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國師妙慈弘濟大師語錄卷下

輸入者 張曉云

偈頌
古源

一川虛漾淥粼粼。流注知經幾劫塵。桃破小紅春著岸。可曾無路接秦人。
送儉上人還鄉
特地今朝又問程。扶桑未必在東溟。南陽四百八十寺。那處春山草不青。
梅峰
大庾嶺頭根種別。冰肌玉骨自天真。曉來孤頂雪深處。五葉一花天地春。
畢世面壁
蒙頭一衲送餘年。百煉精金色轉鮮。地是老胡元不會。誤人雙臂弗完全。
夢庵
一枕蘿窗萬境間。槐宮元不異人寰。若於門壁書心字。又在黃梁未熟間。
雪中送均待者歸京
漫空袞袞六花新。短策橫肩遠問津。一色明邊移得步。東風桃李洛城春。
險崖
峭峻一方窺不得。紛紛斫額但空回。上頭更有孤危處。撒手要渠親到來。
送準侍者
眼光遙映海色碧。短策陵秋又向東。若對諸方話來歷。莫言相見在途中。
送師齊禪人省師
見與師齊減師德。紛紛佛祖是何人。行行高踏毘盧頂花柳洛陽三月春。
密室
六窗深閉豈容開。佛眼未窺亦自迷。既是不曾通水泄。曾郎謾道爛如泥。
寒潭
直下窺時深萬丈。冷冰冰地不生瀾。霜天夜迥月沈壁。未許蒼龍此屈蟠。
南山
碧聳羅浮更那邊。倚空孤峻絕躋攀。霏霏密霧隱玄豹。著眼誰曾見一斑。
雪心
紛飛盡處自明白。內外中間莫謾求。夜半齊腰人不見。三星聯照月如鉤。
字堂
濃研香墨蘸霜毫。揮洒當軒意氣豪。一點空中誇八法。睦州門戶未為高。
古樵
斧鈍柯消不記春。一肩枯燥重千鈞。笑他當日嶺南獠。低價沿門椏與人。
鐵船
收拾六州頑與鈍。潑天爐鞁巧鎔成。乘時運濟含靈去。不似華亭載月明。
無相
九十七種無非有。誰言千百億分身。更於色後聲前覓。舜若多神笑轉新。
石門
喦崖險處立重關。確實須知入作難。一拶東西成兩扇。莓苔路滑雨初乾。
少林
面壁人歸歲月移。叢叢寒樹半無枝。霜凋萬葉紅於血。又是魂驚斷臂時。
雨夜作
一秋長是雨淋零。點滴空階夜夜聲。三十餘年江海夢。博山煙斷一燈明。
雪夜作
寒添少宮齊腰恨。凍結鰲山客路情。一夜打窗聲淅瀝。又因間勸辜事長無明。
紅白梅
花開五葉媚韶光。艷質雖同卻異粧。可是枝分南北。後搽坯抹粉鬥馨香。
四時般若
品物陽和
暖風晴日山川媚。細雨輕煙草木薰。活意明明如不委。桃花羞見老靈雲。
園林清暑
殿閣薰風日正長。綠槐紅藕遍林塘。莫言人世炎蒸甚。歇得馳求心自涼。
萬里清光
爽籟蕭蕭玉宇寬。桂花芬馥月輪圓。韶陽體露金風句。知是何人舉得全。
千峰寒色
雪霽層巒爭聳玉。曉風高拂凍雲開。瑤英滿樹天香遠。一夜清寒徹骨來。
獨脫無依
萬物既唯我。翛然只自由。宗乘竟何有。佛祖是怨讎。天闊孤雲晚。風高一鶚秋。寥寥間送目。新月又懸鉤。
隨流得妙
信手拈來用。當機著著親。烏藤驅夜鼠。白拂掃窗塵。池靜知魚樂。松疏見鶴身。絲毫曾不間。開眼有迷人。
正和丙辰立春日太上皇幸慈濟菴謾成野語上奏云。
結庵聊為養衰殘。敢望皇明顧野菅。陋巷士民瞻寶伏。近鄰兒女覿堯顏。和融陽煦生寒谷。赫奕衣冠耀掩關。感荷睿思三祝願。福同東海壽南山。
御製和
瞻覲河東到此庵。載陽雪盡路邊菅。參禪向夜訪間坐。慈濟迎春謁老顏。花色水聲通意地。臘梅寒樹悉機關。靈光今照從天外。新月始昇牆上山。
陽明里前博陸甲第
異邦珍玩妙莊嚴。花柳逢春滿院芳。法法元來非內外。更於何處覓西方。
銀青光祿太夫有忠卿立春韻
堆盤青菜醻佳節。漸見南枝拆小梅。坐對名卿兩無語。唯將華髮伴高才。
和十牛圖
十牛圖古宿無途轍中途轍也。若論此事眨上眉毛。早已蹉過。況有淺深次第之異乎。然去聖逾遠。法當危末。根性多優劣。機用有遲速。又不可一概定之。故未免曲設多方以誘掖之。此圖之作是耶。究此微旨。各各至於安樂休歇之地。可以自利利人也。此圖後來布世。諸老頌者和者頗多。今山僧不揣。續貂於諸老之後。覽者謾發一笑云耳。
尋牛
本無形跡可求尋。雲樹蒼蒼煙草深。腳下雖然岐路別。喦前枯木自龍吟。見跡
草窠裏走路何多。只此蹄涔莫是麽。腳力窮邊重進步。昻昻頭角要逢他。
見牛
風暖幽禽枝上聲。雨餘原草色尤青。者回已睹渠頭面。戴氏毫端寫弗成。
得牛
鼻孔遼天拽轉渠。從今狂逸性須除。雪山香草和煙細。且要驅來向此居。
牧牛
隨時水草活渠身。純淨何曾染一塵。苗稼自然混不犯。收來放去卻由人。
騎牛還家
羸牛已純卻回家。樹下柴門啟暮霞。放教齁齁欄裏臥。靜看新月掛簷牙。
忘牛存人
簑笠從茲不入山。鞭繩拋卻一身間。更無觳觫勞牽拽。羸得謳歌翠靄間。
人牛俱忘
一念空時萬境空。重重關隔豁然通。東西南北了無跡。只此虛玄合正宗。
返本還源
既然無作有何功。眼見如盲聽似聾。澗水湛如藍色碧。山花開似錦機紅。
入廛垂手
換卻皮毛轉步來。依稀鳥嘴與魚腮。通身固是混泥水。我此宗門要大開。
山中四威儀
山中行。草鞋跟斷腳頭輕。縱間情。眼裏風光耳裏聲。悠然心跡既雙清。步步無非是證明。
山中住。間蹤只似孤雲寓。門前路。草沒苔荒渾不顧。客到撥灰分半芋。懶殘特地傷鹽醋。
山中坐。六門不用重關鎖。誰似我。獨對雲峰千葉朵。雪夜若無人臂墮。面壁胡僧成??。
山中臥。松根石榻平如座。非造作。黑甜境裏乾坤大。只有公知者箇。鰲店當年曾說破。
偈頌

贊佛祖

出山相
門裏出身易。身裏出門難。六年無折合。北斗面南看。
頭陀相
持錫擎盂去分衛。七佛儀式豈如是。增金面皮特地黃。瞞人手腳全收露。
觀音大士
立大圓鏡。空如來藏。動靜相不生。音聞性俱淨。斷崖流水低頭聽。
海上踏蓮舟。俯視水中月。一滴楊枝雨。清涼遍塵剎。莫普門境麽。
補陀喦上人。現身三十二。同我涉東溟。不離三摩地。
文殊大士
出女子定。對維摩默。吒愬金毛。更須返擲。
普賢大士
轉如是經。開五濁迷。截流香象。猶溺淤泥。
達磨大師
風飄飄兮吹衣。航一葦兮安之。教外別傳兮無法。游染歷魏兮奚為。
十萬迢迢渡遼漠。卻對梁皇呈醜惡。既從平地起波瀾。不知打濕袈裟角。
西來行路錯。對御開口錯。長江風浪粗。少林花木落。更言傳法救迷情錯錯。
彤墀出語忤天聽。去國身如一葉輕。楊子大江東去水。至今風激怒濤聲。
布袋和尚
露胸坦腹。弄醜舉止。一般雖是小兒戲。打失兜率陀天底。
滯貨貨不售。等人人不來。憨坐靠布袋。笑口為誰開。
寶誌和尚
杖挑刀尺塵中走。善竊如何露腳手。良哉十二面觀音。生在鷹巢葬龍阜。
魚籃
以色誑盲聾。誰知伎已窮。籃中無活底。遍界扇腥風。
馬郎婦
雲鬢亂縱橫。悲深一寸情。金沙灘上月。長照請經聲。
寒拾
澗泉研墨污苔石。斷壁題詩雜蘚紋。好句依然顯不得。峨眉山月五臺雲。
舡子和尚
數曲漁歌和者稀。華亭江上自逶迤。艤舟袖手風林下。伶俐闍梨未到時。
玄沙和尚
兩笠煙簑一釣逢。蘆花深處得從容。螺臺江景無窮樂。錯路如何上雪峰。
豬頭和尚
古佛雖應現。敗缺殊不少。滋味苦無多。粗飡易得飽引得時人開口笑。
蜆子和尚
三文撈波。東撈西摝。咄者窮鬼。以蝦為目。
政黃牛
午夜頻呼熟炙時。可人風味許誰知。朝來牛背得新句。驚起溪頭白鷺鶿。
郁山主
溪橋一兩眉橫瓦礫拈來作夜光。腳下至今浮逼逼。蹇驢間跨踏斜陽。
朝陽
問處著些工夫。急時須得受用。將敗壞補敗壞。金烏曉從東涌。
對月
言言標月之指。句句止啼黃葉。了義與不了義。玉兔夜從西沒。
亮座主
聞虛空講經。入西山冷坐。回首苔石空。疑殺熊措大。
智覺禪師
大法盟主。眾生導師。以向上事起法眼宗派。以無礙智。發佛祖玄微。落落慈舟橫苦海。輝輝宗鏡爍群迷。定身歸淨域。冥帝禮茲儀。光明千古西湖水。宗旨發揮無盡時。
密庵和尚
行腳錯逢人。投機語未親。卻將正法眼。喚作破砂盆。轟雷掣電。旋乾轉坤。大東山正續之統。空濟北瞎驢之群。箇箇無巴鼻。只為渠儂無腦門。
癡絕祖翁
離蜀已領列祖業。到南深中曹源毒。但餘窮相一雙手。慣向諸方妙搜抉。法性海寬波瀾闊。一生妙轉風雷舌。始自秀水至陵霄。五十餘年興巨孽。當機妙用翳晴法。觸破砂盆恣除滅。行嬰兒行無少缺。一片身心堅似鐵。王臣多居弟子列。老去為人尤直截。我慚庸昧嗣餘烈。西望玉山心屢折。
頑極先師
憶昔逢伊鄮嶺頭。無端與我結冤讎。今朝海上重相見。彼此難遮滿面羞。
蘭溪和尚
南詢離西蜀。傳法來東國。鼓濟北濤瀾。肆無明惡毒。龜毛在握兮。佛祖畏避。頂門四照兮。人天悅服。是謂此土禪宗之初祖。故敕旨諡之曰大覺。宗風自有英賢續。
千光法師
氣貌清靜。德行虛奇。西游得黃龍下尊宿。老虛室之旨。東歸為扶桑盛時兩代。帝者之師。宏開三處道埸。遠貽千古清規。其平生潛行密行。真末世光明之勝幢。其融通祖意教意。乃東方法道之蓍龜。

無學和尚
風神清峻。氣宇宏豁。跳出北澗波瀾。奮迅龍淵鱗鬣四十年。宋土放憨七八載。扶桑肆黠提出格機用鎖口訣佛眼欲覷無門。衲子有恨難雪。龜毛拂子信手揮。海岳掀翻雷電掣。臨濟一宗。楊岐正續。被渠陵滅。別別耿光千古照塵剎。
虛舟和尚
矍鑠精神。沈深器重。錯路入青山。得無得之得。袒肩荷祖道。行難行之行。冷泉水輥底翻瀾。古龍淵滔天起浪。四十年令行吳越。數萬里名飛海上。夫是謂楊岐直下。松源的孫虛舟和尚。
大休和尚
心直如絃。性急於火。以天池滴水。助翻東海濤瀾。守楞嚴三昧。勤修平時功課。三四處為人全提。一平生清坐不臥。雖微佛法身心。大作師僧殃禍。末後瑞鹿峰前。煒然收因結果。本無形相可描貌。今把虛空強彩畫龜谷山前藏六處。傳芳續有英賢者。
西澗和尚
高明氣節。清朗容儀。太白的嗣。冷泉孫枝。在唐土已兩開鋪席。來扶桑則重運爐鎚。大用處不存佛祖。妙唱時不犯離微。謂此大通之真。是錯認渠。謂非大通之真。是蹉過伊。竹篦橫揮處。又見花開五葉時。
鏡堂和尚
壯年離蜀走游唐。藤杖芒鞋遍四方。太白峰前逢聵老。卻傳毒氣向扶桑。
無關和尚
矯矯龍驤。耽耽虎視。聖一師窮活計。蕩盡無餘。除師叔無口刀。用得正快。三尺竹篦橫揮。大地風飛雷厲。是謂陵霄的孫。南屏家嗣。巍巍王臣之師。的的衲僧殃害。慧日峰前。清風未已。
葦航和尚
法中之傑。僧中之英。得大覺之妙用。立濟北之法城。東州名山廣作佛事。巨福瑞鹿大振嘉聲。檀那之所欽德。衲子之所傾誠。又其妙圓之智。耆頤之齡。又不可備於丹青者也。
藏山和尚
雲心玉格寶瑰奇。披削先依聖一師。年少游方參大覺。福山多眾振綱維。十載遍參於唐土。勘破徑塢與思溪。一帆晚歲回鄉國。宗風四處力提持。王臣悉生欽敬。緇素無不依歸。七十六年末後句。八海枯九山崩。無生曲調少人知。
桃溪和尚
英明氣字。清朗眉目。大覺的生。無明餘毒。西游問道遇知識而名高位高。東歸住山。播玄風於西國東國。檀信歸崇。禪徒悅服。至於小隱杉田兩尸瑞鹿末後游戲去來。直是光明照燭。只箇描貌將來。永為人天軌則。
覺心和尚
無門喝下落便宜。蕩盡生涯不自知。赤手歸來成活業。東山五葉盛橫枝。對御時天顏喜悅。全提處衲子攢眉。九十二年游戲耳。鷲峰千古碧巍巍。
高峰和尚
圓照叟之孫。無學翁之嗣。以本色住山。以真慈應世。文武火再輝東方。鎖口訣。重挫此地。話行巨福峰前。老憩金寶山內。更有東山暗號人爭舉揚。又提中峰盆信手撲碎。夫是謂真濟北直下子孫扶桑國大振別傳宗旨者也。
規庵和尚
春空之雲。秋水之月。舒卷高間。光明澄潔。法道之龜鑑。僧中之奇傑。早依龍江老子。契鏟草機便具超方之志。後侍佛光佛心。棒喝下妙稱鎖口之訣。以妙密鉗鎚。鍛煉諸方衲子。以真實道福。契合龜山上皇。二十餘年。大其設施。化荒棘之林為一方巨剎。功成不居。時至便行。末後全提。尤為奇絕。些子徑山文武火。今日扶桑焰冞烈。
孔子
學為萬世所師。道由一貫而傳。也知三千高弟。尚泥六籍陳言。
老子
先天地而有生。極玄妙而莫傳。不遇得關尹喜。誰可授五千言。
巢父洗耳
萬乘於君一羽輕。可憐逃利不逃名。崖泉自洗是非耳。千古潺湲瀉恨聲。
仲父飲牛
義讓清逃各有涯。徒將聞見污天和。松根石上一回首。觳觫朝來渴正多。
和靖先生
古壺夜凍苔枝瘦。童子寒飢鶴夢長。句在目前吟不到。凝愁擁鼻隱匡床。
樂天居士
鳥窠已往 韜光老。平世功名一構非。八節清灘新鑿了。吟看懸瀑坐苔礒。
本朝名德贊。
上宮太子
漢地南嶽。累世修持善道。扶桑東宮。乘願弘通正教。前身後身。一夢兩覺。救世悲心似滄海。萬古慈光滿蓬島。
上宮太子見病達磨。
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臥底立底。覿體對現既已知得你病痛。何必更出手露面。更言傳法救迷情。如何瞞得英靈漢。
弘法大師
游普賢願海。傳佛祖印明。五筆謾遊戲。一法度群情。飛杵高峰松翠老。定身遺化儼如生。
最明寺
以英明盛德。丕贊皇猷以菩提大心。興隆佛法。世間出世間。一一俱超越。靈機密運妙無窮。千古恩光照塵剎。
最勝園寺
天生英明東國主。四十年間民父母。威惠兼行六十州功成還向率陀去。


自贊

慧日諲長老請
心如止水貌若枯松。佛法不會。宗說豈通。懷藏短拙。賣弄赤窮。合死唐土。錯來海東。踞曲彔揮塵尾。衒知見誑盲聾。謾敢呵風罵雨。不能打鳳羅龍。會有作家不放過。卻將五彩繪真容。
保福猷長老請
踞坐高座。揮折塵尾。無佛法可傳持。世事不能料理。必有惡業緣。遠來扶桑地。四五處住山。無一些能事。一處不通方。鼻孔能出氣。汝今強要貌吾真。萬古徽猷只箇是。
良真首座請
眼耽耽似鼓槌。頭兀兀如木杓。既是無禪無道。何用逾海越漠。良哉真正為人。三尺龜毛信手揮。烏藤冷靠禪床角。
良舜維那請
傳持佛法。應用沒意智。但能飢喫飯。渴飲水。無端名徹元君賜金襴。官職號妙慈弘濟。迢迢送過東大海。年來老病百無堪。人前不欲露全體。
性淳道人請
木石體質。雲水精神。陵辱佛祖。屈抑平人。不解說心談性。要渠返朴還淳。得龜毛在手。方能識得他真。
禪人請
西來無法可傳持。合向深雲遁過時。強據胡床掃禪病。累他佛祖暗攢眉。尼明宗請
有而本空。動而常靜。江南水上間雲。滄海東邊布影。有時格外明宗。只要聲前喚領。龜毛在握兮任縱橫。勘破末山不露頂。
尼明皓請
唐土不終老。海東被驅到。貌陋意氣高。年多福德少。嫌釋迦嘍囉。笑達磨溱倒。為人一句子。目前明皓皓。

貌枯如柴。心頑似鐵。明明無法教人。只有嗔拳熱喝。石上要栽花。火中偏釣鱉。只此付玄機不得輕漏世。
雲巖居士請
據藤床揮塵毛。無禪可談。無法可示。一味放憨癡。剛道唐土五嶽非山。扶桑大海非水。似此無意智老僧。雲喦要描貌。他不知何意。
自贊

小佛事
葦航和尚秉炬

南嶺今朝成道。葦航此日荼毘。今古了無二致。信知達者同歸東國間生。大覺嫡嗣一生尚義。以忠孝志節補贊師門。數處住山。以本色鉗鎚鍛煉學者。王侯之所敬慕。士庶之所歸依。年逾八十有三。老景庵居自佚。時節既至。撒手便行。全超色象先。誰謂空花亂墜驀過生死海。何妨一葦航波。雖然諸人若向者裏。要見此老子。直是未在。且道向甚處。見得饒伊急著機先眼。疾焰過風第二籌。
壑典座火
有漏笊篱。無漏木杓。用過了也。向甚處著。雲歸山。水歸壑烈焰不容蚊蚋泊。
合首座入骨
香煙起處。便與麽去。大地冰稜合。千山飛雪絮。便與麽去。太無本據蒼龍蛻骨時。不在澄潭裏。
癡鈍和尚入祖堂
動靜不以心。去來都絕跡。如斯癡鈍者。佛祖亦不識半世水雲身。一生冰孽質。誤沾蘭溪滴水。喪盡生涯。再續無明一燈。光揚四極。兩處提持正令。一毫不肯顧惜。直得淨裸裸。赤洒洒。清寥寥。白的的。興來歸隱雲山。佛眼也窺不得。時來得路便行。萬里一天秋色。既無位次可安排。到此不知誰委悉水牯從來共一攔。鼻繩拽斷東西觸。
西澗和尚入祖堂
去年元不去。今年亦無來。不來與不去。南岳與天台。故我前住當山大通禪師西澗和尚。松源直下。石帆嫡生在唐土則天台南岳。妙提玄要。來日東則瑞鹿巨福。大振宗網翻轉面皮處。佛祖驚避。提起機鋒時。衲子奔忙。功成不居。翻身便行。直得聖君欽風。賜諡號曰大通。本無位次。豈可遮藏。即今要見此老蹲坐處麽鐵眼銅睛窺不得。瞎驢隊裏共徜徉。
則首座受請。住淨居授衣
雞足峰前。黃梅夜半。寸絲不挂。一場熱亂。要與人天為軌則。作家還我堂中簡。
尾藤金吾授衣
此事本來無授受。莫言授受本來無。鷲峰昔日傳迦葉。梅嶺當年付老盧。一片做成宜自看。袒肩擔負要相孚。更知法性常清淨。世上堂堂大丈夫。
小佛事
行記
師諱一寧。號一山。大宋國。台州臨海縣。胡氏子也。齠齔入村塾。吾伊琅琅。鄉先生稱其敏悟。無等融禪師。住郡之浮山鴻福寺。主藏之者月靈江。師之俗叔也。怙恃察其無塵累之姿。介月而投等。等加撫念三年。而月在四明太白山。遣使取師。與普光寺處謙習法華等諸經。踰二歲得度。聞如城中應真律寺。聽開遮。延慶教寺。學天台教觀。聞杭州集慶院文節法師有台譽。繭足依之。已而嫌義學之支離。棄而歸。就月質所疑。時月為天童板首。堂頭簡翁敬也。月讓于主者。師便謁之。翁知師之粹台教。問曰。一心三觀。以何為體。師即一笑。翁許參堂。坐究二期月。瑞世定海之資聖寺。師講道義隨往。越年月移靈峰。又從之不久辭上鄮山。依珍藏叟。叟應淨慈之詔。交代愷東叟也。愷見師妙英。侍主客。愷罷。照寂窗繼。期年寺火。窗又遷南屏。頑極彌來據主位。受窗之爐餘。早復輪奐。師以為。一居四主。我無分。今此老和尚。不靳化權。又我之幸也。傾意親炙。從容醻醋。至我無一法與人。忽然冥契。豎歲授以大藏之關鑰。解印。拉友人明自誠。雲游天台雁蕩之間。肩錫而來歸。適一環溪踞天童。衲子輻湊。法社甚盛。師求挂錫。溪不拒。不幾寺奪祝融。因是又回育王。附珙橫川。川逝。祥巧菴來。菴折。沅清溪來。皆居座下。師已參覲諸老。淵默雷轟。逮太元革命。闡法昌國之祖印寺。至元甲申。仲夏中八也。據室曰。任公之釣。一掣六鰲。若是跋鱉盲龜縮頭去。衲子抵掌稱善。瓣香供頑極識所得也。一住十載。新佛殿外門。又捨衣資。買湖田圃地。添寺產。寶陀智愚溪有維桑舊。往來款密。一日語曰。我老倦于領眾也。煩我兄可乎。師掩耳焉。智潛馳使於僧官。道讓賢之志。府帖遽至。不得已而遷。補陀之地。海岸靈區。師之道價。與勝域並騰。六更歲序。一日謂喦洞。忽現圓光。聖像隱映光中。師感喜作禮。須臾即沒。大德二年夏。我商舶薄明州。大元國主。初有狙窺我之心。故辛已戰艦數盈十萬。然風濤一夕破蕩狼狽。見以恐我國之神靈。羸志未歇。屢畫奇壽。為此方傾鄉佛乘。欲聘有道衲子。勸誘以為附庸。愚溪既當其任。然老病未遑發。偶聞商舡至。俗成先策。遴選俊髦。臺評湊師。即敕宣慰使阿答刺相公。遣一省郎。及慶元府判官。僧錄司知書。昌國州知州。僧正司知書等。五十餘人入寺。出宣慰使手書。及僧錄司官書曰。皇帝聖旨。下省府賜師金襴衣。及妙慈弘濟大師號。泛溟波到日本。通二國之好。乃以衣帖付師。軟語慰勞。師思不可逭受之。明日一行官將師到府。府官僧官皆在焉。細說通好之事。而付元朝信書一通。又差官吏五人侍衛。蓋備師之逃匿也。尋燕參政公來。持國主詔旨。及省部文書。宣讀了。急請登舟。歸寶陀。宿一日。行官吏。差三船劇送附日本舶。於是乎風浪鼓蕩。檣折柁摧。修補僅成。進馳三四日。到高麗絕徼。又速奔一日。出沒濤山浪嶽間。飄簸而著于博多。本朝正安元年也。舶主以書白元帥府。府議曰。敵國命使命不活矣。或曰。使命不活。然奈僧儀何。先編置豆州修禪寺。或曰。宋僧之入我土。多挾道術也。傳聞。寧公元國望土。其受重寄又可知矣。而又出于抑逼也。且夫沙門者福田也。有道之土。無心於萬物也。在元國元之福也。在我邦我之福也。豈必區區慕子卿之節哉。若長朽于窮裔。非吾土鄉比丘之素也。因茲追赴相陽。而猶居在僻處。未入府寺。東方緇白。初聞師錮居大盡焉。及其來。奔波禮謁只恐後。山內寓舍門外如巿。十二月七日。主福山大道場。叢規肅如。萬衲鑽仰。府主耳其提唱。悔中塗稽滯矣。會曇西澗謝鹿山事。府命令師權之。兩山一矩眾望翼如也。已而辭建長。獨正圓覺席。又四歲。偶以昏眩疾。退居壽藏。府帖再領建長。病魔荐孽。退休保養。府命以鹿峰壽塔其地狹隘。移于巨福右掖杉谷。菴成名玉雲。蓋癡絕祖其塔菴號玉山。頑極考雲西。並取扁焉。不忘本也。老拳長杓翛然自怡。然旦望禮賓邁福鹿主人也。無何又起領淨智寺者四涼燠矣。正和二年。圓規菴寂龍山。龍山宮寺望高輦轂。初建治太上皇。聞師德譽。覬見未由也。於是乎敕元帥府。召師補南禪之缺。師老艱于霸旅。而詔旨府命。逼而不容辭。來領山務。太上皇。洊入山問道。搢紳之儔。蹙頞戶外。輦下道俗。喜叢社之有人。然老病侵尋。懶於搥拂。數上表解院事。太上皇。眷遇復渥不允。以故一再潛去共遁越州也。宸書慰論促回。文保元年秋。恙瘵彌留十月益革太上皇幸寺蹕龜山廟塔。時時問疾。二十四曉。手染遺表曰頓首。法皇陛下。聖駕幸本山。寔緇門觀光也不幸臥疾數日。百體舉而不仁。不能再瞻望龍顏。大變時至。幻質將摧。僣攄忠情。入無生三昧耳。年月日臣僧頓首。表獻于廟塔。又書偈曰。橫行一世。佛祖飲氣。箭既離弦。虛空落地。置筆而化。壽七十一。太上皇得表。蒼皇幸寢室。趺坐儼然。宛如生也。君臣嗟悼太上皇。便賜宸奎贈國師之號。有報老師直示之的旨之句。又宣僕射源有房公作文祭之。又敕龜廟側。削一塔。書法雨額。賜之。又贊其像曰。宋地萬人傑。本朝一國師。其為人主被崇如此。門弟子分塔于玉雲。師性慈和無涯岸。近世執道柄者嚴莊威重。以為法助。且杷鞭也。師孤坐一榻。不須通謁。新到遠來。出入無間。人便於參請。禪策中無索隱。僅事苑而已。往往漫下雌黃者多。江湖患之。及師至理闕疑。然言語不通。乃課觚牘隻字片句。朝諮暮詢。師道韻柔婉。執翰醻之。教乘諸部。儒道百家。稗官。小說。鄉談。俚語。出入泛濫。輒累數福。是以學者。推博古。又善魯公屋漏之法。攜紙帛乞掃寫者。鐵閫或可折矣。其七會語。充棟汗牛。未亡之前。手加修刪。今只數十紙。其徒跨海者。齎入元土。彼地衲子。玩味嗟服。故芝靈石。茂古林。本中峰。一時名宿。各證跋尾。不容議焉。余游師門十數祀。所請之益不鮮矣。覃在龍阜。又境於密邇。故知師之事熟矣。諸孤抱師自書行錄。來曰。宋地之事見於此。入朝以來皆略焉。況末後茶遇。非師當言。公之親見者乞足焉。余曰竊聞元遊之士索師行實於彼地大手筆。盍需焉。對曰遠聞而文略。曷若近見而質備。余不能辭也。元亨元年。雲節日。濟北庵居沙門虎關(師鍊)謹記(此錄舊版鍛於明德癸酉重驀緣入梓永留大雲精舍印行
應永丁亥四月日 幹緣比丘 彥裁謹白)
朕曾聞師道風。思欲一覿德儀。頃年下詔請來。補先皇聖跡南禪。遂獲酬夙志。神交道契。頓增法味。有得於中矣。師告以衰暮。屢乞歸休。朕嘆祖道微運。固留止焉。五載于今茲。法體違和。疾至彌留。臨期告別。唱寂於本山。末後全提。靈明天真。所謂無心道人。大法主盟者也。稱以國師。欲報老師直示之的旨。旌鷲嶺付屬之金言云爾。

文保元年十月二十五日
一山國師門徒等

內充而為道機。外發而為德儀。竹篦橫揮兮威風動沙界。金襴斜搭兮慈雲覆坤維。拓開人天區域。培破佛祖藩籬。宋地萬人傑。本朝一國師。

元應元年二十五日
芝山老叟書

親書特告南禪長老一山禪師。朕聞師之道價久矣。所以下詔關東。以官差請來也。一得會唔。宛如獲司南之車也。慕德欽風。三閱青黃。而聞有心退席。而數數理行裝也。去年親詣寶剎為勾之也。近者亦聽打拼行李。書以慰諭。公乃屈蒲輪。來諾許朕意。不料暗裏出城遠涉山川矣。若得回來再相見。必許隨自便養病庵中。追於懷璉之古風也。何須更歸東關矣。直饒燕居南禪東堂。使小師等如元安著。有何不可。寧又有魔賊之擾乎。大都公長化此方。廣結四眾之緣。則朕所願者也。宜快歸來也。千萬切要面話。不備。

五月六日
洞中隱叟書
一山禪師

維大日本國。文保改元十月二十七旦。敕特進前御史大夫源有戶。昭告于一山國師大和之尊靈曰。摩騰來漢顯宗致欽。初祖入梁。武帝紆襟。增崇至道。稽古乃今。先皇梵剎。揀託保任。靈山附屬。眷命弗僣。克明克哲。問法問心。麟鳳爾德。金玉爾音。光輝祖域。榮敷緇林。千載迥期。功與化參。倏矣歸真。不留幻質。隕茲偉人。若亡良弼。思慕罔罄。死生如一。賜諡國師。以名副聖。聖衷孔昭。青天白日。賻令奠香。靈饗可必。

尚享

中書左丞行浙東道宣壁使記事。寶陀堂上一山總統大師。今奉省劄有燕右丞齎擎宣命。寧一山授妙慈弘濟大師江浙釋教總統。又賜錦襴袈裟鈔一百疋。隨行伴當五名。段子表齎擎詔書。前來慶元。起發倭船。今令東路僧錄司。委官詣請如達。一山總統。就將行。隨行伴當五名。即便到城。欽受宣命。賞賜理會。倭船好當。更不別來附此。致意愚溪長老。為禱。併希法照。不備。

五月二十有一日修
寶陀堂上一山總統大師

中峰破砂盆。三傳而至癡絕。更二傳而至一山。其金聲玉振。若黃鐘大呂之音。能起人於瘖鬱聾瞶多矣。故外國王臣。尊禮師之。此豈操朽鬥索。馭奔輪者。同日而語哉。予識師於至元戊寅。掌藏鑰于玉几時。今四十二年矣。緣首座。持此錄為示。觀其顯發呈露。開東山法門。見之即心死路絕。使人降嘆不已。因題甚後云。

延祐七年夏五二十日
鄱陽永福住山書

慶元路育王弟拜觀一山法兄禪錄。道無南北人有古今。大唐日本七坐勝棲。提唱語意。出人意表。走龍象得翳睛之妙。端可尊為一國之師。予與同條生。不與同條死。要覓末後句。分明只者是。

歲次庚申三月望日
無異堂書

去年你鄉裏有一兄弟。曾將一山和尚臨終事實到此。并國王親望。賜國師號之詔章來。我曾見了。他也要求悟錄跋。我生平不與跋語錄萃錄字。他玄年亦老。大都主不知你曾相見他也不。曾一山和尚。道眼精明。學問深遠。況身為一國之師。合朝敬仰。他之語要。不必別求跋序。既有一兩處了茲。亦不我求。幻者一例不曾與人題跋。是心何用安名。至寶不容酬價。西庭柏侍者。出乃師一山和尚垂示語要。求跋語。予於禪道佛法。素所未解。以故生平不敢妄加一字於尊宿語中。恐貽酬價之誚公大方也。柏頷首而掩卷焉幻住舉。

一山國師妙茲弘濟大師語錄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