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疏談義第八

輸入者 陳香君

雨種外道

難意。凡云此宗中說。此宗言所顯顯教悉可屬外道事。不及異求樣覺候。依之疏明外道所不知法。云無量寶五是即金剛寶藏故。旁疑執難止候。
答意。凡湛寂理三乘同所證修。爾二乘不到源底故且名內外道。菩薩喻大香象王釋到其源底故。不屬外道義勿論候。是以經中歎湛寂理云一切外道所不能知時。二乘猶得此理故應菩薩所得事。道理必然條。旁如答成候。
候令云此宗中說故難端來候共。此宗中指外道二乘說內外雨種外道義故。無子細事候。次至稱無量寶王者。學大乘菩薩所得功德云無量寶王。無不足義候。
會一義意。湛寂理三乘同證故成立聞候共。二乘既屬外道故。菩薩亦可然事。不足怪候。次云一切外道所不能知時。二乘猶得此理故被立道理候共。二乘雖得此理名外道故得此理。菩薩亦可然外道道理不待言。故卻難勢潤色候。
至者內外道中可有顯教菩薩歟否之所論候。

五喻體空

難意。凡體法空者第二劫所觀大乘行軌則候。然寂然界觀門合論初劫。齊拔業因種故。非體法空事。不及異論候茲按疏釋相。或判成實諸宗未甚懸絕。或述猶帶拆法明無性空故。旁疑霧難散候。
答意。思湛寂寂然二種菩薩。相當天台所判藏通二教菩薩見候。而上湛寂菩薩釋非如實巧度故。彼抽度拆空。此寂然界巧度體空義勿論候。是以疏家釋寂然界云從無性門達諸法即空。諸法即空言可體法空觀解義分明上者。旁如答成候。
候令寂然界合論初劫故難勢聞候共。約偏真同故無子細候。次齊拔業因種事。是亦約偏真同候。次至云猶帶拆法明無性空者。既云帶故非當體拆法義。不待言條無相違候。
會一義意。寂然界相當天台通教歟成立聞候共。相似分有人法個空同成實宗上者。可藏教分齊歟候。次至疏家釋云從無性門達諸法即空者。三教觀眾緣無性。有人法二空談故。約彼法空云諸法即空可得意候。
至者今觀察無性空可體法空歟否之所論候。

證寂然界

一旦難意。凡思寂然界。云大乘菩薩度一重法倒。云漸過二乘境界故。不可攝第五住心。又偏真觀解故難攝第六住心條。可立一種住心道理。不及異義樣覺候。依之六無畏中為一法無畏。十六重玄為一種阿闍梨故。宗家御立教一旦不審候。
答意。只任御定判處候。凡十住心安教專依經論共許之所立見故。除寂然界義。其理勿論候。是以大日經中雖開為一種。疏釋攝二乘。或云與辟支佛位齊。或述成實諸宗未甚懸絕故。旁御定判無不足候。
候令度一重法倒故難端來候共。成實雖談二空攝半字教候。但云漸過二乘境界者。細論門意候。次至六無畏十六重玄為一種位者。寶珠譬喻不出之故。開合出沒不一准候。
會御定判義意。住心立教仕經論共許故成立聞候共。縱菩提心論略之。大日經中往往為一種位故。難被略事候。次至三劫釋云與辟支佛位齊等者。為令進第二劫。且雖下云譬支佛位齊云未甚懸絕。又云大乘行者雙離違順八心故。實與成實宗隔絕義得意候。
至者證寂然界不立一種住心者。一旦不審所論候。

復次大乘行

難意。凡今此文第二劫標句上。大乘行言不簡第七。無緣乘義法無我性名不局第六故。可通二箇住心事。不及異論候。依之六無畏中法無我無畏存他緣覺心雨種見候條。旁疑殆不散處候。
答意。凡他緣大乘心立名專依發無緣乘心文故。宗家以今文證第六住心候。爾者局第六義勿論候。
是以菩提心論明第六住心。云又有眾生發大乘心。簡小乘約大乘初教。有此簡別之稱間。旁如答申候。
假令大乘行發無緣乘心等名義無簡別故難端來候共。約始標此號事。如無雲天得意無子細候。次以六無畏中法無我無畏被備的據候共。經文雖局第六。疏家控意加釋第七。故無煩候。
會一義意。宗家以今文證第六住心故成立聞假共。總標屬前段總結屬後段。聖教常習故不及名勞候。次至菩提晝夜經釋者。第六住心答發大乘心事。自本不遮之故。不敢成相違候。
至者復次大乘行發無緣乘心者。局第六住心歟否之所論候。

三界唯心

難意。凡按經說相。云觀察蘊阿賴耶。蘊阿賴耶不具理故。唯心之心可局事心事。不及異論處候。依此慈恩法師依經論文立五重唯識時。引華嚴三界唯心文證第二捨濫留純識。其前四重事唯識事治定故。旁疑網難決候。
答意。凡說觀察蘊阿賴耶知自性等。自性言是三種自性故。依圓二性真事二心義勿論候。是以疏家往往引莊嚴論三性文被證阿賴耶三義候上者。可通真事二心條。旁如答成候。
假令蘊阿賴耶局依他故難勢來候共。觀依他如幻。遍計實執除圓成真理顯云知自性故。通真事二心基本候。次至三界唯心文證第二重唯識者。今云心外更無一法。釋相異第二重故。可廣具事事二心存候。
會一義意。知自性言通三性故成立聞候共。據唯識論等。以幻燄等八喻喻依他故。今觀六喻知自性。依他自性可得意候。次至有引莊嚴論三性文者。自元觀阿賴耶顯圓成理義不遮候。
至者三界唯心文可通真事二心歟否之所論候。

般若方便

難意。凡按文相次第。以寂然界偏真智。望第二劫中道觀。判勝劣釋文故。可指緣生中道緣事。不及異求處候。依之覺苑釋云若失般若無所得方便。無所得言所顯指第二劫觀旨分明故。旁疑滯難散候。
答意。凡失者翻得言候。然初劫智未得第二劫之智條。可指寂然界當分之智義勿論候。是以初劫末釋寂然界位判若失方便多墮二乘地證小涅槃上者。指寂然界之智事。旁如答成候。
假令以寂然界偏真觀望第二劫中道觀釋文故疑難來候共。寂然界智深偏真理故。可墮斷滅不墮異二乘事。具般若方便助故顯釋故。無相違候。次至覺苑釋云無所得方便者。大乘行者中步時住無所得觀解故。無子細事候。
會一義意。失者翻得言故成立聞候共。失退其義全同候。而於退有三種退中。未得退未得法云退旨。俱舍釋明鏡候。次以初劫末釋云若失方便多墮二乘地被備誠證候共。初劫云證小涅槃。今云濫方廣道人。彼此相對異故。初二劫方便別事如視掌候。
至者般若方便可第二劫緣生中道觀歟否之所論候。

六喻三性

難意。凡六喻皆是非有假有義不順遍計偏有圓成真有故可唯喻顯依他事。不及異喻處候。依此唯識論中舉修他八喻。釋猶如幻事陽燄梵境鏡像光影谷響水月變化所成非有似有故。旁疑水難解候。
答意。凡經文知自性如幻等之自性言可通三種自性故。可三性俱喻顯義勿論候。是以疏云然阿賴耶有三種義。引莊嚴論求真實偈。被顯幻事譬三性旨條。旁如答成候。
假令六喻皆是非有似有義故疑難求候共。取喻隨宜故。或以幻事喻依遍二性。或以彼無體譬圓成第一義事。如莊嚴論譬說得意候。次至唯識論文者。彼依一往義門喻依他。如中邊論者。以八喻喻依遍二性故。不可局定候。
會一義意。就經文知自性如幻等之自性言被成立候共。依唯識頌云依他起自性分別緣所生故。指依他云自性。無子細事候。次至引莊嚴論者。彼論但取三性義迄。非幻事直譬三性故。成的據間敷候。
至者今六唯三性共唯顯歟否之所論候。

三性俱真實

難意。凡實必對虛事候。然遍計虛妄起無可對虛故真實可局依圓事。不及異論修。依之慈恩大師釋遣虛存實識。云觀遍計所執喻虛妄起都無體用。應正遣空性有理無故。觀依他圓成諸法體實二智境界。應正存有理有情無故故。旁難勢有由樣覺候。
答意。凡今文具實偈候。而既求真實法門時地示三性故。無偏頗可真實義勿論候。是以莊嚴論被指勸故應知三性俱真實上者。旁如答成候。
假令遍計虛妄起法幫。被查難勢候共。遍計真實可有二義候。一情實故云真實義。一遍計理無即真實故云真實義。依何義無子細事候。次至慈恩釋者。彼約唯識觀解。今依凡夫情實故。不成相違候。若又約理無即真實義者。相應觀解故成難間敷候。
會一義意。今文求真實偈故成來候共。舉三性顯圓成真實故不背求真實義候。次至論文云俱真實者。今舉三性顯遍計無體。圓成真理自顯故。了真理外無別物云三性俱真實。無不足候。
至者三性俱真實者。可三性各別存真實義歟否之所論候。

無體非無體

難意。凡上正舉三性譬時。云如彼起幻師譬產虛分別如彼諸幻事譬說二種迷。既幻師譬依他。幻事譬所執分明故。遍計有無義事。不及異求處候。依之釋此偈明幻事非有而有意。指所執情有理無見故。旁難勢叵止候。
答意。凡按釋相。如彼無體故文釋此譬依他分別二相亦無實體。如彼可得故文述此譬慮妄分別亦爾故。今幻事依他譬義勿論候。是以疏家判此幻即譬諸蘊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就上如彼起幻師等文難勢來候共。為取幻師術力。雖云譬謙虛分別。術力在幻事上故。尚屬幻事候。次至比事非有而有文者。而字起盡相會依他假有實無故。還答者依憑候。
會一義意。以如彼無體故等偈長行釋成立聞候共。非幻事直譬虛妄分別。依他迷因故以依遍計可得依他迷因義顯釋爾候。次至此幻即譬諸蘊疏家解釋者。讀文點故不及句勞候。
至者今無體非無體文顯遍計有無義歟否之所論候。

真實性體

難意。凡依他因緣假有法故不可云真實條。可局真如事。不及異求處候。依之莊嚴論或云如彼無體故得入第一義。或述法異與世間未會有少異故。旁難勢難閣候。
答意。凡於圓成實性有二門廢立中。常無常門圓成雖局真理漏無漏門圓通無漏有為故。不局真如義勿論候。是以唯識論判二空所顯圓滿成就諸法實性名圓成實。乃至無漏有為離倒究竟勝用周遍亦得此名上者。旁如答成候。
假令依他因緣假有法故難端聞候共。無漏有為法名圓成實性。唯識定判故不及名勞候。次至第一義諦稱者。如起信論云唯是法身智相之身第一義諦無有世諦境界者。不簡智事明鏡候。次法界與世間文且約真理釋得意。無子細義候。
會一義意。漏無漏門圓成通無漏有為故被成立候共。總雖有其義。於莊嚴論者。偏依常無常門回成見候。次至唯識論勝用周遍亦得此名釋者。總有漏無漏門圓成事。不遮之故無不足候。
至者今真實性真實可局真如歟否之所論候。

大疏談義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