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四十六

    迦旃延子造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 譯
       一校者 焦遠蘭
       二校者 程海燕
       改稿者 袁雪梅

使犍度十門品之十

復有三事故名三昧。一住一緣。二繫在一緣。三正思惟。復有三事故名三昧。一自正心。二生種善根。三令心正。直相續。復有三事故名三昧。一於緣中不從。二持種種善法。三能令種種善心住一緣中尊者和須蜜說曰。何故名三昧。答曰。能令種種善心住一緣中。餘說如上。尊者佛陀提婆說曰。三昧有多名。有善法三昧。有不善法三昧。有無記法三昧。有九次第三昧。此中說心正三昧名三昧。界者。有漏者。三界繫。無漏者不繫。地者。有漏者在十一地。無漏者在九地。所依身者。依三界身行者。空有二行。無願有十行。無相有四行。緣者空三昧。有漏者緣一切。無漏者緣苦諦。無願緣三諦。無相緣滅諦。念處者空無願三昧是四念處。無相三昧是法念處。智者空三昧與四智俱。謂法智比智等智苦智。無願三昧與七智俱。除滅智。無相三昧與四智俱。謂法智比智等智滅智。三昧者即三昧根者總而言之。與三根相應。過去未來現在者。是三世。緣三世法者。空三昧緣三世及非世法。無願緣三世。無相緣非世。善不善無記者。是善緣善。不善無記者。空無願緣三種。無相緣善。是三界繫不繫者。或三界繫或不繫。緣三界繫及不繫者。空三昧。有漏者緣三界繫及不繫。無漏者緣三界繫。無願緣三界繫及不繫。無相緣不繫。是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者。是三種。緣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者。空三昧。有漏者。緣三種。無漏者緣非學非無學。無願緣三種。無相緣非學非無學。是見道斷修道斷不斷者。有漏者是修道斷。無漏者不斷。緣見道斷修道斷不斷者。空三昧。有漏者緣三種。無漏者緣見道斷修道斷。無願緣三種。無相緣不斷。緣名緣義者。空無願緣義緣名。無相緣義。緣自身他身非身者。空三昧。有漏者緣三種。無漏者及無願緣自身他身。無相緣非身。若空三昧。盡行空行耶。答曰。或空三昧不行空行。乃至廣作四句。空三昧不行空行者。空三昧行無我行。行空行非空三昧者。行空行空三昧相應法。空三昧行空行者。行空行空三昧。非空三昧非行空行者。若即取此種性行無我行空三昧相應法。若不即取此種性。除上爾所事。已行當行亦如是。如空三昧空行作四句。空三昧行無我行亦如是。無願作三十四句。無相作十二四句。合四十八四句。問曰。三昧解脫門。有何差別。答曰。三昧是有漏無漏。解脫門唯無漏。問曰。何故三昧是有漏無漏。解脫門唯無漏耶。答曰。解脫門不應是有漏。不應是繫縛。問曰。為以得正決定。為以盡漏立解脫門耶。若以得正決定者。苦法忍相應定。應是解脫門。若以盡漏者。金剛喻定。應是解脫門。答曰。應作是說。以得正決定亦以盡漏故。名解脫門。所以者何。得一切聖道。盡名決定。一切斷盡名盡漏。如世第一法次第得苦法忍。苦次第得集。集次第得滅。滅次第得道。盡漏者。或依空三昧。盡三界漏。若依無願三昧。盡三界漏。或依無相三昧。盡三界漏。問曰。何故名解脫門。答曰。如楯法故。譬如鬥人執楯在前斷怨敵頭。行者爾時持如楯解脫門在前。斷煩惱怨家成就頭墮著不成就地。如說。定是正道。不定是邪道。定心得解脫非不定心。有定者能知陰生滅。
施設經廣說空。謂內空。外空。內外空。有為空。無為空。無始空。性空。無所有空。第一義空。空空。問曰。施設經何故廣說空耶。答曰。以空是二十身見近對治。
佛經說。若聖弟子。具足三三昧鬘者。能斷不善法。修行善法。問曰。何故說三三昧名鬘。答曰。以其妙好世人生欣上心故。如少年時首繫花鬘。若男若女。生愛敬心。行者亦爾。若繫三昧鬘。諸天世人。則生愛敬。復次如人首繫華鬘風則不亂其髮。諸功德首。若繫三昧華鬘者。掉風不能亂。譬如花若繫以為鬘。則所用處多。諸功德亦爾。若繫以為鬘則多有所用能得正決定。得果離欲盡漏。復次世人於所繫華作鬘想。賢聖亦爾。以三三昧。繫諸功德。亦作鬘想。亦如世人次第繫華而生鬘想。賢聖亦爾。次第繫心於一緣中。亦作鬘想。
佛經說。空三昧是上座住處。問曰。何故說空三昧是上座住處。答曰。以諸上座多住是處故。三界中佛是有德上座。次辟支佛。彼尊者舍利弗。常住此處故。言上座住處。復次空是內道中不共法。內道一切皆是上座。外道一切皆是年少。內道中年八歲者。皆是上座。所以者何。成就上座法故。外道年八十者。皆是年少。所以者何。成就年少法故。問曰。諸外道有無願無相耶。答曰。雖無根本者。有相似者。粗行似無願止行似無相空乃至無相似者。況根本。復次以能生上座法故。空名上座住處。上座法者。是道道果。誰能生者。謂空能生。復次安住審諦法故。空名上座住處。眾生若不得空三昧。則情性輕躁躁動。若得空三昧。情性則不動如山。是故尊者瞿沙。作如是說。若知解脫法。則情性審諦。情性審諦。名上座。是故說空是上座住處。復次行者住空法時。適意不適意好不好。有利益事。無利益事。資生樂事。資生苦事。於此事中。心不移動。曾聞。尊者舍利弗。其母命終共住弟子還俗長齒比丘。常於尊者舍利弗。有怨嫌心。作如是念。我今應往告其不吉之事。爾時長齒比丘。便詣尊者舍利弗所。作如是語。長老當知。汝母命過。共住弟子還俗。尊者舍利弗。作如是答。我母命過。此是有身之法。我弟子還俗。此是凡夫之法時長齒比丘。作是念。長老舍利弗。雖作是言。心必有異。爾時尊者舍利弗。以是事故。明朝著衣持缽。入舍衛城。次第乞食飲食訖。還詣住處。舉衣缽洗足已。以尼師檀著肩上。從祇桓林。詣安樂林。於晝日露處坐一樹下。心生是念。世間頗有可愛妙色。變易散滅之時。令我生憂悲苦惱者。不遍觀見無有者。爾時尊者舍利弗。以日暮時。從安陀林。還祇桓林。爾時長老阿難。於所住精舍門邊經行。見尊者舍利弗來。問言。尊者舍利弗。從何處來。舍利弗答言。我從安陀林來復問。尊者舍利弗。汝於安陀林。多住何三昧。舍利弗答言。住覺觀三昧。阿難復問。住何覺何觀耶。舍利弗言。我晝日於安陀林。有如是覺。世間頗有可愛妙色。乃至廣說。阿難問言。尊者舍利弗。於意云何。為有如是色不。舍利弗答言。無也。阿難復語尊者舍利弗言。汝常作是說。若佛不出世。我等便為無目而死。佛是可愛妙色。若當變易散滅。汝不生憂悲苦惱耶。尊者舍利弗答言。若令世尊變易散滅。我亦不生憂悲苦惱。但有是念。世尊速般涅槃。世間眼速滅。爾時長老阿難歎言。善哉善哉。尊者舍利弗。善除我見我所見及與我慢。斷其根本。如斷多羅樹頭更不復生。如來雖是可愛色。若當變易散滅者。當有何憂悲苦惱耶。是故行者住彼法時。於適意不適意好不好有利益無利益資生樂事資生苦事。心不移動。是故名空是上座住處。復說。尊者舍利弗。於俱薩羅國。住一林中。爾時有一阿耆婆梵志。亦住彼林。去尊者舍利弗不遠。值彼人民。設四月節會時。彼梵志。詣村落中。多飲好酒。飽食豬肉。復持餘肉及酒一瓶。還所住林。見尊者舍利弗坐一樹下。生輕賤心。彼之與我。俱是出家。我今極樂。而彼比丘極苦。即說偈言。

我飲粳糧酒 竊持一瓶來
地上山草木 視之猶金聚

爾時尊者舍利弗。作如是念。此如死梵志。向我說如是偈。我今亦應說偈。時尊者舍利弗。便說此偈。

我飲無相酒 復竊持空瓶
地上山草木 視之猶唾聚

此偈中尊者舍利弗。以三解脫門。作師子吼。如說。我飲無相酒。是無相解脫門。復竊持空瓶者。是空解脫門。地上山草木視之猶唾聚。是無願解脫門。
說無相有多名。或說空是無相。或說見道是無相。或說不動心解脫是無相。或說非想非非想處是無相。或說無相是無相。說空是無相者。如經說。有一比丘。得無相心定。彼比丘根鈍不知是定有何功德有何果報。作是思惟。誰知此定功德果報。復作此念。長老阿難。佛所稱譽。諸梵行者之所信敬。必知此定所有功德果報。我今應往問如是事。復作是念。長老阿難。善知物相。若我往問。當還問我。汝得是定耶。若答言得。彼比丘是少欲覆藏。言法者不欲顯己功德。若答言不得。是現前妄語。若作餘言。不正答者。則是惱亂上座比丘。我由來不曾惱亂上座比丘。我今但應隨逐其後。若為他人說是法者。我當得聞。時彼比丘。於六年中。隨阿難後。而猶不聞為他解說。爾時比丘。問長老阿難言。若人得無相心定。心無增減。住難得行。猶水停住。已住故解脫。已解脫故住。世尊說是空有何功德有何果報耶。爾時長老阿難。問彼比丘。汝得此定耶。時彼比丘。作如是念。如我所畏。今果問之。即便默然。爾時阿難。作如是說。若比丘於無相心定。無增無減。乃至廣說。佛說此定。所有果報。得一切知見。能生智慧。修道盡漏。汝亦不久當得此法。不增者。是斷我見。不減者。斷我所見。五我見十五我所見亦如是。不增者。是生死。不減者。是涅槃。住難得行者。此行難得多用功多有所作。如水停住者。譬如水從其源出。停住一處。更不餘流。如是彼定。住於一緣。更不餘緣。住故解脫者。是自體解脫。解脫故住者。是身中解脫。是中說空是無相。餘處亦說無相是空。如法印經說。若斷色相觀色。乃至廣說。眾生相是境界相。若彼比丘。見於空法則除眾生相。於境界不見有男相女相。是故尊者瞿沙。作如是說。眾生相是境界相。若有是空行。於境界不見有男相女相。說見道是無相者。如說。目揵連提舍梵志。不說第六人行無相耶。云何第六人行無相。答曰。第六人行無相者。是堅信堅法。所以者何。彼是無相。不可數不可易知。在此在彼。若苦法忍若苦法智。乃至道比忍比智。問曰。何故見道名無相。答曰。此道是速疾道。不起期心道故。不動心解脫是無相者。如說。長老伽婆多貪欲是相恚癡是相不動心解脫。是最勝無相。問曰。何故不動心解脫名無相耶。答曰。煩惱是相。彼心不為煩惱所覆。不為所壞。不以上著下。非不淨自在。是故說不動心解脫名無相。非想非非想處。名無相者。如說。我多用功德無相心定。問曰。何故說非想非非想處名無相定。答曰。以非想非非想處愚癡不猛利不決定。猶如疑亦無了了有想相。亦無了了無想相。說無相名無相者。如此中說。經說。
佛在舍衛國。住東方精舍彌伽羅母堂。爾時長老阿難。往詣佛所。頭面禮足白佛言。世尊。昔於一時。世尊住於釋種彌周吒村。我從世尊。聞如是義。我今多住空三昧。我為善受持憶念如是說不。佛告阿難。如汝所言。善受持憶念如我所說。而無有異。問曰。若善受持。不應生疑。若生疑者。不名善受持。答曰。以是事故。名善受持。所以者何。不生邪見。不轉教餘人。不都忘失故。問曰。如長老阿難。多聞總持一切智所說八萬法聚。以正念器盛之。何故於一句中。而生疑心。答曰。聞此法時。心有愁惱。害諸釋時。是此論因緣。如愚癡琉璃王殺害諸釋。爾時阿難。將一比丘入迦毘羅城。此城本時如諸天城。當是之時。其猶丘塚。所有樓觀。卻敵睥睨。種種窗牖。皆悉毀壞。清泉諸池。悉皆嬈濁。鴻雁鴛鴦孔雀鸚鵡鴝翅羅鳥。為煙火逼。皆飛翔虛空。諸小男女。皆啼哭逐阿難後。作如是言。大德阿難。我母命過。我父命過。我父母命過。爾時長老阿難。復至修迦羅。處梵志精舍。愚癡琉璃王。於其處。埋迦毘羅諸釋。半身在於地中。以鐵末末之。殺七萬七千賢聖。爾時阿難。見是事已。極生愁惱。次復世尊諸根無異。其心安住。不動如山。善御其心。如持油缽制伏五根。如馬正視入迦毘羅城。爾時長老阿難觀世尊面顏色和悅。見已作是念。如我親族離別。生處毀壞。世尊不爾。我今苦惱。而世尊心不動如山。爾時世尊知阿難所念。而告之言。我多住空三昧故。汝心住村落想。我住阿蘭若想。汝住親族想處。我住凡人想。汝作眾生想處。我作滿足法想。爾時世尊知阿難及諸比丘不堪行道。便將諸比丘。漸次遊行到舍衛國東方精舍彌迦羅母堂。爾時長老阿難愁惱轉滅。往詣佛所頭而禮足。而白佛言。廣說如上。以是事故。阿難問此事時。心有愁惱。聞佛所說。我常住空三昧。所以生疑。問曰。佛說我多住空。為住何空。答曰。或有說者。住無所行空。所以者何。無所行空隨順四威儀法行時餘三威儀空餘威儀時亦爾。評曰。應作是說。住性空。所以者何。但觀法性故。是故阿難比丘若欲多住空者。當觀聚落及眾生住阿練若想。時諸比丘皆有是念。此住空法。是佛不共法佛為除。比丘心所疑。而告阿難。若比丘欲多住空三昧者。除聚落及眾生想住阿練若想。問曰。何故佛告比丘。除此二想。答曰。以諸比丘於此二想生苦惱故。阿難若比丘除聚落想及眾生想。住阿練若想當作地想。乃至作非想非非想處想。問曰。何故世尊一切時除下想說上想。不說其根本耶。答曰。此說是舊法。過去恒沙諸佛說法皆爾。復次欲令所說不亂故。若世尊說不除下想便說上想者。則所說法亂。諸佛說法而無有亂。復次欲離重說法過故。若世尊不除下想。說於上想。則是重說法。佛世尊不重說法。復次定是略要法。若世尊一切時說根本者。則經文多。復次欲現論議道故。論議之道。若有所說。必定其言。若重定前言。則壞論議道。佛是無對論師。善知論議道故。問曰。說村落想。為現何事。乃至說非想非非想處。為現何事。答曰。村落想為現迦毘羅想。眾生想者現諸釋想。阿練若想者。現尼拘陀精舍想。亦現諸比丘行道處想。地想者現觀色是散壞想。所以者何。有色故有截手足耳鼻。苦空想者。現觀空想。乃至非想非非想處現觀非想非非想處想。復次村落想者。是十五我所見。眾生想者。是五我見。阿練若處想者。是空三昧。地想者是所緣。彼諸對治。是無色定。復次村落想者。是欲界器世界。眾生想。是欲界眾生世界。阿練若想。是初禪二禪地想。是第三第四禪。彼諸對治。是無色定。復次村落想是欲界。所以者何。欲界說名村落。如偈說。

若伏村落刺 亦無罵繫害
苦樂心不動 是名為比丘

眾生想是初禪。所以者何。彼中有尊卑眷屬故。阿練若想。是第二禪。所以者何。第二禪是賢聖默然法故。地想。是第四禪。所以者何。彼中有勝處一切處故。彼諸對治。是無色定。阿難。是名入無上空。所謂盡漏不多用功心得解脫。問曰。云何多用功心得解脫。不多用功心得解脫。答曰。時解脫多用功。非時解脫不多用功。復次五種阿羅漢。名多用功。不動阿羅漢。不多用功。若依未至中間三無色定。所得解脫。名多用功。若依根本禪所得解脫。名不多用功。
復有三三昧。謂空空三昧。無願無願三昧。無相無相三昧。云何空空三昧。答曰。如施設經說。若比丘觀有漏取行是空。此有漏取行空中。無有常不變易法空無我無我所。作如是思惟時。復更生心心數法。觀前思惟心是空。中無有常不變易法空無我無我所。譬如有人欲燒十木百木千木聚以為積然火燒之。復捉長竿在邊其中。若有墮落不燒者。以長竿聚之知木已燒。所捉長竿亦投火中。行者亦爾。先觀有漏取行是空。廣說如上。云何無願無願三昧。答曰。若比丘觀有漏取行是無常是變易法。如是思惟時。復更生心心數法。觀前思惟心。亦是無常變易法。如人燒木。廣說如上。比丘亦爾觀有漏取行是無常。乃至廣說。是名無願無願。云何無相無相三昧。答曰。若比丘觀寂滅法此是妙離。所謂盡愛離欲滅盡涅槃。作是思惟時。復更生心心數法。觀前思惟心亦是寂滅。乃至廣說如上。是名取陰是空。次生空空三昧。即觀空是空。汝空亦空。無願三昧觀五取陰是無常。後生無願無願三昧。觀前無願。汝無願亦是無常。無相三昧。觀寂滅涅槃。後生無相無相三昧。觀前無相三昧非數寂滅。汝無相三昧非數滅。無三相故。亦是寂滅。譬如旃陀羅燒死屍時。手執長竿繞其邊行。若其中有墮落者。當以此竿聚之。知其燒盡。亦以長竿投之火中。空三昧亦爾。觀五取陰是空。後生空空三昧。觀空三昧。汝亦是空。無願無相說亦如是。問曰。云何得此三昧。答曰。或有說者。是見道邊得。如見道邊等智。或有說者。離欲界欲時。如變化心。評曰。應作是說。若應得三昧者。離非想非非想欲時。得作方便現在前。
問曰。幾智後起此三昧現在前。答曰。四法智比智苦智滅智。總而言之四智後。欲界者三智後法智苦智滅智。色無色界。亦三智後。比智苦智滅智。若是欲界。空空等三昧依未至禪所攝無漏道。後起現在前。非想非非想處者。無所有處所攝無漏道後起現在前。餘者即自地無漏道。後起現前。
界者在三界。地者在十一地。所依身者依欲界身。行者空有二行空空有一行唯空行。問曰。何故空二行空空唯一行耶。答曰。以在行空。行空三昧後生故。復次此行與有相違。能捨生死。此善根能觀無漏是過患。何況生死。問曰。何故不行無我行。答曰。若見諸法無我。不見空者。雖厭離生死。其心不勝。若見諸法空。則厭離生死心勝。如人在道。獨行之時。不大愁惘。若共伴行離別之時。則大愁惘。彼亦如是。無願行十行。無願無願唯行無常行。問曰。何故無願行十行。無願無願唯行無常行。答曰。以在行無常行無願後生故。復次此行與有相違。能捨生死。此善根能觀無漏道是過患。何況生死。何故不行苦行。答曰。不觀道。作如此行。何故不行習等行。答曰。若行習等行。則觀聖道。是有相續法故。何故不行道等四行。答曰。若行道等行。則適可聖道。不名過患。無相行四行。無相無相行止行。問曰。何故無相行四行無相無相行止行。答曰。以在行止行無相後生故。問曰。何故不行滅行。答曰。滅有二種。有非數滅。有無常滅。不知為緣何滅。何故不行妙行。答曰。波伽羅那說。云何妙法。無漏無為法。彼是中法。是故不行妙行。問曰。何故不行離行。答曰。波伽羅那說云何離法。答曰。欲界繫善戒。色無色界出要善定。學法無學法及數滅。彼無有是一相緣者。空空無願無願。或有說者。緣最後聖道剎那。或有說者。緣最後聖道剎那俱五陰。或有說者。緣一生中聖道。或有說者。緣一生中聖道俱五陰。無相無相緣非數滅。念處者是法念處。智者與等智俱。定者即是定。根者總而言之與三根相應。世者在三世。緣世者空空無願無願。若作是說。緣最後聖道剎那者。過去現在緣過去未來。最初當生者緣現在。餘未來剎那緣三世。若作是說。緣一生中聖道者。空空無願無願二俱緣三世。無相無相緣。非世善不善無記者。是善緣善不善無記者。空空無願無願緣善。無相無相緣無記。繫者是三界繫。緣三界繫不繫者。緣不繫。是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者。是非學非無學。緣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者。空空無願無願。緣無學無相無相緣非學非無學。是見道斷修道斷不斷者。是修道斷。緣見道斷修道斷不斷者。緣不斷。緣名緣義者。是緣義。緣自身他身非身者。空空無願無願。緣自身。無相無相緣非身。問曰。何處起是三昧。答曰。欲界中非色無色界起者。是人趣中非餘趣。人中三天下非鬱單越。依男身女身者俱能。瞿沙跋摩作如是說。唯閻浮提非餘方。依男身非女身。所以者何。此善根依牢強身。女人身劣弱。評曰。如前說者好。所以者何。男子心得自在。定得自在。女人亦心得自在。定得自在。為是學人為是無學人者。是無學人。時解脫非時解脫者。是非時解脫。所以者何。何等人能起此定。謂於定自在。身中無煩惱信解脫人。不於定得自在。亦不身中無煩惱。見到雖於定得自在。不身中無煩惱。時解脫雖身中無煩惱。於定不得自在。非時解脫身中無煩惱。於定得自在。問曰。何者是三昧。為初剎那是後相續者是。若初者是。餘何所為。若後相續者是。識身所說云何通。如說頗法是世俗有漏。是取陰所攝。從內起。因慧生。是善是欲界繫。次聖道生緣無漏。不共法。唯聖人不共凡夫耶。答曰。有欲界繫空空無願無願無相無相也。答曰。應作是說。初剎那是。問曰。若然者。餘剎那為是何耶。答曰。是似彼善根。復有說者。相續者盡是。問曰。若然者。識身所說云何通。答曰。初者是聖道次第緣無漏。餘者雖非聖道。次第亦緣無漏。
問曰。何時起此三昧現在前。答曰。般涅槃時。阿羅漢。欲般涅槃時。從聖道起已。起此三昧現在前。從此三昧起已。便般涅槃。更不復起。更不復起。聖道。評曰。應作是說。得此三昧已。欲用便起現在前。問曰。聖道後起此三昧現在前。此三昧後。復起聖道現在前不耶。答曰。或有說者不起。所以者何。此三昧憎惡聖道故。復有說者能起。問曰。若能起者。云何名憎惡聖道。答曰。此三昧雖復憎惡聖道。不如聖道憎惡。於有聖道後。猶起有漏心。何況此定後不起無漏心耶。然聖道次第起此定。此定次第不起無漏心。此定唯是有漏。問曰。此定何以唯是有漏。答曰。以不斷結故。
問曰。聖人何故修此定耶。答曰。以四事故修。一欲住現法樂故。二欲遊戲故。三欲觀本所作故。四受用聖法故。復次此定是勝法聖人欲遊此定故。
阿毘曇毘婆沙論智犍度八道品第一佛說學人成就八種學道跡。漏盡阿羅漢。梵行已立。成就十種無學道。學人八種學道跡。幾成就過去。幾成就未來現在。漏盡阿羅漢。梵行已立。十種無學道。幾成就過去。幾成就未來現在。如此章及解章義。此中應廣說優波提舍。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為止於世中愚言無過去未來世成就說現在世是無為法者意故。亦明過去未來行成就是實有法。若過去未來行。非實有者。則無成就不成就。過去未來行者。如第二頭第三手第六陰第十三入。無有成就不成就者。以有成就過去未來行故。知過去未來行是實有法。復有說所以作論者。或有說成就非實有法。如譬喻者。尊者佛陀提婆說。成就無體。非實有法。所以者何。若眾生不離彼法。名為成就。然不離是分別相待和合法。無有實體。如五指聚。名之為拳。散則非拳。若眾生不離彼法名為成就。若離彼法不名成就。問曰。彼何故作如是說。答曰。彼依佛經。佛經說轉輪王成就七寶。彼為成就他身法及非眾生數法耶。若轉輪王成就輪寶神珠寶者。則壞法體。所以者何。亦是眾生數。亦非眾生數故。若成就象馬寶者則壞趣。所以者何。亦是人趣。亦是畜生趣故。若成就玉女寶者則壞身。所以者何。亦是男身。亦是女身故。若成就主藏主兵臣者則壞業。所以者何。亦是卑尊貴。亦是賤故。欲令無如是過故。說成就無有實體。欲止如是說者意。亦明成就有實體。若成就無實體者。則違此經。如說學人成就八種學道跡。漏盡阿羅漢。梵行已立。成就十種無學道。聖人有漏心現在前時。成就過去未來現在。無無漏道故。則不成就。復違餘經。如說此人成就善法。亦成就不善無記法。若善法現在前時。則離不善。無記法。不應成就。不善法現在前時。則離善法。無記法。不應成就。無記法現在前時。則離善不善法。不應成就。復違餘經。如說比丘成就七法。於現法中。多住喜樂。若修方便。必能盡漏。無有比丘成就七法者。於七法中。若起一一法現在前。則成就一法。若起餘法現在前。於七法中。則不成就。復違餘經。如說如來成就十力。無有如來成就十力者。若成就一力。若不成就如來。於十力中。若起一一力現在前。則成就一力。所以者何。於一剎那中。無兩慧並現在前何況多。若起餘法現在前。則不成就力。復有餘過。凡夫人可言離三界結。離三界結人可言凡夫人。凡夫人可言離三界結者。凡夫人善不隱沒無記心現在前時。則不成就過去未來現在三界結。應是離三界欲人。離三界欲人是凡夫者。阿羅漢起善有漏及不隱沒無記心現在前時。則不成就過去未來現在無漏法。以不成就無漏法故。應是凡夫。欲令無如是過故。就成就是實有法。問曰。若成就是實有法者。譬喻者所引經云何通耶。答曰。轉輪王於七寶中。得隨意自在用故。世尊說名成就。復有說所以作論者。或說成就是實有法不成就非實有法。為止如是說者意。亦明不成就是實有法。若不成就非實有者。成就亦非實有。所以者何。因不成就故。施設成就。如因明有闇因夜有晝因寒有熱。因不成就有成就亦爾。復次不成就與成就。是兩兩近相對法。如貪與不貪恚與不恚癡與不癡。是兩兩近相對法。彼亦如是。復次若不成就無實體者。則無施設有斷煩惱法。所以者何。聖道生時。斷於煩惱。非如以石磨香。聖道生時。斷煩惱得證解脫得故。名斷煩惱。復有說所以作論者。或有說聖道是無為法。如毘婆闍婆提說。聖道是無為法。彼作是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是一常住法。諸佛出世。盡覺悟此道。譬如莊嚴象馬之乘。多人更乘人人雖異而乘常一。如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是一常住。諸佛出世皆悟此道。諸佛雖異。其道常一。問曰。彼何故作如是說。答曰。依於佛經。佛經說。我得過去諸仙所得舊道。以佛說道是舊法故。言是無為。為止如是說者意故亦明道在世中。若道在世。必是有為非是無為。所以者何。無有無為法在於世者。若道是無為法者。則違此經。如說毘舍佉優婆夷。往詣檀摩提那比丘尼所。作如是問。道為是有為為是無為耶。彼作是答。毘舍佉優婆夷道是有為非是無為。問曰。若道是有為非無為者。毘婆闍婆提所說經云何通。答曰。以五事同故。說名舊道。一以方便同。二以地同。三以行同。四以境界同。五以所作同。方便同者。如一佛於三阿僧祇劫滿足六波羅蜜。諸佛亦爾。地同者。其道盡在第四禪地。行同者盡行十六行。境界同者盡緣四諦。所作同者。如一佛以道滅煩惱。一切佛亦爾。以此義通彼經。若如經所說。不依義者。即此經中說。我曾過舊城舊村城村。可是無為法耶。雖說城村是舊。而非無為。道亦如是。雖說舊道。而非無為。如偈說。

若斷欲無餘 如蓮華在水
比丘離彼此 如蛇脫舊皮

蛇皮可是無為法耶。如是蛇皮雖說是舊。而非無為。道亦如是。是故為止他義欲顯己義。亦欲說法相相應義故。而作此論。
八種者。正見乃至正定。成就者。問曰。誰成就。為法成就。為人成就耶。若法成就。一切法無所欲。云何成就。若人成就。於實義中。人不可得。若無有人。云何成就。答曰。應作是說。成就非法非人。實義中有成就不成就。而無成就不成就者。實義中有縛有解。而無縛者解者。有煩惱有出要。而無煩惱者出要者。有生有死。而無生者死者。有業有業報。而無作業受業報者。有道有道果。而無修道證道果者。於實義中。有成就不成就。而無成就不成就者。或有說者法成就。問曰。若然者。眼入成就十一入。十一入亦成就眼入耶。答曰。若作是說。眼入成就十一入。十一入成就眼入而無過。評曰。應作是說。成就非法非人。然四陰五陰生時。有如是相似得。名成就不成就。尊者和須蜜說曰。一切法無所欲。於無所欲法中。有何成就不成就者。問曰。若然者佛經云何通。如說此人成就善不善法。答曰。此是如來隨俗言說而無有實。問曰。云何是成就義。尊者和須蜜答曰。不斷義是成就義。問曰。若然者。具縛凡夫於一切法。不斷盡成就耶。答曰。不也。不得彼法故。復次不棄義是成就義。問曰。若然者。學人不棄無學法。成就彼法耶。答曰。不也。不得彼法故。尊者佛陀提婆說曰。得而不失義。是成就義。若得彼法不失。是名成就。問曰。何故名學為學。學法故名學耶。為得學法故名學耶。若學學法是學者。定犍度所說云何通。如說學住自性。若得學法是學者。佛經云何通。如說佛告尸婆迦。學學法故名學。答曰。應作是說。學學法故名學。問曰。若然者。佛經善通。定犍度所說云何通。答曰。彼中說得學法故名學人。復有說者。得學法故名學。問曰。若然者。定犍度所說善通。佛經云何通。答曰。佛經中說。不捨期心。不捨方便。學人若住善不善無記心。而不捨趣涅槃心故名學。如人在道路中止息。他人問言。欲何所趣。彼人答言。欲趣某方。其人以不捨去心故。雖住言去。彼亦如是學跡者。問曰。無學跡於學跡。明淨勝妙。何故但說學跡。不說無學跡耶。答曰。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說有餘。復次此說始起初入法者已說學。當知亦說無學。復次以所作各各不同故。學人以道跡所作勝。無學人以解脫所作勝。如王與臣所作各各不同。王以尊貴降伏所作為勝。臣以執仗鬥戰所作為勝。彼亦如是。復次學道跡。能斷煩惱。猶如器仗。能破怨敵。無學不爾。復次學道跡。能作斷煩惱方便及斷煩惱。無學不爾。復次數數行義是道跡義。無學不數數行故。不名為跡。
學人成就八種道跡。幾成就過去。幾成就未來。幾成就現在。答曰。若依有覺有觀三昧。有覺有觀三昧者。是未至及初禪。問曰。此中何者是依。答曰。或有說者。俱生故是依。復有說者。次第緣是依。評曰。應作是說。依彼二地起此法故名依。初者有四種。一得正決定初。二得果初。三轉根初。四離欲初。得正決定初者。依彼二地得正決定。得果初者。依彼二地初得學果。轉根初者。依彼二地信解脫轉根作見到。離欲初者。以世俗道離欲依彼二地。初起無漏道現在前。此中依四種初而作論。隨相而說學見現在前。問曰。學人或起非學非無學見。何故但說學人學見現在前耶。答曰。應作是說。或學見現在前。而不說者。當知學人必起學見。不起非學非無學見。如所說諸初剎那現在前無過去。所以者何。未有一剎那經生滅者。設有生滅。以得果轉根故。而捨八未來成就。修八現在成就。若滅已不捨。滅者是無常。滅不捨者。捨聖道有三種。一得果。二退。三轉根。若不得果。不退不轉根。即依彼地滅已復起現在前。問曰。何故依彼地滅已復起現在前耶。答曰。學人依彼地。共煩惱戰得勝。破結怨敵。念其恩故。復起現在前。如人著鎧執仗。與怨共鬥。既得勝已。其人後時。以念恩故。數數修治器仗。而覆藏之。不令毀壞。彼亦如是。復次以四事故。重起現在前。一欲受現法樂故。二欲遊戲故。三欲觀先所作故。四欲受用聖法故。學第二剎那頃。八成就過去。是前剎那生滅者。八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八成就現在。是現在前者。彼滅已不捨。若依無覺無觀三昧。學見現在前。八成就過去。是依有覺有觀地生滅者。八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七成就現在。是現在前者。除正覺。所以者何。地無正覺故。彼滅已不捨。依無色定。學見現在前。八成就過去。是有覺有觀地生滅者。八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四成就現在。除正覺正語正業正命。彼地無故。彼滅已不捨。若入滅定。若起世俗心現在前。八成就過去。是有覺有觀地生滅者。八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現在無。若入滅定。是時無心。有心者能修道。若起世俗心現在前。彼心是有漏。此中但說無漏道種。若依無覺無觀三昧。無覺無觀三昧。是第二第三第四禪。問曰。此中何故不說中間禪耶。答曰。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說有餘。復次已在後所說中故。所以者何。更無異種。與第二第三第四禪種同故。依義如先說。初者有四種。如先說。學見現在前如說。初剎那不成就過去。如先說。八成就未來七現在。如先說。彼滅已不捨。如先說。復依無覺無觀三昧。學見現在前。第二剎那頃。七成就過去。是依無覺無觀地。生滅者。八成就未來。七現在。如先說。彼滅已不捨。依無色定。學見現在前。七成就過去。是無覺無觀地生滅者。八未來四現在成就。如先說。彼滅已不捨。入滅定。若起世俗心。如先說。彼滅已不捨。依有覺有觀三昧。學見現在前。七成就過去。是無覺無觀地。生滅者。八未來八現在成就。如先說。若依無色定。無色定名空處識處無所有處。依者如先說。初者四種初。如先說。此中依離欲初而作論。非得正決定初。所以者何。無有依無色定得正決定者。非得果初。所以者何。無有依無色定得學果者。非轉根初。所以者何。無有依無色定轉學根者。以世俗道。離下地欲。後依彼地初起無漏道現在前。最初剎那無過去。八未來四現在成就。如先說。問曰。如世俗無色定非不因世俗禪。無漏無色定非不因無漏禪。世俗禪。是世俗無色定方便所依門。無漏禪是無漏無色定方便所依門。何故說無過去耶。答曰。道種或有在禪地者。或有在無色地者。彼雖起在禪地者。未起在無色地者。是故無過去滅者。是無常滅不捨者捨聖道有三種。如先說。依彼地生滅聖道復起現在前。問曰。何故依彼地生滅聖道復起現在前耶。答曰。以念恩故。廣說如上。第二剎那頃。四成就過去。是依無色定生滅者。八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四成就現在。是起現在前者。除正覺正語正業正命。彼地無故。彼滅已不捨。若入滅定。若起世俗心現在前。四成就過去。八成就未來。現在無。如先說。彼滅已不捨。依有覺有觀三昧。學見現在前。四成就過去。是依無色定生滅者。八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八成就現在。是起現在前者。問曰。無色定次第能起有覺有觀三昧耶。答曰。不能。此說說次第。不說定次第。此說說隨順。不說定隨順。彼滅已不捨。依無覺無觀三昧。學見現在前。四成就過去。是依無色定生滅者。問曰。過去有八。是依有覺有觀三昧生滅者。何故說四耶。答曰。此中一切處唯說最初生滅者。八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七成就現在。是起現在前者。除正覺。彼地無故。問曰。此中說何等學人。答曰。此中說習學次第入一切定。猶如登石上梯者。先入有覺有觀三昧。次入無覺無觀三昧。次入無色定。次入滅定。次起世俗心。說如是學人。若先入有覺有觀三昧。次入無覺無觀三昧。次入無色定。次入滅定。不起世俗心。不說如是學人。餘如雜揵度。人品中說十二枝緣端正女人喻。
有四種道。一苦遲慧道。二苦速慧道。三樂遲慧道。四樂速慧道。問曰。應說一道。謂盡苦道。盡生死有道。盡老死道。應說二道。一盡色道。二盡名道。應說三道。一盡欲界道。二盡色界道。三盡無色界道。應說五道。謂盡色道。乃至盡識道。應說十一道。謂盡老死道。乃至盡行道。若以在身若在剎那。則有無量無邊道。何故世尊於一道廣說四道。於無量無邊道。略說四道。云何施設立四道耶。答曰。以三事故。一以地。二以根。三以人。總而言之。以三事應以二事。或以地以根。或以地以人。以地以根者。依未至中間三無色定。鈍根人所行道。是名苦遲慧。即依此地利根人所行道。是名苦速慧道。依根本禪。鈍根人所行道。是名樂遲慧道。即依此禪。利根人所行道。是名樂速慧道。是名以地以根。以地以人者。依未至中間禪三無色定。堅信信解脫時解脫人所行道。是名苦遲慧道。即依此地堅法見到。非時解脫人所行道。是名苦速慧道。依根本禪。堅信信解脫時解脫人所行道。是名樂遲慧道。即依此禪。堅法見到。非時解脫人所行道。是名樂速慧道。是名以地以人。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