。釋摩訶衍菩提心論阿毘達磨藏。可以流通。官符施行。次我和上據大安寺新羅國僧珍聰口說。是新羅國中朝山僧月忠偽作。於延曆寺目錄注云月忠作。其後道詮法師作箴誨中廣破戒明將道多海居士之日居士所出四失于後南京釋疏所出七失決為真論。今據叡山兩大師判以為偽論。其中真言文字亦為月忠偽字(文)。
私云。此等釋四失七失者。三船難云四失傳教難云七失歟。傳教元住大安寺故云南京釋疏歟。
  八家總錄上云。
釋摩訶衍論十卷(龍樹。戒明初來之日道俗判為偽論。次德師引用叡山本師破為偽論。仁和上問南大寺新羅僧珍聰云。新羅中朝山月忠妄造。後海和上上奏入真言三藏流行天下。次福貴山道詮和上箴誨破右偽論立為真論文)。
私云。安和上或破或用。且依叡山兩大師判以為偽論(云云)傳教破文如國界章。仁和上所以為偽論依新羅國僧珍聰口說。即任彼口說延曆寺目錄注云月忠作安公處處釋在此意矣。
問。此等疑難誠有其謂歟。而東寺大師定龍樹真論諸御作中多引用。若不設會通者。他家學者不可失許歟如何。答。思此論弘通。於唐朝者諸師一同引用更無偽論疑。至日本三船真人傳教大師等始雖貽疑。高祖大師入三學目錄忝經上奏官符施行。所謂弘仁十四年承知元年同二年正月二十二日三日度度官符載而明白也。若猶致疑執者。顯招違敕之罪冥背佛陀之睠者歟。今且一一會彼謬難矣。

一會三船難

一。會無迴天鳳威號難。
迴天鳳威者自元非皇帝諱。是嘆帝德之言也。迴天者現流布本云。天冊鳳威(云云)天者喻帝王於天。冊者崇敬言也。如天冊之故云天冊。鳳威者皇德喻鳳王之為眾烏王云鳳闕。云鳳扆皆此義也。聖法記云。回音瑰允也。好惠反。寶冊也迴也續也。此中冊字契當而已。此字在文殊師利答第一經十一卷(文)八十花嚴經序云。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文)大周錄序云(大唐天后敕佛授記寺明詮等撰刊定眾經目錄一百八十七部千四百六十六卷)。我大周天冊金輪聖神皇帝陛下道著恒劫位鄰上忍垂本願而下生演大悲而廣濟(文)依此等文或天冊或鳳威或金輪皆是嘆皇帝之通號也。而三船以帝德定其名還加謬難。頗足可笑矣。
二。會取姓名不可為名難。
就此疑粗開勘傳記以姚興為皇帝名之證據非一。所謂梵網經序云。弘始三年淳風東扇秦主姚興道契百王(文)貞元錄五云。時秦主姚興專志經法供養三千餘僧並往來宮闕(文)又云。秦姚興皇帝時妙法花經翻譯提婆品納長安城之內不令出餘城(文)慈恩傳第八云。姚興時鳩摩羅什譯經。姚主及安城侯姚嵩執筆(文)。
文證如此。何至當論可生疑乎。
三。會前譯論牒後譯文難。
會此難有法爾隨緣二意。先法爾者。梵漢兩本雖似隨緣出現。而實法爾本有非人造作。亙三世常恒也。不增一字不減一字。例鹿島大明神御甲有唯識三十頌漢文與玄奘所譯無異(云云)又當麻曼荼羅緣有觀經文與畺良耶舍所譯文無差。此經未渡來本朝之先也。此等皆後譯之文在于前代。時代不同頗雖似難思。倩案其道理梵漢俱本有三世不改故前後無差異。何見隨緣顯現假相可疑法爾本有實理乎。然則起信論又不可謂弘始承聖年代始譯之。法爾不改漢文無人造作故。始起出現學本有不自由。前後譯文敢不可相違者也。次隨緣者。如清涼演義抄云。大唐翻譯三藏若有失譯聖教。後同經同論梵本重漢土請來之時。先後本同之寫先譯奉上之(云云)於釋論者弘始三年雖譯之。起信梵本重請來之日依為同本。真諦三藏承聖三年寫先譯摩訶衍論中本論文言奉上有何過乎。且檢其准例。寶積經者者四十二會也。往古三藏隨得梵本多以別出翻譯。而唐代菩提流支三藏具翻譯四十二會。全部成一百二十卷。其中多編入先代別出所譯。披讀翻經圖記第四可悉之。
四。會同卷異筆非一人譯難。
此難荒涼也。同卷異筆者何事哉。推之本末兩論文筆相違事歟。本論馬鳴所造末論龍樹所造也。梵本文章各別故漢本隨不同也。例如玄文論真諦三藏所譯也。其文筆全非如起信論與釋論全同也。是起信玄文梵本各別故雖同三藏翻譯兩論(起信玄文)文體不同歟。本(起信論)末(釋論)二論相違准而可知之。次釋論文鄙義昏者。高祖窮外典之底盡內教之源。芳譽普和漢才智及遐邇。是以性靈集序云。和尚昔在唐日作離合時詩贈土僧惟上。前御史大夫泉州別駕總一時大才也。覽則驚奇。因送詩云。何乃萬里來。可非衒其才。增學助玄機。土人如子稀(文)而大師已定龍樹真論。以三船短才爭可云文鄙義昏乎。

三船狀不審絛條

守護國界章上云。此論者大安寺誡明法師去天應年中旬唐將來(文)三船狀云。寶龜十年閏五月二十四日狀戒明闍梨座下(云云)就兩文勘年代記。寶龜十二年正月一日改元則天應元年(云云)爭在前代(寶龜十年)疑後代(天應年中)請來論乎(是一)又寶龜十一年有閏月十年無之。何云寶龜十年閏五月乎(是二)。

三船事

或書云。淡海公(不比等大織冠二男)和銅元年正月敘正二位任右大臣。養老三年任太政大臣固辭不就。四年八月薨(年六十二)贈太政大臣正一位謚曰文忠。天平勝寶四年八月贈淡海公(文)。
私云。自養老四年至寶龜十年六十年也。知今所云三船者非淡海公歟。
類聚國史六十四云。桓武天皇延曆四年七月庚戌。刑部卿從四位下兼因幡守淡海真人三船卒。三船大友親王之曾孫也。祖葛野王正四位上式部卿。父池邊王從五位上內匠頭。三船性聰敏涉覽群書尤好筆禮(文)。
私云。國史所載當此人歟。猶廣可勘之。
已上會三船難畢。

二會傳教難

一。會翻譯不分明難。
釋論序(姚興皇帝御製)云。朕聞其梵本先在于中天遣來迎近至東界。以弘始三年歲次星紀九月上日於大莊嚴寺親受筆削敬譯此論。直翻譯人筏提摩多三藏。傳俗語人劉連陀等。執筆人謝賢金等。首尾二年方繕寫畢功(文)翻譯年紀譯者執筆等此文分明也。傳教大師不見此文歟。將又不用序歟。若不見序者恐可謂管見若不用者其所以如何。姚興皇帝求請法花經受持梵網戒。歸法致誠皇德救物。諸傳所載德行尤多。今自製論序具明翻譯相。有何謂輒不用此序乎。
尋云。筏提摩多三藏翻譯此論誠序文分明也。但彼三藏唯譯當論不譯餘經論故猶可謂翻譯不分明。如何。答。貞元錄第十七云。
佛說十力經一卷。
右一部一卷龜茲三藏沙門勿提犀魚(唐言蓮花精進。於安西城西蓮花寺譯文)。
勿提犀魚唯譯十力經不譯餘經。雖然錄文分明故人不疑之。當論如是。序文分明也。誰可疑之乎。
二。會隋唐目錄不載難。
錄外經論其例是多。限當論何強可致疑乎翻譯名義集序(唯心居士荊谿周葵敦義述)云。然佛法入中國經論日以加多。自晉道安法師至唐智昇作為目錄圖經蓋十餘家。今大藏諸經猶以昇法師開元釋教錄為準。後人但增宗鑑錄法苑珠林。於下藏之外如四卷金光明經摩訶衍論及此土證道歌尚多有不入藏者。我國家嘗命宰輔為譯經潤文。使所以流通佛法至矣(文)此中以當論已定錄外論。金光明經證道歌等同此類也。又金剛頂瑜祇經一卷(金剛智三藏譯)佛心經二卷(菩提留支三藏譯)花嚴經心陀羅尼一卷(實叉難陀三藏譯)等開元貞元二錄中不載之。雖然大師御請來之。又金剛智所譯要略念誦經善無畏所譯胎藏攝大廣大儀軌等同不載彼二錄。雖然自他門高祖請來依行。誰以之稱非乎。凡當論者後秦翻譯後其本祕惜不行于世歟。通法大師贊玄疏第一云。然斯釋論肇從秦代迄至皇朝僅七百年間未曾流布。遘一千運內方遂傳通(文)七百年間論本未流布。故隋唐目錄不載之。是則行藏在運顯晦隨時故也。
三。會真言字不似梵字難。
此難只守一隅未訪三端。凡於文字梵胡漢三國體異也。且就梵書云之者。悉達太子初學之時有六十四書(法苑珠林等出之)又依智廣字記意。十八章建立不同也。釋第十八章云。此章字類流派無盡(文)所謂多達祇耶等字是也。非一切智人者誰敢窮其極乎。於胡文者未傳此方(云云)至漢字六書八體其類太廣。若具不達此等文字者爭輒可作偽字疑乎。論第八卷成就止輪因緣門所出字輪聖法記釋云。此字在金剛大輪無礙虛空總明陀羅尼經第一卷中(文)又論第九卷所出等十二字同記釋云。此中神咒外道經咒。謂在十萬六千偈阿羅羅馱尸那總明弟子經二百五十七卷龍樹菩薩初交外道眾習咒藏後遇金剛手傳祕教。以傳教短才爭可疑龍樹博覽乎。
異類字。
慈覺請來吽迦陀野天儀軌上(金剛智譯)云。
佛部母真言曰。
蓮花部母真言曰。
金剛部母真言曰。
翻譯名義集第六(法雲大師撰)云。
(熏聞曰。志誠纂要云。梵云室利靺瑳此云吉祥海雲。如來胸臆有大人相形○)。
(苑師云此是西域萬字佛胸前吉祥相也)。
(音萬。是吉祥勝德之相○寧高僧傳明翻譯四例。一翻字不翻音。諸經咒詞是也。二翻音不翻字。如華嚴中字是也。以此方萬字翻之。而字體猶是梵書。三音字俱翻。經文是也。四音字俱不翻。西來梵夾是也文)。
又云。
章安疏云。言伊字者外國有新舊兩伊。舊伊橫豎斷絕相離。借此況彼。橫如烈火豎如點水。各不相續不橫不同烈火不豎不同點水。應如此方草下字相。細畫相連是新伊相(文)。
非梵非漢字。
  佛相好萬字義略記(大師御作)云。問。佛御胸若漢字若梵字歟。答。難思。又諸人不知。今云。非梵字非漢字也。文即字故云萬者三點圓滿言也。故大般若經解八十種好云。世尊手足及胸臆前俱有吉祥旋德相。文同綺畫色類朱丹(文)。
悉曇藏第一(安然)云釋摩訶衍論說佛法行人修止觀法入佛位時服此字及說邪魔化作佛形故惱行人時說作佛形六根真言其字非梵非漢佉婁書未傳豈肯此哉(文)。
四。會義理相違本論難。
其義理相違本論者。篇目何事哉。難破人趣荒涼也。頗不足會通者歟。推之依本論立義少文開三十三廣宗故云相違歟。將又釋論多依字義門作釋故致此難歟。共以無謂。依少文開廣義攝論相通也。何況玄文論第八明發願繫屬因緣。於往昔時佛誓吾成覺道說百億經。馬鳴願吾為弟子造百部論。佛教造論相云。謂三十四法大海。若有論者具此法名言圓滿大海論。若有論者不具者名言一分小智論。以如是大要因緣我今依三十四法該攝安立無餘說(文)今聞往昔發願因緣彌仰龍樹大聖之金言者也。次字義門釋者祕教大體也。理趣釋經等例太多。執顯句義不可疑密意矣。
五。會秦譯同梁譯難。
會通同前段矣。
六。會疏師不利難。
法花義疏第一(嘉祥)云。而瓔珞經云。六住退者。龍樹釋此語云。欲怖地前菩薩令速入初地故云退耳。其實不退(文)。
私云。當論第七卷有此釋。此外現流布龍樹論中無此釋。喜祥大師引用此論無疑者歟。但法花統略引此釋為十住毘婆娑論文。彼論中無此釋。以知後人誤書加之歟。
起信論疏上(惠遠)云。言馬鳴菩薩造者是為顯其論主名也。亦釋博者如龍樹論釋(文)。
私云。當論第一具馬鳴名字。此外龍樹所造論中無此釋。淨影又引用當論矣。
晉水淨賢七祖圖引手鏡云。龍樹造釋摩訶衍論云。一百部經為本經(文)。
私云。此中所引證手鏡者清涼釋歟。遍年統論中隨聞手鏡一百卷為清涼制作之旨載之。此外無云手鏡之書。若爾者清涼之所覽無疑者也。
圓覺經略抄(宗密述)云。或以一部論釋多部經。如龍樹釋摩訶衍論(文)。
宗鏡錄第四十五(智覺禪師述)云。且如馬鳴龍樹皆是西天傳佛心印祖師。馬鳴製大乘起信論廣說阿賴耶等三細識六粗相一心真如生滅二門。龍樹製摩訶衍論引一百本大乘經證說八識心王性相微細等義(文)。
大宋太祖皇帝開寶八年(乙亥)智覺禪師入滅本朝當圓融院御宇天延三年也。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引下(五臺山金河寺沙門道集)云。問曰。佛具一切智。豈不知得陀羅尼也。答。有三義。一者表此陀羅尼最勝最深令人生於尊重。所以言佛不知而自求之。二者謂權教中佛不能知得圓宗密咒。如小乘極果不能知得大乘深法。三者密宗神咒即體便是圓圓果海故。佛不得如釋大乘論說圓圓海佛亦不得。今六字大明准提神咒即體便是圓圓果海也(文)。
筆削記第一(長水沙門子璿錄)云。准摩訶衍論說有六馬鳴前後異出○然准大論所說。此菩薩道成先劫號大光明佛。今乃助化示居八地。父名盧伽母名瞿那(文)。
復古記(玉峰師會撰)云。一乘者不二摩訶衍法也。龍樹曰大本花嚴所說圓圓海也。或稱一味大乘(文)。
私云。此中所引龍樹釋者釋論第十文也。
折薪記(觀復撰)云。賢首解起信立義分。脫體與釋論相違。解釋亦乍同乍異(文會解記第一同之)。
集成記第一(希迪撰)云。釋論第一云。是法極妙甚深獨尊○性德圓滿果是焉。所以者何。離機根故。離教說故。第十又曰。大本花嚴契經中作如是說。其圓圓海得諸佛勝故(文)。
翻譯名義集第六(姑蘇景德寺普潤大師法雲編)云。又摩訶衍論立十種識總攝諸識。云何為十。於前九中加一切一心識。論上文云。所謂以一心識遍於二種自在無所不安立。如佛告文殊師利言。我唯建立一種識。所餘之識非建立焉。所以者何。一種識者多一一識。此識有種種力能作一切種種名字。而唯一識終無餘法。是故我說建立一種識。今謂。一切一心識是此方言。梵語正名乾栗陀耶(文)。
大元至元法寶勘同總錄卷第九(講經律論沙門慶吉祥等奉詔譯)云。
釋摩訶衍論十卷(龍樹菩薩造)。
天竺三藏筏提摩多譯(親編入錄文)。
新編諸宗教藏總錄卷第三(高麗沙門義天錄)云。
釋摩訶衍論十卷(龍樹造)。
通玄鈔四卷。通玄科三卷。大科三卷(已上志福述)。
通贊疏十卷。通贊科三卷。大科一卷(已上守臻述)。
贊玄疏五卷。贊玄科三卷。大科一卷(已上法悟述)。
已上。
私云。義天靈芝元照事也。宋朝人也。大智律師弟子也。律師為述開講要義。又花嚴宗書圓宗文類二十卷同義天述也。而義天為一時叡才釋論并末書等錄之。末書內通玄抄并贊疏長治二年五月中旬將來于本朝。通贊疏十卷未渡書也。其外聖法法敏普觀等師作記作疏釋此論。如左載矣。
釋摩訶衍論記一卷(沙門聖法作)。
同論記六卷(皇宋光嚴寺無際大師普觀述)。
小栗栖常曉和尚請來錄云。
釋摩訶衍論疏一部三卷(法敏法師造)。
已上一部依真言宗傳法阿闍梨等申求來。
右摩訶衍論者橫釋顯教豎括祕藏大論。雖先來左右未定。今以此疏證彼大乘(文)。
已上唐朝諸師或令引用或作末書一朝盛依行。敢不存異義。隨見及書出之畢太政官符治部省。
真言宗僧伍拾人。
右被右大臣宣稱奉敕件宗僧等自今以後住東寺。其宗學者一依大毘盧遮那金剛頂等二百餘卷經蘇悉地蘇婆呼根本部等一百七十三卷律金剛頂發菩提心釋摩訶衍等十一卷論等(經律論目錄在別○)。
弘仁十四年十月十日。
已上。
私云。此官符為根本承和元年同二年正月二十二日三日重被成官符者也。於日本一國誰可違越此格乎。
一乘開心論(道雄)云。問云。何三為一毘盧遮那耶。答。龍猛菩薩云。分流花嚴契經中作如是說。盧遮那佛三種世間為其身心○又云。性淨本覺三世間中皆悉不離○(文)。
私云。此中所引兩文初文釋論第十次文第三也。
教時義第一云。龍樹摩訶衍論建立十識。八識如常。第九一切一心識。第十一心一心識○論題下云。龍樹菩薩造故引為證據(文)。
箴誨迷方記(福貴山道詮和上作在東大寺東南院云云)。
安然和上云。後有福基和上。箴誨迷方記中具會舊人四失七失論定真論(云云教時義八卷藏八家祕錄同有此釋)。
奧州德一引用此論(云云可勘之)。
或云。守護國界章粗食者引釋論為證。件粗食者指德一(云云)。
已上本朝諸師引用如斯。然則和漢兩國諸師多以依用。傳教疑難不足為論矣。
尋云。此論者秦代所翻也。自秦以來上代諸師不及引用。今所舉多唐代末宋朝間也。傳教疑難猶以不審如何。答。此論翻譯以後隱沒不流行故。上代遍不及引用。子細如先段載。若實為偽作者。縱雖為後代豈唐宋諸宗明哲徒可依用之乎。何況嘉祥淨影等古德粗得引用。所見如上考矣。
七。會大僧都為偽論難。
尾張大僧者誰人乎。又有何證據定偽論乎。僧綱補任云。賢興福寺。法相宗。尾張國人。寶龜五年二月二十四日任律師。玄昉僧正孫弟(宣教法師弟子又良敏僧都弟子)延曆三年六月九日任大僧都。不經少僧都。同十二年十一月七日入滅(年八十)幼年入道剝皮燃指精進無倦(文)彼尾張大僧都者當此人歟。
已上會傳教難畢。

三會安然難

安公難破雖多端。大略載守護國界章文。如前段救。此外無指疑難。但珍聰口說以此為指南歟。件珍聰者誰人乎。勘見僧綱補任自異朝來本朝之僧中更無名珍聰之人。定知非高名之人歟。爰有釋珍嵩者。彼釋有以起信論為偽論之語。今相監本釋以當論為偽作云之歟。抑此論者盡密藏之奧旨窮性海之淵源。三十三種法門真如生滅建立都非凡智之所測。誰人妄可造之乎。月忠若智人者。不慎大妄語罪何以自作可稱龍樹造乎。若愚人者爭自可述甚深法理乎。又延曆寺目錄注云月忠作(云云)是又慈覺依珍聰口說且告此注歟。彼珍聰口說為胸臆浮言之上者。日錄注隨而不足依憑矣。
已上會安然難畢。
一起信論真偽事。
四論玄義第十(均正僧正撰)云。第二論師名馬鳴菩薩。傳云。此菩薩共外道論義。既降伏竟七匹馬落淚而嗚呼。時人呼為馬鳴菩薩也。相傳云。佛滅度後三百五十年中出世造論。依摩耶經云。六百年中出世造論。論有一千偈。不來此土也。唯見起信論一卷。或人云。馬嗚菩薩所造。北地諸地論師云。非馬嗚造論。昔日地論師造論借菩薩名目之。故尋覓翻經論目錄中無有也。未知定是不也(文)。
文義要第七(珍海)云。四論玄第十詳起信論云。北地諸論師云非馬鳴造論。昔日地論師造論借菩薩名目之。故尋覓翻經論目錄中無有也。未知定是不也。
今考貞無錄出起信論一卷。真諦譯。同論二卷。實叉難陀譯。同馬鳴造。是同本異譯也。故知西天有其梵文前後三藏俱傳之。均師早出不見後代錄而未決之故今考之耳。寶窟下引起信論證不立自性清淨色義也(文)。
貞元錄第二十二云。大乘起信論一卷(馬鳴菩薩造)梁天竺三藏真諦(第一譯)大乘起信論二卷(馬鳴菩薩造)大唐天后代于闐三藏實叉難陀譯(新編入錄第二譯)右二論同本異譯(文)
探玄記第三私記(青丘釋珍嵩撰)云。馬鳴起信論一卷依漸剎經二卷造此論。而道跡師目錄中云。此經是偽經故。依此經造起信論是偽論也(文)。
私云。且依釋論。起信論總所依百億經。別所依百部經也。百部經名字具列之。其中無漸剎經。依何定依彼經造此論乎。又漸剎經者起世經事也(云云)起世經諸師同引用。依何定偽經乎。解釋之趣旁無所據。頗不足會通者歟。
聖法記云。馬鳴菩薩現。六時中造作論教。當何時耶。所謂出現一百餘歲時即造作四部。寶冊論云何為四。一者起信論。二者玄理論。三者本原論。四者清淨論○(云云)。

眾經目錄第五云

眾論疑惑五。一部五卷。
大乘起信論一卷。人云。真諦譯。勘真諦錄無此論故入疑。
右一論是眾論疑惑。
眾論偽妄六。一部一卷。
五凡夫論一卷。
右一論是人造偽妄(文)。
筆削記第一(長水)云。然論有宗釋之異此宗論也。謂馬鳴大士宗法花涅槃楞伽思益等百餘部實教大乘之所造故實。謂義豐文約無法不收。故下文云。如是此論為欲總攝如來廣大深法無邊義故應說此論。又云。如是摩訶衍諸佛祕藏我已總說。又云。諸佛甚深廣大義我今隨分總持說等。然此論文是證真大土後得智中宗經所造。後人不思綆短卻謂泉沽往往謗之。言非圓實。下文勸信非不慇懃。聞思修益備彰功利。不信毀謗受苦彌劫。豈不勉哉(文)同記引海東疏云。開二門於一心總括摩羅百八之廣詰○示性淨於相染普綜逾闍十五之幽致○至如鶴林一味之宗(涅槃經)鷲山無二之趣(法花經)金鼓(金光明經)同性(大乘同性經)三身之極果花嚴瓔珞四階之深因大品大集曠蕩之至道日藏月藏祕密之玄門。凡此等輩中眾典之肝心一以貫之者其唯此論乎(文)。
續高僧傳第四(南山大師撰玄奘傳)云。又以起信一論文出馬鳴。彼土僧思承其本奘乃譯唐為梵遍布五天。斯則法化之緣東西互舉(云云)貞元錄第十一同之。
右雖光師抄記今隨得勘文少所註加之也。有恐有恐 。
康應二年三月日。
法印權大僧都賢寶(生五十八)
當卷杲寶大德之抄記。且又賢寶師相尋勘文等所註加焉。實自非此寶冊者誰知釋摩訶衍起信兩論之真偽哉。後覽者可仰可信矣。加修飾傳諸來葉云爾。
延享四丁卯歲夷則二十二日。
時定額僧貫首僧正賢賀(生年六十四)。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