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卷第二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輸入者 崔靜靜 入海取沈水喻 賊盜錦繡用裹氀褐喻 種熬胡麻子喻 水火喻 人效王眼瞬喻治鞭瘡喻 為婦貿鼻喻 貧人燒麤褐衣喻 牧羊人喻 雇借瓦師喻 估客偷金喻 斫樹取果喻 送美水喻 寶篋鏡喻 破五通仙眼喻 殺群牛喻 飲木筩水喻 見他人塗舍喻 治禿喻 毘舍闍鬼喻 入海取沈水喻 (二二) 昔有長者子。入海取沈水積有年載。方得一車持來歸家。詣巿賣之以其貴故卒無買者。經歷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厭以為苦惱。見人賣炭時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燒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燒為炭詣巿賣之。不得半車炭之價直。世間愚人亦復如是。無量方便勤行精進仰求佛果。以其難得便生退心。不如發心求聲聞果速斷生死作阿羅漢。 (二三)賊偷錦繡用裹氀褐喻 1 昔有賊人入富家舍。偷得錦繡即持用裹故弊氀褐種種財物。為智人所笑。世間愚人亦復如是。既有信心入佛法中修行善法及諸功德。以貪利故破於清淨戒及諸功德。為世所笑亦復如是。 (二四)種熬胡麻子喻 昔有愚人。生食胡麻子以為不美。熬而食之為美。便生念言。不如熬而種之後得美者。便熬而種永無生理。世人亦爾。以菩薩曠劫修行因難行苦行以為不樂。便作念言。不如作阿羅漢速斷生死其功甚易。後欲求佛果終不可得。如彼燋種無復生理。世間愚人亦復如是。 (二五)水火喻 昔有一人事須火用及以冷水。即便宿火以澡灌盛水置於火上。後欲取火而火都滅。欲取冷水而水復熱。火及冷水二事俱失。世間之人亦復如是。入佛法中出家求道。既得出家還復念其妻子眷屬。世間之事五欲之樂。由是之故失其功德之火持戒之水。念欲之人亦復如是。 (二六)人效王眼瞬喻 昔有一人欲得王意。問餘人言云何得之。有人語言。若欲得王意者。王之形相汝當效之。此人即便後至王所。見王眼瞬便效王瞬。王問之言。汝為病耶。為著風耶。何以眼瞬。其人答王。我不病眼。亦不著風。欲得王意。見王眼瞬故效王也。王聞是語即大瞋恚。即便使人種種加害擯令出國。世人亦爾。於佛法王欲得親近。求其善法以自增長。既得親近。不解如來法王為眾生故種種方便現其闕短。或聞其法見有字句不正。便生譏毀。效其不是。由是之故。於佛法中永失其善墮於三惡。如彼效王。亦復如是。 (二七)治鞭瘡喻 昔有一人。為王所鞭。既被鞭已。以馬屎拊之欲令速差。有愚人見之心生歡喜。便作是言。我決得是治瘡方法。即便歸家語其兒言。汝鞭我背。我得好法今欲試之。兒為鞭背以馬屎拊之以為善巧。世人亦爾。聞有人言修不淨觀。即得除去五陰身瘡。便作是言。我欲觀於女色及以五欲。未見不淨。返為女色之所惑亂。流轉生死墮於地獄。世間愚人亦復如是。 (二八)為婦貿鼻喻 昔有一人。其婦端正唯其鼻醜。其人出外見他婦女面貌端正其鼻甚好。便作念言。我今寧可截取其鼻著我婦面上不亦好乎。即截他婦鼻持來歸家急喚其婦。汝速出來與汝好鼻。其婦出來即割其鼻。尋以他鼻著婦面上。既不相著復失其鼻。唐使其婦受大苦痛。世間愚人亦復如是。聞他宿舊沙門婆羅門有大名德而為世人之所恭敬得大利養。便作是念言。我今與彼便為不異。虛自假稱。妄言有德。既失其利。復傷其行。如截他鼻徒自傷損。世間愚人亦復如是。 (二九)貧人燒麤褐衣喻 昔有一人。貧窮困乏。與他客作得麤褐衣而被著之。有人見之而語之言。汝種姓端正貴人之子。云何著此麤弊衣褐。我今教汝當使汝得上妙衣服。當隨我語終不欺汝。貧人歡喜敬從其言。其人即便在前然火。語貧人言。今可脫此麤褐衣著於火中。於此燒處當使汝得上妙欽服。貧人即便脫著火中。既燒之後於此火處求覓欽服都無所得。世間之人亦復如是。從過去身修諸善法得此人身。應當保護進德修業。乃為外道邪惡妖女之所欺誑。汝今當信我語修諸苦行。投巖赴火捨是身已。當生梵天長受快樂。便用其語即捨身命。身死之後墮於地獄備受諸苦。既失人身空無所獲。如彼貧人亦復如是。 (三○)牧羊人喻 昔有一人。巧於牧羊其羊滋多。乃有千萬極大慳貪不肯外用。時有一人善於巧詐。便作方便往共親友而語之言。我今共汝極成親愛。便為一體更無有異。我知彼家有一好女。當為汝求可用為婦。牧羊之人聞之歡喜。便大與羊及諸財物。其人復言汝婦今日已生一子。牧羊之人未見於婦。聞其已生心大歡喜重與彼物。其人後復而語之言。汝兒生已今死矣。牧羊之人聞此人語。便大啼泣噓欷不已。世間之人亦復如是。既修多聞為其名利祕惜其法。不肯為人教化演說。為此漏身之所誑惑妄期世樂。如己妻息為其所欺。喪失善法。後失身命并及財物。便大悲泣生其憂苦。如彼牧羊之人亦復如是。 (三一)雇借瓦師喻 昔有婆羅門師。欲作大會語弟子言。我須瓦器以供會用。汝可為我雇借瓦師詣巿覓之。時彼弟子往瓦師家。時有一人。驢負瓦器至巿欲賣。須臾之間驢盡破之。還來家中啼哭懊惱。弟子見已而問之言。何以悲歎懊惱如是。其人答言。我為方便勤苦積年始得成器。詣巿欲賣。此弊惡驢。須臾之頃盡破我器。是故懊惱。爾時弟子見聞是已歡喜而言。此驢乃是佳物。久時所作須臾能破。我今當買此驢。瓦師歡喜即便賣與。乘來歸家。師問之言。汝何以不得瓦師將來。用是驢為。弟子答言。此驢勝於瓦師。瓦師久時所作瓦器少時能破。時師語言。汝大愚癡無有智慧。此驢今者適可能破。假使百年不能成一。世間之人亦復如是。雖千百年受人供養都無報償。常為損害。終不為益。背恩之人亦復如是。 (三三)估客偷金喻 昔有二估客。共行商賈。一賣真金。其第二者賣兜羅綿。有他買真金者燒而試之。第二估客即便偷他被燒之金。用兜羅綿裹。時金熱故燒綿都盡。情事既露二事俱失。如彼外道偷取佛法著己法中。妄稱己有。非是佛法。由是之故燒滅外典不行於世。如彼偷金事情都現。亦復如是。 (三三)斫樹取果喻 昔有國王。有一好樹高廣極大當生勝果香而甜美。時有一人來至王所。王語之言。此之樹上將生美果。汝能食不。即答王言。此樹高廣雖欲食之何由能得。即便斷樹望得其果。既無所獲徒自勞苦。後還欲豎。樹已枯死都無生理。世間之人亦復如是。如來法王有持戒樹。能生勝果心生願樂。欲得果食應當持戒。修諸功德不解方便。返毀其禁如彼伐樹。復欲還活都不可得。破戒之人亦復如是。 (三四)送美水喻 昔有一聚落。去王城五由旬。村中有好美水。王敕村人。常使日日送其美水。村人疲苦悉欲移避遠此村去。時彼村主語諸人言。汝等莫去。我當為汝白王改五由旬作三由旬。使汝得近往來不疲。即往白王。王為改之作三由旬。眾人聞已便大歡喜。有人語言。此故是本五由旬更無有異。雖聞此言信王語故終不肯捨。世間之人亦復如是。修行正法度於五道向涅槃城。心生厭惓。便欲捨離。頓駕生死不能復進。如來法王有大方便。於一乘法分別說三。小乘之人聞之歡喜以為易行。修善進德求度生死。後聞人說無有三乘。故是一道。以信佛語終不肯捨。如彼村人亦復如是。 (三五)寶篋鏡喻 昔有一人。貧窮困乏。多負人債無以可償。即便逃避至空曠處。值篋滿中珍寶。有一明鏡著珍寶上以蓋覆之。貧人見已。心大歡喜。即便發之見鏡中人。便生驚怖。叉手語言。我謂空篋都無所有。不知有君在此篋中。莫見瞋也。凡夫之人亦復如是。為無量煩惱之所窮困。而為生死魔王債主之所纏著。欲避生死入佛法中修行善法作諸功德。如值寶篋。為身見鏡之所惑亂。妄見有我。即便封著。謂是真實。於是墮落失諸功德禪定道品無漏諸善三乘道果一切都失。如彼愚人棄於寶篋。著我見者亦復如是。 (三六)破五通仙眼喻 昔有一人。入山學道得五通仙。天眼徹視能見地中一切伏藏種種珍寶。國王聞之。心大歡喜便語臣言。云何得使此人常在我國不餘處去。使我藏中得多珍寶。有一愚臣輒便往至。挑仙人雙眼持來白王。臣以挑眼更不得去常住是國。王語臣言。所以貪得仙人住者。能見地中一切伏藏。汝今毀眼何所復任。世間之人亦復如是。見他頭陀苦行山林曠野塚間樹下。修四意止及不淨觀。便強將來於其家中種種供養。毀他善法使道果不成。喪其道眼已失其利空無所獲。如彼愚臣唐毀他目也。 (三七)殺群牛喻 昔有一人。有二百五十頭牛。常驅逐水草隨時餧食。時有一虎噉食一牛。爾時牛主即作念言。已失一牛俱不全足。用是牛為。即便驅至深坑高岸。排著坑底盡皆殺之。凡夫愚人亦復如是。受持如來具足之戒。若犯一戒不生慚愧清淨懺悔。便作念言。我已破一戒。既不具足。何用持為。一切都破無一在者。如彼愚人盡殺群牛無一在者。 (三八)飲木筩水喻 昔有一人。行來渴乏見水筩中有清淨流水。就而飲之。飲水已足即便舉手語木筩言。我已飲竟。水莫復來。雖作是語水流如故。便瞋恚言我已飲竟。語汝莫來。何以故來。有人見之言。汝大愚癡無有智慧。汝何以不去。語言莫來即為挽卻牽餘處去。世間之人亦復如是。為生死渴愛。飲五欲鹹水。既為五欲之所疲厭。如彼飲足。便作是言。汝色聲香味莫復更來使我見也。然此五欲相續不斷。既見之已便復瞋恚。語汝速滅莫復更生。何以故來使我見之。時有智人而語之言。汝欲得離者當攝汝六情閉其心意。妄想不生便得解脫。何必不見欲使不生如彼飲水愚人等無有異。 (三九)見他人塗舍喻 昔有一人。往至他舍。見他屋舍牆壁塗治。其地平正清淨甚好。便問之言。用何和塗得如是好。主人答言。用稻穀水浸令熟和泥塗壁故得如是。愚人即便而作念言。若純以稻不如合稻而用作之。壁可白淨泥始平好。便用稻穀和泥用塗其壁望得平正。返更高下。壁都劈裂。虛棄稻穀都無利益。不如惠施可得功德。凡夫之人亦復如是。聞聖人說法修行諸善。捨此身已可得生天及以解脫。便自殺身望得生天及以解脫。徒自虛喪空無所獲。如彼愚人。 (四○)治禿喻 昔有一人。頭上無毛。冬則大寒夏則患熱。兼為蚊虻之所唼食。晝夜受惱。甚以為苦。有一醫師多諸方術。時彼禿人往至其所語其醫言。唯願大師為我治之。時彼醫師亦復頭禿。即便脫帽示之而語之言。我亦患之以為痛苦。若令我治能得差者。應先自治以除其患。世間之人亦復如是。為生老病死之所侵惱。欲求長生不死之處。聞有沙門婆羅門等世之良醫善療眾患。便往其所而語之言。唯願為我除此無常生死之患。常處安樂長存不變。時婆羅門等即便報言。我亦患此無常生老病死。種種求覓長存之處終不能得。今我若能使汝得者。我亦應先自得。令汝亦得。如彼患禿之人徒自疲勞不能得差。 (四一)毘舍闍鬼喻 昔有二毘舍闍鬼。共有一篋一杖一屐。二鬼共諍各各欲得。二鬼紛紜竟日不能使平。時有一人來見之已而問之言。此篋杖屐有何奇異。汝等共諍瞋忿乃爾。二鬼答言。我此篋者。能出一切衣服飲食床褥臥具資生之物。盡從中出。執此杖者。怨敵歸服無敢與諍。著此屐者。能令人飛行無罣礙。此人聞已即語鬼言。汝等小遠我當為爾平等分之。鬼聞其語。尋即遠避。此人即時抱篋捉杖躡屐而飛。二鬼愕然竟無所得。人語鬼言。爾等所諍我已得去。今使爾等更無所諍。毘舍闍者喻於眾魔及以外道。布施如篋。人天五道資用之具皆從中出。禪定如杖。消伏魔怨煩惱之賊。持戒如屐。必昇人天。諸魔外道諍篋者喻於有漏中強求果報。空無所得。若能修行善行及以布施持戒禪定。便得離苦獲得道果。 百喻經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