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卷第十六1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四○六四○七2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有眾多比丘集於食堂,思惟世間而思惟。
爾時,世尊知諸比丘心之所念,往詣食堂,敷座而坐,告諸比丘:「汝等比丘慎莫思惟世間思惟。所以者何?世間思惟3非義饒益,非法饒益,非梵行饒益,非智、非覺,不順涅槃。汝等當正思惟:此苦聖諦、此苦集聖諦、此苦滅聖諦、此苦滅道跡聖諦。所以者何?如此思惟則義饒益、法饒益、梵行饒益,正智、正覺、正向涅槃。」
「過去世時,有一士夫出王舍城,於拘絺羅池4側正坐,思惟世間思惟。當思惟時,見四種軍——象軍、馬軍、車軍、步軍,無量無數,皆悉入於一藕孔中。見已,作是念:我狂失性,世間所無,而今見之。爾時,去池不遠,更有大眾一處聚集。時,彼士夫詣大眾所語言:『諸人!我今發狂,我今失性,世間所無,而我今見。』如上廣說。時,彼大眾皆謂士夫狂發失性,世間所無,而彼見之。」
佛告比丘:「然彼士夫非狂失性,所見真實。所以者何?爾時,去拘絺羅池不遠,有諸天阿修5羅興四種軍,戰於空中。時,諸天得勝,阿修羅軍敗,退入彼池一藕孔中。是故,比丘!汝等慎莫思惟世間。所以者何?世間思惟非義饒益,非法饒益,非梵行饒益,非智、非覺,非正向涅槃。當思惟四聖諦。何等為四?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七四○八6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眾多比丘集於食堂,作如是論:或謂世間有常,或謂世間無常、世間有常無常、世間非有常非無常,世間有邊7、世間無邊、世間有邊無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是命是身、命異身異8,如來死後有、如來死後無、如來死後有無、如來死後非有非無。
爾時,世尊一處坐禪,以天耳聞諸比丘集於食堂論議之聲。聞已,往詣食堂,於大眾前敷座而坐,告諸比丘:「汝等比丘眾多聚集,何所言說?」
時,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我等眾多比丘集此食堂,作如是論:或說有常,或說無常。」如上廣說。
佛告比丘:「汝等莫作如是論議。所以者何?如此論者,非義饒益,非法饒益,非梵行饒益,非智、非正覺,非正向涅槃。汝等比丘應如是論議:『此苦聖諦、此苦集聖諦、此苦滅聖諦、此苦滅道跡聖諦。』所以者何?如是論議,是義饒益、法饒益、梵行饒益、正智、正覺、正向涅槃。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八四○九9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有眾多比丘集於食堂,或有貪覺覺者,或瞋覺覺者,或害覺覺者。
爾時,世尊知諸比丘心之所念,往詣食堂,敷坐具於眾前坐,告諸比丘:「汝等莫起貪覺覺,莫起恚覺覺,莫起害覺覺。所以者何?此諸覺非義饒益,非法饒益,非梵行饒益,非智、非正覺,不向涅槃。汝等當起苦聖諦覺、苦集聖諦覺、苦滅聖諦覺、苦滅道跡聖諦覺。所以者何?此四聖諦覺,義饒益、法饒益、梵行饒益、正智、正覺、向於涅槃。是故,諸比丘!於四聖諦當勤方便,起增上欲,正智正念,精進修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九四一○10
如是我聞:
一時,……如上廣說,差別者:「起親里覺、國土人民覺、不死覺……。」乃至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一○四一一11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有眾多比丘集於食堂,作如是論:或論王事、賊事、鬥戰事、錢財事、衣被事、飲食事、男女事、世間言語事、事業事、諸海中事。
爾時,世尊於禪定中,以天耳聞諸比丘論說之聲,即從座起,往詣食堂,敷坐具於眾前坐,告諸比丘:「汝等比丘眾多聚集,為何所說?」
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我等於此聚集,或論說王事……。」如上廣說。
佛告比丘:「汝等莫作是論,論說王事……乃至不向涅槃。若論說者,應當論說:『此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所以者何?此四聖諦以義饒益、法饒益、梵行饒益、正智、正覺、正向涅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一一四一二12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眾多比丘集於食堂,作如是說:「我知法、律,汝等不知我所說成就,我等所說與理合;汝等所說不成就,不與理合;應前說者,則在後說;應後說者,則在前說,而共諍論言。我論是汝等不如,能答者當答。」
爾時,世尊於禪定中,以天耳聞諸比丘諍論13之聲,……如是廣說,乃至於四聖諦無間等者,當勤起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一二四一三14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有眾多比丘集於食堂,作如是論:「波斯匿王、頻婆娑羅王,何者大力?何者大富?」
爾時,世尊於禪定中,以天耳聞諸比丘論說之聲,即從座起,往詣食堂,敷坐具於眾前坐,問諸比丘:「汝等何所論說?」
時,諸比丘即以上事具白世尊。
佛告比丘:「汝等用說諸王大力、大富為?汝等比丘!莫作是論,所以者何?此非義饒益,非法饒益,非梵行饒益,非智、非正覺,不向涅槃。汝等當說:『此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所以者何?此四聖諦是義饒益、法饒益、梵行饒益、正智、正覺、正向涅槃。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一三四一四15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有眾多比丘集於食堂,作如是論:汝等宿命16作何等業?為何工巧?以何自活?
爾時,世尊於禪定中,以天耳聞諸比丘論說之聲,即從座起,往詣食堂,敷坐具於眾前坐,問諸比丘:「汝說何等?」
時,諸比丘以上據說具白世尊。
佛告比丘:「汝等比丘!莫作是說:『宿命所作。』所以者何?此非義饒益,非法饒益,非梵行饒益,非智、非正覺,不向涅槃。汝等比丘!當共論說:『此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所以者何?此義饒益、法饒益、梵行饒益、正智、正覺、正向涅槃。是故,比丘!依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一四四一五17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有眾多比丘集於食堂,作如是論說18:某甲檀越19作粗疏食,我等食已,無味無力;我等不如捨彼粗食,而行乞食。所以者何?比丘乞食時得好食,又見好色,時聞好聲,多人所識,亦得衣被、臥具、醫藥。
爾時,世尊於禪定中,以天耳聞諸比丘論說之聲,即詣食堂,……如是廣說,乃至正向涅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一五四一六20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持我所說四聖諦不?」
時,有異比丘從座起,整21衣服,為佛作禮,合掌白佛:「唯然,世尊所說四聖諦,我悉受持。」
佛告比丘:「汝云何受持四聖諦?」
比丘白佛言:「世尊說言,此是苦聖諦,我即受持;此苦集聖諦、此苦滅聖諦、此苦滅道跡聖諦,如是,世尊說四聖諦,我即受持。」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我說苦聖諦,汝真實受持;我說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汝真實受持。」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一六四一七22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持我所說四聖諦不?」
時,有比丘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為佛作禮,合掌白佛:「唯然,世尊所說四聖諦,我悉受持。」
佛告比丘:「汝云何持我所說四聖諦?」
比丘白佛言:「世尊說苦聖諦,我悉受持。如如、不離如、不異如23,真、實、審諦、不顛倒,是聖所諦,是名苦聖諦;世尊說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諦、不顛倒,是聖所諦,是為世尊說四聖諦,我悉受持。」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真實持我所說四聖諦,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諦、不顛倒,是名比丘真實持我四聖諦。」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一七四一八24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持我所說四聖諦不?」
時,有異比丘從座起,整衣服,為佛作禮,合掌白佛言:「唯然,世尊所說四聖諦,我悉持之。云何四諦?世尊說苦聖諦,我悉持之;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我悉持之25。」
佛告彼比丘:「善哉!善哉!如我所說四聖諦,汝悉持之。諸比丘!若沙門、婆羅門作如是說:『如沙門瞿曇所說苦聖諦,我當捨,更立苦聖諦』者,但有言數,問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其境界故。『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我今當捨,更立餘四聖諦』者,彼但有言數,問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是境界故。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一八四一九26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於佛有疑者,則於苦聖諦有疑,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則有疑惑;若於法、僧有疑者,則於苦聖諦疑惑,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疑惑。若於佛不疑惑者,則於苦聖諦不疑惑,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不疑惑;若於法、僧不疑惑者,則於苦聖諦不疑惑,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不疑惑。」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一九四二○27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沙門、婆羅門於苦聖諦有疑者,則於佛有疑,於法、僧有疑;若於28集、滅、道疑者,則於佛有疑,於法、僧有疑。若於苦聖諦無疑者,則於佛無疑,於法、僧無疑;於集、滅、道聖諦無疑者、則於佛無疑、於法、僧無疑。」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二○四二一29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30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共行至深嶮巖31。」
諸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爾時,世尊與諸大眾至深嶮巖,敷座而坐,周匝觀察深嶮巖已,告諸比丘:「此巖極大深嶮32。」
時,有異比丘從座起,整衣服,為佛作禮,合掌白佛言:「世尊!此極深嶮,然復有一極深嶮極嶮於此,甚可怖畏者不?」
佛知其意,即告言:「如是,比丘!此極深嶮,然復有大深嶮嶮於此者,甚可怖畏,謂諸沙門、婆羅門於苦聖諦不如實知,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不如實知,彼於生本諸行樂著33,於老、病、死、憂、悲、惱苦生本諸行樂著,而作是行;老、病、死、憂、悲、惱苦行,轉增長故,隨於生深嶮之處;墮於老、病、死、憂、悲、惱苦深嶮之處,如是,比丘!此則大深嶮嶮於此者。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二一四二二34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大熱35地獄,若眾生生於彼中,一向與烔然。」
時,有異比丘從座起,整衣服,為佛作禮,合掌白佛言:「如世尊說,此則大熱。世尊!唯此大熱,復有大熱過於此者,甚可怖畏,無有過上。」
「如是,比丘!此則大熱,亦更有大熱過於此者,甚可怖畏,無有過上。何等為更有大熱,甚可怖畏,過於此者?謂沙門、婆羅門此苦聖諦不如實知,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不如實知,……如是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大熱熾然,是名比丘大熱燒36然,甚可怖畏,無有過者。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二二四二三37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大闇地獄,彼諸眾生,生彼中者,不見自身分。」
時,有異比丘從座起,整衣服,為佛作禮,合掌白佛言:「世尊!此則大闇,唯此大闇,復更有餘大闇,甚可怖畏,過於此不?」
佛告比丘:「如是,更有大闇,甚可怖畏,過於此者,謂沙門、婆羅門於四聖諦不如實知,……乃至墮於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大闇之中。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二三四二四38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日遊行,照諸世界,乃至千日千月,照千世界、千須彌山、千弗婆提39、千閻浮提40、千拘耶尼41、千鬱單越42、千四天王、千三十三天、千炎魔43天、千兜率天、千化樂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是名小千世界。此千世界,中間闇冥,日月光照,有大德力,而彼不見,其有眾生,生彼中者,不見自身分。」
時,有異比丘從座起,整衣服,為佛作禮,合掌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是大闇冥,復更有餘大闇冥處過於此耶?」
佛告比丘:「有大闇冥過於此者,謂沙門、婆羅門於苦聖諦不如實知,……乃至墮於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大闇冥中,是名比丘有大闇冥過於世界中間闇冥。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佛說此經已,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二四四二五44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從小千世界數滿至千,是名中千世界。於是中千世界,中間闇冥,……如前所說,乃至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二五四二六45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從中千世界數滿至千,是名三千大千世界。世界中間闇冥之處,日月遊行,普照世界,而彼不見,……乃至墮於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大闇冥中。是故,諸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二六四二七46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四聖諦。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何等為四?謂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是名四聖諦。」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當說,如是有、如是當知,亦如上說。
四二七四二八47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勤禪思,正方便起,內寂其心。所以者何?比丘禪思,內寂其心成就已,如實顯現。云何如實顯現?謂此苦聖諦如實顯現,此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如實顯現。」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二八四二九48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無量三摩提,專心正念。所以者何?修無量三摩提,專心正念已,如是如實顯現。云何如實顯現?謂此苦聖諦如實顯現,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如實顯現。」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二九四三○49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佛告諸比丘:「如人擲杖於虛空中,尋即還墮,或根著地,或腹著地,或頭著地。如是,沙門、婆羅門於此苦聖諦不如實知,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對諦不如實知,當知是沙門、婆羅門或墮地獄,或墮畜生,或墮餓鬼。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學無間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50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三○四三一51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人擲杖置虛空中,其必還墮,或墮淨地,或墮不淨地。如是,沙門、婆羅門於苦聖諦不如實知,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不如實知;以不如實知故,或生善趣,或生惡趣。是故,諸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三一四三二52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佛告諸比丘:「譬如五節相續輪,大力士夫令速旋轉。如是,沙門、婆羅門於此苦聖諦不如實知,此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不如實知,輪迴五趣,而速旋轉,或墮地獄,或墮畜生,或墮餓鬼,或人、或天,還墮惡道,長夜輪轉。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三二四三三53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來、應、等正覺增上54說法,謂四聖諦,開示、施設、建立、分別、散說、顯現、表露。何等為四?謂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三三四三四55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何等為黠慧?為此苦聖諦如實知,此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為不知耶?」
諸比丘白佛:「如我解世尊所說,於四聖諦如實知者,此為黠慧。」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於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者,是則黠慧。是故,諸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三四四三五56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須達長者往詣佛所,稽首佛足,於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此四聖諦為漸次無間等?為一頓無間等?」
佛告長者:「此四聖諦漸次無間,非頓無間等。」
佛告長者:「若有說言『於苦聖諦未無間等,而於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此說不應。所以者何?若於苦聖諦未無間等,而欲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無有是處。」
「猶如有人,兩細樹葉連合為器,盛水持行,無有是處。如是於苦聖諦未無間等,而欲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無有是處。」
「譬如有人,取蓮華葉連合為器,盛水遊行,斯有是處。如是,長者!於苦聖諦無間等已,而欲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斯有是處。是故,長者!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三五四三六57
如須達長者所問,有異比丘問,亦如是說,唯譬有差別:「如有四登58階道,昇59於殿堂。若有說言『不登初階,而登第二、第三60、第四階61昇堂殿』者,無有是處。所以者何?要由初階,然後次登62第二、第三、第四階得昇殿堂。如是,比丘!於苦聖諦未無間等,而欲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無有是處。」
「譬如,比丘!若有人言:『以四階道昇於殿堂,要由初階,然後次登第二、第三、第四階得昇殿堂。』應作是說。所以者何?要由初階,然後次登第二、第三、第四階昇於殿堂,有是處故。如是,比丘!若言『於苦聖諦無間等已,然後次第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應作是說。所以者何?若於苦聖諦無間等已,然後次第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有是處故。」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三六四三七63
如異比丘問,阿難所問,亦如是說,唯譬差別。
佛告阿難:「譬如四磴梯昇於64殿堂。若有說言『不由初磴65,而登第二、第三、第四磴昇殿堂』者,無有是處。如是,阿難!若於苦聖諦未無間等,而欲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此不應說。所以者何?若於苦聖諦未無間等,而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無有是處。」
「譬如,阿難!由四磴梯昇於殿堂。若有人言『要由初磴,然後次登66第二、第三、第四磴昇殿堂』者,此所應說。所以者何?要由初磴,然後次登67第二、第三、第四磴昇殿堂者,有是處故。如是,阿難!於苦聖諦無間等已,然後次第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斯有是處。」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三七四三八68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大地草木,悉取為鏘,貫大海中,一切水蟲悉能貫不?」
比丘白佛:「不能,世尊!所以者何?大海諸蟲,種種形類,或極69細不可貫,或極大不可貫。」
佛告比丘:「如是!如是!眾生界無數無量。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佛說是70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三八四三九71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手執土石,問諸比丘:「於意云何?此手中土石為多?彼大雪山72土石為多?」
比丘白佛言:「世尊手中土石甚少少耳,雪山土石甚多無量,百千巨億,算數譬類不可為比。」
佛告比丘:「其諸眾生於苦聖諦如實知者,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者,如我手中所執土石;其諸眾生於苦聖諦不如實知,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不如實知者,如彼雪山土石,其數無量。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三九四四○73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湖池,深廣五十由旬,其水盈滿。若有士夫以髮以毛,或以指端渧74彼湖水,乃至再三。云何,比丘!如彼士夫所渧水多?湖池水多?」
比丘白佛:「如彼士夫毛髮指端再三渧水,甚少少耳;彼湖大水,其量無數,乃至算數譬類不可為比。」
佛告比丘:「如大湖水,甚多無量。如是多聞聖弟子具足見諦,得聖道果,斷諸苦本,如截多羅樹頭,於未來世成不生法;餘不盡者,如彼士夫髮毛指端所渧之水。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大湖水譬,如是薩羅多吒迦75、恒伽76、耶符那77、薩羅遊78、伊羅跋提79摩醯80,及四大海,其譬亦如上說81
四四○四四一82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手捉團土,大如梨果,告諸比丘:「云何,比丘!我手中此團土為多?大雪山中土石為多?」
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手中團土少少耳,彼雪山王,其土石甚多,百千億那由他,乃至算數譬類不得為比。」
佛告諸比丘:「如我所捉團土,如是,眾生於苦聖諦如實知,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者,亦復如是。如大雪山王土石者,如是,眾生於苦聖諦不如實知,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不如實知者,亦復如是。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雪山王,如是尼民陀羅山、毘那多迦山、馬耳山、善見山、佉提羅迦山、伊沙陀羅山、由揵陀羅山83、須彌山王,及大地土石,亦復如是。如梨果,如是阿摩勒迦果、跋陀羅果、迦羅迦果、豆果……乃至蒜子譬,亦復如是。
四四一四四二84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以爪甲擎土已,告諸比丘:「於意云何?我爪甲上土為多?此大地土多?」
諸比丘白佛言:「世尊甲上85土甚少少耳;此大地土甚多無量,乃至算數譬類不可為比。」
佛告比丘:「如甲上土者,若諸眾生,形可見者,亦復如是。其形微細,不可見者,如大地土。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學無間等。」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陸地,如是水性亦爾86
如甲上土,如是眾生、人道者,亦復如是87;如大地土,如是非人亦爾88
如甲上土,如是生中國者亦爾89;如大地土,如是生邊地者亦爾90
如甲上土,如是成就聖慧眼者,亦復91如是;如大地土,如是不成就聖慧眼者亦爾。
如甲上土,如是眾生知此法、律者,亦復如是;如大地土,如是眾生不知法、律者92亦爾。如知,如是等知、普知,正想、正覺、正解,法無間等亦如是。
如甲上土,如是眾生知有父母亦爾93;如大地土,如是眾生不知有父母亦爾94
如甲上土,如是知有沙門、婆羅門家之尊長,作所應作作福,此世他世畏罪行施,受齋持戒亦爾95;如大地土,不知有沙門、婆羅門之尊長,作所應作作福,此世他世畏罪行施,受齋持戒,亦如是說96
如甲上土,如是眾生不殺、不盜、不邪婬、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亦爾97;如大地土,如是眾生不持諸戒者亦爾。如是離貪、恚、邪見,及不離貪、恚、邪見,亦如是說98
如甲上土,如是不殺、不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如大地土,如是不持五戒者亦爾99
如甲上土,如是眾生持八戒者亦如是;如大地土,如是眾生不持八戒者亦爾。
如甲上土,如是眾生持十善者亦如是;如大地土,如是眾生不持十善者亦如是。
如甲上土,如是眾生從地獄命終,生人中者亦如是100;如大地土,如是眾生從地獄命終,還生地獄者亦如是。如地獄,如是畜生、餓鬼亦爾101
如甲上土,如是眾生從地獄命終,生天上者亦如是;如大地土,如是眾生從地獄命終,還生地獄者亦如是。如地獄,如是畜生、餓鬼亦爾。
如甲上土,如是眾生人道中沒,還生人道中者亦如是102;如大地土,其諸眾生從人道中沒,生地獄中者亦如是。如地獄,如是畜生、餓鬼亦爾103
如甲上土,其諸眾生從天命終,還生天上者亦如是;如大地土,其諸眾生天上沒,生地獄中者亦如是。如地獄,畜生、餓鬼亦如是。
四四二四四三104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本未聞法時,得正思惟此苦聖諦,正見已生;此苦集聖諦、此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正見已生。」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已生,如是今生、當生亦如是105
如生,如是起、習、近修、多修、觸、作證亦如是。
四四三四四四106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眼藥丸,深廣一由旬。若有士夫取此藥丸,界界安置,能速令盡於彼界,界不得其邊,當知諸界,其數無量。是故,比丘!當善界學,善種種界,當如是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四四四四五107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眾生常與界俱,與界和合。云何眾生常與界俱?謂眾生行不善心時與不善界俱,善心時與善界俱,勝心時與勝界俱,鄙心時與鄙界俱。是故,諸比丘!當作是學,善種種界!」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四五四四六108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廣說如上。差別者,即說偈言:

「常會故常生,相離生則斷,
如人執小木,而入於巨海,
人木則俱沒,懈怠俱亦然,
當離於懈怠,卑劣之精進。
賢聖不懈怠,安住於遠離,
慇懃精進禪,超度生死流。
膠漆得其素,火得風熾然,
珂乳則同色,眾生與界俱,
相似共和合,增長亦復然109。」

四四六四四七110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眾生常與界俱,與界和合。云何與界俱?謂眾生不善心時與不善界俱,善心時與善界俱,鄙心時與鄙界俱,勝心時與勝界俱。」
「時,尊者憍陳如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上座多聞大德,出家已久,具修梵行。」
「復有尊者大迦葉111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少欲知足,頭陀112苦行,不畜遺餘。」
「尊者舍利弗113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大智辯才。」
「時,尊者大目揵連114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神通大力。」
「時,阿那律陀115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天眼明徹。」
「時,尊者二十億耳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勇猛精進,專勤修行者。」
「時,尊者陀驃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能為大眾修供具者。」
「時,尊者優波離116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通達律行。」
「時,尊者富樓那117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皆是辯才善說法者。」
「時,尊者迦旃延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能分別諸經,善說法相。」 「時,尊者阿難118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多聞總持。」
「時,尊者羅睺羅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善持律行。」
「時,提婆達多119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習眾惡行。是名比丘常與界120俱,與界和合。是故,諸比丘!當善分別種種諸界。」
佛說是經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四七四四八121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如上廣說已,即說偈言:

「常會故常生,相離生則斷,
如人執小木,而入於巨海,
人木則俱沒,懈怠俱亦然,
當離於懈怠,卑劣之精進。
賢聖不懈怠,安住於遠離,
慇懃精進禪,超度生死流。
膠漆得其素,火得風熾然,
珂乳則同色,眾生與界122俱,
相似共和合,增長亦復然。」

四四八四四九123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眾生常與界俱,與界和合,……。」如是廣說,乃至:「勝心生時與勝界俱,鄙心生時與鄙界俱,殺生時與殺界俱,盜婬、妄語、飲酒心時,與……飲酒界俱;不殺生時與不殺界俱,不盜、不婬、不妄語、不飲酒,與……不飲酒界俱。是故,諸比丘!當善分別種種124界。」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四九四五○125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眾生常與界俱,與界和合。不信時與不信界俱,犯戒時與犯戒界俱,無慚無愧時與無慚無愧界俱;信心時與信界俱,持戒時與持戒界俱,慚愧心時與慚愧界俱。是故,諸比丘!當善分別種種諸界。」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信、不信,如是精進、不精進,失念、不失念,正受、不正受,多聞、少聞,慳者、施者,惡慧、善慧,難養、易養,難滿、易滿,多欲、少欲,知足、不知足,攝受、不攝受界俱,如上經126,如是廣說127
四五○四五一128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種種諸界。諦聽!善思!當為汝說。云何為種種界?謂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是名種種界。」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五一四五二129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緣種種界生種種觸,緣種種觸生種種受,緣種種受生種種愛。云何種種界?謂十八界——眼界、色界、眼識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識界,是名種種界。」
「云何緣種種界生種種觸?……乃至云何緣種種受生種種愛?謂緣眼界生眼觸,緣眼觸生眼觸生130受,緣眼觸生受生眼觸生愛;耳、鼻、舌、身、意界緣生意觸,緣意觸生意觸生受,緣意觸生受生意觸生愛。」
「諸比丘!非緣種種愛生種種受,非緣種種受生種種觸,非緣種種觸生種種界;要緣種種界生種種觸,緣種種觸生種種受,緣種種受生種種愛,是名比丘緣種種界生種種觸,緣種種觸生種種受,緣種種受生種種愛。」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五二四五三131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緣種種界生種種觸,緣種種觸生種種受,緣種種受生種種愛。云何種種界?謂十八界——眼界、色界、眼識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識界,是名種種界。」
「云何緣種種界生種種觸?緣種種觸生種種受?緣種種受生種種愛?謂緣眼界生眼觸,非緣眼觸生眼界,但緣眼界生眼觸;緣眼觸生眼受,非緣眼受生眼觸,但緣眼觸生眼受;緣眼受生眼愛,非緣眼愛生眼受,但緣眼受生眼愛。如是耳、鼻、舌、身、意界緣生意觸,非緣意觸生意界,但緣意界生意觸;緣意觸生意受,非緣意受生意觸,但緣意觸生意受;緣意受生意愛,非緣意愛生意受,但緣意受生意愛。」
「是故,比丘!非緣種種愛生種種受,非緣種種受生種種觸,非緣種種觸生種種界;但緣種種界生種種觸,緣種種觸生種種受,緣種種受生種種愛,是名比丘當善分別種種界。」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五三四五四132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緣種種界生種種觸,緣種種觸生種種受,緣種種受生種種想,緣種種想生種種欲,緣種種欲生種種覺,緣種種覺生種種熱,緣種種熱生種種求。」
「云何種種界?謂十八界——眼界……乃至法界。」
「云何緣種種界生種種觸?……乃至緣種種熱生種種求?謂緣眼界生眼觸,緣眼觸生眼受,緣眼受生眼想,緣眼想生眼欲,緣眼欲生眼覺,緣眼覺生眼熱,緣眼熱生眼求。如是耳、鼻、舌、身、意界緣生意觸,緣意觸生意受,緣意受生意想,緣意想生意覺,緣意覺生意熱,緣意熱生意求,是名比丘緣種種界故生種種觸,……乃至緣種種熱生種種求。」
「比丘!非緣種種求生種種熱,非緣種種熱生種種覺,非緣種種覺生種種想,非緣種種想生種種受,非緣種種受生種種觸,非緣種種觸生種種界;但緣種種界生種種觸,……乃至緣種種熱生種種求。」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經卷第十六


1卷題之次行麗本有「雜因誦第三品之四」八字,今依據印順長老之雜阿含經論會編,將之刪去。
2本經說明世間思惟無所饒益,故莫思惟,唯應思惟出世間之四諦。相應部S.56.41.Cinta 思惟
3世間思惟loka-cinta巴,即思惟世間諸法。
4拘絺羅池:位於王舍城外。巴利本作Sumagadha pokkharani須摩揭陀蓮花池。
5「修」,宋、元二本均作「脩」。
6本經說明莫論十四無記,應學現觀四聖諦。相應部S.56.8.Cinta 思
7有邊antava巴,即具有邊際,具有終端,有限之意。
8「是命是身,命異身異」,巴利本作tam jivam tam sariram ti va,annam jivam annam sariram ti va或者命即是身,或者命非是身。偏執此見,皆名為邪見。
9本經說明莫起貪、恚、害三惡覺,當起四聖諦覺。相應部S.56.7.Vitakka尋
10本經說明莫起親里覺等,當起四聖諦覺。
11本經說明莫論說世間事,應論說四聖諦。相應部S.56.10.Katha 論
12本經說明應廢止無益之論諍,應學四聖諦。相應部S.56.9.Viggahika 諍
13「諍論」,宋、元、明三本均作「論諍」二字。
14本經說明論說諸王大力大富無益,應當學四聖諦。小部‧自說經Ud. 2.2.Mucalinda-vagga 目真鄰陀品
15本經說明論說宿命無益,應當學四聖諦。
16宿命:指前生、前世。
17本經說明論說檀越所施物品之好惡無益,應當學四聖諦。
18「論說」,麗本作「說論」,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論說」。
19檀越:即施主。
20本經敘說佛所說四聖諦,一比丘悉受持。相應部S.56.15.Dharana 受持
21「整」,麗本作「正」,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整」。
22本經說明佛所說四聖諦是如如、不離如、不異如,如是受持,是名真實受持四聖諦。相應部S.56.20,27.Tatha 如
23「如如、不離如、不異如」,巴利本作tatham etam avitatham etam anannatatham etam此是真實的,此是不離真實的,此是不異真實的。如,意為「真實」。
24本經說明除佛所說四聖諦外,別無四聖諦。相應部S.56.16.Dharana 受持)
25「唯然……持之」,巴利本作「如佛所說第一苦聖諦我受持,若有沙門、婆羅門說『沙門瞿曇所說非第一苦聖諦,我當捨此第一苦聖諦,別立第一苦聖諦』者,無有是處……。」S.Vol.5.P.428
26本經說明若於佛法僧疑惑者,則於四聖諦疑惑,反之則不疑惑。
27本經說明若於四聖諦有疑,則於三寶有疑,反之則不疑。
28「於」,麗本作「苦」,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於」。
29本經說明不知四聖諦者沈淪生死,其深嶮甚於深嶮巖。相應部S.56.42.Papata 深嶮
30「迦蘭陀竹園」,巴利本作Gijjhakute-pabbata耆奢崛山,園林名。位於中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北方,為摩揭陀國王頻婆娑羅王施與佛及眾僧居住及佛陀說法處。
31深嶮巖Patibhanakuta巴,為靠近靈鷲山之一峰,為岩石聳立的絕壁。
32深嶮papata巴,即絕壁。
33彼於生本諸行樂著jatisamvattanikesu sankharesu abhiramati巴,於導至於生之諸行樂著。
34本經說明不知四聖諦而導致老、病、死、憂、悲、惱苦,其苦甚於大熱地獄。相應部S.56.43.Parilaha 熱煩
35大熱Maha-parilaha巴,地獄名。八熱地獄之一。
36「燒」,宋、元、明三本均作「熾」。
37本經說明不知四聖諦而墮入生、老、病、死、憂、悲、惱苦之大闇冥,其可怖畏甚於墮入大闇地獄。相應部S.56.46.Andhakara 闇黑
38本經說明不知四聖諦而墮入生、老、病、死、憂、悲、惱苦之大闇冥,其闇冥甚於墮入小千世界之中間闇冥。參閱相應部S.56.46.Andhakara 闇黑、增支部A.3.80.Abhibhu ◎阿毘浮。
39弗婆提Pubbavideha巴,即東勝神洲。佛經中所常引述印度所傳之四大洲之一,與下列三者共稱為四大部洲。
40閻浮提Jambudipa巴,即南瞻部洲。
41拘耶尼Aparagoyana巴,即西牛貨洲。
42鬱單越Uttarakuru巴,即北俱盧洲。
43「魔」,宋、元、明三本均作「摩」。
44本經為前經之略說。差異處為「中千世界,中間闇冥」。參閱相應部S.56.46.Andhakara 闇黑、增支部A.3.80.Abhibhu ◎阿毘浮。
45本經說明於四諦不學無間等,則墮入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大闇冥,其闇冥更甚於墮入三千大千世界之中間闇冥。參閱相應部S.56.46.Andhakara 闇黑、增支部A.3.80.Abhibhu ◎阿毘浮。
46本經說明聞四聖諦,當善思念。相應部S.56.29.Parinneyya or Abhinneya 應遍知
47本經說明若勤禪思,內寂其心,則四聖諦顯現。相應部S.56.2.Patisallana 宴默
48本經說明若修三摩提,則四聖諦顯現。相應部S.56.1.Samadhi 定
49本經說明若不知四聖諦,則墮落三惡道。相應部S.56.33.Danda 杖
50「聞」,宋、元二本均作「間」。
51本經說明不如實知四聖諦故,或生善趣,或生惡趣。參閱相應部S.15.9.Danda 杖
52本經說明若不如實知四聖諦,則輪迴於五趣。參閱雜阿含卷三十四第九四六經。
53本經說明佛於四聖諦增上說法。
54增上:意為「加強」。
55本經說明於四聖諦如實知者,謂之黠慧。
56本經說明四聖諦須漸次修學而後得無間等。
57本經說明四聖諦由漸次而得,譬如登殿堂,由初階而登。相應部S.56.44.Kutagara 重閣堂
58「登」,宋本作「橙」,元、明二本均作「磴」。
59「昇」,明本作「陞」。
60「三」,宋本作「三橙」二字,元、明二本均作「三磴」二字。
61宋本無「階」字。
62宋本無「登」字。
63本經經意同第四三五經。相應部S.56.44.Kutagara 重閣堂
64宋、元、明三本均無「於」字。
65「磴」,宋本作「橙」。
66「登」,明本作「磴」。
67「登」,宋本作「橙」。
68本經說明眾生界無數無量,若於四聖諦無間等,則得脫眾生界,故宜學四聖諦。相應部S.56.36.Pana 生類
69「極」,麗本作「於」,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極」。
70「是」,宋、元、明三本均作「此」。
71本經說明如實知四聖諦者如手中之土,不如實知者如雪山之土。相應部S.56.49-50.Sineru 須彌
72雪山Sumeru梵、Sineru巴,即今之喜馬拉雅山,或謂其形狀與起世經中之須彌山類似。
73本經說明多聞聖弟子具足見諦,所盡苦本如大湖水,不盡者如指端之水。相應部S.56.52.Pokkharani 湖池,53-54. Sambhejja 合流
74「渧」,宋、元、明三本均作「滴」。
75薩羅多吒迦Seyyathidam?巴。
76恒伽Ganga巴,河名。即恒河。
77耶符那Yamuna巴,河名。
78薩羅遊Sarabhu巴,河名。
79伊羅跋提Aciravati巴,河名。
80摩醯Mahi巴河名。
81本段說明具足見諦亦可以其它做譬。相應部S.56.53-54.Sambhejja 合流
82本經說明眾生不知四聖諦者如大雪山之土石,知者如手中之團土。相應部S.56.55-56. Pathavi 地
83尼民陀羅山Nimindhara梵,華譯持地山。毘那多迦山Vinataka梵,華譯象鼻山。馬耳山Asvakarna梵,音譯阿沙干那。善見山Sudarsana梵,音譯修騰沙女。佉提羅迦山Khadiraka梵,華譯擔木或空破山。伊沙陀羅山Isadhara梵,華譯自在持。由揵陀羅山Yugandhara梵,華譯持雙。此等諸山皆以須彌山為中山,而圍繞於四周。
84本經說明眾生身形可見者如爪上土,不見者如大地土。相應部S.56.51.Nakhasikha 爪頂,61-70.Annatra etc.餘處等
85宋、元、明三本均無「上」字。
86「如陸地……亦爾」。相應部S. 56. 65.Odaka 水
87「如甲上土……如是」。相應部S. 56. 61.Annatra 餘處
88「如大地土……亦爾」。相應部S. 56. 61.Annatra 餘處
89「如甲上土……亦爾」。相應部S. 56. 62.Paccanta 邊地
90「如大地土……亦爾」。相應部S. 56. 62.Paccanta 邊地
91宋、元、明三本均無「復」字。
92宋、元、明三本均無「者」字。
93「如甲上土……亦爾」。相應部S. 56. 66.Matteyya 母,56.67.Petteyya 父
94「如大地土……亦爾」。參閱相應部S. 56. 67.Petteya 父,56.66.Matteyya 母
95「如甲上土……持戒亦爾」。相應部S. 56. 68-70.Samanna etc. 沙門等
96「如大地土……亦如是說」。相應部S. 56. 68-70.Samanna etc. 沙門等
97「如甲上土……不綺語亦爾」。相應部S. 56. 71-76.Pana etc.生等
98「如大地土……亦如是說」。相應部S. 56. 71-76.Pana etc. 生等
99「如甲上土……五戒者亦爾」。相應部S. 56. 64. Surameraya 酒
100「如甲上土……亦如是」。參閱相應部S. 56. 61.Annatra餘處,56.102.Pancagati 五趣
101「如大地土……餓鬼亦爾」。參閱相應部S. 56. 61.Annatra餘處,56.102.Pancagati 五趣
102「如甲上土……亦如是」。參閱相應部S. 56. 61.Annatra餘處
103「如大地土……餓鬼亦爾」。參閱相應部S. 56. 104.Pancagati 五趣
104本經說明世尊未聞正法時,於四聖諦正見已生。
105麗本無「亦如是」三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106本經以眼藥丸為譬,說明諸界其數無量。
107本經說明眾生常與界俱,若善心時與善界俱,反之則與惡界俱,因此當作是學,善種種界。相應部S.14.14.Hinadhimutti 劣意志
108本經經意同第四四四經。相應部S.14.16.Sagatha 有偈
109「膠漆得其素……增長亦復然」,巴利本無此段。
110本經說明眾生常與界俱,與界和合,當善分別種種界。相應部S.14.15.Kammam 業
111大迦葉Maha-Kasapa巴,佛十大弟子之一,專修頭陀行者。
112頭陀Dhuta巴,譯為苦行,共有十二法,名十二頭陀。
113舍利弗Sariputta巴,佛陀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比丘。
114大目揵連Maha-Moggallana巴,佛陀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比丘。
115阿那律陀Anuruddha巴,佛陀十大弟子中天眼第一比丘。
116優波離Upali巴,佛陀十大弟子中持律第一比丘。
117富樓那Punna巴,佛陀十大弟子中說法第一比丘。
118阿難Ananda巴,佛陀十大弟子中多聞第一比丘。
119提婆達多Devadatta巴,先為佛之弟子,後叛佛自成僧團,甚至常害佛,及破壞佛陀之僧團。
120「界」,宋、元、明三本均作「眾」。
121本經經意同第四四六經。相應部S.14.16.Sagatha 有偈
122「界」,大正本作「果」。
123本經經意同第四四七經,廣說勝界、鄙界、飲酒界、不殺界等。相應部S.14.12.Sanidanam 有因,參閱失譯雜阿含第二十經—大正〈No.10120〉、法炬譯佛說相應相可經。
124「種」,宋、元、明三本均作「種諸」二字。
125本經經意同第四四八經,廣說不信界、犯界、無慚無愧界、慚愧界。
126上經,即第四四八經。
127本段列舉和前經有相同說法之名目略說。相應部S.14.21-24.Appassutena dve etc.◎少聞者俱等)
128本經說明十八界。相應部S.14.1.Dhatu 界
129本經說明界是精神作用之根本,緣界而生觸、受、愛。相應部S.14.2-6.Samphassam etc. 觸等
130元、明二本均無「觸生」二字。
131本經經意同第四五一經。相應部S.14.2-6.Samphassam etc. 觸等
132本經經意同第四五一經,緣界而生觸、受、想、欲、覺、熱、求。相應部S.14.7-10.Sanna etc. 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