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傳記卷第九 輸入者 毛小燕 校對者 毛小燕 心寂 改稿者 江 進 聽聞利益第十一 附出輕毀見報 光明女一 妙意天二 昔商主三 旃陀羅子四 鴿兒子五 範良子六 外沙彌七 廣法譽八 毒蛇九 舍衛王十 潯陽女十一 雍沙彌十二 朗獼犬十三 魏蝙蝠十四 隋獼猴十五 月支鬼十六 陽處女十七 無垢友十八 尼智通十九 沙彌藏二十 僧孝慈二十一 唐嫉女二十二 佛在世光明女一 昔佛在世時有一人。名曰光明女。此人本依聞法華經。命終生忉利天。其父母拾集兒骨。造塔供養。爾時其天兒。天眼而見下來白父母言。我汝兒。生時一聞法華經。此亦不自聞。唯伴來率聞法華經。故我副去一座暫時聞法。依此善因。得生天上。父母不信。又問。以何知之。我等兒。爾時天兒言。我櫃內父母賜白玉十枚置在。以此物知之。爾時父母開櫃見者。如天所言。白玉十枚藏置在也。天兒云。所勸他聞尚生天。何況自進聞。躬讀誦也。幸願父母同我為。然忽不現。爾時父母。戀慕兒德。同勤精進。生在彼天也(出要集)。 佛在世妙意天子二 昔佛在世時有一天人。來詣佛所。讚歎佛已。還於天上。阿難白佛言。此天有何宿福。威德殊特。見佛聞法。佛言。此天子者。是阿闍世王伴。荷輿來至佛所。聞法華經。乘斯聞法善。生在第四天。初生之時。便識宿命。來至佛所。於當來世。當得作佛。號曰妙意。十號具足。皆是得聞法華之力也(同集)。 迦葉佛末法商主三 昔迦葉佛末法之中有數人無名。結伴採寶往海道頭。打於揵搥。群中一人是商主也。問云。何有所為乎。或人答曰。講法華經。一人勸伴。敢不從去。獨進預座。聞講說畢。從座退散終入海。不覓財忽遇惡風。船覆人盡死。唯一人遺矣。彼夜教夢云。汝聞講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由此功德。得免死難矣。彼時一人者。今提婆達多是也。漂死者俱伽離央俱羅等也。爾時商主歸心法華。建立精舍。傳其芳名。釋迦法中亦以為稱矣(同集) 王舍城旃陀羅子四 昔天竺摩訶陀國王舍城中有旃陀羅。名惡意。有一男子。初生之時眾毒雨宅。號曰毒意。殺害生命心無慈悲。若人犯法王就毒意。即入火坑。永不得活。耽酒肉面色如血。見者忙怖失神識。為劫盜故。夜往詣僧房。比丘誦經。隨釋其義。即法華經譬喻品奧偈也。毒意聞之起悔心。即還不久遭鬼病。吐血而死。父母捨塚間。狐虎豺狼敢不食噉。如朽株而臥。已過七日還活。於塚間悲泣。投身大地。親友來問。敢不酬答。時父母是謂妖媚。皆捨而去。時有一沙門。往塚間觀惡露不淨。次見毒意。問汝鬼媚歟。答不。復問。何故悲泣。答曰。吾是王舍城旃陀羅惡意所生毒意是也。愚頑不識因果耽嗜酒肉。宰殺生業。生業既盡。初死之時。見八人阿防夜叉。三人持鐵棒。二人擔火車。一人持鐵繩。一人持神囊。一人捧火籠。驅吾入火車持棒。率在三方相副。火籠在頭上。隨振火迸如鐵火。繩率在前導。各口吐火炎。二呵責之。汝閻浮惡人。惡果忍不。爾時五體燒折。苦痛無量。適到大城門外。閻魔大王五道大官。於門外露地而坐。杻械枷鎖反縛面縛罪人。千萬在庭。推問輕重。加杖捶見我來呵責言。汝依宿業生旃陀羅家。倍犯重罪。報在阿鼻。無量劫中不聞三寶名。不得人身分。即召棒率。欲加打捶。時有一道人。來至王所。王臣冥官。如風靡草。王胡跪。道人謂王曰。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唯我一人能為救護。毒意既聞法華句偈。罪即輕微。應妨人間。王敬白言。唯願人尊。我賜恩赦。即放毒意。即時道人。以錫杖示歸路。七日還活。親屬來問。吾不酬答。皆是惡友不可親近。唯願沙門慈悲覆育。聽我出家。即將還寺度為沙彌。勤行精進。諸親屬等。聞之發心同出家。即生見佛矣(出要傳)。 貞觀鴿兒五 并州石壁寺。有一老僧。禪誦為業。精進染行。貞觀末有鴿巢。在其房室楹上。哺養二雛。僧每有餘食。恒就巢哺之。鴿雛後雖漸長。羽翼未成。乃並學飛。墮地而死。僧收瘞之。經旬之後。僧忽夜夢。二小兒白之曰。兒等為先有小罪。遂受鴿身。此來聞讀誦法華經及金剛般若經。既聞妙法。得受人身。兒等今於此寺側十餘里其村其姓家。託生為男。十月之外。當即誕育。僧乃依期。往視見此家。一婦人同時誕育二子。因為作福月齋。僧呼鴿兒。並應曰諾。歲餘始言。鳥聞經尚成人身。況人情乎。 長安縣蔚範良子六 長安縣蔚範良。家大富無繼子。祈長沙靈像。生一男子。生便發言。至三歲方辨世俗言詞。識知書典文。人皆謂神兒。無師自然誦通法。華經第三第四兩卷。餘不能誦。父母亡死。厭世出家。名曰法。深解兩卷義趣。餘未明了。蔬食苦節。若誦若解。唯有二卷。不假功用。情懷疑網。欲知先業。祈誓多日。感夢云。前世罪業受鼠身。在逍遙園中。入翻經館。聞法華經第三第四餘未聞。間諸僧驅出。以彼聞法改報。生人間為男子。前已聞故。自然解了。餘未聞。無宿因故。不能誦得。亦不解義。今身修行。將來得悟。勤行受持。暫時不廢。億億萬劫得聞是經。努力莫空過。流淚悔過自責矣。 外國得通沙彌七 昔外國王懷不信。唯事自在天。時有一沙彌。年二十有餘。深入無生。頗得通智。識知三世事。國王聞神異。遣使請來談佛法理。王生信心。捨邪歸命正法。即告王言。大王將聞正法。王曰。聞法有何功德。曰聞法功德不可思議。其福無量。大師釋迦。於初發心之時。一偈捨身。遂致得佛。亦如法華云。聞法歡喜讚。乃至發一言。即為已供養一切三世佛。其功德輕少耶。昔大雪山中有寶塔。於中安置法華梵夾。有一老僧。止住其中。受持讀誦。塔傍有石窟。中有二野干久住。老比丘初來時。一野干恐怖遠去。遊止林藪。一野干居於窟。恒聞比丘誦經。時屬風寒。雪積失路。愛法音故在窟中。餓死生人間。悟解妙法。深入無生。現前見十方諸佛。其怖畏去野干。住塔邊影下故。其福作國王。不聞正法故。妙法未染其心。彼去野干豈異人乎。汝大王是也。聞法野干今吾身是。以昔朋友故。宿緣所追化悟大王。說此語已。示神通事。因忽不現。王感悟流淚。國位委太子。出家學道得順忍焉(出西國傳)。 廣州法譽八 廣州法譽。其性粗惡。無惡不造。其人命終。至閻羅王廳。王敕錄官。撿此人所造之罪福札。錄官敕馬頭牛頭大力羅剎婆將來其札。爾時六人。從座而起。向東北方。行入大鐵扉藏。取出鐵札。積滿三車。六人力卒竭力牽引。而來至廳前。王使諸錄史官撿挍。唯在記錄惡。無記善札。諸錄史白王言。全無記善。王嗔恚曰。汝最惡入寶山虛手歸。告錄史曰。三車札盡不。史言。二車既盡。一車將盡。王言。更細求挍。即如王敕更細撿挍。中古小札之端。錄附一善。所謂法譽往詣僧伽藍。說法華經。暫時聽聞講說。如札白王。王言。善哉法譽有大功德。五十隨喜之功德。尚勝二乘之極聖。況初會聽聞。豈無滅罪。既依聞法華經故。罪即除滅。此人可生天堂。乃放還人間。王更敕吏。惡業雖無量。不如一善。何不賞其一善。汝等將可燒惡錄札。即如王敕。燒記惡札。法譽矚目而坐。生希奇念。蒙放恩活。對親屬說此因緣悔謝矣。 毒蛇生天九 昔外國有一比丘。坐禪誦法華經。城邑喧雜。靜散相乖。捨聚落憒鬧。移居深山。鳥路交通。人跡永絕。晝夜坐禪。禪餘暇誦經。其山陰有大蛇。以惡業因緣故。無量毒蟲。聚集之所唼食。遙聞人香。宛轉腹行。趣向僧處。此蛇昔佛弟子。聞法音流淚。毒虫食息。苦痛暫除。歡喜不害比丘。常住僧邊聞經。僧不知有大蛇。乞食已訖。還所止見大蛇蟠。即生驚怖語惡蛇。汝早去早去。若無惡心即近住。蛇聞此言近來常住。聞誦經聲。至食時含果來供養之。如此日日來。後時良久不來。比丘怪之登峰見下。幽谷臭穢。即下見懸高木枝吐果而死。比丘見悲愍。為咒願報恩還所止。爾時天雨種種雜華滿山谷。來下比丘僧室。種種供養之。飛騰空中。比丘曰。汝誰天。答吾是公弟子山陰大蛇。依聞法力。捨身生忉利天。今為報恩來下而已。天又曰。吾生天上。見一天子。從手放光。掩閉諸天。問因緣答。吾在人間。書寫法華。生此天中。以是因緣。手放光。或天口放光。問因緣答。吾先世讀法華。凡所有天眾。多無解而行法華人也。說此事已。還於本天。比丘手記置。收室柱內耳(出外國記)。 舍衛城波斯匿伽羅王十 昔如來滅後五十年中。舍衛城有王。名曰波斯匿伽羅。此即波斯匿王玄孫也。有二大臣。一名流水。一名行雨。輔佐王者。覆育人民。爾流水駕車。欲入王宮。外國有一阿羅漢聖者。名曰毘沙尸利密多。容儀挺直。行步庠序。流水見生尊重。還駕問訊。聖者何處來。有何所求。答我是外國吳興山比丘聖者陀俱羅弟子也。師指我巡撿此國。是故來入也。流水勸請聖者。唯願尊者。慈悲枉駕。我欲供養。即默隨情。流水還家。香湯沐浴。具備聖禮。行食已請說小法。尊者說十二因緣。兼讚摩訶衍深旨。如是時間經三日。王召流水。流水恐違命。王具問不來由。流水白王。王大嗔怒。與餘臣評議其罪過。爾時行雨白王言。大王將召旃檀木及青蓮華三莖。王諾。以責之時。流水白王言。待七日。王許之。即還著蔽衣憂若。時屬冬氣。青蓮華何求。旃檀在摩黎山。毒蛇圍樹不可近。設蛇去相似木多。將知何木。時聖者毘沙尸梨蜜多在吳山。以天眼觀視。具知其情。來至流水宅。問訊安慰。知故問。即答上狀。聖者吳山頂有大池。四時皆生水華。池岸有旃檀。大龍守護之。君往彼池。稱南無佛。龍知佛弟子。敢不加害。即請聖力到池邊。稱南無佛。龍起慈心。隱形而住。流水取華及木。將還本路。龍化作優婆塞形謂大臣。我是汝君主大王波斯匿迦羅之父。其名曰羅闍。以非法治國。以邪惡意。不信福田。自不行十善。民亦隨王行惡。以是因緣故。受毒龍身。百千毒虫。食噉身分。三勢苦痛。不可堪任。唯願為修出離業。救我苦惱。流水曰。大王舊君吾受持佛所說芬陀利修多羅。若聞信受必生天上。即誦修多羅一品。優婆塞兩目出淚憶吾昔。道人汝早還。吾聞法力。助昔日行當生三十三天。各辭別去。流水還王宮。以二種物。奉上大王。王生希念問由來。即具答。王不信之。先王治國。受佛禁戒。豈生惡趣成毒龍。又發願。此蓮華實父池所生者。三月莫萎落。即收藏中。三月後其華鮮生如本。王及諸臣。信受此事。開藏修福。王臣共到吳興山。龍死臭氣滿山。即收骨還起塔。塔上忽有光明雲蓋。中有一天告大眾。吾聞法華。助往日緣。離苦得樂。復生何處。答生金色世界。即說偈曰。 釋迦滅後諸眾生 一聞法華四句偈 文殊隨順不捨離 隨願即生金色界 說是偈已。隱而不見(同集) 潯陽湖海女十一 潯陽江湖邊。有一客老女。不知何處人。亦失姓。耽魚肉不識因果。買賣魚鱗。貪收其利以存活。亦無他業。一生空過。失人間利。死至閻魔王所。王問。汝生人界修何善根。女默無言。王復問。汝全無善不。女憶知。昔求魚肉利出巿。大雲頓興起。暴雨頻下。江湖滿水。不能往還。半日寄潮堂。聞講法華。此非大善耶。即以此答王。王言。甚微妙善。今放汝還人間。但汝罪業受苦處能見不。答未見。王召一人冥官。相共遣海畔。見海濱有百千捕魚人。皆以鐵繩束其頸。杻械枷鍱。纏絡其身。從空中大火輪下。當罪人頂。火論入身剎那燒盡。暫時死生三十餘返。各叫喚曰。痛哉。吾等昔恣殺生命。而活吾命受大苦。唱此言已僻地。眾多獄卒。手執釰刃割身肉。折骨破髓。各各食噉已。還吐骨肉活如本。如此罪人受苦處。無量無邊。冥官告女言。汝當往彼處可問作何業受此苦惱。忙怖不欲問。官即問。汝等作何罪業受此苦。罪人答曰。吾等愚癡。殺魚龜為食。買魚肉以求活利。以是因緣故受苦。如斯次第巡撿。有獄卒而無治罪人。即問。何故汝空手無治罪人。答潯陽江湖邊有老女。為治彼業而在此處。彼依聞法華故。免脫地獄。是以空手而坐。是時老女。舉聲唱如是言。南無妙法蓮華經。聞是語已。無量罪人。欻然不見。官及女還白王。王言。吾誤吾誤。遣汝使見受苦之人。彼聞妙法言。罪滅生天。汝還人間。告江頭人。以明善業果報(云云)老女得活。對江頭人說此事。親傳聞在實矣。 雍州醴泉縣沙彌十二 醴泉縣徐高思有少兒。生年七歲。受五戒為沙彌。師事大德。有相師見沙彌云。此沙彌明敏。眾相自足。但短壽。父母聞之憂惱。沙彌依緣往鄰縣遭雨入精舍。有一僧誦法華經。沙彌聞經。歡喜白僧。吾辭父母。將隨師役仕。雨止出寺。至家經三日。先相師尚在。見沙彌云。汝既正壽九十有餘。有何異術。沙彌云。吾聞經心愛樂。此外亦無他事。相師善哉。大乘有不思議力。聞者延壽矣。 南陽僧法朗猴犬十三 釋僧朗一名法朗。俗姓許氏南陽人也。年二十餘。欣欲出家。尋預剃落。栖止無定。多住鄂州。形貌與世而殊有奇相。飲噉同俗為時共輕。常養一猴一犬。其狀偉大。皆黃赤色。不狎餘人。惟附於朗日夕相隨。未曾捨離若至食時。以木盂受食。朗噉飽已餘者。用餧同器。食訖猴便取盂戴之。騎犬背上。先朗而行。人有奪者。輒為所昨朗任犬盤遊。略無常度。陳末隋初。行於江嶺之表。章服粗蔽威儀越序。杖策徒行。護養生命。時復讀誦諸經。偏以法華為志。素乏聲哢清靡不豐。乃潔誓誦之一坐七遍。如是不久。聲如雷動。知福力之可階也。其誦必以七數為期。乃至七十七百七千逮于七萬。聲韻諧暢任縱而起其類。箏笛隨發明了。故所誦經。時旁人觀者視聽皆失。朗脣吻不動。而囀起咽喉。遠近亮澈。因以著名。然臂腳及手。申縮任懷有。若龜藏時同肉聚。或往酒席同諸醼飲。而嚼豬肉。不測其來。故世語曰。法華朗五處俱時縮豬肉滿口顙。或復巡江洄泝拱手。舟中猴犬在旁。都無艤棹。隨意所往。雖淩犯風波。眴息之間。便達所在。後猴犬死。有人夢。猴犬是朗宿世朋友。聞法華故。捨壽生天。畜生尚狎持經者。聞誦經聲生天。況人乎。 魏常山衡唐精舍蝙蝠十四 常山衡唐精舍中。有數十蝙蝠遊化。沙門止宿寺中。誦法華經。蝙蝠愛樂法音在壁中。壁頓落一時命終。僧見其死咒願。汝既聞法華。必生天上。過三日後。僧夢數十天人。身帶光明。來謁僧曰。我等此伽藍中聞法故。捨身生四天王天。以本緣所起來辭。僧取蝙蝠埋土中。其上立塔。稱曰蝙蝠塔焉。 隋吳郡虎丘山獼猴十五 隋末有遊化沙門。不知其名。入虎丘山。誦法華經。一夏九旬。其山有獼猴群。數過一百。獼猴群中有一老猴。身毛純白無聲數日。在傍樹上聞經。夜尚在樹。不去朝見落死。僧生悲心為咒願。以石埋之。後時夜誦。漸至三更。空中有聲云。我是老獼猴。依聞法力。生第二天。欲報其恩故來下。以珠十枚施師。作是言已後無聲。明日見窟前。其珠現在。收為經軸。暗夜放光。以經收石窟。遠見窟上有光。近即滅而已。 月支蘇摩耶菩薩所見餓鬼十六 昔月支摩訶衍傳法菩薩。號曰蘇摩耶。傳持摩訶衍大寶藏。師徒訓化。月支古俗。號曰摩訶衍提婆菩提薩埵。將諸弟子。遊化諸國。至師子國邊境海畔前行。路見五百餓鬼。忽然微笑。彷徨不進。弟子怪異問因。答我見五百餓鬼。飢虛窮乏不聞飲食名。見我前進。流淚請救濟。即問。汝等住海渚幾時。答曰。不識幾時。唯見此海七返興敗。菩薩言生死無邊際。汝知幾時。復問。飲食已來如何。答曰。我等得少涕唾。觸口脣已來。經七百年。久久求食不得。設得少尿水。入口成火灰。復問苦何。答受苦不可稱盡。且一日所受苦。三時不同。朝眾多琰魔卒來。以熱鐵丸含口。以鐵棒而打擲之。身成火灰段段壞盡。涼風所吹。還活如故。即嗔吐火呵責言。汝昔貪食。獨口食之。飽吞熱丸。美味有不。呵責已了還去。我等身心苦趣萬死萬生。日中百千軍騎來至。步軍雜役。鑊湛融銅。持用而來先捧鐵刺者。來打我等頭。令坐海渚。次鑊使來至。以融銅灌口云。汝等謗大人。獨食不施。融銅味不。時眾多軍騎。馳後馬以火箭射之。如人間射的。中毒火箭。宛轉躄地。涼風所吹還活如故。夕百千鐵狗鐵烏狐狼等來。牙齒如刃哮吼馳走鬥諍抯掣。啀齜食噉至曉更散。如此等苦。百分之一。不可具說。願尊慈蔭。蘇摩耶告曰。汝自作業還自受。如何他人力所及。復問。汝等憶宿命業不。答自爾力故。憶知宿作。我等於無量劫前。作出家眾。不持淨戒。守護田業。慳貪不施。若得食味。屏處獨食。打驅犬烏。死後受此報。菩薩生悲愍。為分別薩達磨芬陀利修多羅等深法。五百餓鬼目出喜淚。歡娛受樂。菩薩前進。到師子國。夜宿空亭至三更。五百天子。來至空亭。各以一枚真珠。供養菩薩已白言。大士我等是海渚餓鬼。乘聞法善生天上。思聞法恩故。以天上福來。最初供養之。即還天上。菩薩自手記因緣。號曰救餓鬼記。 潯陽處女十七 唐總章年中。外國沙門。名達磨跋陀。唐云法賢。無奈何事。來至潯陽。容儀挺特。色貌端正。誦法華等大乘經凡三萬偈也。音聲愛雅眾所樂。時有處女。形貌偉麗。具解六十四態。初見沙門。生愛染心。靜夜近僧。宿誦提婆達多品龍女文。女雖不了梵文。聞誦聲發信心。止染心而還。時海水波濤船漂。有一人丈夫。接持置岸。都不濕裝服。在宿夢有前丈夫謂女。汝聞法華提婆達多品。淨心信敬。免漂沒難。若能修行不受女身。女夢覺悲喜悔過尋僧。不知去所。既厭女身。出家為尼。詣五臺山而住。空慧比丘尼是也。 西域毘末羅密多十八 昔西域有大論師。名毘末羅密多。秦言無垢友。罽賓國人也。於薩婆多部而出家。博學多聞。兼括三藏奧義。巡遊五竺。聞華嚴法華般若等甚深奧理。心生不忍。歎曰。天親論主。恣挫小義。顯大乘法。製十地法華等論。隱蔽薩婆多本宗。吾逝五竺。究本宗源盡所知。當製作眾論斷絕大乘經典滅天親名。薩婆多一宗。閻浮盛行。四海歸潮。說是語已。頓發狂亂。五舌重出熱血流面。論師知壽已盡悔過曰。大乘者究竟教。理味幽遠難信解。我以愚癡故。起邪智心。抑挫大乘滅身。宜矣。敢告學人。厥鑒斯在。各慎爾志。無懷疑謗。即時地震烈。身壞命終。其死處地。陷為深坑。賢聖見者歎曰。哀哉。論師三寸舌毀呰大乘。現生五舌。情執隆盛。當墮無間。焉異調達。弟子等為懺悔設齋。讚大乘義。論師示夢云。吾欲滅大乘墮阿鼻。然聞芬陀利等大義故。熱火如人間溫泉。在地獄說法義。如陀羅尼菩薩等。聞者離苦。閻魔天子。勸請出獄故留說法。若聞大乘種在藏識。即入即出。更不重入故也。汝等精勤修習大乘。莫自疑悔。弟子為建塔。安法舍利矣。 尼智通十九 尼智通少出家。住京師簡靜寺。信道不篤。元嘉九年。師死罷道。嫁為魏郡梁犀甫妾生男。六七歲家甚貧窮。無以為衣。通為尼時。有數卷素無量壽法華等經。悉練擣之。以衣其兒。居一年而得病。恍惚驚悸。竟體剝爛。狀若火瘡。有細白蟲。日出升餘。慘痛煩毒。晝夜號叫。常聞空中語云。壞經為衣。得此劇報。旬餘而死(法苑第十八云出冥祥記也)。 沙彌雲藏二十 沙彌雲藏。少出家傳持阿含。貧道乏衣服。冬屬寒氣。身凍寒苦。入古精舍。得法華經五六卷。綴為紙衣。見者寒心。未越冬季。忽發顯癩病。眉毛皆落。微瘡遍。初如粟次如豆。七日之中。身破烈而卒。見者歎曰。惜哉。雲藏輕大乘。損失二世利矣。 慈門寺僧孝慈二十一 僧孝慈。年可五十。幼少已來。依投信行禪師。說三階佛法。以修苦行。常乞食為業。六時禮懺。著糞掃衣。隨所至處。說三階佛法。勸誘朦俗。每說三階佛法時嘗言。不合讀誦大乘經典。若讀誦者。入十方阿鼻地獄。急須懺悔。後於一時在岐州。說三階佛法。于時有一優婆夷。持法華經。又勸有緣。誦持法華經。其禪師孝慈。勸彼持法華經優婆夷等言。汝等持法華經。不當根機。合入地獄。勸令捨誦。遂有數箇優婆夷捨持經。於時禪師處眾中懺悔。持法華經罪其元首。勸持法華經。優婆夷情中不忿。遂於大齋日。禪師為眾說三階佛法。當此時座下萬人以來其優婆夷。於大眾中。燒香發願言。若某乙持法華經。不稱佛意。願某乙見身著惡病。令大眾共知持法華經得此罪報。又願生身。陷入阿鼻地獄。願眾同見。若某乙持法華經。稱順佛意。禪師亦爾。當此優婆夷發願之時。其禪師被神打。失音不語西高座上唱集錄者。亦失者不語。下既有五箇老禪師。亦失音不語。其先捨誦法華經。數人因此既發心。誦法華經更生殷重。 唐襄州優婆塞後妻二十二 襄州有優婆塞。家甚富貴。畜養二女。以為妻室。本妻慈悲仁讓。特受持法華經提婆品。晝夜不廢。末婦嫉妒隆盛。恒窺前妻短。他行之隙。入本婦家。嗔恚以右足踏經。即還宿室頭痛三日方死。上心少暖。家人厭惡其嫉。不殯葬之。一日一夜方還活。悲泣悔過。對本婦曰。吾以愚駭妒君。謬踏所持經。被閻王責。二人使官被驅。到王所誡惡。我足下有金色文。王見歡喜曰。此是法華提婆品文。汝以右足踏經文。文移足救汝。逆蒙利益。是故言驗矣。以是因緣被赦還活。倒於大地。還依地起。今對君悔。不念昔惡。遂出家為尼。不知所終矣。 法華經傳記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