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嚴經論卷第二 長者李通玄撰 輸入者 韓紅霞 一校者 韓紅霞 二校者 吳迎香 改稿者 劉海燕 第八大集經以守護正法為宗者。為此經在於欲界向上色界向下。安立寶坊集諸人天。上下二界天人魔梵。及八部鬼神龍等。及他方菩薩。皆就寶坊。諸鬼神等有不往者。四天王放熱鐵輪。遂之令往至佛所。如來悉敕令敕。守護正法。眾魔王中唯有一箇魔王不順佛待諸眾生成佛盡。我當發菩提心。 第九涅槃經明佛性為宗者。與華嚴有十種別一種同。十種別者。一說法處別。二境界莊嚴別。三大會來眾別。四所建法輪主伴別。五所來之眾聞法別。六報土淨穢別。七佛身權實別。八出生滅度現相別。九示教行相別。十從初為友軌範別。 一種同者。如雪山有草。名曰肥膩。牛若食者。純得醍醐。無有青黃赤白黑色。 一說法處別者。涅槃經在拘尸那國阿利羅拔提河邊娑羅雙樹間說。華嚴經在摩竭提國菩提場中寶菩提樹下說。故言說法處別。 二境界莊嚴別者。如說此大涅槃經時。娑羅雙樹吉祥福地。縱廣三十二由旬。大眾充滿其間無空缺處。爾時四方無邊身菩薩。以其眷屬所坐之處。或如針鋒。或如錐頭。微塵十方如微塵等諸佛世界諸大菩薩悉來集會。又文云。爾時三千大千世界。以佛神力故地皆柔軟。無有丘墟沙土礫石荊棘毒草。眾寶莊嚴。猶如西方無量壽佛極樂世界。是時大眾悉見十方如微塵等諸佛世界。如於明鏡自觀己身。觀諸佛土亦復如是。又下文娑羅雙樹忽然變白。廣如經說。如說華嚴經時。有十蓮華藏世界海。又上下二十重。最下重中略言。十佛世界微塵數廣大國周圍。一一國有十佛剎微塵數諸小國。以為眷屬。以上倍增。如是十蓮華藏世界中。金剛為地。樹臺樓閣殿堂池海。皆眾寶莊嚴。如經所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其地堅固金剛所成。上妙寶輪及眾寶華清淨摩尼以為嚴飾。諸色相海無邊顯現。如是以下直至一切佛土不思議劫所有莊嚴。悉皆含容顯現。中間兩紙已來經。是歎佛境界所有莊嚴。又下文華藏世界品廣說如此莊嚴。則是如來自身實報之所莊嚴。非如此涅槃經中以佛神力為眾生故暫化令淨。所以然者。為此涅槃經來眾三乘根眾雜故。若不以佛神力持。無功自見。如華嚴經中。一乘根純無有雜眾。如聲聞為根別故。在其會內元來不見。經中雖然還有以佛神力。下文還有。法如是故。又言佛神者。應真曰神。非同實是凡夫加令暫見。名之曰神。當知華藏莊嚴本明實報。涅槃神力暫爾權施。又涅槃經推佛淨土在於西方過三十二恒河沙佛土之外。不在此處。故即明知。是化非為實故。 三大會來眾別者。說此大涅槃經。所有來眾總是人天種性。三乘之眾皆是憶念如來涕淚盈目。荷奉香薪。嗟苦悲哀。戀承佛日。如是等眾。宜堪聞佛滅度之眾。除諸一乘菩薩入佛智等眾。餘皆例然。華嚴經所來之眾。皆性智海中佛果位內諸菩薩眾。純是一乘。更無別種。人天神眾皆悉同根。入佛智流具佛知見。初會之中十佛世界微塵等諸菩薩眾。皆從如來善根海生。善根海者。則是如來法身智海大智所生。一切諸佛以法身根本智以為根本所生。若不如是。所有行門總屬有為。如此之眾。從初發心入佛智海。寄治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六位。淺深行相差別不同。涅槃三乘同攝。人天善種同來至會。華嚴經三乘之眾不霑其會。設在會內如聾不聞。當知涅槃會三乘菩薩聲聞人天眾不同華嚴。此是一乘位中菩薩眾也。初發心位階同佛位。入佛智流同佛知見。為真佛子也。 四所建法輪主伴別者。涅槃經勸請之首。即是迦葉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師子吼菩薩舍利弗等。為法軌度勸請之首。魔王波旬勸請如來入涅槃。如華嚴經建法之首。即是普賢文殊覺首法慧功德林金剛幢金剛藏等。如是十首十慧十林十幢十藏。佛果位內大菩薩等。建立五位佛果之行相法門故。以諸位明位位中有佛果故。故如華嚴經所有建立法度問答諸菩薩。皆是十方此土諸菩薩眾。盡是神洞真源智齊法界。十方應現。不來而到。不去而至。稱法性之施設。非往來之所致。纖塵之內。乃有無盡身雲。微毫之中。顯現難思相海。十方法界一切皆然。一切處忽然而有無所從來。忽爾而無亦無所去。於一切處一切時。於有情身相境界山河大海十方虛空。示現色像。有無自在。無盡重重。皆是如是大菩薩眾。是故不同涅槃經中迦葉菩薩聲聞舍利弗。生在人家。示同凡位。引彼三乘之種。見佛涅槃而生悲感。涕流盈目而來集會。 五所來之眾聞法別者。此涅槃經。為諸聲聞二乘權教菩薩。行諸觀行未離執障。樂著諸行執持行相。於此行相迷無作法身無證無修本來自體也。以行修生修顯建立菩提涅槃能所等證。如來為此根故。於此涅槃經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所行善行及能證菩提。是生法故。所證涅槃。是滅法故。既心存能所。生滅不休。以生滅不休。便滯真理。今此涅槃經中故說諸行及能證菩提所證涅槃。二俱滅故方應真理。故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是故如來隱身不現。及諸能所心盡。名大涅槃。二乘涅槃可有能所有修有證。是故名為有為無漏。是故如來涅槃無有能所。是故涅槃經中。純陀向文殊師利菩薩言。莫謂如來同於諸行。復次文殊師利。為知而說不知而說。而言如來同於諸行。若言如來同於諸行。則不得言於三界中為人天中自在法王。是故大涅槃經令彼三乘。令知諸行菩提能證所證涅槃悉是無常。生者本無不證諸滅。無行無修名大涅槃。是名圓寂。是故涅槃經令諸三乘樂著行者離行離修。有所證者令行無證無修。如華嚴經。所有他方來眾此土人天霑其會位。從始發心即達理事自在理行無礙。文殊理普賢行。一時頓印如印印泥。一時頓印無有先後中間等。皆依本法。法爾合然。若存始終因果先後。皆是凡情。皆是生滅。有成有壞。皆是隨根破繫不開成佛正宗。諸教引生之門。皆入華嚴理智果海。方為契當。教門明著龜鏡宛然。宜可遍攬經文觀智隨照。豁然開悟智日雲披。頓陟妙峰。俄登智海。凡聖二見因定水而滌除。悲智二門。以法身而方現。此華嚴經直為最上大心者說。如將寶位直受凡庸。如夜夢千秋覺已隨滅。如涅槃經所說雪山有草。名曰肥膩。牛若食者。純得醍醐。無有青黃赤白黑色。最上大心者亦復如是。頓見佛性便成正覺。不從小位漸漸而來。是故今言來眾聞法別。以涅槃經攝末從體。未論智慈真俗並用無礙。 六報土淨穢所居別者。涅槃經佛報土指在西方。過三十二恒河沙佛土有釋迦報土。為三乘權學垢淨未亡。見此娑婆穢惡不淨。如來於是權指報土在於西方。華嚴實教法門。則此娑婆世界清淨無垢。十方世界清淨無瑕。為實教菩薩垢淨盡故。境界純淨。權教菩薩無垢淨處自生穢故。故指報土在於西方。 七佛身權實別者。如涅槃經中。三十二相如來是權。涅槃圓寂真理是實。為一切報相無量莊嚴皆依真而有故。如華嚴經。毘盧遮那佛理事無二。不壞法身而隨相海。無量無盡。即相即性。即報即理。如光如影。自在無礙。且略明權實廣待下文。 八出生滅度現相別者。此涅槃經。為諸人天聲聞緣覺二乘之人。施設從兜率天降神受生及入涅槃八相成道。亦為諸大乘菩薩。說不從兜率天降神母胎。說常樂我淨無始無終不生不滅。然且隱身不現。仍推報土在於西方。去此三十二恒河沙。佛土之外。有釋迦報土。以此娑婆則為化土穢境有此事別引彼權根。華嚴經即不然。直示本身本法出超情見。無始無終三世相絕。一圓真報。不生不滅。不常不斷。性相無礙自在果海法門。直受上上根人。教門行相勢分如是。不同權學依次第漸漸而成。只如蹬峰九仞。不可以絕其蹤。履十層之級者。不可以亡其跡。常見官階一品。但以為臣。聞古士夫忽有身登九五。明珠頓照普見無方。澤淋大海渧渧皆滿。一塵空性法界無差。品類有情強生留繫。根器不等權實不同。以此教門千差萬別。須知權實識假修真。不可久滯權宗迷其實教者也。 九示教行相別者。如涅槃經。十地菩薩於如來性品中說。菩薩位階十地。尚不了了知見佛性。則從凡夫十信心後十住之位。小分而見如來之性。安立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階降。漸漸而修。等覺位中方明果行。圓滿妙覺之位。方是如來。亦說雪山有草名曰肥膩。牛若食者。純得醍醐。無有青黃赤白黑色。亦復說頓成之教。當知此經還有五乘六乘七八九十乘等法門種性。又此經中餘聲聞乘緣覺乘外有三種菩薩乘。通彼二乘為五乘也。并取人天五戒十善。即為六乘七乘故。又三乘之人同聞各得自法互參有九乘。其三種菩薩乘行相云何。一修無我法門乘。二從十住至十地漸見佛性乘。三如雪山肥膩草牛若食者純得醐醍乘。不從乳酪生熟蘇等漸漸方成。如來性品中說。菩薩摩訶薩既見性已咸作是言。甚奇世尊。我等流轉無量生死。常為無我之所惑亂。即是法華華嚴經中說。有諸菩薩經無量劫修六波羅蜜得六神通。讀誦通利八萬四千法藏。猶如不信此深經典。是其例也。所得神通不依性起。為修眾善及無我等觀。報勝諸天。又如北越單人。先世亦修無我所觀。報生彼國。壽千年衣食自然。粳米七寸火珠熟之。香所及處皆來共食。無有佛法不得解脫。皆是過去行解訛謬。故致斯咎。令其所得永不得亡。如此涅槃經。都會人天外道三乘差別。畢竟皆歸佛性涅槃圓寂無性真理。未示報相無自他。圓該理事智用無礙重重。仍立自他淨穢等別。故說釋迦報土過西方三十二恒河沙之剎。由根未全堪教從根設引。彼三乘有繫直彰。佛性圓寂真如理門。未得示報相重重。礙諸有見。便生惑著。便障法身。如涅槃經中十地後佛果法門。乃是華嚴經中十住初心之所見處。即雪山之草名為肥膩。牛若食者純得醍醐。無有青黃赤白黑色。如華嚴經中。十住菩薩初心見道。頓見自他無始無終無古無今本來是佛。身心性相本是佛生。以此佛門以為解脫。乘如來乘直至道場。善財童子。一萬諸龍六千比丘。五百優婆塞。五百優婆夷。五百童子。五百童女頓彰五位。總齊佛果理智之門。初住則十地。初住即佛位。若初住不即佛位者。如世卿臣從初九品至階一品但得名臣不得名王。當知權教。安立五位諸地次第。一一而蹬至三祇之滿劫。但為菩薩不名為佛。不名為乘如來乘直至道場。但為修無我觀。悲勝二乘。不見佛性。名為菩薩。若小見性者亦得佛乘。如大海中一毫之渧乃至多渧。一一渧中皆得大海。如是菩薩五位之中十住十地。一一位內皆有佛果。如彼海水一毫之渧。不離佛性行諸行故。以彼佛性而有進修。如華嚴經。直以佛全果不動智等十智如來。示凡信修。如有凡夫頓昇寶位。身持王位遍知臣政。一切群品無不該含。華嚴經中法門菩薩行相亦復如是。從初發心十住之始。頓見如是如來法身佛性無作智果。遍行普賢一切萬行。隨緣不滯悉皆無作。涅槃經云。佛性非是作。但為客塵煩惱所覆故。今從十住初位。以無作三昧自體應真。煩惱客塵全無體性。唯真體用。無貪嗔癡任運即佛。故一念相應一念成佛。一日相應一日成佛。何須劫數漸漸而修。多劫積修三祇至果。心緣劫量見障何休。諸佛法門本非時攝。計時立劫非是佛乘。 十從初為友軌範別者。如涅槃經中說。雪山童子遇羅剎而發心。重半偈而輕命。聞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言佛性涅槃。不可以行修。不可以心證。為不可以行修。行是有為。是無常故。不可以心證。有能所故。是故行不可以修其性。心不可以證其理。為心則性更無能所故。是故純陀言。莫謂如來同於諸行。如華嚴經善財童子所立軌範。從文殊師利發菩提心。至末後普賢菩薩。五十三善知識。一一皆云。我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教我學菩薩道行菩薩行。不云諸行無常等事。何以故。為此華嚴經明緣起法界門。理事無二。無緣不寂。無事不真。十方世界一真性海。大智圓周為國土境界。總為性海為一真法界。非有情無情隨業說故。為華嚴中純真境界總為智故。十住菩薩以慧為國。十行菩薩以智為國。十迴向十地以妙為國。不說情與無情二見差別。以華嚴經為彰本法異三乘權學教故。是無情是有情。有生有滅故。是故涅槃經中。以雪山童子說諸行無常者。三乘根種性行下劣故。佛令以行調柔折伏粗惡方堪入道。便於所說計行成實。障無作性廢契真理。以是義故。說諸行無常能所證亦是生滅法。不同善財一念發心。頓無能所。了三世性。性絕古今。自覺自心本來是佛。不成正覺不證菩提。身心性相無證修者。不成不壞本來如是。隨緣動寂不壞有無。所行諸行皆唯智起。是故不說諸行無常。 一種同者。如涅槃經中。雪山肥膩草喻。又如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法眾僧無有差別。三寶性相常樂我淨。一切諸佛無有畢竟入於涅槃。華嚴經云。如來不出世。亦無有涅槃。如涅槃中。訶二乘曲見。佛從兜率天宮降神處胎。是八相成道皆為曲見。即如華嚴經智入三世而無來往。十方諸佛以無古今性成大菩提。一念見道古今見盡。新故總無。還同已前億千劫佛不可說劫佛。一時成佛。亦與未來不可說劫佛一時成佛。以自證見三世無時故。以無時故即無去來。設使眾生不自見知自己身心本來正覺。自己身心正覺全德本無有滅。設有眾生若自見。知自己身心本來自覺。於自正覺本來無生。本如是故。本無能覺所覺者故。若有覺者還如是覺。本無能覺及所覺者故。如是本覺佛之境界。無凡無聖。無定無亂。不修不證。不智不愚。不生不滅。三乘權教為下劣者說引來至此華嚴實教。頓受佛門。涅槃經雖說佛性法身理與華嚴共同。所說報土佛身及相智用全別。如前十門准知。只如法華涅槃兩部之教。雖化佛所為。皆欲令彼二乘及人天種類。成就一乘之法。是故法華經中。破三乘遠繫故。令龍女以其本法剎。那之際便得菩提。涅槃經。破闡提之無佛性故。令屠兒廣額賢劫之中而成正覺。又雪山肥膩草牛若食者純得醍醐。不作乳蘇方成妙藥。一下直頓體不變移。如彼龍女所得之果。此法華涅槃二部之教。勢分大義。皆令三乘捨權入實成就法界一實真門。自餘諸教皆方便說。設有但論理事。少分而談。於中事儀不能全具。唯是華嚴法界毘盧遮那根本佛門。理事性相輪圓具足。諸餘漸學究竟總歸。時諸學者隨路流滯。隨於權教於中繫者多劫。方迴種性下愚自生艱難。非是聖旨故致如斯。問曰。如涅槃經中屠兒廣額賢劫之中而成正覺者。如佛所說。賢劫之中千佛出世。於中定教。教有明文。更著廣額一人。千數有剩。云何數內重成佛耶。答曰。三乘權學繫未亡者。重成不得。至其體達三世盡劫佛皆總一時同成正覺。本無先後無妨礙。為法本體性無時故。凡情橫繫妄作時生。妄見網中見佛出世。而實諸佛應真會本無出無沒。是故華嚴經云。諸佛不出世亦無有涅槃。諸佛但自體應真。任性圓寂。稱性緣起。對現色身無來無去。無造作故。 第十大方廣佛華嚴經即以此經名根本佛乘為宗。又以因圓果滿法界理事自在緣起無礙為宗。為此經名大方廣佛華嚴經。還以佛乘為宗。此經說毘盧遮那自體智悲果德。普示眾生。還令大心眾生信佛果德用成因位。既生信已還修理智萬行。大悲果德用成初證。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理行雙修使體用自在不一。理不孤行長其偏見。此經有十種甚深廣大無比法與諸經別。 一是一切諸佛自體根本理智大悲。法界圓滿無限之乘。非是三乘權施設故。甚深廣大無比。 二佛身即是法報本身無量相海之所莊嚴。一一毛孔含容法界。一切境界重重無盡。甚深廣大無比。 三此經說一切諸佛本報國土十蓮華藏世界海一。一蓮華藏最下世界皆有十佛世界微塵數廣大剎清淨莊嚴。一一廣大剎復有十佛世界微塵數諸小剎眷屬圍遶。已上倍倍增廣。一一華藏世界皆滿虛空。互相徹入重重無盡。甚深廣大無比。 四此經說有菩提樹。高顯殊特金剛為身。琉璃為幹。眾雜妙寶以為枝條。寶華雜色摩尼為果。與華間列。逾金剛藏菩薩身中所現菩提樹。其身周圍十萬三千大千世界。高百萬三千大千世界。枝條廣狹與樹相稱廣大無比。 五此經說。普光明殿包含法界眾妙實飾光影重重眾寶樓閣臺榭階砌莊嚴皆光映徹。遍周法界廣大無比。 六此經有一切處文殊師利一切處。普賢體用相徹充滿法界。理事無礙纖塵之內行海無盡甚深廣大無比。 七此經有如來於剎那際從兜率天降神母胎成佛說法化終涅槃。然不癈報身常居菩薩眾海充遍十方無盡身雲皆真金色目髮紺青身色光明互相照徹。如是眾海。皆齊法界十方無間。無有纖虛空缺之處。體徹相入色像重重無妨無礙。隨所宜堪對現色身。令諸眾生發菩提心。而無失時。如是眾海皆廣大無比。 八此經若有大心眾生。於此法門深生信心。不讀餘經。深明體用。以小方便疾得菩提。初發心時十住之首。位齊佛果。如來出現品中說云。設有菩薩於無量百千那由他劫行六波羅蜜修集種種菩提分法。若未聞此如來不思議大威德法門。或時聞已不信不解不順不入。名為假名菩薩。以不能生如來家故。若得聞此如來無量不可思議無障無礙智慧法門。已信解隨順悟入。當知此人生如來家。隨順一切如來境界。又下文。佛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功德。少作功力得無師自然智。普賢菩薩言。見佛聞法不生信者。亦成解脫智種。作食少金剛等喻。廣如經說。此經有如是大威德不思議法門。超諸三乘廣大無比。 九此經有表法之首。善財童子不離一念而經一生。不離一處遍至十方。經歷五十三善知識。得一百一十城之法門。一一菩薩法門諸藝行相身色形貌攝生之軌。皆齊法界具足無盡。廣大行門不離一生便成正覺。更無始終前後之際。則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如是廣大無比。 十此經有十佛境界十無盡法門。十智。十地。十身。十眼。十耳。十鼻。十辯十寶。十山王。十龍王。十剎塵。十海。一一各具十不可說境界譬喻無盡法門廣大無比。 又此經有十種德。 一如大海眾流所歸諸流入已隨則廣大皆同海德。此經亦爾。若有眾生能生信入者則同如來性海智海果德。 二如世間一切井泉以海為體。若人飲者皆得海味一體無異。但隨業力不得鹹味。此經亦爾。若有大心眾生聞持信入。便得如來法身佛性大悲智味。闡提之人無所堪任。然如來智性常作生因。 三猶如大海有四寶珠。一名積集寶。二名無盡藏。三名遠離熾然。四名具足莊嚴。此四寶珠一切凡夫諸龍神等所不能見。此經亦爾。一切二乘及權教菩薩行六波羅蜜未迴心者所不能見。唯除最上佛乘大心眾生。能見此經而生信入。自見自心同佛知見大智之寶。此如來出現品中說云。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來智慧。愚癡迷惑不知不見。我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於自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 四者猶如大海一切諸龍魚等同在海中而有出生。此經亦爾。能說一切眾生心海。一念之中有無量諸佛。於諸眾生心海而興出世成等正覺。如此經如來出現品云。佛子。菩薩摩訶薩應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等正覺。何以故。諸佛如來不離此心成正覺故。如自心然。一切眾生心亦復如是。五猶如大海能受大雨。無量大雨一時渧入。若水及海皆同海味無有前後。此經亦爾。為此經說十住初心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同得如來一切智味。經云。以小方便疾得菩提。如善財龍女等。其人也。 六猶如大海大身眾生之所都止。此經亦爾。最上大心眾生之所都止。澤沼之龍不樂其居。 七此經猶如大海不宿死屍。此經亦爾。若有見聞信樂而能悟入。永離凡夫權學闡提死屍。直同如來法身智海。 八此經猶如大海潮無失時。此經亦爾。若有眾生根堪聞者則得聞之。隨其樂欲則得聞之。五乘法化而無失時。如來出現品云。佛子。如來音聲亦復如是。無主無作無有分別非入非出。但從如來功德法力出於四種廣大音聲。其四者何。一曰。汝等當知一切諸行。皆悉是苦。所謂地獄苦。畜生苦。餓鬼苦。無福德苦。著我我所苦。作諸惡行苦。欲生人天當修善根。生人天中離諸難處。眾生聞已。捨離顛倒修諸善行。離諸難處生人天中。此是人天乘。二曰。汝等當知。一切諸行眾苦熾然。如熱鐵丸。諸行無常是磨滅法。涅槃寂靜無為安樂。遠離熾然消諸熱惱。眾生聞已勤修善法於聲聞乘得隨順音聲忍。此是聲聞乘。三曰。汝等當知。聲聞乘者。隨他語解智慧狹劣。更有上乘名獨覺乘。悟不由師。汝等應學樂勝道者。聞此音已捨聲聞道修獨覺乘。此是獨覺乘。四曰汝等當知。過二乘位更有勝道。名為大乘。菩薩所行。順六波羅蜜。不斷菩薩行。不捨菩提心。處無量生死而不疲厭。過於二乘名為大乘。此是菩薩大乘。又曰。第一乘勝乘最勝乘上乘無上乘利益一切眾生乘。若有眾生信解廣大諸根猛利宿種善根。為諸如來神力所加。有勝樂欲希求佛果。聞此音已發菩提心。此是佛乘。佛子。如來音聲。不從身出。不從心出。而能利益無量眾生。佛子。是為如來音聲第一相。當知如來音聲常隨五乘眾生應所聞故。猶如大海潮無失時故。 九此經猶如大海體無作用。以因緣故而生四大寶珠。於此四寶能生一切諸珍寶等。若無此四寶。一切諸寶無所得生。四寶名前已說訖。此經亦爾。如來一性清淨海。一切眾生而共有之。不能演說而如來隨眾緣起四大智四無量心。而能出生一切法門。無量道寶利安眾生無所乏少。於此性海若無四智四無量心。設有聖果皆隨聲聞緣覺二乘之行。於此性海雖成就四智四無量法寶。而彼性海無作者。以無得無證法如是故。 十猶如大海以清淨德而能影現七金山須彌寶山。四天王等所有莊嚴。莫不於中分明顯現。此經亦爾。具說如來法身性海具德莊嚴。十佛身十蓮華藏。五位十智十波羅蜜。十定十忍。因果報得諸道品法。莫不分明顯現其事。此經大體以性起大智法界為體用。於性起大智法界體用門。安立諸地差別化生之法。是故於此法中起信發大菩提心。十住初首便即見性起法身智慧。便成正覺。然始即從性起智慧之位。行諸行相教化眾生。即覺行圓滿佛。不同權教先行菩薩行。學假真如障故。為觀當情。真如成障。所行之行並是有為。所發菩提心並未離生滅。所斷分別無明由觀折伏。十地之位方能見性。經三祇劫方始成佛。仍須百劫別修相好。若將此大方廣佛華嚴經佛所本乘。同彼化身。引彼權學上中下流。全非信解。去佛玄遠。未解經意。久大曠劫。終無成佛之期。若上上根人信解此經。明知不謬即當乘如來乘直至道場。當所乘時即是道場更無可至。如法華經亦是佛乘。則是化佛引彼三乘令知實法。即三界火宅門前三乘。羊車鹿車大牛之車。即是上中下根三乘。為上根之人有一分慈悲故。勝餘二乘為觀假故。未有實見。名為不真菩薩。此三上中下根之人。俱有惡三界苦。中下根人聲聞緣覺惡而求出。上根菩薩厭而不離。為慈悲勝彼二乘故。有饒益之心。此三種人俱。不知三界體相一真佛境。如出現品中廣明。佛對此故說佛所有功德報相皆是修生。令諸權學修治作意。經三祇劫修無成佛之期。是故門前之駕是佛權施。露地白牛方明法界。性相本唯真智。所有分別皆是智為。是故法華經云。種種性相義。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聲聞及緣覺。不退諸菩薩。皆悉不能知。即是門前三乘也。為未明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為三乘同有厭苦集。樂修滅道之心。未明苦集本唯智起。不了滅道本自無修無造無作。化諸群品如幻住世。性絕無明則是佛故。一念相應一念佛。一日相應一日佛。何須苦死要三僧祇。但自了三界業能空業處。任運接生即是佛也。何須變易。方言成佛。龍天變易豈為佛耶。三乘之人亦能變易。何故待三僧祇佛方成。故十地之上方能見性。是故經頌云。若以色性大神力。而欲望見調御士。彼則翳目顛倒。彼為不識最勝法見。佛者覺也。覺業性真業無生滅。無得無證。不出不沒。性無變化。本來如如。即是佛故。隨緣六道行。菩薩行。變化神通接引迷流。佛非變化。淨名經云。雖成正覺轉于法輪。不捨菩薩之道。是菩薩行故。以此善財十住初心。於妙峰山上德雲比丘所。得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即便成正覺。然後始詣諸友。求菩薩道。行菩薩行。當知正覺體用之時即心無作處即是佛故。不須修行。設當行滿亦不移今故。如化佛示成化相之時。苦行麻麥剃髮持衣。捨諸飾好藉草等事。為化外道樂苦行者。及三乘之根有放逸者。經中佛已和會。非佛自須如是等行。無增上慢者。豈須如是。一念任無作性。佛智慧現前。無得無證則是佛也。還如善財證覺之後方求菩提道菩薩行。何以然者。為覺道之後方堪入纏。處纏無縛。始能為眾生說法解縛。若自有縛能解彼縛。無有是處。說時前後法是一時故。當知若欲行菩薩行先成正覺。是故善財十住初首。於妙峰山頂。此像須彌山頂上說十住法門。德雲比丘所得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解云。以處表法者。為至法際無相可得。如上高山至相盡處故。以無相性能現色身。無心性中知見自在。觀機攝益。名之為妙。善害煩惱。名之曰峰。具足知見出過情境。智逾高遠不動為山。釋法門者。憶念者。常無念也。一切諸佛境界者。無念則無內外中間。無內外中間故則佛境界也。智慧光明者。應物觀根名之曰智。簡機權實名之曰慧。應機破惑名之為光。心垢解脫名之曰明。法眼遐明等眾生界名之曰普。恒無所得名之曰見。創證斯理名曰法門。此一位之中悲智齊足。具差別智入俗接凡。一如善財所行軌範。從初住位與佛齊光。等覺位中行唯卑下。始同人席童女童男。不閑教跡虛相誹毀。達心明體龜鏡宛然。問曰。法華經門前三乘大牛車與露地白牛之車。一種是牛。有何異也。答曰。門前三乘。對三界苦。且令離火宅所燒權免火難。非云成佛。為權教菩薩樂行悲心有饒益志。自離火難不離三界。有一分度眾生心。勝二乘自求解脫故。且得一分之運載之心。名之為大牛。望二乘處大故。十地見性方成佛故。猶經多劫始能真故。望彼二乘但名菩薩大乘。非名佛乘。法華經云。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則引彼三乘總歸一乘。猶說小乘遠成佛記。為雖有信許成佛迴習稍難。故標遠劫。龍女剎那之頃便至佛身。則明真證達苦即真無所厭故。是故門前之乘對三乘設。露地白牛方明至無依之處。露地者。即佛地也。為佛智無依止故。故云露地。白牛者。即法身。悲智也。以法身無相名之為白。智能觀機悲心濟物名之為牛。為取牛能運載故。為以無作法身悲智濟物故喻同牛也。以濟益名之曰牛。門前之牛何異此牛。為門前之牛觀空增勝破三界苦處。且有一分慈悲。離一分粗三業苦。三祇未滿。未見佛性。不證智身根本智。不言白色。不言露地。為假真如及空觀當情猶有所依故。不言白色也。有所依故。不言露地也。今諸子馳走雖至露地。同索三車。羊車鹿車大牛之車者。明三乘人出三界苦。且免火難。雖復迴心信此一乘至於初地。猶將未及為三乘習氣未亡故。但隨佛語而隨信之。猶心本成堅信故。還索三乘。未敢忻大故。佛便誘引令成信力。等與大車。故言非己所望。今皆與之。此即明三乘迴心。如門前牛車。不云白色。不云裝飾。為有漏故。且得一分勝人天樂。未得無作智身功德妙樂故。不同露地白牛之乘。具言裝飾高廣等事。此乃門前與露地之乘。全別不同。諸有餘意。下文更明。是故法華經是會權入實。此華嚴經即諸佛根本所乘。又彼經龍女所表。此經善財所陳。和會善財龍女行相。下文廣明佛之意者。化彼三權咸歸此實。故此經名為一切智根本佛乘。 新華嚴經論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