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卷第四

     大唐三藏義淨奉制譯
       校對者 袁雪梅
       改稿者 江 進

爾時世尊。漸復遊行。至五百仙人住處。時彼住處。華果茂盛。飲食充足。時彼仙人亦不顧戀。一切諸人來者任食。是時世尊。知彼仙人調伏時至。詣彼仙處。到已。以神力故。令彼仙人所有華果悉皆墮落。清泉美流亦皆枯涸。名華耎草變為萎黑。所居士榻自然摧壞。時諸仙眾見是事已。以手掌頰。默然愁思。爾時世尊。告諸仙曰。何故愁思而住。眾仙答曰。聖者。由汝兩足勝福田來。令我住處變相如是。見如斯苦。世尊告曰。仙眾。今者何故所居林樹。花果滅壞。汝今欲此花果還復如故耶。仙人曰。我願如故。爾時世尊。即攝神力。令彼花果復還茂盛。時諸仙人極懷希有。於世尊所。便生歸信。爾時世尊。知彼仙眾意樂隨眠。應機說法。五百仙人既聞法已。證不還果。亦得神通。於世尊前。合掌恭敬。白佛言。我等皆願於如來善說法律之中。而為出家。受具足戒。成苾芻性。修習梵行。是時世尊便作是言。善來苾芻。可修梵行。作是言已。時彼五百諸仙鬚髮自落。袈裟著身執持瓶缽。威儀齊整。乃至如百歲苾芻。而說頌曰。

世尊唱善來 髮落衣缽具
諸根咸寂定 隨念悉皆成

時彼諸仙苾芻。懃精進故。乃至證得阿羅漢。厭離三世。觀金與土平等無異目觀法界。如見掌中。刀割香塗。等無有異。以智慧劍。破生死。三明六通。具八解脫。辯才無礙。諸有財利。貪愛供養。悉皆捨離。釋梵諸天。咸來供養。時彼諸仙本教授師白佛言。世尊。我以仙人形貌。誑惑世人。墜墮三惡。我先調伏彼已。然後出家。
爾時世尊。與五百出家仙眾。及與諸苾芻等。如半月形。威以神力。騰空而行。漸至杵出。於薄拘羅仙人所住之處。安止已住。時彼仙人遙見世尊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種妙好。以自莊嚴。圓光一尋。朗逾千日。猶如寶山。端嚴周匝仙人適見。即於佛所。生歸信心。便作是念。我速下山。願見世尊。得親近故。然恐如來調伏自人已。遂即過去。我今寧可從山擲下。至世尊所。時彼仙人擲身而下。諸佛常法。終不忘念。見彼仙人。縱身擲下。即以神力。接取仙人。爾時世尊。知彼仙人意樂隨眠。應機說法。彼聞法已。證不來果。成就神通。白言。世尊。聽我於善說法中。而作出家。成苾芻性。於如來所。常修梵行。爾時世尊告曰。善來苾芻。應修梵行。佛說言已。時彼仙人。鬚髮自落。袈裟著身。執持瓶缽。威儀齊整。廣說如前。即說頌曰。

世尊唱善來 髮落衣缽具
諸根威寂定 隨念悉皆成

爾時如來。告諸苾芻曰。此苾芻於我眾中。最為上首。於聲聞中。我信解中。亦為上首。所謂著樹皮衣苾芻是。于時世尊。與千苾芻。而為圍遶。作種種神變。至蘇波羅城。爾時世尊。便作是念。我若從門而入恐諸門人生於異念。我應以其神力。從空而入。作是念已。即以神力。從空而下。入蘇波羅城中。時彼國王。及具壽圓滿。木耳璫。銅耳璫。錫耳璫。并彼十七王子。各各與其侍從。無量百千人民。皆詣佛所。是時世尊。及諸大眾。前後圍繞。往栴檀鬘宮殿處。到已於大眾前。敷座而坐。爾時世尊。入於栴檀殿已。是時大眾不見如來。遂欲毀栴檀殿。于時世尊思念斯事。此殿被毀。令斯施主福德冥沒。我今應以神通之力。變為水精。是時此殿。內外明徹。咸見如來。如彼眾人意樂隨眠性行。應機說法。彼等聞已。無量百千有情證大殊勝。或有生解脫善根分。或有入智慧分。或有證預流果一來不還阿羅漢果者。或有發聲聞菩提心。或有發獨覺菩提心。或有發無上正等覺心。彼諸有情於如來處。一心恭敬。樂聽正法。苾芻僧伽。而為上首。默然而住。爾時木耳璫等兄弟三人。種種營辦。嚴設座已。遣使啟佛。時今將至。飲食已辦。唯願世尊。知時早赴。爾時於大海中。有二龍王。一名黑者龍王。二名憍曇摩龍王。便作是念。世尊今於蘇波羅城。演說妙法。我今速往。聞佛說法。是時龍王。各與五百眷屬俱。以龍威力。化現五百流河。共趣蘇波羅城處。于時如來便作是念。此二龍王若至蘇波羅城者。令此國境盡皆沒壞。是時世尊。告目連曰。汝先急食。何以故。目連當知。有五種急緣。應為先食。何等為五。一者從遠方來。二者欲達遠處。三者有病之人。四者為看病人。五者授事之人。以此緣故。令汝先食。世尊爾時先與目連食已。速往龍王之處。到已告龍王曰。汝當愛念蘇波羅城。莫令毀壞。龍王白言。我等以善心來。不擬損害蟻子之類況欲傷蘇波羅城及有情等。爾時龍王來至佛所。世尊告龍王曰。應如是說。彼聞法已。歸佛法僧。受五支學處。
爾時世尊。授歸戒已。方赴食處。時龍王等來看佛食。各自心念。唯願世尊。先受我食。先受我水。世尊念曰。我若受一龍水。餘龍無限。應為方便。即喚目連。而告之曰。今者五百龍王。各施我水。不可一一別受。汝可持缽。於水上取一缽將來。目連受命。即往取水將來。持以奉佛。佛即受取。而為飲之。具壽目連作如是念。世尊先說父母於子。能作難作。乳哺養育。教識種種贍部洲事。假使有人。一肩擔父。一肩擔母。至滿百年。猶不能報父母之恩。又將大地珍寶玩飾之物。以奉父母。猶不能報。不為慇重。若父母不信佛法僧。漸漸教令信佛法僧。乃為報恩。若父母先無戒行。能漸教令持戒。若父母慳貪。能令捨施。若無智慧。令有智慧。如此之事。乃名報恩。是時目連作是念已。復更思念。如前佛說。我未曾作。即入定觀察。先亡之母。生於何處即以天眼。見其亡母生摩利支世界。見已思念。誰能往彼。以法教化。復自思念。唯佛能為。餘無得者。作是念已。往世尊所。白佛言。世尊。父母於子。難作能作。我之慈母。現生摩利支世界。更無餘人能往彼界。為教化者。唯願世尊為教導。世尊報曰。以誰神力。而往彼界。目連答曰。唯願大悲加被於我。以我神力。共佛世尊。往彼世界於是大目乾連以己神力與佛世尊。移其一足蹈一世界一迷盧山。如是威力經七日中。方到彼界。母見目連從遠而來。母云。經爾許時。不見於汝。如何得來。時摩利支世界人聞斯語已。遞相言曰。此女少年。云何子老目連報曰。此女養我。是我生母。
爾時世尊。知目連母意樂。隨眠種性。即便為說四真諦理。令得悟解。彼女聞已。得法見法。證預流果。以金剛智杵。摧滅二十薩迦耶山。破有身見由見諦理悉皆破壞。即說三種因緣。世尊利益於我。此之利益。非是父母國王天神眷屬。亦非沙門婆羅門之所能辨。是佛所作能渴血海。破壞骨山。關閉惡趣門。開示涅槃路。建立人天業。即說頌曰。

世尊威力故 關閉惡趣道
惡道多留難 開示涅槃門
世尊除過失 能令生慧眼
逮及清淨源 越茲苦海岸
世尊天人師 善除老病死
百千世難遇 今遇證斯果

說是頌已。白佛言世尊。我今歸依佛法僧寶。為鄔波斯迦。乃至命在以來。我常歸依。今欲供養佛及目連。
爾時世尊。默然而受。時彼女人奉獻佛食。佛遣目連受彼女人種種飲食。食已收衣缽洗足已。端身而坐。時彼女人取小坐具。就佛而坐。為聞法故。爾時世尊。即為說法。佛令目連取缽而洗。既洗缽已。佛告目連。當還本土。目連白佛言。以誰神足。而還本土。佛告目連曰。以我神力。作是言已。便至逝多林下。目連白佛言。今已至逝多林。甚為希有。世尊。今此神通。其名云何。佛言。名為速念神通。目連白佛言。我先不解諸佛甚深境界。我若先知如斯甚深境界。如一一油麻中。我皆教化。令得無上正遍知道。我今已取阿羅漢果。燒滅煩惱。不能得此大菩提行。時逝多林諸苾芻眾咸悉生疑。白佛言。圓滿諸苾芻。先種何業。速證阿羅漢果。復種何業。而生貴族家。種何業緣。而於婢腹中生。種何業報。斷諸煩惱。證無生果。佛告諸苾芻。圓滿苾芻。積習作業。得道資糧。遍緣如是。漂流中住。得決定覺。圓滿苾芻。自積習業。自獲其果。非自作業令地界受。非火水風界受。但身果自受。亦非蘊界六入界受。作業成熟。如有頌言。

假令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爾時佛告諸苾芻。於往昔時。此賢劫中。人壽二萬歲時。當爾之時。迦葉波佛出興於世。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住波羅痆斯城。是時圓滿。於彼教中。而為出家。具解三藏。為諸苾芻番次撿挍事業。後乃次至一阿羅漢。知洒掃事。彼便洒掃。既洒掃已。頻被風吹塵穢覆污其地。時彼阿羅漢作是念。今且待風息。然後更掃。圓滿三藏。見地塵穢。以為不掃。發嗔怒心。惡口罵辱。今此掃地。當何婢兒。時彼羅漢乃聞此言。作是念云。彼正嗔我。未可即見。且應默然。後陳此事。既嗔息已。彼阿羅漢即往圓滿三藏所。而告之曰。汝今識我是何等人。圓滿報曰。知汝於迦葉波佛教中出家。我亦出家。羅漢告曰。雖同出家。出家之業。我已作了。我得脫縛。汝猶被縛。汝口業不善。速應悔過。令罪消滅。圓滿三藏聞便說悔。由先過咎。應墮地獄。遂得人身。從婢腹生。以說悔故。滅地獄業。五百生中。常處婢腹。今是最後身婢胎所生。由是義故。宿緣習業生豪貴家。勤知僧事。讀誦智慧。善巧蘊界入因緣處非處。由此業故。於我教中。而為出家。斷諸煩惱。證阿羅漢果。佛告諸苾芻純黑業者。得純黑報。純白業者。得純白報。黑白業者。得黑白業報。是故苾芻純黑雜業者。應當捨離。純白業者。應當勤修。世尊說是語已。諸苾芻等信受奉行。
緣在王舍城。爾時王舍城中。有二龍王。常所居止。其二龍王。一名山。二名妙。由二龍王威德力故。常有五百淥潭。五百涌泉。所有陂湖。未嘗枯涸。雨澤以時。調和充潤。種子苗稼。靡不豐稔。當爾之時。世尊調伏難陀龍王。鄔波難陀龍王。此二龍王。常從妙高山埵下來。供養世尊。爾時山妙二龍王等。作是念已。今此難陀鄔波難陀二龍王。常從妙高山下。供養世尊。我今如何在此。曾不隨喜。此為不善。我等亦應於世尊所。作諸供養。作是念已。即詣佛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世尊為此二龍。如法教示。二龍聞已。歸依佛法僧。便受淨戒。既受戒已。身及受用之物。皆自增盛。其二龍王。後詣佛所。頂禮佛足。白佛言。世尊。我等於世尊所。歸依持戒。身及受用之物。皆自增盛。願許我等移居大海。世尊告曰。汝等常依國王城邑之所居止。今若徙去。應問國王。然後可去。二龍聞已。便作是議。世尊許我入大海者。不應令我問彼國王。作是議已。便住不去。時二龍王既住不去。常作是行。若於晝時。來世尊所。作居士形。若夜來時。變為天身。將諸宮殿。隨身而行。禮佛供養。爾時頻毘娑羅王。以剎利種。貢高我慢。常作是行。若欲詣佛所。便令左右侍臣。先往佛所。告令諸人。若見王來。起立恭敬。侍臣即往佛所。宣王告命。見二居土端坐如故。使者見已。便作是念。此二居士。依止國王而住。若見王來。豈能不起恭敬。使者還曰王曰。大王。彼有二居士。在王境內之所居止。今在佛前而坐。王既念言。彼豈見我不起恭敬耶我今當往。王即往至佛所時彼二龍。遙見王來。白佛言。世尊。彼王今來。我等寧可恭敬彼王。為敬法耶。世尊告曰。龍王。恭敬於法。一切諸佛皆恭敬法。諸應供者皆恭敬法。而說頌曰。

過去諸如來 及於未來者
現在諸佛等 能除多煩惱
現行虛空中 當行虛空者
彼諸正等覺 咸皆恭敬法
諸欲利益者 及樂盛德人
應悉生尊重 常念於佛教

時彼二龍聞此言已。便坐不起。時頻毘婆羅即生嗔恨。白佛言。願示正法。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嗔恨無清淨 忿怒或在心
諸佛所說法 不能得了知
斷諸嗔恨心 除去不淨願
若無毒害者 即堪知正法

爾時頻毘娑羅王聞佛頌已。而作是念。緣此二居士故。世尊不為我說法。作是念已。禮佛而還。既出門外。告侍臣曰。此二居士若辭佛已。汝可語云。不須住我國境。時二居士禮佛雙足。辭佛而去。乃見王臣具陳王意。居士答曰。今依王命。不住王境。時二居士共作是念。我等常願入於大海。今得王語。甚適我願。時龍居士以龍威力。遂作瀑流。溢於小坑。及大小江河。因入大海。其二龍王既至大海。身遂長大。多諸眷屬。後於異時。為龍王入海。王舍城中五百淥潭。流泉涌出。陂湖池沼。漸見枯涸。所降雲雨。不依時節。百穀苗稼。皆不豐盛。日見饑饉。諸苾芻等乞食難得。時頻毘娑羅王見是事已。便作是念。此王舍城中。先有二龍王。在境而住。以威德故。泉池陂澤。悉皆充溢。風雨以時。百穀豐熟。今者云何諸泉池等忽漸枯涸。風雲雨澤不依時節。五穀不登。國內饑饉。諸苾芻等乞食難得。勿此二龍為金翅鳥之所噉食。或復自死。或為長喙之鳥捉取而去。或因怕懼。逃避餘處。我今應當往問世尊。作是念已。至世尊所。禮佛雙足。退坐一面。合掌向佛。廣陳斯事。
爾時世尊。告頻毘娑羅王曰。王今當知。彼二龍王見在不死。亦不為金翅鳥之所噉食。亦不為長喙鳥而捉將去。亦不怕懼逃走餘處。由王遷移。王言。世尊。我曾不憶見此龍王。何況遷移。佛言。王今憶念。令汝省覺。大王。汝今憶不。前二居士。於我說法會中。汝曾驅遣。令出汝國。王言。我省此事。世尊告曰。此是山妙二大龍王。王言。世尊。此二龍王今何所在。佛言。今在海中。王言。世尊。我及國人。必當損減。佛言。大王。當自悔過。王及國人。後不損減。王言。彼在大海如何得謝。佛言。彼二龍王。每於月八日。作居士形。常來禮我。彼若來時。我當現相令汝自識。汝當悔謝。王曰。我為頂禮彼足。為不禮耶。佛言。但唯引手。唱言龍王當忍王聞佛告。專待此日。望龍王來。後二龍王。作居士形。來至佛所。王尋後至。如來爾時方便現相。頻毘娑羅王即便引手。告二龍曰。願當忍怒。還來此住。二龍答曰。大王應知。我於世尊所。歸依受戒。從此已來。身及受用之物。甚皆增長。今若還來此摩揭陀城。無有住處。今雖國人稍有損減。後當安隱。王言。如何後不損減。二龍答曰。王當為我作二宮殿。每六月滿。以種種供具。而常供養。我當留諸眷屬住此。常相擁護。供養之日。我身自來。其影勝王聞此語已。為此二龍。便立宮殿時二龍王留其眷屬常在中住。供養時至。彼二龍王常來受供。後於異時。彼龍王眷屬並生驕慢。惡龍得便。遂降雨雹。時王舍城中有一婆羅門。於雨雹咒術之中。是為通達。每占雹雲將欲起時。即便除滅。王舍城人所得稅利皆悉分與時南天竺國。復有一婆羅門。雨雹咒術之中。亦為最上。彼聞北天竺國。波利迦城。有王名曰超軍。正化理國。於其城中。有孫陀羅龍王宮。其龍威力勇猛無比我當往彼降伏。時咒術師漸次前行。至王舍城咒師之宅。見空中雲起。似將降雹。舊住咒師不能止得。但迴遑來去。客咒術師問舊住咒師妻曰。賢女。汝夫咒師何故迴遑出入。女人報曰。善男子。雹雲甚盛。不能止得。客咒師答曰。汝夫教師若不止得。我當為止。彼妻報曰。甚善。其客咒師即取少水。咒灑虛空。其雲即散。時王舍城中婆羅門居士等見此事已。甚生希有。皆以財貨。賞送咒師。白咒師曰。王舍城中所住人眾。極生信心。所賞財物。汝皆受取。舊咒師曰。因何以物相贈。眾人答曰。因雹雲散。故來奉賞。舊咒師曰。我不能滅除。總是客咒師能散惡雲。時彼人眾即持財物。詣客咒師所。共白咒師言。汝應此住。我等皆分稅利。供給於仁。客咒師曰。今隨汝意。便住不去時客咒師即設咒法。禁其惡雲。不復令起。雨雹遂絕。其王舍城。婆羅門居士。皆作是念。我等福力故。風雷雹雨不復再下。我等何為分其稅利。與彼咒師。便即不與。時客咒師即懷怨望。攝其咒法。進路而去。於後雨雹遂下。城中人等往問舊咒師曰。彼客咒師。今何所在。舊咒師報曰。由汝不與其利。今已去矣。諸人咸言。彼若更來。可便報我。咒師曰爾。其客咒師既漸前行。至勝軍城界。到彼城已。見勝軍王。前敬王曰。願王長壽。語已。便白王曰。大王當知。王之境內有龍王。名孫陀羅。然彼龍宮中。有上妙藥。服者速得其力。願王視我龍宮。我若得藥。便分與王。王曰。婆羅門。彼龍極惡。莫相忤觸。必當害汝咒師曰。大王當知。我有咒力。假令滿贍部洲皆是孫陀羅龍。我猶伏得。不能壞我名字。何況一孫陀羅龍也。大王。王之國內。頗有犯罪合死者不。王曰有。咒師曰。可遣此人。向彼龍宮。視我龍處。時勝軍王即喚罪人。令隨咒師。往彼龍宮。視其龍處。爾時罪人即奉王命。與彼咒師至毒龍宮遙視龍處。云彼樹林清謐之處。龍在其中咒師見已。前至宮中。取其龍藥。盡力將還。至勝軍王所。分與勝軍王。辭王還國。至王舍城。時舊咒師見客咒師到已。即告城中。人眾知已。各持供具。而來奉贈。白咒師曰。仁者便可住此。我等咸皆供給。咒師答曰。汝等欺負於我。我今不住。時彼眾人慇懃請住。彼見苦留。即便住此。城中諸人。為加封直時人法爾。愛盛棄衰。處富驕逸。於自類族。取女為妻。未久之間。便生一息。名曰小山。復生一女。名為電光。諸婆羅門共與咒師立號。名為孫陀羅。妻名震雹。新婦名為勝輪惱。立名已。心懷歡悅。時彼咒師便作是念。若其令我數止其雹。甚成勞倦。不如作法頓禁雷雹。永不令起。作是念已。便設禁術。伏其雹雨。永令不起。時王舍城人眾復相議曰。我等自福力故。雷雹不降。如何分我稅利與彼客咒師。作是議已。即斷供給。彼客咒師慳其咒法。子亦不教。樂著嬉戲。自身亦不勤習。所有藥物。曾不曬曝。悉皆朽壞。後於異時。欲理其術。尋已忘失。咒師先與王舍城人。宿懷嫌恨。伺求其過。遍於異學諸師問言。有何方便。而得所求稱意之法。時彼異師或言入火即得。或言喫毒。或云自墜高巖。或云以繩繫頸。懸於樹枝。彼所說法。皆令捨命。不視其法。時彼咒師漸次前行。至竹林精舍。見一苾芻。白言。聖者。有何方便。所求稱意。苾芻答曰。汝可於世尊所出家。咒師報曰。令我於彼欲作何事。苾芻告言。汝可於彼盡形修習梵行。禪思讀誦勤為學問。依教奉行。現身即能滅盡煩惱。若餘殘結未盡。身即謝滅。心有所求。於當來世。皆得成就。咒師報曰。聖者。此事難為。苾芻告曰。若不能為者。復有方便。世尊上首苾芻之眾。汝可延請供養飲食。咒師報曰。此亦難為。唯願為我別設方便。苾芻告曰。汝可請四大聲聞。盡心供養飲食。當即發願。所求皆得。何以故。四大聲聞。猶如賢瓶。若有求者。皆得隨意。咒師答曰。此事可為。爾時咒師即請四大聲聞。以飲食供養。既供養已。即便發願。我以善根。願孫陀羅龍王從其本宮。即便滅沒。令我於彼龍宮受生。與王舍事持咒師城人民大眾。而作損害。妻即問夫曰。仁者作何發願夫即答言。我作如是如是發願。妻曰。此願甚善。願我當生與君為妻。其咒師之子。即白父言。我當為子。其女白言。我當為女。其子妻言。我亦與君為婦。其咒師等既發願已。歸本房中。即便睡眠。時有五色雲起。降注大雨。浸壞牆壁。一時崩倒。爾時咒師并諸家屬。一時滅沒。以願力故生於龍宮。驅舊住孫陀羅龍王。與自眷屬六萬圍繞。而生宮中。其咒師者。因號為孫陀羅龍王。其妻名為震雹。子號為小山。女名電光。新婦名為勝輪。龍法常爾。生即悟解三種宿事。從何捨報。生於龍宮。皆由願力。因何發願樂王於此。為欲損壞王舍城人。由斯事故。復作思念。世間苗生滋盛。方可令滅。為苗生苦耶。謂元未生為苦耶。若滅滋盛者。應甚為苦。作是念已。喚諸眷屬。總令速往摩揭陀國。降清涼雨。令生苗稼。是諸龍等依命降雨。諸苗茂已。時孫陀羅龍王。乃與六萬龍等。尋至摩揭陀國。一時降雹。大如毘梨勒果。摧損苗稼。注瀉大雨。漂流根果悉皆蕩盡。於時摩揭陀國人等各相語言。今者此龍。乃至稻稈不遺。因此立名。號為無稻稈龍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