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經卷第三十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輸入者 徐潔英
   一校者 江 進
      二校者 夏桂蘭
      改稿者 劉海燕

菩薩降魔品下 

爾時彼處別有地神。將於一瓶涼冷之水。灑魔王上。而告之言。汝魔波旬。速疾急起。走向自宮。今為汝故。當有種種器仗。欲來害於汝身。節節解汝。而彼魔眾。本時所作。雜類形容。殊異身體。變現而來。執持種種兵戈器械。如是怖已。不能復形。還如是歸。至本來處。各相迷失。經由七日於後。或有得相見者。或不相見。其相見者。各相借問。或復哭母。或復哭父。或兄或弟。或姊或妹。互相謂言。我等今者值此大厄。是我等殃。我等今得本命而還。深是我等不可思議而有偈說。

菩薩右手百福嚴 諸指網羅赤紅甲
掌內千輻輪相炳 閻浮金光妙色充
以手安庠摩頭趺 如是掌下似雲電
口言大地汝明我 往昔無數劫修行
所有來乞曾不違 水火風神皆驗實
梵天帝釋并日月 十方諸佛悉鑒知
如我苦行求菩提 布施持戒精進忍
禪定智慧等六度 及四無量諸神通
如是次第助道因 一切熏修盡皆證
十方我作諸功德 般遮于瑟及檀那
汝魔萬分無一毫 是時以手指此地
其地震聲若鍾響 六種湧沒海波濤
魔睹倒地悶不穌 或有空音唱縛撮
雖降面失於光色 自知不及菩薩威
椎胸大哭唱叫聲 身體疲乏無歸處
東西南北縱橫走 心迷悶絕無有情
象馬車兵力悉摧 鳩槃毘舍遮羅剎
自然驚怖悉星散 退走求道各迴遑
如鳥在澤被火飛 父母兄弟姊妹女
兩兩相求不知道 各問汝今何處停
設得相見迭相嫌 俱云厄至恐失命
彼諸魔眾無億數 忽然消滅似散雲
如是苦經七日中 後遇相逢唱言活
我等心今大歡喜 時彼菩提樹大神
慈心將冷水一瓶 灑於魔上作是說
速起莫住隨心去 汝今若不取我言
後值厄難當分甘 夜叉羅剎鳩槃等
摩睺羅伽及毘舍 世間所有可畏形
魔王率將樹下來 欲望恐怖於菩薩
端正容顏諸相滿 功德具如千日光
心不驚動猶須彌 觀後魔眾如幻化
諸法無異無分別 如星如露如浮雲
法相如是正思惟 安心善住結加坐
若有我心彼聞見 如是邪念則生貪
癡人作是著我時 以心念故見恐怖
釋迦牟尼大尊者 觀於諸法平等如
十二因緣相續生 心意境界空無實
見諂曲魔不驚動 乏頓無利身體疲
木石刀杖悉棄捐 眷屬馳走無依怙

爾時魔王波旬長子。名曰商主。即以頭頂禮菩薩足。乞求懺悔。口唱是言。大善聖子。願聽我父發露辭謝。凡愚淺短。猶如小兒。無有智慧。我今忽來惱亂聖子。將諸魔眾。現種種相恐怖聖子。我於已前。曾諮父言。以忠正心。雖有智人善解諸術。猶尚不能降伏於彼悉達太子。況復我等。但願聖子。恕亮我父。我父無智。不識道理。如是恐怖大聖王子。當何取生。大聖王子。願仁所誓。早獲成就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所有一切諸天。向於菩薩生信行者。若虛空中及在地上。或復諸方。彼等悉大歡喜踊躍遍滿其體。不能自勝。以歡喜心。口唱是言。唎唎梨梨。其聲遍滿四方虛空。震叫響徹弄諸衣服。嗚呼希有菩薩。今已降伏諸魔及魔軍眾。以作天樂。以作天歌。讚歎菩薩。復將天花。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曼殊沙花。摩訶曼殊沙花。優缽羅花。拘勿頭花。缽頭摩花。分陀利花。以天栴檀細末之香。散菩薩上。散已復散。雨而更雨。有偈說言。

菩薩既降伏魔王 此之大地六種動
眾生沒在無明暗 大聖神光普照明
天地開朗日月輝 猶如婦女莊嚴面
虛空下種種花雨 曼陀羅等及餘花

爾時復有無量無邊諸餘天等。千萬億數。娑婆世主。大梵天王。及帝釋等。皆大歡喜。乃至遍體。不能自勝。合十指掌。頂禮菩薩。口作是言。今此聖者。必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時其處菩提樹下。相去不遠。有一龍王。名曰迦羅。即便以偈。歎菩薩言。

如我昔睹佛日興 還如此處菩提樹
作大神通希有事 善巧方便降魔王
世尊今者亦復然 鋪草結加安隱坐
心不攀緣正意住 曾無一念暫時驚
如是勇猛大精進 決定最勝牟尼佛
而此大地六種動 其響震吼如鍾聲
東西南北湧復潛 不久必成大勝覺
虛空閦塞諸天眾 百千萬億那由他
唱聲微妙心喜歡 仁今必作大妙聖
諸天萬億不可數 各弄衣服滿虛空
如是預相無有邊 仁今作佛成大聖
千萬那由他天眾 在空頂禮合掌恭
此之先應難具言 仁今作佛大尊覺
天諸童子億千萬 喜歡手執妙天花
於仁者上雨花雲 仁今作佛世尊勝
周匝菩提樹林木 枝頭皆向尊屈低
此諸瑞相非一條 仁今作佛大尊極
仁既降伏天魔眾 可畏音響及殊形
悉以慈力攝化周 仁今作佛大尊稱
迦羅龍王歎佛已 心生快樂大喜歡

佛本行集經成無上道品第三十三

爾時菩薩。既已降伏一切魔怨。拔諸毒刺建立勝幢。坐金剛座已。滅一切諸世間內諍鬥之心。滅諍鬥已。內外調伏。心清淨行。為令一切世間眾生作利益故。為令一切世間眾生得安樂故。為令一切諸惡眾生發慈心故。為斷一切諸惡眾生結垢行故。自已滅除睡眠纏蓋。心得清淨。光明現前。正念圓滿。亦教眾生。令斷一切睡眠覆障。自已斷除一切調戲得清淨心。無有濁亂。亦教眾生。令滅一切調戲之心。使得清淨自斷一切疑悔之心。離暗弊行。於諸善惡一切法中。無有疑滯。得清淨心。
爾時菩薩。得斷如是五種心已。煩惱漸薄。所以者何。此等五法。能為智慧。作覆障故。能為智慧。作不佐助。遮於涅槃微妙善路。如是一切悉皆棄捨。離諸欲心及不善法。分別內外。思惟觀察。一心寂定。欲證歖樂入於初禪法中而行。
爾時菩薩。如是思惟。我今已證初增上心。現得安樂微妙之法心不放逸。應當正念捨離聚落。依阿蘭若所行法者。盡令得之。是時菩薩。欲捨一切諸分別觀。清淨內心。一無分別。從三昧生歡喜樂已。證第二禪法中而行。
爾時菩薩。復如是念。我今已生此二增心。乃至捨離一切諸惡。成眾行已入二禪。時菩薩厭離歡喜。捨行清淨。正念正慧。身受安樂。如聖所歎。捨於諸惡。已得安樂。如是增上。證第三禪法中而行。
爾時菩薩。復如是念。此我第三增益之心。乃至在於蘭若行者。是時菩薩。欲捨樂欲捨苦。如前所捨分別苦樂。無苦無樂。悉捨正念清淨。證第四禪法中而行。
爾時菩薩。復更思惟。此我增心。第四現見法安樂行。已得證知。心不放逸。善男子。應正念一心。在阿蘭若寂靜而行。
爾時菩薩。如是一心。清淨無垢。無障無翳。一切苦患。悉皆除滅。調和柔軟。可作諸業。已住決定。其夜初更欲成身通。受於種種神通境界。所謂一身能作多身。復合多身還作一身。作一身已。於虛空中。上沒下出。下沒上出。隱顯自在。橫遍亦然。穿過山崖石壁無礙。應念而行。入壁便出。出已還入。譬如霧中。沒已即現。現已還沒。入地如水。履水如地。出沒虛空。猶如飛鳥。或放煙熏。或出光焰。如大火聚。日月威德。最大巍巍。能以手掌。面捫摸之。現長大身乃至梵天。譬如工巧。巧師弟子。取清淨金。作諸器皿。隨意即成。亦分別知彼價貴賤如工瓦師。瓦師弟子。成就泥團。置於輪上。欲作何器。即便得成。亦知其價。如善木師。木師弟子。伐取樹木。不腐不枯。欲作何器。即能得成。亦知其價。如象牙師。牙師弟子。得好象牙欲作何器即能作成。亦知其價。如是如是。菩薩亦然。如是成就清淨之心。無濁穢心。無隔礙心。無患累心。柔和軟心。成就業心。真寂定心。於夜初更。修習造作種種神通。成就智心。出現種種神通境界。所謂一身作於多身。略說乃至身至梵天。菩薩心得如是寂定。如是清淨。如是無垢。如是無翳。除滅一切煩惱患累。造諸業已。心得寂滅。
爾時菩薩。還於是夜初更之中。更欲證知宿命神通。成就心行。欲於自心知他人心種種念數。所謂受身一生之處。二生之處。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一百二百一千一萬。無量億萬。半劫小劫。中劫大劫。無量小劫。中劫大劫。我昔某處。我名字某。如是姓族。如是種類。如是飲食。如是受樂。如是壽命。如是死已生於彼處。彼生復死。
爾時菩薩。以如是相如是行。知種種宿世自身既爾。他身亦然。又復自知種種宿命。譬如有人。從自聚落出已。至於他聚落。行於其道路。知何處坐。知何處行。知何處眠。知何處言。知何處默。至此聚落。知彼聚落其間近遠行路之時。何處而行。何處而坐。乃至何處。眠臥言默。至彼聚落。還已聚落。復如是念。思惟悉知。從此聚落。經若干時。至彼聚落。復於某處若干時住。若干時行。若干時坐。若干時語。若干時默。過若干時。復至某邑。復知彼處若干時行坐起眠臥語默停泊。乃至到於已聚落已。悉如是知。菩薩亦然。如是定心清淨之心。無垢穢心。如是軟心。無患惱心。可作業心。於彼初夜初更之中。得宿命智。正念證知。心成就行。
爾時菩薩。既思惟知自身生處及他生處。所謂一生國土之處。乃至無量無邊億劫所生之處。是時菩薩。如相如教。次第聞說如知自身所生之處及以他身種種生處亦復憶念。
菩薩憶念如是生已。能於處處諸眾生類。受諸生中。得慈念心。此我親舊。此我外人。捨此親已。復生某處。此世彼世。流轉不息。猶如風車。猶如芭蕉。決定無實。煩惱無常。此義決定。心如是知。
爾時菩薩。如是定心。如是清淨。如是無垢。如是無惱。如是柔軟。可作靜業。於彼夜半。欲得成就證知天耳。而發是心。彼以天耳善清淨故。過於人耳。聞種種聲。所謂或聞地獄之聲。或畜生聲。天聲人聲。遠聲近聲。譬如聚落城邑國土。或復巿中。其間有人。昇上高堂。或復樓上。於彼中住。復有一人。以清淨耳。聞種種聲。所謂或聞吹蠡貝聲。或大鼓聲。或小鼓聲細腰鼓聲。或箜篌聲。或琵琶聲。簫笛笙瑟種種音聲。或聞歌聲。或聞舞聲。或聞笑聲。或聞哭聲。或婦女聲。或丈夫聲。或童子聲。或童女聲。如是如是。菩薩如是。寂定其心。清淨無垢。無惱無濁。柔軟作業。於彼夜半。聞種種聲。乃至一切地獄等聲。
爾時菩薩。寂定清淨。無垢無惱。於彼夜半。成就欲證彼天眼時過於人眼。遍見一切。或復命終墮落眾生。或生。眾生。上界眾生。下界眾生。端正眾生。醜陋眾生。或墮惡道一切眾生或生善道一切眾生。行者住者。或造業者。如所造業。悉皆以眼。通能達見。復知如是。眾生所作身業不淨。意業不淨。毀謗師僧。或著邪見。以邪見故。造是惡業。以是因緣。捨此身命。生於惡道地獄之中。受諸苦惱。如是眾生。以口業故。受於種種諸惡道苦。是等眾生。口業不淨造惡口業。一切具足。以是因緣。生於畜生。受諸苦惱。是等眾生。行身惡業。具身惡業。以是因緣。造意惡業。具意惡業。乃至毀謗一切諸聖。若干邪見。以邪見故。邪見因緣。命終捨身。墮於餓鬼。受餓鬼苦。如是眾生。行身淨業。口清淨業。不毀諸聖。以行正見造正見業。以是因緣。命終捨身。生於天上。若干眾生。以造清淨身行口行。一切具足。不犯不缺。不謗諸聖。以有正見。如是正見業因緣故。命終捨身。生於人間。如是菩薩。以天眼淨過於諸人。見諸眾生。或墮落時。或受生時。上界眾生。中下眾生。端正醜陋。或身有香。或身患臭。或至惡道。或至善道。如所造業。真實皆知。譬如有人。於國城邑聚落巿間喧鬧之處。昇上大臺高樓中坐。以淨天眼見於諸人。或東方來。或西方來。或西向東。或東向西。或南向北。或北向南。或從南來。或從北來。或來或去。或住或坐。展轉其間。或有逆行。或有順行。如是如是。菩薩如是。寂定清淨。無垢無惱。柔軟作業。於彼夜半。乃至見於諸眾生等隨業受報。若善若惡。而有偈說。

地獄受業苦極殃 畜生各各相噉食
飯鬼恒常患飢渴 人間困厄求資財
天上報盡愛別離 此苦最重無方喻
展轉一切眾生類 處處無有歡樂時
此名死命鬼深淵 亦是煩惱海根底
眾生沒溺無出處 輪轉此彼來去行
如是觀察五道中 以於天眼遍能見
煩惱始終無有實 猶如葉葉破芭蕉

爾時菩薩。如是寂心。如是淨心。無垢之心。如是遠離一切諸惡。心調柔軟。可作於業。已得寂定。還於彼時。後夜將盡。心欲證知如意通故。而自發起。既發知已。復知他意。從何處生。思惟何事。一切遍至。如實通知。若有眾生。發於欲心。欲行欲事。如是真知。若離欲心。遠離於欲。如實證知。若瞋恚心。瞋恚發起。真實通知。厭離瞋心遠離瞋恚。如實通知。若有癡心。癡心發起。真實通知。厭離癡心。遠離癡已。如實通知。如是略說。愛心離愛。乃至有為無為。下等上流。靜亂廣狹大小。有邊無邊。有上無上。得定無定。解脫無脫。如實通知。譬如丈夫。或復女婦。正少年時。常喜嚴身。莊嚴身已。或時淨鏡。或淨水中。觀於自面相皆見盡。如是如是。菩薩如是寂定。其心如是清淨。如是無垢。如是無惱。柔軟調和。可作於業。已得寂定。還彼後夜。以清淨心。欲得證取宿命智通。如是自心他心亦然。從何發心。何處起心。心心遍盡。如實通知。若有欲心。若離欲心。如實通知。乃至解脫。不解脫心。如是通知。而菩薩得如是定心清淨之心。無垢穢心。離一切惡。柔軟之心可作於業。已得寂靜。還彼後夜。欲得證知漏盡神通。內發智心。彼如是念。此諸眾生。沒煩惱海。所謂數數生老病死。從此命終。至於彼處。受後生時。還得如是一切眾苦。不能知離此等眾苦。所謂生老病死等苦。如是思惟。我今當作何等方便。云何得離此等諸苦。作何業行。云何捨離生老病死。度至彼岸。而說偈言。

世間生死沒溺海 數數死已復受生
為此老病眾苦纏 愚迷不能得出離

爾時菩薩。說此偈已。復更思惟。我老病死。從何而來。何因緣有此老病死。菩薩如是思惟念時。知老病死因生故。有此老病死。以有生故。老病死隨。
菩薩復更思惟。此生從何而有。何因緣故。得有是生。菩薩如是思惟念已。知因有故故有是生。
菩薩復更思惟。此有從何而有。何因緣故得有此有。菩薩如是思惟念已。知因取故故有是有。
菩薩復更思惟。是取從何而有。何因緣故得有是取。菩薩如是思惟念已。知因愛故故有是取。
菩薩復更思惟。是愛從何而有。何因緣故得有是愛。菩薩如是思惟念已。知因受故故有是愛。
菩薩復更思惟。此受從何而有。何因緣故得有此受。菩薩如是思惟念已。知因觸故故有此受。
菩薩復更思惟。是觸從何而有。何因緣故得有是觸。菩薩如是思惟念已。知因六入故有此觸。
菩薩復更如是思惟。此之六入。從何而有。何因緣故有此六入。菩薩如是思惟念已。知因名色故有六入。
菩薩復更如是思惟。此之名色。何因緣有。從何而生。菩薩如是思惟念已。知因於識故有名色。
菩薩復更如是思惟。此之識者。何因緣有。從何而生。菩薩如是思惟念已。知因諸行故有此識。
菩薩復更如是思惟。此之諸行。何因緣有。從何而生。菩薩如是思惟念已。知因無明故有諸行。
菩薩復更如是思惟。緣無明故故有諸行。緣諸行故故有於識。緣於識故故有名色。緣名色故故有六入。緣六入故故有於觸。緣於觸故故有於受。緣於受故故有於愛。緣於愛故故有於取。緣於取故故有於有。緣於有故故有於生。緣於生故故有於老。緣於老故故有病死及以憂悲諸苦惱等。如是諸苦。各相因生。菩薩未曾從他人聞。未曾自見。從法生眼生智生意生慧生明。
菩薩復更如是思惟。有何無故無病老死。有何滅故滅老病死。菩薩如是思惟念知。以無生故無老病死。以滅生故。滅老病死。
菩薩復更如是思惟。以何無故。而無此生。以何滅故。而滅此生。菩薩如是思惟念知。以無有無。則無此生。以滅有滅。則滅此生。
菩薩復更如是思惟。以何無故。乃至一切諸行悉無。以何滅故。乃至一切諸行悉滅。菩薩如是思惟念知。以無無明故諸行無。以滅無明故諸行滅。
菩薩復更如是思惟。以滅無明故諸行滅。諸行滅故識亦隨滅。略說乃至生死憂悲苦惱皆滅。如是一切諸苦及集並皆悉滅。
菩薩如是昔未曾聞。如是法中。生眼生智生意生明生光生慧。時菩薩得如是定心。如是清淨如是無垢。如是得離一切諸惱柔軟之心。可作業心。既得靜心。此是無明。真實而知。亦知無明因如是生。亦知無明緣如是滅。真實諦了。此是無明盡滅之相。已得正道。真實而知。乃至略說。是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等。如實而知。此是一切老病死集。此是一切老病死滅。此是一切老病死滅。滅已得道。如是悉知。此苦諦集。如實而知。此苦諦滅。如實而知。此是苦諦。滅已得道。如實而知。如是等漏。真實而知如是漏集。如是漏滅。如是等漏。滅已得道。如實而知。此是欲漏。如實而知。此是有漏。此無明漏。如實而知。此處諸漏。悉滅無餘。斷絕諸有。
譬如郭邑。或復城傍。或復聚落。相去不遠。有一水池。其水涼冷。甘美清淨。間無穢濁。水常彌滿。其岸齊平。又岸四邊。多有諸樹。圍遶莊嚴池內。復有種種諸蟲或蚌或螺。黿鼉龜鱉。多諸水性。或石或砂。或諸魚。鱒魴鯷鱧。及摩竭魚。在於水內。東西南北。交橫馳走。求覓飲食。或有住者。或相趁逐。而有一人。以清淨眼。在於岸上。洞徹分明。見於彼等一切諸蟲。知此是是螺是龜是鼉是鱉是砂是石是魚是蟲摩竭魚等。若干求食。若干蟄眠。若干東西南北馳走。若干相趁。如是如是。菩薩如是寂定於心。如是清淨。如是無垢。如是無惱如是柔軟。可作諸業。已得寂靜。此是無明。如實而知。此無明集。此無明滅。此是無明滅已得道。如實而知。乃至略說。此處諸漏。悉皆滅盡。無有遺餘。
爾時菩薩。如是知時。如是見時。心從欲漏而得解脫。心從有漏。而得解脫。從無明漏。而得解脫。既解脫已。生慧解脫。生已即知。我生已盡。梵行成立。所作已辦。畢竟更不受後世生。其夜三分已過。第四於夜後分。明星將欲初出現時。夜尚寂靜。一切眾生行與不行。皆未覺寤。是時婆伽婆。即生智見。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有偈說。

是夜四分三已過 餘後一分明將現
眾類行不皆未動 是時大聖無上尊
眾苦滅已得菩提 即名世間一切智

爾時婆伽婆。得智見時。於此世間。梵宮魔宮。天人沙門。及婆羅門。世皆大明。小鐵圍山。并大鐵圍。其間從來恒常黑暗。未曾見光此之日月。如是大德。如是光明。如是威力。遂不能令彼處光明照曜顯赫。今者自然皆大開朗。悉睹光明。其間所有一切眾生。各各相見。各各相知。各各相語。此處亦復有眾生乎。此處亦復有眾生乎。一切樹木。即生花果。隨熟墮地。世尊力故。虛空清淨。無有塵霧。無有煙霞。忽自起雲。降微細雨。以用灑地。復起涼風。冷煖調適。諸方澄淨。顯現分明。又虛空中。一切諸天。作天音樂。作天歌讚。而雨種種無量花雨。所謂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復雨天衣憍奢耶等。復雨金銀琉璃等寶。復雨優缽羅拘物頭分陀利。復雨種種末香塗香。散於佛上。散已復散。彼地周匝滿一由旬。種種花雨。末香塗香。積至于膝。時此大地。六種震動。一切眾生。一向皆受極妙快樂。諸苦不惱。當於彼時。無一眾生有欲惱者。有瞋恚者。有貪癡者。亦復不生貢高之心。我慢之心。無有恐怖。不作眾罪。無有疾病。眾患皆差。更不發動。飢渴眾生。悉得飽滿。酒醉眾生。皆得醒悟。更不飲酒。顛狂眾生。皆得本心。盲瞑眾生。皆得見色。聾者聞聲。身體諸根。不完具者。悉得具足。貧窮眾生。皆得地藏。羸瘦眾生。皆得肥滿。牢獄繫禁。悉皆得脫枷鎖自然解散。地獄眾生。悉免苦惱。畜生眾生。恐怖皆滅。餓鬼眾生。滅飢渴苦。悉得飽滿。而有偈說。

爾時眾生瞋等無 滅眾苦受大快樂
酒醉狂顛得本性 一切怖者皆獲安

爾時世尊。既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即作如是師子音吼。而說偈言。

往昔造作功德利 心所念事皆得成
速疾證彼禪定心 又復到於涅槃岸
所有一切諸怨敵 欲界自在魔波旬
不能惱我悉歸依 以有福德智慧力
若能勇猛作精進 求聖智者得不難
既得即盡諸苦邊 一切眾罪皆除滅
  
 爾時如來初成佛已。最先說此口業之偈。

佛本行集經卷第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