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哀經卷第七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輸入者 江 進 一校者 吳迎香 二校者 譚海云 改稿者 錢友楠 八總持品二十三 時有菩薩名師子英。在會中坐。問總王菩薩。唯族姓子。菩薩所立。於何總持而皆受持。諸佛所說所演經典不可窮盡。則以善教悅可眾生。靡不忽然如冥睹明。總王菩薩。報師子英。菩薩所住此八總持。悅可眾生使得開達。其慧無窮。何謂為八有總持。一名淨光音。二名無盡法藏。三名無量退進。四名海印意。五名蓮華嚴。六名入。無礙印。七名入分別辯。八名建立佛莊嚴。是為八。菩薩住此有所暢說。悅可眾生。時師子英。復問總王菩薩。仁族姓子。寧可屈意垂哀一切。復重解此八總持誼廣演其旨。設諸菩薩聞此總持。所得辯才必當勤學。總王曰。族姓子聽。今為仁說八總持誼廣散所歸。何謂淨光音。假使菩薩住此總持。其所入門無所罣礙。甚為鮮潔歸乎堅要。其意正立而說經典。其音通徹聞一佛國。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諸佛國土。或百或千。其音教告諸佛國土。或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百千億諸佛國土。聞其音教。或復通徹無量無際諸佛國土。從意所樂。欲令音教通乎幾何諸佛國土。多少無極悉能堪任。恣意所欲一師子坐。而為十方一切眾生。講說經法。欲令二十里眾人得聞。或三十里。或一須彌。或至梵天。從其眾生本意應說。處師子床建立其志。為諸眾生講說經法。悅可其心靡不開解。身適處於師子座已。十方諸佛皆現其身。諸佛說法皆得聞之。適聞已後得總持力。悉識念之未曾復忘。以斯法典解達其誼。其所說法諸可聽受。無能遏斷。入於一文音響之事。皆能演說一切文字。普入諸響諸因緣句。入文字故入無量門。說於諸法無有來相。諸法無處無所住故。諸法自然無反覆故。諸法懷來無所到故。用清淨故。諸法無根。用無有處所生無生故。諸法無邊無所成故。諸法無盡無所住故。諸法無生無所行故。諸法不起無所作故。諸法不有無因緣故。諸法不亂無等御故。諸法不滅無有生故。諸法無行無所願故。諸法無戲。無有想念應不應故。諸法無言永入無行故。諸法無教。用有所說而有失故。諸法無瞋無有恨故。諸法無想無所著故。諸法無念無有虛故。諸法無猗無所望故。諸法無誨於空等故。諸法無辭用無思故。諸法無究無師主故。諸法無生無有教故。諸法悉淨無有來故。諸法無我我自然故。諸法無人甚清淨故。諸法無壽無長存故。諸法無命入於誼故。諸法實空於內寂故。諸法無想。其本際者無有際故。諸法無願無所受故。諸法無行用無為故。諸法無為。以越所起章句行故。諸法不堅無所依故。諸法無著無所習故。諸法自然用無身故。諸法無作所作淨故。諸法無業無所入故。諸法無報無所合故。諸法無合無所壞故。諸法無捨無所取故。諸法無眴不可捉故。諸法無獲無所指故。諸法無觸無所造故。諸法無漏無流處故。諸法無有志無成故。諸法清淨無黨故。諸法無屬無若干故。諸法無色四大無常故。諸法無痛無所遭故。諸法無想越眾念故。諸法無行離諸欲故。諸法無識無所慕故。諸法無界如空等故。諸法無捨越諸界故。諸法無境無所由故。諸法無貪無所想故。諸法無像無處所故。諸法無形無所降故。諸法無濁除諸憒故。諸法無憶無所執故。諸法無想無有二故。諸法無岸度界跡故。諸法無怙離所在故。諸法無常緣不諍故。諸法無名無所怪故。諸法無雜各隨行故。諸法無住無所存故。諸法無爛無所燒故。諸法無惡離諸惡故。諸法如水洗諸垢故。諸法無災甚清淨故。諸法甚清淨不可數故。諸法無計無所著故。諸法無求無有動故。諸法無搖不可震故。諸法無為與空等故。諸法虛無無所為故。諸法無根無所行故。諸法無現無所曜故。諸法無照捨諸明故。諸法無比無有邪故。諸法無偏等慌惚故。諸法無冥無所視故。諸法無晃無部黨故。諸法無罪離於舋故。諸法歌頌作善業故。諸法入虛用侵欺故。諸法無進無所立故。諸法無見無有類故。諸法無有嘗無有味故。諸法無柔無細滑故。諸法無識無諸法故。諸法無緣離心意識故。諸法無惟道平等故。諸法本淨。以滅諸入不復生故。 如是族姓子。菩薩已逮淨光音。於諸因緣文字章句。咨嗟其誼。若於一劫復過一劫。頒宣經典。不捨諸緣文字章句。隨時所應不以為難。取要言之。一切諸文各各諸字。以一一文為眾說法。於彼文字而無窮盡。善住法眼諦演辭誼。其言粲麗。於是菩薩住於總持。究暢清淨威儀隨時。辯才鮮明其心顯曜。遵修慈心。其所布施亦復清淨。法施衣食俱無所吝。其戒清淨行無缺漏。忍辱清淨心不懷害。精進清淨造安隱業。一心清淨寂然無冥。智慧清淨捨於闇昧。廣有所照其業清淨。無所違失。其目清淨三眼無垢。其耳清淨得天耳聽。聞諸如來所講說業。其鼻清淨。聞於如來戒法之香。其舌清淨。無可意味志道法味。其身清淨。所生一切不為胎垢之所沾污。其心清淨。善權隨時普入諸法。其色清淨相好莊嚴。所聞清淨。悅耳之音而無亂響。其香清淨。戒聞施香所見被熏。其味清淨。味味復味成大人相。細滑清淨。手腳柔軟猶如幼童。其法清淨逮法光明。其意清淨。所聞經法懷憶不忘。其志清淨越魔徑路。行步清淨。普入深妙無極經典。菩薩已住於此總持。自恣從志告誨教授。幾何佛土光明所照。其數亦然。又其光明。演出一切十方諸佛所演法教。以用逮致於此總持。因得殊特無言辭故。是族姓子。淨光音總持也。所可演出。若有所入所可稱說。不可限量。此淨音總持。分別所趣不可思議。言辭無極所決無限。所搖方面曠而無際。入無罣礙。 佛言族姓子何謂無盡法藏總持。謂色無盡。以色無常故。曰無盡說色無常。以色苦故亦說苦惱。色無我故亦說無我。色寂然故亦說寂然。色恍惚故亦說恍惚。色如沫故亦說聚沫。色如幻故亦復說幻。色如野馬故亦說野馬。色如水月故亦說水月。色如夢故亦說夢。色如呼響故亦說呼響。色如形影故亦說形影。色如照面像故亦說面像。色無有故亦說無有。色無學故亦說無學。色無究竟故亦說無究竟。其色空故亦說於空。色無想故亦說無想。色無願故亦說無願。色無行故亦說無行。色無生故亦說無生。色無起故亦說無起。色本自然故亦說本自然。色用本無故亦說本無。色過去自然故。亦說過去自然。色當來自然故亦說當來自然。色中自然故亦說中自然。色憺怕故亦說澹泊。色靜嘿故亦說靜嘿。色無遊故亦說無遊。色無戲故亦說無戲。色不可思議故亦說不可思議。色無貌故亦說無貌。色無體故亦說無體。色無人故亦說無人。色無壽故亦說無壽。色無命故亦說無命。色無養故亦說無養。色愚騃故亦說愚騃。色不仁故亦說不仁。色無神故亦說無神。色如束薪故亦說束薪。色如草木牆壁瓦石之類。故亦說草木牆壁瓦石之類。色如誑相故亦說誑相。色為四大故亦說四大。色無聲故亦說無聲。色無教故亦說無教。色不可得故亦說不可得。色念淨故亦說念淨。色緣起故亦說緣起。色無斷故亦說無斷。色非常故亦說非常。色如屋故亦說如屋。色無痛故亦說無痛。色從罪福生故亦說罪福。色法界苦故亦說法界。色住法界故亦說住法界。色於本際法界而無動故。亦說本際。色無我故亦說無我。色無受故亦說無受。色無載故亦說無載。色無念故亦說無念。色無怯故亦說無怯。色無量故亦說無量。色無邊故亦說無邊。其色於道本清淨故。亦說道淨。色空等故亦說空等。色於泥洹本清淨故。亦說泥洹清淨。舉要言之。五陰六衰諸法諸名身形句跡。徑路偏章及諸識身。悉入一音之所顯曜。說無盡慧。計是四大寶藏之篋。所諮啟慧亦不可盡。其寶藏篋聖法經典。亦復遊入於無盡慧。所頒宣智。是為無盡法藏之總持也。一切諸所講說宣傳。若於一劫復過一劫。咨嗟此德無盡法藏猶不可盡。 佛告族姓子。何謂無量退進總持。於彼迴旋斷絕計常。而反其流。十二緣起從無明緣而自致行。從行致識。從識致名色。從名色致六入。從六入致更。從更致愛。從愛致痛。從痛致受。從受致有。從有致生。從生致老病死。從死致於哀泣憂慼所不可意。從致五陰大惱之患已除無明。行識名色六入更愛痛受有生老病死啼哭愁慼。不可陰意大患永除。彼從無量宣無限門入於無底。是故名曰無量退進之總持也。亦受亦捨故曰迴旋。無受無捨此之謂也。亦起亦滅所以迴旋。不起不滅此之謂也。與塵勞合而致諍訟。所以迴旋。反本清淨無著放逸。此之謂也。於一切法而有所行。受應不應念與不念。所以迴反。無想無念無應不應。此之謂也。因緣諸見所以迴反。斷因緣見此之謂也。名之與色所以迴反。無名無色此之謂也。有為無為所以迴反。淨於三場此之謂也。有內有外所以迴反。不住於識此之謂也。罪福報應所以迴反。無罪福報此之謂也。善與不善所以迴反。永無所行不處善惡。此之謂也。有漏無漏所以迴反。無有二事此之謂也。殃舋所蔽塵勞之冥所以迴反。本淨自然此之謂也。計我不我所以迴反。其際清淨此之謂也。生死泥洹所以迴反。諸法泥洹其源靜然此之謂也。是族姓子。說無量總持進退無底。若有菩薩。住是無量進退總持。志無所生達法無起。於無央數百千劫中。講說經典不能究盡。總持之慧其誼微妙。此無量退進總持。若入中慧有所宣暢。則能覺了清淨道門。照曜幽冥靡不亙然。 佛告族姓子。何謂海印意總持。猶族姓子。諸四方域世界之中。諸有形色。又其像貌山谷樹木。諸所生草眾藥之類所有形貌日月光明明珠水曜焰電。諸有像貌。州城大邦郡國縣邑居舍屋宅。所有像貌。園觀浴池川流泉源。入流行色生活之業。自睹形像好醜善惡。中上下貌一切諸色。及與歸之。皆依大海而不別異。是謂大海。菩薩若住此海印意總持。等印一切眾生之身。亦復等演文字之教。以等心印而印眾生。十力諸佛。口演所宣無極大法。此典皆從菩薩口出。佛印見印。所說法者忻而無限。講諸法印。慧無所印。所可講說。悉如來印分別眾諦。其無印者。永無所行心。自然寂。其離印者。得離欲法清淨之行。其度印者。所演究竟靡所不通。其號印者。皆宣名物各各暢了。其樂印者。除去欲貪放逸恩愛。其十印者。具足十力。其被恐印者淨除諸意。其燒吒印者捨於燒熱。其六印者成六神通。其左披印者棄捐左道。其審印者說於真諦。其如印者所行如實。其哆印者蠲除一切諸所根本。其迦印者離所作業。其娑印者宣暢至誠。其現勢力故。其生印者度生老死故。其志印者謂意清淨故。其界印者不壞法界故。其寂印者具足憺怕故。其虛印者。虛靜空無無不可盡故。其盡印者。消化盡想慧無起故。其立印者覺意諦住故。其知印者。別知一切眾生類故。其普印者。而悉頒宣諸所興衰。其有印者。覺了分別所有無有。其貪印者。消除貪婬瞋恚愚癡之忌難也。其己印者。己身已通而成正覺。其自印者身自解故。其旦印者。旦自釋捨諸所猗相。其數印者滅遣根源。其處印者。則於處處如有悉知。其無印者無有若干。其果印者逮得果證。其陰印者除諸陰蓋。其疾印者離邪疾故。其施印者。得成施戒香熏故。其堅印者。已逮斷堅剛強性故。其究印者。究暢文字攄其根源。如是族姓子。菩薩說法演若干文。悉知一切文字印說。是為海印入總持門。 佛告族姓子。何謂蓮華嚴總持。菩薩大士若入眾會。在所住處輒為說經。設有所宣。于時於彼即生蓮華。其色殊妙。菩薩適坐於蓮華。逮虛空中則雨蓮華。又諸蓮華各各演出若干種音。講說經法唯說深誼。無有雜句嚴飾之教。攀引典喻正典上要。分別誼歸。十二部經。一曰聞經。二曰得經。三曰聽經。四曰分別經。五曰現經。六曰應時經。七曰生經。八曰方等經。九曰未曾有經。十曰譬喻經。十一曰住解經。十二曰行經。其所演法。若有聽者輒盡眾苦。菩薩如是自然精進。不釋常定。于時蓮華所演經典。適斷眾苦便行佛事。又其菩薩一切毛孔。悉出光明化為蓮華。諸蓮華上各化菩薩。詣於十方不可涯底無數佛土。奉現諸佛。是族姓子。名曰蓮華嚴入總持門。佛復告族姓子。何謂入無礙總持門。假使不捨一言辭已。至二三四乃至乎千。所生之處常不忘之。或億百千種種之說悉能識念。為眾宣暢世世不忽。諸根和悅顏色殊絕。與眾超異悅可眾人。無有恨亂或能所說聞於。無量江河沙等諸佛剎土。或能通暢如佛國塵諸佛國土。於是所演諸法門者。隨時方便。又彼法門。一時悉遍諸佛國土滿中塵數諸世界也。或二三四。或五至十百千無量。所說應聲亦無所著。則無所住。其音柔和合眾人心。辭美隨時其誼雅妙不失其節。莫不忻豫入無礙門。 佛復告族姓子。何謂入分別總持。曉了其誼。所宣旨慧而不可盡。分別法者。所宣正慧亦不可想。隨時分別。所說明慧亦不可窮。分別辯者。所宣正智亦無涯底。菩薩已獲如此慧者。其於東方所有眾生。悉能合會集在一處。各各隨意言語各異音聲若干。從其宜便所知多少。來難菩薩悉能發遣申暢其誼。南方西方北方。四隅上下亦復如是。來難菩薩各各問誼。一時各各盡為發遣。隨音清濁若干種言。悉得開解。各隨本心而得入道。各聞其言音不錯亂。則以一音入無數音。以無數音則入一音。是為名曰分別莊嚴總持。 佛告族姓子。何謂建立佛想總持。若有菩薩得此總持。處大法座在於眾中。常於虛空。值其頂上變交露帳化佛處上。紫磨金色三十二相眾好嚴身。自承其德頂近如來右手所在。化佛舉手適著頭上。應時菩薩。其身即變成為佛形莊嚴相好。建立其口言辭如佛。被蒙其意亦如佛意。適能成就建如是法。則入一切眾會心念。從其本行而為宣法。一日二日至乎五日。半月一月半歲一歲五百千歲。從意自恣至乎無窮不可計歲。離於飲食。為諸眾生而講說經。所宣經典而無有窮盡。其身不懈心亦不怠。悉是如來之所建立。聖感所接。彼則成致於四大慧。何謂四。一曰慧解一切眾生志操。二曰分別章句靡不通暢。三曰則以聖智所宣無窮。四曰則從其人本。而所學乘。了其意歸而解說法。是族姓子。如來相建立總持。所入門者。有所宣說。又此總持可演誼。不可稱載。無有邊際。通佛境界。爾時總王菩薩。睹於如來說如斯誼。以讚頌曰。 安住已宣說 於八總持行 此乘所宣獲 分別得解暢 說億載經典 辭不得邊際 其誼所分別 說者無所損 佛音甚柔和 其聲微妙快 宣告江河沙 無量千佛土 眾生得聽聞 逮成得滅度 此總持清淨 所暢音無際 講說無數劫 其法無窮盡 一句之言辭 宣布不可說 一切諸文藻 智者得隨時 是為法篋藏 覺意無涯底 皆棄諸非受 其行甚清淨 亦不著中間 不隨退轉界 斯勇普惟法 專精而奉行 其逮得總持 蠲除眾根源 其於四域界 諸所有形類 一切悉等印 江海無思惟 其有逮得此 海印之總持 彼行者印門 所說無思議 若在中眾會 大人講說法 逮於虛空中 廣雨諸蓮華 又諸蓮華者 演億千法教 蓮華嚴總持 清淨德若茲 一音所演句 二三及五六 諸音各各聞 聲而不錯亂 千億百那術 言辭不可盡 有逮得總持 所覺無罣礙 其所宣辯才 法誼說應時 十方眾生來 各各共難問 悉為發遣之 決了所疑律 其逮得總持 意所覺如此 其大人正士 若坐於高床 諸佛以右手 而摩著頂上 其人得辯才 如佛無有異 用逮此佛化 妙上總持故 假使此菩薩 逮成總持者 彼意所懷德 無際不可念 講說億千劫 猶如江河沙 咨嗟其功德 境界不可盡 如蓮華自然 踊處於三世 堅住如須彌 所部無能動 假使有逮得 無上之總持 其慧則普流 周遍於三世 若在眾會中 勇猛如師子 調御諸外學 降伏令成就 假使有逮得 此上之總持 在所遊行處 悉棄諸恐懼 其光踰大明 所照而隨時 其行若如水 洗除眾垢穢 其行亦如火 無相無有念 其行亦如風 不著諸境界 其行亦如醫 療治諸疾厄 隨時給法藥 湯火而救濟 其有逮得者 極上妙總持 彼慧無瞋恨 隨根而解說 其行如月明 能除夜眾冥 心等光明正 而演大暉曜 其有逮得此 總持最無覺 眾生來觀瞻 視之無厭極 其行喻日光 照曜於闇冥 開三界眾生 使得其悟解 若逮得於此 最上之總持 枯竭於眾庶 愛欲塵勞源 其行亦如王 典領其國土 如息意王教 以法施所聞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一切無所受 不著於諸有 其行猶如龍 意強有神變 興雲雨眾生 亦復出電焰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此放諸法雨 消滅眾惱熱 其行如天帝 不為諸容色 而見所迷惑 心廣而思法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諸來眾會者 悉瞻戴其顏 其慈之所行 等遊如梵天 一切無等倫 來生於此世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彼生於梵天 所在常清淨 則成大五通 常與眾超異 遊百千佛土 難計無思議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彼供養十方 無央數諸佛 諸佛所咨嗟 隨所止方面 悉共愍哀之 念之如一子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計如是不久 當逮佛功勳 其辯甚廣遠 所演無窮盡 說種種微妙 無數諸經典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嚴行如華鬘 辯才如流泉 在眾意堅強 所覺而通暢 其慧無涯底 所行如虛空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彼則無憍慢 離諛諂自大 其智慧善權 所遊而自恣 能精進奉行 當修慈愍哀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一切皆蠲除 有為之瑕穢 知眾生言辭 所說之善惡 了眾人所好 一切諸根行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本所可宣暢 其誼不可盡 精勤神定意 諸根及五力 覺意路如是 其寂然最上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彼則觀諸法 所獲甚清淨 於諸度無極 已逮至彼岸 意強而明達 慧了諸四思 其逮得於此 最上之總持 其人自然解 安住諸所行 寂然成澹泊 仁和無放逸 威儀禮節行 分別住安諦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其人未曾有 不與諸塵勞 以成如法幻 志性離瑕穢 所在胎生處 不能垢所染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則住於蓮華 立在諸佛前 其人身口意 威神無缺漏 普興一切慧 周流歸眾生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諸佛所建化 說法而自立 已成大智慧 為眾生行道 於無數劫中 歎德不可窮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總持 若有欲歎譽 無能得源際 於是世尊。讚總王菩薩。善哉善哉。仁快說此咨嗟總持之所入行。所以然者。此法自然無所依怙。不仰他人。入已曾往過去諸佛。更問深妙總持門故。以是之故。汝族姓子。當作斯觀。等無有異。 大哀經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