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502 行法肝葉鈔上 輸入者 韋小燕 先壇場莊嚴事 建立五部道具也。所謂四角金剛撅是四部金剛部也。撅獨古金剛杵故為金剛部。五色蓮花部也。五色表五部惠命。即無量壽也。瑜伽念珠經云。念珠緒為觀音(文)觀音即彌陀也。大日如來三世常住惠命為無量壽也。始終一所即壽命連持無終意也。大日經疏云。以眾生界無盡故諸佛方便亦無終盡。故名無量壽也。是約方便為無量壽。可思之。四寶瓶四部寶部也。寶瓶灌頂即南方故。四羯磨是四部羯磨部也。羯磨十二古即十二因緣也。北方釋迦截流轉十二因緣。即為涅磐十二因緣故(胎藏為大日三摩耶。深可習之)中方瓶胎佛部胎定也。福也。理也。寶瓶福也。水定也。輪金佛部。輪摧伏故為智。仍為金(云云)已上五部總金剛界五部也。中方輪‧瓶智中定惠相應也。 次金剛盤上五古三古一古即如次金佛蓮三部杵。五古五智金剛故為金剛部。三古三部一體故為佛部。獨古摧破杵也。西方為遍調伏。妙觀察智說法斷疑是摧破也。又西方蓮花即理。理獨一法界故為一古歟。金剛盤肉團形也。三角心形也。已上三部總胎藏界也。鈴定也。胎也。三部說法驚覺群眠之總體也。已上兩部本有曼荼無盡莊嚴也。 次四面六種供養。即以六度行供養顯得上本有兩部功德之義也。高雄口決云。檀水。戒塗。忍辱花。進焚。禪飲。般若燈。精進遍六置中間檀水者。閼伽水為檀波羅蜜。一切草木百穀苗稼。蒙雨露恩施生長果熟故。以水為施。戒塗者。以塗香為戒波羅蜜。塗香者。天竺法極熱時沈檀等香和水塗身。能除熱惱。五戒乃至三昧耶戒香除煩惱罪業熱惱。令得法身清涼樂亦復如是。故塗香為戒。忍辱花者。一切草木花皆柔軟故為忍辱。進焚者。焚香為精進。火著薪設雖大千界次第熾盛無休息必盡薪。故以燒香為精進。禪飲者。飲食為禪波羅蜜。法花云。法喜禪悅食更無餘食想俱舍等以等持為能長養體。世間飢渴希求騷動得飲食。後身心安穩。故禪為飲食。般若燈者。燈照物。如般若能照境易知。精進遍六置中間者。自餘阿伽塗花等皆左右兩方備之。燒香一種只一爐置中。此表示六度中精進無別體。只勵餘五度懈怠熾燃。大般若有其說文。故精進遍餘五度。為表之一置餘五度中也。遍六者言總(云云)次脅机塗香灑水念珠三如次戒定惠三學也。縮六度為三學。塗香去穢氣護身故為戒。水澄靜故為定。見祕藏記。念誦者記念誦數之珠也。念本尊真言字義句義誦之故云念誦。俱舍云。念謂於惠明記不忌(矣)性相惠念雖別體心所。定惠分別時為惠(云云)。 小野定戒惠次第也。 廣澤戒定惠次第也。 三學有此二次第(見大乘義章等)香呂燒香行人對佛威儀也。又香煙迎佛之便(云云)磬‧鈴同類也。或經軌三十七尊鈴磬菩薩說。是行者驚佛之禮法也。 問。如上檀場具足莊嚴也。常途略行檀不具足五部。只一面道具也。是其莊嚴不足故功德闕減乎。答。安立廣行門前雖缺闕。該攝具德門前無闕減也。以一隅攝三端之故(云云)又兩寶瓶萬德圓攝。釋論云。如意寶珠雖唯是一。而為一切諸寶根本(文)寶瓶是南方虛空寶故能生萬德。又所生花是南方沙羅樹王萬德開敷花故。五部諸德具足莊嚴。又瓶水萬德圓滿具體也。俱舍云。劫初成時雨金輪上。其水成眾寶種藏。為山為川成萬象(文取意)又五部者即五輪也。寶瓶地大三摩耶形也。地0HFA40>字也。水0HFADC>字也。五輪唯地水0HFA40>0HFADC>所成也仍一面是具絃攝五部也行法肝葉抄(且付別行)。 一。房中作法事淨身器。 一。參道場事。 高雄口決云。次進參於堂時住金剛薩埵三摩地。亦住本尊三摩地。即觀。自身成本尊隨步蓮花承足。到向堂前念。是金剛法界道場也(文)。 圓城寺四卷金剛界次第云。夫欲上堂者。先在房中洗手嗽口。取淨衣加持此密言。所著衣服皆成佛衣密言曰(金剛合掌)。 0HFA57>0HFAFA>0HFCB8>0HFB51>0BFA5D>0HFAD6>0BFA46>0EFA72>0HFBD2>0HFBA5>0HFBED>0HFA76>0HFAD2>0HFADC>0HFB5A>0HFB5F>。 同次第云。次觀自身為本尊。或金剛薩埵。初心行者皆是金剛薩埵故也。私云。通作金薩觀可宜(矣)。 一。至道場門。 同四卷次第云。即應入無能勝三摩地。其印以右手掌仰覆左手掌背上。以左手大指押右大指甲上。以右頭指彈指三度。以禪智入掌作拳。唯豎進度以左印安心上。以右印左旋三遍為辟除。右旋三遍即成結界。次指四方四隅上下。次印身五處。皆誦0HFB63>字加持(文)石山次第云。到門戶下三遍彈指啟咳。即右手作降三世半印。辟除結界三遍。又方入無能勝三摩地作其印。便0HFAEB>0BFAC6>於兩目(右摩日左吒月)觀想。日月輪之光失如射散於道場之內(矣)。 一。正入道場。 石山次第云。次先入右足至檀前。誦總禮真言作禮(蓮花合掌)可想對大日如來五部聖眾。五體投地作禮。 高雄口決云。豎心合掌稍低頭敬佛部諸尊。次蓮花合掌亦低頭敬蓮花部諸尊。次金剛合掌亦低頭敬金剛部諸尊。以右手所著袈裟指夾於右脅。以左右手當前。裳手以摳上方。長跪普禮真言誦一遍禮拜(十方諸尊)四遍或五遍也。 一。普禮。 普禮有二。一檀前普禮。即上所載石山次第并高雄口決即是也。二著座普禮。即著禮盤之後誦普禮真言。禮本尊請加持。或誦懺悔頌曰。 我從無始來 流轉於生死 恒起諸煩惱 具造三業罪 今對大聖尊 盡心而懺悔 如諸佛所懺 我今亦如是 願垂加持力 眾生悉清淨 此頌或次第用檀前普禮。用金剛合掌印。高雄口決云。禮拜時作金剛合掌。即名歸命合掌。相叉意者。此十指者為十波羅蜜二法界也(云云)。 0HFADC>口決云。普印云事。師云一切印代用此印。故云普印也。又五指即五智也。一切印不出五智印。故云普印也(云云)又云。以定惠二手配佛界眾生界時。左眾生界。右佛界也。左五指上右五指。次第重往。以眾生界令歸佛界之義(云云)也又云。兩掌合圓處我心蓮也。受初節未開敷形也(云云)。 一。塗香。 或次第云。磨瑩五分法身(云云)或口決云。五指表五體。此五體為無明塵垢所污穢。故以戒香磨瑩之也(云云私云。五指即五大也。一身五體即五大故。淨五指即五體成無垢清淨也)。 一。三金剛觀。 口決云。身口意三所觀吽字金剛。故云三金剛(云云)一所各具三密故三三九三密平等也。表八葉九尊。0HFA40>(身)0HFB73>(語)0HFB63>(意)意能證智。身語所證理(云云)三金剛總淨三業也(云云)裏書云。三金剛觀石山金剛界次第云。口決云。蓮花合掌即其掌中有0HFB73>字。變成八葉白蓮花。其上有0HFA40>字。變成圓淨月輪。其上有0HFB63>字。變成五股金剛杵。杵即放光明照身業之中。由此加持力故。身業所造之罪殺生偷盜婬欲等無量罪障。悉皆消滅純善清淨也(或傳頂上作此觀法)舌上有0HFB73>字。變成八葉白蓮花。其上有0HFA40>字。變成圓淨月輪。其上有0HFB63>字。變成五古金剛杵。杵即放光明照語業內。依此加持力故。口業所造之罪妄語綺語兩舌誹謗等無量罪障。悉皆消散純善清淨也。心上有0HFB73>字。變成八葉白蓮花。其上有0HFA40>字。變成圓淨月輪。其上有0HFB63>字。變成五古金剛杵。杵即放光明照身業之中。由此加持力故。意業所造之罪貪欲嗔恚愚癡等無量罪障。悉消滅純善清淨也。如是觀了每度誦0HFB63>字三反也(云云)0HFADC>上人口決云。口業處可誦四遍(云云)。 一。淨三業三部被甲。 配三部初淨三業佛部。中三部蓮花部。後被甲金剛部。如次為體相用三大。配五部淨三業寶部也(見相應經)中三部如文。後被甲羯磨部也(云云)化他作業故也委細在別。不可載文。 一。加持香水。 加持時用三古印軍荼利小咒。三古印空水合0HFADC>字形也。即性德圓滿海上顯三密智用也。軍荼利者甘露義也。即加持水令成0HFADC>字智水甘露水。阿密栗帝甘露義也(云云) 一。灑淨事。 散杖用柳。寸法如常。於香水作雙圓性海觀。於散杖作龍觀。小野先取散杖橫置灑水器上加持之。即大龍浮海上之意也。灑淨水龍取海水灑法界也。即以0HFADC>字智水灑一切眾生心地。令生長淨菩提心種子。增長菩提樹王之意也。0EFA42>0HFADC>二字觀事。0EFA42>燒水中不淨。0HFADC>令清淨。又0HFADC>成0HFADC>字智水。0EFA42>以火炎上功能。上水至空灑法界之意也。又云。此二字即難陀跋難陀二龍也(云云更問之)0HFADC>順0EFA42>逆0EFA42>順0HFADC>逆二傳有之。上下二傳之義可習之。大日經四云。以性淨之戒香和合性淨之悲水。遍灑法界眾生性淨之心地。為令一切戲論皆淨除故(文)此香水取後夜花水用之。閼伽同用之。取丑或寅時水事。或云。水花後夜敷故云花水。仍取此清淨花水用之。或云。律後夜水蟲未生(云云)祕決云。自日出地下水為日光火燄被乾上。自戌剋漸冷水下寅時下滿。是故取此時水。是果後化他大悲水滿。 裏書云。散杖寸法事或鈔云。一尺六寸。表十六尊。八葉三重初金。次胎。後蘇也。間八分也。又蘇取所刻之。是祕義也(云云)私云。取所八角削礙八業(云云)有鈔云。大壇一尺八寸(一肘)別尊小壇一尺二十也(云云)有云。寸法不定。只隨壇大小可相應(云云)。 一。加持供物。 先一切用加持事。高雄口決云。若就顯教者。欲獻佛物一切天魔鬼神觸穢污。以此不淨食物獻佛時佛都不受。故無利益。以是以此真言等先加持了。若就真言宗者。無明妄想所生一切惡業以真言力既淨護獻佛。然後顯法界體性所顯諸功德藏。所以先用此真言印契等了。又以此真言印契加持佛供。亦餘一切事亦同加持之了用軍荼利印或用五古半印。半五古有口決云。五指五智也。從掌月降五智法水加持供物。令成甘露(云云)一0EFA42>字觀。或云。燒盡我身煩惱業障垢義也。 一。淨地或云。淨所居土成密嚴淨界(云云)。 一。淨身或云。自他三業共清淨皆成法器(云云)。 一。觀佛觀遍滿虛空諸佛。 一。金剛起驚覺遍空諸佛。 石山次第云。由結此印誦真言。一切如來皆從定出。瑜伽者應作是思惟啟告諸佛。我身少惠少福沒苦海。附託諸佛威神之力。唯願不捨大悲本願護念拔濟於我。彼一切如來各加持護念修瑜伽者。獲無量福聚。身心自在(千手軌文)。 一。普禮是禮遍空諸佛。別行可想禮本尊。此次或用持遍禮。是禮十方諸佛也。 一。神分天眾地類一切神祇。皆有佛法護持誓願故。添法味乞擁護。又佛是理。神是智。請諸神智力為證本尊理體。先用神分也。靈分祈願祈四恩利益。是大悲先利他之意也。 一。一切恭敬敬禮。次淨三業普禮。此二俱作禮儀也。高雄口決云。淨三業此真言有十六字。是則十六諸尊也。此十六諸尊與一切十方諸尊相涉相入。是禮法。今我合掌相叉亦是禮法以此合掌可禮拜四曼荼羅法界諸尊也。又律中云。接足者。亦是禮法也稽首接足以行者最上接本尊最下。是恭敬禮儀也。又接者相涉入義也。祕藏記云。吾三業本來清淨遍法界他眾生三業本來清淨遍法界。我三業與他眾生三業不相障礙遍法界。譬如千燈光明不相障礙。故淨吾三業者。他眾生三業俱時清淨故曰淨三業真言真言句義云。自性清淨一切法自性清淨普禮真言句義云。我禮一切如來兩足私云。上淨三業佛界生界自他三業相即圓融不二禮也。次普禮本尊行者而二禮也釋論末師釋云。相不礙性故見一味性。性不礙相故睹多身相不二而二俱。是甚深法性。可思之。 一。五悔。 普賢行願也。即縮普賢十願為五悔。五悔者。歸命‧懺悔‧隨喜‧勸請‧迴向也。此五通云悔者。且以懺悔為面歟。無始來不歸依諸佛。不懺謝罪業。不隨喜善根等。皆今悔過故通云悔也。深祕義云。以五悔配五智。此有二義。一云。以初為大圓智。乃至以終為法界智(是修生義)一云。以初為法界智。以終為成所作智(是垂跡義也云云)。 一。勸請發願一事上初後名也。唱禮時用勸請。自行時用發願。又御修法時初夜用勸請。餘時用發願。此發願別願。次五大願總願也。五大願配五智有二義。如上五悔。五悔行。五大願願也。五悔金剛頂說。五大願尊勝軌說也。 一。普供養三力唱禮時五大願次有前供養讚。故有此普供養等。是引上下座所作歟。但自行時此所用普供養三力。是前持誦法內供養。普賢十願有發願供養等之例歟。 三力以我功德力(心。行者現在佛事)如來加持力(佛。過去佛智)及以法界力(眾生。未來佛理)普供養而住(供上三佛)及以法界力者。或真如法界內薰力。或九界眾生低頭舉手等善。作同類因增上緣互相與力也。 一。四無量觀(四智別)。 一。勝心(大悲總)此四無量勝心總別故。或次第或四無量(云云)略勝心。或勝心略四無量此四無量大日四行時。或普賢‧文殊‧觀音‧彌勒如次慈‧悲‧喜‧捨或普賢‧虛空藏‧觀音‧虛空庫如次慈‧悲‧喜‧捨(云云)如此異說或文殊虛空藏是一體。彌勒虛空庫是一體會通。或隨尊隨法四行菩薩可各別(云云)。 一。大金剛輪是輪壇。輪壇者。輪者攝持。如世車輪攝持輻轂輞。即輪圓具足義也。壇者平坦義。即曼荼羅古云壇。新翻輪圓具足是也。天竺以潔淨作法築平坦壇。其上畫作諸尊像行之。是云曼荼羅。四智四行等萬德具足故云輪圓具足。平坦體云壇。是為召請諸佛。總所依器界依報也。即本有菩提心大地也。 一。地界上大地成堅固金剛地。故云地結。亦云金剛撅。撅立地是結界法也。印二大合向下即立撅。撅如世傍示(云云)結界廣狹隨心大小。或云五結立五方。是五大結護歟。 一。金剛牆(又云四方結)。 隨前地界量四方周遍金剛牆。是交立三古金剛為牆。又是結界也。祕藏記云。結界有二種。一者次第。二者橫也。初次第者。最初菩提是因也。佛位是果也。當觀想。自此因地至於彼果位。純一觀行淨菩提。更不起二乘外道心。是曰次第。二橫者。我一心法界中毘盧遮那乃至四佛四波羅蜜十佛剎微塵數如來宛然而有。為煩惱雲霧所覆弊不得明了見。當觀想。除去是雲霧開顯本有莊嚴。更不起妄想無明等煩惱。是云橫。觀是理。真言印契是事(矣)是結界者。於上本有菩提心起修生因行果。此十信等行位。不雜起二乘外道等無明妄想境界。純一行菩提心大地故云結界也。 一。道場觀。 上結界上為召請本尊建立道場也。此有二意。一云。觀已成本尊依正身土立置標示意也。一云。先觀作自心本有本尊身土。請已成本尊冥會供養。凡道場觀諸師異儀不同。或道場觀自性身。召請佛自受用身。即理智冥合(云云石山四卷金剛界次第也)或道場觀佛他受用身也。自性佛不來去。仍召請撥遣佛他受用影像佛也。觀自心佛他受用影像也。請已成佛影像冥合也。撥遣時已成佛奉送本土淨剎。自心影佛奉送自心本宮(云云)法皇次第道場注他受用者即此意也。0HFADC>口決同之。 一。七處加持。 右膝壇右膝已上三處胎三部心額喉。頂金五部也。即四處有總身。故云五智。兩部三部五部依正二報成就故用此加持。如來拳印兩部不二也(更問)0HFA57>0HFCBB>0BFA7C>三身真言也。即加持此凡夫身土成兩部三身淨土之意也。 一。大虛空藏。 為召請本尊設供養雲海也。此大虛空藏南方寶光幢呬四菩薩總體(云云)印相寶幢形也(云云)。 一。小金剛輪。 輪壇也。0HFA40>字形也。以印向上加持虛空。成大曼荼羅。以印加持本尊。或銅或畫皆成大曼荼羅。以印加持壇上供具。成真實廣大供養(云云)經云。若真言行者不作曼荼羅。但持此印明。即同大安立一切曼荼羅。自身一切支分悉成諸佛聚。無比。不思議。更無過上味尋云。大小名字事未決。私云。大金剛輪風輪。小金剛輪金輪歟。風輪遍大千界。金輪限四天下。不空所譯宿曜經云。金風精也仍風輪又金輪也(此愚推。未聞師傳)有傳云。小金剛輪正輪壇。大金剛輪行者護身心結界輪壇也。軍荼利儀軌云。由誦密言印契觀念。入曼荼羅受得三世無障礙三種菩薩律儀。身心備十微塵剎世界微塵數三摩耶無作戒。因屈申俯仰發言吐氣起心動念。忌菩提之心。退失善根。以此印契密言殊勝方便誦持作意。除違把愆咎三摩耶如故。倍加光顯。能淨身口意故則成入一切曼荼羅。獲得灌頂三摩耶已上大金剛輪之功能也。石山次第云。應結契當心作是觀念。虛空遍法界三界生死六趣有情。速得入金剛界大曼荼羅。等同金剛薩埵(文)大金剛輪名依此觀念立之歟。大小金剛輪皆彌勒也。 一。送車輅。 建立輪壇後為召請本尊。七寶車輅送本尊淨土。 一。請車輅本尊乘車輅來往虛空。集會道場。 一。召請又云迎請。本尊正奉請此壇上。 一。四明一云。前召請佛此壇上召入住記也。一云。召請佛引入。冥合自心觀作佛(云云) 一。拍掌本尊入住故歡喜。 一。結界本尊來臨故辟除魔界。結道場境。 一。網界又云金剛網。上方結界也。 一。火院撅界外圍繞火燄。 一。大三摩耶石山次第云。一切天魔不附近(云云)或云外護義也。或云廣博嚴淨0HFADC>或云師子孔義。或云。塞結界間隙也。私云。此大三摩耶結界本見。解界時必解之故(云云)。 一。閼伽洗召請佛御足也。問。佛無垢體。何沐洗之哉0HFADC>答。有云。有二義。一云。洗和光同塵垢。一云。行者未開悟前依正二報共有垢穢。捨淨土來此令冥會。故假說有垢義也。私云。二義無差別歟。准浴像經說。以香水沐佛像。得無量功(文)故此厭閼伽水是供養隨一也。以本清淨加持水沐浴法性無垢身偈即此意也。又石山次第云。由厭閼伽水供養。令修行者得一切如來受與甘露法水灌頂祕藏記云。閼伽平等性智水平等性也(可見疏第一)灌頂又南方平等性智也。又疏云。以此大空性淨之水浴無垢之身。是閼伽真實之義(云云)。 一。花座。 召請佛獻座也。佛菩薩獻蓮花座。但如來已開敷。菩薩半開敷。明王盤石座(云云)天等荷葉或四葉六葉等(云云)抑今真言迦摩羅者。極開敷蓮花座也。且付如來歟。有云。從印流出無量花座。令坐無量聖眾(云云)結誦此印明。流出無量花座荷葉盤石等座。隨其所應令坐也(云云)但諸家次第天等皆用荷葉四葉等(云云)。 一。振鈴。 振鈴有多數。驚覺歡喜供養等也。三十八帖云。師云。私謂此振鈴非是驚覺。即令佛歡喜也(文)又云。左手執鈴安腰。右手執五古安心中。先以五古杵三度抽擲。而後左右三度迴轉。辟除結界之義也。擲是遊戲義。迴自在義也。凡左手持鈴。是適悅義也。置腰左表大我也。左是定。腰是地輪。以定手振鈴表定安樂之義。地表信。以信為佛法本。故以左手按左腰上也。右手持五古。是五智之義也。依惠得定。故先取五古後取鈴。亦依定起惠。故先置鈴後置五古也。擲五古是表自在義。轉舉向外表一切眾生皆具五智。故化他之義也。左耳上五度振。是五智義即因位也。又過去義。何者修因得果故。亦心前三度振者。三佛之義即果位也。此現在化他之義也。額前二度振者。二點亦二智之義即未來也。一證已後盡未來際化眾生。皆令得此因位故也。是高野阿闍梨僧正御傳也。能能可祕密也(云云)又云。振鈴者歡喜義。亦是驚覺義。又般若解脫義也。問。爾云意如何。答。今諸尊際臨爰。奉驚覺奉令歡喜也。於身三所振者五藏般若教。必先以耳為能緣。故對五藏般若當耳門而五度振。是入聲解脫也。次依般若智惠入三解脫門。故當心前三度振。謂三空解脫之理心識能觀故也。依三空觀故證二種法身。故當額上二度振(云云)經云。摩訶般若解脫法身(文)今次第依此(云云)又云。大師舒二羽同時執杵鈴。即唱^0BFAB8>0HFACB>0HFBB1>已以鈴安腰。以杵抽擲三度。即逆三轉順三轉橫心上。次舉鈴當左耳邊五度振之。次當心前三度振之。次當額前二度振之。每振誦真言(如金剛界)五古杵加持五處時。每處誦唵0HFAD2>0BFAB8>0HFB51>0BFAB9>0HFA45>(是金剛薩埵真言也)五處了杵鈴。安置本處但中間鈴勿令鳴響(文)私檢諸師口決等。抽擲時誦0HFB63>一字明。辟除結界時誦不動一字心。忿怒歸命0BFAAD>五處加持時。金薩(羯磨會)三度投弄上超昇普賢地大普地(等覺)普照曜地(妙覺)之義也。辟除結界降伏四魔之義也。杵當心拳向外自心本有五智金剛。汝心中本有此五智示眾生之義也。杵末左本右非直豎事。表此五智不縱不橫也。凡左定。右惠。故以左定手振鈴。是驚覺眾生長眠。令知心中本有五智也。振鈴以後辟除結界降伏眾生四魔歟。取鈴杵事。常作法以右手先取杵。次以同手取鈴。是依定起惠之意也(三十八帖云)先當左耳事。左眾生界也。驚覺眾生長眠故當左也(0HFADC>云)五處加持有二義。一云。額(大日法界智)右肩(寶生平等智)左肩(不空成事智)心(阿閦大圓智)喉(無量壽妙觀智)一云。不空彌陀大日阿閦寶生(右肩)。 大日三世常住故以喉表之。人喉壽也。大日彌陀一佛義可思之。彌陀能成無量壽。大日所成無量壽也(云云)。 阿闍梨道範記之。 行法肝葉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