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差末菩薩經卷第三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輸入者 江 進 一校者 吳迎香 二校者 譚海云 改稿者 錢友楠 佛告阿差末。仁者於今為能苞裹一切眾生乎。阿差末言。承佛聖旨具悉任受。阿差末菩薩適入三昧。應時一切諸有色身。供養華香繒蓋幢幡皆入臍中。其身如故不增不減。有一菩薩號曰大淨。問阿差末所入三昧名曰何耶。顯現變化乃能悉受一切色身華香幡蓋。其身如故而不增減。阿差末曰。其定號名普受色身。大淨復問。是三昧者但能受此復受餘乎。阿差末曰。三千大千國土悉入於身不見所在。所以者何。以威神故無所增損。時諸眾會諸天人民。菩薩聲聞皆各有念。猶如久渴望想飲矣。欲見大士所化神變。佛知眾心語阿差末。為一切人現是三昧。阿差末曰。輒奉聖教。應時十方諸會菩薩佛及眾僧。悉自見身坐阿差末臍。阿差末臍現有國土名普莊嚴。諸菩薩服如莊嚴國眾菩薩也。亦復皆現在其臍中。所顯普嚴巍巍如是現威變已眾會各坐續復如故。大淨菩薩報阿差末。三昧聖恩威德超殊光光乃爾。阿差末曰。是不足言。所以者何。三千大千天地山陵。悉受色身為微末耳。受江沙土不以為迮。況其餘耶。說忍辱品演神足時。七十垓仁和善人發大道心。萬二千菩薩皆得無所從生法忍。 舍利弗問阿差末。願樂復聞菩薩精進而不可盡。阿差末曰。菩薩有八精進無盡。何謂為八。一曰被于弘誓大德之鎧。是為精進而不可盡。二曰合集精進而無所退。三曰勤學長養一切功德。四曰常欲養育普及眾生。五曰造立無數福慶之原。六曰心元無求諸度無極。七曰曉了智慧而無窮極。八曰欲得備悉一切佛法以故無盡。是八精進而不可盡。阿差末曰。所以名曰被弘誓鎧。不以生死用為勞苦故。所以者何。不計劫數當成佛道。亦不思念於若干劫行菩薩業。所以名曰為弘誓者。不限長遠無量劫故。菩薩猶為一切之本。方俗所更始數。一日至十五日。若三十日合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如是轉進至十萬歲。若百千萬歲發意求道。悉卻是數猶若干載。乃見一佛。如是比數諸江河沙。初發意等一切眾人。各皆發心各悉包容。江河沙等諸菩薩亦如是。無央數不可計一切人悉發意。意所知裁及一事。其未所知不可稱計。猶如供養江沙等佛。然後乃具施度無極。戒忍精進一心智慧。三十七品亦復若斯。菩薩聞是其心不懈。不捨弘誓大德之鎧。江沙等人皆發道意。合集此德乃能具足一大人相。一切如是各如前功。乃悉周備諸大人相。其大人者謂菩薩也。菩薩聞是不以為勞。所以者何。未曾違捨弘誓鎧故。是為菩薩被弘誓鎧而不可盡。 何謂增長精進而不可盡。若有菩薩勤欲聞法。不計遠近不惡水火。所以者何。無懈惓故。菩薩增長合集功德不用退卻。合會勸助眾功德故。何故合會。欲以開化眾生之故。令其度脫使入泥洹故。而般泥洹不以懈慢。有堅固心無能迴者。常求功祚不用厭惓。恒住大哀故曰合集。菩薩所至行步坐起不忘道心。如一念頃念佛法教。護於一切不以為煩。故曰合集而不可盡。何謂長養一切精進而不可盡。所立功德志願常存於諸通慧。以故名曰為不可盡。猶如眾龍還雨大海。不可別知渧數多少計之無盡。諸通慧者功德如是至不可盡。何謂造立無數功德。所作用心為一切故常懷等意。所立功祚不離通慧。所修福願欲使眾生皆共蒙恩。以故名曰立無數德。何謂心求諸度無極。眾生四大悉不可盡。不可數者入此諸數。一曰悉教三千大千世界眾生之類。如是比像不可稱載。阿僧祇人皆開化之無限如斯。百倍千倍萬倍億倍。百億萬倍不可計喻。所教度者為少少耳。聞是不恐亦不畏懅為應精進。是謂造立無數功德而不可盡。何謂曉了智慧而無窮極。菩薩功德不可盡故。如是悉計一切普智諸眾生本所作功德。乃及道跡往來不還。無著緣覺皆合此德。乃成於佛一毛功德合集計是。各各悉成體諸毛孔巍巍眾德。乃能成佛兩眉間相。若斯眉間千倍之福乃成頂相。所以者何。天上天下無能堪任見佛頂故。以是故曰德不可盡慧無窮極。又復何謂慧無窮極。正使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篤信佛。如是信佛其信百倍。乃與奉信者同等功耳。設奉信等周滿三千大千世界。其智百倍不及八等人。若八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其智百倍不如道跡。若三千大千世界充滿中人。求道跡業往來不還及與無著。其智百倍不如一緣覺智。若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緣覺。猶不如一發意菩薩之智。正使三千大千世界。充滿其中初發意菩薩。其智百倍不如阿惟越致。正使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不退轉。其智百倍猶不如一一生補處菩薩之智。正使三千大千世界眾生為一生補處。其智百倍不如一如來處處慧力合諸力無所畏入佛法遊要慧所以者何。其一切智悉入佛意。菩薩聞是不恐不懼不畏不難。是則名曰習無窮慧而不可盡。何故習無窮慧而不可盡。用入一切眾生心故。正使過去眾生心念無限其發道意。一人明解悉曉了知此諸過去眾生心念。等於眾生猶如一人。如斯比像不可稱計。眾生之黨皆婬怒癡之所覆蓋。復有一人入婬怒癡惑亂之中。而為眾塵見憒迷荒。菩薩發意恒以道慧皆知眾生婬怒癡亂。是曰慧明之聖弘智。若諸眾生悉各發意。善惡因緣因緣所為起者滅者。如是慧者雖處其中心不以煩。皆能暢達猶如虛空。其虛空者無不空處。聖慧者然。心所明解三世眾生靡所不達。故名曰慧而無窮極亦不可盡。何謂一切佛法亦不可盡。悉具一切六度無極求諸佛法。若有菩薩從初發意所修方便。然後乃致坐佛樹下。發心功德不可稱計。普悉具足皆成佛法。故曰菩薩合諸佛法而不可盡。 復有菩薩合集精進亦不可盡。身所立德不以為難。口演功祚亦不以惓。意惟勤修。其身口心三事精進則是元首。何謂意精進其意泰然。何謂泰然用求佛道。用求佛道為何謂也。恢弘其心寂無所為。何謂發是。發是意者謂發道心是。此則菩薩之大哀也。何謂菩薩地。信樂無我是曰為忍。何謂發是其發是者悉能總攝一切眾生故。何謂為處。用得備悉具諸法故。不以生死為勤勞也。其發是者不著三界。其發是者身諸所有無所愛吝。又其處者所可施與。不嘆宣已有斯德行。所謂處者。不以禁戒而自稱嘆意存自大。又其處者忍眾苦惱不以是業而懷憍慢。所謂其處所獲功德。轉曰增益巍巍無量。所謂處者是志度脫。不離布施伏心制意。所謂處者學問無厭如法習教。所謂處者如所聞義。奉行不改無有異意。所謂處者習學思惟不可講法。權謀方便不以為難。習無悕望所頒宣法。翫習諷誦念察曉了其義之所歸趣。不用勞厭而懈廢也。學修元元無所想報。是有四事是為菩薩之所修行。所以者何。其能發此慈悲喜護。又其處者所瞻察意普懷大哀。又其處者緣是之故。具足五通習無生死。又其處者得四意止逮于順理。不當所思而不惟之。又其處者知四意斷不廢功德。亦不抑制無福慶人。所以者何。修中間行。又其處者神足所習。如佛法教無所悕望。又其處者習學善德諸根不亂。無限非法悉能分別。又其處者謂十種力。無有能勝心懷聖智。又其處者欲求佛覺。諸興造行入眾法義。而不自大成七覺意。又其處者求斯道德不念諸來。及住去者亦無所想。又其處者慕求肅敬。寂靜其志而無憒亂。又其處者欲得正觀。明察諸法求其所存。又其處者曾所博聞便能修習。常如法住務修身德行。又其處者求于法身而損眾俗。妄想之著信達無形。又其處者謂彼音聲常欲莊嚴。隨時暢出通于十方。又其處者樂如道行。脫不脫者使至永安。又其處者謂不合非勸化四魔。何謂四魔。一曰身魔。二曰罪塵魔。三曰死魔。四曰天魔。又其處者離諸惡習修眾德本。諸穢寂然而不興亂。又其處者普見道慧察眾緣起。又其處者見諸所入世俗所作。消息方便因濟度之。又其處者咸睹道法而隨時化。是意精進而不可盡。若有能具一切處者。終無諸難所作悉解。不以妄想住所行慧。亦不動轉一切所行皆不離慧。何謂菩薩行不離慧。所行功德悉因是法。常為一切興無極慈。無極慈者不盡世俗。因佛道慧不隨無為。是名菩薩無盡精進。宣說精進不可盡時。九十六垓諸天世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三萬二千天子悉得無所從生法忍。 舍利弗復問阿差末菩薩言。豈復有義施度無極不可盡乎。阿差末曰。用十六事而不可盡。聲聞緣覺所不能及。何謂十六。一曰所施不懷異心。而悉具足如來法施。二曰所施不興斯念。吾緣是故當獲福報。三曰所施普愍一切不懷異心。四曰所施不念望得三昧正受。所以者何。不樂生于淨居天上常好人間。五曰所施皆能達知眾生心行。六曰所施其意清和。所以者何。欲使其心隨己計故。亦令其身從心所念。七曰所施如受者意。所以者何。其德以過色無色天。八曰所施與寂寞俱亦復恬怕。所以然者。過諸聲聞緣覺上故。九曰所施不協恨心。所以者何。欲使究暢至成就故。十曰所施威神巍巍無能制斷。十一曰以智慧施普等眾生立度一切。十二曰其所施者所施與人隨意喜樂。而惠救之心常正安。所以者何。能御意故。十三曰其所施與不斷三寶。所以者何。不捨如來至真之種。十四曰所施常明不懷猶豫而不迷惑。十五曰所施與者順如法教。所以者何。所行隨義。十六曰所施與無所不知。有所興造樂智慧本。所以者何。欲令其智。無有窮極甚廣大故。是為菩薩十六事業施度無極而不可盡。 何謂為禪心寂靜故。何謂神通慧具足故。何謂為慧所見諸色是則不通。睹諸色盡其意不隨此名曰通。所以者何。而不中道行取證故。其所聽聞皆在不通。諸可有音悉無逮得此名曰通。悉能曉知眾生心行是則不通。心除此智不以盡心而造證矣。所以者何。不取羅漢此名曰通。能自知本因所從來是則不通。不於三世而有罣礙此名曰通。遍諸國土是則不通。雖遍諸國解無所有無剎土想此名曰通。信向諸法是則不通。達見一切諸法本末此名曰通。一切所作有妄想意是則不通。曉了眾生無所悕望此名曰通。樂欲往生若過諸天釋梵四王是則不通。菩薩皆知一切聲聞緣覺所修聖慧。悉能總攬此名曰通。為眾元首。所曰元首在於諸法最上之故。因是名曰通慧功德而不可盡。阿差末菩薩復謂舍利弗言。因諸亂意菩薩以故習自伏心。是曰為禪。其智慧者悉捨眾惡是曰禪定。又菩薩行習往定意則無變心。所以者何。云修正住。修正住故習六度無極。正諸法故。習諸法者用正故學。習菩薩行等心眾生。已等眾生便等諸法。已等諸法知菩薩心。已知菩薩則能暢解眾生志操。知眾生已則知諸法。是名曰習弘等一切眾生之類。悉等諸法而無適莫。等住諸法。是名曰定意為正受矣。空無想願謂等生死。等生死者便等諸法。其已平等坦無偏黨。心普等者等眾生心。等眾生心已乃謂平等。故曰普等。其心所行平若虛空。如地水火風無有愛憎。其心等者無憂無喜。其身已住不眴佛土。定若三昧。不以諛諂如本際住。而不自大亦不賤。己不癡不惡亦不多辭。唯欲曉了法之本原。是時非時常隨時宜。不從一切世俗之穢越世八事。利衰毀譽苦樂有名失稱。捨諸有為不好憒鬧。隨是法者不離三昧。所以者何。皆見天下所造立行。隨其所行續在三昧莫能知者。是曰菩薩善權方便。深入智慧寂度無極。若欲三昧執御其心。由無極哀而隨因緣。所以者何。用眾生故。斯義名曰善權方便。寂然恬怕三昧之業。此為聖慧。已如三昧所建立者依仰佛慧是曰善權。而於諸法永無所求是曰智慧。奉執定意又以功德化護諸法是曰善權。其心坦然不壞法身是曰智慧。以三昧定住念佛身。諸相種好是曰善權。弘恩元元念佛法身是曰智慧。於三昧中念佛諸音。猶如梵聲是曰善權。思知諸法無有言辭是曰智慧。住於三昧心如金剛是曰善權。雖獲禪定不忘世俗眾生群黨是曰智慧。而於三昧念備本願長育一切。是為處處隨時善權。又於禪思解于眾生悉無吾我是曰智慧。遊于三昧不捨諸法是曰善權。曉無本末亦無根原是曰智慧。修于三昧思諸佛土悉為清淨是曰善權。解諸佛土都無所有是曰智慧。在三昧住惟有佛樹修之莊嚴是曰善權。身離眾欲而無穢濁是曰智慧。又在三昧念轉法輪是為善權。遵行禪定轉無所轉是曰智慧。住于三昧欲見菩薩。以相莊嚴是曰善權。以濟眾苦無有煩惱是如來禪。如來禪者了一切法。永不貪欲不想塵勞。知諸情樂除眾法想名曰禪思。是為菩薩所生地慧。開士大士以諸一心與法不同塵是乃名曰不可盡禪。不為一切眾魔得便。則為正覺造諸法器。所以者何。靡不含容。正士說此寂度無極不可盡時。四萬菩薩得日明三昧。何謂日明三昧定者。猶日出時燈光炬耀。星宿月光闇蔽無明。菩薩已逮是三昧者。一切眾聖咸為覆蔽。所以者何。其慧巍巍明弘廣故。一切聲聞緣覺智明皆為覆蔽。以故名曰日明三昧。菩薩已住寂度無極。悉能逮成諸三昧定。粗舉都較。取要言之。演諸三昧名。有三昧名曰照明。有定名月光。有定名莊嚴。有定名嚴燿。有定名修嚴。有定名無極暉猛伏。有定名其明消冥。有定名如諸法教。有定名成光明。有定名無所憂。有定名立堅固。有定名等如太山。有定名法明。有定名法御。有定名法君。有定名法慧順教。有定名感法寶。有定名法城總持御。有定名知人意行。有定名幢英棄眾煩苛。有定名力制四魔。有定名已成十力。有定名斷諸罣閡。有定名造燈光。有定名堅住若地。有定名如須彌。有定名猶安明。有定名智行光燿。有定名智不可計隨具教。有定名心教柔軟。有定名無所求脫。有定名如水日月光。有定名猶如佛身。有定名等諸無我。有定名調象隨教。有定名見得諸佛念。有定名法意無礙。有定名無退不轉。有定名眾毒消淨如月。有定名入空寂。有定名曉眾想。有定名無願。有定名住一心。有定名如金剛。有定名無極光莫能當。有定名自在淨。有定名內諸勞煩盡。有定名廣大如空。有定名入一切業。有定名心思得慧。有定名慧悅人無盡。有定名成聖慧。有定名總無所忘。有定名冥普見明皆多樂。有定名慈行。有定名心本淨大哀。有定名入諸護。有定名心等入無所礙脫。有定名法法住。有定名智明達。有定名解暢。有定名不可數。有定名充飽眾。有定名無不了。有定名脫慧隨化眾。有定名金剛蓮華。有定名了無常。有定名尊智慧。有定名勇伏。有定名諸佛念。有定名隨教明脫。有定名嚴佛土。有定名開闢靜諸國。有定名入眾生心喜。有定名正真直。有定名以菩薩道六度無極嚴。有定名覺解結。有定名覺意華。有定名施脫若天藥。有定名光無不周。有定名明無住佛。有定名甚深妙。有定名積寶如海。有定名如山方面。有定名神足甚廣無不總。有定名見無數佛。有定名總諸學。有定名如彈指頃無不知。有定名智不可限計如大海。如是等定億億巨垓。菩薩以住寂度無極普備斯定。 阿差末菩薩復謂舍利弗言。智度無極而不可盡為何謂也。如所聞慧趣建立行故曰不可盡。應如斯行有八十事。何謂八十。 順所聞。尋如意。如教習。從善友命。不自大。所作不忘。常恭恪。從經業。如言從。數習智。勤心受。不失節。不忘念。意不亂。興寶意。顯藥志。除諸病。是意器。樂忍辱。思樂諦。入慧意。學無厭。施無所慕。施無適莫。所聞諦思。歡喜啟受。心悅身輕。其意清和。而無煩苛。所學如本。常喜說法。聞欲向道。法自守者。好聞正。不在異學。 唯受雅智度無極。逮於菩薩方等經。但慕聽權方便經。又好聞習四等心。復察解了無神通。如初意耳無異念。心務於諦善方便。唯欲聽之無生法。 不貪觀。但悅慈。了十二緣。達無常。知於苦。暢無我。欲知寂。分別空。解無相。體無願。曉生死。了功德。達眾生。知無忘。嚴其音。若城郭。所聞勤執。樂聽經寶。在俗知俗。啟於中意。以為伴侶。欲聞降伏。諸事業。 常志思僥。普入諸法。慕斷貧乏。所云貧乏。謂智不足。念解遵通。曉解聖慧悅受正道。曉無智者。悉化使知。了常遭苦。給不足者。別離一切。無功德業。明識其本。眾惡不為。暢益身義。達利眾生。解安隱行。樂不懷恨欲別至尊。無極之事。念諸佛法。所因獲致。 是為名曰所聞慧輒建立行。 阿差末菩薩謂舍利弗言。菩薩有三十二事所入隨時。何謂三十二。隨音響入(一)欲入於觀(二)入心所行(三)入身求脫(四)而濟眾生(五)入不斷無常(六)入無所著(七)入隨因緣所可作為(八)所入無人(九)入於無壽(十)入於無命(十一)入去來今之所住處(十二)入功德業(十三)入空不懈(十四)入于無想(十五)而入無願不廢勤修。不以空取證無想不願護已不墮(十六)欲入三昧而修正受。悉向成就三昧正受。以故不生無色天。所以者何擁護所致(十七)又入諸通智慧之原。雖爾不入盡滅之徑(十八)又入無生濟諸所生(十九)復入本際思惟其義(二十)欲入無際而不取證。所以者何有將護故。所云無護則為聲聞(二十一)欲入眾生解無吾我不捨大哀(二十二)入一切畏生死之難(二十三)所可遊入雖有生死無為生故(二十四)又入所厭眾諸塵勞(二十五)入厭欲者亦不墮落。所以者何不中取證(二十六)又入不思貪欲之黨入不捨法(二十七)入諸犯法而不為非(二十八)入權方便所以者何。由因眾生意墮貪愛欲開化故(二十九本闕三十)所入教授應病與藥(三十一)菩薩所度各得其所(三十二)是為三十二事所導如事。所以者何不失節故。猶欲入城會從門入。欲暢眾緣當眼察之。解緣業者則不諍訟。欲令無爭莫如自守。欲知無言為隹快者不如莫語。所以者何。不喜語者自護身口。不欲所止勿在彼居。不欲動者慎勿得轉。無悕望者亦無所想。是故曰等。欲不迷色當正堅住。已堅住者爾乃達至。不樂令變常自謹慎。若慕寂靜將養己者勿得稱己。不欲下者莫自矜高。不高不下具足正法。不喜損者無有能譴。若樂便安所作無失。無所失者則無有疑。無有疑者解無本故便無所失。等於三世而無差特。等三世者無所增損。不住於色痛想行識。亦無殊特。眼見色識則無所住。耳聲識鼻香識舌味識身軟識意法識。悉無所住。從本淨行如法如慧。如審諦行如無吾我。見諸法行無我曰慧。解諸所有皆無所有。亦悉無本是名曰慧。不以身綺而懷自大是名曰慧。知於菩薩習正真慧。達為一切眾生之故。眾生故者心常不捨不離諸法。是乃名曰菩薩習慧。 阿差末菩薩經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