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山和尚清規卷之上

   輸入者 曹亞琴
      一校者 王 麗
      二校者 顧周娟
      改稿者 吳迎香

行事次第
日中行事第一

辰時早晨。喫粥之法開靜以後大眾搭袈裟。且待魚鼓。如當山者。打庫前雲版三十六下(且慕永平行儀。是建仁僧正行儀也)版鳴際。庫下備淨粥等於臺盤上。望僧堂典座燒香九拜後。行者奉送淨粥。魚鼓三會。第三會初童行等。堂前門限外立列。望聖僧深問訊叉手。參頭喝云。不審。眾行同音喝云。不審。引聲喝。又問訊散。魚鼓響罷。不許大眾入堂。版鳴一會。大眾下缽。聖僧侍者合掌入堂。供聖僧粥(行者捧盤。侍者燒香薰香)供了。行者經聖僧龕後。到南頰版頭。聖僧侍者再問訊合掌。倚槌邊去袱子。而問訊合掌。當面問訊出堂。就侍者下位。廚前雲鼓三會。第三會堂前小鐘子鳴。住持入堂。大眾下床問訊接揖。主人不赴堂時。大眾不下床。侍者入主人卓。維那入堂白槌如常。聞展缽追。喝食童行入堂。聖僧主人首座前問訊罷。經聖僧後。到南頰版頭問訊。待首座施食咒願了。喝食如常。遍槌後。童行入堂。當面問訊叉手。兩三人同音讀僧堂記等(或諸祖法語等)讀了。問訊出堂。粥了下堂槌後。維那引後唄。處世界梵(是永平儀而僧正舊儀也)後唄後鳴放參鐘三下。主人出。淨人等問訊。侍者隨後出。知事行者待首座等出。問訊散。首座出堂時。淨人同問訊。如上堂牌掛者不放參。如施主齋時所請陞堂者放參。如粥次大殿及諸堂諷經者。三下鐘次又打鐘。一會或三會隨時。如遇祝聖諷經者。雖不打三下鐘。必打鐘三會。就大殿諷經。粥罷大眾隨意諸堂燒香。
巳時早晨坐禪。粥罷有少頃。維那掛坐禪牌於堂前。巳始堂司供司童行等。先報首座。寮前打版長打三下(一打間。大悲咒三反諷誦程也。如此三下)三下間。大眾皆入堂。面壁打坐。三下後。又稟首座而打首座寮前版三下。首座入堂燒香巡堂一匝。檢點諸眾入堂也。打庫前版者。寮前長打版三下後也。東廊山門西廊諸寮前版者。眾寮前版鳴之前也。方丈前版者。首座前版鳴之後也。坐禪中香長短及始終者。聖僧侍者之所管也。凡坐禪者。首座之管領也。巳香欲了時。聖僧侍者問訊首座。是稟放禪也。即庫前雲版三下鳴。是稱火版。是坐禪罷也。主人首座大眾同時合掌。著襪下床而待齋時也。火版鳴從庫下諸寮前遶寺。振火鈴。
午時齋時也。火鈴遶寺後。庫前鼓三下。報齋時也。次鳴大鐘十八聲。是稱齋鐘。此間就大殿。誦尊勝陀羅尼七遍。是云日中。諷誦了後。大眾入堂。庫前版長打三十六。庫前臺盤辨供物。望僧堂典座燒香九拜。拜間諸行兩行立列。拜了後奉送供物於僧堂前。佛聖供物同供諸尊也。殿主供佛供。薰香供養各禮三拜。土地前唯燒香而已。三十六版及魚鼓間。堂內堂外諸眾。集來堂外。諸眾兩班各望聖僧。問訊著座。魚鼓第三會初。首座入堂。問訊聖僧著座。從前門南頰入也。魚鼓後。雲版長打一會。大眾下缽。次庫前雲鼓三會。第三會堂前小鐘合鳴。報主人入堂也。堂內堂外大眾一時下床。接揖主人。問訊。主人當面問訊。向椅問訊。順轉而與首座揖。問訊而著椅。首座與大眾揖問訊。各上床收鞘(與鞋同)坐定。維那入堂。白槌等如例。已下如粥時儀。凡粥罷齋罷。寮中眾歸寮同訊喫茶。
未時。若方丈前版鳴三會。知有法益。或隨意趣參。或一眾趣參。或衩衣或掛子。隨人意隨意不審。虛心聽法諸經諸錄。隨眾望集時。各問訊。散時普同問訊。如無急要者。輒勿起座。不可雜談。
申時晡時。從申香半至酉香半。諸寮打版三下。大眾衩衣著襪。入堂面壁打坐。是時出薄團後。至明日齋罷收之。是常儀也。
酉時。放參時至。聖僧侍者問訊而報首座。首座出寮。或首座寮前。或眾寮前打版三下。若堂外諸眾及打坐諸眾著襪。打袈裟出摺單。向床緣坐。童行上方丈稟云。掛放參牌。主人報云。放參。童行問訊。而下堂前掛放參牌。上暖簾等。首座入堂。燒香巡堂。而同向床緣坐。童行入堂。當面問訊了。又問訊首座。叉手云。和尚放參。首座默許。童行問訊。經過龕後。到當面深問訊。叉手引聲喝云。放參。又問訊出堂前。鳴小鐘三下。是云放參。大眾同時下床揖。問記云。珍重。粥罷眾寮問訊次云。和尚放參。次大殿諷經。打鐘一會。或三會。隨主人意。或楞嚴咒。長日或大悲咒。消災咒。夏中其後歸寮。問訊。參後參前詣諸寮。必搭袈裟。是常儀也。或為請暇參暇參禪白事。詣方丈及諸寮首座等寮。不拘時候。必搭袈裟也。
戌時。蟻腰尚見時。眾寮前版鳴三下。眾僧搭。袈裟。入堂各著被位。面壁打坐。如早晨。聞版鳴寮主打併眾僧行履。而待明旦。打鐘行者(古者多沙彌司之也)淨口手而到鐘樓。燒香合掌唱云。三塗八難息苦停酸。十方世界聞鐘悟道。然後打鐘。緩十八聲。緊十八聲。為一會。又緩十八聲。緊十八聲為二會。初會間大眾入堂。二會終首座入堂。燒香巡堂。第三會如前。三會終主人入堂。燒香巡堂如早晨。三會終後。庫前打鼓三會。先以鼓槌擬鼓唇三下。後以左槌小打。以右槌大打。緩聲三打。又以左槌小打。以右槌連打。如此三打後。自緩至緊為一會。如前三會終。又擬鼓唇三下一打。名為一更。打版為一點。初更必三打。次戌半時許。欲過時。先打一更三點。三遍後。鳴大鐘十八聲。是稱定鐘。是時主人出堂。首座面壁。疊袈裟。裹被。巾安函櫃上。披被著用隨意。聖僧侍者下聖前等燈籠。大眾出堂。或打坐任意。戌終一更四點。一更五點打之。亥初打二更一點如前。二更二點後。振火鈴呼照顧火燭。遶寺自三門至方丈。還庫下打二更三點。首座披枕子打眠。大眾一時打眠。留坐無禮。恣勿往非處。須堂裏打眠。即亥半許也。亥半許臥。而寅半起也。打眠儀者。一眾必右脅臥。勿左脅并仰臥覆臥。或兩手作外縛。安頷下。兩腳少曲眠。或右手少曲。安頷下。左手直舒。安左股上。或左腳大拇指安右內踝上眠。右袖左袖。俱直舒而眠也。
子丑者。睡眠時也或主人半夜巡堂。檢點眾有無。寅時半。庫前鼓打四更三點。是時振火鈴遶寺。諸寮前打版四更。榜子三點。首座寮前版鳴。大眾一時起。且坐。而首座巡堂過後。各各抽身而趣後架。嚼楊枝洗面。首座者先起。疊枕子而鳴之。大眾聞之一時起打坐。首座先洗面搭袈裟。巡堂檢點大眾起不起。四更四點五點間也。大眾等坐而待主人巡堂。五更一點鳴。主人入堂燒香巡堂。呵責大眾坐睡。五更三點後。鳴大鐘如黃昏鐘。後夜鐘罷。庫前五更四點後。庫前版鳴三會。名小開靜。行者齊起也。
卯時將終。五更五點後。鼓版擊動。長打三會也。名大開靜。大眾摺被摺單包被。巾安被上。覆被後著襪了。頂戴袈裟。合掌誦偈曰。大哉解脫服。無相福田衣。披奉如來教。廣度諸眾生。三遍誦後。搭袈裟向床緣坐。而待粥時。往後架洗面。往東司屙屎。各待大眾隙勿競。是常儀也。十二時中行履。如辨道法。赴粥飯法。洗面法。洗淨法。并寮中清規。參大己事師法等委曲也。悉可諳之日中行事終。
月中行事第二 正月
一日。粥時維那白槌云。稽首薄伽梵。圓滿修多羅。大聖菩薩僧。功德難思議。又云。今晨修設五味粥(或云淨粥)一堂。奉為今上皇帝聖壽無疆。仰憑尊眾念。十佛名如常。粥罷鳴鐘三會。就大殿諷經。或立今上皇帝牌於正面主位。主人佛前三尊燒香了。歸本位。當面禮中尊三拜(打者若侍者。展拜席)拜了收拜席後。維那諷經。大圓滿咒一遍消災咒三遍。大眾合掌誦。不著頭帽。消災咒始回向始。俱主人燒香。三尊佛前如法莊嚴。大眾慇重惶恐。是常禮法也。不可聊爾。次小師等禮主人。粥罷祝聖諷經後。侍者小師等上寢堂。請出主人。令著椅。頭侍者一人燒香禮賀。大展九拜也。次參學小師。或法屬禮賀。若有答拜。或入室小師燒香九拜。若出世小師。不群禮拜也。次沙彌童行或尼眾禮賀。若俗弟禮賀。次上堂。恐祝慇重。賀謝如法。不舉禁忌言。不正僧中非。莊嚴如法一切惶恐。不袖叉手。不著頭帽。必巡堂。主人使侍者點湯。如名德首座及尊宿在堂。侍者請主人坐具而行禮。是慇重儀也。古儀者。如朔望陞座。不可祝聖闕如。故若主人病患他遊。首座代拈香陞座。首座陞座時者。堂頭侍者奉香燒香如主人。但維那請之而已代主人故。如四節秉拂首座。向兩班大眾不問訊。然而不尊重。首座者不代也。立僧首座。及退院長老等首座充職時。主人命之。而令陞座也。不命不行。陞座罷巡堂。首座引大眾入堂。自上間次第排立。侍者同入堂。後門望聖僧龕立。以南為下。次主人入堂燒香。自上間巡堂。堂外同巡回。入堂當面問訊。而至椅前立。巡堂間大眾曲躬問訊低頭。而過主人也。次知事入堂。自上間巡堂。問訊主人了問訊首座。次第巡行出堂外時。侍者自下連出也。頭侍者留而當面問訊。而請著座。大眾普同問訊。揖上下上床。棄鞋著座。儼然而坐。叉手當胸不著帽子。侍者燒香。聖僧上下間堂外問訊。是云。四處問訊。堂前鐘鳴二下盞橐入。行湯罷。又問訊如前。又鐘二下。盞橐出。放參鐘三下。第二下大眾合掌。第三下揖問訊。下床問訊散。主人巡堂時。香合童行及行者持之隨入堂。佛殿及諸堂燒香時者。侍者持之隨從也。
二日。土地粥歎偈。如一日。今晨修設豆粥一堂。奉為當山土地。當山龍王。增加威光。護法安人。仰憑尊眾念。十佛名如常。粥罷放參鐘後。大殿諷經罷。又鳴鐘就土地堂諷經主人燒香三度。如大殿祝聖諷經。主人若不出。都寺監寺等代燒香。知事不出侍者代燒香。縱知事雖燒香。或侍者燒香。若侍者燒香。知事不燒香。祝聖諷經。主人不出上知事必燒香禮拜。如主人。知事不出。侍者代燒香禮拜也。若二日入室牌掛者。不放參。即入室鼓鳴者。大眾齊上方丈。燒香三拜。不論知事頭首兩班。首座為上首。燒香次第排立。而進步入室。入室法者。一眾各燒香禮三拜後。各排立。燒香次第也。不論寺官及臘次。立定後侍者引同般。望席端。問訊主人。而頭侍者一人出堂外。向首座問訊。進前云。請入室。首座入室當面席端問訊。禪床右角問訊。右轉身問訊。斜立通話。了問訊。當面席端頓拜。所謂右手取坐具。直投地一拜。起立問訊。自主位出。問訊次人。次人進步問訊。入室如前。人人橫步進。眾入室罷。侍者從下入。至左邊禪床角通話。從賓位出問訊次人。入室罷頭侍者通話。頓拜了卷席。入室罷鳴鐘。土地堂諷經如例。
三日。檀那粥歎偈如前。今晨淨粥一堂奉為本寺檀那十方施主福壽莊嚴。仰憑尊眾念。十佛名如常。粥罷就大殿諷經。無拜。唯燒香如法也。知事侍者。若代主人不出。如土地堂。次庫下諷經。鳴鐘維那引眾。赴庫下。知事接入主人。又奉送。主人占主位。主人入後。知事倚主位。接入大眾。首尾如此。齋罷維那報主人。稟命掛念誦牌。晡時無坐禪。僧堂香華燈燭辨備了。維那令堂司供司報知主人及諸寮。自方丈打版各三下。土地堂佛殿等諸堂皆莊嚴。主人先下土地堂燒香。次大殿燒香三拜。祖師堂燒香了。入堂。此間緩聲鳴大鐘數下。主人赴堂。堂前鐘鳴之三會。大眾堂前排立。南首座為上。北都寺為上。主人或當面。或脅門入。大眾普同問訊。主人直入燒香聖僧。出堂倚主位問訊時。大眾同問訊。下侍者二人出班。一人問訊都寺。一人問訊首座。念誦罷報巡堂及點湯。如無點湯。無此問訊。是常儀也。次維那出班。當面問訊。大眾普同問訊。捧合掌念誦。謂維那念佛一遍間。各十遍念。報龍天。念誦罷維那問訊。大眾普同問訊。維那入眾。主人首座都寺揖問訊入堂。當面問訊。順轉立椅前。首座引同伴入堂。問訊聖僧順轉。問訊主人。著位前。大眾三人各作一般。自上間次第入堂。排立巡入了。侍者自下位入堂。作一般入堂。後門排立。知事作一般入堂。巡堂一匝出時。侍者出。頭侍者留南頰進。當面問訊。大眾同問訊。一時棄鞋著座。點湯。如陞座罷點湯。如無點湯。念誦罷問訊後。令童行喝免巡堂。打放參鐘。大眾各歸被位展單。如巡堂時。雖非自被位。下床展單。是常法也。展單後。和南如常。其後諸堂各燒香隨意也。
四日。剃髮沐浴。坐禪牌不掛。四日以下居常粥。十佛名。無歎偈。只云仰惟三寶咸賜證知仰憑尊眾念。
五日。上堂。若略之。祖師堂諷經。
六日。無異行法。若有請益。
七日。有入室。若略之。
八日。念誦。火德諷經。或就土地堂。若就大殿。
九日剃髮沐浴。
十日。上堂。若略之。
十一日。請益。請益法者。齋罷侍者報維那。掛請益牌。晚間鳴方丈版三會。大眾威儀具足。各上方丈。鳴法堂西鼓。長打一會。如小參鼓。大眾各當面燒香。或兩人或三人燒香。次第當面排立。首座進當面問訊。望禪床角頭曲躬問訊。叉手云。某甲等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伏望和尚慈悲。開示因緣。主人默許下座。與大眾禮三拜。收坐具。叉手曲躬云。適應請命有污宗風。仰慚曩祖。伏愧大眾。上床。首座來禪床角頭。舉因緣。主人舉拈說破下語下座。首座歸當面。謝拜。三拜或六拜。隨時。次次燒香後。排立次第當面問訊。來禪床角頭。先下語。下語畢西邊群立。又首座如前請。主人如前聽許。禮儀如前。一六請益。永平古儀也。當山三一行之。
十二日。入室。或月一度。若夏中兩三度。或普說入室。若昧旦。若薄暮。乃至夜半早曉。或寢堂若照堂若堂前。不定處。不定時。有首道古佛天童家風也。入室鼓。法堂西鼓長打三下。或堂前叩入室牌。或打寮前版三下。普說者西鼓長打五下。若大眾遶立禪椅。虛心聽法普說了。主人以拂子打禪床角云。請入室。不論誰人。禪床近人。進禪床角。通話出。次當面問訊。主人下座。或三八普說。或時候不定。在主人意。
十三日。念誦。
十四日。先師徹通忌。予現存之間。不論在寺不在寺。必就塔頭諷經一會。若主人不出仕。侍者代燒香禮拜。剃髮沐浴如常。
十五日。粥時歎偈。粥罷人事。祝聖諷經。上堂巡堂朔望一致。布薩羅漢供作法在別紙。元應元年九月十五日。始修羅漢供。每十五日供養之。是尊者望也。
十六日豆粥。土地堂諷經如二日(羅漢示現來。對瑩山自請故)。
十七日。檀那諷經。如三日。七月十七日。天童淨老忌。夏中就塔頭諷經。
十八日。火德諷經。如八日。圓通諷經。觀音經一卷。念誦如八日。
十九日。剃髮沐浴。
二十日。上堂。
  二十一日請益。
二十二日。入室。
二十三日。念誦。
二十四日。永平二代忌。夏中就塔頭諷經。剃髮沐浴如常。
二十五日。上堂。
二十八日。永平忌。每月就塔頭諷經。次就祖師堂諷經。如達磨忌。如永平門下者。祖師堂必可入永平牌。念誦。晦日布薩剃髮沐浴念誦法。入室法。諸諷經回向等。在別紙。維那知客侍者等。一切可悉知。

祝聖諷經回向(朔望)

心性正覺大智海藏修成如來圓通聖眾和光同誦。大圓滿無礙神咒消災妙吉祥陀羅尼。所集鴻因。恭為祝延。今上皇帝聖壽無疆。無量壽佛。諸尊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應供諷經(朔望)

仰冀昭鑑 俯垂感應

合山清眾。同音諷誦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祕密神咒。所集功德。供養佛親付囑至于當來慈氏下生。現住世間紹隆佛法。三明六通十六羅漢。一切應供部類眷屬。應如疾風。無所不通。本寺檀那。諸檀施主。現當悉地皆得解脫。山門榮昌。諸緣吉慶者。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諸尊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土地堂諷經(二日十六日)

本地風光。現前一眾。和同諷誦大悲圓滿無礙神咒。消災妙吉祥神咒。所集鴻福。回向當山土地。護法龍天。合堂真宰。三界萬靈。今年歲分主執陰陽護伽藍神。招寶七即大權修利菩薩。神光遠照。福德無邊。護法安人。諸緣吉慶者。十方三世云云。

韋馱天諷經(三日)

上來諷誦大悲圓滿無礙神咒。消災妙吉祥神咒。所集殊勳。祝獻韋馱尊天。廚司監齊使者主湯火神明。所冀。山門鎮靜。中外咸安。火盜雙除。檀信歸崇。諸緣吉利者。十方三世云云。

檀那諷經(三日。十七日)

上來諷誦大悲圓滿無礙神咒。消災妙吉祥神咒所集功德。回向本寺檀那。諸檀施主。本命元辰。當年屬星增加威光。所冀。福壽無量。諸緣吉利者。十方三世(云云)。

念誦

皇風永扇。帝道遐昌。佛日增輝。法輪常轉。伽藍土地。護法安人。十方施主增福增慧。為如上緣念。十佛名。

祖師堂諷經(初五日)

淨法界身本無出沒。大悲願力示現去來。
仰冀真慈。伏垂昭鑒。
山門每遇斯辰。謹集比丘眾。諷誦大悲圓滿無礙神咒。所集功德。奉為達磨大師。百丈禪師。歷代祖師。增崇品位者。十方三世云云。

火星神諷經(八日十八日)

上來諷誦大悲圓滿無礙神咒。消災妙吉祥神咒功德。回向南方(火)德星君火部星眾。增加威光無量德海。所冀。山門鎮靜。內外咸安者。十方三世云云。

念誦 (八日)

白大眾。如來大師入般涅槃。今至日本元亨四年甲子。已得二千二百七十一載。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眾等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伽藍土地護法安人。十方施主增福增慧。為如上緣念。十佛名。

圓通諷經(十八日)

上來諷誦當塗王經。所集功德。回向正法明王千光王城圓通教主施無畏者。普門示現利益一切諸奉仕者。所願成就。修行無為。諸緣吉利者。十方三世云云。

普庵諷經(九日)

靈妙如如圓通太虛。造化萬物不礙方隅。仰冀真慈。俯垂昭鑒。
山門每遇斯辰。謹集合山清眾。同音諷誦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神咒。所集殊勳。回向普庵寂感妙濟真覺昭貺大德慧慶禪師會下百萬火首金剛無數天龍八部聖眾修造方隅禁忌神將。所祈。山門鎮靜。中外咸安。此大道場永無魔事。火燭無虞。檀信歸崇。諸緣吉利者。十方三世云云。

居常粥了諷經

上來諷誦神咒功德。回向真如實際無上佛果菩提。祝獻護法龍天。護法聖者。三界萬靈十方至聖。日本國內大小神祇。當山土地。當山龍王。護伽藍神。十八善神。招寶七郎大權修利菩薩。白山八幡監齊使者多聞迦羅稻荷神等。合堂真宰。今年歲分主執陰陽權衡造化。南方火德星君火部聖眾。所集殊勳。祝獻本寺檀那十方施主。合山清眾本命元辰。當年屬星守道守宮一切聖造。所冀。山門鎮靜。修造無難。十方施主福壽莊嚴。法界眾生同圓種智者。十方三世云云。

日午

上來諷誦佛頂尊勝陀羅尼功德。回向真如實際十方三寶。三界萬靈。一切護法日域神祇。合山龍天。十方檀那。合堂清眾元辰年星守宮守道。所冀。山門鎮靜。辨道安穩。超證佛果。利益眾生。諸緣吉利者。十方三世云云。

參後

上來諷誦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神咒。所集鴻因殊勳。回向真如實際無上佛果菩提。祝獻護法龍天。一切聖造。三界萬靈。十方至聖。日本國內大小神祇。當山土地。龍天善神。合堂真宰。主執陰陽權衡造化善惡聰明。南方火德星君火部星眾。修造方隅禁忌神將廚司監齊使者。稻荷迦羅多聞陀天普資聖德。佛日增輝法輪常轉。僧寶繁昌。皇風永扇。帝道遐昌。山門鎮靜。內外咸安。檀信歸崇。諸緣吉利。十方三世(云云)。

設齋

臨時設齋設粥嚫錢等。隨時兩班商議。講戒誦經諷經。或隨施主意樂。又應施主所請。上堂講戒。任施主所望。齋僧嚫錢。寺中三寶諸聖病僧請暇僧皆行之。沙彌童行。僧三分一也。施主所請上堂者。必半齋時。若齋罷也。莊法堂如法。階下席上端莊一卓。安嚫物。席下端又莊一卓。華瓶一對。香爐一口。又展拜席。三通鼓主人入來。陞堂立榻上時。知客引施主令燒香禮拜。此時主人拈香。若拈疏著座。知客引施主。令著知事上肩少背後座位前(或小椅靠椅也)說法了下座。立榻上受施主謝拜。說法了施主進前禪拜。若俗施主。知客引之。知客無時。維那侍者引之。若僧施主。只進前燒香禮拜。知客引令著位。不大官尊宿者。不著位。若平僧者。不設椅。若不置嚫物。無席上卓矣。

齋僧時疏

南閻浮提大日本國某州某郡某莊孝子(某甲)等。今當菩薩戒之先考一周之忌辰。敬就當寺修設僧齋一堂。以供養十方雲衲聖凡之眾。所集鴻福。回向先考覺靈。莊嚴報地。圓滿種智者。右伏請。

三寶悉知

覺靈炳鑒。謹疏。
年號月日。孝子某氏某名。謹疏。

亡者回向

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上來現前清眾。諷誦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神咒。所集功德。奉為(某名)資助覺靈。莊嚴報地伏願。處生死流。驪珠獨耀於滄海。踞涅槃岸。桂輪孤朗於碧天。普導世間。同登覺路。十方三世云云。

又(歎偈同前。是檀那中崇重人回向)

山門今月今日。伏值過去(某甲禪門)覺靈月忌之辰。謹集合山清眾。諷誦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神咒。所集功德。奉為尊靈。莊嚴報地。伏願。處生死流。驪珠獨耀於滄海。踞涅槃岸。桂輪孤朗於碧天。覆蔭後昆。福報無盡。十方三世云云。

又(歎偈同前。是在家平人回向)

上來現前清眾諷誦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神咒。所集功德。奉為(某甲)資助幽靈。莊嚴報地。伏願(身超淨域。業謝塵勞。蓮開上品之華。佛授一生之記。○一靈不昧。八識昭然。蓮開上品之華。佛授一生之記)十方三世云云。

夏中祈禱回向

仰惟三寶 咸賜證明

上來諷誦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音普門品。消(災)妙吉祥神咒。所集功德。回向真如實際無上佛果菩提。祝獻護法諸天。大權真宰。三界萬靈。十方至聖。今年歲分主執陰陽權衡造化善惡聰明。南方(火)德星君(火)部聖眾。堂頭和尚本命元辰建生星斗。日本國內大小神祇。當山土地。護伽藍神。合堂真宰。盡祈禱會上。無邊靈貺。憑茲妙善。普用回嚴。專祈。堂頭和尚道體安穩。福壽增長。災障不侵。吉祥如意。次冀。山門鎮靜。內外咸安(火)盜公私諸緣吉利者。十方三世云云。

祈禱千卷讀經

圓通教主。普門淨聖。勝彼世間。梵音海潮。諷誦當塗王經一千卷。功德。無量。回向施無畏者觀自在尊。正法明王千光王城三十三現。十方剎應三界萬靈。一切神祇。所集殊勳。祝獻大日本國天照太神六十餘州三千餘座神祇天龍鬼神等。大小福德今日願主本命元辰。當年屬星生土氏神居處鎮守。祈禱會上無邊靈貺。伏願。除病延命(所願成就。依時用之)諸緣吉慶者。十方三世云云。

看經通回向

上來看經誦咒功德。回向三寶累祖。一切護法守道善神。日本諸神三界萬靈。伽藍鎮守合堂真宰。增加威光。所冀。佛祖久住。利濟人天。加被護念。助發道心。消除罪障。道業純熟。廣度眾生。四恩三有報謝者。十方三世云云。

大般若經結願疏(銀錢有之)

總持猶妙藥。能療眾惑病。亦如天甘露。服者常安樂。南閻浮提大日本國某州某郡某莊某山某寺住持某甲等。特祈誓三寶境界。專修習三業白善。供養某寺之禪侶。奉信讀六百軸之真文。覺薩埵波倫極信心。仰廣大般若功德力。所集鴻福。回向般若十六會之一切三寶極安樂世界等之十方三寶。本尊界會觀自在尊。二十八部眾。并信心施主(某甲)及子息(某甲)等本命元辰。一切星宿。十六善神等護法龍天三界萬靈。天神地祇。六十餘州三千餘座神祇。當道前後鎮守。佛法大統領白山妙理權現。當國應現(某)明神。當莊總社別社部類眷屬乃至守宮守道神等。各增加威光。利濟眾生。令入道者。右伏以。總持明咒。能除一切災難。般若智火。速燒無量煩惱。久持金剛不壞之壽命。增長福慧。遠離八萬四千之塵勞。消滅業苦。身心快樂。諸緣吉慶。謹疏。
某年某月日 某氏 某甲 謹白

因病祈禱

仰惟三寶 咸賜印知

上來諷誦(何經何咒)所伸意者。上達聖聰。伏念(某人某官某月某日)以來。四大不安。至今未護痊愈。非三寶諸聖護持無能自保。遂日拜命。僧眾諷誦經咒所集功德。回向真如實際無上佛果菩提。祝獻護法大權修利。合堂真宰。大日本國天照太神。當處鎮守大明神。別社總社。六十餘州三千餘座神祇。天龍鬼等。大小福德所祈本命元辰(某甲)安穩無病自在。心中所願成就。祈禱會上無邊靈貺。伏願。諸緣吉慶者。十方三世云云。

尊宿遷化。

入龕念誦

切以。善權普示。分化跡於人天。妙體獨存。越玄機於佛祖。恭惟。東堂和尚。孩圓智月。俄收萬水之光。廣大悲乘。卻應十方之感。瞻顏無地。披志有歸。是集真徒。讚揚聖號。仰憑大眾念。
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云云。
上來稀揚聖號功德無涯敬用回向新般涅槃東堂和尚無生振世妙覺莊嚴再勞尊眾念。十方三世(云云)次大悲咒。

龕前念誦

白大眾。東堂和尚已歸真寂。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眾等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恭申大眾。肅詣龕幃。誦持萬德之洪名。奉為增崇於覺路。仰憑大眾念。
清淨法身云云。
上來念誦功德。奉為新入涅槃東堂和尚。資助尊靈。增崇法位伏願不忘願力再現曇華掉慈舟於生死海中接群迷於菩提彼岸再勞尊眾念。十方三世云云。
次大悲咒。

舉龕念誦

念安快昔日與今別不同金棺既舉遶拘尸之大城幢幡搖空赴荼毘之盛禮(若全身入塔。則云難提之盛禮)仰憑大眾。稱讚洪名用表攀違。上資覺路念清淨法身云云。
上來念誦功德。奉為新入涅槃東堂和尚。資助尊靈。增崇法位。伏願。不忘願力。再現曇華。掉慈舟於生死海中。接群迷於菩提彼岸。再勞尊眾念。十方三世云云。

壇上念誦(下火續松。長三尺二寸也)

是日即有東堂和尚化緣既畢遂返真常靈龕遍遶於樹定光忽和於性火。仰憑大眾。資助尊靈。
清淨法身云云。
上來稱揚聖號恭讚化儀體極先宗峻機不容於佛祖用開後學悲心乃撫於人天變幻化之百骸入火光之三昧茶傾三奠香熱一爐頂戴奉行和南聖眾。
大悲咒。回向。
上來念誦諷經功德。奉為東堂和尚。荼毘之次。增崇品位。十方三世云云。
次知客壇前諷經。小師等弔慰諷經。
二七日唱衣念誦(若行施物者。維那可令行者報。各以打嚫。可請之。永平古儀也)。
留衣表信。乃列祖之垂規。以法破慳。稟先聖之遺範。今茲估唱。用表無常。仰憑大眾念清淨法身云云。

唱衣了回向

上來唱衣念誦功德。奉為新示寂東堂和尚。增崇品位。十方三世云云。

佛事次序

入龕。移龕。鎖龕。法堂掛真。舉哀奠荼湯。對靈小參。奠茶湯。起龕。
山門首真亭掛真。奠茶湯。秉炬。安骨提衣。
起骨。入塔。入祖堂。全身入塔。撒土(如衣缽豐厚。每日奠茶湯。添轉龕轉骨等佛事)。
右壇上念誦云。靈龕遍遶於樹。定光忽和於性火。此文者。先師徹通遷化時。如斯製句也(大乘寺有樹林號。開山塔有定光院號)敕修清規涅槃臺念誦云。靈龕遍遶於拘尸。性火自焚於此日云云。

亡僧

龕前念誦

切以。生死交謝。寒暑互遷。其來也電激長空其去也波停大海。是日即有新圓寂(某甲)。生緣既盡。大命俄落。諸行無常。寂滅為樂。肅請現前大眾。敬誦諸聖洪名。所集鴻福。莊嚴覺路。仰憑尊眾念(十佛名)。

回向

上來念誦功德。回向新圓寂(某甲)覺靈。莊嚴報地者。十方三世云云。

次大悲咒。回向

上來諷誦大悲圓滿無礙神咒功德。回向新圓寂(某甲)覺靈。莊嚴報地者。十方三世云云。

次楞嚴咒。知客若侍者始之

舉龕念誦

欲舉靈龕赴荼毘之盛禮仰憑尊眾誦諸聖之洪名用表攀違上資覺路念(十佛名次大悲咒)。

山頭念誦

切以是日即新圓寂(某甲)既隨緣而寂滅乃依法而荼毘焚百年弘道之身入一路涅槃之徑仰憑尊眾資助覺靈念(十佛名)。

回向

上來稱揚聖號資助覺靈惟願慧鏡分輝真風散彩菩提園裏開敷覺意之華法性海中活動無垢之波茶傾三奠香熱一爐因薦雲程和南聖眾。
次大悲咒回向如前。
次楞嚴咒 知客若侍者始之。

二七日送骨念誦

切以六門悉開。權示幻生之名。萬戶俱閉。夫留滅盡之跡。往來已異凡聖。迷悟暫屬有無。於是新圓寂(某甲)有涯。跡空門。無相遺實德。伏屈現前之大眾。仰誦諸聖之鴻名。開覺華於果樹。及功德於法界。仰憑尊眾念(十佛名)。

回向

上來念誦功德。回向新圓寂(某甲)覺靈。莊嚴報地者。十方三世云云。
次大悲咒回向同前。

唱衣念誦(鳴磬一下。誦云)。

浮雲散而影不留。殘燭盡而光自滅。今茲估唱用表無常。仰憑尊眾。奉為新圓寂(某甲。)資助覺靈。圓滿種智念(十佛名)。

十號畢復鳴磬一下云

夫唱衣法。蓋稟常規。新舊短長自宜照顧。莫以新錫相兼。磬聲斷後。不得翻悔。謹白。

唱衣罷大悲咒回向

上來大眾念誦並唱衣物功德並用回向。新圓寂(某甲)資助覺靈。圓滿種智。再勞尊眾念。十方三世云云。

菩薩戒布薩式(每半月行之。維那預出照牌於便宜處)

山門

今月白月(十五日)布薩食後行法事。
戒師 堂頭和尚(隨時或尊宿。或老僧)
梵音 某甲上座
唱白 某甲維那(隨時。半夏者。知客唱白也)
燒香 某甲上座
淨水 某甲上座
散華 某甲上座
香湯 某甲上座
手巾 某甲上座
小者 某甲上座
手巾 某甲上座

右各具威儀。聞鐘聲集

今月日 堂司比丘(某甲) 敬白

晦日。改白月為黑月。餘皆同前。若別請戒師并唱白師。又可點牌。齋前維那及用僧。就佛殿若法堂。莊嚴道場。如圖椅卓如法可莊嚴。後上淨水而當遇諷經加持之。火版鳴收照牌。齋後時至。維那令堂司行者。報案內於諸寮。諸寮各鳴寮前版。三下後。鳴法堂鼓如法縵聲。此間從首座次第燒香問訊。露地謂堂前。排立次。以正面西柱為上。西南雖隨眾多少。必南北相對。首座為上。眾僧不分常住來客。依臘次排立。東維那為上。用僧次第排立。眾僧排立間。維那依卓東邊。立見眾僧燒香了。而展拜席。侍者燒香了。東邊立。見維那展拜席。而詣方丈。迎主人出。此時行者收鼓聲。即鳴大鐘如法縵聲也。主人當面問訊燒香。大展三拜了。首座上肩問訊。卓立。此時大眾普同問訊。維那合掌。誦露地偈。大鍾即罷。大眾普同合掌。誦偈。
降伏魔力怨。除結盡無餘。露地擊犍椎比丘聞當集。諸欲聞法人。度流生死海。聞此妙響音。盡當雲集此。
偈畢。維那打磬。引眾入堂。依座位前立定。展坐具大同三拜。具上胡跪合掌。誦偈。

持戒清淨如滿月 身口皎潔無礙穢
大眾和合無違諍 爾乃可得同布薩

偈畢。收坐具起。先主人著座。次首座大眾揖。問訊跏趺坐。維那及淨水香湯兩手巾共五人者不著座。梵音燒香散華。小者四人者。疊坐具著位。維那引淨水等四人。進正面如圖立定。維那先問訊。抽身歷後進淨水前問訊。長跪合掌。唱淨水偈云。

八功德水淨諸塵 灌掌去垢心無染
執持禁戒無闕犯 一切眾生亦如是

偈畢。右手取淨水瓶。左掌受淨水。兩手灌洗。而右手取手巾。拭畢右手挫机而起立問訊。此時淨水人同問訊。如先進淨水前。維那徐橫步。進香湯前。兩人同問訊長跪。維那先唱香湯偈云。

香湯薰沐澡諸垢 法身具足五分充
般若圓照解脫滿 群生同會法界容

偈畢。淨水人唱淨水偈。維那左手取香湯瓶。右掌受香水。兩手灌洗。而左手取手巾。拭畢且待淨水人洗手了。左手挫机。而兩人共起立問訊。香湯兩手巾進前。偈同前。維那左轉身。歷手巾背後。歸本位展坐具。三拜起立。待手巾人說偈歸本位問訊。五人普同問訊。共徐徐進步近机。三人長跪。兩手巾左右相向立。維那合掌。唱浴籌偈。用僧及大眾同音誦偈云。

諸佛聖僧眾 菩薩眾和合
香湯浴淨籌 布薩度眾生

維那取籌。至淨浴籌處。淨籌。謂上浴香湯。下浴淨水。偈畢兩手巾人。左右取手巾。五人相並退步。至席端問訊。先香湯人進近槌邊問訊。去子。以香水浴槌柄。又問訊。覆子。此時淨水香湯人。次第進主人前。維那立槌邊。問訊去子。左肩籌。待大眾說偈洗手了。白槌一下。高聲白眾云。
敬白。諸佛子等合掌。至心聽(大眾合掌默然聞)維南閻浮提大日本國(某道某州某郡某莊某山某寺)僧伽藍處。出家在家菩薩等。自惟。我本師釋迦牟尼佛。告諸菩薩言。我今半月半月自誦諸佛法戒。汝等一切發心菩薩亦誦。乃至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十地諸菩薩亦誦。是故戒光從口出。有緣非無因。故光光非青黃赤白黑。非色非心。非有非無。非因果法。是諸佛之本源。行菩薩道之根本。是大眾諸佛子之根本。是故大眾諸佛子。應受持。應讀誦。所以今與眾布薩。誦諸佛法戒。以此功德。資益天龍八部土地伽藍回向三界萬靈十方真宰。
皇帝陛下聖化無疆。王公百官文武萬姓。同成桃李之蹊。皆守葵藿之節。伽藍鎮靜。一眾安寧。佛日增輝。法輪常轉。檀信施主。增長福慧。師僧父母圓滿種智。見聞隨喜。虛空法界。三途八難。有性無情。皆住當當法身。我等誓與一切眾生。從此閻浮提。直至本道場(鳴槌一下)。
諸佛子諦聽。此菩薩戒藏。三世諸佛菩薩同誦。眾中未發菩提心。未受菩薩戒者出(鳴槌一下)。
諸佛子諦聽。此中未發未受者已出。汝等從今身至佛身。能捨邪歸正。發菩提心。斷惡修善。持菩薩戒。行菩薩行否(眾答云)能行(鳴槌一下)。
諸佛子諦聽。眾中誰小。小者收護(三唱鳴槌一下)。
諸佛子諦聽。外有清淨大菩薩摩訶薩入(三唱鳴槌一下)。
諸佛子諦聽。眾中小者已收護。外有清淨大菩薩已入。內外寂靜。無諸難事。堪可行籌廣作布薩。我菩薩比丘(某甲)為眾行籌布薩。眾當一心念布薩。願上中下座各次第如法受籌(鳴槌一下)。
鳴槌了。兩手橫籌。問訊歷卓西邊到正面問訊。近卓前。行籌聖僧。又卓前問訊。右轉身。從上座次第行籌(但主人前問訊)大眾受籌。各誦偈云。

金剛無礙解脫籌 難得難遇如金果
我今頂戴歡喜受 一切眾生亦如是
諸佛子諦聽。次行在家菩薩籌(三唱鳴槌一下)。

行籌誦偈同前。行在家籌畢。都計後。維那取籌還入槌邊之西北。小者相隨。維那東。小者西。相對胡跪。維那仰右手。捧一籌說偈畢。小者取籌。又受自分籌。右手捧。以說偈畢。兩人共起。維那與總籌於小者。小者橫籌。進主人前。報云。出家菩薩若干人。在家菩薩若干人。出家在家菩薩總若干人。度籌於主人。主人合掌。而取籌。如小者唱。度維那。維那白槌一下云。
諸佛子諦聽。此一住處。一布薩。出家在家菩薩。總若干人。各於佛法中。清淨秉持。和合布薩。上順佛教。中報四恩。下為含識。各應奉念釋迦牟尼佛(鳴槌一下)。
維那進主人前。三拜收坐具。次問訊梵音人(鳴槌一下云)。
諸佛子諦聽。堂頭和尚為眾說戒梵音。菩薩比丘(某甲)當唱梵唄(鳴槌一下云)。
戒師陞高座。
此時堂頭和尚燒香禮拜登座。次散華人散華。維那鳴槌一下唱云。

散華莊嚴遍十方 散眾寶華以為帳
散眾寶華遍十方 供養一切諸如來

偈畢鳴槌一下。梵音人唱唄。
如來 妙色 身世
唄畢燒香人燒香。維那鳴槌一下。唱云。

戒香定香解脫香 光明雲臺遍法界
供養十方無量佛 見聞普薰證菩提

偈畢鳴槌二下。維那著座。此時和尚說戒。說戒畢梵音人唱云。

處世界如虛空 如蓮華不著水
心清淨超於彼 稽首禮無上尊

維那嗚槌一下云。
一切恭敬。
自歸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意槌一下云。
自歸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槌一下云。
自歸依佛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槌一下云。
上來說戒功德散霑法界和南聖眾。槌一下云。

諸佛出世第一快 聞法奉行安穩快
大眾和合寂滅快 眾生離苦得脫快

偈畢鳴槌二下。各出道場。
羅漢供養式(兼日貼照牌。十五日以前預出差定也。涅槃會時。亦兼日貼照牌。式同之。但無勸請文而已。祭文有無隨時。文在別紙。)
來(某日)羅漢供養法用僧事。
式師。堂頭和尚(又隨時老僧勤之)。
唄師 某甲上座
勸請 某甲上座
讚頭 (某甲上座 某甲上座)
伽陀 某甲維那
祭文 某甲上座
散華 某甲上座
梵音 某甲上座
錫杖 某甲上座
淨道場
燒香 某甲上座
洒水 某甲上座
散華 某甲上座
右具在前
今月日。堂司比丘(某甲)敬白
此日粥罷。殿司人就佛殿或三門。莊嚴道場。辨備供具。而令行者報住持及用僧。鳴大鐘三會。大眾集定。用僧殿前排立。住持人到。即維那鳴手磬。普同問訊。住持人用僧次第入道場。著位如圖。次維那進。問訊洒水散華手爐三人。三人同作淨道場。一匝就卓前位。每請次次用僧。維那問訊如前。次兩讚頭出位到正面卓前。取鈸左右排立。舉四智讚。先左位人舉讚。大眾和。讚畢鳴鈸一通。是曰前分。次右位人舉讚。大眾和。讚畢鳴拔一通。是曰中分。復次左右一時舉讚。大眾和。讚畢鳴鈸一通。是曰後分。四智讚云。
唵嚩曰羅薩坦嚩僧孽羅賀嚩曰羅囉坦曩摩弩坦嚂嚩曰羅達磨哦耶奈嚩曰羅羯磨迦嚕嚩婆。
次勸請文。以可漏盛之。預置佛前卓上。勸請人詣佛前。炷香取文。薰香胡跪而唱云。大眾諸共奉禮如來遺身舍利。并十六大羅漢等五百大羅漢等。
歸命頂禮。第一西瞿陀尼洲中賓度羅跋羅墮闍尊者。眷屬一千大羅漢。受我微供三業禮。
歸命頂禮。第二迦濕彌羅國中迦諾迦伐蹉尊者。眷屬五百大羅漢。受我微供三業禮。
歸命頂禮。第三東勝身洲中迦諾跋釐墮闍尊者。眷屬六百大羅漢。受我微供三業禮。
歸命頂禮。第四北俱盧洲中蘇賓陀尊者。眷屬七百大羅漢。受我微供三業禮。
歸命頂禮。第五南瞻部洲中諾距羅尊者。眷屬八百大羅漢。受我微供三業禮。
歸命頂禮。第六耽沒羅州中跋陀羅尊者。眷屬九百大羅漢。受我微供三業禮。
歸命頂禮。第七僧伽荼州中迦理迦尊者。眷屬一千大羅漢。受我微供三業禮。
歸命頂禮。第八缽剌多拏州中伐闍羅弗多羅尊者。眷屬一千一百大羅漢。受我微供三業禮。
歸命頂禮。第九香醉山中戒博迦尊者。眷屬一千二百大羅漢。受我微供三業禮。
歸命頂禮。第十三十三天中半託迦尊者。眷屬一千三百大羅漢。受我微供三業禮。
歸命頂禮。第十一畢利颺瞿州中羅怙羅尊者。眷屬一千一百大羅漢。受我微供三業禮。
歸命頂禮。第十二半度波山中那伽犀那尊者。眷屬一千二百大羅漢。受我微供三業禮。
歸命頂禮。第十三廣脅山中因揭陀尊者。眷屬一千三百大羅漢。受我微供三業禮。
歸命頂禮。第十四可住山中伐那波斯尊者。眷屬一千四百大羅漢。受我微供三業禮。
歸命頂禮。第十五鷲峰山中阿氏多尊者。眷屬一千五百大羅漢。受我微供三業禮。
歸命頂禮。第十六持軸山中住荼半託迦尊者。眷屬一千六百大羅漢。受我微供三業禮。
歸命頂禮。天台山中石橋瑞應香剎五百大羅漢。受我微供三業禮。
歸命頂禮。雞足山中大迦葉尊者。受我微供三業禮。
歸命頂禮。阿難陀尊者。受我微供三業禮。
歸命頂禮。四大阿羅漢中君屠缽漢尊者。
受我微供三業禮。
歸命頂禮。沙羅林中神變不思議遺身舍利。
受我微供三業禮。
南無歸命頂禮。十六大羅漢等。還念本誓來影向。
次祭文以可漏盛之。預置佛前卓上。祭文人誦文時。維那到式師前問訊。式師上供。上供法者。上香三拜。上湯食三拜。上茶果三拜。收具著位矣。祭文云。
  維(某年某月某日)釋迦牟尼如來遺法之弟子等。風聞十六羅漢。得佛親付屬。現住世間。紹隆佛法。仍為奉報恩德。謹以香華茶藥蔬食之饌。聊獻十六羅漢等。伏以。羅漢尊者。張般若之錦帆。超煩惱之欲海。一生生清潔。一步步精修。體如百鍊鎔金。心似一輪孤月。或垂眉到地。或眼放異光。或居萬仞雪峰頭。或在千尋煙樹下。亦有居金龕玉殿銀閣珠房石室香林天宮仙洞。悉領百千眷屬。皆住極果聖人也。譬如旃檀林。唯有旃檀。圍繞。亦有赤鬢而手擎玉缽。白足而耳掛金環。無非法界麟龍。盡是釋天日月也。經曰。皆得三明六通。具八解脫者也。共備香華燈燭齋供。虔祈有請。必通。無求不應。億百千萬里。如壯士屈伸臂。降臨道場。受如斯供養。伏願。十六羅漢率諸眷屬大阿羅漢等。於此場同垂納亨。
次維那舉總禮偈。大眾同和。偈云。

我此道場如帝珠 一切賢聖影現中
我身於彼賢聖前 頭面接足歸命禮

次唄師。唱梵唄。唄云。
如來 妙色 身世。
梵唄將畢時。散華梵音錫杖三人。持卓上衣裓錫杖。到佛前正面立定。先散華人舉偈。兩人同和。梵音錫杖人。亦各舉偈。兩人互和如前。
散華人唱偈云。
願我在道場。香華供養佛。天地此界多聞室。逝宮天處。十方無丈夫牛王大沙門。尋地山林遍無等。香華供養佛。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香華供養佛。
  梵音人唱偈云。
十方所有勝妙華。普散十方諸國土。是以供養釋迦尊。是以供養諸如來出生無量寶蓮華。其華色相皆殊妙。是以供養大乘經。是以供養諸菩薩。
錫杖人唱偈云。
手執錫杖當願眾生。設大施會。示如實道。供養三寶。設大施會。示如實道 。供養三寶。以清淨心。供養三寶。發清淨心。供養三寶。願清淨心。供養三寶。三世諸佛。執持錫杖。供養三寶。故我稽首。執持錫杖。供養三寶。故我稽首。執持錫杖。供養三寶(三振錫)。
南無恭敬供養。十六大阿羅漢等。哀愍攝受護持大眾。

講式

南無護持遺法十六大阿羅漢。生生世世值遇頂戴。敬白大恩教主釋迦牟尼世尊。華嚴法華八萬聖教。護持遺法十六羅漢。九十九億無學聖眾。一一微塵毛端剎海不可說不可說三寶境界。而言。夫以。商那和修之避世。雖濁世末代之恨。十六羅漢之住州。則遺法弟子之幸也。摩騰竺蘭來漢。傅教弘法傳倭。併酬彼守護乎。于是。弟子等酌流尋源。無非世尊之廣恩。嗅香討根。豈不羅漢之芳心乎。依之此日備香華。供遺身堅固舍利。此座調茶藥。獻現住世間羅漢。種種供具。貫珍寶。三業敬禮。表聖財。仰願。三寶照弟子等所念。今此講演別有意趣。唯讚德海一滴。欲渡苦海嶮浪。夫二八尊者。內祕菩薩行。外現聲聞形。寸步之間。成法界化。一念之程。應施主田。三藏十二之典。五明四韋之論。悟其幽致。流辯無滯。讚歎叵盡。圖要為五段。一明住處名號。二明興隆利益。三明福田利益。四明除災利益。五供世尊舍利。第一明住處名號者。法住記曰。第一尊者賓頭羅跋羅墮闍。住西瞿陀尼洲。第二尊者迦諾迦伐蹉。住迦濕彌羅國。第三尊者迦諾跋釐墮闍。住東勝身洲。第四尊者蘇賓陀。住北俱盧洲。第五尊者諾距羅。住南瞻部洲。第六尊者跋陀羅。住耽沒羅州。第七尊者迦理迦。住僧伽荼州。第八尊者伐闍羅弗多羅。住缽剌多弩州。第九尊者戒博迦。住香醉山。第十尊者半託迦。住三十三天。第十一尊者羅怙羅。住畢利颺衢州。第十二尊者那伽犀那。住半度波山。第十三尊者因揭陀。住廣脅山第十四尊者伐那波斯。住可住山。第十五尊者阿氏多。住鷲峰山。第十六尊者住荼半託迦。住持軸山。各各領百千之大羅漢。以為眷屬。遊化諸方。聚散不定也。或住玉樓金閣。獨坐禪入定。或居海岸仙窟。為禽獸說法。或往天堂行布薩。或遊人間。說戒論。若欲勸請者。向所住方。燒香散華。可行禮拜。一請一來。三請三來。百度千度亦復如是。如月浮水。必無不至。仍大眾憑接約。可誦伽陀。頌曰。

稽首大羅漢 法性清涼月
眾生心水淨 羅漢影現中

南無歸命頂禮。十六羅漢利益眾生者(一稱三拜。鈴子如常)。
第二明興隆利益者。夫佛於拘尸那城娑羅林間歸圓寂時。召賓頭留等十六羅漢。摩頂言。以我無上正法。付屬汝等。我滅後彌勒已前。不入涅槃。當興我法。利益眾生。我化緣已盡。設住世無益。於茲十六尊者。聞金口遺屬。啼泣如小兒。不覺投一缽。悶絕躄地。佛再慰諭。如穌而起。歛淚頂受不違佛敕云云。然則自迦葉形遁雞足。阿難身分恒河已來。四依菩薩。勵弘經力。亦不如此等羅漢。神通延命。遙待慈氏下生。遺誡稱敕。能護末世佛法。所以此洲人壽。至十歲刀兵劫起。佛法漸滅。增至百載。尚羅漢弘正法。度無量人。就中如弗沙王。壞育王塔。燒佛經。害僧尼。三寶名字都以絕。然惡王死後。羅漢上天取經卷。下繼既絕跡。佛日再輝。是實其廣恩也。若不然者。我等從冥入於冥。不見三寶之形。從苦遇於苦。不聞安樂之名。仍大眾歡喜讚歎。可報紹隆之恩。伽陀曰。

佛正法有二 謂教證為體
有持設行者 此便住世間

南無歸命頂禮。十六羅漢利益眾生者(一稱三拜)
第三明福田利益者。夫一切羅漢皆是眾生大福田也。損益之報。不待來世。賞罰之驗。在於眼前。惱亂招殃。雨土埋都城。供養得福。雨寶滿王宮。見形像者。永離貧苦。稱名字輩。早預擁護。法住記云國王大臣長者居士。若男若女。設大齋會。欲施僧眾時。十六羅漢及諸眷屬大羅漢。隱聖人儀。現種種形。密受供具。令諸施主。得勝果報云云。依之于闐國人。設大齋會。祈請羅漢。高原求水。十六羅漢現乞人身。登齋莚相語云。我念佛敕。故。赴汝請。莫厭卻。即以錫杖。築地隨杖甘泉涌出。又婆羅門城有一貧女。泣恥罪報。纔得小飯。欲施十六尊者。羅漢哀彼貧報。現乞丐之相。往受微供。貧女忽轉形。帝王迎為后云云。又濕州居士。供養十六尊者像。其家富殆如須達。揚州樹下有十六影像。齋日放光。供者如巿。祈願不空。今弟子等有漏福報雖不本意。事善資糧又是至要。也。仍大眾歸十六羅漢。可祈福田利益。伽陀曰。

十六大羅漢 無上勝福田
恭敬供養者 自然獲大利

南無歸命頂禮。十六羅漢利益眾生者。
第四明除災利益者。案灌頂經意。若當來世四部弟子。歸依羅漢。作南無禮。萬億恒沙善神。隱形番番守護此人云云。佛讚十六大弟子德曰。若俗眾難起時。當呼其名字。各現威德。為人除憂。去諸厄難。百事吉祥。況十六尊者。殊蒙佛敕。寧加護薄哉。如羅怙羅尊者。既以其人也。又仁王般若經說護國祕術曰。當請五百羅漢像云云。加之修羅騰天。與帝釋鬥。四王曳楯。釋天靡幡。于時帝釋擎羅漢之衣。修羅自然退散。是知。除人天災患者。偏羅漢神力也。弟子等周旋和漢。求牟尼白法。往返都鄙。資末世黑業。相似布薩。不失半月。供給檀那。不闕一日。念佛法人。皆應勸慇懃。受遺法者悉無不知識。是則羅漢守護之力也。抑亦非令法久住之至哉。仍大眾。為除災與樂令法久住。可奉禮拜。伽陀曰。

二八大羅漢 猶如護國珠
一稱一禮者 能除諸厄難

南無歸命頂禮。十六羅漢利益眾生者。
第五明供世尊舍利者。羅漢現住世間。護末世人法者。世尊在世昔。慇付屬故也。然託羅漢哀我等。猶廣大恩德也。況遺金剛舍利。利益迷黨。豈不報謝乎。雙林之暮。流慈愍大悲淚。菩薩聲聞付屬我等。五濁之朝留堅固骨舍利。神變利益施作佛事。在世滅後之哀。生身碎身之惠。不可得而稱者也。仍為仰無窮之利益。頌伽陀。可行禮拜。頌曰。

唯願聖天眾 決定證知我
各到隨處安 後後垂哀赴

南無歸命頂禮。遺身舍利利益眾生者。次普回向。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次六種回向。維那一人唱之云。
南無自他法界平等利益(大眾普同三拜)
次應供諷經。回向如常。諷經畢三拜。而出堂。

月中行事終

瑩山和尚清規卷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