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18.[Nos.416,417,419]
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輸入者 吳迎香
      一校者 吳迎香
      二校者 譚海云
      改稿者 錢友楠

問事品第一

佛在羅閱祇摩訶桓迦憐。摩訶比丘僧五百人皆得阿羅漢獨阿難未。爾時有菩薩名陀和與五百菩薩俱皆持五戒。晡時至佛所前以頭面著佛足卻坐一面。并與五百沙門俱至佛所。前為佛作禮卻坐一面。時佛放威神。諸比丘所在遠方無不來者。即時十萬比丘。俱相隨來會佛所。前為佛作禮卻坐一面。佛復威神。摩訶波和提比丘尼。與三萬比丘尼俱相隨至佛所。前為佛作禮卻坐一面。佛復放威神。羅憐那竭菩薩從舍衛墮梨大國出。橋日兜菩薩從占波大國出。那羅達菩薩從彼羅斯大國出。須深菩薩從加羅衛大國出。摩訶須薩和菩薩與阿難邠坻迦羅越。俱從舍衛大國出。因坻達菩薩從鳩睒彌大國出。和輪調菩薩從沙祇大國出。一一菩薩各與二萬八千人俱來到佛所。前為佛作禮皆卻坐一面。羅閱祇王阿闍世。與十萬人俱來到佛所。前為佛作禮卻坐一面。四天王釋提桓因梵三缽摩夷亙天阿迦貳吒天。各各與若干億億百千天子俱來到佛所。前為佛作禮卻住一面。難頭和難龍王。沙竭龍王。摩難斯龍王阿耨達龍王。各各與若干龍王億億百千萬俱來到佛所前為佛作禮卻住一面。四面阿須倫王。各與若干阿羞倫民億億百千萬俱來到佛所。前為佛作禮卻住一面。時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天諸龍諸阿羞倫民諸閱叉鬼神諸迦樓羅鬼神諸甄多羅鬼神諸摩睺勒鬼神諸人非人。無央數都不可計。陀和菩薩從坐起正衣服。叉手長跪白佛言。願欲有所問。既問者欲有所因故。天中天聽我言者。今當問佛佛告陀和菩薩。所因故者便問。佛當為若說之。陀和菩薩問佛言。菩薩當作何等三昧。所得智慧如大海。如須彌山。所聞者不疑。終不失人中之將。自致成佛終不還。終不生愚癡之處。豫知去來之事。未曾離佛時。若於夢中亦不離佛。端政姝好於眾中顏色無比。少小常在尊貴大姓家生若其父母兄弟宗親知識。無不敬愛者。高才廣博所議作者與眾絕異。自守節度常內慚色。終不自大常有慈哀。智慮通達於智中明無有與等者。威神無比精進難及入諸經中。多入諸經中。諸經中無不解安樂入禪入定入空。無想無所著。於是三事中不恐。多為人說經便隨護之。在所欲生何所自恣。無異本功德力所信力。多所至到處其筋力強。無不欲愛力。無不有根力。明於所向力。明於所念力。明於所視力。明於所信力。明於所願力。在所問如大海無有減盡時。如月盛滿時悉遍照無有不感明者。如日初出時。如炬火在所照無所罣礙。不著心如虛空無所止。如金剛鑽無所不入。安如須彌山不可動。如門閫正住堅。心軟如鵠毛無有粗爽。身無所慕樂於山川如野獸。常自守不與人從事。若沙門道人。多所教授皆護視。若有輕嬈者終無瞋恚心。一切諸魔不能動。解於諸經。入諸慧中。學諸佛法。無有能為作師者。威力聖意無有能動搖者。深入之行常隨無所行常柔軟。於經中常悲。承事於諸佛無有厭。所行種種功德悉逮及。所行常至所信常政。無有能亂者。所行常淨潔。臨事能決無有難。清淨於智慧悉明。得所樂行。盡於五蓋。智慧所行。稍稍追成佛之境界。莊嚴諸國土。於戒中清淨。阿羅漢辟支佛心。所作為者皆究竟。所作功德常在上首。教授人民亦然。於菩薩中所教授無有厭。當所作者度無有極。一切餘道無有能及者。未嘗離佛。不見佛。常念諸佛如父母無異。稍稍得諸佛威神。悉得諸經。明眼所視無所罣礙。諸佛悉在前立。譬如幻師自在所化作諸法。不豫計念便成法。亦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如化作。念過去當來今現在如夢中。所有分身悉遍至諸佛剎。如日照水中影悉遍見。所念悉得如嚮。亦不來亦不去。生死如影之分。便所想識如空。於法中無想。莫不歸仰者。一切平等無有異。於經中悉知。心不可計。一切諸剎心不著無所適念。出於諸佛剎。無所復罣礙。悉入諸陀憐尼門。於諸經中聞一知萬。諸佛所說經悉能受持。侍諸佛悉得諸佛力。悉得佛威神。勇猛無所難。行步如猛師子無所畏。於諸國土無不用言者。所聞者未曾有忘時。一切諸佛之議等無有異。悉了知本無經不恐。欲得諸經便自知說。如諸佛終無厭。為世間人之師無不依附者。其行方幅無有諂偽。諸剎照明朗不著於三處。所行無所罣礙。於眾輩中無所適。於本際法中無所慕。持薩芸若教人入佛道中。未曾恐怖無有畏懼時。悉曉知佛諸經所有卷所在。眾會中無不蒙福者。見佛極大慈歡喜。所學諸佛經通利。於大眾中無所畏。於大眾中無有能過者。名聲極遠。破壞諸疑難無不解。於經中極尊。於師子座上坐自在。如諸佛法教。悉曉知佛萬種語。悉入萬億音。愛重諸佛經。常念在左右側。未曾離於諸佛慈。於佛經中樂行。常隨佛出入。常在善知識邊無有厭極時。於十方諸佛剎無所適止。悉逮得願行。度脫十方萬民。智慧珍寶。悉逮得經藏。身如虛空無有想。教人求菩薩道。使佛種不斷。行菩薩道未曾離摩訶衍。逮得摩訶僧那僧涅極曠大道。疾逮得一切智。諸佛皆稱譽。近佛十力地一切所想悉入中。一切所計悉了知。世間之變悉曉知。成敗之事生者滅者悉曉知。入經海寶開第一之藏悉布施。悉於諸剎行願亦不在中止。極大變化如佛所樂行。心一反念佛悉在前立。一切適不復願。適無所生處。十方不可計佛剎悉見。聞諸佛所說經。一一佛比丘僧悉見。是時不持仙道羅漢辟支佛眼視。不於是間終生彼間佛剎爾乃見。便於是間坐悉見諸佛。悉聞諸佛所說經。悉皆受。譬如我今於佛前。面見佛菩薩。如是未曾離佛。未曾不聞經。佛告陀和菩薩。善哉善哉。所問者多所度脫多所安隱。於世間人民不可復計。天上天下悉安之。今若能問佛如是。若乃前世過去佛時。所聞地行作功德所致。供養若干佛。以所致。樂於經中所致。作道行守禁戒所致。自守法行清白不煩濁。輒以乞丐自食。多成就諸菩薩合會教語諸菩薩。用是故極大慈哀。一切人民皆於等心。隨時欲見佛即見佛。所願極廣大甚深之行。常念佛智慧。悉持經戒。悉具足佛種聖心如金剛。悉知世間人民心所念。悉在諸佛前。佛告陀和菩薩。若功德以不可復計。佛言。今現在佛悉在前立三昧。其有行是三昧。若所問者悉可得。陀和菩薩白佛言。願佛哀說之。今佛說者。多所過度。多所安隱願佛為諸菩薩現大明。佛告陀和菩薩。一法行常當習持常當守。不復隨餘法。諸功德中最第一。何等為第一法行。是三昧名現在佛悉在前立三昧。

行品第二

佛告陀和菩薩。若有菩薩所念現在。定意向十方佛。若有定意。一切得菩薩高行。何等為定意。從念佛因緣。向佛念意不亂。從得黠不捨精進。與善知識共行空。除睡眠。不聚會。避惡知識近善知識。不亂精進。飯知足。不貪衣。不惜壽命。子身避親屬離鄉里。習等意得悲意心。護行棄蓋習禪。不隨色。不受陰。不入衰。不念四大。不失意。不貪性。解不淨。不捨十方人。活十方人。十方人計為是我所。十方人計為非我所。一切欲受。不貿戒習空行。欲諷經。不中犯戒。不失定意。不疑法。不諍佛。不卻法。不亂比丘僧。離妄語。助道德家。避癡人世間語。不喜不欲。聞道語。具欲聞亦喜。從因緣畜生生。不欲聞六味。習為五習。為離十惡。為習十善為曉九惱。行八精進。捨八懈怠。為習八便。為習九思。八道家念。又不著禪聞。不貢高棄自大。聽說法。欲聞經。欲行法。不隨歲計。不受身想。離十方人。不欲受。不貪壽。為了陰不隨惑。為不隨所有求無為。不欲生死大畏生死。計陰如賊計四大如蛇。十二衰計空。久在三界不安隱莫忘得無為。不欲貪欲。願棄生死。不隨人諍。不欲墮生死。常立佛前。受身計如夢。以受信不復疑。意無有異。一切滅思想過去事。未來事。今現在事等意。常念諸佛功德。自歸為依佛。定意得自在。不隨佛身相法。一切一計不與天下諍。所作不諍。從因緣生受了。從佛地度得可法。中法中得下。以了空意計人。亦不有亦不滅。自證無為黠眼以淨。一切不二覺意不在中邊。一切佛為一念入。無有疑黠。無有能呵。自得曉覺意故。佛黠不從他人待。得善知識計如佛。無有異意。一切在菩薩無有離時。縱一切魔不能動。一切人如鏡中像。見一切佛如晝一切從法行。為入清淨菩薩行。如是佛言。持是行法故致三昧便得三昧。現在諸佛悉在前立。何因致現在諸佛悉在前立三昧。如是陀和。其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持戒完具。獨一處止。心念西方阿彌陀佛。今現在隨所聞當念。去是間千億萬佛剎。其國名須摩提。在眾菩薩中央說經。一切常念阿彌陀佛。佛告陀和。譬如人臥出於夢中。見所有金銀珍寶。父母兄弟妻子親屬知識。相與娛樂喜樂無輩。其覺以為人說之。後自淚出念夢中所見。如是陀和菩薩。若沙門白衣。所聞西方阿彌陀佛剎。當念彼方佛不得缺戒。一心念若一晝夜。若七日七夜。過七日以後。見阿彌陀佛。於覺不見。於夢中見之。譬如人夢中所見。不知晝不知夜。亦不知內不知外。不用在冥中故不見。不用有所弊礙故不見。如是陀和。菩薩心當作是念。時諸佛國界名大山須彌山。其有幽冥之處悉為開闢。目亦不弊。心亦不礙。是菩薩摩訶薩。不持天眼徹視。不持天耳徹聽。不持神足到其佛剎。不於是間終。生彼間佛剎乃見。便於是間坐。見阿彌陀佛。聞所說經悉受得。從三昧中悉能具足。為人說之。譬若有人。聞墮舍利國中。有婬女人名須門。若復有人。聞婬女人阿凡和梨。若復有人。聞優陂洹作婬女人。是時各各思念之。其人未曾見此三女人。聞之婬意即為動。便於夢中各往到其所。是時三人皆在羅閱祇國。同時念。各於夢中到是婬女人所與共棲宿。其覺已各自念之。佛告陀和。我持三人。以付。若持是事為人說經。使解此慧至不退轉地得無上正真道。然後得佛號曰善覺。如是陀和。菩薩於是間國土聞阿彌陀佛。數數念。用是念故。見阿彌陀佛。見佛已從問。當持何等法生阿彌陀佛國。爾時阿彌陀佛。語是菩薩言。欲來生我國者。常念我數數。常當守念。莫有休息。如是得來生我國。佛言。是菩薩用是念佛故。當得生阿彌陀佛國。常當念如是佛身。有三十二相悉具足光明徹照。端正無比在比丘僧中說經。說經不壞敗色。何等為不壞敗色。痛痒思想。生死識魂神。地水火風。世間天上。上至梵摩訶梵。不壞敗色。用念佛故得空三昧。如是為念佛。佛告陀和。菩薩於三昧中誰當證者。我弟子摩訶迦葉。因坻達菩薩。須真天子。及時知是三昧者。有行得是三昧者是為證。何等為證。證是三昧知為空定。佛告陀和。乃往去時有佛。名須波日。時有人行出入大空澤中不得飲食飢渴而臥。出便於夢中得香甘美食。飲食已其覺腹中空。自念一切所有皆如夢耶。佛言。其人用念空故。便逮得無所從生法樂。即逮得阿惟越致。如是陀和。菩薩其所向方。聞現在佛。常念所向方欲見佛。即念佛不當念有。亦無我所立。如想空當念佛立。如以珍寶倚琉璃上。菩薩如是見十方無央數佛清淨。譬如人遠出到他郡國。念本鄉里家室親屬財產。其人於夢中。歸到故鄉里見家室親屬。喜共言語。於夢中見以覺為知識說之。我歸到故鄉里見我家室親屬。佛言。菩薩如是。其所向方。聞佛名。常念所向方欲見佛。菩薩一切見佛。如持珍寶著琉璃上。譬如比丘觀死人骨著前。有觀青時。有觀白時。有觀赤時。有觀黑時。其骨無有持來者。亦無有是骨。亦無所從來是意所作想有耳。菩薩如是持佛威神力。於三昧中立。在所欲見何方佛。欲見即見。何以故。如是陀和。是三昧佛力所成。持佛威神。於三昧中立者。有三事。持佛威神力。持佛三昧力。持本功德力。用是三事故。得見佛。譬若陀和。年少之人。端正姝好莊嚴。已如持淨器盛好麻油。如持好器盛淨水。如新磨鏡。如無瑕水精。欲自見影。於是自照悉自見影。云何陀和。其所麻油。水鏡水精。其人自照。寧有影從外入中不。陀和言。不也天中天。用麻油水精水鏡淨潔故。自見其影耳。其影亦不從中出。亦不從外入。佛言。善哉善哉。陀和。如是陀和。色清淨。所有者清淨。欲見佛即見。見即問。問即報。聞經大歡喜。作是念。佛從何所來。我為到何所。自念佛無所從來。我亦無所至。自念三處。欲處。色處。無想處。是三處意所為耳。我所念即見。心作佛。心自見。心是佛。心是怛薩阿竭。心是我身。心見佛。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見心。心有想為癡。心無想是泥洹。是法無可樂者。皆念所為。設使念為空耳。設有念者亦了無所有。如是陀和。菩薩在三昧中立者所見如是。佛爾時頌偈曰。

心者不知心 有心不見心
心起想則癡 無想是泥洹
是法無堅固 常立在於念
以解見空者 一切無想念

四事品第三

菩薩有四事法。疾逮得三昧。何等為四。一者所信無有能壞者。二者精進無有能逮者。三者所入智慧無有能及者。四者常與善師從事。是為四。菩薩復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何等為四。一者不得有世間思想。如指相彈頃三月。二者不得臥出三月。如指相彈頃。三者經行不得休息。不得坐三月。除其飯食左右。四者為人說經。不得望人衣服飲食。是為四。菩薩復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何等為四。一者合會人至佛所。二者合會人使聽經。三者不嫉妒。四者教人學佛道。是為四。菩薩復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何等為四。一者作佛形像若作畫。用是三昧故。二者用是三昧故。持好疋素令人寫是三昧。三者教自貢高人內佛道中。四者常護佛法。是為四。時佛說偈而歎曰。常當樂信於佛法。誦經念空莫中止。精進除睡臥。三月莫得懈。坐說經時安諦受學。極當廣遠。若有供養饋遺者。莫得喜。無所貪慕。得經疾。佛者色如金光。身有三十二相。一相有百福功德。端政如天金成作。過去佛當來佛。悉豫自歸。今現在佛。皆於人中最尊。常念供養。當供養於佛。花香擣香飯食具足。當持善意。用是故。三昧離不遠。持常鼓樂倡伎。樂於佛心。常當娛樂。為求是三昧者。當作佛像。種種具足種種姝好。面目如金光。求是三昧者。所施常當自樂。與持戒當清潔高行。棄捐懈怠。疾得是三昧不久。瞋恚不生。常行於慈心。常行悲哀。等心無所憎惡。今得是三昧不久。極慈於善師視當如佛。瞋恚嫉貪不得有。於經中施不得貪。如是教。當堅持諸經法。悉當隨是入。是為諸佛之道徑。如是行者。今得三昧不久。
佛告陀和。如是等菩薩。當慈心常樂於善師。所視師當如佛。悉具足承事。欲書是三昧經時。若欲學時。菩薩敬師如是。陀和。菩薩於善師有瞋恚。有持善師。短視善師不如佛者。得三昧難。譬如陀和。菩薩明眼人夜半視星宿見星其眾多。如是陀和。菩薩持佛威神。於三昧中立。東向視見若干百佛。若干千佛。若干萬佛。若干億佛。如是十方等悉見諸佛。佛告陀和。是菩薩如佛眼悉知悉見。如是陀和。是菩薩欲得今現在諸佛悉在前立三昧。布施當具足。持戒如是。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度脫智慧身悉具足。時佛歎曰。如淨眼人夜半上向視星宿不可計。晝日思念悉見。菩薩如是逮得三昧者。見不可復計百千佛。從三昧中覺以悉念見。自恣為諸弟子說。佛言。如我眼清淨常見於世間。菩薩如是得三昧。以見不可復計佛。見佛不視身相。但視十種力。不如世間人有貪。消滅諸毒以清淨不復想。菩薩逮功德如是。聞是經。遵是經如泥洹。聞是法空空。無有恐怖。我當作是說經。用眾人民故。皆令得佛道。佛言。如我比丘阿難黠慧聞經即受持。菩薩如是逮得是三昧。以聞不可計經卷悉受持。佛言。如阿彌陀佛剎諸菩薩。常見不可計佛。如是菩薩得三昧。以常見不可計佛。所信常有哀心。譬如渴者欲得飲。常有極大慈。棄捐世俗事。常樂持經施。用是故清淨得三昧不久。

譬喻品第四

佛告陀和。菩薩慈求三昧者。得是三昧已。不精進行者。譬如陀和。有人載滿舡珍寶。欲持度大海。未至舡中道壞。閻浮利人皆大悲念。亡我爾所珍寶。如是陀和。是菩薩聞是三昧已。不書不學不誦不持如中法。一切諸天人民。皆為大悲憂言。乃亡我爾所經寶。用失是深三昧故。佛言。是三昧經者。是佛所囑。佛所稱譽。聞是深三昧經者。不書不學不誦。不守不持如法者。反復愚癡自用以為高耶。不受是經意欲高才。反不肯學是三昧。譬如陀和。愚癡之子。有人與滿手栴檀香。不肯受之。反謂與之不淨栴檀香。其貨主語其人言。此栴檀香。卿莫謂不淨乎。且取嗅之知香不。試視之知淨不。癡人閉目不視不肯嗅。佛言。其聞是三昧者。如是不肯受之反棄捨去。是為不持戒人。反捨是珍寶經。是為愚癡無智。自用得禪具足為度。反呼世間為有。不入空。不知無。其人聞是三昧已。不樂不信。不入中。反作輕戲語。佛亦有深經乎。亦有威神乎。反形言。世間亦有比丘如阿難乎。佛言。其人從持是三昧者。所去兩兩三三。相與語云。是語是何等說乎。是何從所得是語乎。是為自合會作是語耳。是經非佛所說。佛告陀和。譬如賈客持摩尼珠。示田家癡子。其人問賈客。評此幾錢。賈客答言。夜半時於冥處。持是摩尼珠著冥中。其明所照至直滿其中寶。佛言。其人殊不曉其價。反形是摩尼珠言。其價能與一頭牛等不。寧可貿一頭牛想。是不復過此。與我者善。不肯者已。如是陀和。其人聞是三昧不信者。反形是經如是。佛言。如菩薩持是三昧。受信者便隨行。四面皆擁護無所畏。持禁戒完具為得高明。黠慧深入為他人說之。菩薩當持是三昧分布語人。展轉相傳當令是三昧久在。佛言。癡人自於前世佛所。不供養。不作功德。反自貢高。多行誹謗嫉妒用財利故。但欲求名。但欲嘩說。不得善師。亦不明經。聞是三昧已不信不樂不入中。反誹謗人言。是彼不知愧為自作是經耳。是經非佛所說。佛告陀和今我具語汝如是。陀和。求菩薩道者。若善男子善女人。持是三千國土。滿其中珍寶。施與佛。設有是功德。不如聞是三昧。若有菩薩聞是三昧信樂者。其福轉倍多。時佛歎曰。是三千國土。滿其中珍寶施於佛。持用求佛。復有異人。持是三昧者。是佛所稱譽。聞信者其福倍多。佛言。是迷惑自貢高人。不信者及與惡知識從事。聞此經不信不樂。是為於我經中怨家無異。是不持戒人。在自大中。其餘人展轉聞其言信隨之。此為壞佛法。其人相告言。是經為非佛所說。直作是誹謗。佛言。有信是三昧者。其人宿命曾見過去佛。已用是故我為是信者說是三昧耳。是輩之人。常護佛法。聞是經信樂者。當作是知離佛不遠。若持戒堅者。常正心恭敬於經。我用是故為是人說耳。
佛告跋陀和。我所說無有異。爾故說是語耳。今見我說是三昧者。其人卻後世時。聞是三昧終不疑。不形笑。不言不信。除在惡師邊。正使在善師邊。其功德薄少。如是輩人。復轉與惡師從事。是輩人者。聞是三昧不信不樂不入中。何以故。其人未久學。所更佛少所信。智慧少故不信耳。佛告陀和。其有菩薩。聞是三昧。不形笑。不誹謗者。歡喜不中疑。不言乍信乍不信。樂書樂學樂誦樂持。佛言。我悉豫知豫見。已其人不獨於一佛。所作功德不於二若三若十。悉於百佛所聞是三昧。卻後世時聞是三昧者。書學誦持經卷。最後守一日一夜。其福不可計。自致阿惟越致。所願者得。佛告陀和。聽我說譬喻。譬如陀和有人。取一佛剎。悉破碎如塵。其人取此一塵。悉復破盡如一佛剎塵。都盧悉取一一塵。皆復塵碎盡如一佛剎塵。云何陀和。是塵其數寧多不。陀和言。甚多甚多。天中天。佛告陀和。我為汝曹引此譬喻。若有一菩薩。盡取是一塵置一佛剎。其數爾所佛剎。滿其中珍寶悉持供養諸佛。不如聞是三昧。若復有一菩薩聞是三昧已。書學誦持為他人說。須臾間。是菩薩功德不可復計。佛言。持是三昧者。書學誦持為他人說。其福乃爾。何況守是三昧悉具足者。佛爾時頌偈曰。

三千大千之國土 滿中珍寶用布施
設使不聞是像經 其功德福為薄少
若有菩薩求眾德 當講奉行是三昧
疾悉諷誦此經法 其功德福無有量
如一佛國塵世界 皆破壞碎以為塵
彼諸佛土過是數 滿中珍寶用布施
其有受持是世尊 四句之義為人說
是三昧者諸佛慧 得聞功德叵比喻
何況有人自講說 受持諷誦念須臾
轉加增進奉行者 其功德福無有量
假使一切皆為佛 聖智清淨慧第一
皆於億劫過其數 講說一偈之功德
至於泥洹讚詠福 無數億劫悉歎誦
不能盡究其功德 於是三昧一偈事
一切佛國所有地 四方四隅及上下
滿中珍寶以布施 用供養佛天中天
若有聞是三昧者 得其福祐過於彼
安諦諷誦講說者 引譬功德不可喻
其人貢高終不起 亦無有趨惡道時
解了深法不疑結 行斯三昧德如是
學士為以見奉吾 德重精進普不著
增益信明為菩薩 力學三昧佛所讚
屬累汝等常勸教 力行精進無放逸
自勖勇猛勤修行 令得大道不復反
其有誦受是三昧 已為面見百千佛
假使最後大恐懼 持此三昧無所畏
行是比丘以見我 常為隨佛不遠離
菩薩聞習三昧者 義當受持為人說
菩薩得是三昧者 爾乃名曰博達慧
為逮總持佛稱譽 疾成佛道智如海
常恒誦說是三昧 當從佛法世尊教
聞其種姓得等覺 如佛所說無有異

般舟三昧經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