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卷下

  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奉詔譯
     輸入者 陳紅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受佛教已。即時入一切法心自在神通三昧。入此三昧已起神通力。現於如上所說神變之事。顯然明著皆悉現前。如佛所言不增不減。預斯會者靡不咸見。是時大眾覩此神力。歎未曾有。同聲唱言。善哉善哉。諸佛如來。為眾生故出現世間。復有如是善權大士。同出於世。而能現此不可思議威神之力。爾時惡魔見此種種神變事已。歡喜踊躍禮文殊師利菩薩足。合掌恭敬而向如來。作如是言。文殊師利童子甚為希有。乃能現是不可思議神通變化。諸有聞者孰不驚疑。若有眾生得聞此事。能生信受。假使惡魔如恒河沙。欲為惱害終不能也。世尊。我是惡魔。常於佛所。伺求其便。心憙惱害一切眾生。若見有人精勤習善。必以威力為其障礙。世尊我從今日世尊我從今日深發誓心。但此法門弘宣之處。所在國土城邑聚落。百由旬內我在其中。譬如盲者無有所作。不於眾生而生侵惱。若見有受持讀誦思惟解釋是經者。必生尊重供給供養。世尊我之儔黨。樂於佛法而生留難。若見有人修行於善。要迦逼沮令其退失。我今為斷如是惡事說陀羅尼。即說呪曰。

怛姪他阿麼黎(一)毘麼黎(二)恥(音天以反)哆答鞞(三)阿羯波儞是多設咄(四)誓曳(五)誓耶末底(六)輸(去聲)婆末底(七)睒迷(去聲下兩字同)扇底(八)阿普迷(九)普普迷(十)地(十一)阿契(十二)莫契(十三)佉契(十四)弭履羅(十五)阿伽(去聲)迷(十六)普羅(十七)普羅普羅(十八)輸(上聲下同)迷輸輸迷(十九)地(二十)阿那跋底(二十一)恥哆答鞞(二十二)訖里多遏梯(二十三)訖里多毘(入聲)提(二十四)毘盧折(音之熱反)擔(音丁合反二十五)薩達摩婆拏(上聲)拘(二十六)曷寫蘇怛羅寫陀路迦(二十七)阿(入聲)跋羅自多伊婆蘇履耶(二十八)

世尊。此陀羅尼擁護法師。能令其人勇猛精進辯才無斷。一切惡魔無能得便。更令其魔心生歡喜。以衣服臥具飲食湯藥。諸有所須而為供養。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呪日夜不絕。則為一切天龍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常所守護。一切怨憎不能為害。佛語魔言。善哉善哉。汝今說此陀羅尼。令恒河沙等無量世界六種震動。魔王當知。汝此辯才。皆是文殊師利童子神力所作。文殊師利菩薩。以神通力令魔波旬。說此呪時。眾中三萬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作是變已。攝其神力。即告善勝天子言。天子我今欲詣兜率陀天。汝可先往令其眾集。時善勝天子。聞是語已與其眷屬。右遶於佛及文殊師利等菩薩大眾。於會中沒須臾之間到彼天宮。至天宮已。普告眾言。汝等當知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愍我等故欲來至此。汝等諸天皆應捨離放逸諸樂而共來集。為聽法故。進善勝天子。作是語已。於天宮中建立道場。其場廣博清淨嚴好。以天如意眾寶所成。東西三萬二千由旬。南北一萬六千由旬。又於其中置無量百千師子之座。其座高廣種種莊嚴。以天寶衣而覆其上。時善勝天子。嚴辦道場及師子座已。曲躬合掌。遙向文殊師利菩薩。而作是言。我至天宮所為事畢。唯仁降止今正是時。爾時文殊師利菩薩與諸菩薩。一萬二千人。大聲聞一千五百人。及餘無量百千天龍夜叉乾闥婆等。從坐而起頂禮佛足。右遶三匝。於如來前沒而不現。須臾之頃至兜率陀天。詣道場中如其敷擬各坐其座。
爾時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及色界中諸梵天眾。遞相傳告而作是言。今文殊師利菩薩。在兜率陀天欲說大法。我等應共往詣其所。為欲聽聞所未聞法。及見種種希有事故。作是語已。欲色界中無量阿僧祇。諸天子眾。於須臾頃。各從所住。而來共集兜率天宮。以文殊師利菩薩威神之力。其道場中悉皆容受而無迫隘。
爾時善勝天子。白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士。今此大眾悉已來集。願以辯才闡明法教。時文殊師利菩薩普告眾言。諸仁者。若諸菩薩。住四種行。則能成就一切善法。何等為四。一者持戒。二者修禪。三者神通。四者調伏。若能持戒則成就多聞。若能修禪則成就般若。若得神通則成就勝智。若住調伏則能成就心不放逸。是故我言若諸菩薩住於四行則能成就一切善法。諸仁者。當知持戒具足八法而得清淨。何等為八。一者身行端直。二者諸業淳淨。三者心無瑕垢。四者志尚堅貞。五者正命自資。六者頭陀知足。七者離諸詐偽不實之相。八者恒不忘失菩薩之心。是名持戒八種清淨。
復次諸仁者。應知多聞亦以八法而得清淨。何等為八。一者敬順師長。二者摧伏憍慢。三者精勤記時。四者正念不錯。五者說釋無倦。六者不自矜伐。七者如理觀察。八者依教修行。是名多聞八種清淨。
復次諸仁者。應知禪定亦以八法而得清淨。何等為八。一者常居蘭若宴寂思惟。二者不共眾人群聚談說。三者於外境界無所貪著。四者若身若心捨諸榮好。五者飲食少欲。六者無攀緣處。七者不樂修飾音聲文字。八者轉教他人令得聖樂。
復次。諸仁者。應知般若亦以八法而得清淨。何等為八。一者善知諸蘊。二者善知諸界。三者善知諸處。四者善知諸根。五者善知三解脫門。六者永拔一切煩惱根本。七者永出一切蓋纏等惑。八者永離一切諸見所行。是名般若八種清淨。
復次。諸仁者。應知神通亦以八法而得清淨。何等為八。一者見一切色無有障礙。二者聞一切聲無所限隔。三者遍知眾生心之所行。四者憶念前際無礙無著。五者神足遊行遍諸佛國。六者盡一切漏而不非時。七者廣集善根而離諸散動。八者如初發誓願恒為善友廣濟眾生。是名神通八種清淨。
何等為八。一者苦智遍知五蘊。二者集智永斷諸愛。三者滅智觀諸緣起畢竟不生。四者道智能證有為無為功德。五者因果智知業與事無有相違。六者決定智了知無我無眾生等。七者三世智善能分別三世輪轉。八者一切智智。謂般若波羅蜜於一切徙無不證入。是名為智八種清淨。
復次。諸仁者。應知調伏亦以八法而得清淨。何等為八。一者內恒寂靜。二者外護所行。三者不捨三界。四者隨順緣起。五者觀察諸法其性無生。六者觀察諸法無有作者。七者觀察諸法本來無我。八者畢竟不起一切煩惱。是名調伏八種清淨。
復次。諸仁者。應知不放逸亦以八法而得清淨。何等為八。一者不污尸羅。二者恒淨多聞。三者成就諸定。四者修行般若。五者具足神通。六者不自貢高。七者滅諸諍論。八者不退善法。是名不放逸八種清淨。
諸仁者。若諸菩薩住不放逸。則不失三種樂。何者為三。所謂諸天樂禪定樂涅槃樂。又則解脫三惡道。何者為三。所謂地獄道畜生道餓鬼道。又則不為三種苦之所逼迫。何者為三。所謂生苦老苦死苦。又則永離三種畏。何者為三。所謂不活畏惡名畏大眾威德畏。又則超出三種有。何者為三。所謂欲有色有無色有。又則滌除三種垢。何者為三。所謂貪欲垢瞋恚垢愚癡垢。又則圓滿三種學。何者為三。所謂戒學心學慧學。又則得三種清淨。何者為三。所謂身清淨語清淨意清淨。又則具足三種所成福。何者為三。所謂施所成福戒所成福修所成福。又則能修三種解脫門。何者為三。所謂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又則令三種種性永不斷絕。何者為三。所謂佛種性法種性僧種性。諸仁者。不放逸行有如是力。是故汝等應共修行。
復次。諸仁者。菩薩所行六波羅蜜。一一具有三所治障。若住不放逸速能除斷。何等為三。謂自不布施。不欲他施。瞋能施者。自不持戒。不欲他持。瞋能持者。自不忍辱。不欲他忍。瞋能忍者。自不精進。不欲他精進。瞋能精進者。自不修定。不欲他修。瞋能修者。自無智慧。不欲他有。瞋能有者。如是我為菩薩六度一一見有三障差別。不放逸行之所除斷。
復次諸仁者。菩薩所行六波羅蜜。各以三法而得成滿。此三皆從不放逸生。何等為三。布施三者。謂一切能捨不求果報迴向菩提。持戒三者。謂重心敬授護持不缺迴向菩提。忍辱三者。謂柔和寬恕自護護他迴向菩提。精進三者。謂不捨善軛無來去想迴向菩提。禪定三者。謂遍入諸定無所攀緣迴向菩提。般若三者。謂智光明徹。滅諸戲論迴向菩提。如是名為菩薩六度一一三種能成滿法。不放逸行之所生長。
復次諸仁者。一切菩薩以不放逸故。速得成就三十七種菩提分等所有善法。證於諸佛無上菩提。云何速成菩提分法。謂諸菩薩以不放逸故。修四念處不經勤苦疾得圓滿。云何修耶。謂觀身處無所有。觀察處無所有。觀心處無所有。觀法處無所有。於一切法皆無所得。如是名為修四念處。又諸菩薩以不放逸。修四正勤疾得圓滿。云何修習。謂諸菩薩。雖恒觀察一切諸法本來無生無得無起無有作者。猶如虛空。而為未生諸惡不善法令不生故。攝心正住勤行精進。雖觀一切法無業無果。而為諸眾生已生諸惡不善法欲令斷故。攝心正住勤行精進。雖信解一切法空無所有。而為未生諸善法欲令生故。攝心正住勤行精進雖知諸法本來寂靜。而為已生諸善法欲令住故。不退失故更增長故。攝心正住勤行精進。是諸菩薩。雖恒觀察一切諸法。無有所作無能作者。體相平等。是中無有少法可得若生若滅。而常精進修習不捨。是則名為修正勤耳。又諸菩薩以不放逸故。修四神足疾得圓滿。云何修習謂諸菩薩雖永斷欲貪。而恒不捨諸善法。欲若身若心常修善行。雖觀諸法空無所得。而為化眾生勤行精進。雖了知心識如幻如化。而恒不捨具諸佛法成正覺心。雖知諸法無依無作不可取著。而恒隨所聞如理思惟。如是名為修習神足。又諸菩薩。以不放逸故。修習五根疾得圓滿。云何修習。謂諸菩薩。雖依自力而有覺悟。不從他聞然教化眾生。令其了知發生深信。雖無來想亦無去想。而勤遍修行一切智行。雖於境界無念無憶。而於其中不忘不愚。雖以智光開了諸法。而恒正定寂然不動。雖常安住平等法性。而斷眾翳障戲論分別。如是名為修習五根。又諸菩薩。以不放逸故。修習五力疾得圓滿。云何修習。謂諸菩薩。修信力時。一切外論不能傾動。修精進力。一切惡魔無能沮壞。以修念力。不入聲聞辟支佛地。修定力故。疾得遠離五蓋煩惱。以智慧力。永不取於諸見境界。是則名為修習五力。又諸菩薩。以不放逸故。修七覺分疾得圓滿。云何修耶。謂諸菩薩。於一切善法恒不忘失。是修念覺分。於諸緣起常樂觀察。是修擇法覺分。行菩提道永不退轉。是修精進覺分。知法而足無所希求。是修喜覺分。遠離身心散動之失。是修猗覺分。入空無相無願解脫是修定覺分。離於生直學習之心。是修捨覺分。是名為修七覺分法。又諸菩薩。以不放逸故。修八聖道疾得圓滿。云何修習。謂永離於斷常見故。名修習正見。離於欲覺恚覺害覺故。名修習正思惟。遠離自他不平等故。名修習正語。離於諂偽不實相故。名修習正命。離於怯弱身心事故。名修習正業。離自矜足慢他心故。名修習正勤。離諸惛愚。名修習正念。息諸分別。名修習正定。是名修習八聖道分。諸仁者。我以如前所說之義。言諸菩薩住不放逸則得成就三十七種菩提分等一切善法。證於諸佛無上菩提。諸仁者。此不放逸菩薩。入於如是菩提分法已。則出一切生死淤泥。出生死已。於一切法。都無所見。無所見故無所言說。無所言說故則得入於畢竟寂靜。云何名為畢竟寂靜。以一切法非所作。非所作故不可取。不可取故無有用。無有用故不可安立。以之為有不可安立。以為有故。應知即是畢竟寂靜。說是法時。會中有一萬二千天子。遠塵離垢法眼清淨。
爾時善勝天子。復白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士云何名修行菩薩道。文殊師利菩薩言。天子。若菩薩雖不捨生死。而不為生死諸惡所染。雖不住無為。而恒修無為功德。雖具修行六波羅蜜。而示現聲聞辟支佛行。是名修行菩薩道。
復次天子。若菩薩雖於空清淨。而善示諸境。亦不取於境。雖於無相清淨。而善入諸相。亦不執於相。雖於無願清淨。而善行三界。亦不著於界。雖於無生無滅清淨。而善說生滅。亦不受生滅。所以者何。此調伏心菩薩。雖了知一切法空無所有。然以諸眾生於境界中而生見著。以見著故增長煩惱。菩薩欲令斷諸見著。而為說法。令知一切境界是空。如說於空無相無願。無生無滅皆亦如是。是名修行菩薩道。復次天子。有往有復。名修菩薩道。云何名為有往有復。觀諸眾生心所樂欲。名之為往。隨其所應而為說法。名之為復。自入三昧名之為往。令諸眾生得於三昧。名之為復。自行聖道名之為往。而能教化一切凡夫。名之為復。自得無生忍名之為往。令諸眾生皆得此忍。名之為復。自以方便出於生死。名之為住。又令眾生而得出離。名之為復。心樂寂靜名之為往。常在生死教化眾生。名之為復。自勤觀察往復之行。名之為往。為諸眾生說如斯法。名之為復。修空無相無願解脫。名之為往。為令眾生斷於三種覺觀心故而為說法。名之為復。堅發誓願。名之為往。隨其誓願拯濟眾生。名之為復。如菩提心願坐道場。名之為往。具修菩薩所行之行。名之為復。是名菩薩往復之道。說此法時。會中有菩薩五百人。皆得無生法忍。
爾時善勝天子。白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士。我曾聞有一切功德光明世界。如是世界在何方所。佛號何等。於中說法。文殊師利菩薩言。天子。於此上方過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一切功德光明。佛號普賢如來應正等覺。在此土中演說正法。善勝天子言。大士。我心欲見彼之世界及彼如來。惟願仁慈示我令見。時文殊師利菩薩。即入三昧。此三昧名離垢光明。從其身中放種種光。其光上徹十二恒河沙佛土。至一切功德光明世界。種種色光遍滿其國。彼諸菩薩見是光已得未曾有。合掌恭敬。白普賢如來言。世尊。今此光明從何所來。普賢佛言。善男子。於此下方。過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娑婆。佛號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今現在彼敷沉靜法教。彼有菩薩名文殊師利。住不退轉入離垢光明三昧。於其身中放種種光。其光遠至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一一世界光悉充滿。是故今者有此光明。一一世界光悉充滿。是故今者有此光明。彼諸菩薩復作是言。世尊。我等今者皆願得見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及文殊師利菩薩。爾時普賢如來。即於足下千輻相中放大光明。其光朗曜。過彼下方十二恒河沙佛土入此世界光悉周遍。彼諸菩薩以佛光明。莫不見此娑婆世界及釋迦牟尼佛諸菩薩等。此土菩薩亦見彼國及普賢如來并菩薩眾。爾時普賢如來。告諸菩薩言。娑婆世界恒說大法。汝等誰能往彼聽受。眾中有菩薩。名執智炬。從座而起。白言世尊。我今願欲承佛神力往娑婆世界。惟願如來垂哀見許。普賢如來言。善男子。今正是時當疾往詣。爾時執智炬菩薩。與諸菩薩十億人俱。頭頂敬禮普賢如來。合掌恭敬右遶七匝。於彼國沒。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到娑婆世界兜率天宮。善住樓觀中文殊師利菩薩眾會之前。曲躬合掌。禮文殊師利菩薩足。而作是言。大士。汝所舒光至於我國。我世尊普賢如來應正等覺。垂許我等來此世界。為見大士禮事瞻仰聽聞法故。爾時欲色界諸天子。見彼國土諸來菩薩已。咸作是言。善哉善哉。不可思議。甚為希有。甚為希有。文殊師利善權大士。乃有如是神通變化。以三昧力放是光明。而能至彼上方世界。令諸菩薩疾來詣。此時文殊師利菩薩。復為大眾廣宣妙法。眾中有七十二那由他諸天子眾。深生信解。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於兜率天宮所為事畢。與諸菩薩釋梵四天王等無量諸天。及一切功德光明國土諸來菩薩。不起于坐。於天宮沒。一念之間到于佛所。皆從座起頂禮佛足。合掌恭敬右遶七匝。遶佛畢已。時執智炬菩薩。與其同類十億人。前白佛言。世尊。普賢如來致問起居少病少惱安樂行不。于時世尊。如法慰問諸菩薩已。普觀一切諸來大眾。勅令復坐。廣為說法莫不歡喜。
爾時世尊。復告眾言。汝等當知。此文殊師利童子。執智炬菩薩。為欲成熟無量眾生。現此神通變化之事。此二丈夫。已能成就種種方便。獲於深理智慧辯才。已於無量阿僧祇劫施作佛事。為眾生故生於世間。若有眾生得見此二菩薩者。應知則得六根自在。永不入於眾魔境界。爾時執智炬菩薩。及所同來諸菩薩眾。入此國土得見世尊。聽聞法故證無生忍。既得忍已右遶於佛。敬禮雙足。當爾之時。此三千大千世界為之震動。是諸菩薩即於佛前。沒而不現。須臾之頃還到本國。爾時世尊。告長老阿難言。此法門汝當奉持。廣為人說阿難言。唯世尊。此法門當何名之。云何奉持。佛言。此法門。名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如是奉持。佛說此經已。善勝天子長老阿難。及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