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十

迦旃延子造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 譯
       一校者 焦遠蘭
       二校者 程海燕
       改稿者 袁雪梅

雜犍度智品之六

有六因乃至廣說。論曰此六因非佛經說。四緣是佛經說。今欲以因解緣。其事云何。相應因乃至報因是因緣。所作因者是次第緣境界緣威勢緣。問曰因攝緣緣攝因。答曰隨體性相攝。或有說者。應有差別。云何差別。如相應因。乃至報因是因緣。所作因是威勢緣。次第緣境界緣是緣非因。為因攝緣。為緣攝因。緣攝因。非因攝緣。不攝何等次第緣境界緣。復有說者。六因亦是佛經說。如增一阿含六法中說。經久遠故。而有亡失。彼尊者迦旃延子。以願智力。觀佛經中說六因處。於此阿毘曇中。依六因而作論。曾聞增一阿含。從一法增乃至百法。今唯有一法增乃至十法在餘悉亡失。又於一法中。亡失者多。乃至十法。亡失亦多。曾聞有大德阿羅漢名奢那婆數。是尊者耆婆迦和上。彼尊者般涅槃時。即日有七萬七千本生因緣。有一萬阿毘曇論。滅不復現。從是以後。更不復行。一論師滅。有爾所經論。更不復行。何況若百若千諸論師滅。復有說者。雖無有經一處全說六因。處處經中。別說六因中一一因問曰若然者。何經中說相應因。答曰如說是名見道根本信名不壞智相應。此經說相應因。何處說共生因者。如說眼緣色生眼識。亦生共生受想等。此經說共生因何處說相似因者。如說此人成就善法。亦成就不善法。此人不善法滅。善法更生。此經說相似因。何處說遍因者。如說比丘若有所思。有所分別。是名起使。何處說報因者。如說修行廣布殺生。身壞命終。生地獄中。受不善報。此經說報因。何處說所作因者。如說以二因二緣。生於正見。乃至廣說。此經說所作因。如是等經。皆說六因。此犍度分別因不分別緣。見犍度。分別緣不分別因。問曰何故彼尊者依六因作論。答曰以此六因。斷無因惡因者意故。復有說者。彼尊者所以依六因作論者。欲顯現四種果。如觀掌中阿摩勒故。若說相應共生因。即顯現功用果。若說相似因遍因即顯現依果。若說報因。即顯現報果。若說所作因。即顯現威勢果。以是事故。依六因作論。
云何相應因。答曰受於受相應法相應因中因。受相應法於受相應因中因。問曰何故此法展轉為因。答有為法。性羸劣故。義言問受法不用想。能所覺不受。當答言。不能如是餘法相離。不能有所作。是故心心數法。展轉相長養。展轉相增益。展轉相依。而能負重。如二葦束相依而住。眾多亦然。如以一繩不能挽大材。多繩則能。彼亦如是。問曰何故不說心耶。答曰。或有說者。彼作經者意欲爾。乃至廣說。復有說者。應說心心數法相應因中因。乃至廣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是有餘說。復有說者。此文說諸因。義不盡。若盡說者。應作是說。云何相應因心心數法相應因中因。云何共生因一切有為法。云何相似因過去現在法。云何一切遍因過去現在一切遍使。及使相應共有法。云何報因不善及善有漏法。云何所作因一切諸法。應如是說諸因。若不說者。當知說諸因義不盡。復有說者。已說在先所說受相應法中。其義云何。如說受受相應法相應因中因。乃至廣說。問曰若然者何以不即心名說耶。答曰等義是相應義。此心是宗主。如偈說心是第六增上王。復有說者。以心故名相應不相應法。如說是名心相應法。是名心不相應法。如是想思觸作觀欲解脫念定慧慧相應法相應因中因。乃至廣說。問曰何以但說十大地數法。不說餘數法耶。答曰或有說者。彼作經者意欲爾。乃至廣說。復有說者。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是有餘說。復有說者。諸界諸地諸心諸種中可得者說。餘數法與上相違故不說。
問曰云何是相應義。答曰等義是相應義。問曰若等義是相應義者。此數法於心。或多或少。於善心多。於染污心少。於染污多。於不隱沒無記少。於欲界繫多。於色界繫少。於色界繫多。於無色界繫少。於有漏多。於無漏少。如是者云何等義是相應義。答曰以體等故。言等義是相應義。若當一心中有二受一想。如是不名為等。非相應義。一心一受餘數法亦爾。以是故等義是相應義。復有說者。等不相離義。是相應義。復有說者。等不別異義。是相應義。復有說者。等同受義。是相應義。如車載時。諸分皆載。無不載者。如是心車受緣時。諸大地。於緣等受。無不受者。復有說者。等同受義。是相應義。非前後故。如秋時群鴿一時詣場一時食一時起。如是心心數法。於緣一時造。一時所作。一時滅復有說者。合義是相應義。如水乳不相妨故共合。如是此法與彼法。不相妨故相應。復有說者。等相愛義。是相應義。如人更相隨順言是相愛。如是此法與彼法。更相隨順。言是相應。尊者婆已說曰。有四事等故。是相應義。所謂時所依行境界。時者同一剎那。所依者同一所依。行者同於一行。境界者同行一境界。以是事故。是相應義。復有說者。葦束義是相應義。如葦二束多束相依而住。如是心心數法。性羸劣故。一一不能生。不能取緣。心與十大地合。能行世能取果。能知境界。能有所作。復有說者。繫材義是相應義。如一斤麻不能繫材。若多合為索則能繫材。如是心大地法。廣說如上。復有說者。相牽渡河義。是相應義。相牽者展轉相牽手。如山谷中駛河。一人則不能渡。若與多人。更相牽手。然後能渡。如是心與大地。廣說如上。復有說者。同伴義是相應義。如曠野道。多諸盜賊惡獸。一人則不能過。若集多人。展轉相因。然後能過。如是心與大地。廣說如上。尊者和須蜜說曰。云何是相應義。相生義是相應義。問曰若然者眼識能生意識。彼是相應耶。答曰所依異。若同所依。能相生者。是相應義。復次不別異義。是相應義。問曰若然者四大亦不別異。是相應耶。答曰四大無有所依。若有所依。不別異者是相應義。復次有所緣義是相應義。問曰若然者五識亦有所緣。是相應耶。答曰所依各異。若同所依。同所緣。是相應義。復次同一緣義。是相應義。問曰若然者眼識意識。同於一緣是相應耶。今現見多人俱共生心。同觀初月。是相應耶。答曰所依各異。若同所依。同於一緣。是相應義。復次合義是相應義。問曰若然者壽命煖氣識。合在一處是相應耶。答曰彼二無所依。若有所依。亦有合相是相應義。復次一時生義是相應義。問曰若然者四大一時生是相應耶。答曰四大無所依。若有所依。一時俱生是相應義。復次俱生住俱滅。是相應義。問曰若然者心迴轉。色心不相應行。俱生俱住俱滅。則相應耶。答曰無有所依。若有所依。俱生俱住俱滅。是相應義。復次同一所依。同一行。同一所緣是相應義。問曰何以知同一所依同一行同一所緣是相應耶。答曰復何以知同一所依同一行同一所緣非是相應義耶。復次同作一事義是相應義。問曰若然者忍智同作一事是相應耶。答曰彼不同時生。若同時生。同作一事是相應義。尊者佛陀提婆說曰。同伴義是相應義。如識隨所緣事。為諸數名。離於俱生。是相應義。尊者瞿沙說曰。同一依同一行同一緣。是相應義。所以者何有為法性羸劣。展轉相因力生。不見有一大地獨行世者。是故說名相應。此相應因。於三世中。決定能生功用果。
云何共生因。乃至廣說。問曰。相應因共生因有何差別。答曰。或有說者。若有相應因。則有共生因。頗有共生因非相應因耶。答曰有諸不相應共生因也。問曰。此事可爾所問差別者。於一剎那中受與想有二因。所謂相應因共生因。有何差別。答曰不相離義。是相應因義。同一果義。是共生因義。復有說者。同一所依。同一行。同一緣。是相應因義。同一生一住一滅。是共生因義。復有說者。牽手渡河義。是相應因義。自懃力渡義。是共生因義。復有說者。共財義。是相應因義。能起義是共生因義。復有說者。等義是相應因義。不相離義。是共生因義。
 云何共生因。答曰心與數法。是共生因中因。乃至廣說。先不說心。今則說之。心與數法。是共生因中因。數法轉還與心是共生因中因。心與心迴轉身口業。是共生因中因。身口業者。謂禪無漏戒。問曰何以不說心迴轉身口業與心是共生因中因。答曰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是有餘說。復有說者。前後廣說。中說則略。如所作因前後廣說中說則略。此亦復爾。復有說者。心於身口業與因。不隨其事。身口業於心隨其事。不與其因。如王於其眷屬。與其飲食饒益不隨其事。眷屬於王隨其事。不與飲食饒益。如是心身口業。乃至廣說。復有說者。身口業從心起屬於心。從心生故。是共生因。身口業不能起心。心不屬業。亦不從生故。非共生因。評曰不應作是說如是說者好。心與心迴轉身口業共生因。當知心迴轉身口業。與心共生因中因。所以者何同一果同一所作故。問曰若然者何以不說。答曰上已廣說故。心不相應行共生因中因。問曰何等是心不相應行。答曰或有說者。心自體生。生與心共生因中因。復有說者。心與自體生老住滅。共生因中因。生與心共生因中因。非老住滅。所以者何增長義是因義。彼是散壞義。復有說者。心與生等生等與心共生因中因。復有說者。心與心數法。生等共生因中因。心生等與心共生因中因。評曰不應作是說。如是說者好。心與心數法。生等共生因中因。心數法生等與心共生因中因。問曰若然者此說云何通。如說除身見生老住滅。諸餘苦諦。於身見非共生因。答曰應作是說。除身見相應法生老住滅。諸餘苦諦。於身見非共生因。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是有餘說。復次共生四大共生因中因。諸作是說。四大勢無偏者。地大水火風大。共生因中因。三大於地大。共生因中因。諸作是說。因大勢有偏者。地大於三大。共生因中因。三大於地大。共生因中因。所以者何地大則有多體。一體與多體。是共生因。多體於一體。是共生因。乃至風大亦如是。評曰如是說者好。四大若有偏勢。若無偏勢。地大於三大。三大於地大。作共生因。所以者何地大不因地大生於造色。問曰為生已是因。為未生是因。答曰生亦是因。未生亦是因。所以者何生已未生。盡墮因義中。如波伽羅那說。云何從因生法。一切有為法。如彼所說。生與未生。悉是從因生法。此亦如是。問曰造色為有共生因不耶。答曰有。所以者何以一切有為法盡有共生因故。問曰造色與造色。有共生因不耶。答曰無。所以者何自體不與自體作共生因。復有說者。造色與造色。作共生因。其事云何。如眼根共生微塵展轉共生因。評曰不應作是說。所以者何有對造色。不得還與有對造色作共生因。
一切心盡有俱共迴轉。所謂數法及生等。非一切心盡有心迴轉。色有十事。故名迴轉。云何為十。一共生。二共住。三共滅。四共一果。五共一依。六共一報。七善共善。八不善共不善。九無記共無記。十共墮一世中。共一果者。謂解脫果。共一依者。謂依果。共一報者。謂報果。總而言之。有十事。如世俗斷結道迴轉有八事。除不善無記。除世俗斷結道迴轉。諸餘善有漏迴轉有七事。除解脫果。不善無記無漏斷結道迴轉有七事。除報果。不善無記除無漏斷結道迴轉。諸餘無漏迴轉有六事。除解脫果報果。不善無記不善心迴轉有七事。除解脫果。善無記無記心迴轉有六事。除解脫果報果善不善。是故總而言之。有十事。心於心數法迴轉有五事。一共所依。二共所行。三共所緣。四共果。五共報。數法迴轉於心。亦同有五事。心與心迴轉色心不相應行有二事。一果二報。心迥轉色心不相應行。與心迴轉有二事。一果二報。問曰何者是迴轉體性。答曰是四陰五陰。如色界是五陰。欲界無色界是四陰。所以者何。欲界無色界。無心迴轉戒。此是迴轉體性。是我是物是相是分是性。已說體性。所以今當說。問曰迴轉是何義。答曰隨順義。是迴轉義。取一果義。是迴轉義。同作一事義。是迴轉義。如義言。如汝等所作。我等亦作是迴轉義。
問曰何故欲界戒。不與心迴轉。答曰非其田非其器非其地。以非田非器非地故。復有說者。以欲界非是定地非修地非離欲地。此中戒亦不與心迴轉。色界是定地修地離欲地。彼中戒與心迴轉。復次義言。欲界戒語欲界心。汝能為我。若破戒。若起破戒心煩惱。作擁護不。欲界心答言不能。戒言汝若不能。我何為隨順汝耶。猶如有人。怖畏怨家。語他人言。汝能為我作覆護不。我當隨順汝。他人答言不能。其人語言。汝若不能者。我何為隨順汝耶。彼亦如是。色界心能為破戒及起破戒煩惱。而作擁護。是故彼戒隨順於心。問曰一切色界善心。盡有迴轉戒色不。答曰不盡有也。初禪中。有六善心。無迴轉戒色。三善識身聞慧死時善心起作善心。二禪三禪四禪中。有二善心。無迴轉戒色。聞慧死時善心無色界無戒。問曰何故無色界無戒。答曰非其田故。乃至廣說。戒與色俱無色界。無色故無戒。復有說者。戒是四大造。無色界無四大故無戒。問曰無無漏四大。亦無無漏戒耶。答曰無漏戒。不以四大故是無漏。以心故是無漏戒。復次戒對治破戒及起破戒煩惱。無色界無破戒及起破戒煩惱。是故無戒。問曰何故無色界無破戒及起破戒煩惱對治耶。答曰破戒及起破戒煩惱。是欲界法。無色界於欲界有四事極遠。謂所依(所依者是次第緣)所行。所緣。對治極遠。問曰若然者。二禪三禪四禪。無犯戒及起犯戒煩惱對治。彼亦無迴轉戒色耶。答曰對治有二種。一斷對治。二過患對治。二禪三禪四禪。雖無斷對治。有過患對治。如世尊說。不動法心解脫。聖弟子入三昧。斷不善法修善法。爾時彼身無不善法。以過患對治故。作如是說。無色界。無過患對治。亦無斷對治。
有二種戒。一道俱生。二定俱生。道俱生戒。是無漏。定俱生戒。是有漏。若是道俱生戒。非定俱生戒。若是定俱生戒。非道俱生戒。復有說者。道俱生戒。是無漏。定俱生戒。是有漏無漏。是故道作初句。若有道俱生戒。彼有定俱生戒耶。答曰彼若有道俱生戒。亦有定俱生戒。頗有定俱生戒非道俱生戒耶。答曰有謂有漏戒。復有說者。道俱生戒是無漏。定俱生戒是根本禪。是故應作四句。若有道俱生戒。彼亦有定俱生戒耶。若有定俱生戒彼亦有道俱生戒耶。答曰或有道俱生戒非定俱生戒。乃至廣作四句。道俱生戒非定俱生戒者。謂未至中間禪無漏。定俱生戒非道俱生戒者。根本禪中有漏戒。道俱生戒亦定俱生戒者。根本禪中無漏。非道俱生戒非定俱生戒者。未至中間禪有漏戒。一切欲界戒。若得道俱生戒。彼亦得定俱生戒耶。若得定俱生戒。彼亦得道俱生戒耶。應作四句。得道俱生戒非定俱生戒者。未離欲得正決定。見道中十五心道比智。離欲者。依未至禪。得正決定。見道十五心聖人。離欲界欲。方便道。九無礙道。八解脫道。未離欲信解脫人。轉根作見到方便無礙解脫道。未離欲聖人。起無量心。起不淨安般念處。如是等時。得道俱生戒。非定俱生戒。得定俱生戒。非道俱生戒者。凡夫人離欲界欲。最後解脫道。離初禪欲。即以初禪。為方便方便道。最後解脫道。若依二禪邊。為方便方便道。最後解脫道。乃至第三禪亦如是。離第四禪欲。若以第四禪為方便方便道。起神通時。五無礙道。三解脫道。離欲凡夫。起無量心。起初第二第三解脫。起勝處。起八一切處。起不淨安般念處。依禪起達分善根。無色界死生色界時。色界中上地死。生下地時。如是等時。得定俱生戒。非道俱生戒。得道俱生戒定俱生戒者。離欲人依未至禪。得正決定。道比智依上地。得正決定。見道十五心道比智聖人。離欲界欲。最後解脫道。離初禪欲。方便道。九無礙道。九解脫道。如是乃至離非想非非想處欲。離欲信解脫人轉根。得見到方便無盡解脫道時。解脫阿羅漢轉根。得不動時。方便道。九無礙。九解脫道。勳禪時。三心起神通時。五無礙道三解脫道。離欲聖人。起無量心解脫勝處。一切處不淨安般念處。辯無諍願智半多俱提迦。空無想無願空無相無願滅定微細相。如是等時。得道俱生戒。得定俱生戒。不得道俱生戒定俱生戒者。除上爾所事。若捨道俱生戒。亦捨定俱生戒耶。乃至應作四句。捨道俱生戒非定俱生戒者。得須陀洹果。得斯陀含。順次得阿那含。未離欲信解脫轉根。得見到斯陀含果。於勝進道退。須陀洹果勝進道退。是時捨道俱生戒。不捨定俱生戒。捨定俱生戒不捨道俱生戒者。凡夫人離欲色界欲退時。凡夫人聖人。欲色界命終。生無色界。色界命終。生欲界中。是時捨定俱生戒。不捨道俱生戒。捨道俱生戒亦捨定俱生戒者。依禪得阿那含果阿羅漢果。離欲信解脫轉根。得見到時。解脫轉根得不動。退阿羅漢果。阿那含勝進道退阿那含果。是時捨道俱生戒。亦捨定俱生戒。不捨道俱生戒不捨定俱生戒者。除上爾所事。若成就道俱生戒。亦成就定俱生戒耶。乃至廣作四句。成就道俱生戒非定俱生戒者。生欲界中。未離欲聖人。是名成就道俱生戒非定俱生戒。成就定俱生戒非道俱生戒者。生欲界中。離欲凡夫人。亦生色界中。是名成就定俱生戒非道俱生戒。俱成就者。生欲界中聖人。離欲界欲。亦生色界中。是名俱成就。俱不成就者。生欲界凡夫人。不離欲。生無色界凡夫人。是名俱不成就。若不成就道俱生戒。亦不成就定俱生戒耶。乃至廣說作四句。前成就初句作第二句。第二句作第一句。第三句作第四句。第四句作第三句。
有四種戒。一逮解脫戒。二禪戒。三無漏戒。四斷戒。逮解脫戒者欲界戒。禪戒者色界戒。無漏戒者道俱生戒斷戒者禪戒無漏戒。其事云何。離欲界欲。九無礙道中。世俗迴轉色。是名禪戒斷戒。離欲界欲。九無礙道中。無漏迴轉色。是名無漏戒斷戒。問曰何故離欲界欲。九無礙道中迴轉色。名斷戒耶。答曰以離欲界欲九無礙道中迴轉色。是犯戒及起犯戒煩惱對治。以是事故。應作四句。若是禪戒。彼亦是斷戒耶。若是斷戒。亦是禪戒耶。乃至廣作四句。是禪戒非斷戒者。除離欲界欲九無礙道中迴轉色。諸餘世俗迴轉色。是名禪戒非斷戒。是斷戒非禪戒者。離欲界欲九無礙道中無漏迴轉色。是名斷戒非禪戒。俱是者離欲界欲九無礙道中世俗迴轉色。是名俱是。俱非者除離欲界欲九無礙道中無漏迴轉色。諸餘無漏道迴轉色。是名俱非。若是無漏戒。彼亦是斷戒耶。乃至廣作四句。是無漏戒非斷戒者。除離欲界欲九無礙道中無漏迴轉色。諸餘無漏迴轉色。是名無漏非斷戒是斷戒非無漏戒者。離欲界欲九無礙道中世俗迴轉色。是名斷戒非無漏戒。俱是者離欲界欲九無礙道中無漏迴轉色。是名俱是。俱非者除離欲界欲九無礙道中世俗迴轉色。諸餘世俗迴轉色。是名俱非。
問曰。此四種戒。若成就者。成就幾種耶。答曰。或有便成就逮解脫戒。或有但成就禪戒。或有但成就無漏戒。無有但說成就斷戒者。或有成就逮解脫戒禪戒者。無有但成就逮解脫戒無漏戒者。無有但成就逮解脫戒斷戒者。或有但成就無漏戒禪戒者。或有但成就禪戒斷戒者。無有但成就無漏戒斷戒者。或有成就逮解脫戒禪戒無漏戒非成就斷戒者。或有成就逮解脫戒禪戒斷戒非成就無漏戒者。無有成就逮解脫戒無漏戒斷戒非禪戒者。或有成就禪戒無漏戒斷戒非成就逮解脫戒者。或有成就四種者。成就逮解脫戒非餘者。生欲界中受戒。不得色界善心者也。但成就禪戒非餘者。生欲界中不受戒。具縛凡夫人。得色界善心。生第二第三第四禪凡夫人也。但成無漏戒非餘者。聖人生無色界者也。但成就逮解脫戒禪戒非餘者。生欲界中受戒具縛凡夫人。得色界善心者也。但成就禪戒無漏戒者。生欲界聖人不受戒。欲界修道所斷具縛聖人。生二禪三禪四禪者也。成就禪戒斷戒非餘者。生欲界中凡夫人。不受戒離欲界欲。一種乃至九種凡夫人。生初禪中者也。成就逮解脫戒禪戒無漏戒。非斷戒者。生欲界中。受戒聖人。欲界修道所斷具縛者也。成就逮解脫戒禪戒斷戒。非無漏戒者。生欲界中。凡夫人受戒。離一種欲乃至九種是也。成就禪無漏斷戒。非逮解脫者。生欲界中。不受戒聖人。離一種欲乃至九種。生初禪中聖人者也。成就四種者。生欲界中。受戒聖人。離一種欲乃至九種。
問曰此四種戒。幾與心迴轉。幾不與心迴轉。答曰三與心迴轉。所謂禪無漏斷戒。一不與心迴轉。所謂逮解脫戒。問曰何故逮解脫戒。不與心迴轉。答曰非其田乃至廣說。復次逮解脫戒粗。心迴轉戒細。復次逮解脫戒重。心迴轉戒輕。復次逮解脫戒從有作生。心迴轉戒從心生。復次逮解脫戒從他生。心迴轉戒從自生。復次逮解脫戒從眾聚和合生。心迴轉戒不爾。復次逮解脫戒假施設受得。心迴轉戒從法而得。復次逮解脫戒行不及心。心迴轉戒行則及心。復次逮解脫戒為破戒所蔽。心迴轉戒不為破戒所蔽。復次逮解脫戒為惡心劫殺意所蔽。心迴轉戒不為所蔽。復次心迴轉戒與心俱生住滅。逮解脫戒不爾。復次心迴轉戒與心同一果一依一報。逮解脫戒與上相違。復次法應如是。心若善心。迴轉法亦善心。若不善無記心。迴轉法亦不善無記。逮解脫戒是善。若與心迴轉者。唯與善。心迴轉。不善無記心應斷。復次法應如是。欲界繫心。欲界繫迴轉。色界繫心。色界繫迴轉。無色界繫心。無色界繫迴轉。不繫心。不繫迴轉。逮解脫戒。是欲界繫。若與欲界繫心迴轉。色無色界繫心。及不繫心。現在前時應斷。復次法應如是。學心學迴轉。無學心無學迴轉。非學非無學心。非學非無學迴轉。逮解脫戒。是非學非無學。若與非學非無學心迴轉。學無學心現在前時應斷。復次法應如是。見道所斷心。見道所斷迴轉。修道所斷心。修道所斷迴轉。無斷心。無斷迴轉。逮解脫戒。是修道所斷。若與修道所斷心迴轉。見道所斷心。無斷心。現在前時應斷。復次逮解脫戒。若與心迴轉者。應未來世修。若未來世修。亦無有過。應未來世成就。然無未來世成就。復次逮解脫戒。與心迴轉者。界地還生時應得。若從色無色界命終。生欲界中。相續心時應得。有如是過。則無三種人差別。謂住戒住非戒。住非戒非非戒。復次逮解脫戒。以四事故捨。一捨戒時。二變成。二形時。三死時。四斷善根時。若當逮解脫戒與心迴轉者。不以此四事亦應捨。復次逮解脫戒。從受以後。一切時生。謂眠狂迷悶等時。若逮解脫戒。與心迴轉者。有心時則有。無心時應斷。復次逮解脫戒。與心迴轉者。則受戒人。無有上下。然有上下。欲令無如是等過故。逮解脫戒。不與心迴轉。暖法迴轉戒。是破戒捨對治。頂法忍法世第一法。見道修道中道比智迴轉戒。是時於破戒。作二種對治。遠分對治。持對治。離欲界欲。方便道迴轉戒。與破戒作捨對治。離欲界欲。初無礙道迴轉戒。與破戒作遠分對治持對治。與起破戒煩惱。作斷對治捨對治。七無礙道迴轉戒。與破戒作遠分對治持對治。與起破戒煩惱。作捨對治斷對治遠分對治持對治。第九無礙道。與破戒作斷對治遠分對治持對治。與起破戒煩惱。作斷對治捨對治遠分對治持對治。除上所說迴轉戒。諸餘迴轉戒。與破戒及起破戒煩惱。作遠分對治持對治。問曰如法智迴轉戒能捨破戒及起破戒煩惱非比智。何以言比智有迴轉戒耶。尊者和須蜜答曰彼是因故。復次屬彼故。復次與彼相續故。復次從彼生故。復次此已住對治法故。所以者何。若當法智不捨破戒及起破戒煩惱者。比智當捨。復次對治法多比智與破戒及起破戒煩惱。雖不作捨對治斷對治。而作遠分對治持對治。尊者佛陀提婆說曰。若當法智有迴轉戒比智無迴轉戒者。則雖有能對治戒。然世尊說。有能對治戒。有不能對治戒。
問曰為欲界戒多。為色界戒多。答曰或有說者。欲戒多。所以者何以根本業前業後業可得故。又以從正性罪遮罪可得故。色界雖有根本業性業。非餘處可得。評曰應作是說。色界戒多。但未至禪所可攝戒。與欲界戒等。餘者則多。問曰有漏戒多。無漏戒多。答曰或有說者。有漏戒多。有漏戒有二種。一種少入無漏戒。少無漏戒有一種。一種少入。評曰應作是說。無漏戒多。但苦法忍迴轉戒。則與有漏戒等餘則是多。問曰苦法忍迴轉戒多。盡智無生智迴轉戒多。答曰或有說者。苦法智迴轉戒。於苦法忍迴轉戒一倍勝。如是次第轉倍勝。乃至盡智無生智。於施設經說善通。所謂苦法智勝苦法忍。乃至道比智勝道比忍。離欲界欲。方便道。一無礙一解脫則勝。如是轉轉勝。乃至第九解脫。所以者何。如漸漸捨破戒及破戒煩惱。彼戒亦漸漸增益。如是次第轉轉一倍勝。乃至盡智無生智。評曰如是說者好。如苦法忍戒。乃至盡智無生智戒。等無有異。所以者何同從身口七善生故。問曰若然者。施設經說云何通。答曰從因生增益故。作如是說。如苦法智從苦法忍因生而得增益。乃至盡智無生智亦如是。如是等戒。盡是七善。問曰。佛戒多聲聞戒多。答曰或有說者。聲聞戒多非佛。所以者何佛唯有一界身戒。聲聞有二界身戒。評曰應作是說。佛戒多。所以者何力無畏大悲三不共念處。如是等戒。聲聞辟支佛所無。
  問曰生欲界中。得阿羅漢道。得幾地身迴轉戒。答曰如西方沙門。作如是說。得二十六地身迴轉戒。所以者何初禪地有三種。所謂梵迦夷梵富樓大梵。如罽賓沙門說曰。得二十五地身迴轉戒。所以者何初禪有二處所。所謂梵迦夷梵富樓。大梵天即梵富樓攝故。猶如村落與阿練若處。得彼地身迴轉戒。未來世中修。不得起現在前。所以者何即彼地報身。能起彼地身迴轉戒現在前。諸餘地身迴轉戒。成就不起現在前。生無色界。成就不起現在前。所以者何此戒是六地所攝。未至禪乃至第四禪。無色界自地無戒。下地所攝。不能起現在前。問曰諸生下地。盡能起現在前耶。答曰不盡起也。所以者何一切功德。不必盡起現在前故。過惡猶不盡起現在前。何況諸功德。諸功德皆從方便生。如先所說。依彼地報身。起彼地身迴轉戒。無有一時起二地報身現在前者。何況多也。是故得二十五地身迴轉戒。不盡起現在前。
 問曰何故世尊弟子。生無色界。成就道俱生戒。不成就定俱生戒。何以故無色界阿羅漢。成就道俱生戒。不成就定俱生戒。答曰或有說者。世俗戒縛是繫法。是以不成就。無漏戒不縛。不是繫法。是以成就。復有說者。世俗戒墮在界中。墮在地中。是故不成就。無漏戒。雖在地中。不墮界中。是故成就。
問曰諸佛世尊。有百年時身戒。乃至八萬歲時身戒。若百年時。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得八萬歲時身戒不耶。若得者。云何此身得異身中戒。若不得者。施設經說云何通。如說。諸佛世尊。皆等應作是論得。問曰若然者。云何此身得異身口戒。答曰若以此身。得異身戒。復有何過。復次百年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百年時身所得戒。名得在身中成就現在前。異身中戒。名得不在身中。名成就不現在前。八萬歲時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八萬歲時身所得戒。名得在身中成就現在前。於餘異身。名得不在身中。名成就不現在前。復有說者。不得。問曰若然者。施設經說云何通。如說諸佛皆等。答曰即彼經說。以三事故等。過去世積行皆等。所得法身皆等。利世間皆等。過去世積行皆等者。如一佛於三阿僧祇劫。行四波羅蜜。然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佛皆爾。所得法身皆等者。如一佛成就力無畏大悲三不共念處諸佛亦爾。利世間等者。如一佛度百千萬那由他眾生令入涅槃。諸佛亦爾。復次根等故言等。所以者何。皆住增上根故。戒亦等。皆得增上戒故。地亦等。皆依第四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云何相似因。乃至廣說。問曰何以作此論。答曰為止無過去未來法現在是無為法。以如此文止無過去未來者意故。復次為止說相似法沙門意故。彼作是說。心唯與心作因。受唯與受作因。乃至慧唯與慧作因。為止如是意故。作如是說。心與心數法。心數法與心。作相似因。以如是事故。而作此論。
問曰以何等故作如是說。前生善根。與後生善根及善根相應法。作相似因。而不作是說。過去善根。與現在善根及善根相應法。作相似因。答曰。欲現過去。有前後義故。過去法眾多。應有前後。若作是說。過去法與現在作相似因者。則不明過去於過去有相似因。若作是說。則明過去於過去有相似因。問曰以何等故。前生善根。不說相應法。後生善根。說相應法。答曰應作是說。前生善根。善根相應法。與後生善根及善根相應法。自界中作相似因中因。而不說者。當知此是有餘說。如先所說。此文說因處不盡。復有說者。為止說相似法沙門意故。彼作是說。善根與善根。作相似因。非善根相應法。善根相應法。與善根相應法。作相似因。非善根不善無記根亦如是。為止如是意故。作如是說。善根與善根相應法。善根相應法與善根。作相似因。自界中者。欲界還與欲界。色界還與色界。無色界還與無色界。如說自界。自地亦如是。初禪地還與初禪地。乃至非想非非想處還與非想非非想處。過去善根與未來現在。過去現在與未來善根。作相似因中因。問曰何以復作此論。答曰若別世說。於文不亂。乃至廣說。自界無記根亦如是。前生不善根。乃至廣說。問曰以何等故。此不善根中。不說自界耶。答曰以不善根唯在欲界故。復有說者。應說自種。見苦所斷種還與見苦所斷種。乃至修道所斷種還與修道所斷種。復有說者。應作是說。說善根已。不善無記根亦如是。問曰若然者不善根唯在欲界。云何言自界耶。答曰以自種故。言是自界。問曰以何等故。不作是說。前生不善根。與後無記根。前生無記根。與後生不善根。作相似因耶。答曰或有說者。應作是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是有餘說。復有說者。若作是說則明。不善根在三界中。無記根唯在欲界。少因則有多果。多因則有少果故。
 問曰未來世有相似因不。若有者此中何以不說。如說云何相似因。答曰前生善根。與後生善根。善根相應法。自界相似因中因。如是過去與未來現在。過去現在與未來。作相似因中因。而不說未來與未來作相似因中因。若有者云何不二心展轉為因。若無者此說云何通。如說若法能與彼法作因。或時而不與彼法作因耶。答曰不也。問曰此法與彼法。或時作因。或時不作因。若法生者則作因。若不生者。則不作因。何以言不也。若無者波伽羅那說云何通。如說非心因法云何。答曰得正決定人初無漏心是也。諸餘凡夫。必當得正決定者。初無漏心。問曰如未得正決定者。一切無漏心。是非心因法。何以但說初無漏心耶。若無者。復與此經。餘所說相違。如說苦諦。或以身見為因。不與身見作因。乃至廣說。身見為因。不與身見作因者。除過去現在見苦所斷使及使相應法苦諦。除過去現在見集所斷一切遍使及使相應法苦諦。除未來世身見及身見相應法。諸餘染污苦諦是。謂以身見為因。不與身見作因。問曰如未來身見不能與未來身見作因。何以故除未來身見及身見相應法。若無者識身經說云何通。如說過去染污眼識諸使所使。亦是因耶。若是因。亦使所使耶。應廣作四句。是因不為使所使者。諸使在彼心前。是自界一切遍不緣。若緣已斷相應使解脫。為使所使非因者。諸使在心後。彼是自界一切遍緣而不斷。亦因亦使者。諸使在彼心前。是自界一切遍緣而不斷。相應使不解脫。非因非使者。諸使在彼心後。是自界一切遍非緣。緣者已斷他界一切遍使。如過去。未來現在亦‧應如是。廣作四句。問曰過去現在四句可爾。未來云何通。若無者施設經說云何通。如說諸法以四事故決定。一因。二果。三所依。四所緣。若無者云何不無因而有因。無果而有果。答曰應作是說。未來世無相似因。以無故。所以不說。亦無二心展轉相因過。問曰若然者如所說。若法能與彼法作因。或時不作因。乃至廣說。此云何通。答曰或有說者。此中以二因故作論。所謂相應因。共生因。復有說者以四因故作論。所謂相應因。共生因。報因。所作因復有說者。以五因故作論。除所作因。所以者何一切處不遮故。應作是說。以六因故而作論。問曰有法或與彼法作因。或時不作因。何故作如是說。若法能與彼法作因。或時不與彼法作因。答言不也。答曰此說最後生時。能作一切遍相似因義。從是已後生者。無不以此法為因。問曰若然者此說云何通。如說若法能與彼作次第。或時不作次第。答曰。若彼法未生。問曰次第緣最後生時。亦能作次第緣義。從是已後生者。無不以此為次第緣。何以答言未生不說最後生時耶。答曰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是有餘說。復次現異說異文。若以異文。莊嚴於義。義則易解。復次現二門義故。現二種略義故。現二種入法性故。現二種炬故。現二事故。現二種文影故。現俱生俱通故。如說最後生因義。亦應說最後生緣義。如說次第緣未生義。亦應說因未生義。說現二門義。乃至廣說。如波伽羅那說。非心因法。乃至廣說。云何通。答曰此說究竟非心因法。如未得正決定者。一切無漏心未生盡。是非心因法。若得正決定時。初無漏心。是非心因法。諸餘無漏心。是心因法。是故彼經說。初無漏心。是非心因法。復有說者。此中不說相似因。此說二種凡夫。所謂能得涅槃者。不能得涅槃者。此中說不能得涅槃者。言是非心因。何以知有不得涅槃者。答曰如此所說。必得正決定者。當知亦有不必得正決定者。如是則所說善通。如此波伽羅那第二所說。除未來身見及身見相應法。此云何通。答曰應作是說。除未來身見相應法。諸餘染污苦諦。如是者此亦善通。如識身經說。復云何通。答曰如過去作四句。現在亦應作四句。未來世應作三句。或有是因非使所使。或是因為使所使。或非是因非使所使。是因非使所使者。諸使與彼心相應已斷。是因為使所使者。諸使與彼心相應不斷。非是因非使所使者。如餘緣他使所使。他界一切遍使。應作如是說。而不說者有何意。答曰欲現未來世有前後義故。如施設經說。一切有為法。有四事決定。此義云何通。答曰因者說四因。相應因共生因報因所作因。果者。說三果。功用果報果威勢果。所依者說六種。所謂眼識及相應法依眼。乃至意識意識相應法依意。緣者眼識眼識相應法緣色。乃至意識意識相應法緣法。云何不無因而有因無果而有果者。答曰如我義。亦無因而有因。無果而有果。言因有。以時故說非謂無法而有。復有說者。未來世中。有相似因。
問曰若然者諸所難者。善通經文。何以不說。答曰。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是有餘說。復有說者。此說相似因不盡。此中唯說因。有力能與果取果者。未來世相似因。不能與果取果。若有者云何不二心展轉相因。答曰未來世中。有四行相隨從。以通此事。如無常行有四行相隨從。苦空無我。亦有四行相隨從。如無常行。先生為因。後生三行。不能與無常行作因。餘三行亦如是。若作是說。依第四禪。得阿羅漢。彼第四禪相隨從。有九地無漏未來世修。若出彼禪欲起無漏。初禪現在前時。則無有因。何以故。以無相隨從故。若然者過去現在無漏道。則有作相似因者。有不能作者。復違此經文。前生善法。與後生善法。乃至廣說。欲令無如是等過者。未來世中。無相似因。問曰色法為有相似因不。答曰譬喻者作如是說。色法無相似因。以緣力故生。其事云何。如鑿地深百肘出泥。天雨日曝風吹。而便生草。如此泥未曾生物。如屋上生草樹。此處亦未曾生物。誰與彼作相似因。問曰若然者彼文云何通。如說過去四大。與未來四大因威勢緣。彼作是答。我無如是經。欲去如是文。故作如先說。以是事故。不必須通。若欲必通者。當云何通。彼威勢緣有二種。有近有遠。有在此身。有在餘身。諸近在此身者。說名為因。若遠在餘身者。說名為緣。阿毘曇人。作如是說。色法有相似因。問曰若有者。譬喻者說云何通。答曰以有種子在彼法中住。但未得生芽因緣故不生。若得便生。屋上生草樹者。若鳥銜種來。若風吹來然後乃生。以是事故。色法有相似因。復有說者。色法有相似因。亦與相似法作因。亦與不相似法作因。與相似法作因者。與此身相似作因。不與餘身相似作因。與此身相似作因者。如此身歌羅羅時。與歌羅羅。作相似因。作不相似因者。如歌羅羅與老作因。如此身阿浮陀時。與阿浮陀作因。乃至老時亦作因。與歌羅羅作緣。如是此身老時。與老時作因。與餘時作緣非因。若作如是說者。初歌羅羅則無因。最後從色則無果。復有說者。色法有相似因。與相似法作因。不與不相似法作因。亦與此身相似法作因。亦與餘身相似法作因。餘身相似法。與此身相似法作因。此身相似法亦與餘身相似法作因。於餘時作緣非因。如是餘身老時。與此身老時作因。此身老時。復與餘身老時作因。於餘時作緣非因。復有能者。色法有相似因。與相似法作因。亦與不相似法作因。與此身作因。亦與餘身作因。如餘身歌羅羅與此身歌羅羅作因。此身歌羅羅。乃至與老時作因。此身歌羅羅。與餘身歌羅羅作因。乃至與餘身老時作因。餘身阿浮陀。與此身阿浮陀作因。乃至老時作因。此身阿浮陀。與餘身阿浮陀作因。乃至老時作因。於歌羅羅時作緣非因。餘身老時。與此身老時作因。此身老時。與餘身老時作因。於餘作緣非因。評曰。應作是說餘身十時。與此身十時作因。此身十時。與餘身十時作因。外法當知隨所應亦如是說。善五陰展轉為因。染污亦如是。展轉為因。不隱沒無記五陰。或有說者。展轉為因。復有說者。不隱沒無記四陰。與不隱沒無記色陰為因。色陰不能與不隱沒無記四陰作因。何以故。性羸劣故。復有說者。不隱沒無記色陰。與不隱沒無記四陰作因。不隱沒無記四陰。不與不隱沒無記色陰作因。所以者何四陰是勝法。色陰是下法。勝法不為下法作因。復有說者。不隱沒無記四陰。不與色陰作因。不隱沒無記色陰。不與四陰作因。不隱沒無記四陰。展轉為因。不隱沒無記四陰有三種。謂威儀工巧報。彼三種展轉為因不。答曰。或有說者。展轉為因。復有說者。報與報作因。亦與威儀工巧作因。威儀與威儀作因。亦與工巧作因。不與報作因。勝法不與下法作因故。工巧與工巧作因。非報非威儀。勝法不與下法作因故。復有說者。此三法展轉為因。所以者何。同在一界。同一縛故。評曰。不應作如是說。前所說者好。
染污法有九種。下下下中下上。中下中中中下。上下上中上上。問曰。彼為展轉作因不。答曰。展轉為因。問曰。若然者。云何有九種。答曰。對治有九種故。此法亦有九種。其事云何。如下下修道對治上上煩惱。乃至上上修道。對治下下煩惱。以對治有九種故。此法亦有九種復有說者。以現前行有九種故。善法亦有九種。從下下乃至上上。問曰。此法為展轉為因不。答曰善法有二種。有生得善方便善。彼生得善九種相。於展轉為因。問曰。若然者。云何有九種。答曰。以報有九種故。此法有九種。如最勝善能生最勝報。乃至下下善。生下下報。復有說者。以此法現前。行有九種故。方便善亦有九種。下下乃至上上。問曰。此法展轉為因不。答曰不也。下下與下下作因。乃至與上上作因。生得善與方便善作因。以方便善勝故。方便善不與生得善作因。以生得善劣故。方便善有三種。聞慧思慧修慧。問曰。此展轉作因不。答曰不也。聞慧與聞慧作因。亦與思慧修慧作因。思慧與思慧作因。不與修慧作因。以不同界故。不與聞慧作因。以聞慧下故。修慧與修慧作因。不與聞慧思慧作因。以異界故。以下故。修慧有四種。有暖頂忍世第一法。暖法與暖法作因。乃至與世第一法作因。頂法與頂法作因。乃至與世第一法作因。忍法與忍法作因。亦與世第一法作因。
欲界變化心有四種。初禪果乃至第四禪果。問曰。此四種心。為展轉作因不。答曰。初禪果為初禪果作因。乃至第四禪果。為第四禪果作因。所以者何。如禪不展轉作因。彼果亦如是。復有說者。初禪果與初禪果作因。乃至與第四禪果作因。二禪果與二禪果作因。乃至與第四禪果作因。三禪果與三禪果作因。亦與第四禪果作因。第四禪果與第四禪果作因。復有說者。盡展轉為因。所以者何。俱墮一界。同一縛故。評曰。如第二說者好。問曰。如初禪地。有識身有變化心為展轉作因不。答曰。識身為變化心作因。非變化心為識身作因。所以者何。勝法不為下法作因故。
問曰。若相似因。能取果者。亦能與果耶。答曰。若能與果。亦能取果。頗有能取果不能與果耶。答曰。有阿羅漢最後陰。如此是總說。今當分別說。善不善無記。問曰。若善相似因。能取果者。亦能與果耶。若能與果者。復能取果耶。乃至廣作四句。取果不與果者。斷善根時。最後捨善根得。與果不取果者。善根得最初現在前。取果與果者。如不斷善根餘時。不取果不與果者。除上爾所事。若不善相似因。能取果亦能與果耶。乃至廣作四句。能取果不能與果者。如離欲界欲最後捨不善得。能與果不取果者。離欲界欲。退不善得最初生。能取果能與果者。如不離欲者餘時。不取果不與果者。除上爾所事。若隱沒無記法相似因。能取果亦能與果耶。能與果亦能取果耶。乃至廣作四句。能取果不能與果者。如離非想非非想處欲。最後捨隱沒無記得。與果不取果者。退阿羅漢果時。隱沒無記得最初生。取果與果者。不離非想非非想處欲餘時。不取果不與果者。除上爾所事。若不隱沒無記相似因。取果者亦能與果耶。答曰。若能與果。彼亦能取果。若不取果云何與。頗有取果不與果耶。答曰。有阿羅漢最後心。已說善不善無記相。今當說能緣相。若善相似因。能取果。亦能與果耶。若與果亦能取果耶。乃至廣作四句。能取果不與果者。善心次第生不善無記心現在前。與果不取果者。若不善心無記心次第善心現在前。取果與果者。如善心次第善心現在前。不取果不與果者。除上爾所事。若不善心相似因。能取果者。亦能與果耶。若與果者。亦能取果耶。乃至廣作四句。取果不與果者。如不善心次第。若善心無記心現在前。與果不取果者。如善心無記心次第不善心現在前。取果與果者。如不善心次第不善心現在前不取果不與果者。除上爾所事。若隱沒無記心相似因。能取果亦能與果耶。若能與果。亦能取果耶。乃至廣作四句。能取果不與果者。隱沒無記心次第善不善不隱沒無記心現在前。與果不取果者。善不善不隱沒無記心次第隱沒無記心現在前。取果與果者。隱沒無記心次第隱沒無記心現在前。不取果不與果者。除上爾所事。若不隱沒無記心相似因。能取果亦能與果耶。若能與果亦能取果耶。乃至廣作四句。取果不與果者。不隱沒無記心次第善不善隱沒無記心現在前。與果不取果者。善不善隱沒無記心次第不隱沒無記心現在前。取果與果者。不隱沒無記心次第不隱沒無記心現在前。不取果不與果者。除上爾所事。已說相似因有緣相。相似因相續相。今當說。若相似因。取果亦能與果耶。若能與果亦能取果耶。乃至廣作四句。善心後相續生二十善心。取果不與果者。除第二心。餘十八心。與果不取果者。初心滅在過去。十八心若生現在前。取果與果者。第二心是也。不取果不與果者除上爾所事。不善隱沒無記不隱沒無記亦如是。頗一剎那頃。若得相似因。亦得相似因因耶。若得相似因因。亦得相似因耶。乃至廣作四句。得相似因不得相似因因者。從上沙門果退。住須陀洹果勝進道。本得須陀洹初果現在前。是時不成就見道得。相似因因不得相似因者。如本住須陀洹果勝進道。能與後生沙門果。作相似因。得相似因亦得相似因因者。除須陀洹初心。諸餘須陀洹果。曾起現在前。不得相似因亦不得相似因因者除上爾所事。頗一剎那頃。知相似因。不知相似因所緣耶。知相似因所緣。不知相似因耶。乃至廣作四句。知相似因不知相似因所緣者。見道中道法智。緣前生苦集滅智分。知相似因所緣不知相似因者。緣未生法智分。知相似因亦知相似因所緣者。道法忍是也。不知相似因不知所緣者除上爾所事。
問曰。相似因有增減不。答曰。有其事云何。或有前身煩惱作增上相似因非今身。曾聞阿難入舍衛城乞食時。摩鄧伽女。見已隨逐而行。所以者何。以五百世中曾為阿難妻。今見阿難欲覺熾盛。無心能離。如長老彌祇迦在菴羅林中坐。是時三惡覺意增上。所以者何。曾聞此長老本昔曾於此林處作王。若本五樂自娛樂處則欲覺增上心生厭患。後至餘處恚覺增上。所以者何。本為王時。恒於此處。割截人民手足頭耳故。恚覺增上心生厭患。復至餘處害覺增上。所以者何。曾於此處。繫縛鞭打人民。奪其財物故。害覺增上。如是等過去身煩惱。作增上相似因非此身也。或有欲心與恚心作增上相似因。令恚心增上。或有恚心與欲心作相似因。令欲心增上。如說不善。說善無記亦如是。以是事故。當知相似因因有增減。是相似因。定在過去現在世果是依果。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十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