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傳卷第二(本緣之餘)

西晉安息三藏安法欽譯
輸入者 錢冬霞
一校者 錢冬霞
     二校者 夏桂蘭
    改稿者 毛小燕

王又問言。莊嚴生時。其事云何。樹神答言。語所不及。言不能宣。今當略說。便作偈言。

身出金色光 人天所樂見
大地山海動 如船在海浪

王以百千兩金。置此處起塔而去。於是尊者將王復至迦毘羅城。舉右手而言。此是抱菩薩示淨飯王處。又示諸釋天祀之處。時將菩薩入此天祀。泥木天像皆來恭敬曲躬禮拜。恕頭檀王因是之故號為天中天。又示喚諸相師相菩薩處。阿斯陀仙相菩薩子必作佛處。又復示王波闍波提養菩薩處。又示菩薩學書之處。菩薩騎象處。學乘馬處。乘車之處。學射之處菩薩散勞之處。菩薩以六萬婇女相娛樂處。菩薩見老病死生厭患之處。又復將王至閻菩樹舉手指言。此是菩薩坐涼之處。又至林中。示菩薩思惟棄欲惡不善。有覺有觀離生喜樂獲得初禪。樹為曲蔭影不移轉。即時五體投地為菩薩作禮。示指城門而語王。此是菩薩將百千諸天。前後圍遶出迦毘羅處。又示以馬瓔珞付車匿還處。又示菩薩一身己入林之處。又示菩薩以刀剃髮擲虛空中帝釋奉接處。又示菩薩而以寶衣從獵師邊博袈裟處。又示頻婆娑羅王以半國請菩薩處。又示菩薩至阿蘭加羅鬱頭藍處。又示菩薩苦行六年之處。即便說偈。

菩薩六年難苦行 身臥灰上棘刺上
知此邪行非真道 便捨苦行修正法

復示菩薩受難陀跋難陀百味乳糜之處。又示菩薩向菩提樹處。所示之處。王於此中悉皆起塔。尊者又示迦羅龍王讚菩薩處。於是王乃禮尊者足合掌而言。我今欲問迦羅龍王曾見佛事。尊者即時語龍王言。速起速起。王欲問汝見佛時事。龍王便起。向尊者邊合掌白言。大德有何約敕。尊者語王言。此是迦羅龍王偈讚佛者。王即合掌以說偈言。

汝見真金 熾然之色
無上世尊 面如滿月
汝為我說 十力少分
云何端嚴 向菩提樹

龍王答言。端嚴之事非言所及。今當略說。即說。偈言。

佛足躡地 大地山河
踊躍 六種震動
如來身光 遏絕日月
普照十方 一切蒙益

王於此處起塔而去。遂與尊者向菩提樹。尊者舉手而示王言。此處是菩薩以慈悲心為伴力處。壞破魔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佛陀處。王乃於此起塔。以百千兩金而布施之。此是四天王天奉佛四缽。如來受之拍成一缽處。亦是五百賈客施食之處。又示菩薩向波羅捺女處。又示婆羅門讚佛之處。五於此處亦皆起塔。尊者將王復至古仙林中。舉右手而言。此是如來轉法輪處。王於此處起塔。以百千兩金與之。又以示如來度千婆羅門處。又示頻婆娑羅王聽法得見諦處。亦是八萬四千天王遠塵離垢得法眼淨處。亦是無量婆羅門及居士得須陀洹處。又示帝釋受化處。又示如來作神變處。又示如來忉利天上為母說法來下之處。王於上來所示之處皆起寶塔。尊者將王復至拘尸那城。舉手而言。此是如來化緣已訖入涅槃處。王聞是語懊惱悶絕。以水灑面令得醒悟。施百千兩金於此起塔。而更合掌敬禮尊者足。復作是言。我今欲禮佛大弟子聲聞之塔。尊者讚言。善哉善哉。王能發是重信敬之心。即將王至彼祇陀林中。舉手而言。大王。此是舍利弗塔。應當供養。王問言曰。此有何德。尊者答言。此是第一世尊法之大將。能轉法輪。如來所記智慧第一。唯除如來。一切眾生所有智慧十六分中不及其一。但可略說。唯能盡其智慧之藏。王聞歡喜。即以百千兩金奉施此塔。即時歸命舍利弗。而作偈言。

解脫諸有結 名稱滿世間
於諸智慧中 是為最第一

復示於王目揵連塔令王供養。王又問言。此有何德。尊者答言。如來所記神足第一。能以右足動帝釋宮。復能降伏難陀拔難陀龍王。略而言之。不能說盡其功德彼岸。王以百千兩金供養此塔。王即合掌而說偈言。

歸命大名稱 神足第一者
於生老憂苦 而得於解脫

遂復示王迦葉之塔。舉手而言。此是摩訶迦葉之塔。亦應供養。王問言曰。有何功德。尊者答言。少欲知足頭陀第一。如來分坐而與令坐。佛自脫衣以與迦葉。憐愍窮苦護持佛法。今為略說。豈能盡其苦行功德。王以百千兩金施迦葉塔。即便合掌而作偈言。

坐於山窟 去除鬥諍
無諸忿怒 常行禪定
少欲知足 功德最上
我今頂禮 至心歸命

復示於王婆駒羅塔。教使供養。王言。此有何德。答言。如來所記無諸衰病少欲第一。未曾教人一四句偈王即使人持一金錢布施此塔。輔相白王。同是大德阿羅漢塔。云何獨以一錢用施。答言。以其自度不能度他人。是故唯以一錢與之。塔神不受還授與王。輔相復言。實是少欲。乃至一錢猶尚不取。尊者於是復示於王阿難之塔。語王供養。王言。有何功德。答言。如來所記總持第一。執持佛法念力智慧多聞如海。義妙言說人天供養。能知佛意一切善巧功德眾法之篋。王聞是語極大歡喜。以一億兩金布施此塔。大臣問言。云何諸供養中於此最勝。王言。以其總持法身之故。能令法燈至今不滅。阿難之力。譬如牛跡不受海水。佛智慧海阿難能受。以是因緣。諸供養中於此最多王已供養諸大弟子聲聞塔竟。歡喜敬禮尊者。塔合掌恭敬而說偈言。

設百千祀 方得為人
我今便為 不空受身
值良福田 具造人果
以危脆財 而修堅法
我所起塔 嚴閻浮提
猶如白雲 莊校虛空
我遭佛法 一切清淨

說是偈已作禮而去。阿恕伽王於佛生處塔。菩提樹塔。轉法輪塔。般涅槃塔。雖各各施與百千兩金。於菩提塔其心最重。所以者何。佛於此處成正覺故。於是已後所得珍寶。常以奉施菩提之塔。王第一夫人帝舍羅叉心自念言。王得好寶盡與菩提。曾不見與。即語真陀羅摩登伽言。汝能為我壞怨癡不。答言若與我金則能壞之。便許金錢。時摩登伽不解其意。謂為導彼菩提之樹。即結咒索繫菩提樹。而欲咒殺轉轉乾枯。王守樹人來告王言。菩提之樹今將欲枯。即說偈言。

如來在此處 覺悟諸世間
逮得菩提道 證於一切智
此樹今將壞 轉轉欲乾枯

王聞斯語悶絕躄地。以水灑面久乃得醒。啼哭而言。我見樹王猶如見佛。菩提樹壞我必定死。帝舍羅叉而白王言。菩薩樹雖死。我亦能與大王之樂。王言。菩提之樹非女人也。乃是佛得無上道處。帝舍羅叉聞是語已。心生敬悔語摩登伽言。汝今還能令菩提樹生如本不。答言。若不枯盡有少生氣能令如本。故於是乃解咒結縷。恒以千瓶乳灌。未久之間樹生如故。王守樹人復來告王。樹還復生與本無異。王聞是語踊躍歡喜詣菩提樹觀樹而言。頻婆娑羅王等所不能作。我於今日當作二種。云何二種。一者當造千杖寶瓶以盛香汁灌菩提樹。二者當作般遮于瑟極大之會。王便即以金銀琉璃作千寶瓶。滿中香湯心灌於樹。并眾花鬘末香塗香復莊嚴之。王自洗浴著新淨衣受持八齋。上高樓上遍觀四方。諸佛弟子聲聞之眾。修正見者諸根寂定摧滅欲結。人天阿修羅等所應供養者。願見憐愍。受我之請。諸樂禪定及智慧者。解脫眾僧最勝真子。善逝法中之所生者哀受我請。居住罽賓晝夜無畏。摩訶婆那離越諸聖亦垂哀愍而受我請。阿耨大池峻嶮之處。及與河邊諸山谷間舍利窟住者。香山住者。皆願垂矜受我之請。王如是請已。四方來者三十萬僧。十萬僧者是阿羅漢。二十萬僧者是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及清淨凡夫悉皆就座。唯留上座所坐之處無敢坐者。王問上座。以何義故。坐此空處。答言。更有上座當坐此處。王復問言。更有上座大於汝耶。夜舍答言。昔佛所記師子吼中最為第一。名賓頭盧跋羅豆婆闍。尊重於我。王聞此語衣毛皆豎。如迦曇花樹。
又問言。頗有得見如來者不。夜舍答言。有賓頭盧阿羅漢。見佛在時。王言。可得見不。答言。正爾。當來使王見之。王歡喜而言我得極大利益。今哀愍我第一得見賓頭盧。即便合掌瞻仰而待。見賓頭盧猶如半月亦如鵝王。與數千萬阿羅漢等從空中來下坐上座頭三十萬眾皆起恭敬。王見賓頭盧頭白眉秀。身體相好如辟支佛。即為作禮五體投地。嗚尊者足起而跪。說於偈言。

如來雖滅度 尊者補處生
哀愍垂教授 我當隨順行

說此偈已問尊者言。見如來不。答言。我見。色如金聚。面如滿月。三十二相莊嚴其身。梵音深妙大悲窟宅。王又問言。於何處見。尊者言。佛與五百阿羅漢等。在王舍城夏安居時。我在其中見盛福田。在舍衛國現大神變摧外道時。莊嚴化佛次第上至阿迦膩吒。我於爾時亦在其中。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諸天圍繞。來下之時我亦在其中。至僧伽戶沙池側時我亦在其中。蓮花比丘尼化作轉輪聖王。具足千子禮佛足時亦在其中。蘇摩伽帝滿富城內請佛之時。五百羅漢各現神變至滿富城。我於爾時化作寶山。寶窟中坐往滿富城。佛入王舍城次行乞食。汝以土施。羅提毱多合掌隨喜。佛記汝時我亦得見。王又問言。尊者。近來在何處住。尊者答言。在香山住。復問言曰。將從幾許。答言。六萬。大王且止。何須多問。日時已到可與僧食。食訖當更為王具說。王言。請從尊者教。先發起我念佛之心。灌菩提樹然後與食。王喚維那薩娑蜜多而語之言。我以十萬兩金施於眾僧。以千寶瓶盛滿香湯灌菩提樹。可打揵搥稱我名字用為檀越作般遮于瑟。王子駒那羅左右面立不發口言。便舉手指。我倍與之。見人皆笑。王亦自笑。語羅提毱多。汝所為也。答言。人眾極多貪福者眾。王復言曰。我以三十萬兩金奉施於僧。以三千寶瓶盛滿香湯灌菩提樹。時駒那羅復舉四指。王語羅提毱多。誰與我競。羅提毱多長跪而言。誰能敢與人帝共競。駒那羅嬰孩小兒與父戲耳。王石顧見駒那羅即語上座言。我盡庫藏一切宮人并諸輔相及與我身子駒那羅等。一切施僧。請稱我名般遮于瑟。布施已訖。僧為咒願。受咒願竟。於菩提樹四邊縛格。自上其上。以四千寶瓶盛滿香湯灌菩提樹。灌菩提樹已。欲與僧食。上座夜舍言。王遇勝福田。莫生優劣心。王自行食。乃至於沙彌。時有二沙彌行和敬法。一者以用施於彼。彼還以而與此。此以餅復施於彼。彼亦用餅還與施之。此更復以歡喜丸用施於彼。彼亦還以歡喜丸而復報與。王見是已笑而言曰。如小兒戲耳。時王行食到上座頭。上座問言。王見非威儀事。能不生嫌心耶。王言。不也。見二沙彌如小兒戲。上座言。大王。莫生譏嫌。此二沙彌是俱解脫阿羅漢也。王聞是語生歡喜心。而自念言。我今當施一切眾僧人一張。時二沙彌已知王心作是思惟。今當使王倍生信敬。於是二沙彌一者具鑊一者辦染具。王見是已。語沙彌言。欲作何物。沙彌言。王以我故欲與眾僧人一張。今辦染具。欲以染之。王聞此語。便自念言。彼二沙彌已知我心。王大歡喜。五體投地。禮沙彌足起合掌言。我之眷屬極得大利獲勝福田。今盡我力而用布施。語沙彌言。以汝之故。一切眾僧人與三衣。於是便造般遮于瑟以四十萬兩金國土宮人輔相己身子駒那羅等。盡施眾僧而還歸家。阿恕伽王信敬具足。起八萬四千塔。作般遮于瑟竟。閻浮提內多分之一信向佛法。

阿恕伽王第本緣

阿恕伽王弟名宿大哆。信敬外道譏說佛法。作是言。出家沙門無有得解脫者。時阿恕伽王語宿大哆言。何以知之。答言。諸沙門等不修苦行好著樂事故。阿恕伽王。語宿大哆言。汝今莫於不可信處而強生信。可信之處而不信敬。於佛法僧應生重信。阿恕伽王曾於一時共宿大哆出行遊獵。見一婆羅門五熱炙身。宿大哆心生信敬。往到其邊禮足問言。苦行以來經今幾時。答言。經十二年。常何所食。答言。食果食根。著何物衣。答言。著於草衣。為鋪何物。答言鋪草為座問言。汝今所行何事最苦。答言。唯見蟲鹿牉合之時欲心熾盛。以此為苦。宿大哆言。汝著惡衣服食於惡食。猶生貪欲。況沙門釋子著好衣服而食好食。能無欲也。我兄阿恕伽王無所別知。為諸沙門之所欺誑。時阿恕伽王聞弟此言。語輔相曰。善作方便使宿大哆令得信解。輔相答言。隨王教敕。王脫天冠纓絡服飾。著洗浴衣入浴室浴。輔相語宿大哆言。王若死者。汝當代之。今試著是天冠纓絡。為好不也。宿大哆即隨其語而便著之坐御座上。王出浴室見宿大哆坐御座上而語之曰。我猶未死汝已為王。便作是言。此中有誰。時有真陀羅。一手捉劍。一手捉鈴。前白王言。何所約敕。王言。宿大哆我今已捨。付汝治罪。輔相言。宿大哆是王親弟。唯願聽使懺悔改過。王言。用汝之語。聽七日為王。然後殺之。於七日中為作百千音樂。百千婆羅門合掌稱善。百千妓女圍繞給侍。有四真陀羅以血塗手。面狀欲殺人。在四門下高聲唱言。一日已過餘六日在。屠裂汝身分分肢體。絕斷汝命。將亡不遠。如上一日。乃至七日亦如是唱。七日既滿。將宿大哆至於王所。王問弟言。汝七日中極為樂不。宿大哆答言我。七日中。目不見色。耳不聞聲。鼻不嗅香。舌不別味。何以故。見真陀羅捉劍唱言。汝已一日為王。餘六日在。日日如是乃至七日為死火逼惱。思惟怖畏通夜不寐。有何樂也。王言。汝憂一身之死猶。尚不以王位為樂。況沙門釋子觀生老病死憂悲之苦。地獄種種燒炙之苦。畜生重擔更相殘害恐怖之苦。諸餓鬼等飢渴之苦。人中富樂。猶有八苦隨逐其身。況無福者。諸天雖樂衰退時苦。一切三界受生之類。身苦。心苦如是等苦之所逼切。五陰是真陀羅。六情如空聚。五塵如怨賊。三界皆為無常大火之所燒然。一切無常苦空無我。以是義故。云何當言沙門釋子不能苦行無解脫也。沙門之志。於諸樂事都無所染。譬如蓮花不著於水。厭患生死棄背世間亦復如是。云何不得解脫果也。阿恕伽王以種種方便教宿大哆。宿大哆於是合掌白王言。大王。我今當歸依三寶。阿恕伽王即抱弟頸而作是言。我欲使汝信敬佛法。故作是方便。不必殺汝。宿大哆即以香花供養佛塔。而聽說法。供養眾僧。便向雞頭摩寺到於上座夜奢之所。在前而坐。聽其說法。爾時夜奢觀宿大哆過去之世。種諸善根今已成熟。應當現身得入涅槃。即為讚歎出家之法。宿大哆聞是語已。便生歡喜。於佛法中欲求出家。即起合掌白尊者言。今願聽我於佛法中出家學道。答言。子先應當白王。宿大哆即往白王言。大王。聽我出家。我本狂醉如惡象無鉤。王以方便鉤我。令得柔伏調順。重垂哀愍聽我於彼大明之所修出家法。王聞是語。抱頸哀泣而語弟言。莫發此意。何以故。出家名為受醜陋法。著糞掃衣食於乞人。所棄之食。宿則樹下鋪以草葉。病則服於陳棄之藥。汝少來婉樂不堪受此飢渴寒熱。可息汝心。宿大哆言。我今不為厭患王位。亦復不求天上之樂。亦復無有眾苦惱逼。亦不貪於錢財珍寶。亦不怖畏怨敵之難而求出家也。唯畏生老病死之苦而求出家。為得涅槃而求出家。王聞是語。舉聲大哭。宿大哆言。王不須哭。生死輪轉不曾休息。會必別離。何用哭為。王言。汝今並可試學乞食。坐此樹下草鋪上宿。於是便與缽盂錫杖。使從宮人次第乞食宮人皆與美好飲食。王責宮人言。何以與彼好美飲食。與粗惡食使令調習。宮人受教與粗惡食。得亦復食不生增減。王見是已。即語弟言。聽汝出家。汝若出家。必來見我。宿大哆既得聽已。向雞頭摩寺而生念言。若我於此出家必多妨鬧。即便往至他方遠國出家學道。精勤得阿羅漢道便生心念。昔阿育王與我要言。若出家者必來見我今宜往見。即於中前著衣持缽詣花氏城。漸次乞食到王宮門。語守門人言。宿大哆欲求見王。守門之人即往白王言。宿大哆今在門外欲見於王。王言疾將來入。宿大哆入王門。阿育王見其弟便下御座。五體投地為之作禮。起而合掌看宿大哆。泣淚而說偈言。

一切有生類 聚集為歡喜
我今觀汝眼 不見親愛相
汝必得勝果 甘露滿汝心

羅提毱多見宿大哆著糞掃衣執持瓦缽。平等乞食好惡皆受。亦向於王而說偈言。

觀宿大哆 少欲知足
所作已辦 故能歡喜
棄王種族 并花氏城
珍寶庫藏 及與榮祿
如捨涕唾 履行聖種
永斷結使 滿足王種
得大名稱 莫不歡美

於是阿恕伽王。扶宿大哆著御座上。以上妙飲食手自過與。飲食已竟行清淨水。取一小座在前而坐求使說法。宿大哆便為說偈。

王位尊豪莫放逸 三寶難值當供養

說此偈已從座起去。王與五百輔相城內人民。圍繞恭敬送到門外。是名現證沙門之果。宿大哆作是念言。我兄昔以多種方便化我令入佛法之中。今當使彼增益信敬。即踊身虛空作種種變。阿育王與諸群臣舉手說偈。

斷絕恩愛親 如鳥飛空去
我為王位縛 保愛於世事
嫌呵譏賤我 而自獨解脫
如此之果報 由心得自在
禪定之果報 愚闇盲不見
汝今飛騰去 破我之憍慢
我智力亦微 使我得厭離

於是宿大哆飛向邊地。到他國已即遇大病頭髮除落。王聞其病遣醫齎藥往彼療治。病得差已髮生如故。遣醫還去。後宿大哆食酪之時。身則安隱為易得故。徙就曠野放牧邊住。時弗那槃達有尼乾陀弟子。畫作佛像而令禮拜於尼乾子像。時佛弟子優婆塞者語阿恕伽王言。外道尼乾子弟子畫作佛像。令禮拜外道尼乾子像。王聞瞋恚即便驅使。上及四十里夜叉鬼。下及四十里諸龍等。一日之中殺萬八千尼乾陀子於花氏城。花氏城中復有尼乾子。亦畫佛像令禮拜外道尼乾陀像。時有優婆塞已告於王。王聞大瞋捉尼乾陀并其眷屬以火燒殺。擊鼓唱言若有能得尼乾子頭當賞金錢。後宿大哆於尼乾子舍寄宿。著惡衣服頭髮極長。與尼乾陀子形貌相類。有鬼持刀在一面立。宿大哆自生念言。我之宿緣應為此鬼之所殺害。時鬼謂是尼乾陀子。即便斬頭。持至王所而索金錢。王見識是宿大哆頭。復聞一臣道外沙門被殺者多所有者少。極為懊惱悶絕躄地。以水灑面久乃得蘇。輔相白王言。今諸沙門濫死者多。王當施於沙門無畏。王即作號令言。自今已後一切沙門制不聽殺。諸比丘等心生疑網。而問尊者優波毱多言。有何因緣。宿大哆為鬼所殺。答言。若欲知者。至心諦聽。過去之世有一獵師。水邊著罥。有辟支佛乞食來過。在其罥邊樹下而坐。時彼獵師不能得鹿。自思惟。以何意故。鹿今都不近我罥耶。便四顧望見辟支佛於其罥傍一樹下坐。即以劍斬頭。爾時獵師今宿大哆。是以其往昔斬辟支佛故。墮地獄中。無量億劫受大苦惱。乃至得道。猶為此鬼之所斬殺。比丘問言。復以何因緣生貴族成阿羅漢。答言。過去久遠迦葉佛時供養眾僧。以此福報得生貴族。又於爾時信心出家。一萬歲中修行梵行。由是善因今成羅漢。

阿育王傳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