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四十六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一七六)中阿含1心品行禪經2第五(第四分別誦3)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世間真實有四種行禪者。云何為四?或有行禪者熾盛而謂衰退,或有行禪者衰退而謂熾盛,或有行禪者衰退則知衰退如真,或有行禪者熾盛則知熾盛如真。 「云何行禪者熾盛而謂衰退?彼行禪者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彼心修習正思,則從初禪趣第二禪,是勝息寂4。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初禪,滅定也。彼行禪者不知如真: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則從初禪趣第二禪,是勝息寂。彼不知如真已,於如退轉,意便失定,如是行禪者熾盛而謂衰退。 「復次,行禪者覺、觀已息,內靜5、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彼心修習正思,從第二禪趣第三禪,是勝息寂。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第二禪,滅定也。彼行禪者不知如真: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第二禪趣第三禪,是勝息寂。彼不知如真已,於如退轉,意便失定,如是行6禪者熾盛而謂衰退。 「復次,行禪者離於喜欲,捨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念、樂住、空7,得第三禪成就遊。彼心修習正思,從第三禪趣第四禪,是勝息寂。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第三禪,滅定也。彼行禪者不知如真: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第三禪趣第四禪,是勝息寂。彼不知如真已,於如退轉,意便失定,如是行禪者熾盛而謂衰退。 「復次,行禪者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彼心修習正思,從第四禪趣無量空處,是勝息寂。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第四禪,滅定也。彼行禪者不知如真: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第四禪趣無量空處,是勝息寂。彼不知如真已,於如退轉,意便失定,如是行禪者熾盛而謂衰退。 「復次,行禪者度一切色想,滅有對8想,不念若干想,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遊,彼心修習正思,從無量空處趣無量識處,是勝息寂。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無量空處,滅定也。彼行禪者不知如真: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無量空處趣無量識處,是勝息寂。彼不知如真已,於如退轉,意便失定,如是行禪者熾盛而謂衰退。 「復次,行禪者度一切無量空處,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遊。彼心修習正思,從9無量識處趣無所有處,是勝息寂。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無量識處,滅定也。彼行禪者不知如真: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無量識處趣無所有處,是勝息寂。彼不知如真已,於如退轉,意便失定,如是行禪者熾盛而謂衰退。 「復次,行禪者度一切無量識處,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遊。彼心修習正思,從無所有處趣非有想非無想處,是勝息寂。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無所有處,滅定也。彼行禪者不知如真: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無所有處趣非有想非無想處,是勝息寂。彼不知如真已,於如退轉,意便失定,如是行禪者熾盛而謂衰退。 「云何行禪者衰退而謂熾盛?彼行禪者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彼思餘小想,修習第二禪道。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則從實初禪趣第二禪,是勝息寂。彼行禪者不知如真:寧可思厭相應想10入初禪,不應思餘小想入第二禪。彼不知如真已,不覺彼心而便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而謂熾盛。 「復次,行禪者覺、觀已息,內靜、一心,無覺、無觀,定行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彼思餘小想,修習第三禪道。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第二禪趣第三禪,是勝息寂。彼行禪者不知如真:寧可思厭相應想入二禪,不應思餘小想入第三禪。彼不知如真已,不覺彼心而便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而謂熾盛。 「復次,行禪者離於喜欲,捨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念、樂住、空11,得第三禪成就遊。彼思餘小想,修習第四禪道。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第三禪趣12第四禪,是勝息寂。彼行禪者不知如真:寧可思厭相應想入第三禪,不應思餘小想入第四禪。彼不知如真已,不覺彼心而便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而謂熾盛。 「復次,行禪者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彼思餘小想,修習無量空處道。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第四禪趣無量空處,是勝息寂。彼行禪者不知如真:寧可思厭相應想入四禪,不應思餘小想入無量空處。彼不知如真已,不覺彼心而便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而謂熾盛。 「復次,行禪者度一切色相,滅有對想,不念若干想,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遊,彼思餘小想,修習無量識處道。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無量空處趣無量識處,是勝息寂。彼行禪者不知如真:寧可思厭相應想入無量空處,不應思餘小想入無量識處。彼不知如真已,不覺彼心而便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而謂熾盛。 「復次,行禪者度一切無量空處,無量識處,是無量識處成就遊。彼思餘小想,修習無所有處道。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無量識處趣至無所有處,是勝息寂。彼行禪者不知如真:寧可思厭相應想入無量識處,不應思餘小想入無所有處。彼不知如真已,不覺彼心而便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而謂熾盛。 「復次,行禪者度一切無量識處,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遊。彼思餘小想,修習非有想非無想處道。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無所有處趣非有想非無想處,是勝息寂。彼行禪者不知如真:寧可思厭相應想入無所有處,不應思餘小想入非有想非無想處。彼不知如真已,不覺13彼心而便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而謂熾盛。 「云何行禪者衰退則知衰退如真?彼行禪者所行、所相14、所標,度一切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是非有想非無想處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無所有處相應念想本退具。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非有想非無想處,滅定也。彼知如真已,於如不退,意不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則知衰退如真。 「復次,行禪者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量識處,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無量識處相應念想本退具15。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無所有處,滅定也。彼知如真已,於如不退,意不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則知衰退如真。 「復次,行禪者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量空處,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無量空處相應念想本退具。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無量空處,滅定也。彼知如真已,於如不退,意不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則知衰退如真。 「復次,行禪者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色想,滅有對想,有念若干想,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色樂相處相應念想本退具。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無量空處,滅定也。彼知如真已,於如不退,意不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則知衰退如真。 「復次,行禪者所行、所相、所標,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16不樂、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第三禪相應念想本退具。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第四禪,滅定也。彼知如真已,於如不退,意不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則知衰退如真。 「復次,行禪者所行、所相、所標,離於喜欲,捨無求遊,玻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念、樂住、空,得第三禪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第二禪相應念想本退具。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第三禪,滅定也。彼知如真已,於如不退,意不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則知衰退如真。 「復次,行禪者所行、所相、所標,覺、觀已息,內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初禪相應念想本退具。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第二禪,滅定也。彼知如真已,於如不退,意不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則知衰退如真。 「復此,行禪者所行、所相、所標,離欲、離17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欲樂相應念想本退具。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初禪,滅定也。彼知如真已,於如不退,意不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則知衰退如真。 「云何行禪者熾盛則知熾盛如真?彼行禪者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彼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則從初禪趣第二禪,是勝息寂。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則從初禪趣第二禪,是勝息寂。彼知如真已,便覺彼心而不失定,如18是行禪者熾盛則知熾盛如真。 「復次,行禪者覺、觀已息,內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彼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第二禪趣第三禪,是勝息寂。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第二禪趣第三禪,是勝息寂。彼知如真已,便覺彼心而不失定,如是行禪者熾盛則知熾盛如真。 「復次,行禪者離於喜欲,捨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念、樂住、空,得第三禪成就遊。彼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第三禪趣第四禪,是勝息寂。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第三禪趣第四禪,是勝息寂。彼知如真已,便覺彼心而不失定,如是行禪者熾盛則知熾盛如真。 「復次,行禪者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彼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第四禪趣無量空處,是勝息寂。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第四禪趣無量空處,是勝息寂。彼知如真已,便覺彼心而不失定,如是行禪者熾盛則知熾盛如真。 「復次,行禪者度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若干想,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遊。彼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無量空處趣無量識處,是勝息寂。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無量空處趣無量識處,是勝息寂。彼知如真已,便覺彼心而不失定,如是行禪者熾盛則知熾盛如真。 「復次,行禪者度一切無量空處,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遊。彼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無量識處趣無所有處,是勝息寂。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無量識處趣無所有處,是勝息寂。彼知如真已,便覺彼心而不失定。如是行禪者熾盛則知熾盛如真。 「復次,行禪者度一切無量識處,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遊。彼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無所有處趣非有想非無想處,是勝息寂。彼19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無所有處趣非有想非無想處,是勝息寂。彼知如真已,便覺彼心而不失定,如是行禪者熾盛則知熾盛如真。世間實20有是四種行禪者,因此故說。」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行禪經第五竟21(二千五百七十七字22) (一七七)中阿含23心品說經24第六(第四分別誦25)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拘樓瘦劍磨26瑟曇拘樓都邑。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為汝等說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義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名四種說經。如四種說經分別其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今當說。」 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言?「云何四種說經分別其義?若有比丘所行、所相、所標,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欲樂相應念想27退轉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住、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彼受此行,念此相、標,立念如法,令住一意。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能令我住28,而我此定必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第二禪相應念想昇進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復不厭,我生此法令我昇進,如是不久當得第二禪。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29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滅息相應念想無欲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昇進,我生此法能令我厭,如是不久當得漏盡。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覺、觀已息,內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初禪相應念想退轉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住、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覺、觀已息,內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彼受此行,念此相、標,立念如法,令住一意。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能令30我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覺、觀已息,內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第三禪相應念想昇進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復不厭。我生此法令我昇進,如是不久當得第三禪。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覺、觀已息,內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滅息相應念想無欲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昇進,我生此法能令我厭,如是不久當得漏盡。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離於喜欲,捨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念、樂住、空,得第三禪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第二禪相應念想退轉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住、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離於喜欲,捨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念、樂住、空,得第三禪成就遊。彼受此行,念此相、標,立念如法,令住一意。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能令我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離於喜欲,捨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念、樂住、空,得第三禪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第四禪相應念想昇進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復不厭,我生此法令我昇進,如是不久當得第四禪。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31,所標,離於喜欲,捨無求32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念、樂住、空,得第三禪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滅息相應念想無欲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昇進,我生此法能令我厭,如是不久當得漏盡。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第三禪相應念想退轉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住、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彼受此行,念此相、標,立念如法,令住一意。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能令我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無量空處相應念想昇進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復不厭,我生此法令我昇進,如是不久當得無量空處。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滅息相應念想無欲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昇進,我生此法能令我厭,如是不久當得漏盡。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若干想,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色樂相應念想退轉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住、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若干想,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遊。彼受此行,念此相、標,立念如法,令住一意。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能令我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若干想,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無量識處相應念想昇進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復不厭,我生此法令我昇進,如是不久當得無量識處。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若干想,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滅息相應念想無欲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昇進,我生此法能令我厭,如是不久當得漏盡。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量空處,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33、標,唯行無量空處相應念想退轉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住、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34我此定不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量空處,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遊。彼受此行,念此相、標,立念如法,令住一意。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能令我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量空處,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35、標,唯行無所有處相應念想昇進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復不厭。我生此法令我昇進,如是不久當得無所有處。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量空處,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滅息相應念想無欲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昇進,我生此法能令我厭,如是不久當得漏盡。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量識處,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無量識處相應念想退轉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住、不進36,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量識處,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遊。彼受此行,念此相、標,立念如法,令住一意。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能令我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量識處,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非有想非無想處相應念想昇進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復不厭,我生此法令我昇進,如是不久當得非有想非無想處。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量識處,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厭相應念想無欲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昇進。我生此法能令我厭,如是,不久當得漏盡。彼比丘應如是知。有想有知,齊37是得知,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行餘第一有。行禪比丘者,從是起當為彼說。」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說經第六竟38(二千八百二十字39)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六(六千三百九十七字40) 1麗本無「中阿含」三字,今依循每經慣例補上。 2本經敘說世尊告諸比丘有四種行禪者:(一)熾盛而謂衰退,(二)衰退而謂熾盛,(三)衰退而知衰退,(四)熾盛則知熾盛。 3元、明二本均無「第四分別誦」五字。 4勝息寂:謂殊勝之安息、寂止。 5「靜」,麗本作「靖」,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與聖本改作「靜」。 6「行」,宋本作「彼」。 7「空」,麗本作「室」,今依據本經下文「念樂住空」改作「空」。宋、元、明三本均作「定」。 8「對」聖本作「礙」。 9「從」,宋、元二本均作「彼」。 10「想」,聖本作「相」。 11「空」,麗本作「室」,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空」。 12「趣」,聖本作「起」。 13「不覺」,聖本作「覺不」。 14「相」,元、明二本均作「想」。 15「退其」,麗本作「所行」,今依據明本改作「退具」。 16「苦」,明本作「喜」。 17宋、元、明三本均無「離」字。 18「如」,宋、元二本均作「知」。 19「彼」,聖本作「從」。 20「實」,宋、元、明三本均作「真實」二字。 21明本無「行禪經第五竟」六字。 22宋、元、明三本與聖本均無「二千五百七十七字」八字。 23明本無「中阿含」三字。 24本經敘說世尊告諸比丘,四禪八定中皆有退墮、久住、昇進及漏盡義,修者當知。 25明本無「第四分別誦」五字,聖本作「第五分別誦」。 26「劍」,聖本作「釰」。「磨」,大正本作「摩」。 27欲樂相應念想:初禪以下的欲界之樂,亦即念想之意。 28「住」,元、明二本均作「作」。 29「禪」,麗本作「離」,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與聖本改作「禪」。 30「令」,聖本作「念」。 31「所相」,元本作「所退」,明本作「所想」。 32「求」,聖本作「取」。 33「相」,大正本作「想」。 34「然」,聖本作「樂」。 35「相」,聖本作「想」。 36「進」,宋、元、明三本均作「退」。 37「齊」聖本作「齋」。 38明本無「說經第六竟」五字。 39宋、元、明三本與聖本均無「二千八百二十字」七字。 40明本無「六千三百九十七字」八字,宋、元二本均作「第四分別誦」五字,聖本於此八字之下有「光明皇后願文」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