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等集眾德三昧經卷上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一時佛遊於維耶離大樹重閣精舍。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一萬皆學戒具足曉了聖達。菩薩二萬悉不退轉。逮諸總持辯才無礙。悉得神通分別解暢。定意所行心性進止。而甚堅強懷來智慧。善權方便度於彼岸。其名曰意行菩薩。吉意菩薩。上意菩薩。持意菩薩。增意菩薩。金剛意菩薩。無限意菩薩。法意菩薩。慈氏菩薩。溥首菩薩。鉤瑣菩薩。釋梵四王天及諸天子。萬四千人亦皆來會。 爾時世尊與無央數百千之眾眷屬圍繞而為說經。欲放軀命自期三月當取。滅度。鉤瑣菩薩即從坐起。更整衣服偏袒右肩長跪叉手而白佛言。甚哉如來欲捨壽命。期於三月當般泥洹。世尊。唯說諸菩薩護。菩薩救攝。菩薩所說。菩薩所現。菩薩所殖眾德之本。不斷佛教將濟法眼。恩惠聖眾不捨群生。為講說法超無為道。如來滅後法澤廣被菩薩大士。不廢無上正真之道。常不離佛聽經供僧而立要志。心意堅固遵法散誼。其念所趣靡不覺達。體解所歸多所殊越。恆懷慚恥自淨無犯。所慮慷慨威儀具足。所建勇猛降制勞穢。伏諸欲垢無所畏憚。遊於眾會而不忌難毛衣不豎。唯天中天。云何菩薩大士。進益眾德不乏智慧不違禪定。所慕道心未嘗缺廢。內性弘毅結友究竟至于滅度言行相副所遵佛法無有邪偽。常護正戒所聞不惑。攝淨三禁而尚忍辱。每行等心無有暴慢向於黎元。善修精進心無懈厭。諸所應行一切成辦。一心行禪其意安詳。曉了正受一切所奏。志建智慧離于邪見六十二疑。於諸訓典明練光達。所當救納而行四恩。弘濟多護天上世間。遠離所樂常念無常。心如門閫住諸通慧。意不存慕聲聞緣覺。光闡法教降制魔怨及諸外道。念宣法王所講風化。崇順法誨不求天人。如佛之教以法為業。不貪衣食無有愛欲。廣度一切釋除恚恨。愍哀群生消卻愚癡。不一切諸魔埃垢。行權方便無邊之慧部分普勸。 佛告那羅延(普名鉤瑣力士)菩薩曰。善哉善哉。多所哀念多所安隱。傷愍諸天世間人民。乃問如來如斯之誼。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仁說。菩薩大士所行殊特無量之德。鉤鎖白佛。願樂欲聞。鉤鎖菩薩及與眾會受教而聽。佛言。有三昧名等集眾德。假使菩薩逮斯定者。眾德進益不乏智慧不違禪定。所慕道心未曾闕廢。心性弘毅未曾離佛。恆聞經法供養聖眾行于四恩。彼如是已不捨群生。於時世尊。諮嗟等集眾德三昧。宣揚其名默然無言。是時維耶離大城中有大力士。名維摩羅移。心自念言。吾為力士。於斯天下力勢強盛無有倫匹。曾聞沙門瞿曇。猛勢無量其力巍巍總要有十。體諸骨解猶如鉤鎖而得自在。吾欲往試觀銓其道。於我孰踰念已。尋出維耶離城。往詣大樹重閣精舍欲觀世尊。而見如來與無央數百千之眾眷屬圍繞而為說經。照臨大會猶如須彌超現大海。瞻睹威容神曜光光。心懷踊躍不能自勝。稽首佛足卻坐一面。佛知力士心之所念。欲為療除憍慢貢高自用之穢。便告賢者大目乾連。吾憶往昔為菩薩時。兄弟挽射彎弓放箭。箭所至處爾今攝取。釋女瞿夷欲充所用。目連對曰。唯然世尊。於時不見箭何所奏。佛放右掌光。光照三千大千世界。於斯佛土鎮世鐵山大鐵圍山。箭徹其中。目連尋光乃見箭處。佛告目連。寧見箭乎。對曰已見。又而告曰。往取箭來。時目乾連自現神足一切眾會莫不見者。如勇猛士屈伸臂頃。斯須即到大鐵圍山。欲拔佛箭。三千大千世界皆為震動而箭不搖。一切諸會天龍鬼神帝釋梵王靡不肅驚。阿難。整服長跪問佛。地何故動普世惶悸。佛告阿難。憶吾往古挽射放箭。箭徹太山。使目連取。盡其神力箭不可拔。三千大千世界乃為之動而不能得。阿難啟曰。唯垂尊援。佛即許之援以道力。則承聖旨攬拔。得箭還用進佛。目連白佛。云何世尊。為菩薩時挽射放箭。箭徹鐵山。用父母力神足力乎。佛告之曰。是父母力非神力也。假用神力。其箭當達無量無限諸佛世界。目連又曰。云何菩薩以父母力射箭乃入鐵圍太山。道力功德而佐攝取。何以為喻。佛告目連。十凡象力。則不如一正象之力。十正象力。不如一龍象力。十龍象力。不如一大象力。十大象力。不如一術事象力。十術事象力。不如一青象力。十青象力。不如一普妙象力。百普妙象力。不如一大臣象力。百大臣象力。不如一力士力。百力士力。不如一大力士力。百大力士力。不如一上力士力。百上力士力。不如半鉤鎖力士力。百半鉤鎖力士力。不如一具足力士力。百具足力士力。不如一大鉤鎖力士力百大鉤鎖力士力。不如一法忍菩薩力。百法忍菩薩力。不如一究竟菩薩力。百究竟菩薩力。不如一生補處菩薩功德之力。適生墮地則行七步。佛言目連。他方世界現在諸佛建立倫士。究竟菩薩之所遊處。適生墮地行七步者。其地下至六百八十萬由延。盡斯下已乃得水界。各各分別其水渧如車釭。上至梵天承佛威神愍哀眾生。世界不損無所嬈害。究竟菩薩威神勢力巍巍如是。十究竟薩力。不如如來至真等正覺力。是謂世尊父母之力。其諸菩薩宿命德本所受之決。亦非神足道力變化。設使菩薩示現神變功德之力。往詣道場坐佛樹下。以神足之力一足指。舉江河沙等世界先以目前。用置殊異無量無限諸佛國土。其於眾生無。所嬈害。是為菩薩神德變化足一指力。如來神足變化之力。復過於是無量無極不可思議。假令如來普具示現神變威佛。汝等睹之則不能信。何況外術眾邪異學。又目犍連。菩薩往至佛樹下時。攝四大種立為一種。已立一種在於世界無有增減。於時弊魔行到道場。與無數億百千官屬兇悖難當。如來一切尋摧伏之。何以為一謂平等力。有十力常加大慈哀。諸眾生無所毀觸。何等十力。有非處處有限無限。如審悉知。過去來今如審悉知。一心脫門定意正受。如審悉知。見諸人根種種別異。如審悉知。見他群生心意所念。如審悉知。若干種身無數形體。如審悉知。眾庶所行所行者好醜不同。如審悉知。道眼徹睹終始所趣。此沒生彼彼沒生此。名字種姓父母兄弟。其身口意行惡。誹謗聖賢邪見顛倒終墮惡趣。其身口意行善。不謗聖賢正見奉順終隧善處。如審悉知。道耳洞聽天世間。地獄餓鬼蜎飛蠕動蚑行喘息。十方諸佛世界。若此言聲亦無音響亦無所著。如審悉知。心睹五趣一切本際。諸漏已盡無有塵垢。終始悉斷神真聖達解名色原。如審悉知。是為十力。如來之力復過於此不可思議。暢徹十方無去來今。於是離垢威力士從佛世尊聞斯菩薩父母諸力。歡喜踊躍怪未曾有。善心生焉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叉手白佛言。今我聽受世尊所說。為菩薩時父母之力及十種力。屏除貢高憍慢自大。歸命三寶願發無上正真道意。愍傷眾生使獲大安。哀令我得十種諸力。如天中天具足無異。時會大眾聞斯力士誓願弘廣。滿十千人發無上正真道意。同時舉聲。而歌頌曰。 僥令我等 逮得道力 亦如如來 至真等正覺 於是鉤鎖菩薩白世尊曰。今者大聖。何故稱歎等集眾德三味。而便默然。唯願如來。分別講演等集眾德定意。宣暢菩薩大士諸行。使發意者逮得斯定。佛告力士。菩薩初發意者。欲至無上正真之道當受尊定。所以者何。若初發意受持尊定。尋具普入一切眾德。譬如力士。川流泉原江河大流悉歸于海。所殖功德布施持戒。所習平等思惟道慧。有漏無漏俗業度世。天上人中所立福祚。皆來歸湊於初發意菩薩之行。是故族姓子族姓女。欲攝眾福當發無上正真道意。譬如須彌大山鐵圍山雪山黑山。諸藥草木及餘叢林。洲域大邦郡國縣邑。并四天下日月運照。苞在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力士。其凡庶履跡無著緣覺。休祐菩薩如來大聖之德。其初發意為菩薩者。悉得通入於此福祚。以是之故當作斯觀。若發無上正真道意。則悉該攬於諸德矣。 佛告力士。譬如四域群生之類。轉輪聖王居為尊上功祚殊勝。使四天下眾庶人民福。如轉輪聖王之德等無差異。合集斯福巍巍之德為一聖王。使三千大千世界眾生之德。各各皆如轉輪聖王。一一聖王使倍三千大千世界眾生之數。總集諸福為一人德。使江河沙等諸佛世界所有人民。各各履祚如彼一人。於鉤鎖意云何。寧能限量斯福德乎。鉤鎖對曰。唯天中天。計聖王德不可思議。何況一切為轉輪德莫能稱限。世尊告曰。正使撰合此眾生德無量之祚。以比一發意菩薩。百倍千倍萬倍億倍。巨億萬倍計空不及無以為喻。是為初發意菩薩。等集眾德三昧第一所入。佛告鉤鎖。譬諸梵天於千世界。悉樂行慈。若復有人皆以七寶滿千世界。以用布施。比千世界梵天行慈。行慈之福其德殊勝。若三千世界至于五千十千。若至百千世界梵天普共行慈。若以七寶周遍充滿百千世界。以用布施所殖德祚。以比百千世界梵天行慈。行慈福多不可稱限。正使三千大千世界眾生之疇。其福德如百千世界梵天行慈。行慈心普向于群萌。計其福德。比初發意行者所尊慈祚。百倍千倍萬倍億倍巨億萬倍。計空不及無以為喻。所以者何。其初發意志於無上正真道者德不可限。以是之故。當作是見當作是知。假使能發大道意者。則為具足一切眾德。若族姓子族姓女。欲得周滿無量之祚。當發無上正真道意。佛言。力士。是為等集眾德定意第二所入。 佛告鉤鎖。東方虛空所覆世界。空之遠近可限量乎。答曰。世尊。無限無量不可計數無有邊際。天中天。佛言。如何引喻智者解趣。十方世界虛空所覆不可盡極。猶若等集眾德定意福祚功德。超彼無量轉加具足。為眾生故以諸道德將護其心。以大精進成滿所行。假使有人於此三千大千世界。下盡水際上至三十三天。滿中芥子。一一芥子為一佛國。過於東方若干佛土著一芥子。各各如是令芥子盡。不能窮極東方世界。設令江河沙等世界滿中芥子。有人盡取芥子一一破碎。各如江河沙數芥子之限。於鉤鎖意云何。寧有人能籌計分別。知所破碎芥子數乎。鉤鎖答曰。唯天中天破。一芥子所分之限。假使智慧如舍利弗。周滿天下閻浮提土。一劫之中籌之計之。不能稱量芥子之數。何況欲知江河沙等世界破芥子數。設令有人過諸芥子佛土著一芥子。如是之比令破芥子悉盡無餘。東方世界不可窮極得其邊際。南方西方北方。東南方西南方西北方東北方。上方下方亦復如是。如是鉤鎖。如十方界所有虛空。諸佛國土皆以七寶遍布其中。悉令充滿盡用布施。所得功德豈多不乎。鉤鎖白佛。甚多天中天。無量也。世尊告曰。其初發意菩薩行慈之德過於彼施。滿于東方無限世界七寶之福。百倍千倍萬倍億倍巨億萬倍。計空不及無以為喻。譬如虛空無有能度得邊際者。菩薩之慈猶如虛空無所不覆。菩薩如是所行大慈所蓋無際。譬如眾生受形立體。所周佛士所在世界若干之數。菩薩行慈使此群萌皆得成就為轉輪王。具足功德如釋如梵踐祚之數。又計菩薩大士建立淨性質直無諂。欲度眾生住於大哀。常行慈愍所行七步。攝取功勳超諸群黎。為釋為梵轉輪聖王之福慶也。百倍千倍萬倍億倍巨億萬倍。計空不及無以為喻。是謂等集眾德定意第三所入。 佛告鉤鎖。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威神功德。皆令巍巍如轉輪王。如釋如梵功德之慶。不比初發意菩薩之慈。正使一切十方眾生皆為釋梵轉輪聖王。百千萬倍不比菩薩行大慈哀。又使三千大千世界眾生之疇一切皆使如清信士所有功德。比舍利弗福慧之明。百倍千倍萬倍億倍巨億萬倍不相及逮。正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人。眾如舍利弗智慧功德等無有異。以方比於緣覺智慧功德。百倍千倍萬倍億倍巨億萬倍。計空不及無以為喻。縱使三千大千世界遊居眾生。一切成具緣覺之德智慧功德等無差特。欲比五劫生行菩薩。百倍千倍萬倍億倍巨億萬倍。計空不及無以為喻。是為等集眾德定意第四所入。 說是經時二萬二千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動。其大光明普照世間億百千垓。諸天伎樂不鼓自鳴。而雨天花覆蓋道場。紛葩佛上周遍眾會積至于膝。釋梵四天王天龍鬼神皆歌歎言。唯然世尊。族姓子族姓女。心懷至誠而發無上正真道意。如向大聖所講說者。我等稟誼。假使不發大道意者。終不逮成等集眾德定意正受。況當能致一切功祚無量也。 是時離垢威力士白佛言。唯然世尊。當行何法。而能成就逮得等集眾德之定乎。佛告族姓子。有一法修致斯定。何謂一。發心調習諸通之慧。是為一法逮得斯定。復有二法修獲斯定。何謂二。若聽聞法諮稟無厭。如所聽受思察其誼。是為二。復有三法修獲斯定。何謂為三。消損諸惡。勸集善業。殖眾德本。是為三。復有四法修獲斯定。何謂四。禁戒清淨。所見清淨。其心清淨。智慧清淨。是為四。復有五法修獲斯定。何謂五。所言至誠。志性堅固。其意質朴而無諛諂。其心清淨建立無差。常以等心一切眾生是為五。復有六法修獲斯定。何謂六。歸附善友。遠離惡友。捨廢眾會。習寂燕坐。順行大慈。愍傷眾生。是為六。復有七法修獲斯定。何謂七。建立寂然分別。惟觀除于報應。將御緣起離求所見。曉了罪福悉由牽連。道利結礙使至平等。入于道諠用道法故。忍於恚罵而無恨心。是為七。復有八法修獲斯定。何謂八。身行澹泊。口言靜默。心惟寂寞。觀痛痒察諸法。惡本夫起而不想念令不復興。惡本盛發隨念蠲除。善本未起思順令滋。善本熙隆將養護之。是為八。復有九法修獲斯定。何謂九。觀過去法而知無常。於當來法而無所生。今現在法而無有二。逮入三世而悉平等。一切諸法猶如法忍。不著於空。分別無想。離於所願。設使所生有所救護。是為九。復有十法修獲斯定。何謂十。脫於無我。忍於無命。了於無人無常句跡。一切所生皆為苦患。無為寂然則為救護。離顛倒。度眾生。順典誥。如所聞法尋即奉行。佛告離垢威。是為十法菩薩所行。因此逮得等集眾德三昧之定。離垢威白佛言。菩薩大士積累功效無極大德。乃得逮聞斯定意耳。欲決諸德正真之行。當聞斯定。欲得獲暢不可思議功祚之福。當聞斯定。欲令大賴無有盡耗。當學斯定。離垢威復白佛言。菩薩大士。以何療得無盡之福德如大海。慶不可議功祚不廢。佛告離垢威。菩薩有三事。逮無盡福德如大海。慶難思議功祚不廢。何謂三。一曰好喜布施。二曰護持禁戒。三曰博聞不惓。是為三。彼族姓子。何謂菩薩好歖布施。不當貪財。不當以物誘進教化。假使有物不肯施與。受者不當受其物也。設使受者不捨所取。不當勸御彼等眷屬。設使乞者有所求索發無受心。不可勸化國王財寶產養之業屋宇舍宅。假使乞者有所求索其心無異。又族姓子。菩薩大士當發此心。我為一切眾生之故。惠施軀命。若有人來欲有所得。象馬車服頭目髓腦。眼耳鼻口支體手足肌髮肉血。隨其所求各各施與。心不懷恨忍辱施與。既有所施不望其報。所可惠捨無所貪慕供給眾生。眾生獲恩得給所乏。從是已往所欲攝取群萌之類。得佛道時為說經法令得速解。說族姓子。若有菩薩發心如是。是謂菩薩不惜身命。不惜身命若沒其體不犯眾惡。不害生命以養其身。不以命故犯於不善。不以財業越毀他人。不以眷屬熾盛怨訟鬥諍。不危他子以育妻息。己所不歖無加於人。已知止足則發一心。志不歖樂諸不善事。況當復犯若干之非。除貪嫉棄眾惡。常知止足行於正真。無有異心則逮平等。逮平等已無有眾邪則獲慈心。已習慈心便遇善友。已得善友則便得聞寂然之法。已聞寂然便建立行。已建立行則化眾生。化眾生。已則便講說立寂然誼。假使菩薩不為眾生不修寂然。則不微妙。已不微妙不獲道眼。不得道眼不至善權。不能睹見一切眾生根本所趣。是族姓子。菩薩好歖行布施者。得廣名聞。復過於斯不可稱限。 復次族姓子。觀內外法念之一等。察其內地及省外地而無有二。所以者何。是身如草木瓦石之類。無要無人無有想念。無有堅固四大合成。假令有人斷截破壞取撥持去。不得自在莫起想念。勿得貪身無惜壽命。吾不恨彼於其人所起恚意也。益加慈哀向彼眾生。譬如族姓子有大藥樹。掘取其根莖節枝葉花實。樹不念誰取我根莖枝葉花實。亦不念言莫取我根莖枝葉花實。其藥樹者。一切無念亦無所想。亦於眾人無所恚恨。其疾病者服藥則愈。如是族姓子。行菩薩者。當自觀身四大為家。猶如藥樹。其有眾生。欲得我身頭眼體節枝幹手足髓腦血肉。恣意與之。如是族姓子。菩薩所施其德無盡。作是施已為慳貪者。欲令惠施故勸助之。其貪窮者化示大財。其少福者化具足德。未發道意令行菩薩。勸誨善本欲令清淨。一切福慶勸化眾生。導以清淨以是布施。疾近於道得至無盡。何謂布施盡。菩薩布施有四事盡。何謂四。不好勸助。不歖說法。願生卑處。樂近惡友。是為四。復有四行。菩薩布施疾近於道。何為四。多所勸助。行權方便。建立於法。習近善友。是為四。復有三法。菩薩布施不為虛妄何等為三。發菩薩意多所愍哀。攝護一切眾生之類。諦奉行如來教命。是為三菩薩欲施當建三法。何謂三。住佛法立。精講勸眾生便存大安。是為三。菩薩復有二事。不為虛妄誠審布施。何謂二。大慈大哀。是為二。菩薩復有二事有所收施。何謂二。慳貪嫉妒。是為二。菩薩復有二法布施有所歸。何謂二。智慧具足。聖達周滿。是為二。菩薩復有二法布施有所趣。何謂二。至無盡慧。趣無起慧。是為二。菩薩所施有四法。何謂四。布施等與亦不想報。調定安寂。所施具足。欲成其道。是為四。菩薩所施以是之故。自然得趣無盡德海。若有菩薩欲備海德。則當習行如是像施精進之行。離垢威力士白世尊曰。未曾有也。天中天。如今如來分別講說諸菩薩法。諸佛經典之所持護。菩薩大士作是行者。終不毀失正達慧德。假使有人如是布施。功德之福具足成滿。亦當若茲。佛言。是族姓子。審如所云。其有發意行施如斯。則便歸趣無盡海德。則不貧匱。於聖賢業則致大財。此之等類具足法財。則致大富。具足七寶無極之德。致百福相以莊嚴身。為諸群萌福慶之田。以給眾生。 爾時世尊告離垢威。何謂菩薩戒德之禁。護於禁戒未曾違捨。見犯戒者為興悲哀。見奉禁者遵行堅固。淨身三護口四淨心三。當順奉行此十善事。以斯戒法開化他人。不自稱歎不毀他人。不以禁戒而自褒譽。亦不以戒而自憍慢。常以禁戒而自調定。釋節限而知止足。住於聖賢自護其心。見懈廢者不觀其隙。勞來病瘦所施不惓。無所悕望不以究竟。行如所言無所侵犯。於諸所行生死之事。無所適莫蠲所求望。常近於佛而遵慈心。若有行慈及無慈者。普等救護不失其心。不差戒品不志餘乘。以斯道乘勸發他人。無有安不事于天。一切遠離諸犯戒禁。動不安者勸慰使安。療除狐疑令不懷恨。所生之處而得自在而無適莫。所可遊至無所闕滅。假使所生不以為厭。修建精進攝心自撿。所行不亂學無所樂亦無所畏。是族姓子。菩薩所行戒品之業。設危身命終不毀戒。不以國故而護禁戒。不為釋梵天上之尊。不以財利報應之驗故。及以眷屬。傲貴顏貌褒歎名稱。亦復不為勢力床榻座具病瘦醫藥故而護禁戒。不倚於天貪所生。不依內外不慕他人。不冀後世。不自著己不著他人。亦不貪色痛痒思想生死識。亦不怙眼耳鼻口身心。亦復不倚陰種諸入而護禁戒。不畏地獄而求濟護。不憚畜生不懼餓鬼不為鬼神。不以人間窮乏厄匱故而護禁戒。志唯在於建立佛道。若聞法者念欲奉行。則已效立聖眾之德。常欲度脫除生老死憂病懊惱勤苦之患。而護禁戒。不以財業而護禁戒。欲安眾生隱群萌。度黎庶脫黨。樂佛法致差特。慕轉法輪將養聖眾。不斷佛教不廢法誨不懷眾議。而護禁戒也。戒定慧解度知見品故而護禁戒。應尋神通六達之故也。所遵之戒。不犯不缺不毀無有邪業。順佛之教無所亡失。而當平等順行三昧。智者所歎佛所諮嗟無所乖違。隨法所化奉行為要。其人如是遵常戒品而悉具足。不失菩薩十法之事。何謂十。然後當得轉輪聖王之位終不差錯修聖王教。奉宣佛道而不放逸臨據帝釋而不邀迭。常受佛道而不放逸。昇生梵天而不詭異。在于梵天願欲見佛而不差互。常值世尊心懷悅豫。所聞經典未曾斷絕。聽受佛法未曾中忘。如所聞者即能奉行。識念菩薩聖眾之慧無所亡失。辯才無量未曾空乏。菩薩之本所願者。得所立之事則有報應常為諸佛正士之等。不見毀呰其佛弟子。疾獲神通具諸敏慧。護於戒禁能如是者。是為菩薩十法之行。不退不轉菩薩大士護斯戒品。諸天龍神所共營衛。將護歌歎守禁戒者。諸鬼神眾悉歸奉事。神龍悉敬。世間人民等而供順。諸佛世尊常欲見之。諸明智者而俱宗仰。愍傷世間而行慈心。而為眾生護斯禁戒。於是菩薩不歸四趣。何等四。不歸於據無閑之處。亦不歸於無佛之土。不生邪見歸闇塞家。亦不隨歸一切惡趣。菩薩若護於戒品者。逮獲斯德。復有四法無所忘失。何等四。不忘佛道。心不捨佛。如所聞法終不中廢。不失禪定意念無數無量諸劫。菩薩若護於此戒品便逮斯德。菩薩復有四法逮得光觀。何謂四。尋時逮得觀於明法。獲致人明毒刀恐懼疾病。闇冥之想悉為辟除。諸功德無能亂者。是為四。 假使菩薩能護禁戒順斯教者。超度十畏。何謂十。遠離地獄畜生餓鬼貧匱無稱世界魔畏。聲聞緣覺所趣寂滅。所受脆生諸天人間。及龍鬼神犍沓和阿須倫真陀羅摩休勒。諸所恐難。毒刀杖火蛇蚖師子虎狼諸難。度于邪見能護戒品。如是行者菩薩之法。是為十勉越斯難。又族姓子。戒立佛法以為光明。佛法則立於戒菩薩之道。若能奉戒則近定意緣。從禁戒得至智慧解脫之行度知見事。何謂為戒皆能永脫一切塵勞。何謂塵勞罪福所連。三界所著斯則塵勞當以何度此諸塵勞。無念無想無思無住而。無所行無所興立亦無所惟。於一切法而無所求。斯則名曰度諸塵勞。若族姓子。菩薩大士未遠塵勞。則為無有清淨戒品。所以者何。正使往至於梵天者自以欲塵。假令上至三十三天亦為欲塵。以是之故。族姓子。當作斯觀。處三界者則為無有清淨戒品。離垢威白佛言。設在三界悉塵勞者。而世尊云則為不順清淨戒品。云何菩薩離於欲塵逮清淨戒。住於三界而不沾污。世尊告曰。族姓子。知乎。為菩薩者無身塵勞。亦無毀戒亦無所住。見眾庶人著於三界故。則為犯戒。是菩薩以二事故行善權法。欲除三垢故處三界善權方便。菩薩大士自無塵勞。現在三界欲以開化群萌之類。譬離垢威。而有男子。畫於虛空若書文字。現之悉現寧為難不。答曰甚難。天中天。佛言。菩薩所興又難於彼。自無塵勞現于三界開化眾生。時離垢威而歎頌曰。 唯天中天 菩薩所興 具足無極 而行大悲 已現脫門 轉復反入 所有城廓 教授眾生 罣癡之網 譬如有人 身生疾病 療除危害 非他人也 等無有異 如是世尊 今日去害 近世清淨 於道菩薩 因此解脫 以是之故 勸化眾生 及諸異學 由斯方便 救濟眾生 唯天中天 菩薩大士 發大悲心 聲聞緣覺 所不能及 所以者何 聲聞緣覺 無有大悲 善權方便 具足之行 等集眾德三昧經卷上 迴向文 普為出資讀誦受持輾轉流通者及法界無量罪苦眾生迴向: 同消無量煩惱障 同消無量果報障 同消無量諸業障 同消無量諸災障 同消無量諸病障 同得平安增福慧 同植無上菩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