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大乘論釋卷第九

無性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輸入者 朱艷春
      一校者 朱艷春
 二校者 夏桂蘭
      改稿者 王 麗

果斷分第十

論曰。如是已說增上慧殊勝。彼果斷殊勝云何可見。斷謂菩薩無住涅槃。以捨雜染不捨生死。二所依止轉依為相。此中生死。謂依他起性雜染分。涅槃謂依他起性清淨分。二所依止。謂通二分依他起性。轉依。謂即依他起性對治起時。轉捨雜染分。轉得清淨分。釋曰。無分別智。能治既生一切所治。決定應斷故。彼無間說斷殊勝。無住涅槃者。不同世間聲聞獨覺安住生死或涅槃故。以捨雜染不捨生死者。害彼勢力如彼咒蛇。雖不棄捨而無染故。二所依止轉依為相者。或依主釋或持業釋。住此轉依如無色界。若依自利與殊勝慧共相應故。不容煩惱。若依利他由與大悲共相應故。現處生死而不棄捨。此中何者生死涅槃。依止轉依。皆應顯說。生死謂依他起性雜染分者。謂心心法煩惱迷亂。生死過失相續不絕。遍計所執分。涅槃謂依他起性清淨分者。謂畢竟轉遍計所執。圓成實分。二所依止謂通二分依他起性者。謂二所依。依他起性。轉依謂即依他起性者。謂心心法依他起性。是諸雜染轉滅所依。又是一切佛法所依。如有說言。此是一切佛法。諸地波羅蜜多果。所依等云何轉依。何者轉依。謂即於此依他起性對治起時者。無分別智起時。轉捨雜染分者轉滅一切所取能取諸迷亂分。轉得清淨分者。捨彼所取能取性故。轉得遠離所取能取自內所證絕諸戲論最清淨分。
論曰。又此轉依略有六種。一損力益能轉。謂由勝解力聞熏習住故。及由有羞恥。令諸煩惱少分現行。不現行故二通達轉。謂諸菩薩已入大地。於真實非真實顯現不顯現。現前住故。乃至六地。三修習轉。謂猶有障一切相不顯現真實顯現故。乃至十地。四果圓滿轉。謂永無障。一切相不顯現。最清淨真實顯現。於一切相得自在故。五下劣轉。謂聲聞等唯能通達補特伽羅空無我性。一向背生死一向捨生死故。六廣大轉。謂諸菩薩兼通達法空無我性。即於生死見為寂靜。雖斷雜染而不捨故。若諸菩薩住下劣轉。有何過失。不顧一切有情利益安樂事故。違越一切菩薩法故。與下劣乘同解脫故。是為過失。若諸菩薩住廣大轉有何功德。生死法中以自轉依為所依止。得自在故。於一切趣示現一切有情之身。於最勝生及三乘中種種調伏。方便善巧安立所化諸有情故。是為功德。釋曰。損力益能轉等者。謂由勝解力及聞熏習力。損減依附異熟識中。煩惱熏習增益所習淨法功能。又由勝解聞熏習。住有羞恥故。令諸煩惱少分現行。或不現行。通達轉等者。謂已證入菩薩大地。於真非真或現不現。無分別智有間無間而現行故。或時真現。謂入觀時。或非真現謂出觀時非真與真於此二時。如其次第說現不現。此現不現乃至六地。修習轉等者。由所知障說名有障。此轉依位乃至十地諸相不現唯真顯現。果圓滿轉等者。由一切障說名無障。以一切障永無有故。得一切相皆不顯現。得最清淨真實顯現。依此轉依於一切相得大自在。以於諸相得自在故。隨其所樂利樂有情。下劣轉等其言易了。無煩重釋。廣大轉等者。謂於雜染斷而不捨。於生死中達無我故。斷諸雜染。即於其中見寂靜故。而不棄捨。住下劣轉有何過失等。其文易解。住廣大轉有何功德等者。於一切法得自在故。於一切趣示顯一切同分之身。種種調伏方便善巧。安立所化有感有情。置最勝生及三乘中。最勝生者。謂諸世間安樂生處。應知此是說法功德。
論曰。此中有多頌。

諸凡夫覆真 一向顯虛妄
諸菩薩捨妄 一向顯真實
應知顯不顯 真義非真義
轉依即解脫 隨欲自在行
於生死涅槃 若起平等智
爾時由此證 生死即涅槃
由是於生死 非捨非不捨
亦即於涅槃 非得非不得

釋曰。為顯轉依復說多頌。諸凡夫覆真等者。謂如凡夫無明未斷。真義不顯故說名覆。無明力故一切虛妄皆悉顯現。菩薩不爾無明斷故。通達虛妄皆無所有故名捨妄。唯有真義一向顯現。由此道理。應知顯不顯真義非真義者。謂圓成實真義顯現。遍計所執非真實義皆不顯現。言轉依者。謂非真義皆不顯現。所有真義皆悉顯現。故名轉依。即解脫者。謂即轉依名為解脫。隨欲自在行者。謂此轉依解脫自在。於諸世間得隨欲行。由隨所欲所作自在故名解脫。非如斬首捨離身命。名為解脫。於生死涅槃若起平等智等者。謂遍計所執自性名為生死。此即無性。無性即空。空即涅槃。圓成實性。由是於生死非捨非不捨等者。謂即生死是涅槃故說名非捨。無復生死名想轉故名非不捨。非離生死別得涅槃故名非得。即於此中證涅槃故名非不得。

攝大乘論釋彼果智分第十一之一

論曰。如是已說彼果斷殊勝。彼果智殊勝云何可見。謂由三種佛身應知。彼果智殊勝。一由自性身。二由受用身。三由變化身。此中自性身者。謂諸如來法身。一切法自在轉所依止故。受用身者。謂依法身種種諸佛眾會所顯。清淨佛土大乘法樂為所受故。變化身者亦依法身。從睹史多天宮現沒。受生受欲踰城出家。往外道所修諸苦行。證大菩提。轉大法輪。入大涅槃故。釋曰。由斷所斷獲得無垢無罣礙智故。斷殊勝無間次說果智殊勝。自性身中非假所立故名自性。是所依止故說名為身。法性即身故名法身。或是諸法所依止處故名法身。言一切法自在轉所依止者。謂於一切法得自在轉。亦所依止故名一切法自在轉所依止。或依持業釋。受用身中依法身者。由有彼故而得有此。種種諸佛眾會所顯者。謂有佛土諸大菩薩眾所雲集。由此了知故名所顯。即是西方極樂土等。清淨佛土大乘法樂為所受故者。謂於清淨佛國土中。受用種種大乘法樂。領解義故。或於清淨佛國土中。受用種種金銀等寶。諸佛菩薩展轉受用妙色身等。及受經等種種法義。安立自相及共相故。何者所依復是誰依。謂前無垢無罣礙智。由此妙智增上力故能令安住不可思議解脫。已入大地諸大菩薩。清淨佛土大乘法樂。相現智生。變化身中依法身者。如前已說。謂由果智殊勝力故。從睹史多天宮現沒。乃至涅槃。此即能令餘相續中。與人同分識相生起。
論曰。此中說一嗢拖南頌。

相證得自在 依止及攝持
差別德甚深 念業明諸佛

釋曰。略標總義名嗢拖南相證得等是所標義。論曰。諸佛法身以何為相。應知法身略有五相。釋曰。初總標相復有五種下轉依等別釋五相。
論曰。一轉依為相。謂轉滅一切障雜染分依他起性故。轉得解脫一切障於法自在轉。現前清淨分依他起性故。
釋曰。轉滅一切障雜染分依他起性故者。謂轉雜染分依他起性。似所取相及能取相。令永不生故。轉得解脫一切障。於法自在轉現前清淨分依他起性故者。謂轉得所取能取無性所顯離垢真如圓成實性。及得於一切法自在而轉。現在前因極清淨分依他起性故。
論曰。二白法所成為相。謂六波羅蜜多圓滿得十自在故。此中壽自在心自在眾具自在由施波羅蜜多圓滿故。業自在生自在由戒波羅蜜多圓滿故。勝解自在由忍波羅蜜多圓滿故。願自在由精進波羅蜜多圓滿故。神力自在五通所攝。由靜慮波羅蜜多圓滿故。智自在法自在由般若波羅蜜多圓滿故。釋曰。白法所成為相等者。謂諸聲聞所得轉依。唯是煩惱永斷所顯。無有白法所成為相。若諸菩薩所得轉依修習六種波羅蜜多極圓滿故。白法自性十種自在以為其相。於此時中無有一念是無記分。況染污分。此中已下釋十自在壽自在者。謂隨所欲能捨命故。心自在者。謂於生死無染污故。又隨意樂能正為他引攝眾具。於中自在運轉其心名心自在。眾具自在者。謂飲食等諸資生具。隨意所樂能積集故。眾具資財其義是一。由施波羅蜜多圓滿故者。謂由法施無畏施財施圓滿。如其所應得此果故。業自在者。謂於諸業得大自在。唯作善業非惡無記。及於其中勸他作故。生自在者。謂於一切應所生處。如其所欲現受生故。由戒波羅蜜多圓滿故者。謂二自在是尸羅果。由具戒者唯造善業故。又具戒者所願皆成故。勝解自在者。謂於地等發起勝解。令成金等如所勝解地等金等隨勝解轉。由忍波羅蜜多圓滿故者。謂此自在是其忍果。如昔因時樂修忍故。隨諸有情心所樂轉故。今獲得地等金等隨勝解轉。願自在者。謂隨所願一切事成。由精進波羅蜜多圓滿故者。謂此自在是精進果。由昔因時修精進故。於諸有情諸利樂事無有懈廢。故於今時所願自在。神力自在五通所攝者。謂隨意樂引發種種最勝神通。由靜慮波羅蜜多圓滿故者。謂此自在是靜慮果。由昔因時樂修定故。隨諸有情所應作事。證入種種靜慮等至故。於今時得定所作神通自在。智自在者。謂隨所有種種言音。智現前故。法自在者。謂隨意樂宣說契經應頌等故。由般若波羅蜜多圓滿故者。謂此自在是般若果。由昔因時樂修慧故。隨其類音為說正法故。今證得殊勝般若。妙達言音巧說正法。
論曰。三無二為相。謂有無無二為相。由一切法無所有故。空所顯相是實有故。有為無為無二為相。由業煩惱非所為故。自在示現有為相故。異性一性無二為相。由一切佛所。依無差別故。無量相續現等覺故。此中有二頌。

我執不有故 於中無別依
隨前能證別 故施設有異
種性異非虛 圓滿無初故
無垢依無別 故非一非多

釋曰。有無無二為相者。謂非有相以一切法遍計所執皆無有故。亦非無相。以空所顯自性有故。有為無為無二為相者。以業煩惱非所為故非有為相。於能示現似有為法得大自在。數數示現似有為故非無為相。異性一性無二為相者。以佛法身體是其一故非異相。無量依止各別證得故非一相。俱一無故名無二相。復以二頌攝如是義令其易了。所謂我執不有故等。若於是處有其我執計自為我。執外為他即於其中分別自他。此彼各異。於法身中無有我執。故無分別。此彼有異。若爾云何說有多佛。隨前能證有差別故。施設有異。謂隨菩薩能證位別施設有異。隨順世間名言故說。此是釋迦牟尼。此是勝觀佛等。種性異故者。謂本因性有差別故。非唯一佛。種性有二。一本性住種性。謂無始來六處殊勝。展轉相續法爾所得。二習所成種性。謂從先來善友力等數習所成。本性住性有差別故。習所成性有其多種。種性多故。執唯一佛更無餘佛不應道理。非虛故者。有多菩薩依前種性。各別修集菩提資糧。若唯一佛一證菩提。餘無所證。彼集資糧應空無果。不應道理。圓滿故者。謂諸如來遍於各別所化有情。成立利益安樂正事。謂於三乘如應安立。若唯一佛。是則不可安立有情置於佛乘。以更無有第二佛故。是則如來所作佛事應不圓滿。是故定應許有多佛。無初故者。謂諸如來前前出世。猶如生死無有最初。離集資糧自然成佛不應理故。離逢事佛能集資糧不應理故。由此決定非唯一佛。又不應執定有多佛。無垢所依無差別故。無漏法界名無垢依。由智殊勝畢竟遣除客塵垢故。於此無漏真法界中。不可定執諸佛有異。是故諸佛非一非多。
論曰。四常住為相。謂真如清淨相故。本願所引故。所應作事無竟期故。釋曰。恒無變易相續無斷。是故說言常住為相。由三因緣成立此相。真如清淨相故者。此顯真如性常無變。顯成佛果說為法身性。若變易即非真如。是故常住本願所引故者。謂諸如來皆先發起如是大願。我當度脫無量有情。令般涅槃諸有情類未般涅槃。願所引果相續不絕。是故常住。此願所引離相續。常道理不成。所應作事無竟期故者。謂先大願所應作事無究竟期。諸有情類量無邊故。乃至有情相續不斷。佛所作事恒無斷故說名為常。
論曰。五不可思議為相。謂真如清淨自內證故。無有世間喻能喻故。非諸尋思所行處故。釋曰。言思議者。謂依道理審諦思惟。起分別智尋思所攝。譬喻所顯。諸佛非此所行處故。不可思議。超過一切尋思地故。唯應信解不應思議。
論曰。復次云何如是法身。最初證得。謂緣總相大乘法境無分別智。及後得智。五相善修於一切地善集資糧。金剛喻定破滅微細難破障故。此定無間離一切障故得轉依。釋曰。信解亦名初得法身。法行亦爾。為簡彼故說現證得。但言證得非生起者。體是常故。緣總相等其義易了。五相善修者。謂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及無自性。名為五相。又集總等五相善修。成辦五果謂念念中銷融一切粗重依止。離種種想得法苑樂。能正了知周遍無量無分限相。大法光明順清淨分。無所分別無相現行。為令法身圓滿成辦。能正攝受後後勝因。破滅微細難破障故者。顯示此定喻金剛因。譬如金剛其性堅固能破難破。如是此定超諸下類能破難破不染無知。能發無上清淨智道故譬金剛。此定無間離一切障故。得轉依者。由無分別及後得智故。證轉依得佛法身。
論曰。復次法身由幾自在而得自在。略由五種。一由佛土自身相好無邊音聲。無見頂相自在。由轉色蘊依故。二由無罪無量廣大樂住自在。由轉受蘊依故。三由辯說一切名身句身文身自在。由轉想蘊依故。四由現化變易。引攝大眾引攝白法自在。由轉行蘊依故。五由圓鏡平等觀察成所作智自在。由轉識蘊依故。釋曰。由轉五蘊依故。得五自在。諸聲聞等怖畏苦故永斷諸蘊。如愚癩人自捨身命。若諸菩薩攝巧方便。轉滅有罪色等諸蘊。轉起無罪色等諸蘊。如智癩人求諸良藥。轉有病身成無病身。此中由轉色蘊依故。得能示現佛土自在。如其所欲現金銀等諸佛土故。得能示現自身自在。隨心所思皆能示現。於其種種大集會中。隨諸所化有情機宜。各別現故。得能示現相好自在。隨所愛樂示現種種妙相好故。得能示現無邊音聲無見頂相二種自在。現佛音聲量無邊故。現佛頂相無能見故。由轉受蘊依故。得無罪無量廣大樂住自在應知。此中離煩惱故名為無罪。有眾多故名為無量。超過一切三界樂故名為廣大。由轉想蘊依故。得能辯說一切名身句身文身自在。以能取相是想自性。由攝如是資糧為因。轉得如是功能差別。由此能於名身等事。隨其所欲自在能住。由轉行蘊依故得能現化變易引攝大眾引攝白法自在。謂行蘊中思最為勝。由此思故於現化等自在。能轉現化自在者。如其所欲能現化故。變易自在者。如其所欲轉變地等成金等故。引攝大眾自在者。如意所樂引攝天等諸大眾故。引攝白法自在者。如意所樂令無漏法現在前故。由轉阿賴耶識等八事識蘊得大圓鏡智等四種妙智。如數次第或隨所應。當知此中轉阿賴耶識故得大圓鏡智。雖所識境不現在前而能不忘不限時處。於一切境常不愚迷。無分別行能起受用。佛智影像。轉染污末那故得平等性智。初現觀時。先已證得。於修道位轉復清淨。由此安住無住涅槃。大慈大悲恒與相應。能隨所樂現佛影像。轉意識故。得妙觀察智。具足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猶如寶藏。於大會中能現一切自在作用。能斷諸疑能雨法雨。轉五識故得成所作智。普於十方一切世界。能現變化從睹史多天宮而沒乃至涅槃。能現住持一切有情利樂事故。
論曰。復次法身由幾種處。應知依止略由三處。一由種種佛住依止。此中有二頌。

諸佛證得五性喜 皆由等證自界故
離喜都由不證此 故求喜者應等證
由能無量及事成 法味義德俱圓滿
得喜最勝無過失 諸佛見常無盡故

二由種種受用身依止。但為成熟諸菩薩故。三由種種變化身依止。多為成熟聲聞等故。
釋曰。由幾種處應知依止者。此問法身與幾種法為所所依止。略由三處者。廣即無量功德依止。今且略說但由三處。由種種佛住依止者。由諸如來所得法身。與所安住種種天住聖住梵住為所依止。諸天住中如來多住第四靜慮。諸聖住中如來多住空解脫門。諸梵住中多住其悲。如是種種如來所住。勝聲聞等。為顯如來所證涅槃勝聲聞等所得涅槃故。說諸佛證得五性喜等。證自界者。證自法界。於此修治正作證故名為等證。言離喜者。謂諸如來證自法界。安住五喜。諸聲聞等證如斬首。永滅涅槃遠離。如是最勝歡喜故。求喜者應等證者。謂諸菩薩勤求五喜。應正求證此真法界。何等為五。所求勝喜故次說言。由能無量及事成等。由因別故爾所喜異。能謂堪能。言無量者。謂過無量殑伽沙數。諸佛如來所有堪能。同依法身。一切和雜平等無異。由見如是能無量故。生大歡喜。及者集義。事者所作。一切有情諸利樂事。隨彼所能無倒安立於三乘等。成謂成辦。經無量時此所作事無礙轉故。由見堪能。所應作事亦無量故生大歡喜。言法味者。謂契經等無上法味。謂證真諦所得理味。義圓滿者。謂契經等法所詮義皆得圓滿。隨自意樂現在前故。德圓滿者。謂神通等功德圓滿。由見法味亦無量故。見義圓滿亦無量故。見德圓滿亦無量故。生大歡喜。復有說言。義謂涅槃。德謂隨樂所起功德。俱圓滿故並生大喜。得喜最勝無過失。諸佛見常無盡故者。謂諸如來見自身中真如一味。能無量等所生大喜。雖入涅槃亦常無盡。是故最勝無有過失。出三界故名為最勝。煩惱所知二障并習皆永斷故。名無過失。由種種受用身依止等者。謂由法身為增上緣彼得轉故。說名依止。非如日光依日道理。與變化身為所依止其義亦爾。言多為者。攝取勝解行地菩薩。以劣信解諸聲聞等。雖見佛身不應成熟。初業菩薩當知亦爾。已入大地諸菩薩眾。不由化身方得成熟。通達甚深廣大法故。
論曰。應知法身由幾佛法之所攝持。略由六種。一由清淨。謂轉阿賴耶識得法身故。二由異熟。謂轉色根得異熟智故。三由安住。謂轉欲行等住。得無量智住故。四由自在。謂轉種種攝受業自在。得一切世界無礙神通智自在故。五由言說。謂轉一切見聞覺知言說戲論。得令一切有情心喜辯說智自在故。六由拔濟。謂轉拔濟一切災橫過失。得拔濟一切有情一切災橫過失智故。應知法身由此所說六種佛法之所攝持。釋曰。就自性攝以顯攝持法身自性。由清淨者。謂由清淨佛法攝持法身自性。以其法身體清淨故。淨誰轉誰而得清淨。為答此問說如是言。轉阿賴耶識得法身故。由阿賴耶識執持一切雜染種子。對治起時轉滅如是一切染種。轉得隨順一切無罪圓滿功德。譬如世間阿揭陀藥。能變有毒令成無毒。故說名轉。由異熟者。謂由異熟佛法攝持。法身自性轉色根者。謂轉眼等有色諸根。得異熟智者。謂所轉捨是異熟故。假說轉得亦名異熟。如昔所得異熟諸根。今得善智假名異熟。由安住者。謂由安住佛法攝持法身自性。轉欲行等者。謂等取勝解行等。由轉彼故證得息滅一切有情諸災患智。由自在者。謂由自在佛法攝持法身自性。攝受業者。謂諸世間商賈營農事王等業。由轉彼故證得無礙神通自在。由言說者。謂由言說佛法攝持法身自性。由轉世間見等言說。證得見聞覺知自在。由此逮得一切有情心喜妙智。由拔濟者。謂由拔濟佛法攝持法身自性。災橫等者。謂如世間國王家等所生憂苦。或親友力。或財寶力。而能息除。由轉此故。證得息除一切有情一切災橫過失妙。智轉捨如是六種世。法轉得如是六種佛法。
論曰。諸佛法身當言有異。當言無異。依止意樂業無別故。當言無異。無量依身現等覺故。當言有異者。如說佛法身受用身亦爾。意樂及業無差別故。當言無異。不由依止無差別故無量依止。差別轉故。應知變化身如受用身說。釋曰。諸佛法身。依止意樂作業無別故無有異。諸佛真如無有異故。依止無別。一切皆為利益安樂一切有情。意樂同故意樂無別。一切皆同利他為勝。現等正覺般涅槃等。種種作業故業無別。無量依身現等覺故。當言有異。謂由無量別別依身。菩提薩埵現成佛故。非無有異如前廣說。如說法身受用亦爾。此說意樂及業無別。不說依止無有差別。無量依止差別轉故。謂於一切別世界中。諸佛國土眾會名號身量相好受法樂等各不同故。佛變化身應知亦爾。
論曰。應知法身幾德相應。謂最清淨四無量解脫勝處遍處無諍願智。四無礙解六神通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好。四一切相清淨十力四無畏。三不護三念住拔除習氣。無忘失法大悲。十八不共佛法。一切相妙智等功德相應。釋曰。此中顯說諸佛世尊共聲聞等。所有清淨殊勝功德。最清淨者。顯此功德永斷煩惱及所知障身中起故。如是所說最清淨言。應知遍在一一功德。四無量者。謂緣無量有情為境。慈悲喜捨。言解脫者。謂八解脫。所謂有色觀諸色等。言勝處者。謂八勝處。言遍處者。謂十遍處。無諍願智更無差別。四無礙解者。謂法無礙解義無礙解訓詞無礙解辯說無礙解。六神通者。謂如意通為初。漏盡智為後。三十二大士相者。謂妙輪相印手足等。八十隨好者。謂鼻脩直等。四一切相清淨者。謂所依清淨所緣清淨。心清淨智清淨。言十力者。謂處非處智力。業異熟智力。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根勝劣智力。種種勝解智力。種種界智力。遍趣行智力。宿住隨念智力。死生智力。漏盡智力。四無畏者。謂佛世尊自發誠言。我是真實正等覺者。若有難言。於如是法不正等覺。我於彼難正見無緣是第一無畏。又發誠言。我是真實諸漏盡者。若有難言。如是如是諸漏未盡。我於彼難正見無緣。是第二無畏。又發誠言。我為弟子說出離道。若有難言修如是道非正出苦。我於彼難正見無緣。是第三無畏。又發誠言。我為弟子說障礙法染必為障。若有難言。雖染彼法不能為障。我於彼難正見無緣。是第四無畏。於此四中皆應廣說。正見彼難無有緣故。得大安隱。得安隱故都無所畏。三不護者。謂諸如來所有身業清淨現行無不清淨。現行身業慮恐他知可須藏護。如是名為第一不護。如說身業語業意業。亦如是說是三不護。三念住者。謂諸如來說正法時。一類弟子恭敬屬耳。住奉教心精進修行。法隨法行。如來於彼無悅無喜心不踊躍。一類弟子不生恭敬翻前廣說。如來於彼不生恚恨。不生不忍非不保任。一類弟子亦生恭敬。亦不恭敬乃至廣說。如來於彼其心無二。謂不喜悅亦不恚恨。於彼一切遍住妙捨。拔除習氣者。謂永拔除雖無煩惱。而有煩惱相似所作。騰躍等事。無忘失法者。謂於利樂諸有情事。正念正知不過時分。言大悲者。謂於有情利樂意樂大義當說。十八不共佛法者。謂不同義是不共義。即諸如來無有誤失如阿羅漢。雖盡諸漏為乞食故出遊城邑。或於一時與惡象惡馬惡牛惡狗等共同遊止。或於一時足踐叢刺諸惡蛇等齊足跳躑。或於一時入如是。舍與諸母邑不依正理而作語言。或於林野捨棄好道而行惡路。或與怨賊師子猛獸及他妻等同共遊止。如是等類諸阿羅漢所有誤失諸佛皆無。又諸如來無卒暴音如阿羅漢。或於一時遊行林野迷失道路。或入空宅揚聲叫喚發大暴音。或因不染習氣過失。聚脣露齒而現大笑。如是等類。諸阿羅漢卒暴音聲諸佛皆無。又諸如來無忘失念。如阿羅漢有不染污久遠所作。久遠所說諸忘失念諸佛皆無。又諸如來無種種想。如阿羅漢於有餘生死。一向起極厭逆想。於無餘涅槃。一向起極寂靜想。如來於彼有餘生死無餘涅槃。無差別想住最勝捨。又諸如來無不定心。如阿羅漢斂心方定出即不定。如來於彼一切分位無不定心。又諸如來無不擇捨。如阿羅漢不以智慧簡擇有情諸利樂事。而便棄捨。如來無有如是等類不擇而捨。又諸如來無有欲等六種退失。如阿羅漢於能永淨所知障中。有未得退。謂志欲退精進退念退定。退慧退解脫退。如是六退諸佛皆無。又諸如來身語意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如阿羅漢或於一時善身業轉。或於一時無記業轉。語業意業當知亦爾。如來三業智前導故。隨智轉故無有無記。智等起故名智前導。智俱行故名隨智轉。又諸如來於三世境若知若見無著無礙。如阿羅漢於三世事非暫起心即能解故。知見有著不能一切悉了知故。知見有礙。如來於彼三世事中。暫起心時即遍解知一切境界。是故知見無著無礙。由是因緣此十八種。一一皆名不共佛法。一切相妙智者。謂於一切蘊界處中善能了知。一切行相等者。等餘無量功德法身相應。
論曰。此中有多頌。釋曰。於此法身能依不共諸功德中。以讚頌門結句道理分別開示。
論曰。

憐愍諸有情 起和合遠離
常不捨利樂 四意樂歸禮

釋曰。今此頌中顯四無量。憐愍諸有情者。是總句。起和合意樂者。顯慈無量。欲令有情樂和合故。起遠離意樂者。顯悲無量。欲令有情遠離苦故。起常不捨意樂者。顯喜無量。欲令有情不捨樂故。起利樂意樂者。顯捨無量。欲令有情獲得利益及安樂故。捨謂棄捨。欲令有情捨樂受等煩惱隨眠。不捨有情又處中住說名為捨。緣此功德歸依敬禮諸佛法身。故名歸禮。餘頌准此一切應知。
論曰。

解脫一切障 牟尼勝世間
智周遍所知 心解脫歸禮

釋曰。解脫一切障者。此句顯示諸佛解脫勝聲聞等。牟尼勝世間者。此句顯示諸佛勝處勝聲聞等。智周遍所知者。此句顯示諸佛遍處勝聲聞等。非如聲聞乘等唯有八種解脫。八種勝處。十種遍處。解脫為先而有勝處。勝處為先而有遍處。由此門故作意思惟解脫一切障。勝一切世間。智周一切境心解脫者。具上三德心離繫縛。
論曰。

能滅諸有情 一切惑無餘
害煩惱有染 常哀愍歸禮

釋曰。此頌顯無諍。世俗智為性。不同聲聞所得無諍將入城邑先審觀察。若一有情當緣我身隨起一種煩惱諍者。即便不入。如來觀見雖諸有情當緣佛身起諸煩惱。若彼堪任受佛化者。即便往彼方便調伏。令滅煩惱。能滅諸有情一切惑無餘者。非如聲聞住無諍定。方便遠離不令自身。作少有情生煩惱緣。唯伏欲界有事煩惱。非餘煩惱。諸佛不爾方便能滅一切有情。一切煩惱令無有餘。害煩惱者。唯害煩惱不害有情有染。常哀愍者。若諸有情有煩惱染。佛常哀愍而不訶害。如有頌言。

如咒鬼良醫 治諸鬼所魅
但訶害鬼魅 非鬼所魅者
如是大悲尊 治煩惱所魅
但訶害煩惱 不訶害有情

論曰。

無功用無著 無礙常寂定
於一切問難 能解釋歸禮

釋曰。此頌顯願智勝聲聞等。由五相故。謂無功用故無著故無礙故常寂定故。一切疑難能解釋故。諸聲聞等所得願智。隨其所願而入於定。唯能知此不知其餘。佛即不爾。由無功用智不作功用。如末尼天樂隨願能知一切境界。由無著智於所知境皆無滯故。由無礙智斷煩惱障并習氣故。由常寂定定障斷故。如有頌言。

那伽行寂定 那伽住寂定
那伽坐寂定 那伽臥寂定

  由此所發微妙願智。於一切時善能解釋一切問難。
論曰。

於所依能依 所說言及智
能說無礙慧 常善說歸禮

釋曰。此頌顯示四無礙解。言所依者。謂諸教法即契經等。言能依者。謂所詮義。如是二種皆名所說。所作業故。言智二種皆是能說。作者作具等所起故。無礙慧者。謂於此中無退轉智。常善說者由具四種無礙解故。常能善說。若於所依無礙覺慧名法無礙。於法異門無罣礙故。若於能依無礙覺慧名義無礙。於一切法自相共相無罣礙故。或於諸法別義意趣無罣礙故。若於其言無礙覺慧名訓詞無礙。於諸國土各別境界種種言詞。隨自展轉異想隨說無罣礙故。或於諸法訓釋言詞無罣礙故。若於分析諸法智中。無礙覺慧名辯說無礙。於能辯析諸法智中無罣礙故。
論曰。

為彼諸有情 故現知言行
往來及出離 善教者歸禮

釋曰。此頌顯示六種神通。為彼諸有情者。此是總句。善教者。言一一皆有。善者妙也。教者言也。為令勝進說微妙言。名善教者故。現善教者。是如意通。隨所應化故往其所。現大神變善教彼故。知言善教者。是天耳通。聽聞遠住。有義言詞一切音聲。如其所應為說法故。知行善教者。是心差別通。知心勝劣。善教彼故。知往善教者。是宿住隨念智通。了達過去善教彼故知來善教者。是死生智通。了達未來善教彼故。知出離善教者。是漏盡智通。知斷煩惱善教彼故。
論曰。

諸眾生見尊 皆審知善士
暫見便深信 開導者歸禮

釋曰。此頌顯示諸相隨好。法身是現相好所依故。就相好歸禮法身。諸眾生見尊皆審知善士者。一切世間由見世尊具相隨好。皆悉審知是大善士。諸眾生者。通攝當時及於後時堪受化者。暫見便深信者。暫見世尊具相隨好。便深淨信。知是世間善開導者。
論曰。

攝受住持捨 現化及變易
等持智自在 隨證得歸禮

釋曰。此頌顯示四一切相清淨。攝受住持捨者。顯所依清淨。依止靜慮如其所欲。隨樂長短能於自身。攝受住持棄捨自在。現化及變易者。顯所緣清淨。化作種種未曾生色。名為現化。轉變種種已曾生色。成金銀等名為變易。於此一切變化品。類皆得自。在等持自在者。顯心清淨。隨其所欲三摩地門自在而轉。一一剎那如其意樂。能入諸定。智自在者。顯智清淨。如其所欲陀羅尼門任持自在。隨證得者。隨順證得上四清淨。
論曰。

方便歸依淨 及大乘出離
於此誑眾生 摧魔者歸禮

釋曰。此頌顯十力。謂於善趣惡趣方便諸業。歸依世出世淨。大乘出離四種義中。魔誑眾生。此中顯說能摧彼魔十力業用。言方便者。善趣方便。謂諸善業。惡趣方便。謂不善業。宣說如是趣方便時。魔於其中誑惑而住言不如是。與是相違說不善業。為善趣方便。說諸善業為惡趣方便。或說一切皆無有因。或說一切自在天等以為其因。處非處力能摧彼說。訓釋詞者。處名所以。有所容受。若無所以。無所容受。說名非處。謂無處無容諸眾生類。無因惡因而當得有。此復云何。由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無明緣行等。非自在天等。令次第得生。言歸依者。所謂諸業。如說世間皆由自業。業為依止業作歸依。說此業時魔於其中誑惑而住。廣如前說。由第二業異熟智力。能摧彼說無所罣礙謂。諸有情業所分別高下勝劣。不由無因自在天等。廣如前說所言淨者。謂世間淨及出世淨。暫時畢竟伏諸煩惱。永害隨眠。由諸靜慮等持等至及聖道故。說此淨時魔於其中誑惑而住。廣如前說。由靜慮等持等至智力。能摧彼說無所罣礙。及大乘出離者。此顯餘力所作業用。謂說大乘究竟出離佛果德時。魔於其中誑惑而住。言此無上正等菩提極難可得。宜求聲聞究竟出離。由餘七力能摧彼說無所罣礙。
論曰。

能說智及斷 出離能障礙
自他利非餘 外道伏歸禮

釋曰。此頌顯示四無所畏。能說智者。謂佛誠言我是真實正等覺者。即是遍知一切法。智能說斷者。謂佛誠言我是真實諸漏盡者。即是煩惱諸漏永盡。如是二種依自利說。能說出離者。謂佛誠言我為弟子說出離法。真實出離。能說能障礙者。謂佛誠言我為弟子說能障法。真實能礙如是二種依利他說。如是四種名自他利。非餘外道伏者。顯離怖畏釋無畏義。非餘外道所能降伏。是故無畏。
論曰。

處眾能伏說 遠離二雜染
無護無忘失 攝御眾歸禮

釋曰。此頌顯示不護念住。處眾能伏說者。謂處大眾能伏他說。以身業等及諸威儀。皆無醜惡可須藏護。恐彼譏嫌。是故處眾能伏他說。如是即明三種不護。遠離二雜染者。謂恭敬聽不恭敬聽。弟子眾中善住念故。遠離愛恚。如是即明三種念住。由此無護無忘失故。能善攝御諸弟子眾。
論曰。

遍一切行住 無非圓智事
一切時遍知 實義者歸禮

釋曰。此頌顯示拔除習氣。遍一切行住者。謂於聚落或於城邑為乞食故。往返經行於樹下等。身四威儀寂然而住。無非圓智事者。謂聲聞等雖盡煩惱猶有習氣。隨縛所作掉舉等事。如彼尊者大目揵連。五百生中常作獼猴。由彼習氣所隨縛故。雖離煩惱而聞樂時作獼猴跳躑。有一獨覺。昔多生中曾作婬女。今餘習故時莊飾面。如是等類非一切智所應作事。世尊皆無。是名如來不共功德。一切時遍知實義者者。非如外道掊刺拏等。非是真實一切智者。故說如來是其實義一切智者。順結頌法故顛倒說。或此句義前後各別。一切時遍知者。此顯佛是一切智者。實義者者。此顯佛是有實義者。如人有杖說為杖者。
論曰。

諸有情利樂 所作不過時
所作常無虛 無忘失歸禮

釋曰。此頌顯示無忘失法。諸有情利樂所作不過時者。謂佛世尊若有所化。若於爾時應有所作。即便為彼即於爾時。作所應作終不失時。如有頌言。

譬如大海水 奔潮必應時
佛哀愍眾生 赴感常無失

所作常無虛者。謂佛所作不空無果。無忘失者。所作應時常無忘失。
論曰。

晝夜常六返 觀一切世間
與大悲相應 利樂意歸禮

釋曰。此顯大悲。利益安樂意樂為體。此言大者。福智資糧圓滿證故。令脫三苦為行相故。三界有情為所緣故。於諸有情心平等故。決定無有勝此者故。晝夜常六返觀一切世間者。此顯大悲所作業用。謂佛世尊於晝夜分。各三時觀一切世間。誰善法增誰善法減。誰善根熟誰根未熟。誰是堪受勝生法器。誰是堪受定勝法器。誰是佛乘器。誰是餘乘器。如是等。
論曰。

由行及由證 由智及由業
於一切三乘 最勝者歸禮

釋曰。此顯十八不共佛法。言由行者。此說行時一切事業。即是如來無有誤失。乃至無有不擇而捨。及由證者。即是住時六種無退。謂欲無退乃至第六解脫無退。言由智者。謂於三世無著無礙智見而轉。及由業者。即是如來身語意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於一切三乘最勝者者。此顯佛於一切聲聞及獨覺乘最為殊勝。由與十八不共功德具相應故。
論曰。

由三身至得 具相大菩提
一切處他疑 最勝者歸禮

釋曰。此頌顯示一切相妙智性。一切行相皆正了知名一切相妙智。此妙智體名一切相妙智性。即是一切所知境界。一切行相殊勝智體。言三身者。謂自性等。由此三身至得具相無垢無礙妙智自性大菩提果。言具相者具一切相。有說無常等十六種行相名一切相。菩提用彼為先因故。有餘復說。即此及餘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無所得相名一切相。有餘復說。非於此中說治所治諸品類相。然說一切義利圓滿。如如意珠具一切相。我今觀此一切相者。即是一切障斷品類。所以者何。永斷一切障品類故。謂斷一切所知障品及斷一切習氣品故。又此具相大菩提者。即是正知一切境相。是故能斷一切他疑。一切處者一切世間他疑。即是所有人天一切疑惑。於此他疑皆悉能斷。由此能斷一切人天疑惑作用。顯一切相妙智殊勝。
論曰。諸佛法身與如是等功德相應。復與所餘自性因果業相應轉。功德相應。是故應知諸佛法身無上功德。此中有二頌。

尊成實勝義 一切地皆出
至諸眾生上 解脫諸有情
無盡無等德 相應現世間
及眾會可見 非見人天等

釋曰。法身與此功德相應。復與餘六功德相應。此略標義。二頌廣釋。尊成實勝義者。謂佛法身成實勝義。真如所顯此即宣說法身自性功德。相應說力差別相應無失。譬如說火煖德相應。一切地皆出者。是極喜等一切十地。皆出離義。此則成實勝義之因。至諸眾生上者。一切智性於諸有情最為殊勝。此即成實勝義之果。解脫諸有情者。即是成實勝義之業。無盡無等德相應者。與諸功德相屬相應。無邊不共力無畏等無盡無等德相應故。現世間及眾會可見者。謂變化身出現世間。及受用身處大眾會。二皆可見。非見人天等者。謂佛法身非人天等之所能見。此說世尊三身差別。以顯轉義。轉謂體性轉變差別。於三身中。二身可見一非可見。

攝大乘論釋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