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目菩薩經卷下

西晉月支三藏竺法護譯

分別身行大慧空品第十一

又復族姓子。菩薩大士。於己身盡其身。等如幻眼之所見。隨於法界。菩薩之定興。亦等於身諸毛孔。一一之毛。現諸法界。而菩薩居之正受。彼亦住於幻法耳。及所知諸國土。亦如彼法俗。以知諸法。便知億那術。無數國土。復知無得之得。佛剎塵數之國土。於彼諸國土。等現有佛菩薩圍繞。而皆具足。淨復清淨。皆悉勇猛。賢行辯才。而大壯嚴。無量覺飾。如日明曜。眾寶嚴好。於彼若十劫。若百若千。若百千若億。若億千那術。若無數無限。無邊無際。極盡無盡之數。至如佛剎塵劫之數。行菩薩諸行。所依住者。而不可盡極。菩薩於彼。作是定正受。而復覺悟。於此而正受。於彼定而覺悟。彼普入諸國土。於彼而化眾。化眾生界。皆使悉入法界。而曉了過去諸慧。而復現處說於經法明曉無具。無罣礙眼所分別。於法而自在。卓然而過。耳所分別。致度無極。鼻所分別。亦復以權。口所分別。悉之明了。身所分別。亦具曉解。心所分別。慧念滿具。彼以此慧。作是明了。便得十億千總持。何謂十。以法普順諸土。得成十億千清淨之行。解了十億千神諸順。入普智行。得具滿十億千神通。得入十億千定意行。得十億千神足。而致具滿。得致增益十億千力。得具滿十億千誠性。得顯現十億千所依住處。得致十億千感動。是為十。菩薩復有十體。以致成就億千。菩薩有十行處。具滿億千。菩薩有十藏。以過平等億千。菩薩有十行。於億千而顯光曜。菩薩有十住。以宣億千之教說。菩薩有十願。而過億千德善之行。菩薩有十悔過誠。立億千修德之行。菩薩有十明顯。得致億千清淨之行。菩薩有十向勝。致億千以自明顯。菩薩有十說。以得億千照明之德。菩薩有十清淨果。達億千而致清淨。是謂菩薩大士行具無數身。成就無數德。滿無吾我德。成致無數行。修無思議德。行無稱限德。滿無我我行。致無德之獲。無盡念無我德行。菩薩以此行。而具足諸德。得致平等行。而自莊嚴。得致顯豫調和柔弱。得致奉持得致供養。而為殊增。得無喻者。得為勇捍。菩薩於是法。得自在。菩薩依是定。於東方乃十佛剎無數千塵數如來所。建立以一一名字。一一名字。彼十佛剎如塵之等。無能念限者。從彼一塵。分為佛剎無數千如塵數。以遍其中。亦無覺知。而無增減。如一之不覺。而無增減。普於諸剎如塵數。亦如是。如東之所為。南西北隅上下。亦如是。其一塵分破之所可著處。其數亦如上。其菩薩。能建立之。普能現其身。是彼菩薩。於諸佛剎。普能清淨所建置也。以如來身無限故。又於光明。而得自在。復以無思議故。得有感動。使普現耳。如來耳之所宣。亦復無量。如來鼻之分別。亦無限量。如來口所分別。而現平等。如來身於細滑。而順行之。如來心所現。而不可限。如來正覺所知念。亦無限量。宣如來音聲清淨。普顯現如來法輪。而無迴還。使一切普知如來聖眾而無限數。如來法覺。而亦無限。而普順導。普現興顯如來功德之本。現入如來之定。如來之德。於三世修行。而無數如來現興顯諸法。如來所建立宣音聲說。是為十。現建立如來之土。以佛音聲。而普雨諸法。使其音聲。普聞諸土。廣宣傳佛之正受。亦復普宣諸佛世尊。賢聖之眾。建立諸佛無思議法。所宣諸法。悉如幻化。宣演諸法。而無所著。悉明顯一切法場。普悉暢現如來眾德之行。是為十。一切諸定。順導如幻。建立心如幻。解無罣礙。菩薩於此法界。而悉自在。乃為建立菩薩耳。彼諸佛世尊。於諸種種心意。以一一名字。而現無數佛土。無數千如塵數諸如來。以一一名字。如塵之數。以一一之塵。立置如十佛剎。至九數如塵數佛剎。亦無增減。無能知所取著之者。是菩薩建立也。修應無遍數行。亦心所建立。以無著行意所建立。於諸法而無惑故。念所建立。於諸法慧分別故。行所建立。諸法所受處故。行所建立。順奉諸法故。亦覺道所建立。修行普宣傳法故。亦建立無數諸情。以建神通分別於法用權慧故為無起行。所建立明了。法界無所著故。亦住修入慧行。無限慧清淨故。亦住於等正覺。普於諸國土。而現感動故。菩薩以此。而住諸定故。得充十海之門。何謂為十。一者謂現充佛海。順導諸海故。二者以過法海。行了慧海故。三者住諸明曜。於情無所著故。四者以慧感動。用敷音聲故。五者念諸情之海。順以權慧故。六者曉了心海。一切無種種之觀。而知無數心故。七者滿於行海。具足願故。八者具滿一切行願海故。十者成致一切於覺道故。是為十。菩薩成滿一切道德之海也。菩薩有十事。得致上尊。何謂十。一者以上尊。順導一切。二者求於最上。化導眾生。三者求向上尊。則達諸梵行。四者致最上力。求具得之。五者求無倫侶。於一切極世。六者求無過踰。勝魔故。七者求以明暢。度一切惡道故。八者求無所依。於諸所生。九者為尊於諸佛法。十者求為自在。於諸眾生。將有勇健。是為菩薩最上十尊法也。
菩薩復有十事。興起於眾生之界。何謂為十。一者常志出家。欲度眾生故。二者無其迴轉進最猛力故。三者求依諸佛。受行行故。四者有無限力。進諸法故。五者寂定之力。於諸法自在故。六者心無迴還。順導力故。七者於義自在。本無法力故。八者為大智慧。宣法無罣礙力故。九者勇猛力。法所建立故。十者分別力。宣布無量慧故。是謂十種之力。而復致十大勇力。何謂十。一者最健之力。二者無過踰之力。三者無量之力。四者善修之力。五者無動之力。六者無起之力。七者無怒之力。八者慧常之力。九者勤建之力。十者弘慈之力。是為十力。復有十力。何謂十。一者修調行力。二者慧清淨力。三者過清淨法力。四者法身之力。五者諸法土力。六者法明曜力。七者法情之力。八者無所壞力。九者善行修力。十者修勤入力。是為十大力。復有十力。何謂十。一者大丈夫力。二者正雄勇力。三者等正覺所建力。四者前世所修德本之力。五者無量德本如應之力。六者如來之力。七者普應入力。八者於三世等力。九者得菩薩如地行力。十者得菩薩信向清淨行力。是為十力。復有十力。何謂十力。一者菩薩離轉力。二者菩薩順緣之力。三者菩薩於性得自在力。四者菩薩修於內性清淨力。五者菩薩修諸德本從諸行力。六者菩薩行法最力。七者身無著力。八者菩薩以是致成之力。九者菩薩入權慧力。十者菩薩諸法本清淨信向之力。是為十。復有十力。何謂十。一者住於普世。清閑無處力故。二者於諸眾。無雙力故。三者普於一切。無等力故。四者以諸德行。化眾生力故。五者在於生死。無傾動力故。六者度諸生死。清淨如蓮華力故。七者普現諸導。降諸魔力故。八者將順魔黨。成大乘力故。九者化於三界。無所處力故。十者普勸進十方。無罣礙力故。是為十。菩薩以此無數之法。成其德化也。
又菩薩興起滿眾願行。明曜之。顯照之。而普應現。皆成就之。以致弘大增進慧。益之而廣清淨。是為十順清淨定。彼眾德而無邊際。其慧亦無罣礙。其菩薩行。亦無限量。彼菩薩德乘。過量難稱。又其菩薩行處。難可斷量。其菩薩所入。而不可測度。彼菩薩所興化。亦無邊際。是菩薩之清淨。亦難思議。其菩薩所修。亦難可盡。又其菩薩賢聖法。亦無能極。以無可得。亦無念限。其菩薩所可得者。其菩薩所可因起。其諸菩薩。所應現行。其諸菩薩。所當得。又其菩薩。明徹所至處。又其菩薩所可徹見。又彼菩薩慧明所過。又是菩薩法行所可知見。又其菩薩行。應所當得。又其菩薩一切法行慧處。皆達之。是為十。其住於此大定者。無數無限。無量無邊際。無盡無稱限。無思議無我得之得。是為十。菩薩以此定正受。入於一一諸行。或定或悟。而悉曉知諸定行。明達無數諸定。亦了具滿諸定。亦曉定之增損。又了定諸幻化。曉了定所見行。亦知定之由行。亦知定之際處。亦明曉定之閑靜。亦知定寂寞。亦知定念行。譬如無熱龍王池之宮殿。有四大河而流出。盈溢清澄。無垢無濁無穢。清淨無瑕。甘美香潔。周迴四出。有四目口。所從流出。一目名和。二目名拔叉。三目名蛇未。四目名恆。其和北流。拔叉南流。其蛇東流。恆水西流。一一而迴旋。四周亦如是。而充大而以滿之。又彼大河。繞之七匝。此河之間。有青蓮華紅蓮華。白蓮華黃蓮華。以天眾寶之光色精明妙淨。展轉而照曜。現而鮮潔。永無污穢。其間了了。曜而明徹。葉葉分異。現而明顯。畫者所不圖像。軟動之色。既照曜。音聲徹妙。慧善之色。圖之難極色力。無數天句文。普行樂。諸葉交錯色發姝妙。香美異麗色照曜。以無數種種諸寶所挍飾。眾色無數。如日天出於宮殿。光而徹照。彼諸華之鬱曜。相照焜煌。能奪日之精光。彼諸雜花。在河之流。有諸天。應在河迴轉浮沒。乃遊於種種諸華間。而此諸華。上下低仰。妙色煒煒。照曜寶色的的。日光曲照。玄黃乃遏。日光精如彼眾華之動。流河音聲。乃踰天伎樂。菩薩大士。亦如是。有四辯才而流出。以充滿普智之海。如香大河。有銀妙色。從馬口而出。其底皆有銀沙。菩薩亦如是。清淨之智。順隨眾行。而從口出依順之義。一切諸如來行。一切諸義行。善施之法。諸法慧明。分別了竟無罣礙慧。而歸智海。如和之大河。金剛之色。從師子口而流出。底沙亦金剛色。菩薩亦如是。出法之光曜。有佛金剛之色。而自娛樂。用照曜於普世。以金剛之慧。而自娛樂。而充無盡之海。如彼二大河。紫磨金色。明而光曜。亦紫磨金色之沙。菩薩亦如是。以發遣之辯。而從口出。一切眾生攀慕慧身。而悅一切普世。以金剛之慧。而有所照曜。普度一切。常慕順導因緣。使歸於智海。又若拔叉之大河。青而琉璃色從牛口而出。精明流之潔色。菩薩亦如是。以無盡明曜辯才。而流出。以無礙之法。億那術百千威猛。從念而雨。流進至於法河。轉充於普智之海。成致諸佛法藏之海。如彼河之目。而四面迴旋圍繞。歸充大海。菩薩亦如是。順迴身行。順迴意行。身口意迴。皆以備具。亦如彼四川之流而歸於海。菩薩亦如是。以四壯嚴。歸普智海。何謂四。一者見諸佛而為壯嚴。二者見佛分別慧。三者以諸佛法之光曜而為壯嚴。四者攬諸總持而無疑惑。是為四。復有四。一者以諸度無極而為壯嚴。二者以諸菩薩而為壯嚴行。三者以大悲行而為壯嚴。四者於諸眾生滿以法輪之行而為壯嚴。是為四。如彼大河。迴旋七匝。以其四華。青紅黃白而為壯嚴。菩薩亦如是。以大乘心。於其間。諸未度者。而為說法。以興起之。其諸定正受。億那術百千。而分布之。普見佛德。以於三世。於諸佛剎。清淨行無垢穢。如彼無起而靜定。以眾寶樹而圍繞。菩薩亦如是。以諸剎壯嚴。而為圍繞。得致正覺。而現悅樂。如彼水潭定。而無動靜。然清澄清徹。其菩薩亦如是。彼菩薩以道德御心。靜然清澄清徹。具滿無數諸德之本。如彼無熱池。以眾寶為岸。內外而照徹。清淨無垢。菩薩亦如是。其菩薩心。以十寶慧。至億那術百千行。致最願慧。而普得之。曉了清淨諸德之本。如彼之無迴。內外清徹。底有紫磨金沙。以眾寶而挍飾。菩薩亦如是。得致徹慧。以意無念。明菩薩境界。以諸菩薩德行。而自壯嚴。於諸法而無罣礙。一切諸佛行無處所。知一切行明了時節。如彼居有諸龍。菩薩亦如是。順導一切恐怖之世。亦悉顯明。普悉諸等護極世。如彼流水從四目出而進流。歸諸佛德。漸舟津流。歸至於海。菩薩亦如是。以四大慧河流。為諸天梵魔界。盡世沙門梵志。極世人類。而普津潤之。漸舟歸至佛無上慧海。以四種力。而自莊嚴。何謂為四。一者謂本願之慧。普悉救濟一切極世。二者向無斷慧。化度一切極世。三者具滿諸度無極之慧。使依菩薩之行。而順清淨。四者明持一切眾生之本。明達諸念。使歸無斷之流。得至三世海慧是為四。蠲除止處。謂以菩薩定慧之行也。以無央數諸定。為眾寶之莊嚴挍。覲睹諸佛。以無見之慧。流歸諸佛之海。以大悲之慧行。其行亦有大慈。順導一切。而無迴還。興起極也。以無數權慧。而歸十力之海。如彼四河。從無熱之淵出。而歸無極之大海。菩薩亦如是。行上頭之大願。具菩薩諸行。成得一切無盡大慧眾行亦無盡。常見諸佛。以為娛樂。如彼四大河。而無迴還。歸至於大海。而無毀斷。菩薩亦如是。菩薩之願。而無罣礙。得修具足普賢菩薩行願之光曜。得入普智之行諸法覺道行。以無念。以無著。修如來行。如彼四大河。無懈無止處之劫數。流歸於海。菩薩亦如是。修入普賢菩薩之行。於無數劫。修菩薩行。而無懈惓。以成歸諸如來海。歸於無想行。如彼無迴還之大河。以眾寶為明。以紫金沙為照。以銀沙為晃煜。以金沙為曜灼。以琉璃沙為遏灼灼。日光住照。而悉奪日之明曜。明曜至時。焰徹過日。諸所造住。無所煩嬈。彼之光曜。度之無喻。合會眾寶。用所成為其菩薩亦如是。於法身得自由。建立於定。於其身一一毛孔。以無限量。普出諸佛光明。而見諸國土。曉入眾會之場。而聞法能悉奉持。曉了如來無數身行。明達彼諸佛國土。見如來會場。聞其法說。以無得之得。消除億那術劫有長想。又無短念。於其身毛。數亦無減。及諸土如來眾會場。於種種人界。不處分別。所以者何。以入法界故。用解無我微妙故。亦不入於毀。行無數定。修無數行。普現於諸佛所。為無數諸佛所建為無數諸佛感動。普遠所歸普賢菩薩所行願。以清淨菩薩所行。如來十力。而無罣礙。修普賢菩薩之行。建立具滿。曉達諸感動。而無限礙。菩薩如是。以一時心正受。而覺悟現己極長。不墮所入行。不著一切諸行以離於有無之間。為一切故。現佛土所興耳。於法界不見有土處所。亦不住限齊。亦不住於兩際之間。而修入普智之慧。樂慕於慧住。無自大。曉入諸眾生類。於諸土而清淨。皆以具滿諸土之行種種所想。皆悉達知。不止生諸想之處。而皆悉過於種種色像。悉了而無染污。菩薩權慧。所具滿。至永清淨。悉無想念普建諸行地。譬如至虛空。以離諸趣。於諸趣。永無所趣。菩薩於國土行。亦如是。了達諸國土修行。度眾生。永離一切眾生想。曉了一切法界。以除一切法想。見諸佛而無厭。依仰欲睹諸佛。解達諸定。分別權行。一切諸法本清淨。而無所著。無盡法句。慧無量辯才。曉了無句無字。得諸音聲行。了音聲之清淨。逮無得法際。現種種色。彼順導境界。一切法本清淨。而究竟以大慈矜。濟度一切眾生之界。無因無所因。一切界本清淨。了所住法界而無所起。了諸趣而無所住三場而清淨。曉達如來行。於種種法。而無念。權行種種辯說。清淨宣法。得致法行。是族姓子。菩薩大士。於法界得莊而尊大。

等目菩薩大權慧品第十二

何謂族姓子。諸菩薩大士。第十最德大定權慧行。是族姓子。諸菩薩有大定。名無盡場。其以此定正受者。得住身口意行無盡。等住諸佛剎亦無盡。致度眾生行亦無盡。住導眾生之慧。而亦無盡。放於光明而亦無盡。放於明網亦無盡。現出諸化亦無盡得過轉法輪而亦無盡。其身能現菩薩現佛。於諸國土而亦無盡。其身悉達諸佛之力。其身志願諸佛之慧。顯如佛之興行。於諸剎以佛感動佛聲。以普徹。以行佛聖。以過佛行。其身以過佛之限量。修治佛事。佛行自在。是為十最德之定也。又其菩薩。住是定者。觀於普智。明了普智。曉解普智。以達普智。分別普智。現於普智。以辨普智。睹於普智。以入普智廣顯普智。是為十。又其菩薩。亦不願普賢菩薩之行。及其大菩薩心。及大菩薩行。及其所現行。及所入所現大世。及其所趣并所建立。其大菩薩所潤澤。其大菩薩亦無斷。是為十。復有十行。一曰無迴還。亦無長養。亦無還反。亦無疲勞。亦不念不念我。亦不放捨。亦無動搖。亦不斷絕。不以音聲為菩薩。是為十。何則然者如彼菩薩。於諸法致大願。而具足於諸行。所興大道。悉善修學佛法大海最大等願菩薩之行。顯學權慧方便之明。以善學菩薩幻化。善明達一切音聲。而得建立。以善建立去來現在及諸佛一切之世。以得大悲之行。以諸行而成佛法之業興佛法。而無罣礙。是為十。何則然者。譬如有人。得如意寶。所念無不建立。如其像而光明。其摩尼寶。與本無異也。菩薩亦如是。得建立如意寶。於慧無厭。反復明曉普智之慧。於普賢菩薩之行。而無懈。如其摩尼。盡自現其色像。不毀摩尼本體。菩薩亦如是。致成普智之像。然不毀本行之體。所以者何。以其菩薩發義。為一切故。欲度一切故。而發願修諸佛行。而無迴還。欲淨諸佛無懈惓許。任一切故。而無懈退。於一切無數法。無我想念。無卻無懈。普現一切感動。於眾生得清淨。而無厭惓。利養普世。亦無懈退。普照明於世。己無勞退。入無數諸法幻間。而無迴還。心永無卻退。是謂十。譬如紅黃。在所虛空。無所住止處。而所持者。不起勞疲。亦無損弱。亦不得一切意。亦無所處。亦無繫縛。亦無所見。亦不處中。亦不外。觀內無所處。不壞本淨。所以者何。其虛空法。本清淨故。菩薩亦如是。修行廣大無極之願故。不起勞疲。為以興發。普度眾生故。譬如有滅度者。此為何人而當滅度。於三世而無盡限。亦無疲勞。亦不恐懼。亦無迴還。所以者何。諸法無二故。而歸滅度者。何則而勞耶也。菩薩亦如是。為普世眾生。而興於世耳。當何以而迴還。用度眾生故。譬如為普智故也。菩薩行亦如是。道無有疲。亦無勞故。過去無住。其現在者。住佛種種當趣所以者何。彼無二法故。何緣而有勞。於諸法如幻。而無所入故。其無殆。菩薩如是。故有其身修入普智。彼何由而有懈。其彼菩薩以是其光明。普遍至於諸方明曜。至諸國土。而無罣礙。諸色無數。種種之藏。難得之葉。無極之寶。無得之香。無量清淨。振動莊嚴。大音雷震。而普遍以交露而嚴飾。其色甚殊好。以琦妙眾寶。以為挍藏。以眾寶現嚴淨。又各處立綺欄楯。其間而有眾色。如來清淨而為光飾。以諸德本。外致光曜。如來吉祥所接。逮諸如來所現建立。是為十。等住一蓮華。無得無限。極於十方。十德無厭千之清淨。菩薩所行。由生普智之明。所可由生。持諸佛法之明。除滅普世之火。為世所禮敬。明達普現幻法。於極世行有喻無喻。是謂十。
又菩薩所坐處。足其結加趺。滿其中蓮花。而無空缺。悉遍菩薩所坐之處。是其威神所致。為諸佛而建於十無得。佛剎億那術百千如塵之數。於一一之毛。放諸光明。如一一之毛孔。目亦普然。於一一之光明之目。現十無得佛剎億那術百千如塵之數。有摩尼寶。名曰明顯藏。無數異色。種種莊嚴。無數德所合。寶網所覆。眾華交莊。而為光顯。以住最尊之地。但以是定。而為其行。無餘之行。行無厭足。心無放散。以一心念。作是而行。作是無懈退。作是無恚。作是修立。作是之行。作是究竟行。所以者何。菩薩終無異行。菩薩亦無他行。菩薩言行相應。所以者何。譬如金剛。歎其無能壞。其金剛體無壞。終不失本性菩薩亦如是。以此諸法。而為光顯。不越斷是法之所住。譬如紫磨金。歎其焰光。而不毀其體之精明。菩薩亦如是。以精明之法。而自明顯。不毀修善之行。譬如日天子。顯以明場。不毀光曜。菩薩亦如是。普明極世。不毀菩薩曜德。譬如須彌山王。以四寶之積美。其最高從海而現出。菩薩亦如是。美其普顯於世其菩薩德本。以顯於世。而不遠離。譬如大地美。能普持於世。不毀所持之本。菩薩亦如是。顯以度眾生。不離大悲。譬如大海美有眾寶。不毀海水。菩薩亦如是。美其諸德之本。不離為眾之重任而度一切。譬如便習兵師。知刀高下。舉刀之輕重。便習悉了。如其形習所入戰。而無難於所習。亦無誤失。用曉了戰慧故。菩薩亦如是。於諸如此像。修諸定門之處。而興顯之。以普智慧。而為光曜。譬如遮迦越王。至於盡壽命。其諸人類。而致究竟。菩薩亦如是。至於修菩薩之行。以是像大定正受。至致眾生之界。而得究竟之清潔。譬如五通。自見宿命。并見他人。菩薩亦如是。至於興修普賢菩薩之行。而致眾生之界亦清淨。以其德本。譬如大雲降雨。慧澤而以時節。普益於眾生。菩薩亦如是。至於興法雲雨。普潤以菩薩之德行。以此像大定正受至於一切眾生。究竟清淨。然致眾敬。而永安快。而永度無極。永然度於普世。永然悅於普世。永然能斷一切狐疑。永然施行福田。常求來受明顯受聖。永然與菩薩。普智和同等分數。而建立不退之輪。永然致慧言。莫不受。普為三世眾生。而作依憑。永然為法。而致固義普智興眾生無諍。所以者何。菩薩修具此諸法。為佛所建。開法門界。無思無量。菩薩諸所言行。修慧之善為普智故。為眾生修善度一切故。修土之善以誓願故。修法之善建立之故。修其無畏無恐怯故。修其辯才宣布之故。以修於法廣演說故。修其總持於法自在故。修諸佛座順諸佛故。菩薩如是。住於此大定。於此諸德及餘眾多。無得復無得。眾德億那術百千。而得清淨。以此大定之場。而顯威曜。承諸威神。己之德本。興顯以力。其慧之地。順入以力。於諸善友。興顯以力。一切魔事。轉之以力。於諸等行諸德之本。以其一力。於諸誓願。固以被鎧力。如其種德本興起之力。過無盡世。以眾福以無降身之力。彼以此定正受。而行有十等像。去來現在一切諸佛而等像也。
何謂十。一者謂色相眾好。以莊嚴身。彼菩薩而得等像。二者又彼菩薩光明幔網清淨。而得等像。三者其彼菩薩神足感動。諸所化應。隨順眾生所應度。而示現等像。四者是菩薩無稱限身。無量色像。一切音聲。行應清淨。皆而等像。五者是彼菩薩建立諸佛土之清淨德。隨彼眾生罪福之行。順之普現等像。六者此彼菩薩隨一切眾生。諸所作行。以德力攝持。以無惑意。被服德鎧。而現等像七者又彼菩薩以無盡辯才。隨諸眾生語言音聲。所知色行。順轉法輪。而現等像。八者又彼菩薩無斷無畏。極師子吼。為一切眾生。說法以梵音聲。普悉等像。九者又彼菩薩所入句說。於三世之積。明了神通。而亦等像。十者又彼菩薩以佛清淨力如來之境界。為眾生而示現等像諸如來。是謂十也。
雨時等目菩薩。而謂普賢菩薩。若此族姓子。其菩薩。以此像法。而得與俱者而致等像。於諸如來。豈非為佛。豈非為十力。豈非為普智。豈非於諸法覺而等覺。豈非普眼。豈非於諸法本際而過慧。豈誰不信普賢菩薩誓願之行。豈非法界盡其所處。菩薩所興。而審諦。時普賢菩薩謂等目曰。善哉善哉。是族姓子。若此。如卿所言。其菩薩而現等像諸如來。豈非佛之謂也。如其族姓子。一切菩薩之場。去來現在而為誓願為有異發起耶。其慧處所。而不可得。於彼而有起佛耶。菩薩所修行。而無斷於諸如來。彼菩薩而有起耶。其力為入諸如來不。其十力為彼此耶。又其力。為念想諸如來不。亦無止住普賢菩薩之行。彼此而興菩薩。如彼諸法界所演說。而為入邊際而云普智。如彼諸法之說。種種所入。為從外權行耳。亦無迴還。又彼菩薩之謂。如其菩薩諸法之印。而知等行。若諸法為有覺之覺。如彼菩薩於二無二行。了諸法之權慧。入諸法度無極權慧。而無迴還。是乃謂菩薩。如彼菩薩。為普眼之境界。曉普門之慧。為從色生耶。而謂普眼之言耶。如彼菩薩普眼境界。而曉慧門。為從色生耶。而謂普眼。如彼菩薩為普眼境界之行。意無所行。如心起起而增益。而無遠離。是乃謂菩薩如彼菩薩。諸法以光曜而明顯。若以等地為現。以無礙慧而念。念諸佛而謂菩薩。如彼菩薩。得致諸如來慧眼。可謂諸法致於正覺。如其菩薩。致如來正覺慧眼。而思觀之。而不限量。是謂菩薩。如其菩薩。行如來行。用一切如來。為無二故。為過去當來現在諸佛。亦無二之謂。如其菩薩。修如來神通。己自所建行。而無所行。是乃謂菩薩。如其菩薩得住極世。至於有積。乃謂慧之積。如其菩薩。住於本積。除而分別。亦不求其本積。亦不妄有妄想。於諸法分別行。此謂菩薩。如其菩薩。無動不動。無念不念。此乃謂興致德本。如彼菩薩。而具滿之興造廣大。而致清淨。亦無迴還。於是而無斷絕。是乃普賢菩薩誓願之謂。如彼菩薩。於法界。解了無量以法本無。用一相行。以諸法無相。又彼菩薩。於法界住止之謂。其妄想菩薩在於流轉。如彼菩薩。於法界明了。無量曉達。入於法界。諸法各各。異相明曉。以無相。不起疲厭。至無數億劫。亦不懈退。以大悲心。悉濟普世。順化眾生。又是菩薩大士。為普賢菩薩之謂也。

等目菩薩悅樂龍王品第十三

譬如族姓子。悅樂龍王。處於金山之面七寶之藏。以七寶而造作。周匝亦以七寶。以雪而覆之。其悅樂龍王悉白而皎潔。如雪之色。金色明曜。金色若畫色。莊飾白妙以覆之。垂以交露以眾寶清淨網。而覆之。垂眾寶為旒蘇。以七體而止立。是謂柔之所樂。是無穢之色像。睹者無厭。清淨無瑕。調柔性之謂也。
彼則天帝釋。於忉利自在者。方這有念。金色面山眾寶之藏。於彼忽不現。而住忉利帝釋天王之前。爾時天帝。即乘悅樂龍王。天帝釋尋隨上此龍王。爾時悅樂龍王。於其時。為若干變。而種種行現有三十三頭。於一一頭。各各有七牙。於一一之牙。而有七浴池。於一一浴池。而現七百蓮華。於一一蓮華。現有七百玉女。如其一玉女。而悉歎歌。如天禮儀。雅同一商。而作音樂。帝釋天王。於其天堂。乘此一象。而至妙樹園。悅樂盡歡。在意馳遊。爾時帝釋天王。於一象上。在園觀而戲。從悅樂龍而下。至眾寶莊珓之堂。與諸玉女。和歌作樂。極意歡喜。快相娛樂。爾時悅樂龍王。現其威神。在忉利天。盡彼園觀。為一象身耳。與諸玉女。而相圍遶。娛樂歡喜。
爾時悅樂龍王。娛樂已極。與諸天人。皆共交錯。皆與悅樂。龍威神被服而無異。及眾身相色像神煒。以無異。及其珓飾。所衣服。諸所一切。屈伸坐起。悅樂龍王。眾諸所有亦同無異。彼諸天人。與悅樂龍王。眾諸所有。亦同無異。如悅樂龍王所有。諸天人亦悉如之。如諸天所有。悅樂龍王亦悉如之。如忉利天人所食器。悅樂龍王復悉如之悅樂龍王亦不現化。而有紫金之像色。在于七寶之藏。天所化致此眾所有。至忉利天。而來為帝釋天王。供養之故。悅豫而供養之。天樂而自有。以忉利眾所有悉有之。以眾化德。而無異。如是族姓子。菩薩大士。以普賢菩薩之行。修立誓願菩薩之定。眾寶珓莊。以菩薩七體之藏。而以趾立。從身放諸焰網明。擊法鈴以顯法幡。普悉化現那羅廷身。致最無上誓願。為師子步。以轉諸慧。整以法綵。而住諸藏。於諸菩薩。為最上行。具滿諸行。而致誓願。以趣佛樹。修行誓願。而無斷絕。為欲致普智之慧故。致普賢菩薩行願。修增廣大。以覺覺之故。於菩薩願行。而無迴還。亦無懈止。又無斷息。亦無退轉。增益無量之大悲。以大乘願行。於一切無身。以上普賢之乘。行不捨精進。為度當來一切眾生故。不斷普賢菩薩之德行。亦不見致道之時。道為無得不得之門。無得之得。轉法之門。無得之得。種種行性之門。無得之得。種種眾生。至諸土處所。感動之門。又彼以無得之得。普入於諸土。現其生。亦悉現普賢之行。以無得之得。於如來道樹。而致正覺。以無得之得。為諸菩薩眾。圍遶而行。以無得之得。至諸種種處所。於諸十方佛土現種種身像。尋時致正覺斯須致正覺。時間致正覺。以日致正覺。旬月致正覺。歲數無限。至於一劫。於其時。無得之得。於此諸數。而致正覺。覲詣諸如來足下。如是比諸土如來。而皆稽首。敬而禮之。供養承事。間諸佛事。於諸幻場。而有增益。以清淨修諸菩薩無量清淨行。以無得之得。修菩薩慧行。以菩薩種種感動。種種菩薩處所。菩薩種種慧方等。菩薩種種之微妙。菩薩種種神足無量之意。菩薩種種至諸處所。菩薩種種遊樂感動。菩薩種種法修其明顯。菩薩種種順導之化。彼普而示現菩薩之願行。亦不毀其本際。其普賢菩薩化一切眾生。諸情所有。以無得之得。修行清淨。以斷生死之輪。以聲聽聞語而清淨。以如來之耳。聞諸佛興佛法之音。受而行之。而皆過於三世而無二。諸佛之種。皆而念之。普智之音聲佛法。而以分別。於諸處而無處。彼以法身。而以念之。一切菩薩諸行。以音聲受之。具滿其行。普賢之音聲。以等覺普智慧處。是族姓子。當觀普賢之行。以無懈斷菩薩之行。而無斷。以智之慧。而見諸佛。普賢菩薩之行。而無休息。而致普智之境界。如彼悅樂龍王。莫能動者。昇於忉利。於彼興起。行至負乘。而甚娛樂。食天之快樂。不失眾諸極快之養。與諸綵女。而娛樂。悉現眾變。與忉利諸天悉等一類。如是族姓子。菩薩以普賢之行。無毀大乘之場。不捨誓願。受諸佛境界。以普智而自樂。明了諸佛之行。曉解於無數無數無得。而悉清淨於諸土。而無住於佛法。而無我。亦無想念。等諸佛法。不起興二。明諸佛土。菩薩如是。現與諸佛等其去來現在菩薩之行。音聲無斷。其悅樂龍。為若此處龍境界。復現天上。受彼極樂。如是族姓子。是像大德之法。立志以普賢大士行。菩薩無上誓願。當奉勤修。淨其內性。是謂族姓子。第十大定場廣博明顯無量菩薩之行。得其淨性。廣其大乘。此族姓子。普賢菩薩十定之場也。
佛說是普賢菩薩十德大道之定十無上要慧。普於十方諸佛國土。皆悉曠明。自然感動諸土。都悉率自莊嚴諸土菩薩及諸天人。悉作天上。無量倡樂。咸悉歌歎普賢菩薩無量之德。明照諸土。眾冥莫不開避。十方諸地獄諸苦痛。登爾之時。莫不懈息。十方諸土如塵之數。諸眾生之類。咸悉各各所在。皆發無上正真道意。那術百千之眾。皆得無所從生法樂之忍。佛說是已。普賢大士等目菩薩。一切菩薩。及一切眾會。天龍鬼神。阿須倫。人與非人。聞佛所說。莫不歡喜。為佛作禮而退。

等目菩薩經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