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十六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
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詔譯
          輸入者 江 進
          一校者 吳迎香
          二校者 譚海云
          改稿者 錢友楠

爾時世尊。告海意菩薩言。海意。若諸菩薩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當修學。汝等大士諸所施作。菩薩不應但修捷語利辯。應當如說亦然能行。云何是菩薩如說不能行。海意。謂菩薩雖具辯慧。而不積集諸善菩提分法。而作是言。我當成佛已。普召一切眾生。廣行法施。令諸眾生得法滿足。然此菩薩。不能勤行修習多聞。亦不積集諸善菩提分法。虛誑一切眾生。此即是為如說不能行。海意。若有菩薩作如是言。我當成佛已。普召一切眾生。廣行法施。令諸眾生得法滿足。時彼菩薩而能勤行修習多聞。亦復積集諸善菩提分法。此即是為如說能行。
海意。又復如說不能行者。譬如世間若王若臣普召國中一切人民。欲餉美膳悉令飽滿。而不備辦所須飲食。虛誑國中一切人民。是諸人眾既誤所食。各於異處求以食之。以懷恚恨呵責而出。海意。菩薩亦復如是。願為一切眾生未度者令度。未解脫者令得解脫。未安隱者令得安隱。未涅槃者令至涅槃。而彼菩薩雖有是願而不勤修多聞。亦不積集諸善菩提分法。此即是為如說不能行。彼菩薩者。虛誑天人世間。賢聖呵毀亦復嫌棄。安立諍訟而不能為大智之主。不能畢竟圓滿誓願。海意。若欲發起最極難得最上大智。應當於彼無上大乘不生懈退。是故當知。菩薩不應但以語言虛誑一切天人世間。
復次海意。諸菩薩者。或有人來求請說法時。彼菩薩即當隨言。我為汝說如是之法。以如是法化度於汝。乃至棄捨己身亦不吝惜。而是菩薩即不虛誑一切眾生。如是因緣汝應當知。復次海意。我念過去無量無數阿僧祇劫之前。有一師子獸王。名不壞身。處於深山巖窟之中。常行慈心。視護一切眾生。但以草葉花果而為所食。時彼巖中有二獼猴雄雌共居。後生二子。欲有陀行。乃以其子付託獸王而為守護。付已他行。有一鷲王名曰利見。飛處空中忽然至地。搏取猴子旋轉於空。時師子王見其被搏。即向鷲王。說伽陀曰。

奇哉鷲王汝知我 放捨此二獼猴子
我此守護令無畏 與彼歸趣勿生害

爾時鷲王。即說伽陀答師子王曰。

獸王若能捨己身 我當捨此二猴子
我處空中此為食 無食居空何所為

師子獸王。又復答曰。

我寧捨身與汝食 汝今速放此二猴
我願視護至菩提 智者應無虛妄語

  於是師子獸王說伽陀已。深心堅固而無虛妄。將捨其身。
  爾時鷲王見是事已。歎未曾有。說伽陀曰。

世間性命為滋長 能捨己身為護陀
我今捨此二猴子 令汝久住修法行

海意。汝今當知。彼時不壞身師子王者。勿起異見即我身是。雄獼猴者大迦葉是。雌獼猴者賢護苾芻尼是。二獼猴子者。今羅睺羅及阿難是。利見鷲王者。善愛苾芻是。以是當知。菩薩摩訶薩寧捨己身。終不棄捨為他作護。此即圓滿如說能行。
復次海意。又云何是如說能行顯明之相。所謂菩薩如說布施。即當棄捨一切所有。如所顯示此名能行。菩薩如說持戒。即當成辦一切戒學及頭陀功德。如所顯示此名能行。菩薩如說忍辱。即於忿恚諸有過失皆悉斷除如所顯示此名能行。菩薩如說精進。即當於諸善法勤求修習。如所顯示此名能行。菩薩如說禪定即當修諸禪定解脫三摩地三摩缽底。如所顯示此名能行。菩薩如說智慧。即當分別一切章句。起善巧智辯才決定。如所顯示此名能行。以要言之。乃至菩薩如說斷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即當斷除一切不善之法。勤求修習一切善法。如所顯示此名能行。菩薩如說質直。即當無諸諂誑虛妄此名能行。如說方便。即當開示方便之門此名能行。如說勤勇。即當策勤離諸懈退此名能行。如說深心堅固。即當離著趣向勝道此名能行。如說誓願。即當畢竟圓滿諸願此名能行。如說聞持。即當如聞而善修習此名能行。如說積集善行。即當身心俱無懈倦此名能行如說離慢。即當圓滿勝智。此名能行。如說積集戒行。即當於戒無所缺漏。此名能行。如說初發心位。即當成辦菩薩勝行此名能行。如說無生法忍之位。即當進趣不退轉地此名能行。如說一生補處之位。即當進向坐菩提場此名能行。如說堅固積集。即當現證一切智果此名能行。如說轉妙法輪。即當於三寶種使令不斷此名能行。海意。如是等法。是為菩薩如說能行。當佛世尊說是如說能行法時。會中有五千菩薩。悉得無生法忍。
爾時有一菩薩。名蓮花莊嚴。前白佛言。希有世尊。諸佛如來。以如說能行故。即得一切最上佛法。世尊。如佛所言修行。是即如說能行。佛言。善男子。汝知修行法不。菩薩白佛言。我知世尊。佛言。善男子。隨汝樂說修行之法。汝今當說。菩薩白佛言。世尊。修行者。如佛所說。即一切法平等。平等知已。於正位中。以善巧智而不取證三摩缽底。此為菩薩正所修行。
山王菩薩言。世尊。我亦樂說修行之法。佛言。善男子。隨汝意說。菩薩白佛言。世尊。無所修是修行。何以故。菩薩觀一切法都無所得。若有所修而非修行。此即是為正修行。
功德光照王菩薩言。世尊。心若隨流乃識有所轉。何名修行。若菩薩識心於一切法無住。彼即無有少法可住。若無少法可住。彼即是為正修行。
高炬王菩薩言。世尊。無所樂是為修行。無所厭是為修行。世尊。菩薩於一切法中。無高無下。是故無有少法而可樂厭。此即是為正修行。
日藏菩薩言。世尊。若有所依即有所轉。若無所依即無所轉。菩薩以無依止無動轉故。即於一切法無所動搖。此即是為正修行。
勇猛心菩薩言。世尊。心者世間所行。世間馳流。若菩薩於一切心得無心者。即無所思亦無分別。此即是為正修行。
愛見菩薩言。世尊。如佛所說一切所知皆悉是苦。若菩薩於一切所知得醒悟者。即無所知亦無所取。是故不入滅受想定。不捨眾生不失大悲此即是為正修行。
香象王菩薩言。世尊。愚夫異生荷諸重擔。起於五蘊深重之見。若菩薩了知五蘊得輕利者。即捨諸重擔。復能為諸愚夫。宣說棄置五蘊重擔之法。是故無有少法起真實想。了知諸法無生無滅。此即是為正修行。
持世菩薩言。世尊。正所行是修行。非邪惡所行。菩薩應當修正方便。云何是正方便。謂一切法平等性。智虛空等故。此即是為正修行。
堅固意菩薩言。世尊。若菩薩有慧方便智。即無生而生。無起而起。於生滅中亦無所住。此即是為正修行。
吉祥峰王菩薩言。世尊。若菩薩觀一切法自性寂滅。即不棄捨大悲之鎧。見諸勤力不虛果利此即是為正修行。
無礙光菩薩言。世尊。若有所行之跡。是為魔事。若為魔事即非修行。若無所行亦無所住。而彼諸魔伺不得便。乃能超越諸惡魔道。此即菩薩真實修行。
勤精進菩薩言。世尊。若有少法樂欲成辦。彼即虛其勤力。以一切法無所成辦故。是中若有智及所知。即非無意。此即是為正修行。
滅惡趣菩薩言。世尊。若有種類分別所行。何名修行。無種類。無分別。是為修行。彼無種類無分別。即心自性。若能了知心自性者。此即是為真實修行。
善思而思菩薩言。世尊。菩薩隨入一切眾生心。彼隨入已。即了一切眾生心而無心。此中無心智所入故。此即是為正修行。
寂意菩薩言。世尊。近寂是為修行。非近寂是為修行。菩薩於其大寂遍寂近寂諸心所緣。若增若減悉無造作。離增減故平等覺了。此即是為正修行。
導師菩薩言。世尊。菩薩發起善根。是正修行。若有所成。即非發起善根。何以故。菩薩發起福行。即是發起智行。福平等故即智平等。智平等故即福平等。福智平等故即菩提平等。菩提平等故即一切法平等。此即是為正修行。
嬉戲王菩薩言。世尊。一切法無分別。是為修行。若菩薩了知一切法法界普攝已。即無有少法若離若合。此即是為正修行。
善思義菩薩言。世尊。諸法依義不依於文。若菩薩解了義故。即於八萬四千法蘊。慧能受持讀誦解說。然於真實不可說義中。無所動轉。此即是為正修行。
清淨意菩薩言。世尊。深固心是為修行。菩薩深心具足。即非語言記說。最上所得。但修真實正道。觀彼真實道亦無去無來。此即是為正修行。
畢竟無垢思惟菩薩言。世尊。如有垢之衣濯令清潔。無垢之衣其何滌邪。菩薩亦復如是。不以本來清淨之心。如實伺察使令清淨。若復菩薩。一切心垢煩惱本不轉者。彼即清淨。若如是清淨。此即是為真實修行。
海意菩薩言。世尊。菩薩為善知識所攝受者。即少歷辛勤能成正行。何以故。若菩薩力。不能超越諸魔事者。當知彼為諸惡知識之所攝受。若力能超越諸魔事者。當知彼為諸善知識之所攝受。世尊。是故菩薩若欲超越諸魔事者。應當親近承事諸善知識。菩薩為善知識所攝受故。即少歷辛勤能成正行。
爾時世尊。告海意菩薩言。善男子。汝知魔事不。海意白佛言。世尊。我知魔事。佛言海意。隨汝意說。令諸菩薩聞已。即能超越摧伏諸魔外道。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於是海意菩薩而白佛言。如世尊敕當說魔事。唯願世尊。威神建立。世尊。所謂魔事。有十二種。何等十二。
一者菩薩行布施波羅蜜多時。以非愛物而行惠捨。其心樂欲。以可愛物而行惠捨。心不樂欲。人不樂之物而固與之。人所樂之物而不與之。於所施物起種種想。於所與人起種種想。此為菩薩行布施時第一魔事。
又復世尊菩薩行持戒波羅蜜多時。若見彼於善法戒行律範軌式。而能具足。乃至小罪猶懷大懼。淨命自資堅持戒行。諸沙門婆羅門。即當親近尊重。見破戒人呵毀恚怒。於彼之前。自恃戒德毀謗於他。此為菩薩持戒之時第二魔事。
又復世尊。菩薩行忍辱波羅蜜多時。欲成忍行。身雖能忍語不能忍。心生瞋恚。見有力人於彼即忍。見劣弱人於彼不忍。復於有力人前顯示忍力。於劣弱人前現瞋恚相。彼如是即忍。彼如是不忍。何等處可忍。何等處不忍。若行忍處起憍倨心。於不忍處不速懺悔。此為菩薩行忍辱時第三魔事。
又復世尊。菩薩行精進波羅蜜多時。發起精進。化度聲聞緣覺乘人。亦復化度大乘中人。但為聲聞緣覺乘人。相續說法。返以大乘之法化諸愚人(此下據梵本標列文義次第於海意菩薩說十二種魔事中止有上三段半少下八段半於佛說十種破魔法門中止有下四段闕上六段既梵本脫落無以補之)此為第六破魔法門。
復次海意。一切法自性無染。以無染相。化度染污眾生。此為第七破魔法門。
復次海意。一切法自性無生無起。以無生無起相。為諸眾生宣說斷除生老病死之法。此為第八破魔法門。
復次海意。諸法自性。同於一味而無差別。以同一味無差別相。建立三乘各為說法。令諸眾生亦不捨離大乘意樂此為第九破魔法門。
復次海意。若菩薩心意識雖無所依著。而常不忘失大菩提心。雖離諸發起。然不捨離解脫一切眾生之心。雖超越諸行。而亦成辦菩薩勝行。此為第十破魔法門。海意。如是十種破魔法門。若諸菩薩勤行修習者。即當超越一切魔事。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