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明最勝王經註釋卷第八 輸入者 劉映霞 金光明最勝王經大辨才天女品之餘 爾時憍陳如婆羅門說上讚歎及咒讚法讚辨才天女已(自下第四。陳如教請加被。前請求辨之法。此請求時加被令得。大分為四。初結前生。二南謨下正教請加被。三爾時辨才下天女讚勸修行。四陳如歡喜頂受。初中有二。此初結前。) 告諸大眾。仁等若欲請辨才天哀愍加護於現世中得無礙辨聰明大智巧妙言詞博綜奇才論議文飾隨意成就無礙滯者。(生後。有三。初告眾。二標所求。收生下啟論摶求法中。初總舉四辨及智。聰謂能領。明謂能悟。智謂能妙下別舉四辨。巧詞者詞無礙。博綜者法義無礙。論議文飾者樂說無礙也。) 應當如是至誠慇重而請召言。(生下南。如文。) 南謨佛陀也。南謨達摩也。南謨僧伽也。南謨諸菩薩眾獨覺聲聞一切賢聖。(正教請加初。有二。初請佛加被令得。此中有三。此初歸敬三寶。) 過去現在十方諸佛悉皆已習真實之語能隨順說當機實語無虛誑語。(讚佛語等為請所由。有三。此初讚讚實語。實語??讚妄以讚何益。有三。初讚因。次讚果。後隨喜。此初也。) 已於無量俱胝大劫常說實語。(讚果。) 有實語者悉皆隨喜。(讚隨喜也。佛有喜無量故。不嫉生得。故讚加彼也。) 以不妄語故出廣長舌。能覆於面覆瞻部洲及四天下。能覆一千二千三千世界。普覆十方世界。圓滿周遍不可思議。(此讚語具。) 能除一切煩惱炎熱。敬禮敬禮一切諸佛如是舌相。願我某甲皆得成就微妙辯才。至心歸命。(此讚利益。以能益故。所以請加。) 敬禮諸佛妙辨才 諸大菩薩妙辨才 獨覺聖者妙辨才 四向四果妙辨才(請辨天等加被令得。於中有二。初禮所求辨。後敬禮無欺下請加令得。初禮所求辨中。敬禮二字舉能敬。次諸佛下二十四頌辨才是所禮求。後所有勝業下即請彼能成之者資我令得。六頌中初一頌半聖者。辨。餘天及神仙辨才。聖中今此一能成之人。) 四聖諦語妙辨才 正行正見妙辨才(此半頌明辨所說。略舉三類顯一切法。正行有六。謂最勝‧作意‧隨法‧離二邊‧差別‧無差別正行。依行六度各有六正行。廣如辨中邊論。正見有十一。苦諦有八。如病‧癰‧箭‧障‧無常‧苦‧空‧無我為八見。觀集為結。觀滅為離繫。觀道為能離繫見。加上十一。) 梵眾諸仙妙辨才 大天烏摩妙辨才 塞建陀天妙辨才 摩那斯王妙辨才(初梵眾即仙。以離欲故。或梵天與仙各別。初解為正。次大天鄔摩者。此是欲界大自在天女。名烏摩。烏摩此云止。以女欲嫁其父大天止而不許故。云大天止。次塞建陀者。此云蘊。西方呼場及肩等名為蘊。謂積物故。次摩那者。此云慈心。) 聰明夜天妙辨才 四大天王妙辨才 善住天子妙辨才 金剛密主妙辨才(此四如文。) 吠率怒天妙辨才 毘摩天女妙辨才 侍數天神妙辨才 室唎天女妙辨才(初吠率怒此云多手。那羅延之別名。毘此云種種。摩此云業。舊云毘首。) 室唎末多妙辨才(羯摩天室唎天者。此云吉祥。) 醯哩言詞妙辨才 諸母大母妙辨才 訶哩底母妙辨才 諸藥叉神妙辨才 十方諸王妙辨才(初室唎末多。此云吉祥惠。次醯哩。此無可翻。次訶哩底者。此云青色。) 所有勝業資助我 令得無窮妙辨才(請加令得。) 敬禮無欺誑 敬禮解脫者 敬禮離欲人 敬禮捨纏蓋 敬禮心清淨 敬禮光明者 敬禮真實語 敬禮無塵習 敬禮住勝義 敬禮大眾生(自下二十五頌頌請加令得。大分為七。初十二頌歸禮菩薩請加令得。次二頌半請聲聞加。次二頌半請色界天加。次二頌請欲天加。次五頌請八部加。次一頌請餘人天加。次一頌請法界有情加。初中分三。初七頌請加令得。次三頌請加令得如來辨。次二頌請加令得佛及聲聞等辨。菩薩辨此中有二。此初二頌半總禮一切菩薩請加。次四頌半別禮天女請加。此初總也。讚十德。一離慢無誑德。二證真擇滅德。異二乘故。三不染五塵德。四能離纏蓋德。五無漏恒行德。六破愚生智德。七說必契境德。八初諸習氣德。九任運證真德。十將導有情德。十句經文如次配釋。其文可見。) 敬禮辨才天 令我詞無礙(自下別請天女。分文為五。此初半頌請詞無礙。) 願我所求事 皆悉速成就 無病常安隱 壽命得延長(此一頌請無病延年。為利有情故。不貪世命。) 善解諸明咒 勸修菩提道 廣饒益群生 求心願早遂(此一頌請解明咒勸習菩提。) 我說真實語 我說無誑語 天女妙辨才 令我得成就(此一頌明己實求請加令得。) 唯願天女來 令我語無滯 速入身口內 聰明足辨才(此一頌請求天女入身加被。) 願令我舌根 當得如來辨 由彼語威力 調伏諸眾生 我所出語時 隨事皆成就 聞者生恭敬 所作不唐損(自下請如來辨。文分為三。初二句請。次一頌半明求辨才意也。) 若我求辨才 事不成就者 天女之實語 皆悉成虛妄(此一頌反成天語不虛我求必就。) 有作無間罪 佛語令調伏 及以阿羅漢 所有報恩語 舍利子目連 世尊眾第一 斯等真實語 願我皆成就(此二頌請加令得佛及聲聞等辨。其文可見。) 我今皆召請 佛之聲聞眾 皆願速來至 成就我求心 所求真實語 皆願無虛誑(此一頌半請聲聞加也。) 上從色究竟 及以淨居天 大梵及梵輔 一切梵王眾 乃至遍三千 索訶世界主 并及諸眷屬 我今皆請召 唯願降慈悲 哀憐同攝受(此二頌半請色界天加。) 他化自在天 及以樂變化 睹史多天眾 慈氏當成佛 夜摩諸天眾 及三十三天 四大王眾天 一切諸天眾(此請欲界天加。) 地水火風神 依妙高山住 七海山神眾 所有諸眷屬 滿財及五頂 日月諸星辰 如是諸天眾 令世間安隱 斯等諸天神 不樂作罪業 敬佛鬼子母 及最小愛兒 天龍藥叉眾 乾闥阿蘇羅 及以緊那羅 莫呼洛伽等(請八部加。此初四頌標名。) 我以世尊力 悉皆申請召 願降慈悲心 與我無礙辨(此一頌申請。) 一切人天眾 能了他心者 皆願加神力 與我妙辨才 乃至盡虛空 周遍於法界 所有含生類 與我妙辨才(請餘人天及法界生加。) 爾時辨才天女聞是請已。告婆羅門言。善哉大士。(第三天女讚勸修行。有二。初天女讚歎。) 若有男人女人。能依如是咒及咒讚如前所說受持法式。歸敬三寶虔心在念。於所求事皆不唐捐。兼復受持讀誦此金光明微妙經典。所願求者無不果遂速得成就。除不至心。(助勸令修。) 時婆羅門深心歡喜合掌頂受。(歡喜領受。) 爾時佛告辨才天女。善哉善哉。善女天。汝能流布是妙經王擁護所有受持經者。及能利益一切眾生令得安樂。說如是法施與辨才不可思議。得福無量。(品第三大段。如來讚勸。初讚天女。) 諸發心者速趣菩提。(勸依修學。) 金光明最勝王經大吉祥天女品第十六 (三門同前。言來意者。修行流通有五。此令修福智中。第二與其衣服財物。若無福利恐外希求妨斯弘經。教依經修學之時自得衣服。既無外求之患。復得修於福智成斯勝行。故此品來。釋品名者。梵云摩訶。此云大。室利此云吉祥。提婆仳此云天女解妨者。問。此吉祥天女為天趣攝。為鬼趣耶。答。真諦三藏云。此初地菩薩應作樹神王。領諸神名隨所至處與他勝樂。樂即功德之果。今解。准經但云天女不說為神。如下地神即名神故。設有處說名樹神。王者如四天王亦名四天神王。以主神故名為神王。非必鬼趣。天女亦爾。是天趣攝。) 爾時大吉祥天女即從座起。前禮佛足合掌恭敬。(與財物中。分之為二。此初一品明弘經者應得四事。下之一品明得之方。初分為四。一見弘經者能供四事。二世尊下辨能供因并為報德。三若復下勸應行學。四佛讚勸成。此即初也。復分為三。此即初請益儀也。) 白佛言。世尊。我若見有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受持讀誦為人解說是金光明最勝王經者。(此見修行。) 我當專心恭敬供養此等法師。所謂飲食衣服臥具醫藥及餘一切所須資具皆令圓滿無有乏少。若晝若夜於此經王所有句義觀察思量安樂而住。令此經典於瞻部洲廣行流布。為彼有情已於無量百千佛所種善根者。常使得聞不速隱沒。復於無量百千億劫。當受人天種種勝樂。常得豐稔永除飢饉。一切有情恒受安樂。(自下與其益。益中有二。初與世聞益。後亦得值遇下與出世益。世益有二。初與現益。次復於下與後益。有三。一得勝身。二常豐樂。三能利物。) 亦得值遇諸佛世尊。於未來世速證無上大菩提果。永絕三途輪迴苦難。(得出世益。有三。一值佛。二得菩提。三永絕下證涅槃。) 世尊。我念過去有琉璃金山寶華光照吉祥功德海如來。應正等覺十號具足。(辨能供因并為報德。有四。此初陳往昔值遇佛。) 我於彼所種諸善根。(二述昔殖因。) 由彼如來慈悲愍念威神力故。(三念得佛恩也。) 令我今日隨所念處隨所視方隨所至國能令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快樂。乃至所須衣服飲食資生之具金銀琉璃車碼瑙珊瑚虎魄真珠等寶悉令充足。(四令我能益故。我為報昔佛恩故。供養利益弘經之人。隨所念。他心通所緣云隨所念處。天眼通所見云隨所視方。神境通所至云隨所至。國七寶等如常所說。) 若復有人。至心讀誦是金光明最勝王經。亦當日日燒眾名香及諸妙華為我供養彼琉璃金山寶華光照吉祥功德海如來應正等覺。復當每日於三時中稱念我名別以香華及諸美食供養於我。亦當聽受此妙經王得如是福。而說頌曰。(自下勸應行學。有二。初長行。後偈頌。其文可見。頌故不釋。) 由能如是持經故 自身眷屬離諸衰 所須衣食無乏時 威光壽命難窮盡 能使地味常增長 諸天降雨隨時節 令彼天眾咸歡悅 及以園林穀果神 叢林果樹並滋榮 所有苗稼咸成就 欲求珍財皆滿願 隨所念者遂其心(重頌。有八益。一身眷無衰。二衣食不乏。三威光長命。四地味增多。五雨降隨時。六天神歡悅。七百穀滋茂。八所念皆成。配文可知。) 佛告大吉祥天女。善哉善哉。汝能如是憶念昔因報恩供養利益安樂無邊眾生。流布是經功德無盡。(佛讚勸成。) 金光明最勝王經大吉祥天女增長財物品第十七 (三門同前。來意如前。釋名者。興公云。梵云檀那云財。但若云穀。跋但你云增長。故存彼音應云財穀增長。增長在前者即是翻家之意也。沼公云。少有加多云增。先無令得稱長。財謂七珍。物謂四弘。經天女能令財物增長此品廣明故云增長財物品。餘如前解。三解妨者。此品亦與其飲食增其地味。與後品何別。答。能與者異故。又真諦云。此品正與衣服。珍財其飲食是兼後品正與飲食。者是兼。) 爾時大吉祥天女復白佛言。世尊。北方薜室羅末拏天王城名有財。去城不遠有園。名曰妙華福光。中有勝殿。七寶所成。世尊。我常住彼。(明其得法。品文分四。一明請求之軌。二我於爾時下明其得益。三既得如是下教其受用周。四爾時下世尊讚益。就請軌中復分為三。此初指其住所。) 若復有人。欲求五穀日月增多倉庫盈溢者。(二舉祈願之人。) 應當發起敬信之心。(示其方法。於中亦二。初標勸祈修必得願遂。二即當誦咒下天教其法。初標中七分。此初勸起信心。要由信心方方能受行故。) 淨治一室。瞿摩塗地應畫我像。種種瓔珞。周匝莊嚴。(二標作檀場。) 當洗浴身著淨衣服塗以名香。(三令嚴身體也。) 入淨室內。(四示行法處。) 發心為我每日三時稱彼佛名及此經名號。而申禮敬南謨琉璃金山寶華光照吉祥功德海如來。(五示其修法。) 持諸香華及以種種甘美飲食至心奉獻。亦以香華及諸飲食供養我像。持飲食散擲餘方施諸神等。(此示供養。) 實言邀請大吉祥天發所求願。若如所言是不虛者。於我所請勿令空爾。(五教令初祈請。) 于時吉祥天女知是事已。便生愍念。令其宅中財穀增長。(六標因修得果。) 即當誦咒請召於我先稱佛名及菩薩名字。(七教誦咒歸禮也。) 一心敬禮。(第二正教修法。) 南謨一切十方三世諸佛。南謨寶髻佛。南謨無垢光明寶幢佛。南謨金幢光佛。南謨百金光藏佛。南謨金蓋寶積佛。南謨金華光幢佛。南謨大燈光佛。南謨大寶幢佛。南謨東方不動佛。南謨南方寶幢佛。南謨西方無量壽佛。南謨北方天鼓音佛。南謨妙幢菩薩。南謨金光菩薩。南謨金藏菩薩。南謨常啼菩薩。南謨法上菩薩。南謨善安菩薩。敬禮如是佛菩薩已。次當誦咒請召大吉祥天女。由此咒力所求之事皆得成就。(第二教其請咒者有五。初結前生後。二次當下教其請召。) 即說咒曰。(自下三示所誦咒。) 南謨室唎莫訶天女。恒姪他。缽唎脯拏折囇。三曼達唎設泥。(去聲下皆同爾。)莫訶毘訶囉揭帝。三曼哆毘曇末泥。莫訶迦里也。缽唎底瑟佗缽泥。薩婆頞他娑彈泥蘇缽唎底脯囇。痾耶那達摩多。莫訶毘俱比帝。莫訶迷咄嚕。鄔波僧呬羝。莫訶頡唎使蘇僧匠里。呬羝三曼多頞他。阿奴波剌泥。莎訶。 世尊。若人誦持如是神咒請召我時。我聞請已。即至其所。令願得遂。(四能行願遂。) 世尊。是灌頂法句定成就句真實之句無虛誑句是平等行於諸眾生是正善根。(五歎咒功能。有六。一灌頂法句。明是勝人法。如受王位國師乘象取四海水吉祥茅草以灌頂示吉祥相。此表得聞此陀羅尼當受佛位。二定成就句者。決滿所求。三真實句者。說契真故。四無虛誑句者。不誑他故。五平等行者。一切有情皆得行故。六正善根者。世出世善之根本故。) 若有受持讀誦咒者。應七日七夜受八支戒。(第三教應受戒。此據在家二眾法說。出家五眾不必須受。) 於晨朝時先嚼齒木淨澡嗽已。(第四教嚴淨其身。亦洗洛著淨服。) 及於脯後香華供養一切諸佛。(第五教修供養。及於脯後者晨朝亦爾。) 自陳其罪。(第六自懺已愆也。) 當為己身及諸含識迴向發願。令所希求速得成就。(第七普為發願。) 淨治一室。或在空閑阿蘭若處。瞿摩為檀。燒旃檀香而為供養。置一勝座幡蓋莊嚴。以諸名華布列壇內。(第八教立壇場。) 應當至心誦持前咒希望我至(第九希天滿願。) 我於爾時即便護念觀察是人。來入其室就座而坐受其供養。(第二大段。依請得益。有三。此初吉祥來應。) 從是以後當令彼人於睡夢中得見於我。(二令夢得見也。) 隨所求事以實告知。若聚落空澤及僧住處。隨所求者皆令圓滿。金銀財寶牛羊穀麥飲食衣服皆得隨心受諸快樂。(三正明得果也。) 既得如是勝妙果報。當以上分供養三寶。及施於我。廣修法會。設諸飲食布列香華。(第三大段。教其受用。有六。此初應上好為身及我而修供養也。) 既供養已所有供養貨之取直復為供養。(二應貨供養。餘更為供養。) 我當終身常住於此擁護是人令無闕乏。隨所希求悉皆稱意。(三成前勸令供養所以也。) 亦當應時時給濟貧乏。不應慳惜獨為己身。(四應給貧窮不獨供己也。) 常讀是經供養不絕。(五既得資緣應正弘經也。) 當以此福普施一切迴向菩提。願出生死速得解脫。(六總以前福布施迴向也。) 爾時世尊讚言。善哉。吉祥天女汝能如是流布此經。不可思議自他俱益。(第四大段。世尊讚歡。) 金光明最勝王經堅牢地神品第十八 (三門分別。一來意者。前雖益其衣服。未得飲食資持。此益飲食資身安樂故。得弘法。故前品後有此品生。二釋名者。興公云。梵云地唎神荼筏唎地毘堅牢。今從此方故。云堅牢地神。沼公云。堅牢是地義。即堅牢地之神。今又能堅牢地是神用故。三解妨者。天女益於財物。標云增長財物品。此地神加益於飲食。何故不言地神益飲食滋味品。答。天女分成兩品故。增財物簡之。地神品既不分無濫。不言飯食。) 爾時堅牢地神即於眾中從座而起。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品文分二。初益飲食資持。後白佛言下與咒現身加被。初中亦四。此初標益弘經。於中有二。此初儀軌也。) 世尊。是金光明最勝王經若現在世若未來世若在城邑聚落王宮樓觀及阿蘭若山澤空林有此經王流布之處。(標益有二。此初弘經時處。) 世尊。我當往詣其所。供養恭敬擁護流通。(標益弘經。) 若有方處。為說法師敷置高座演說經者。(第二正明得益。有三。此初明供弘經之人。復分為五。此初指弘經人及處。) 我以神力不現本身在於座所頂戴其足。(二明神頂敬也。) 我得聞法深心歡喜。得飡法味增益威光。慶悅無量。(三明神蒙法利也。) 自身既得如是利益。亦令大地深十六萬八千踰繕那至金剛輪際令其地味悉皆增益。(四益其供養。供養有五。此初益地味。地味故令地所生皆悉美好。地深十六萬等者。依興公云。大海深八萬四千由旬。大海底下更有八萬四千由旬。所依合云十六萬八千由旬也。) 乃至四海所有土地亦使肥濃。田疇活壞倍勝常日。(二益分限。) 亦復令此贍部洲中江河池沼所有諸樹藥草叢林種種華果根莖枝葉及諸苗稼。形相可愛。眾所樂觀。色香具足。皆堪受用。(三明益百穀。) 若諸有情受用如是勝飲食已。長命色力。諸根安隱。增益光輝。無諸痛惱。心慧勇健。無不堪能。(四益受用。) 又此大地凡有所須百千事業。悉皆周備。(五明益資具也。) 世尊。以是因緣諸贍部洲安隱豐樂人民熾盛無諸衰惱。所有眾生皆受安樂。五結得益。既受如是身心快樂。於此經王深加愛敬。所在之處皆願受持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第三明得供養更廣弘經。於中分三。此初明說聰加敬願持。) 又復於彼說法大師法座之處悉皆往彼。為諸眾生勸請說是最勝經王。何以故。世尊。由說此經我之自身并諸眷屬咸蒙利益。光輝氣力勇猛威勢顏容端正倍勝於常。世尊。我堅牢地神蒙法味已。令贍部洲縱廣七千踰繕那地皆悉沃壞。乃至如前所有眾生皆受安樂。(次明其地神請說并益。) 是故世尊。時彼眾生為報我恩。(後勸聽經。有三。此初念報恩也。) 應作是念。我當必定聽受是經。恭敬供養尊重讚歎。(起次心聽也。) 作是念已。即從住處城邑聚落舍宅空地。詣法會所。頂禮法師。聽受是經。(後詣法會聽。) 既聽受已。各還本處。心生慶喜。共作是言。我等今者得聞甚深無上妙法。(第三明聞經得益。有三。初歡慶相賀。此中有五。此初慶聞深法。) 即是攝受不可思議功德之聚。(二慶獲福德也。) 由經力故。我等當值無量無邊百千具胝那庾多佛承事供養永離三途極苦之處。(三慶當值佛。次永離下。四慶免三途。) 復於來世百千生中。常生天上及在人間受諸勝樂。(五慶當勝報也。) 時彼諸人各還本處。為諸人眾說是經王。若一喻一品一昔因緣一如來名一菩薩名一四句頌。或復一句為諸眾生說是經典。乃至首題名字。(次傳說利他也。) 世尊。隨諸眾生所住之處。其地悉皆沃壞肥濃過於餘處。凡是土地所生之物悉得增長滋茂廣大。令諸眾生受於快樂。多饒珍財。好行惠施。心當堅固。深信三實。作是語已。(明其得益。) 爾時世尊告堅牢地神曰。若有眾生。聞是金光明最勝王經乃至一句。命終之後當得往生三十三天及餘天處。(第三佛重述成。於中有二。此初述成聞經之益。) 若有眾生。為欲供養是經王故。莊嚴宅宇乃至張一傘蓋懸一繒幡。由是因緣。六天之上如念受生。七寶妙宮隨意受用。各自然有七千天女共相娛樂。日夜常受不可思議殊勝之樂。作是語已。(述成供養之益。) 爾時堅牢地神白佛言。世尊。以是因緣。若有四眾昇於法座說是法時。我當晝夜擁護是人。自隱其身在於座所頂戴其足。(第四地神願護。於中有三。此初願法護法師。) 世尊。如是經典。為彼有情已於百千佛所種善根者。於贍部洲流布不滅。(二願護正法。護正法者。為利有情。) 是諸眾生聽斯經者。於未來世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天上人中常受勝樂。(三明令生得益。有二。初得樂果。後離苦果。樂果有二。初受世果。後得出世果。此初也。) 得遇諸佛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歷三途生死之苦。(後得出世之果。) 爾時堅牢地神白佛言。世尊。我有心咒。能利人天安樂一切(大段第二。與咒現身加被。於中分三。此初啟白也。) 若有男子女人及諸四眾。欲得親見我真身者。應當至心持此陀羅尼。(說咒亦三。初標告。中復有三。此初總告。) 隨其所願皆悉遂心。所謂資財珍寶伏藏。及求神通長年妙藥。并療眾病。除伏怨敵。制諸異論。(述咒功能。) 當治淨室安置道場。洗浴身已著鮮潔衣。踞草座上。於有舍利尊像之前或有舍利制底之所。燒香散華飲食供養。於白月八日布灑星合。(示持咒法。法有六。一當治淨室立壇場。二洗浴嚴其身。三所居座。四對尊儀。五備供養。六誦咒時白月八日。西方月法。黑半在前。白半在後。布灑星者即此鬼星也。) 即可誦此請召之咒。(自下別說教之。三咒即為三段。此有三。初標。次說。後誦法。其文可見也。) 怛姪他。只里只里。主嚕主嚕。句嚕句嚕。拘柱拘柱。睹柱睹柱。縛訶縛訶。伐捨伐捨。莎訶。 世尊。此之神咒。若有四眾。誦一百八遍。請召於我。我為是人即來赴請。(此示請法。) 又復世尊。若有眾生。欲得見我現身共語者。亦應如前安置法式誦此神咒。(次誦共語咒。文段三。如前。) 怛姪他。頞折泥。頡力剎泥室尸達哩。訶訶呬呬。區嚕。伐囇。莎訶。 世尊若人持此咒時。應誦一百八遍。并誦前咒。我必現身。隨其所願悉得成就。終不虛然。(此示誦法。) 若欲誦此咒時。先誦護身咒曰。(後教護身咒。文段三。如前。) 怛姪他。你室里。未捨羯捺矩。勃地勃地囇。底婢矩句。佉婆只里。莎訶。 世尊。誦此咒時。取五色線。誦咒二十一遍。作二十一結繫在左臂肘後。即便護身無有所懼。(此示誦法。) 若有至心誦此咒者。所求必遂。我不妄語。我以佛法僧寶而為要契。證知是實。(後結勸令學也。) 爾時世尊告地神曰。善哉善哉。汝能以是實語神咒護此經王及說法者。以是因緣令汝獲得無量福報。(報佛讚成也。) 金光明最勝王經僧慎爾耶藥叉大將品第十九 (三門分別。言來意者。五品益福智中。前益四辨及以衣服飲食。今此益其智惠。由有智力能正說法。受用衣食。若無智惠倒說法。染著衣食。為離此過。與其智惠。有此品生。又此神是第十地菩薩。難思智境能通達。故大集經。此大士過去尸棄等佛所願作鬼神。釋品名者。僧慎爾耶。此云正了知。藥叉此云勇健。威攝諸思。智異群神。統領降怨。故稱大將。今明此將能益智惠故。以立名。言解難者。問前與辨才。亦是智惠。此云與智。與前何別。答。雖俱是智。而體用別。四辨明用。此明體。故四辨後得智。此通根本故。又總別有殊。亦無妨也。) 爾時僧慎爾耶藥叉大將并與二十八部藥叉諸神於大眾中皆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此品分二。初以智惠益後爾時正了知下更以咒力加被。初段分三。初標能能擁護。次世尊何故下明能護所以。後以是義故下明所護明益。初復分二。此請護儀。) 白佛言。世尊。此金光明最勝王經若現在世及未來世。(明擁護。有二。初護法師。於中有三。此初所弘經反時也。) 所有宣揚流布之處。若於城邑聚落山澤空林或王宮殿或僧住處。(二弘經處。) 世尊。我僧慎爾耶藥叉大將并與二十八部藥叉諸神俱詣其所。各自隱形隨處擁護彼說法師。令離衰損常受安樂。(三明擁護。) 及聽法者若男若女童男童女。於此經中。乃至受持一四句頌。或持一句。或此經王首題名號及此經中一如來名一菩薩名。發心稱念恭敬供養者。我當救護攝受。令無災橫離苦得樂。(明護聽眾等也。) 世尊。何故名正了知。(第二明能護所以。於中有三。此初徵也。) 此之因緣是佛親證。我知諸法。我曉一切法。隨所有一切法如所有一切法諸法種類體性差別。(釋也。有二。初明佛證知。次世尊下自述所以。此佛證也。初明能知二智。隨所有下明知法。知者後得證知也。曉者本知曉達也。隨所有者。隨諸所有一切種類即盡所有性。如所有者如諸一切所有道理。即如所有性。前諸法體事。後諸法道理。前俗諦法。後真諦法。准解深密。如有性從勝義性但說真如。如次即前二智所行。上別明所知法。諸法種類下總明所知諸法。若俗諦法有多種類體性差別。真諦雖無體性差別。是彼真性。隨彼能依說所依義。亦有差別。又准對法。盡所有即蘊處界。如所有即四諦十六行等。故有差別。) 世尊。如是諸法我能了知。我有難思智光。我有難思智炬。我有難思智行我有難思智聚。我於難思智境而能通達。(自下述所以。有三。初標。我能了者本智。我能知後智。次釋能了。智光智。照了大乘教理行果。非下所測。故曰難思。智炬者本智。破無明闇。智行者了差別行也。智聚者了自體聚也。後結能了。我於智境者本智能通後智能達。或智行者即行解也。智用。智聚者即體性也。故唯議云。體依聚義。名之為身。身即體也。餘如前釋。) 世尊。如我於一切法正知正曉正覺能正觀察。(下結成。初牒指前四智。知‧曉‧覺‧察如次配之。此依前解。) 世尊。以是因緣我藥叉大將名正了知。(結得名所以也。) 以是義故。我能令彼說法之師言詞辯了具足莊嚴。亦令精氣從毛孔入身力充足。威光勇健。難思智光皆得成就。得正憶念。無有退屈。增益彼身令無衰減。諸根安樂常生歡喜。(明所獲得益。復二。初法師益。後聽者益。初中。初牒所以。以我有四種智故。能益法師能益法師有八。一益辨才。二亦令下益身力。三益盛光。四益智惠。五益念力。六益令不退。七彼身下增壽無減。八諸善根下益其安樂。) 以是因緣。為彼有情已於百千佛所殖諸善根修福業者。於贍部洲廣宣流布不速隱沒。(此益聽者因緣所以義。以是得智等所以故。能流布。及由聽受者善根力。不速隱沒也。) 彼諸有情聞是經已。得不可思議大智光明。(明聞法益。有六。此初得前四智。) 及以無量福智之聚。(二得成福智。) 於未來世當受無量俱胝那庾多劫不可思量人天勝樂。(三得生人天。) 常與諸佛共相值遇。(四得值諸佛。) 速證無上正等菩提。(五證菩提。) 閻羅之界三途極苦不復經過。(六離惡道。如文可解。) 爾時正了知藥叉大將白佛言。世尊。我有陀羅尼。今對佛前親自陳說。為欲饒益憐愍諸有情故。(第二咒力加被。有六。此初請說顯意。) 即說咒曰。(二正說咒。) 南謨佛陀也。南謨達摩也。南謨僧伽也。南謨跋囉蚶(火含反)摩也。南謨因達囉也。南謨折咄喃。莫曷囉闍喃。怛姪他。呬里呬里。弭里弭里瞿里。莫訶瞿里。健陀里莫訶健陀里。達羅弭雉。莫訶達羅弭雉。單荼曲勸(驅問反)第。訶訶訶訶訶。呬呬呬呬呬。呼呼呼呼呼。歎魯曇謎瞿曇謎。者者者者。只只只只。主主主主。旃荼攝缽攞。尸揭囉。尸揭囉。嗢底瑟佗呬。薄伽梵僧慎爾耶。莎訶。 若復有人。於此明咒能受持者。我當給與資生樂具飲食衣服華果珍異。或求男女童男童女金銀珍寶諸瓔珞具。我皆供給隨所願求令無闕乏。此之明咒有大威力。若誦咒時我當速至其所令無障礙隨意成就。(三勸修益。) 若持此咒時。應知其法。先畫一鋪僧慎爾耶藥叉形像。高四五尺。手執鉾??。於此像前作四方壇。安四滿瓶蜜水或沙糖水塗香秣香燒香及諸華鬘。又於壇前作地。火爐中安炭火。以蘇摩芥子燒於爐中。口誦前咒一百八遍。一遍一燒(四示行法。) 乃至我藥叉大將自來現身問咒人曰。爾何所須。意所求者即以事答。我好隨言於所求事皆令滿足。或須金銀及諸伏藏或。欲神仙乘空而去。或求天眼通。或知他心事於一切有情隨意自在。令斷煩惱速得解脫。皆得成就。(五明得益。有三。一現身。二問答。三或須下隨與也。) 爾時世尊告正了知藥叉大將曰。善哉善哉。汝能如是利益一切眾生。說此神咒擁護正法。福利無邊。(六佛讚成也。) 金光明最勝王經王法正論品第二十 (三門分別。言來意者。初學行流通中。此即第四。三品正明持學。持學有二。初二舉昔。後一勸今。舉昔有二。一為最上生道。二為決空勝道。此品為初。又解。以四天王護國品說。人王若能尊人重。重正行弘經。天等擁護。若不如是。天等捨離。故今此品舉昔人王正行弘經。勸勉時會。有此品起。言釋品名者。先離後合。王者歸也。為眾所歸。亦通名君。又縱任自在名之為王。法謂軌則。正即簡邪。亦名聖也。聖語即見言見等。論謂決擇。修環研覈諸法道理。王即能行法人。法正論者即所行法。應云王正法論。順天竺語云法正論。論是能論。正法是所論。王之正法。正法之論。並依主釋。今此正辨王之正法論。解妨者。問。地神請佛說王正法。何不自說指往事耶。答。欲明三世法皆同故。法尊勝故。不自雜說。但舉往事。問。若爾何故不舉過去佛說而引力尊憧王耶。答。理國俗事故。舉過去梵王所說。據實梵王亦佛邊聞為四王說。如下善生於寶積所聞金光明。不云佛說。問。往力尊王并子妙幢今誰是耶。答。有釋。妙幢即今妙幢。又云。即釋迦佛。詳此二釋無文遮許。取捨任情。) 爾時此大地神女名曰堅牢。於大眾中從座而起。頂禮佛足合掌恭敬。(此品之文。大分為三。初地神陳請。次世尊為說。後大眾喜行。初復分四。此初請威儀。) 白佛言。世尊。於諸國中為人王者。若無正法不能治國安養眾生及以自身長居勝位。(二舉所為。) 唯願世尊。慈悲哀愍當為我說王法正論治國之要。(三陳所請。) 令諸人王得聞法已。如說修行。正化於正。能令勝位永保安寧。國內居人咸蒙利益。(四明所益。)爾時世尊於大眾中告堅牢地神曰。汝當諦聽。(自下世尊為說。有三。此初對眾敕聽。) 過去有王。名力尊幢。其王有子。名曰妙幢。受灌頂位未久之頃。(述昔緣起。於中有八。此初明能所教人。) 爾時父王告妙幢言。有王法正論。名天主教法。(二明所授之法。) 我於昔時受灌頂位而為國主。(三明得一門法之緣。) 我之父王名智力尊幢。為我說是王法正論。(四明得聞法處。) 我依此論於二萬歲善治國土。我不曾憶起一念心行於非法。(五明我能行學。) 汝於今日亦應如是。勿以非法而治於國。(六誡子隨修。) 云何名為王法正論。(七聞敕請教。) 汝今善聽。當為汝說。(八敕聽許說。) 爾時力尊幢王即為其子以妙伽他說正論曰。(自下陳昔正法。文分為二。此佛標序也。) 我說王法論 利安諸有情 為斷世間疑 滅除眾過失 一切諸天主 及以人中王 當生歡喜心 合掌聽我說(自下正陳。彼說有七十三行頌。分二。初二頌力尊敕聽。後七十一頌為陳正論。敕聽中初一行述論益。次三句教所備。後一句敕聽為說。問。前長行中俱為其子。云何勸聽更有天主人王。答。長行文略頌中廣故。又解。此為誡子。意謂。此論稱理廣益。天主人王皆當歡喜故。汝今應合掌聽說。) 往昔諸天眾 集在金剛山 四王從座起 請問於大梵 梵主最勝尊 天中大自在 願哀愍我等 為斷諸疑惑(七十一頌為陳正論。大文分三。初二頌論起所因。次二頌發問生起。後頌正陳其論。初中有五。初二句眾集處。次一句能請人。次一句所問者。次二句讚彼論主。次二句請為說。其文可見。) 云何處人世 而得名為天 復次何因緣 號名曰天子 云何生人聞 獨得為人主 云何在天上 復得作天王(發問生起。總有四問。如文可知。意各有三。一問其號。二號依德立。即并問立號所由。所由即是問王行何正法得名王等。若不爾者。四王但問其名。云何天主言我治國法。廣引薩遮尼乾子經釋王名義。如沼公疏。) 如是護世間 問彼梵王已 爾時梵天王 即便為彼說 護世汝當知 為利有情故 問我治國法 我說應善聽(自下六十七頌正陳其論。有三。初二頌序昔許說。次六十頌半天正陳。後是故汝人王下四頌半勸勉依學。初中分二。初一頌力尊標序。次一頌天主許說誡聽。) 由先善業力 生天得作王 若在於人中 統領為人主(天主正陳。有二。初三頌答名及業二問。後除滅諸惡下五十七頌半通答問得號所由。初亦有二。初一頌答後二問。後二頌答後二問。此初也。) 諸天共加護 然後入母胎 既至母胎中 諸天復守護 雖生在人世 尊勝故名天 由諸天護持 亦得名天子(答前。有二。初一頌半答第一問。後一頌半答第二。然由先善業力言亦流至諸天共加護文也。) 三十三天主 分力助人王 及一切諸天 亦資自在力(下通答得號所由陳其正論。文復分二。初五頌略標。後五十二頌半廣釋。標中有三。初二頌標諸天助王行正法他益。有二。初一頌天助。次一頌王化其文可見。) 除滅諸非法 惡業令不生 教有情修善 使得生天上(此一頌王化。化中初半滅惡。後半生善。) 人及蘇羅眾 并健闥婆等 羅剎栴荼羅 悉皆資半力 父母資半力 令捨惡修善(此一頌半標人神共護自益。言羅剎栴荼羅者。栴荼羅此云嚴熾執守惡者。即羅剎中執惡之者此意。惡者尚護。況餘善有。) 諸天共護持 示其善惡報 若造善惡業 令於現世中 諸天共護持 示其善惡報(此一頌半全標由全行善化人得諸天護。初半標示。後一頌別示善惡所得因果。問。造善可護。造惡如何護。答。由昔修善今得為王。故造惡時王故造惡時天示惡相護令改修。) 國人造惡業 王捨不禁制 斯非順正理 治擯當如法(自下五十二頌半廣釋。分二。初三十五頌明王違正法故。福臻。後十七行半明王依正法故福湊。准瑜伽六十一及王法正理論。明王之過失王之功德等。且依此經分之為二。初三十行廣明違正法。後如是無邊過下五頌結成違正法。廣明分三。初八頌明見人造惡不遮失。次若王捨正法下九頌明自行非法失。後國中最大臣下十三頌明見臣造過不除失。初中亦二。初一頌明見惡應遮。) 若見惡不遮 非法便滋長 遂令王國內 姦詐曰增多(此一頌不遮惡廣。) 王見國中人 造惡不遮止 三十三天眾 咸生忿怒心(因茲天忿。) 因此損國政 諂偽行世間 被他怨敵侵 破壞其國土(下五頌遂有禍生。禍生有五。此一頌怨敵壞國。) 居家及資具 積財皆散失 種種諂誑生 更互相侵奪(二財散相侵) 由正法得王 而不行其法 國人皆破散 如象踏蓮池(三禍起所因也。) 惡風起無恒 暴雨非時下 妖星多變怪 日月蝕無光(四災變並現也。) 五穀眾華果 苗實皆不成 國土遭飢饉 由王捨正法(五國土飢饉也。) 若王捨正法 以惡法化人 諸天處本宮 見已生憂惱(下王自行非法。分四。初二句明王捨正法。二次兩句天見心憂。) 彼諸天王眾 共作如是言 此王作非法 惡黨相親附 王位不久安 諸天皆忿恨 由彼懷忿故 其國當敗亡(三此兩頌諸天共議也。) 以非法教人 流行於國內 鬥諍多姦偽 疾疫生眾苦(四下六頌災禍遂起。於中復九。此初一頌鬥諍等多也。) 天主不護念 餘天咸捨棄(此半頌諸天棄捨也。) 國土當滅亡 王身受苦厄 父母及妻子 兄弟并姊妹 俱遭愛別離 乃至身亡歿(此一頌半違迫事生。國土滅。求不得苦。王身受苦。怨憎會苦。父母等別離。愛別離苦。乃至身亡。即是死苦也。) 變怪流星墮 二日俱時出(此半頌災怪並生也。) 他方怨賊來 國人遭喪亂(此半頌怨賊來侵。) 國所重大臣 枉橫而身死(此半頌大臣橫死也。) 所愛象馬等 亦復皆散失(此半頌畜產散失也。) 處處有兵戈 人多非法死(此半頌人非法死也) 惡鬼來入國 疾疫遍流行(此半頌疾遍國也) 國中最大臣 及以諸輔相 其心懷諂佞 並悉行非法 見行非法者 而生於愛敬 於行善法人 苦楚而治罰(下十三頌見臣造過不除失。分四。初一頌大臣造過。次一頌倒賞罰。即上二頌如次) 由愛敬惡人 治罰善人故 星宿及風雨 皆不以時行(下十頌有惡果生。於中分五。此初一頌三事乖時。一星。二風。三雨) 有三種過生 正法當隱沒 眾生無光色 地肥皆不沈(二此一頌三種過失起。其文可見) 由敬惡輕善 復有三種過 非時降霜雹 飢疫苦流行 穀稼諸果實 滋味皆損減 於若國土中 眾生多疾病(三此二頌又三惡生。一非時霜雹。二穀稼損減。三眾生疾疫。) 國中諸樹林 先生甘美果 由斯皆損減 苦澀無滋味(四下三頌外果衰徵。有三。此初一頌諸果無味。) 先有妙園林 可愛游戲處 忽然皆枯悴 見者生憂惱(此一頌林樹皆枯也。) 稻麥諸果實 美味漸消亡 食時心不喜 何能長諸大(此一頌飡不資大也。) 眾生光色減 勢力盡衰微 食噉雖復多 不能令飽足(五下三頌內報亦退。有四。此初一頌形色飢羸尪微。) 於其國界中 所有眾生類 少力無勇勢 所作不堪能(此一頌身無勇勢。) 國人多疾患 眾苦逼其身(此半頌疾患苦迫也。) 鬼魅遍流行 隨處生羅剎(此半頌鬼魅流行也。) 若王作非法 親近於惡人 令三種世間 因斯受衰損(此第四結其過失。三種世間者即三界。由王依法增益人天。行非法故。三界衰損。或人畜百穀為世間。人疫損百穀不就。廣如上辨。) 如是無邊過 出在於國中 皆由見惡人 棄捨不治擯(自下五頌大段第二。結成違正法。有四。此初一頌結下不罰惡。) 由諸天加護 得作於國王 而不以正法 守護於國界(此一頌結不修善。) 若人修善行 當得生天上 若造惡業者 死必墮三途(此一頌結善惡之報。) 若王見國人 縱其造過失 三十三天眾 皆生熱惱心 不順諸天教 及以父母言 此是非法人 非王非孝子(此二頌結違教非人。) 若於自國中 見行非法者 如法當治罰 不應生捨棄(自下十七頌半明依正法故福湊。分之為二。初四頌標行正法。後十三頌半依標廣釋。標中有二。此二頌標罰惡。於中有二頌。罰惡人。) 是故諸天眾 皆護持此王 以滅諸惡法 能修善根故(此一頌得諸天護也。) 王於此世中 必招於現報 由於善惡業 行捨勸眾生(下二頌標勸善。於中有二。此初一頌勸修善也。) 為示善惡報 故得作人王 諸天共護持 一切咸隨喜(此一頌得善報也。) 由自利利他 治國以正法 見有諂佞者 應當如法治(自下廣釋。有二。初五頌半釋罰惡。後八頌半釋行善。釋初有五。此初一頌見惡必治。其文可見。) 假使失王位 及以害命緣 終不行惡法 見惡而捨棄(此一頌是不典捨也。) 害中極重者 無過失國位 皆因諂佞人 為此當治罰(此一頌明罰所以。) 若有諂誑人 當失於國位 由斯損王政 如象入華園(此一頌重更成前。三句法。一句喻。) 天主皆瞋恨 阿蘇羅亦然 以彼為人王 不以法治國 是故應如法 治罰於惡人(此一頌半結應治罰。沼公疏中。引尼健子經廣述行惡眾生事也。) 以善化眾生 不順於非法 寧捨於身命 不隨非法友 於親及非親 平等觀一切(自下八頌釋行善。有二。初一頌半釋行善。後六頌半釋得益。初中復三。初半頌化人不順非法行。次半頌修政。不隨非法友。後半頌賞罰不簡親非親。) 若為正法王 國內無偏黨 法王有名稱 普聞三界中(自下釋得益。有六。初一頌得名稱普聞益。其文可見。) 三十三天眾 歡喜作是言 贍部洲法王 彼即是我子(此一頌得為天子益。) 以善化眾生 正法治於國 勸行於正法 當令生我宮(此一頌當得生天益。) 天及諸天子 及以蘇羅眾 因王正法化 常得心歡喜 天眾皆歡喜 共護於人王(此一頌半諸天喜護益。) 眾星依位行 日月無乖度 和風常應節 甘兩順時行 苗實皆善成 人無飢饉者 一切諸天眾 充滿於自宮(此二頌護國益。於中復四。半頌星辰依度益。半頌風調雨順益。半頌人民豐樂益。半頌能護諸天益。能令天眾常充滿故。) 是故汝人王 忘身弘正法 應尊重法寶 由斯眾安樂(明正法中。有三。已上第二廣陳正論。下第三勸勉依學。分三。此初一頌勸弘法利他。) 常當親正法 功德自莊嚴(此半頌勸親法自利。) 眷屬常歡喜 能遠離諸惡(下三頌明其利益。有四。此初半頌眷屬離非。) 以法化眾生 恒令得安穩(此半頌眾生身樂也。) 令彼一切人 修行於十善 率土常豐樂 國土得安寧(此一頌豐人奉也。) 王以法化人 善調於惡行 當得好名稱 安樂諸眾生(此一頌國得好名聞也。) 爾時大地一切人王及諸大眾聞佛說此古昔人王治國要法。得未曾有。皆大歡喜信受奉持。(下品第三大段。大眾喜行。) 金光明最勝王經註釋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