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卷第五十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三二二(一三二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優婆夷2子,受八支齋,尋即犯戒,即為鬼神所持。 爾時,優婆夷即說偈言: 「十四十五日,及月分八日, 神通瑞應月3,八支善正受, 受持於齋戒,不為鬼所持; 我昔數諮問,世尊作是說。」 爾時,彼鬼即說偈言: 「十四十五日,及月分八日, 神足瑞應月,八支修正受; 齋肅清淨住,戒德4善守護, 不為鬼戲弄,善哉從佛聞。 汝當說言放,我當放汝子, 諸有慢緩業,染污行苦行, 梵行不清淨,終不得大果! 譬如拔共葌5草,執緩則傷手; 沙門行惡觸,當墮地獄中。 譬如拔葌草,急捉6不傷手, 沙門善攝持,則到般涅槃。」 時,彼鬼神即放優婆夷子。爾時,優婆夷說偈告子言: 「子汝今聽我,說彼鬼神說: 若有慢緩業,穢污修苦行, 不清淨梵行,彼不得大果! 譬如拔葌草,執緩則傷手; 沙門起惡觸,當墮地獄中。 如急執葌草,則不傷其手; 沙門善執護,逮得般涅槃。」 時,彼優婆夷子如是覺悟已,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心不得樂,還歸自家。母遙見子,而說偈言: 「邁世而出家,何為還聚落? 燒舍急出財,豈還投火中!」 其子比丘說偈答言: 「但念母命終,存亡不相見; 故來還瞻視,何見子不歡?」 時,母優婆夷說偈答7言: 「捨欲而出家,還欲服食之; 是故我憂悲,恐隨魔自在!」 是時,優婆夷如是、如是發悟其子;如是,其子還空閑處,精勤思惟 ,斷除一切煩惱結縛,得阿羅漢果證。 一三二三(一三二六)8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摩竭提國人間游行,到阿鬼住處9夜宿。 時,阿鬼集會諸鬼神。時,有竭曇鬼見世尊在阿鬼住處夜宿。見已,至阿鬼所,語阿鬼言:「聚落主!汝獲大利,如來宿汝住處。」 阿鬼言:「生人今日在我舍住耶?今當令知,為是如來?為非如來?」 時,阿鬼諸鬼神聚會畢,還歸自家,語世尊曰:「出去!沙門!」 爾時,世尊以他家故,即出其舍。 阿鬼復言:「沙門!來入!」佛即還入。以滅慢故,如是再三。 時,阿鬼第四復語世尊言:「沙門!出去!」 爾時,世尊語阿鬼言:「聚落主!已三見請,今不復出。」 阿鬼言:「今問沙門,沙門答我,能令我喜者善,不能令我喜者,我當壞其心,裂其胸,亦令熱血從其面出,執持兩手擲著恒水彼岸!」 世尊告言:「聚落主!我不見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神、世人,有能壞我心,裂我胸,令我熱血從面而出,執持兩手擲著恒水彼岸者。然,聚落主!汝今但問,當為汝說,令汝心喜。」 時,阿鬼說偈問佛: 「說何等名為勝士夫事物? 行於何等法,得安樂果報? 何等為美味?云何壽中勝?」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淨信為最勝士夫之事物。 行法得樂果,解脫味中上。 智慧除老死,是為壽中勝!」 時,阿鬼復說偈言: 「云何得名稱,如上所說偈?」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持戒名稱流,如上所說偈。」 時,阿鬼復說偈言: 「幾法起世間?幾法相順可? 世幾法取受10?世幾法損減?」 爾時,世尊以偈答言: 「世六法等起,六法相順可, 世六法取受,世六法損減。」 阿鬼復說偈問佛: 「誰能度諸流,晝夜勤方便? 無攀無住處,孰能不沈沒?」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一切戒具足,智慧善正受, 正念內思惟,能度難度流。 不樂於五欲,亦超度色愛; 無攀無住處,是能不沒溺。」 時,阿鬼復說偈問佛: 「以何法度流,以何度大海? 以何捨離苦?以何得清淨?」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以信度河流,不放逸度海, 精進能除11苦,以慧得清淨。 汝當更問餘,沙門梵志法; 其法無有過,真諦施調伏。」 時,阿鬼復說偈問佛: 「何煩更問餘沙門梵志法? 即曰最勝士,以顯大法炬。 於彼竭曇摩12,常當報其恩, 告我等正覺,無上導13御師。 我即日當行,從村而至村, 親侍等正覺,聽受所說法。」 佛說此經已,阿鬼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一三二四(一三二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叔迦羅15比丘尼住王園比丘尼眾中,為王舍城諸人恭敬供養,如阿羅漢。 又於一時,王舍城人於一吉星日歡集大會,即於是日闕不供養。有一鬼神,敬重彼比丘尼故,至王舍城里巷之中,家家說偈: 「王舍城人民,醉酒眠16睡臥, 不勤供養彼叔迦比丘尼。 善修諸根故,名曰叔迦羅; 善說離垢法,涅槃清涼處。 隨順聽所說,終日樂無厭, 乘聽法智慧,得度生死流; 猶如海商人,依附力馬王。」 時,一優婆塞衣布施迦羅比丘尼,復有優婆塞以食供養。 時,彼鬼神即說偈言: 「智慧優婆塞17,獲福利豐多! 施叔迦羅衣,離諸煩惱故。 智慧優婆塞,獲福利豐多! 施叔迦羅食,離諸積聚故。 時,彼鬼神說斯偈已,即沒不現。 一三二五(一三二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毘羅19比丘尼住王舍城王園比丘眾中,為王舍城諸人民,於吉星日集聚大會,當斯之日,毘羅比丘尼無人供養。 時,有鬼神敬重毘羅比丘尼,即入王舍城,處處里巷四衝道頭而說偈言: 「王舍城人民,醉酒惛睡臥20; 毘羅比丘尼,無人供養者。 毘羅比丘尼,勇猛修諸根, 善說離垢塵21,涅槃清涼法。 皆隨順所說,終日樂22無厭, 乘聽法智慧,得度生死流。」 時,有一優婆塞持衣布施毘羅比丘尼,復有一優婆塞以食供養。 時,彼鬼神而說偈言: 「智慧優婆塞,今獲多福利! 以23衣施斷縛毘羅比丘尼。 智慧優婆塞,今獲多福利! 食施毘羅尼,離諸和合故。」 時,彼鬼神說偈已,即沒不現。 一三二六(一三二九)24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娑多耆利25天神、醯摩波低26天神共作約誓:「若其宮中有寶物出者,必當相語;不相語者,得違約罪。」 時,醯摩波低天神宮中有未曾有寶︱︱波曇摩華27出,華有千葉,大如車輪,金色寶莖。 時,醯魔波低天神通遣使告語娑多耆利:「聚落主!今我宮中忽生未曾有寶︱︱波曇摩花,華有千葉,大如車輪,金色寶莖,可來觀看!」 娑多耆利天神遣使詣醯魔波低舍,告言:「聚落主!用是波曇摩百千為?今我宮中有未曾有寶︱︱大波曇摩出,所謂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汝便可來奉事供養!」 時,醯魔波低天神即與五百眷屬往詣娑多耆利天神所,說偈問言: 「十五日良時,天夜遇歡會, 當說受何齋?從何28羅漢受?」 時,娑多耆利說偈答言: 「今日佛世尊,在摩竭勝國, 住於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演說微妙法,滅除眾生苦; 苦苦及苦集,苦滅盡作證, 八聖出苦道,安隱趣涅槃, 當往設供養,我羅漢世尊!」 醯魔波低說偈問言: 「彼妙29心願樂,慈濟眾生不? 彼於受不受,心想平等不?」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 「彼妙願慈心,度一切眾生。 於諸受不受,心想常平等。」 時,醯魔波低說偈問言: 「為具足明達,已行成就不? 諸漏永滅盡,不受後有耶?」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 「明達善具足,正行已成就。 諸漏永已盡,不復受後有。」 醯魔30波低說偈問言: 「牟尼意行滿,及身、口業耶? 明行悉具足,以法讚歎耶?」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 「具足牟尼心,及業身、口滿, 明行悉具足,以法而讚歎!」 醯魔波低說偈問言: 「遠離於害生,不與不取不? 為遠於放蕩,不離禪思不?」 娑多耆利復說偈言: 「常不害眾生,不與不妄取; 遠離於放蕩,日夜常思禪。」 醯魔波低復說偈問言: 「為不樂五欲,心不濁亂不? 有清淨法眼,滅盡愚癡不?」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 「心常不樂欲,亦無濁亂心。 佛法眼清淨,愚癡盡無餘。」 醯魔波低復說偈問言: 「至誠不妄語,粗澀31言無有? 得無別離說,無不誠說不?」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 「至誠不妄語,亦無粗澀言。 不離他親厚32,常說如法言。」 醯魔波低復說偈問言: 「為持清淨戒,正念寂滅不? 具足等解脫,如來大智不?」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 「淨戒悉具足,正念常寂靜。 等解脫成就,得如來大智。」 醯魔波低復說偈問言: 「明達悉具足,正行已清淨, 所有諸漏盡,不復受後有?」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 「明達悉具足,正行已清淨; 一切諸漏盡,無復後生有33。」 醯魔波低復說偈言: 「牟尼善心具,及身、口業跡, 明行悉成就,故讚歎其法?」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 「牟尼善心具,及身、口業跡, 明行悉成就,讚歎於其法34。」 醯魔波低復說偈言: 「伊尼延35鹿腨,仙人之勝相, 少食捨身貪,牟尼處林禪。 汝今當共行,敬禮彼瞿曇!」 時,有百千鬼神眷屬圍繞,娑多耆利、醯魔波低速至佛前36禮拜供養,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敬禮,而說偈言: 「伊尼延鹿腨,仙人之勝相, 少食無貪嗜,牟尼樂林禪。 我等今故來,請問於瞿曇, 師子獨游步,天37龍無恐畏, 今故來請問,牟尼願決疑! 云何得出苦?云何苦解脫? 唯願說解脫,苦於何所滅?」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世五欲功德,及說第六意; 於彼欲無貪,解脫一切苦! 如是從苦出,如是解脫苦。 今答汝所問,苦從此而滅。」 娑多耆利、醯魔波低復說偈問佛: 「泉從何轉還?惡道何不轉? 世間諸苦樂,於何而滅盡?」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眼耳鼻舌身,及以意入處, 於彼名及色,永滅盡無餘; 於彼泉轉還,於彼道不轉, 於彼38苦及樂,得無餘滅盡!」 娑多耆利、醯魔波低復說偈問佛: 「世間幾法起?幾法世和合? 幾法取世受39?幾法令世滅?」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六法起世間,六法世和合, 六法取世受40,六法世損滅41。」 娑多耆利、醯魔波低復說偈問佛42: 「云何度諸流,日夜勤方便, 無攀無住處,而不溺深淵?」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一切戒具足,智慧善正受; 如思惟繫念,是能度深淵! 不樂諸欲想,亦超色諸結; 無攀無住處,不溺於深淵!」 娑多耆利、醯魔波低復說偈問佛: 「何法度諸流?以何度大海? 云何捨離苦?云何得清淨?」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正信43度河44流,不放逸度海, 精進能斷苦,智慧得清淨。」 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汝可更問餘沙門梵志法; 真實施調伏,除此更無法。」 醯魔波低復說偈言: 「更餘何所問,沙門梵志法? 大精進今日,已具善開導。 我今當報彼,娑多耆利恩, 能以導御師,告語於我等! 我當詣村村,家家而隨佛, 承事禮供養,從佛聞正法。 此百千鬼神,悉合掌恭敬, 一切歸依佛,牟尼之大師! 得無上之名,必見真實義, 成就大智慧,於欲不染着。 慧者當觀察,救護世間者, 得賢聖道跡,是則大仙人!」 佛說是經已,娑多耆利、醯魔波低及諸眷族五百鬼神聞佛所說,皆大歡喜,隨喜禮佛而去。 一三二七(一三三○)45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46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揵連住耆闍崛山中。 時,尊者舍利弗新剃鬚髮。時,有伽吒及優波伽吒鬼。優波伽吒鬼見尊者舍利弗新剃鬚髮,語伽吒鬼言:「我今當往打彼沙門頭。」 伽吒鬼言:「汝優波伽吒!莫作是語。此沙門大德大力,汝莫長夜得大不饒益苦!」如是再三說。 時,優波伽吒鬼再三不用47伽吒鬼語,即以手打尊者舍利弗頭。打已,尋自喚言48:「燒我,伽吒!煮我,伽吒!」再三喚已,陷入地中,墮阿毘地獄。 尊者大目揵連聞尊者舍利弗為鬼所打聲已,即往詣尊者舍利弗所,問尊者舍利弗言:「云何,尊者!苦痛可忍不?」 尊者舍利弗答言:「尊者大目揵連!雖復苦痛,意能堪忍,不至大苦。」 尊者大目揵連語尊者舍利弗言:「奇哉!尊者舍利弗!真為大德大力,此鬼若以手打耆闍崛山者,能令碎如糠糟49,況復打人而不苦痛?」 爾時,尊者舍利弗語尊者大目揵連:「我實不大苦痛。」 時,尊者舍利弗、大目揵連共相慰勞。 時,世尊以天耳聞其語聲,聞已,即說偈言: 「其心如剛石,堅住不傾動50 染著心已離,瞋者不反報; 若如此修心,何有若痛憂51?」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三二八(一三三一)52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眾多比丘於拘薩羅國人間游行,住一林中夏安居。彼林中有天神住,知十五日諸比丘受歲53,極一憂慼。 有餘天神語彼天神言:「汝何卒生愁憂苦惱?汝當歡喜諸比丘持戒清淨,今日受歲。」 林中天神答言:「我知比丘今日受歲,不同無羞外道受歲;然精進比丘受歲,持衣缽,明日至餘處去,此林當空。」 比丘去後,林中天神而說偈言: 「今我心不樂,但見空林樹; 清淨心說法,多聞諸比丘, 瞿曇之弟子,今悉何處去?」 時,有異天子而說偈言: 「有至摩伽陀,有至拘薩羅, 亦至金剛地54,處處修遠離; 猶如野禽獸,隨所樂而游。」 一三二九(一三三二)55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在拘薩羅國人間,止住一林中,入晝56正受57,身體疲極,夜則睡眠。 時,彼林中止住天神作是念:此非比丘法,於空林中入晝正受,夜著睡眠,我今當往覺悟之。 爾時,天神往至比丘前,而說偈言: 「比丘汝起起!何以著睡眠? 睡眠有何利?病時何不眠? 利刺刺身時,云何得睡眠? 汝本捨非家,出家之所欲, 當如本所欲,日夜求增進, 莫得墮58睡眠,令心不自在。 無常不恒欲59迷醉於愚夫, 餘人悉被縛,汝今已解脫, 正信而出家,何以著睡眠? 已調伏貪欲,其心得解脫, 具足勝妙智,出家何故眠? 勤精進正受,常修堅固力, 專求般涅槃,云何而睡眠? 起明斷無明,滅盡諸有漏, 調彼後邊身,云何著睡眠?」 時,彼天神說是偈時,彼比丘聞其所說,專精思惟,得阿羅漢。 一三三○(一三三三)60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在拘薩羅住林中。入晝正受,心起不善覺,依於惡貪。 時,彼林中住止天神作是念:此61非比丘法,止住林中,入晝正受,心生不善覺,依於惡貪,我今當往開悟之。 時,彼天神即說偈言: 「其心欲遠離,止62於空閑林, 放心隨外緣,亂想而流馳, 調伏樂世心,常樂心解脫。 當捨不樂心,執受安樂住, 思非於正念,莫著我、我所。 如以塵頭染,是著極難遣, 莫令染63樂著,欲心所濁亂。 如釋君馳象64,奮迅去塵穢, 比丘於自身,正念除塵垢。 塵者謂貪欲,非世間塵土; 黠慧明智者,當悟彼諸塵, 於如來法、律,持心莫放逸! 塵垢謂瞋恚,非世間塵土; 黠慧明智者,當悟彼諸塵, 於如來法、律,持心莫放逸! 塵垢謂愚癡,非世間塵土; 明智黠慧者,當捨彼諸塵; 於如來法、律,持心莫放逸!」 時,彼天神說是偈已,彼比丘聞其所說,專精思惟,斷諸煩惱心65,得阿羅漢。 一三三一(一三三四)66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在拘薩羅人間,住一林中,入晝正受,起不正思惟。 時,彼林中止住天神作是念:此非比丘法,止住林中,入晝正受,而起不正思惟,我今當往67方便善覺悟之。 時,彼天神而說偈言: 「何不正思惟,覺68觀所寢69食? 當捨不正念,專修於正受, 尊70崇佛法僧,及自持淨戒, 常生隨喜心,喜樂轉勝進; 以心歡喜故,速究竟苦邊!」 時,彼天神說偈勸發已,彼比丘專精思惟,盡諸煩惱,得阿羅漢。 一三三二(一三三五)71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於拘薩羅人間,住一林中,入晝正受。時,彼比丘日中時,不樂心生,而說偈言: 「於此日中時,眾鳥悉靜默, 空野忽有聲,令我心恐怖!」 時,彼林中住止天神而說偈言: 「於今日中時,眾鳥悉寂靜, 空野忽有聲,應汝不樂心。 汝當捨不樂,專樂修正受!」 時,彼天子說偈覺悟彼比丘已,時,彼比丘專精思惟,捨除 煩惱,得阿羅漢。 一三三三(一三三六)72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阿那律陀在拘薩羅人間,住一林中。 時,有天神名闍鄰尼73,是尊者那律陀本74善知識,往詣尊者阿那律陀所。到阿那律陀75所76,說偈言: 「汝今可發願,願還生本處︱︱ 三十三天上,五欲樂悉備, 百種諸音樂,常以自歡娛77; 每至睡眠時,音樂以覺悟, 諸天玉女眾,晝夜侍左右。」 尊者阿那律陀78說偈答言: 「諸天玉女眾,此皆大苦聚; 以彼顛倒想,繫著有身見; 諸求生彼者,斯亦是大苦。 闍鄰尼當知:我不願生彼, 生死已永盡,不受後有故!」 尊者阿那律陀說是語時,闍鄰尼天子聞尊者阿那律陀所說,歡喜隨喜,即沒不現。 一三三四(一三三七)79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比丘在拘薩羅人間,林中止住,勤誦經、勤講說,精勤80思惟,得阿羅漢果,證已,不復精勤誦說。 時,有天神︱︱止彼林中者,而說偈言: 「比丘汝先時,晝夜勤誦習, 常為諸比丘,共論決定義。 汝今於法句81,寂然無所說, 不與諸比丘,共論決定義。」 時,彼比丘說偈答言: 「本未應離欲,心常樂法句; 既82離欲相應,誦說事已畢。 先知道已備,用聞見道為83? 世間諸聞見,無如84悉放捨。」 時,彼天神聞比丘所說,歡喜隨喜,即沒不現。 一三三五(一三三八)85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在拘薩羅人間,止一林中。時,彼比丘有眼患,受師教,應嗅缽曇摩86花。時,彼比丘受師教已,往至缽曇摩池側,於池岸邊。迎87風而坐,隨風嗅香。 時,有天神︱︱主此池者,語比丘言:「何以盜華?汝今便是盜香賊也!」 爾時,比丘說偈答言: 「不壞亦不奪,遠住隨嗅香; 汝今何故言,我是盜香賊?」 爾時,天神復說偈言: 「不求而不88捨89,世間名為賊。 汝今人不與,而自一向取; 是則名世間,真實盜香賊。」 時,有一士夫取彼藕根,重負而去。 爾時,比丘為彼天神而說偈言: 「如今彼士夫,斷截分陀利, 拔根重負去,便是姦狡人; 汝何故不遮,而言我盜香?」 時,彼天神說偈答言: 「狂亂姦狡人,猶如乳母衣90; 何足加其言,宜91堪與汝語? 袈裟污不現,黑衣墨不污92; 姦狡凶惡人,世間不與語。 蠅腳污素帛,明者小過現; 如墨點珂貝,雖小悉皆現。 常從彼求淨,無結離煩惱; 如毛髮之惡,人見如泰山!」 時,彼比丘復說偈言: 「善哉善哉說!以義安慰我; 汝可常為我,數數說斯偈!」 時,彼天神復說偈言: 「我非汝買奴,亦非人與汝; 何為常隨汝,數數相告語? 汝今自當93知,彼彼饒益事。」 時,彼天子說是偈已,彼比丘聞其所說,歡喜隨喜,從座起去,獨一靜處,專精思惟,斷諸煩惱,得阿羅漢。 一三三六(一三三九)94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十力迦葉95住王舍城仙人窟中。時,有獵96師名曰尺只,去十力迦葉不遠,張網捕鹿。爾時,十力迦葉為彼獵師哀愍說法。時,彼獵師不解所說。時,十力迦葉即以神力,指端火然,彼猶不悟。 爾時,仙人窟中住止天神而說偈言: 「深山中獵師,少智盲無目, 何為非時說?薄德無辯慧, 所聞亦不解,明中亦無見。 於諸善勝法,愚癡莫能了, 正使燒十指,彼終不見諦。」 時,彼天神說是偈已,尊者十力迦葉即默然住。 一三三七(一三四○)97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尊者金剛子98,住巴連弗邑一處林中。時,巴連弗邑人民夏四月過,作憍牟尼99大會。 時,尊者金剛子聞世間大會,生不樂心,而說偈言: 「獨一處空林,猶如棄枯木, 夏時四月滿,世間樂莊嚴, 普觀諸世間,其100苦無過我!」 爾時,林中住止天神即說偈言: 「獨一處空林,猶如棄枯木, 為三十三天,心常所願樂, 猶如地獄中,仰思生人道!」 時,金剛子為彼天神所勸發已,專精思惟,斷諸煩惱,得阿羅漢。 一三三八(一三四一?1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在拘薩羅人間,住一林中,唯好樂持戒,不能增長上進功德。 時,彼林中止住天神作是念:此非比丘法,住於林中,唯樂持戒。不能增修上進功德,今我當作方便而發悟之,即說偈言: 「非一向持戒,及修習多聞, 獨靜禪三昧,閑居修遠離。 比丘偏倚102息,終不得漏盡; 平等正覺樂,遠非凡夫輩103!」 時,彼比丘為104天神勸進已,專精思惟,斷諸煩惱,得阿羅漢。 一三三九(一三四二?5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有尊者那迦達多在拘薩羅人間,住一林中,有在家、出家常相親近。 時,彼林中止住106天神作是念:此非比丘法,住於林中,與諸在家107、出家周旋親數,我今當往方便發悟,而說偈108言: 「比丘旦早出,迫暮而還林, 道欲相習近,苦樂必同安; 恐起家放逸,而隨魔自在!」 時,那迦達多比丘為彼天神如是、如是開覺已,如是、如是專精思惟,斷諸煩惱,得阿羅漢。 一三四○(一三四三?9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眾多比丘在拘薩羅人間,住一林中,言語嬉戲,終日散亂,心不得定,縱諸根門,馳騁六境。 時,彼林中止住天神見是比丘110不攝威儀,心不欣悅,而說偈言: 「此先有瞿曇,正命弟子眾, 無常心乞食,無常受床臥; 觀世無常故,得究竟苦邊。 今有難養眾,沙門所居止, 處處求飲食,遍游於他家, 望111財而出家,無真沙門欲; 垂著僧伽梨,如老牛曳尾!「 爾時,比丘語天神言:「汝欲厭我耶?」 時,彼天神復說偈言: 「不指其名姓,不非稱其人, 而總向彼眾,說其不善者。 漏相現者,方便說其過, 勤修精進者,歸依恭敬禮!」 彼諸比丘為天神勸發已,專精思惟,斷諸煩惱,得阿羅漢。 一三四一(一三四四?2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113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在拘薩羅人間,住一林中。時,彼比丘與長者婦女嬉戲,起惡名聲。 時,彼比丘作是念:我今不類,共他婦女起惡名聲,我今欲於此林中自殺。 時,彼林中止住天神作是思念:不善不類,此比丘114不壞、無過,而於林中欲自殺身,我今當作115方便開悟。 時,彼天神化作長者女身,語比丘言:「於諸巷路四衝道中,世間諸人為我及汝起惡名聲,言我與汝共相習近,作不正事。已有惡名,今可還俗,共相娛樂。」 比丘答言:「以彼里巷四衝道中,為我與汝起惡名聲,共相習近,為不正事。我今且自殺身!」 時,彼天神還復天身,而說偈言: 「雖聞多惡名,苦行者忍之; 不應苦自害116,亦不應起惱。 聞聲恐怖者,是則林中獸, 是輕躁眾生,不成出家法。 仁者當堪耐,不中住惡聲, 執心堅住者,是則出家法。 不由他人語,令汝成劫賊; 亦不由他語,令汝得羅漢; 如汝自知已,諸天亦復知。」 爾時,比丘為彼天神所開悟已,專精思惟,斷除煩惱,得阿羅漢。 一三四二(一三四五?7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尊者見多比丘在拘薩羅人間,住一林中,著糞掃衣。時,梵天王與七百梵天乘其宮殿,來詣尊者見多比丘所,恭敬禮事。 時,有天神︱︱住彼林中者,而說偈言: 「觀彼寂諸根,能感善供養, 具足三明達,得不傾動法, 度一切方便,少事118、糞掃衣。 七百梵天子,乘宮來奉詣119, 見生死有邊120,今禮度有岸!」 時,彼天神說偈讚歎見多比丘已,即沒不現。 一三四三(一三四六?1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在拘薩羅人間,住一林中。時,彼比丘身體疲極,夜著睡眠。 時,有天神︱︱住彼林中者,而覺悟之,即說偈言: 「可起起比丘!何故著睡眠? 睡眠有何義?修禪莫睡眠!」 時,彼比丘說偈答言: 「不肯當云何?懈怠少方便, 緣盡四體羸,夜則著睡眠。」 時,彼天神復說偈言: 「且汝當執守,勿122聲而大呼; 汝已得修閑,莫令其退沒!」 時,彼比丘說偈答言: 「我當用汝語,精勤修方便, 不為彼睡眠,數數覆其心。」 時,彼天神如是、如是覺悟彼比丘。時,彼比丘專精方便,斷諸煩惱,得阿羅漢。時,彼天神復說偈言: 「汝豈能自起,專精勤方便, 不為眾魔軍,厭汝令睡眠?」 時,彼比丘說偈言: 「從今當七夜,常123坐正思惟, 其身生喜樂,無一處不滿。 初夜觀宿命,中夜天眼淨, 後夜除無明,見眾生苦樂。 上中下形類,善色及惡色, 知何業因緣,而受斯果報。 若士夫所作,所作還自見, 善者見其善,惡者自見惡。」 時,彼天神復說偈言: 「我知先一切,比丘十四人, 皆是須陀洹,悉得禪正受。 來到此林中,當得阿羅漢, 見汝一懈怠,仰臥著睡眠; 莫令住凡夫,故方便覺悟。」 爾時,比丘復說偈言: 「善哉汝天神!以義安慰我, 至誠見開覺,令我盡諸漏。」 時,彼天神復說偈言: 「比丘應如是,信、非家、出家, 抱愚而出家,逮得見清淨。 我今攝受法124,當125盡壽命思, 若汝疾病時,我當與良藥。」 時,彼天神126說是偈已,即沒不現。 一三四四(一三四七?7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尊者舍利弗在拘薩羅人間,依一聚落,止住田側。時,尊者舍利弗於晨朝時著衣持缽,入村乞食。 時,有一尼揵子飲酒狂醉,持一瓶酒從聚落出,見尊者舍利弗,而說偈言: 「米膏128熏我身,持米膏一瓶; 山地草樹木,視之一金色。」 爾時,尊者舍利弗作是念:作此129惡聲,是惡邪物,而說是偈,我豈不能以偈答之?時,尊者舍利弗即說偈言: 「無想味所熏,持空三昧瓶; 山地草樹木,視之如涕唾!」 一三四五(一三四八?0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在拘薩羅人間,住一林中,得他心智,煩惱有餘。去林131不遠有井,有飲野干132罐133拘134鉤頸。 時,彼野干作諸方便求脫,而自念言:天遂欲明,田夫或出,當恐怖我。汝汲水罐怖我已久,可令我135脫! 時,彼比丘知彼野干心之所念,而說偈言: 「如來慧日出,離林說空法; 心久恐怖我,今可放令去!」 時,彼比丘自教授已,一切結盡,得阿羅漢。 一三四六(一三四九?6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薩羅國人間游行,住一林中。 時,有天神︱︱依彼林者,見佛行跡,低頭諦觀,修於佛念。時,有優樓137鳥住於道中,行欲蹈佛足跡。 爾時,天神即說偈言: 「汝今優樓鳥!團目栖樹間, 莫亂如來跡,壞我念佛境!」 時,彼天神說此偈已,默然念佛。 一三四七(一三五○?8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住一林中,依波吒利139樹下住止。 時,百大神--依彼林中住,即說偈言: 「今日風卒起,吹波吒利樹, 落波吒利花,供養於如來!」 時,彼天神說偈140已,默然而住。 一三四八(一三五一?1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眾多比丘住支提山側,皆是阿練若比丘142,著糞掃衣,常行乞食。 時,山神︱︱依彼山住者,而說偈言: 「孔雀文繡身,處鞞提醯143山, 隨時出妙聲,覺乞食比丘。 孔雀文繡身,處鞞提醯山, 隨時出妙聲,覺糞掃衣者。 孔雀文繡身,處鞞提醯山, 隨時出妙聲,覺依樹坐者。」 時,彼天神說此偈已,即默然住。 一三四九(一三五二?4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眾多比丘住支提山,一切皆修阿練145若行,著糞掃衣,常行乞食。爾時,那娑佉多河岸崩,殺三營事比丘。 時,支提山住天神而說偈言: 「乞食、阿蘭若146,慎莫營造立, 不見佉多河,傍岸卒崩倒, 壓殺彼造立,營事三比丘? 糞掃衣147比丘,慎莫營造立, 不見佉多河,傍岸卒崩倒, 壓殺彼造立,營事三比丘? 依樹下比丘148,慎莫營造立, 不見佉多河,傍岸卒崩倒, 壓殺彼造立,營事三比丘?」 時,彼天神說此149偈已,即默然住。 一三五○(一三五三?0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迦蘭陀竹園。 時,有異比丘住頻陀151山。 爾時,山林大火卒起,舉山洞然。時,有俗人而說偈言: 「今此頻陀山,大火洞熾然, 焚燒彼竹林,亦燒竹苑152實。」 時,彼153比丘作是念:今彼俗人能說此偈,我今何不說偈答之?即說偈言: 「一切有熾然,無慧能救滅! 梵燒諸受欲,亦燒不作苦。」 時,彼比丘說此偈已,默然而住。 一三五一(一三五四?4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迦蘭陀竹園。 時,有異比丘在恒河側,住一林中。 時,有一族姓女155,常為舅姑所責,至恒水岸邊,而說偈言: 「恒水我今欲,隨流徐入海, 不復令舅姑,數數見嫌責!」 時,彼比丘見族姓女,聞其說偈,作是念:彼族姓女尚能說偈,我今何為不說偈答耶?即說偈言: 「淨信我今欲,隨彼八聖水, 徐流入涅槃,不見魔自在!」 時,彼比丘說此偈已,默然而住。 一三五二(一三五五?6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在拘羅人間,住一林中,去157林158不遠,有種瓜159田。 時,有盜者夜偷其瓜,見月欲出,而說偈言: 「明月汝莫出,待我斷其瓜; 我持瓜去已,任汝現不現。」 時,彼比丘是念:彼盜瓜者尚能說偈,我豈不能說偈答耶?即說偈言: 「惡魔汝莫出,待我斷煩惱; 斷彼煩惱已,任汝出不出。」 時,彼比丘說此偈已,默然而住。 一三五三(一三五六?0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161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在拘薩羅人間,住一林中。 時,有沙彌而說偈言162: 「云何名為常?乞食則為常。 云何為無常?僧食為無常。 云何名為直?唯因陀羅幢163。 云何名為曲?曲者唯見鉤。」 時,彼比丘作是164念:此沙彌能說斯偈,我今何不說偈而答?即說偈言: 「云何名為常?常者唯涅槃。 云何為無常?謂諸有為法。 云何名為直?謂聖八正道。 云何名為曲?曲者唯惡徑。」 時,彼比丘說此偈已,默然而住。 一三五四(一三五七?5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舍利弗弟子,服藥已,尋即食粥。 時,尊者舍利弗到瓦師舍,從乞瓦?6。時,彼瓦師即說偈言: 「云何得名勝,而不施一錢? 云何勝實德,於財無所減?」 爾時,舍利弗說偈答言: 「若不食肉者,而施彼以肉; 諸修梵行者,施之以女色; 不坐高床者,施以高廣床; 於彼臨行者,施以息止處; 如是等施與,於財不損減。 是則有名167譽,而不捨一錢, 實德名稱流,於財無所減。」 時,彼瓦師復說偈言: 「汝今舍利弗,所說實為善; 今施汝百甌,非餘亦不得。」 尊者舍利弗說偈答言: 「彼三十三天、炎摩168、兜率陀、 化樂諸天人,及他化自在, 瓦缽信以得,而汝不生信!」 尊者舍利弗說此偈已,於瓦師169舍默然出去。 一三五五(一三五八?0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在拘薩羅人間,住一林中。 時,有貧士夫在於林側,作如是悕望思惟,而說偈言: 「若得豬一頭,美酒滿一瓶, 盛171持甌一枚,人數數持與; 若得如是者,當復何所憂?」 時,彼比丘作是念:此貧士夫尚能說偈,我今何以不說?即說偈言: 「若得佛法僧,比丘善說法; 我不病常聞,不畏眾魔怨!」 時,彼比丘說此偈已,默然而住172。 一三五六(一三五九?3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在拘薩羅人間,住一林中。 時,彼比丘作如是思惟:若得好劫貝174,長七肘,廣二肘,作衣已,樂修善法。 時,有天神︱︱依彼林者,作是念:此非比丘法,住於林中,作是思惟,悕175望好衣。 時,天神化作全身骨鎖,於彼比丘前舞,而說偈言: 「比丘思劫貝,七肘廣六尺; 晝則如是想,知夜何所思?」 時,彼比丘即生恐怖,其身戰悚,而說偈言: 「止!止!不須,今著糞掃衣; 晝見骨鎖舞,知夜復何見?」 時,彼比丘心驚怖已,即正思惟,專精修習,斷諸煩惱,得阿羅漢。 一三五七(一三六○?6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在拘薩羅人間,住一林中,得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作,已捨重擔,斷諸有結,正智心善解脫。 時,有一女人於夜闇中,天時微雨,電光睒照,於林中過,欲詣他男子,倒深泥中,環177釧斷壞,華瓔178散落。時,彼女人而說偈言: 「頭髮悉散解,花瓔落深泥, 鐶179釧悉破壞,丈夫何所著?」 時,彼比丘作是念:女180人尚能說偈,我豈不能說偈答之? 「煩惱悉斷壞,度生死淤泥, 著纏悉散落181,十方尊見我!」 時,彼比丘說偈已,即默然而182住。 一三五八(一三六一?3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在拘薩羅人間,住於河側一林樹間。 時,有丈夫與婦相隨,度河住於岸邊,彈琴嬉戲,而說偈言: 「愛念而放逸,逍遙青樹間, 流水流且清,琴聲極和美, 春氣調適游,快樂何過是184?」 時,彼比丘作是念:彼士夫尚能說偈,我豈不能說偈答之? 「受持清淨戒,愛念等正覺, 沐浴三解脫,善以極清涼, 人185道具莊嚴,快樂豈過是?」 時,彼比丘說此偈已,即默然而住。 一三五九(一三六二?6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在拘薩羅人間,住一林中。 時,有天神見諸鴿鳥187而說偈言: 「鴿鳥當積聚,胡麻米粟等, 於山頂樹上,高顯作巢188窟; 若當189天雨時,安極飲食宿190。」 時,彼比丘作是念:彼亦覺悟我!即說偈言: 「凡夫積善法,恭敬於三寶; 身壞命終時,資神心安樂!」 時,彼比丘說此偈已,以即覺悟,專精思惟,除諸煩惱,得阿羅漢。 雜阿含經卷第五十 1本經敘說優婆夷子受八支齋後犯戒,經鬼神告誡後出家,後因不樂而歸家,其母悲而誡之,彼始還去,修得證阿羅漢果。相應部(s.10.5.Sanu 左奴)、別譯雜阿含卷十五第二十七經︱大正(No.100(324))。 2優婆夷(Upasika)(巴),譯作近事女、清信女,七眾弟子之一,指皈依三寶、受持五戒之在家女子。 3神通瑞應月:又稱神變月、神足月,為正、五、九月等三個長齋月之異名,在此三個月中,諸天以神足巡行天下,故得名。 4「德」,宋、元、明三本均作「得」。 5「葌」,麗本作「菅」,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葌」。 6「捉」,明本作「提」。 7「說偈答」,宋、元、明三本均作「復說偈」。 8本經敘說世尊夜宿阿鬼住處,為鬼說種種法,鬼歸依以後常侍世尊聞正法。相應部(S.10.12.Alavam 阿毘)、小部﹒經集(Sn.1.10.Alavaka-sutta 曠野(夜叉)經)、別譯雜阿含卷十五第二十八經︱大正(No.100(325))。 9阿鬼住處(Alavakassa yakkhassa bhavane)(巴)。阿鬼,又譯阿吒婆拘鬼,即曠野夜叉。 10「受」,卷四十六第一二二一經作「愛」。 11「除」,宋、元、明三本均作「斷」。 12竭曇摩:為喬達摩之異譯,釋迦佛未出家前之姓,簡稱瞿曇。印度剎帝利種族中之一姓,瞿曇仙人的後裔。 13「導」,元、明二本均作「道」。 14本經敘說王舍城人恭敬叔迦羅比丘尼,而於一吉星日斷供養,時有一鬼神家家說偈勸人供養之。相應部(S.10.9-10.Sukka叔迦羅)、別譯雜阿含卷十五第三十經︱大正(No.100(327))。 15叔迦羅(Sukka)(巴),比丘尼名。 16「眠」,明本作「惛」。 17優婆塞(Upasaka)(巴),譯作近事男、清信男,七眾弟子之一,指皈依三寶、受持五戒之在家男子。 18本經敘說王舍城人恭敬毘羅比丘尼,而於一吉星日斷供養,時有一鬼神家家說偈勸人供養之。相應部(S.10.11.Cira or Vira毘羅)、別譯雜阿含卷十五第二十九經︱大正(No.100(326))。 19毘羅(Vira)(Cira)、(巴),比丘尼名。 20「臥」,宋、元、明三本均作「眠」。 21「垢塵」,聖本作「塵垢」。 22「樂」,元、明二本均作「愛」。 23「以」,聖本作「已」。 24本經敘說娑多耆利天神、醯魔波低天神共詣佛所聞法後歸依。小部﹒經集(Sn,1.9.Hemavata-sutta雪山(夜叉)經)、別譯雜阿含卷十五第三十一經︱大正(No.100(328))。 25娑多耆利(Satagira)(巴),天神名。 26醯魔波低(Hemata)(巴),天神名。 27波曇摩華:即紅蓮華。「摩」,大正本作「魔」。 28「何」,麗本作「阿」,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何」。 29「妙」,麗本作「有」,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妙」。 30「魔」,麗本作「摩」,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魔」。 31「澀」,聖本作「惚」。 32「厚」,聖本作「友」。 33「無復後生有」,別譯雜阿含作「永不受後有」。 34宋、元、明三本均無「娑多……其法」二十八字。 35伊尼延(aineya)(梵)、(eneyya)(巴),俱名伊尼延腨相,三十二相之一。伊尼延是鹿王名,其毛色多而黑,腨形傭纖,長短均勻。是鹿類中最勝鹿王。 36「前」,宋、元、明三本均作「所」。 37「天」,麗本作「大」,今依據宋、明二本改作「天」。 38「彼」,宋、元、明三本均作「後」。 39「幾法取世受」,別譯雜阿含作「幾為世間受」,本卷第一三二三經作「世幾法取受」。「世受」,麗本作「受世」,今依據別譯雜阿含及本經後文改作「世受」。 40「世受」,麗本作「受世」,今依據宋本改作「世受」。 41「滅」,宋、元、明、聖四本均作「減」。 42麗本無「佛」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43「信」,宋、元、明、聖四本均作「住」。 44「河」聖本作「諸」。 45本經敘說舍利弗大德大力,能忍受優波伽吒鬼以手打其頭。小部﹒自說經(Ud.4.4.Meghiya-vagga彌醯品)、別譯雜阿含卷十五第三十二經︱大正(No.100(329))。 46「爾」,宋、元、明三本均作「是」。 47「用」,宋、元、明三本均作「隨」。 48「喚言」,聖本作「言喚」。 49「糟」,宋、元、明三本均作「糩」。 50「動」,宋本作「轉」。 51「憂」,宋、元、明三本均作「處」。 52本經敘說諸比丘於林中夏安居,一天神知諸比丘受歲之後將離去,而生愁憂苦惱。相識部(S.9.4.Sambahula多數Or Carika﹫游行)、別譯雜阿含卷十六第二十二經︱大正(No.100(351))。 53受歲:於夏安居竟時增一戒臘。 54金剛地(Vajira-bhumi)(巴),地名。 55本經敘說異比丘於空林中入晝正受,夜則睡眠,天神以偈覺醒之。彼醒後專精思惟,得阿羅漢。相應部(S.9.2.Upatthana 看護)、別譯雜阿含卷十六第二十三經︱大正(No.100(352))。 56「晝」,聖本作「盡」。 57「入晝正受」,巴利本作divaviharagata(進入日中休息),意指中午食後休息。 58「墮」,聖本作「隨」。 59「無常不恒欲」,巴利本作Anicca addhuva kama(由於無常、不堅固的諸欲)。 60本經敘說異比丘於午食後休息時,起欲貪及不善覺,林中住之天神以偈誡之。相應部(S.9.1.Viveke)、別譯雜阿含卷十六第二十四經︱大正(No.100(353))。 61麗本無「此」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62「止」,麗本作「正」,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改作「止」。 63「染」,聖本作「深」。 64「象」,宋本作「馬」。 65宋、元、明、聖四本均無「心」字。 66本經敘說一比丘於午食後休息時,起不正思惟,林中止住之天神以偈誡之。相應部(S.9.11.Ayoniso不正思惟Or Vitakkita﹫思惟)、別譯雜阿含卷十六第二十五經︱大正(No.100(354))。 67「往」,宋、元二本均作「生」。 68「覺」,聖本作「學」。 69「寢」,宋本作「使」。 70「尊」,麗本作「遵」,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尊」。 71本經敘說一比丘於日中時心生不樂,林中止住之天神以偈誡之。相應部(S.9.12.Majjhantika﹫日中Or Sanika﹫象師之鉤,1.2.5.Sanamana﹫正發噪音Or Santikaya﹫寂靜身)、別譯雜阿含卷十六第二十六經︱大正 (No.100(355))。 72本經敘說闍鄰尼天神以三十三天之欲樂引誘阿那律陀,彼不為所動。相應部(S.9.6.Anuruddha阿那律)、別譯雜阿含卷十六第二十七經︱大正(No.100(356))。 73闍鄰尼(Jalini)(巴),三十三天之天神。 74「陀本」,聖本作「宿命」。 75麗本無「陀」字,今依據本經前文補上。 76「所」,宋、元、明三本均作「所而」二字。 77「娛」,宋、元、明三本均作「嬉」。 78宋、元、明、聖四本均無「陀」字。 79本經敘說一比丘得阿羅漢果後不復精勤誦說,惟默默行道。相應部(S.9.10.Sajjhaya誦經Or Dhamma法)、別譯雜阿含卷十六第二十八經︱大正(No.100(357))。 80「勤」,聖本作「進」。 81法句(dhammapada)(巴),佛陀所說法之法義文句。 82「既」,宋本作「即」。 83用聞見道為:意即(佛道已完備),還須見道、聞道做什麼?巴利本作Yam kinci dittham va sutamvamutam annaya nikkhepanam (所見、所聞、所思之任何事物[以智慧捨棄])。 84「如」,麗本作「知」。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如」。 85本經敘說一比丘患眼疾,師教彼坐池畔嗅蓮花香,天神責其盜香,謂求清淨遠離煩惱者,雖小惡亦不可輕視。相應部(S.9.14.Paduma-puppha﹫紅蓮花Or pundarika﹫白蓮花)、別譯雜阿含卷十六第二十九經︱大正(No.100(358))。 86缽曇摩(Paduma)(巴),紅蓮華。 87「迎」,聖本作「逆」。 88「不」,宋本作「自」。 89「不求而不捨」,別譯雜阿含作「不問其主取,檀越不施與。」 90「猶如乳母衣」,別譯雜阿含作「譬如乳母兒,而著於黑衣。」乳母衣,因乳母餵食嬰兒,恐易著污漬,故常著黑衣。此乳母衣,即指黑色之衣服。 91「宜」,宋、元、明、聖四本均作「且」。 92「袈娑污不現,黑衣墨不污」,別譯雜阿含作「汝如白淨衣,易受其點污。」 93「自當」,聖本作「當自」。 94本經敘說十力迦葉為獵師說法,獵師不解,天神告十力迦葉為無智盲目者說法徒然無益。相應部(S.9.3.kassapagotta﹫十力迦葉Or Cheta﹫豹)、別譯雜阿含卷十六第三十經︱大正(No.100(359))。 95十力迦葉(Kassapagotta)(巴),比丘名。 96「獵」,麗本作「獦」,今依據卍正藏改作「獵」。 97本經敘說尊者金剛子聞夜祭,心中不樂,林中住止之天神以偈慰之。相應部(S.9.9.Vajjiputta 跋耆子Or Vesali﹫毘舍離)、別譯雜阿含卷十六第三十一經︱大正(No.100(360))。 98金剛子(vajjiputta)(巴),比丘名。 99憍牟尼(Komudi)(巴),即迦底迦月(陰曆八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滿月日。該日終夜行祭。 100「其」,宋、元、明三本均作「甚」。 101本經敘說一比丘好樂持戒,不能增長上進功德,林中止住之天神以偈誡之,彼遂專精思惟,得阿羅漢。相應部(S.9.5.Ananda阿難)、別譯雜阿含卷十六第三十二經︱大正(No.100(361))。 102「倚」,宋、元、明三本均作「猗」。 103「非一向持戒……遠非凡夫輩」,別譯雜阿含作「不應以持戒,多聞及禪定,住於空靜處,未盡諸漏結。不應作是事,用智自損減;遠離凡夫法,逮得菩提樂。」 104麗本無「為」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105本經敘說那迦達多尊者常與友人來往親近,天神以偈誡之。相應部(S.9.7.Nagadatta那伽達多)、別譯雜阿含卷十六第三十三經︱大正(No.100(362))。 106「止住」,宋、元、明、聖四本均作「住止」。 107「家」,明本作「人」。 108明本無「偈」字。 109本經敘說眾多比丘於林中言語嬉戲,天神以偈誡之。相應部(S.9.13.pakatindriya不制御根Or Sambahula bhikkhu ﹫眾多比丘,2.3.5.Jantu﹫姜突[天子])、別譯雜阿含卷十六第五十四經︱大正(No.100(363))。 110「丘」,宋、元、明三本均作「丘身」二字。 111「望」,宋、聖二本均作「亡」。 112本經敘說一比丘與長者婦女嬉戲而起惡名聲,遂欲自殺,林中天神誡之,後精進得阿羅漢果。相應部(S.9.8.kulagharani家婦)、別譯雜阿含卷十六第三十五經︱大正(No.100(364))。 113「在」,宋、元、明、聖四本均作「住」。 114「丘」,麗本作「立」,今依據卍正藏改作「丘」。 115「作」,宋、元、明三本均作「往」。 116「害」,麗本作「苦」,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改作「害」。 117本經敘說梵天王與七百梵天恭敬禮事見多比尼,天神以偈讚之。 118少事:指頭陀行之阿蘭若閑林住者,少作事務。 119「詣」,聖本作「諸」。 120生死有邊:指最後生之阿羅漢。 121本經敘說一比丘身體疲倦,夜著睡眠,天神以偈誡之。 122「勿」,宋、元、明、聖四本均作「物」。 123「常」,宋、元、明三本均作「當」。 124「法」,元、明、聖三本均作「汝」。 125「當」,元、明二本均作「常」。 126「神」,聖本作「子」。 127本經敘說一尼揵子飲酒狂醉,盛讚酒味,舍利弗告以三昧法味。 128米膏:以米製造之酒。 129「此」,聖本作「是」。 130本經敘說一得他心智比丘心有煩惱,知被罐鉤頸野干之心念後忽然覺悟,得阿羅漢。 131「林」,宋、元、明三本均作「林下」二字。 132野干(Sigala)(巴),似狐而小,形色青黃,如狗群行,夜鳴如狼。 133「罐」,聖本作「灌」。 134「拘」,元、明二本均作「鉤」。 135「令我」,聖本作「放我令」三字。 136本經敘說一天神見佛行跡而念佛。 137優樓(Uluka)(巴),鳥名,又作鵂鶹,或作梟。 138本經敘說一天神因林中落花而說偈讚佛。 139波吒利(Patali)(巴),樹名。 140「偈」字之上,聖本有一「此」字。 141本經敘說山神說偈謂比丘當隨時以孔雀妙聲開悟。 142阿練若比丘:遠離城巿、村莊,住空閑處之比丘!十二頭陀行之一。 143鞞提醯(Vediyaka)(巴),山名,位於王舍城東方。 144本經敘說那娑佉多河岸崩陷,壓死三營事比丘,支提山住天神遂告諸頭陀行比丘莫營造立。 145「練」,宋、元、明、聖四本均作「蘭」。 146乞食、阿蘭若:乞食和阿蘭若均為十二頭陀行之一。阿蘭若即阿練若,指遠離處或空閑處。 147糞掃衣:又作衲衣,即拾取糞塵中被遺棄之破布,縫製成之衣服。著糞掃衣為十二頭陀行之一。 148依樹下比丘:依止樹下而修行之比丘,為十二頭陀行之一。 149宋、元、明三本均無「此」字。 150本經敘說頻陀山起大火,一俗人嘆火燒竹林,一比丘說已滅受欲,火燒亦不為苦。 151頻陀(Vinjha)(巴),山名。 152「苑」,宋、聖二本均作「怨」,明三作「華」元本作「花」。 153「彼」,宋、元、明三本均作「有」。 154本經敘說一族姓女為舅姑所責,欲投恒河,一比丘說偈勸之。 155族姓女:即良家之婦人。 156本經敘說盜瓜者於月欲出時說偈,一比丘說偈答之。 157「去」,元本作「云」。 158「林」,聖本作「井」。 159「瓜」,聖本作「??」。 160本經敘說一沙彌以偈說明常、無常、直、曲,一比丘說偈答之。 161「住」,明本作「在」。 162明本無「偈言」二字。「言」,聖本作「中」。 163因陀羅幢:帝釋天之幢。 164「是」,聖本作「此」。 165本經敘說舍利弗為弟子向瓦師乞瓦甌,瓦師聽法後才施,舍利弗因說法故不受施,默然離去。 166「甌」,聖本作「??」。 167「有名」,宋、元、明三本均作「名有」。 168「摩」,麗本作「魔」,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摩」。 169「師」,宋、元、明、聖四本均作「缽」。 170本經敘說貧士夫說其所欲,一比丘聞之亦說其願。 171「盛」,聖本作「成」。 172「住」,宋、元、明三本均作「去」。 173本經敘說一比丘思劫貝衣,天神以偈誡之。 174劫貝(Kappasa)(巴),又作劫貝娑,樹名。學名Gossypium hebaceum,屬於棉之一種,可製成布衣,質細軟。大般涅槃經卷二十:「覺身細軟,如繒綿劫貝娑花」﹒ 175「悕」,宋、元、明三本均作「希」。 176本經敘說女人以斷鐶釧為惱,一比丘以斷煩惱為喜。 177「環」,宋、元、明三本均作「珂」。 178「瓔」,聖本作「櫻」。 179「鐶」,聖本作「環」。 180「女」,聖本作「是女」二字。 181「落」,宋、元、明三本均作「壞」。 182宋、元、明、聖四本均無「而」字。 183本經敘說俗人以嬉戲為樂,一比丘以修學為樂。 184「過是」,麗本作「是過」,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過是」。 185「人」,宋、元、明三本均作「入」。 186本經敘說鴿聚米粟以備雨天,人積善根以備臨終。 187鴿鳥(Kapota)(巴),鳥禽名。 188「巢」,聖本作「樔」。 189「若當」,宋、元、明三本均作「當若」。 190「宿」,聖本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