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髻經四法憂波提舍一卷

      天親菩薩造
  元魏烏萇國三藏毘目智仙譯
       輸入者 彭忠琴
       一校者 周海燕
       二校者 譚海云
       改稿者 吳迎香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僧大菩薩眾俱。爾時世尊告寶髻菩薩言。善男子。菩薩四種發起精進不離布施。何等為四。一者滿足一切眾生發起精進。二者滿足一切佛法發起精進。三者究竟相隨形好發起精進。四者清淨佛之世界發起精進。如是四種發起精進。乃至盡此修多羅說。
如是菩薩四種正法。大乘經攝諸菩薩行證明說。此今解釋。以何義故彼不可量無垢精勤不動最勝堅固精進大力具足如是。世尊而說此經偈言。

世尊牟尼王 不可量精進
無垢勤不動 最勝精進力
說此修多羅 為何所饒益

又復何義名為世尊。何所饒益在王舍城。以何義故世尊告彼寶髻菩薩。何故菩薩名為寶髻。彼善男子菩薩四種發起精進不離布施。如是菩薩是何種姓。此義須釋。何故發起四種精進不多不少。何者布施幾種布施。滿足眾生發起精進。此應解釋。何者眾生為有為無。眾生若有。一切諸法離眾生說云何可避。眾生若無。而言滿足一切眾生則不相應。菩薩布施為當滿足。一切眾生為不滿足。若皆滿足何因緣故。一切眾生不覺不知。如世尊說彼言龍王。若我四法已取眾生。彼諸眾生一切皆應知我說法。若不滿足自違所說修多羅言。
若說滿足。一切佛法發起精進。彼說何者名為佛法。又復云何菩薩布施。如是滿足一切佛法。何須更說六波羅蜜。若彼布施如是滿足。是則無有五波羅蜜。若有六者。自違所說修多羅言。
若說究竟相隨形好。發起精進相隨形好。此義須說何者相好。又復此義世尊已說。若世尊說究竟相好。發起精進尸波羅蜜。佛如是說。若有菩薩悕望欲得相隨形好而布施者。當知彼是取著菩薩。以何義故。此中隨說尸波羅蜜。彼處則遮如是因緣。此義須說。
若說清淨之世界發起精進。諸佛世界幾種清淨幾種不淨。此義須說。又此世尊釋迦牟尼佛之世界。為是清淨為不清淨。若皆清淨違阿彌陀莊嚴經說。於彼經中如來說言。
我今出於五濁惡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覺。若不清淨。何故此說菩薩四種發起精進不離布施。此義須說。以要言之。何者滿足一切眾生發起精進如是。乃至何者清淨佛之世界發起精進。世尊已說此皆是難。
如是第一無垢清淨勝修多羅。如所問難彼義今說。此所說法其義云何。以何義故。彼無障礙不可稱量。離垢勝慧不可思議。勝身口意第一天人阿修羅眾之所供養。寂靜勝行不可思議。無等等光已說。此經偈言。

無礙廣無量 勝慧三界上
身不可思議 口意亦如是
天人阿修羅 眾等所供養
何義故說此 無上離垢行
正教佛已說 寂靜第一行
有不可思議 無等等光明

此義今說為有疑者斷疑饒益。於大會中有天有人。有阿修羅若龍夜叉鳩槃茶等聞佛世尊為菩薩說。飲食車乘衣服莊嚴。種種珍寶。若馬若象。修道之處園林戲處。城邑聚落多人住處。或以洲埏妻子頭目手足心皮肉血骨髓上身等分以用布施。聞此說已生於疑心。菩薩幾許發起精進。如是種種難行布施。如來觀知彼生疑心。斷彼疑故為說此經言。善男子。菩薩四種發起精進不離布施。一切智人已說此法。非謂菩薩懈怠布施。是故四種發起精進如是饒益。
又復如來何所饒益。而說如是檀波羅蜜施行清淨。有人憶念。欲聞佛說檀波羅蜜施行清淨。聞已饒益。何人欲聞此。我今說所謂寶髻諸菩薩等。如是大聖菩薩眾俱。善應世界而來至此。種種勝妙供養世尊。供養已訖問言。世尊。未知菩薩幾種淨行。願世尊說。我今欲聞。世尊說言。善男子。菩薩具有四種淨行。何等為四。一者波羅蜜淨行。二者菩提分法淨行。三者通智究竟淨行。四者眾生淳熟淨行。何者布施波羅蜜淨行。彼云何說。彼世尊說菩薩四種發起精進。不離布施如是等如是饒益。
又復此義何所利益。此我今說為自利益為他利益。不知自他利益因故。如來示彼自他利因。是故為說此修多羅。一切智人何以故示。有人起發菩提心已。四種發起精進布施。彼人自他利益具足。非唯憶念。
究竟相好發起精進。滿足佛法發起精進。是故布施得自利益滿足。眾生發起精進。淨佛世界發起精進。是故布施得他利益如是饒益。
又復更有何所饒益。此義今說。若有菩薩不學施智。令彼菩薩學施智故。如是饒益一切智示。若有菩薩不學施智而亦行施。得名為施非波羅蜜。如世尊說檀波羅蜜。彼中說言。若人恒伽河沙等劫修行布施不學施智。如是菩薩得名為施非波羅蜜。
又復更有何所饒益。此義今說。若有菩薩欲少行施多得果報。以何方便。彼不學人一切智人善方便。學彼不學人。饒益彼故為說此經。一切智人四種示現。以此方便少行布施多得果報。如善方便修多羅說。善方便菩薩少施作廣。廣作無量如是饒益。
又復更有何所饒益。此義今說。若有菩薩離於願智。令彼菩薩願智和合。如是饒益。一切智示。菩薩無願則不布施。又如是願。我今食等布施滿足。願未來世以無上法布施。滿足力無所畏不共法等。如是佛法相隨形好皆悉證得。我得善淨佛之世界如是饒益。
又復更有何所饒益。此義今說。菩薩求於四種具足不學其因。學因饒益一切智示。若汝欲求四種具足。應行四種發起精進行於布施。何等為四。一者眾僧具足。二者智具足。三者身具足。四者佛世界具足。一切智示。若汝欲求四種具足。應行四種發起精進行於布施。若說滿足一切眾生。發起精進得僧具足。若說滿足一切佛法。發起精進得智具足。若說究竟相隨形好。發起精進得身具足。若說清淨佛之世界。發起精進得佛世界具足。如是饒益自他利益故。說此經。
又復何義名為世尊。何所饒益在王舍城。此之二難如菩提心憂波提舍。彼說應知。
何故菩薩名寶髻者。彼義今說。如是無量無數百千阿僧祇劫。善根究竟得珠寶髻。直十三千大千世界滿中七寶。是故彼聖名為寶髻。譬如以手執金剛故名金剛手。如是髻中有寶珠故名為寶髻。三善具足憂波提舍。彼說應知。
何故發起四種精進不多不少。彼義今說。以思念因此之四種發起精進。思念饒益具足究竟。彼有何物思念饒益。此我今說自他利益。彼不須多亦不得少。又得思念饒益究竟不得說少。如是四種。世尊已說。譬如丈夫兩腳得行更不用多一不得行。此亦如是。
何者布施。幾種布施。此二種難。三善具足憂波提舍。彼說應知。何者眾生為有為無。如菩提心優婆提舍。彼說應知。菩薩布施為當滿足。一切眾生為不滿足。彼義今說。菩薩滿足云何滿足。菩薩普於一切眾生。心皆平等捨一切物普施眾生。滿足一切眾生願故。菩薩云何捨一切物所有一切內外之物。願令一切眾生解脫清淨心。捨乞求人來如自己物自物想。取一切眾生平等心故。若菩薩施離彼我過。捨衣食等。布施滿足一切眾生。若不取者非菩薩過。菩薩心施一切乞者。猶如龍王。譬如龍王一切求者皆悉等與。若不受者非龍王過。譬如龍王興大密雲覆於虛空平等降雨。藥草叢林樹木生長。陂池悉滿。高處不受非龍王咎。如是菩薩平等普施一切乞者。若有不受非菩薩過。滿足一切眾生願故。菩薩布施作如是願。我為滿足一切眾生無上樂故。種種物施一切生處。我常滿足一切眾生。是故菩薩作願布施。一切生處得大富樂。以彼願力布施力熏。生生處處種種布施。無量眾生皆悉滿足。離殺生等種種不善是無畏施。一切眾生皆悉滿足。如世尊說。止殺生故是則布施。一切眾生不畏不憎。如是等故如為示現畢竟涅槃。無量眾生住涅槃樂。為諸菩薩授佛記已。然後菩薩自取涅槃。如是因緣捨苦得樂。如是滿足一切眾生。
何者佛法。彼義今說。法身依止十力無畏不共法等。此是佛法。彼一切法皆是佛知故名佛法。如彼聖者文殊師利所說偈言。

不思議正覺 不可量如來
緣覺聲聞等 所不能測量
況一切眾生 能知彼如來
凡夫戲論行 如來無戲論
唯佛能知佛 佛法行依止
自然身心智 除佛無能解

又復云何菩薩布施如是滿足一切佛法。何須說六。彼義今說。實有六種。以何意故唯說布施。此義今說。此是菩薩善方便意。如善方便菩薩布施。則能滿足六波羅蜜。如善方便修多羅說郁伽羅問修多羅說。在家菩薩布施滿足六波羅蜜。云何滿足。所謂菩薩異異種物。彼彼求者皆悉施與心不分別。如是名為檀波羅蜜。依菩提心修行布施。如是名為尸波羅蜜。於乞求者不瞋不動。如是名為羼提波羅蜜。若布施他我何所用。無如是心有如是力。如是名為毘梨耶波羅蜜。若有來乞若施施已。不熱不悔自心喜樂善意心生。如是名為禪波羅蜜。若布施已。於一切法心無所得不望果報。如彼黠慧無有少法貪著喜樂如是不著。唯願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名為般若波羅蜜。如是滿足六波羅蜜。以要言之一切具足。又如世尊大乘經說無量具足。如是一切皆此中攝。又住大地諸菩薩等。有如是意。彼住大地諸菩薩意。布施滿足一切佛法。又復對治諸眾生故世尊說法。或有眾生以布施門。為說滿足一切佛法。或有眾生乃至慧門。
又復為示菩薩願故。菩薩滿足乞求者意。作如是願。如我滿足彼求者意。以此善根。願令滿足一切佛法。如是說者。則無有過。
何者相好。彼義今說。三十二相。所謂手足皆有輪文善安平住。手網縵指手足柔軟。七處平滿指長身寬。正直大身。項則如貝身毛上靡。因尼鹿踹髀平臂平。陰馬王藏。皮妙金色。一孔一毛。眉間則有白毫顯面。師子上身肩前後圓。其背平正味中上味。身體圓滿如尼拘陀頂上高圓。脩廣長舌妙梵音聲。師子頤頰齒則鮮白。齊平而密有四十齒。目紺青牛王眼。
八十種好。隆赤膩甲圓指錦文。脈深不見。手足踝平骨節堅密。二足趺平足下文長。手足平正文深膩潤。舌次第語脣色赤好。如頻婆果不高不下。舌赤軟少白象王舌。雷吼雲聲善美音聲如文殊響。滿足眾好兩臂平等。身體淨潔衣裳亦爾。普身柔軟眾分皆等。次第善密身分分善。分分寬博善坐圓滿。舌正美言語論次第。齊舌皆深行密仙王普皆可歖第一善淨。離闇電光普遍光明。師子牛王龍王鵝步右旋轉行。舌不長短舌則圓美。腹脅不卓離於惡欲。身無黑黶無有垢惡外圓而利。又不前卻高隆而淨無有垢穢。笑微而緩。目如青葉居婆羅耶。笑則如法眉面處所次第相應。眉正不邪不少不多。皆悉離過不可毀呰皆不可嫌。諸根善勝額中善滿第一可喜。面額相類上身平滿。不白不黑有種種香。不堅不濁次第善緊。勝妙文章有難提旋跋陀摩那。應量身形髮順不亂。
佛何以故。此中教示相好究竟尸波羅蜜。彼中便遮此義。今說初業菩薩憶念相好。悕望欲得。饒益彼故。方便教示。彼未久行故。愛相好捨離饒益。悲心布施相應饒益如是故遮。又復若人貪著妙色究竟相好。悕望憶念。為彼人遮。若有眾生成熟饒益彼須教示。此有眾生見如來身相好莊嚴。發菩提心故如是說。如轉女身修多羅說。又復未發菩提心者饒益教示。又復久發菩提心者。空等相應饒益故遮。又具福德滿足饒益。是故教示智具。滿足饒益故遮。又求世尊相隨形好滿足究竟。取著故遮。又復貪著喜樂等過。寂靜饒益為彼故遮。如是因緣此經不遮。諸佛世界幾種清淨幾種不淨。彼義不說。彼不清淨。要有二種。何者為二。一者眾生相。二者行相。眾生相者。謂眾生過言。行相者所謂行過。彼眾生過惡行。眾生依止種種虛妄諸見。彼行過者。坑坎堆阜蕀刺等過。如是地多食飲衣服寶等受用皆不具足。如是相對眾生功德。行功德故世界清淨。彼復菩薩無量種種願力自在。應如是知。諸佛世界功德無邊。菩薩願力自在無邊發起精進是亦無邊。如是種種不可盡說。又此諸佛世界清淨唯說少分。餘者應知。如世尊說。有十二種諸功德場和合聚集彼清淨覺得佛世界。何等十二。一者劫場和集故。得以功德場皆究竟故。二者時場和集故。得以法行等不過時故。三者眾生場和集故。得以法智故。四者世界場和集故。得以善淨故。五者調御眾生場和集故。得以無故。六者乘場和集故。得以一行故。七者陀羅尼場和集故。得以無餘物故。八者佛法場和集故。得以無一切外道法故。九者功德場和集故。得以不諂故。十者直心深心場和集故。得以本性淨生淨眾生處淨故。十一者聖場和集故。得以不離福田故。十二者道場和集故。得以乘前佛所乘來故。又此世尊釋迦牟尼佛之世界。為是清淨為不清淨。今說清淨。何以知之。以世尊心善清淨。故。若得有人心不清淨故。見此佛世界不淨。依彼意故。世尊說言。我今出。於五濁惡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覺。知無垢稱修多羅說。菩薩欲得淨佛世界。當淨其心。隨其心淨佛世界淨。爾時慧命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疑念。若菩薩心淨佛世界淨者。今我世尊釋迦牟尼。行菩薩時意豈不淨而佛世界不淨若此。
爾時世尊以知慧命舍利弗念而問之言。舍利弗。於意云何。汝舍利弗勿作是念。日月豈不淨耶。而盲者不見。慧命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是盲者過。非日月咎。佛言。舍利弗。眾生如是。無智罪故不見如來世界清淨。非如來咎。舍利弗。我此世界常自清淨。而汝不見。爾者蠡髻梵王。語慧命舍利弗言。大德舍利弗。仁意莫謂此佛世界為不清淨。今此世尊釋迦牟尼世界清淨。慧命舍利弗問梵王言。此佛世界云何清淨蠡髻梵言。大德舍利弗。譬如他化自在天宮莊嚴殊妙。我見世尊釋迦牟尼世界清淨功德莊嚴亦復如是。慧命舍利弗復言梵王。我今唯見此佛世界。丘陵坑坎蕀刺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螺髻梵言。大德舍利弗。仁者如是心有丘陵坑坎等穢。信不清淨故。見此佛世界不淨。復次大德舍利弗。若有能於一切眾生心皆平等深心清淨。則見此佛世界清淨。爾時世尊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無量百千不可計數功德珍寶具足莊嚴。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勝妙珍寶莊嚴世界。時此三千大千世界亦復如是。大眾皆見歎未曾有。而皆自見坐寶蓮華。爾時世尊告慧命舍利弗言。舍利弗。汝今為見我佛世界無量功德勝莊嚴不。慧命舍利弗言。我見世尊。本所不見。本所不聞。今見世尊不可思議莊嚴世界清淨悉現。佛言。舍利弗。我佛世界清淨如是。下劣眾生見不淨耳。舍利弗。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業力飯則不同。如是舍利弗。眾生共生一佛世界。若心淨者。則見世尊世界清淨。我今以此修多羅量故說清淨。
以要言之。滿足眾生發起精進。一切眾生等心示現。滿足佛法發起精進。自證示現。究竟相好發起精進。此則示現。普賢依止清淨世界發起精進。一切眾生富樂示現。
又復有義。初如厭病。二如聞藥。三如悕藥。四如病人所居舍宅。又復示現。初大悲力。二示智力。三身心力。四者直心深心修力。如是示現。
又復有義。初說不捨一切眾生。二者得力。四無所畏不共法等一切佛法。三者得身著不可嫌。四者得佛無上法王相應世界。
又復有義。滿足眾生發起精進。檀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為示現故。滿足佛法發起精進。般若波羅蜜智波羅蜜故。究竟相好發起精進。羼提波羅蜜方便波羅蜜故。淨佛世界發起精進。尸波羅蜜。禪波羅蜜。如是示現。

寶髻經四法憂波提舍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