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經第一卷校正後序


       一校者 吳迎香
       二校者 譚海云
       改稿者 錢友楠

按此經國本宋本。皆六十卷。凡十七品。丹藏中。三十卷十一品。又經初首。國宋兩本則有瓔珞品名。丹藏所無。其虛空藏品。兩本在不可說後。丹藏在無言品前。又於寶髻品後。兩本有無盡意品四卷。丹藏即無。而有日密分三卷。如是不同者何耶。今以開元錄前後文。括而統之。此經凡有六本。錄云。按梁沙門僧祐大集記云。有十二段說。共成一經。第一瓔珞品。二陀羅尼自在王品。三寶女品。四不眴品。五海慧品。六無言品。七不可說品。八虛空藏品。九寶幢品。六無言品七不可說品。八虛空藏品。九寶幢品。十虛空目品。十一寶髻品。十二無盡意品。按云。此則第一本也。今以品次驗之。是兩本六十卷中。前分三十卷矣。又云。今撿經本。與祐記不同。第一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二寶女品。三不眴品。四海慧品。五虛空藏品。六無言品。七不可說品。八寶幢人。九虛空目分。十寶髻品。十一日密分。按云。此則第二本也。今以品次驗之。則今丹藏經三十卷者是矣。又云。隨朝僧就合大集經。乃以明度五十校計經。題為十方菩薩品。編月藏後。及無盡意成五十八卷者。按云。此則第四本也。又云。其合大集經。亦有六十卷成者。三十一二兩卷。重有寶髻品。足成六十卷。其寶髻品在日密前。二十六七卷是。此復重編。未詳何意。又日密日藏梵本不殊。重重編載誤之甚矣。按云。此則第五本也。今以品次驗之。則今兩藏本經六十卷者是矣。但不重載寶髻品。斯為小異耳。即於前第四本五十八卷經中。分彼日藏分十卷。為十二卷。足成六十耳。其第三第六兩本。今以諸藏所無。故不煩敘。經本如是不同。藏中致斯有異耳。謹按開元錄前後文相。今此兩藏本經六十卷者。有六失故不可依行。錄云。亦有經本。分為瓔珞品者不然。此是一段不合分二。按云。此經分之一失也。又云。僧祐記中無日密分。有無盡意品者不然。今以無盡意經。雖大集別分。非無讖譯。又非次第不合入中。按云。此經入中。又為無讖譯。二失也。又云。其虛空藏品。祐在不可說後。未詳所以。按云。此經在彼。三失也。又云。日密日藏梵本不殊。重重編載。誤之甚矣。按云。此經重載。四失也。又云。明度五十校計經。題為十方菩薩品。編月藏後者非也。既無憑准故不依彼。按云。此經依之。五失也。又明度經安世高譯。而云那連提耶舍譯。按云。此亦誤人。六失也。不獨如是。其十方菩薩品。即下難函中。無盡意經六卷耳。而於此中並重編之。是亦雜沓難依者也。是則理須正之。正之如何。略則如開元錄及丹藏經。為三十卷乃正矣。合則如開元錄中第六本。為八十卷方備矣。然今不能即正者。以此六十卷本是本朝芬皇宗選行經。行來已久久。則難變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