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0. 2534
胎藏入理鈔卷上

釋賴瑜記
輸入者 陳香君

胎藏界念誦次第。
問。何故今界名胎藏耶。答。大疏第三云。今且約胎藏為喻。行者初發一切智心。如父母因緣。識種子始託胎藏。爾時漸次增長。為行業巧風之所匠成。乃至初誕育時。諸根百體皆悉備足。始於父母性中生。猶依真言門。學大悲萬行。淨心顯現。又此嬰童。漸具人法。習諸伎藝。伎藝已通施行事業。如淨咫發起方便。修治自地。隨緣利物。濟度眾生。故名大悲胎藏季也小烏胎藏釋上云。蓮花胎藏者明法體也。以喻顯體。譬如蓮花花實鬘蕊一時具足。眾所愛樂。此法界體亦復如是。內證實體普門示現。花葉蕊一切具足。為從願樂。如彼此中含恒沙萬德。隨緣出生。如母產子。故以為喻名蓮花胎藏也私云。爾釋俱從喻建號之中。疏意別約三句義明之。小鈾想據法界體出生萬德顯之。
問。金剛胎藏有淺深耶。答。先德義云。初淺略義胎淺金深。是因果次第也。次深祕義金淺胎深。是智門理法次第也。第三義不二想體上有理智用。此云蓮華部金剛部不二即佛部也。第四義不二一體上金胎故。傅受前後隨宣。以此意可見疏釋也。
問。依初因果者。諸佛無胎藏。眾生無金界耶。答。佛生俱具二界。故蓮華三昧耶經云。歸命本覺真法身。常住妙法心蓮花。本來具足三身德(三身德者。胎藏字印形三身。故大日經云。一切如來有三種身。謂字印形像文。台是蓮為本。故云心蓮台。故論云。凡夫心如合蓮花也。文)三十七尊住心城(是金界三十七尊。故金剛頂經明三十七尊印言也。心在者心月輸。金界月佃為本。故論云。佛身如滿月文)普門塵數諸三昧。遠離因果。法然具無邊德海本圓滿。還我頂禮心諸佛此(顯二界塵數諸尊法然本具也)但至因果配當者。約本有修生邊一往義。實義各具因果也。故先德釋云因無不滿疵。果有論圓美。
自記中至化前作法。如金剛界次第。常喜院台藏記上云。私云。隨雨界行者。房中作法亦雖須替用先修十八道金剛界且依彼作法歟。又云。金剛合掌(念珠懸左腕也。或懸風空指問也)普禮真言三反。三度禮佛不散印。漸如蹲居而禮也。但晴行法。取香呂禮私云。誦普禮明。摺珠數作五體投地禮如金界抄記之。五體者釋迦軌云。五輸著地。額二手膝也。神心迴轉故。名曰輸若修阿彌陀法之時。以蓮花合掌可禮歟。故無量壽軌云。本尊前端身正立。蓮花合掌。恭敬作禮然隨修何法。皆用金剛合掌也。
著座普禮。問。今此座者何座耶。答。常喜院記云。常途說從此時所用。結跏半跏等也。今云。前方便之間。不可必用法座。三力後入供養法可用之。所謂金界無量。胎藏九月輸等時(私云。九重月輸者。供養法初廣澤用之。今次第不爾)高野西谷記云。前方便半跏。四無量已下全跏也。散念誦以下亦半跏私云。當流從初至于終。或半跏工全跏。任行者意可用之。
塗香。常喜院記云。塗香作法如常。但石山內供四卷金剛界次第也問。祕宗於諸事具三密何塗香身儀觀念無語密耶。答。實三密具足雖宗本意。一密二密亦非無其義。就中前方便隨宜歟。又新渡金界儀軌中。初塗香時。用羯磨會之塗香真言也。或次第塗香時。如此用之。然古今諸師。未必用之。
三密觀。此觀如金剛界記。但仁和寺流。於胎藏無此觀。金界云三金觀也。
淨三業。問。蓮花合掌中指開不開如何。答。檜尾口決云。中指一杪開。然近代。或開。或不開。二說不定歟。當流開之。私云。淨三業時。本有心蓮。初開發之義歟。
三部三昧耶。常喜院記云。胎藏時。以入佛法界轉法輸。為三部三摩耶。但常途說。祇用十八道三部印言私云。當流用金剛界三部印言也。
問。法界生等云三部三摩耶。依憑何在耶。答。納涼記不動次第云。先結三摩耶印印五處。次法界生印○法輸印○(此儀軌是云三部三摩耶)又疏第九。釋入佛三昧耶法界生轉法輸云。初三昧耶。為加持如來羞屬故。第二三昧耶。為加持蓮花屬故。第三三昧耶。為加持金剛胡屬故。是故佛說三三昧耶也。以此義。為其證也。
加持香水。法皇二次第云。不動劍印曩莫三又或次第云。加持香水大僧正云。用不動劍印同一字明。0BFABC>0HFADC>(如常)大僧都云。加持香水(用三古印軍荼利明)私云。杵次第才。阿炙陀院經識入寺云。檜尾記也加持供物(不動劍印一字明)問。以劍印加持作法如何。答常喜院云。左拳安腰。以右刀印。逆順加持。或復順逆加持之。左拳金界金拳。胎藏蓮拳也。今胎拳用之。又拳安腰二說。一云。拳側立向身置腰邊。一云。拳仰安腰邊也。御口決同初說。各明一遍合六反。
次唱禮。御口決云。改唱禮用普禮印言也。或云。唱禮天台用之。御作次第云。次觀佛。次普禮。次遍禮金剛持0HFA57>0HFD54>0BFAB8>0HFAD4>別本御作次第云。次驚覺金剛起。次一切恭敬等御流梵字次第云。次加持供物。次驚覺金剛起(無用普禮等也)。
次九方便。御口決云。此九方便。唱偈之時皆金掌。誦明之時。或金掌。或餘印(如次第出之)隨應不定也。若明印同金掌。不解印即誦明。初入佛法界生二明。俱金掌誦之。不用轉法輸言也私云。御作次第。入佛法界結各印。九方便各結明印唱偈。謂作禮方便。結金剛持印誦偈。出罪方便。結大惠刀印誦偈。下准之。九方便皆不用真言也。廣澤法皇二卷次第。九方便或結別印。先誦真言。後唱偈也。仁和寺御流次第。印言俱不用之。但誦九方便偈也。一卷0HFB63>字次第。以口傅皆用金掌也。
作禮方便。印左拳安腰者。御口決云。此方便用金剛部三昧耶印。不用次第印私云。高野南院次第中院次第(明算記也)印相同今次第仁和寺二卷次第持地印同御口決也。青龍‧玄法‧廣大‧攝大四本儀軌。共云持地印檜尾次第云。作禮方便。二手背三古。地空結今口決專順本文也。
次出罪方便。大惠刀印者。廣大軌大惠刀印也。攝大軌普通印。今用廣大軌也。
歸依方便。合掌者。偈并印言用表龍軌。但表龍‧玄法軌云普印。廣印。廣攝二軌云普通印也。
施身方便。獨古印者。偈并印言同青龍瀧軌也。玄法廣大二執云獨古印。攝大軌。云身同獨古杵。
發菩提心方便。定印者御口決云。法界定印也偈并印言同青龍軌也。玄法云定印。攝大云縛印。廣大云金剛縛印也。御作次第。大日定印此說會御口決。
隨喜方便。印相普印者。偈及印言同青龍軌。但記云歸命合掌。亦云金剛合掌也。玄法‧廣‧攝三軌。云歸命合掌也。
勸請方便。印相如前者。偈及印言同青龍軌。但軌云普通印。玄法云金剛合掌。廣大云歸命合掌。攝大無印也。奉請方便。印相如前者。偈及印言同青龍軌。廣大云。請法身真言。外縛風鉤玄法攝三軌無印也。問。今此奉請。與前勸請。何異耶。答。前勸請者。請轉法輸故。云恒以大雲降法雨也。此奉請者。請久住法身故。云安住清淨法界身也。故阿UW軌說勸請功云。由誦此明故。一切諸如來。雜染清淨。軌無上法輸又說奉請云。由誦此真言。一切諸如來。復經無量劫。廣利益有情。
迴向方便。印相如前者。偈及印言同青龍軌諸軌皆云普印。但攝大軌無印也。次發菩提心。
次佛性三昧耶戒。御口決云。改發心三昧耶二明。不解前金掌。誦轉法輸損金剛甲二明也。御作次第。此處用轉法輸。無動金剛能成就二明也。其印前風輸印。後定印。大頭捻申餘三指結護也。御流次第。前後各二種印言。同御作次第也。
問。金界用五悔。今何用九方便也。答。私案。金界果曼荼羅故。為表果位五智故。用五悔方便。胎藏因曼荼羅故。為表因位九識。用九方便也(此九識即當中台八葉。九尊也)故即身義云。因位名識果位為智。
問。因九識成果五智方如何。答。別本即身義云。問。轉此九識成五智方如何。答。轉菲末羅識。成法界體性智。轉阿賴耶識。成大圓境智。轉阿陀那識。成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成妙觀察智。轉五識。成成所作智此意以胎藏本有九尊九識因。顯金界修生五佛五智果也。又義為成中台八葉九尊果。修因須九方便也。故真與釋云。問。修因之中何須九方便。答。欲成中台九尊為果。為表其相。方便有九私云。准此金剛界欲成五佛果故。修五悔因也。
問。九方便配位方如何。答。真與釋云。勝解行地有八位。一十信位。二十住位。三十行位。四十迴向位(已上資糧位也)五暖位。六頂位。七忍位。八世第一位(已上加行位也)此八位加最初發心位合為九位。此九位是顯行菩薩。曆劫修行位也。今真言行者。如神通人一生成佛故。廢分位為一念觀。名九方便。密示九位也此九方便。當九位之義。如彼記辨九方便次第生起。如覺超生直釋之。
問。何故此九名方便耶。答。生起云。由此印明等方便力。即成真實故。作彼九種事故。或是所修法前方便故小烏釋云。方便者所學有則曰方。隨法宜修曰便。四方便中。進修方便也。
次五大願者。御口決云。先勸請。次五誓。次轉明妃三力也。今五大願者。五誓也。所以御作次第等。五誓云五大願也。
次四無量觀者。此已下入供養法也。大日經等。不明此觀也。御此次第。仁和寺御流次第等。於此用九重0HFA40>字觀。不作四無量觀也。御流次第云。次九重0HFA40>字觀(內五古印)分明諦觀。初0HFA40>字門。輸園九重虛圓白又法皇次第。二觀用之。初四無量觀。後九重字觀也。廣大軌上云。分明諦觀。初字門輸園九重虛圓白。正念運心四無量。私云。儀軌既出二種觀故。隨宜或用隨一。或二俱出但今次第。次金界四無是觀故。住彌陀定印。作此觀歟。
次地結。次四方結。此箇印言。胎藏經軌中。不說之故。次第注云。已上三種印相真言。如金剛界次第以金剛例。加用之。三種中四無量觀。出台軌或云。地結四方結。出蘇悉地行法十八道中也。
問。前九方便配九位。此已下可配何位耶。答。真與釋云。一云。明初地行。於一地中。更有三心。謂入住出。今此文中。顯初入心疏云。入佛三昧耶。是生法身也。次法界生。第二顯初地住心也。疏云。法界生者。是養法之身也第三顯初地得身也。疏云。金剛薩埵。是堅固法之身也。次壞金剛甲此。第四顯初地菩薩所具智德也。疏云。金剛鎧者。為莊嚴金剛薩埵身故。第二釋云。依瑜伽等。從凡夫位。乃至佛位。總為七地。謂種姓地等如上出。初九方便。如前釋之。密說地前勝解行之行相也。入佛三昧耶已下五段。如次密明五地之行相。謂第一入佛三昧耶。祕說淨勝意樂地也。第二法界生。祕說行正行地(從二地至七地)第三金剛輸。祕說決定地(第八地也)第四後金剛甲。祕說決定行地(第九地也)第五無能堪忍明。密說到究竟地也(第十地也)私云。初云勝解行地者。地前三賢位也。上言種姓地是也。三賢中。十住是習種姓。十行是姓種姓。十迴向是道種姓。故云種性地也。次云淨勝意樂地者。初地也。餘地可知之。第三金剛環者。今次第云轉法輸是也。儀軌金剛環也。又生起云。義釋意云。入佛三昧耶。是詫聖胎之義也。法界生。是聖胎具足。生在佛家也。轉法輸。是金剛事業。具足成就也又云。復次由入佛三昧耶故。於胎藏中。不令天折。由法界生故。初出胎時離障礙。由金剛薩埵故。能傅家業。德諸諸伎藝。
問。今此四箇印言。依憑何耶。答。入佛三昧耶印言。出青龍軌。經并攝大軌同今印。玄法廣大。唯有印名。不說其相也。法界生真言。同青龍軌。印又同。但印文末云。雨頭後頂雨邊向裹攻。頭指皆向內。漸漸至心散。印廣大軌同之。玄法軌。但有印名。不說其相。攝大軌歸命次加盤字。作軌不爾。轉法輸真言。同青龍軌赦下有唵字。印同經第七也。後金剛甲印同經。是歸命。經并諸軌忿怒命也。無堪忍真言。同青龍軌。印同集記。玄法‧廣‧攝三軌。不說印相也。常喜院記云。真言種子字。多小有異。經二疏九同。經七疏十三。供養法疏玄法‧廣大等。云含欠。青龍軌云含欠縛入縛索。以此直言。或唯為無堪忍咒。時限含欠字。或為四大搪總咒時。加持縛索思之。可知。私云。今為無堪忍咒。勿用五字。廣大轉如今次第。五字出也。
次住定印等者。御口決云。法界定印也。常喜院軌云。恐是0BFABC>字觀歟。今次第依青龍軌。處們無。堪忍前。列0BFABC>字觀。今此處置之云何。私云。御作次第。左大惠刀前。文云。次0HFABC>字觀(金剛常當心白色字左頂。淨除罪垢。亦色字觀解處。普除不淨。文)御流次第同之。但大刀處。次三世不動(順逆如常云云)次驚發地神偈。偈并印同青龍軌。玄法廣大攝大軌。大旨同西域記云。佛將成覺。地神一出請降天魔。佛言。我以忍力降之。魔云。誰為證乎。佛垂右手。小指地之時。第二地神出作證明。
問。今此等印言。約次位者何位乎。答。真與釋云。今依此文。此下五位中究竟位也。七地中到究竟地上位。即明佛果也。問。就入佛等五種真言。配初地之初釋。何故不經後後九地。而超越明說佛地耶。答今解此義。有顯密二家義。約顯義者。今此文中標難略易。一切菩薩億入初地。極以為難。登後後地。非如初地。如有頌云。如竹破初節。餘節速得破。得初地具智。諸地疾當成。故今此文。唯舉初地及與佛地。略隱中間。依密義者。祕密宗人。若得初地。不經劫種。唯十六生疾得成佛。何更建立地地修道客預之位。
私云。雨釋中。初釋其難善遣之。第二釋云堪忍明配究竟地。今文說要。豈非重說乎。然第二釋云。此地佛與菩薩雖立。今此中取菩薩除佛真與釋云。第一明實報身成佛土相。於中更分為五。一明變為淨土之用。二明成立土地之相。三明建立道場之相。四明灌頂受職之相。五明堅固不壞之相。今此驚覺地神等者。明第一變為之相也生起云。自下第二明供養儀式。略有六門。一作壇法謂驚發地神等。二建立行者依正。謂五輸成身等。三建立諸尊依正。謂道場觀等。四召請諸尊。謂治路已下也。五成身結界。謂執金剛以下也。六供養贊嘆可知也。其次第者。欲修法晨。擇地作壇。安置佛像。而修其法故。作壇法以為最初(今此中行法中間唯用此作此作壇法。不說尊法具如料簡問答)前約世俗。是假立也。須約勝義以運真觀。真觀有二一觀己身理性依正故有第二。二觀彼佛助自觀心礦有第三。凡夫觀念不如實故。次召請諸佛所觀曼荼羅故有第四。佛降臨了。將修佛事業。又恐魔事故有第五。結了供養故有第六。初作壇法者。初驚發地宰偈護身已了。次作壇故與壇地驚發地神。又云。前護身法。如將作法降魔相故。驚發地神。以為證明。
勸請地神。常喜院云。諸軌未見御作次第無之。私云。廣澤二卷次第。灑淨後有此印言。印異此文。彼云召請地神(作缽印惠風與訶三招之。云云)御流次第無之。
地神持次第。真言同青龍軌。印同石山集記也。
作壇。真言依青龍軌。印師傅歟。
已上二種印言。青龍玄法雨軌。但有咒無印。廣攝二軌印言俱無之。問。何故用持次第作壇耶。答。真與釋云。持次第第二明成立土地之相。謂所變淨土必以五大所共成也。空風火水地種子次第成故。名持次第。又云。作壇等三明建立道場之相也。即以色界大自在宮為其道場。成等正覺。變為其宮密名作壇。乃至所現大蓮花王亦復雨也生起云。佛成道處除金剛座。餘地不堪故驚地神地神歡喜守護此地。令同金剛。今又以印明加持彌令堅固歟。故次來也。或說。此次有作壇真言。今唯此說。又准前所引建立法并灌頂七日法。私案先擇地平治了。次以地神次第印。加持令堅固。次於此作壇歟。然此供養法中。不別明作壇法。若至此處用心觀歟。
私云。灌頂七日法者。七日作壇作法歟。可見大日經疏御作次第并御流次第等。不用此二箇印言。
灑淨。印咒共同玄法軌。或記云。經第一言同青龍軌。經七并廣攝雨軌。無灑淨真言也。私云。廣大軌印言俱出之。
問。今次第印言。真與釋云。第四明灌頂受職之相也。謂若菩薩坐蓮華台。入金剛定斷二障時。十方諸佛如雲集會。以五智水灌其心首。并受之。方成正覺。如轉輸王灌頂法。今說其事。略名灑淨也生起云。次灑淨經欲出真言云。如是所說處所隨在一地。治令堅固。取未至地摩夷及橫怛羅。私合塗之。次以香水真言灑淨建立法中塗地真言次有掃地真言。其法云。再灑淨香水。故知。塗壇次淨其壇也。故次有之。私云。二義中生起義依經文故順今文。如文義者可云灌頂何云灑淨耶。又准七日作壇法此次有持地。何成佛以後有第五日受持作法乎。又儀軌第此次有請白偈故。二卷次第次請白偈出八句偈御作次第等不出之。
持地。印咒俱同青龍軌。但儀軌中咒初有歸命句。今次第無之。又以朱入之。生起云准七日法。請白在第四日。受持在第五日。故云明日降臨。今此持地印明是地法也。先請白祈請了。即次受持令得堅固故次來也。但名受持地其義不明具醯云。以心受持名持地以之可思私云。廣大儀軌如令次第。但云持地仁和二卷次和云受持地也。
道場觀。生起云。自下第二建立行者依正。此亦有二。一總略明依正。謂以五字成身器也(成身有多種。成或金剛薩埵如前。又如造曼荼羅時。及作法供養地等。或作大日。如觀曼荼甸時及受持時時等。工作不動如振鈴時。各有其意。行者審知。今欲觀曼共羅。先成大日身也)二別廣明正報。如次下三十二印也。別明中無依報者。非如正報有種種別義故歟。次總略名者。先覽字觀以如來智火。燒有漏身。次五輸成身地水火風空。前燒有漏舊身五大。次成無漏新身五大五輸次第如常私云。儀軌中0BFABC>字觀五字觀俱明之。今次第但舉五字觀。略覽字觀也。御作次第無五大觀。廣澤二卷次第。標五輸觀。依正二報各別委觀之御流次第云。
次五輸觀。我心月輸上及道場中。各有0BFABC>字。每下有0HFAF7>字。變成風輸。吹發大智火輸。燒淨自以及道場。地中不淨過患皆悉成無為大空界。祇有心月輸。其上有0HFA40>0HFADC>0BFABC>0BFA7D>b^五大空成吾身。其形如薩埵。大魔不能成障此觀似二卷次第觀略鈔當流不用本次第觀替用。大谷道場觀也。真與釋云。實報身成佛行相。
問。有漏心之身五大所成。今成無漏何具五大。答。自受用佛常遍色身是有為法。何離五大。即以清淨五大為身。非如凡夫離染所成。EU此五大密表五智私云。相宗有為色法云四大所成。不通心法我為依本義作此釋歟。今宗有為無為色心諸法皆六大所成故。何遮自受用身心。就中。今宗三身俱常住也。何必云有為乎。
問。五輸觀俱何不用印言耶。答。雖可用且略歟。今替大谷觀用之。又仁和寺等次第皆用之。
器界觀。
大海。真言并印同青龍軌。
金剛手物花。印言青龍軌。
大蓮花王真言同青龍軌。印彼軌云。大真言王印口授作法次第云。大途花王八葉也。
蘇迷盧山。青龍軌不出印明。廣大軌雖山印明少異。御流次第云蘇迷內縛合肘當額今次第同之。
五色界道。青龍軌云。結大輸壇印眾色界道囉迦(黃色花印一二同)魔訶(黑色界道金剛界會部印云云)御流次第。五色界道外五。
道場觀。問。今次第并大谷道場觀。未顯四院十三會。其相云何。答。廣澤次第云。次宮殿觀(如來拳印)觀相。其大蓮花王之上有四重階道(曼荼羅前後四重左右三重也)曼荼羅壇場上有阿字。轉成八峰廣大莊嚴宮殿。八金剛為柱。遍有幢蓋珠鬘等交結。垂懸妙法衣。其殿之四方。有門開通道。每門有七寶吉祥幢。雨雜香眾寶雲。綜紛地詣韻愛聲而奏諸音樂。宮中淨妙賢瓶開伽。照以摩尼燈。方便作眾妓。歌永妙法音。供養諸如來。其殿中有羯磨金剛。其上有惡字。轉成白大蓮花其上有阿者羅缽曬字。轉成大覺師子座(師子有八方與中合九)其上阿字。成大寶經蓮花王其上又阿字。轉成淨月輸如是觀已。
次觀曼荼羅相觀相。中台普光淨月輸中有0HFBD4>字。轉成率都婆。率都婆變成大日如來。閻浮淨金色。為應世間故。跏趺坐蓮上正受離諸毒。身被綃谷衣。自然冠。次東方寶幢如來如朝日赤白耀之色。次南方少羅樹王花開敷佛身相金色光明。次北方天鼓雷音佛作離熱清涼住寂定相。次西方無量壽此二佛身金色。普賢文殊慈氏觀音四菩薩。中台東遍知印次北觀自在次南金剛手次涅哩底方不動佛風方勝三世(乾第五會第二院)次四方四大護次初門釋迦(第七會第三院)次第三妙吉祥次南除蓋障次生方地藏(北第十會)次四方虛空藏(北第十會)次西方虛空藏(西第十一會)次蘇悉地胡屬次護世威德天(第十三會第四院)如是觀已。次以印加持七處私云。今次第下方不動等五尊但云持明院。而為一會。何今不動三世為二種而為一會耶。答。不動三世為二種者出儀軌也。故青龍軌上云。普光淨月輸阿字置其中。次當轉阿字。成大日牟尼○以八曼荼羅屬自園繞。次速遍知印。北方觀自在。南置金剛手。依涅哩底方不動。如來便。風主勝三世。四方四大護。初門釋迦文。第二妙吉祥。南方除蓋障。勝方地藏尊。龍方虛空藏。蘇悉地眷屬護世威德天次第而分有私云。依此文分二種歟。涅哩底方者坤也。涅哩底者羅剎天真言。彼天居坤故。風方者乾也。彼是風天所居故。勝方者北也。四方中勝故龍方者西也。水天方故。凡言十三大會。先德等說不同。且相承說云。第一中台八葉院第二遍知院(五尊儀軌云遍智印。異今次第。又云佛母院也)第三蓮花部院(三十七尊。又云觀音院)第四金剛部院(三十七尊。又云金剛手印)第五五大院(五尊。又云持明院)第六四大護院第七釋迦院(三十七尊)第八文殊院(二十五尊)第九除蓋障院第十地藏院第十一虛空藏院第十二蘇悉地院(八尊祕藏記云四波羅蜜院也)第十三外金剛部院或說。除中台八葉院。開不動不三世為十三大會也。或說。入中台八葉除外部為十三大會也。或軌文雖開不動三世。無一二等數。故順休義廣次開不動三世為一會。而計十三也。已上十三大會聖眾四百十七尊也。或云四百十四尊也。御作次第觀云住智拳印。山上有0HFA40>字。成七寶宮殿。其上有0HFB73>字。成八葉蓮花台。台上有0HFA45>字。成率都婆。變成大如來。東葉0HFA40>寶幢。南葉0HFD4F>開敷花。西葉0HFA43>無量壽。北葉0HFA45>天鼓雷。巽葉0HFA40>普賢。坤0HFA40>文殊。乾0HFD56>觀音。艮0EFAA5>慈氏東遍智院。北觀音院。南金剛手。四五大院。
四方四大護院。初門釋迦。第二文殊院。南除蓋障院。北地藏院。西虛空藏院。次蘇悉地眷屬。護世天。如是一0BFA4A>0BFAC2>0BFA71>無量聖眾。出現於0HFA40>字光中。皆如來自證法性身也。十三大會諸尊。一一相好威儀分明觀已。七處加持如常私云。十三大會以此可為定量。此次第七處加持後。結誦小金剛輸印言。御流次第亦爾。但彼住如來拳印作觀廣澤二卷次第。住定。觀畢。次寶冠舉手印歸命0HFA40>0HFD4F>0HFA43>0HFA45>0HFA47>。今次第住定印觀畢內五古印不出言。大谷觀住定印作觀手本尊印五字明御口決云。用大谷觀文但改定印住如來拳印。觀畢同印七處加持如常。次結外五古印。誦五字明三反。然後五處加持也。
問。現園曼荼不見四大護院在處何耶。答。四大護院現園雖無。儀軌出其印言。有第一院外歟。無能勝結護閻曼方在金剛手外中。無畏結護。帝釋方在遍智限外中。壞諸怖護。藥叉方在觀音院外中。難降伏護龍方在五大院外中歟。御口決云。界道隱而不顯現也。
問。以十三大會攝三部方如何。答中台‧遍智‧五大‧釋迦‧文殊‧虛空藏‧蘇悉地七會為佛部。金剛手‧除蓋障二會為金剛部。觀音‧地藏二會為蓮花部也。若復為五部者。以釋迦院為羯磨部。虛空藏院為寶部也。又外金剛菩門北南。西門南北為佛部。南門東西為金剛部。北門西樂為蓮花部也。又四門四護十六體。東西佛部。南金剛部。北蓮花部也。又口傅云。中台大日。虛空藏院內手千千眼觀音。一百八臂金剛藏。大園書是示三部曼荼羅義也。大日金剛觀音如次佛金蓮三部尊故。
次三部字辦經三部四處輸觀者。諸儀軌中出。廣澤御流并餘次第等。至奧略用之。今次第於四處約三部。各別誦之。師傅云。於四處歸命次唱三部字。後五類聲字一反誦之。其園如印記中出之。但儀軌如口傅舉三部真言。四處各一反出之。青龍軌中云寶冠舉手印身行輸有之。眉間咽心齊。阿字至沙賀。右旋轉相接。初行果圓寂方便一切處。身外如光焰。私云。阿字至娑賀者。先約佛部觀之。初行果圓寂者。因行證入字。即四處住也。方便一切處者。第五0HFA47>字。四處輸中無之。真與釋云。第五惡字遍一切處。隨意所作得之。此在身外。如佛身光。隨意而用。不在身內布字位也。
問。何故觀三部四處輸耶。答。真與釋云。身中法爾。本有三部四處種姓(三部是橫。四處是豎也)是成佛困緣之姓。了知此因。觀身法界。即知我身大佛之所以。為顯此義。說中法門。大疏云。字輸即是遍一切處之法門也。菩薩若住此字輸者。從初發心乃至成佛於是中間。自利利他種種事業。由入此門。皆得成就。無有罣礙私云。既云二利事業由入字輸門。皆得成就。故知。成佛因緣姓也。
次住法界平等觀(印五古內)青龍軌云。爾時金剛手。昇於大日世尊身語意平等觀。念未來從生。為斷一切疑。故說大真言王曰(住法界平等觀云云)私云。儀軌唯出真言不說印。今依師傅用內五古印歟。御作次第。云次中印(大惠刀外五古云云)御流次第。十二真言王內五古印真與釋云。如上建立行者內心道場。內心觀之。建立道場猶如幻化。豈信之耶。是故金剛手為除彼疑。說此真方。明能作因。謂一身中。具有五大三業種子。五大為因。三業為緣。行者觀心為士用九。建立內心曼荼羅與外均等。不可疑悔(大疏云。暗欠暗惡如次地水火風與今少異云云)私云。如上建立道場者。儀軌上文。有道場建立長行偈頌。今次第不出之。廣澤此真言上十二字為布字觀。名十二真言王也。
祕密八印。儀軌云。佛子有祕密八印。最為祕○若依此教。於真言門。修菩薩行。次諸菩薩應如是知自身住。本尊形堅固不動。知本尊已。如本尊住而得悉地。真與云。自下第二明能住尊體也前明所住道場故。云第二能住尊體也。今次第不出所住道場。唯舉通妨真言也。
大威德生。印言同青龍軌廣大軌。大師梵字次第云虛合。攝大軌云。智惠三昧合舒散地風輸不云虛空蓮合也。
開敷花。言同青龍軌。印同集記。青龍軌云。開敷淨金色。嚩字金剛光。風輸屈在空攝大云准前威德印。屈風加空上印。廣大軌同青軌也。御作次第。大惠刀。梵字次第。虛合二0BFA7D>。安二0BFA7C>上御流梵字次第印。大惠刀印也。
蓮花藏。印言同青龍軌。廣大軌同。攝大廣大。印文雖異。俱八葉印歟。御作雨次第。御流次第。同八葉印。
萬德莊嚴。印言同青龍軌。廣攝二軌同。御作次第同。
一切支分生。印言同青龍軌。但印文異。廣攝二軌印又同。御作次第虛合雙二0BFA7C>屈如掬水當心經并青龍‧廣‧攝三軌。皆云蓮花合。御流次第缽印。
世尊陀羅尼。印言俱同青龍軌。廣攝二軌同也。御作次第并御流次第同之。但彼雨次第。法住在先。世尊陀羅尼在後。然大日經并青龍軌等同今次第。八葉四行菩薩座位。如御作次第也。大疏十七第六印。如前二火指稍圓屈入掌○餘依舊。謂如第五即是也。此是法住印也第六印者觀音印也。而今法住印違軌文。可尋決之。攝大軌云法住妙吉祥。廣大云如來法住印。
法住。印言俱同青龍軌。廣大軌云。虛心合掌開散火輸。其地與空和合持之。攝大軌云。蓮合火輸舒空地自相合御作次第虛合開二0BFABC>御流次第同。
迅疾持。印言俱同青龍軌。廣大軌云。二心虛心合。以定惠手。交互相加持。而自旋軌攝大軌云。智定金剛掌更互搖動。御作次第云。金掌左右耳三轉。先右手覆。而左仰。次左覆右仰御流次第云。金剛合掌先上右三旋。次上左三旋生起云。諸文不同。今軌云○又檢八葉印品云。世尊大威德生印。世尊金剛不壞印。蓮花藏印(疏名如來藏印)如來萬德莊嚴印。如來一切支分生印。世尊陀羅尼印。如來法住印。世尊迅疾持印此中不對人。亦不指方住。但次第同今軌。彼品義釋初文如經。釋經了云。復次第一東方實幢。第二南主開敷花王。第三西方彌陀。第四北方鼓音。第五東南普賢。第六西南文殊。第七西北彌勒。第八東北觀音(佛次第同。今四菩薩異)又祕密曼荼羅位品云。東方寶幢如來。南方開敷花王如來。北方鼓音如來。西方無量壽如來。東南方普賢菩薩。東北方觀自在菩薩。西南妙吉祥菩薩。西北慈氏菩薩(四佛次第異。四菩薩同)攝軌以四佛四菩薩。相對八印同今執也。但四佛不指方。四菩薩指之。即同前經。廣軌云。東方寶幢世尊威德王印。南方開敷五世尊金剛不壞印。北方鼓音王如來萬德莊嚴印。西方無量壽蓮花藏印。東南普賢如來一切支分生印。西北觀自在世尊陀羅尼印。西南文殊如來法住印。東北慈氏世尊迅疾加持印(四佛次第異今。四菩薩同。但四菩薩方位異今。上來引文了)案今軌云。四佛東南西北即為次第。其四菩薩。普賢觀音東之印北。為一雙。文殊彌勒西之南北。為一雙。若准廣軌。四佛以東為初。南北為次以西為後。即初東。後西為一雙。中間南北為一雙也。西菩薩東南西北從隅向偶。以為一雙。西南東北亦復如是。自餘准知。大日中央以為最後。此且約方次第。若對法門。四佛對發心修行菩提涅槃也。大日對方便。或對理性。亦有異說。更撿。四菩薩別對法門。諸文不明。但或云四攝。或云四行。又或八葉為四智四波羅蜜。
滿足一切智智。青龍軌舉咒無印。攝大軌云普印。經疏不說。御作次第云。滿足一切智智阿尼羅吽欠御流次第同。但真言有歸命句也。
無所不至。青龍軌言同。印彼軌云。根本師口授。集記四云。有傅根本印口授外五。大師云。金剛合掌攝大軌云。為大率都婆止觀蓮未敷。阿尾羅峰全雙佉依羅本二訶橫其端此頌灌頂印信也。更問青龍軌云口授可思之。法皇二卷次第。一切智智。無所不至二箇言。俱用大率都婆印也。御流次第無所不至阿阿暗惡惡真言終之。是謂祕中之祕。御流次第云。次無所不至(虛心合掌。并立二0BFA7C>屈二0BFA7D>合端置二0BFA7C>上)0HFBC9>0BFABD>0HFD43>0BFA5D>0BFAC2>0HFD57>0HFD5F>0HFC7D>0HFD5E>0HFAD4>0HFD66>0HFD4B>0HFD5D>0HFD67>0HFD43>0BFA5D>0HFD57>0HFA40>0HFD4F>0HFD43>0HFD45>0HFBD4>(云云)儀軌印云口授。言不出第五字。今次第定印者祕印歟。
百光遍照。師傅云。此百光遍照引舉。八印初法界平等觀次用之。印言同青龍軌。廣大軌云。二羽金剛合成作五智印。即置頂上。微加動搖之御作次第云。百光王金掌安頂。御流次第同之。御作等次第布字不用之。問。何故0FFA43>字置頂上耶。答。疏云。暗字一切真言之心。真言王。真言導師也。於諸真言。最最為上首准此釋者。真言。王故置頂上歟。生起云。次首中百光遍照王。已成五大法身。可有所證菩薩故頂上置0HFA43>字表之。
問。何故除遍中聲八字。布五類聲五五字。而為百光耶。答真與云。諸佛正教雖有八萬四千差別。不過五法事理。以此百法為一切佛智德光明。為表此義名百光明也私云。八萬四千正教。言其體者。唯色行二蘊攝也。何盡事理諸法。故俱舍云。牟尼說法蘊數有八十千。彼體語或名。此色行蘊攝祇事理族法攝百法故。擬彼云百光也。又更解云。表初地淨菩提心照百法明門故。云百光遍照也。初地即究竟故。為佛果光明歟。
遍智院(大疏云一切遍智印。又名諸佛心印也)。
一切佛心。此印言俱出青龍軌。
大疏第五云。次於東方內院。當大日如來之上。書作一切遍智印。作三角形。其銳下向鈍白色。光焰園之。在白蓮花上。即是十方三世一切如來大勤勇印。亦名諸佛心印也。三角。是降伏除障久。謂佛坐道樹。以威猛大勢。降伏四魔。得成正覺。鏡白大慈悲色也。
虛空眼。印言出青龍軌。但軌云。如佛眼印。大疏五云。次於大勤勇地。至於北維。置虛空眼。即毘遮那佛母也。
一切菩薩。印言俱出青龍軌(七俱與已下二十七字。軌無之)大疏五云次。復於大勤勇南。至於南維。作一切諸佛菩薩真陀羅尼印。此是淨菩提心無邊行願之所集成。常能普雨世出世間一切財寶。諸求世者皆從性蓮華台中。現如是法故。云住於白蓮華私云。此院中七俱胝佛母大樂不空身。經并儀軌中不出之觀音(儀軌云。北方觀自在文。是第一重北方觀音院也)。
觀自在菩薩。言出青龍軌印出廣大軌攝大軌云。十度印開敷地空自相並大疏五云。經云。大日右方置大精進觀自在者。即是蓮花部主。謂如來究竟。觀察十緣生句。得成普賢蓮花。故名觀自在。約如來之行故名菩薩頂現無量壽者。明此行之極果。即是如來普門方便智。
問。觀音經云。眾生受苦惱。一心稱名。觀音觀其音聲得解脫。此即觀音觀眾生稱名故名觀音。今何云因如來觀察名觀自在耶。答。彼約眾生拔苦義。此據觀音能生。故各據一義歟。礦演密鈔云。從此(蓮花部母)出生普賢故。普賢者一切鳳音也。儀軌云。觀名諸佛觀。即是平等普賢觀也疏中約如來之行者。約當云如來行歟。頂現無量壽者。密鈔云。觀音持佛師現在故。彌勒持塔師滅度故御口決云。彌陀現在佛故。貴師德頂戴。釋迦入滅故起塔之義也。
多羅菩薩。印言俱出青龍軌。玄法經疏廣攝同青龍軌歟。御作次第云。多羅內縛二風立空加風御流次第云。內縛二0BFA7D>立合。大疏云。多羅是眼義。青蓮花是淨無垢義。以如是普眼。攝受生○青是降伏。白是大慈色。其妙左二用之中。故令二色和合。不青不白也。真與釋云。多羅菩薩在觀音右。凡諸聖者皆向大日以定左右從觀音眼生阿彌陀佛妹也。
毘俱胝。此菩薩在大勢至右。言出青龍軌。印同玄法軌。經并攝大軌意。同玄法軌也。大疏云。時觀音額煞中現此菩薩。西方謂額此鏟文。為毘俱胝。如今人忿時上有錚也。
大勢至。此菩薩在毘俱胝左。言出青龍軌。印經云。空心合掌。如未敷蓮是得大勢印御作次第云。如來刻蓮火指少開。
御流次第同。私云。御作并御流次第。觀音次舉勢至。然今次第同儀軌也。
問。何礦名大勢至。又持未敷蓮耶。答。大疏云。次近毘俱胝左邊書。得大勢尊。如世國王大臣威勢自在。名為大勢言。此聖者。以至如是大悲自在之位故。以為名。所以持未敷蓮者。如毘盧遮那寶智花台。既成果已。後時如是種子。普散一切眾生心水中。更生未敷蓮花。此尊跡同是處○即是蓮花部持明王也。
問。蓮花部明王是馬頭觀音也。何云勢至菩薩明王耶。答。菩薩明王稱隨宜。故大疏五云。以得大勢明王。主安立一切眾生菩提心種子。真言參髯髯索者。青龍軌云。髯髯生義也。二重上生煩惱障。下生所智障。入阿字門即不生。有大空點。謂除二障。得大空生也。索不動義。種子。動法有生滅經動。不動義。皆是不字相。傍加二點。同於涅槃。即是堅義。已離二障。同於大空。如諸化住。私云。中髯髯二字。如次煩惱所智二障。初參字何若云種子者。種了索字也。御作并御流雨次第。髯髯索初參字無之。而依軌有之。釋不顯其義如何。
耶修多羅。此菩薩在大勢至側。真言同青龍軌。印軌云准明王。馬頭明王印歟。石山七集內縛五古御作流雨次第。不出此尊。
問。今尊形相如何。答。大疏云。次於明王左邊書明刀耶輸陀羅。譯言持明稱者身真金色。以彼瓔珞莊嚴。令極端嚴。如天女像。
白處尊。此菩薩在多羅右。印言俱出青龍軌。玄法廣攝同之。經疏又大旨同。御作御流次第又同問。此尊形狀如何。答。大疏云。以此尊常在白蓮花中故。以為名。亦戴天冠。襲純索衣。左手持開敷蓮花。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故。此三昧名為蓮花部母也。
馬頭明王。此明王在觀音下。印言俱出青龍軌。廣攝西軌經疏第大旨同也。大疏云。何耶枳利婆譯云馬頭。其身非黃非赤。如日初出之色。以白蓮花為瓔珞等。莊嚴其身○此是蓮花部忿怒持明王也。
諸菩薩。此觀音院二十一尊諸菩薩中。舉觀音等七菩薩。餘大白身發生等十四尊。無各別印言故。結誦總印言。故云諸菩薩也。真言出青龍軌。印同集記。御作御流次第等。不出諸菩薩印言也。
地藏菩薩。此印言出青龍軌。攝大軌云。地藏同馬頭申水風餘源。廣大執云。次右花台中。觀阿字。放光轉成馬頭身。馬頭同地藏。申水風餘拳。私云。雨軌如馬頭印也。御作次第。有申地水空豎。御流次第云。內縛二0HFA40>二0HFADC>二0BFA7C>豎合。
問。大日經并善無畏所傅。及現軒等中。於此院無出地藏今何列地藏耶。答。青龍等諸軌中。皆出地藏印言。又御作次第廣澤第諸次第又出之。本經儀軌現園等。末必一同歟。問。真言三重0HFB5E>示何事耶。答。青龍軌云。訶訶訶(三因也。謂聲聞‧緣覺‧菩薩之因。凡諸真言自說本尊之經總指地東菩薩之德也)索怛媽(妙色身。自身極淨故。名妙色身即法身也文)私云。示沙門形。是依聲緣因。致眾生拔濟即菩薩之因也。
諸奉教者。印言俱出青龍軌。此觀音院蓮花使者等十六尊奉教者有之。今此結誦總真言也。大疏第十云。地0EFA72>(法界)室利0HFD65>(定止無垢)含0BFA7D>沒蓋0HFD5C>。此四字諸奉教者通用。隨取其一字用私云。轉并今次第。四字俱用之金剛手院(是第一重南方金剛手院。大日左方我軌云。今院第二壇也文)。
問。儀軌觀音院次列文殊院。今何背儀軌列金剛手院耶。答。今次第所列。第一重四方東西南北次第列之。其理可然。而如儀軌次第者。第一重第二生雜亂歟。故真與釋云。此次須列金剛部金剛手院。為慢法者綺互列故。交錯次第至下列也。
問若爾御作次第。如青龍軌列之(御流又爾也)何云交錯次第耶。又金剛手第一重義。不共許。儀軌云今說第二壇如何。答。御作次第所列又為慢法者歟。故祕藏記所列如今次第也。但至儀軌文者。真與釋云。自下第三金剛部即第一重南方也。今言第二重者密言。以其中台為第一。故大疏云。於中台左置金剛部故無邊。
問。今次第文殊院先列釋迦院。此豈非二三重雜亂耶答。釋迦文殊俱以有二重三重義故(現園釋迦第二重。文殊第三重經說文殊第二重。釋迦第三重)并舉歟。餘院其重定故招雜亂過也。又廣澤法皇二卷次第。觀音院次列金剛手院。第二重四院後第一重持明院列之。是又違儀軌燕祕藏記等也。
金剛手院此尊印言。出青龍軌諸軌經疏是同。御作次第等又同也。
忙莽雞。印言出青龍軌。但印文異今次第。軌云。亦持堅惠杵攝大軌云。部母地空入。餘相同初廣大軌同青軌。大日經四同攝軌。印文少異。御作次第同今次第。印文異。御流次第內五古印大疏五云。所謂中母。亦持金剛杵。以諸瓔珞嚴身。此是出生金剛智力三昧。所謂金剛三昧也。儀軌云由此三昧。故殺無明住地煩惱也。謂以如如無我之法。降伏一切難。
金剛針(御作并御流次第。此尊月厭次舉之)此印言出青龍軌等。彼軌云。內縛申風攝大軌云。外縛堅風輸金剛針密契廣軌同青軌。經四云。定惠手為拳建立二風論而相持。是金剛針印。私云。經并攝大軌。內縛二風立合針印也。而青龍軌空入者。或云。二空改雙入也。疏十三見今云。以惠空入定虎口之義。內縛印本。以右空。入左宛風間故云爾。無別義歟。真言縛日羅索爾者金剛針也。軌云。以金剛銳利智觀穿法性也。
金剛鎖。青龍軌云。亦名金剛商佉羅大智之鎖也言同青龍軌等。印彼軌云。四輸皆相旋轉。惠加定攝大軌云。鎖契福智乎返鉤向身。轉舒定智少上御作次第云。輸反內御流次第云。轉法輸印反內二0BFA7C>出外。
降三世。青龍軌云。亦云忿怒月厭。此金剛在佛毫相而生也印相集記有傅言出青龍軌。青龍云。次前金剛鎖二空開持風廣大軌云。印如金剛惠。二空開持風攝大軌云。空附風並申不相著御作并御流次第外五古。
問。金剛惠印者何印耶。答。大日經四說金剛大惠印云復以定惠手五輸。外向為拳。建立火輸。舒二風端屈為鉤形。在傍持之。虛空地輸並。而直上水輸交合。如拔折羅此印外五古印歟。
一切持金剛。常喜院云。咒同青龍。印用集記大師說青軌云。諸金剛持地一切持金剛。廣攝二軌與地持同御作御流次第無此尊真言中吽吽等重言。呵二障之義也。真與云。此院中有五人持金剛菩薩。合之為一。名之一切持金剛菩薩也金剛拳。印言俱出青龍軌。經四云。如前以定惠手為拳。而直於心廣大軌云。金剛拳外縛七集如經印相也。
一切奉教金剛。常喜院云。咒同青龍軌。印用師傅歟。廣大軌云。一切奉教金剛。獨古金剛印攝大軌云。一切奉教者。如上福智拳法皇二卷次第云。定惠內縛申二風。如環空並立御作御流次第不出此尊。
問。此尊何尊耶。答。私云。准前觀音院諸奉者。今金剛手院使者。總合舉之故。青龍軌此題下注云。一切金剛菩薩如來三部通用此使才。謂此真言在本尊側。承命往來隨有所作也。又大疏云。在本尊側。承命往來隨有所作者也。乃至通三部使者用之故知。此院中使者。有軍荼利等十二人。合之想名一切奉教金剛也。以十二合二十一金剛者。三十二尊也。
問。准前院者。諸菩薩後可舉之。此院有二十一人金剛菩薩。何不舉盡。但舉伴使者耶。答。前院本軌中諸菩薩奉教者。如次列之。此院本軌中諸菩薩奉教者。如次列之。此院本軌中但舉奉教金剛。不出諸菩薩印言。故任本軌說。如此列歟。
問。若爾何下出諸菩薩印言耶。答。此院有二十一尊金剛。之中舉七尊故。重舉諸菩薩印方也。但義軌文。諸菩薩讓前院歟。
問。若爾何重舉奉教金剛耶。答。影略互顯歟。問。何故二十一尊中唯舉七尊耶。答。或云。二十一尊中無一切持金剛別名。二十一尊中有五種持金剛。謂金剛輸持金剛金剛手持金剛也。故知。今一切持金剛通五人。故生一切持金剛也。故今次第等。舉十一種金剛也。私云。儀軌所舉忙莽雞金剛針。現園二十一尊中無之。經軌曼荼羅現園異故。一切持金剛別名菩薩有之歟。

胎藏入理鈔卷上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