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印鈔卷第三十一 沙門阿寂紀 輸入者 韋小燕 一校者 江 進 二校者 程海燕 改稿者 劉海燕 釋入曼荼羅具緣品第二之餘(經第一疏第五) 三從復次行者下。明絣定方位中。自分為十。初明先示八方名句。二明定地空座位。三明定中臺座位。四明總絣八方。五明定內院等外界。六明三重廣狹。七明三重各置四分。八明三重深祕意。九明助伴弟子。十明三重開四門(矣) 初中。復次行者指造壇阿闍梨也。應知護方八位者。此諸天皆是護世諸天則云護方也。先指定八方護主。然後從此已後處處依此名字為令知其方位也。故云應知護方八位乃至隨此而轉也。因陀羅者帝釋也。是即東方護主也。焰魔羅者焰魔王也。縛嚕拏者水天也。毘沙門者多門天也。伊舍尼者自在天也。護摩謂火天也。涅哩底者羅剎天也。縛庾者風天也。已上八方主天也。彼圖位如第一書(云云) 二從其上下。明定地空諸天座位中。其上方諸尊等者。謂上方諸天。伊舍那之南帝釋之北置之。故云其上方諸尊多依帝釋之右也。下方諸尊等者。謂下方諸天。剎羅天之北水天之南置之。故云下方諸尊多依龍尊之右也。上謂空居者。謂夜摩天已上欲界四天四禪四無色是曰空居也。下謂地居者四王忉利二天并假號天等是也。 三從又環下。明定中臺座位中。又環中胎藏等者。謂迴中胎藏之八方而定三重曼荼羅界域。所謂於第一重者。東方遍知院。北方觀音院。南方金剛手院。西方持明院是也。於第二重者。東方文殊院(依爛脫置釋迦院)南方除蓋障院。北方地藏院。西方虛空藏院并蘇悉地院等是也。第三重十二大天等座位如上可知之。如此三重曼荼羅方位座位一一次第依法作分量為標相可指定也。故云三重界域乃至圖位素定也。要令大日等者。其中大日位必於前白檀曼荼羅時五寶所埋之處。當其中心可圖之也。故云要令大日乃至至此圖眾相也。 四從時阿下。明總絣八方中。又分為三。初明准定四方。二明准定四角。三明准定十字。 初中。時阿闍梨者。造壇阿闍梨持五色繩。先至東北角面向南。如法護持作禮。而右迴至東南角。爾時助修人在東北角。向南對師而持深准定。東方外界如此師弟皆同迴。南方西方北方准定之也。此間皆其線各當其臍在空中。而均等平正令准定也。故云時阿闍梨先至因陀羅乃至在虛空中均等平正已也。 二從至第二下。明准定四角。自可見。 三從阿闍下。明准定四方十字中。理必有之者。四方四角八位是八葉座位也。是故尤可准定正四方故云爾也(云云)瞿醯云。先應歸命三寶一切諸尊乃與供養。然後拼繩。從東起首。其阿闍梨於東南角。手執其繩面向北住。其執繩者。於東北角而面向南記取分量。復令彼人右遶住西南角(云云)向東住。其阿闍梨不移本處。但右迴身面向西住。亦取分量。其阿闍梨自亦右遶。往於西北角面向南住。其弟子者不移本處。但右迴身面向北住。亦取分量。又其弟子亦應右遶。往東北角面向西住。其阿闍梨不移本處。但右迴身面向東住。亦取分量。其阿闍梨住東南角及西北角。而量二方。其東北角及西南角。是彼弟子所住之處。四方定已(云云)已上定外界及八方相。瞿醯全分相同也。 五從次當下。明定內院等外界中。又分為三。初明定內院外界。二明定第一院外界。三明第三院外界。如文自可見(云云) 六從其廣狹下。明定三重廣狹中。本法如此等者。言十萬頌本法如上。雖然若大小廣狹等相障。諸尊座位等不得相應者。阿闍梨能能相計調作之無失也。故云本法如此乃至於理無失也。餘文自可見瞿醯云。復中心量。其中心上打一撅子。於外四角各置一撅。其第二院及最內院。各於四角亦置一撅。從內院量至於外院。半半而減。其繞院。但用白色而界一道(云云)已上其意同一也(云云) 七從如是等下。明三重各置四分中。文分為六。一明結前生後。二明定行道院。三定供物安置所。四明定諸尊座位五明定外緣。六明分三位法初文。自可見。 二從其最下。明定行道院中。其最向裏一分等者。謂於第一重有四分中最內之一分也。瞿醯此云繞院也(云云) 三從次一分下。定供物安置所中。次一分者最內行道院為第一。而其次一分也。 四從次外一下。定諸尊座位中。次外一分者。最內者行道院。其次一分供養院。其次外之一分諸尊座位也。則云次外乃至諸尊座位也此二分者供養院諸尊座位共聖者分也。故云爾也。 五從次於下。明定外界緣中。次於此外者。於此諸尊座位之後亦置外緣。於此外緣空位中。隨其方位置相應之尊也。假令遍知院等相應尊者置遍知院之後外緣空位。觀音院相應尊者置觀音院之後外緣空位。金剛手院相應尊者置金剛手院之後外緣空位。持明院相應尊者置持明院之後外緣空位也。故云次於此外乃至皆都請供養也。所以爾者等者。言阿闍梨如法雖圖畫。若誤失有所圖落之尊者。於此外緣皆悉可運心供養也。 六從分此三分位下。明分三分位法中。分此三分位法者。諸尊座位供養院行道院是也。先於第一重外界之裏者。今所言外緣是第一重中之外緣也。於此界緣之內者。於此界緣之內而分座位等三分也。故云先於第一重乃至如是第一重竟也。既於第一重如此令細分了。第二第三重准之可知也。故云次於第二重乃至第三重亦如是也。瞿醯云。夫曼荼羅又有其三重。亦有四重亦有多重(云云) 八從上文所說下。明三重深祕意中。上文所說者次上所言之三重曼荼羅是也。從大日如來等者。指阿闍梨自身云爾也。如阿闍梨者。應度弟子身亦爾也。故云即是毘盧遮那自心八葉花也。三悉地云馱盧摩陀都法身如來真實也。從腋至頂為上。從臍至腋為中。從足至臍為下(云云)又云從咽至頂相。隨所照及之處。諸尊隨現成第一院曼荼羅。次一重光遍遶心上。從臍以上至咽。諸尊隨現成第二重曼荼羅。次一重光遍臍上。從臍以下諸尊隨現成第三重曼荼羅。即是世間天院也(云云)已上甚深祕藏事也(更問) 九從所共下。明助伴弟子中。自分為四。一明用通達人。二明用已灌頂人。三明用撅。四明用應度弟子。 初中。金剛弟子等者。已灌頂之人。能通達真言法則。亞於大阿闍梨堪成法則阿闍梨者。是故云所共建立曼荼羅乃至所遺失也。 二從可不下。明用已灌頂人中。可不得如是人者。不得如是通達法則之人者。取已灌頂之者。臨事事作法教授而相共行之也。故云若不得乃至指授行之也。 三從又無下。明用撅中。又無此人者等者。若又無已灌頂之者。置撅於其處可作之也。 四從阿闍下。明用應度弟子中。阿闍梨又云者。又依一之口傳。以今之應度弟子。無如上之人。可共引線。但所圖畫壇位等以物覆不令見也。故云又云欲共引線乃至勿令見也。已上三重曼荼羅壇位等。如彼抄圖之(云云) 十從方等有下。明三重各開四門中。又分為三。一正明重重有四門。二明通入門。三明師傅言。 初中。方等有四門等者。所謂於重重四方各開門。故云爾也。 二從開西下。明通入門中開西向一門者。今此曼荼羅東曼荼羅故。通入門向西而開也。自餘三門以線橫引之而不通入也。瞿醯云者。彼經中卷云。凡諸方門要當中開(私云中者當中臺也)謂量九分。其八分者。各取四分而為兩邊。取中一分而開為門。其出入門稍應闊作。自餘諸門以白色末而作畫閉所閉者稍向外曲。或置門印而閉其門。或置護方契印。中胎及內院。應用五色而作界道。其第二院應用三色。第三外院唯用白色而作界道。其著食院及行道院。但用白色而作界道(云云)故云瞿醯云乃至作畫閉之也。 三從阿闍下。明師傳言中。用金剛線等者。如此雖以白色未作畫閉之。猶恐誤可有越之。則以金剛線橫引之不可越之。是則諸佛本誓也。若尚不用者犯諸佛三昧耶也。故云用金剛線乃至犯三昧耶也。又通門等者。今此曼荼羅向西開門。此即兩部門時。胎藏曼荼羅則向西而開門也。若又金剛界萬荼羅向東而可開門也若約三部門者。或向北或向西或向東而開門事可有之。故云又通門西向乃至餘如下文所說也(云云) 四從誠心以殷重下。明正畫諸尊中。自分為九。一明觀相現前。二明慇敬綵畫。三明畫中胎藏。四明畫第一重。五明畫第二重。六明畫第三重。七明經家結釋。八明師傳圖位。九明結釋色相等。 初中又分為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謂圖下。有隨釋中。先住瑜伽等者。最初字三輪器界須彌山等建立。於其上有五峰八柱。其中置彼物。於其中明觀八葉九尊乃至十三大院諸尊。一一諸尊字印形像令明了現前。於此一一諸尊。各具八葉九尊十三大院諸尊。此一一諸尊又各具十佛剎微塵數眷屬。主伴具足互相攝入。加之又於此一一諸尊心中。具金剛界五智無際智。心王心數具足圓融。加之於此五智三十七尊各心中。亦具八葉九尊乃至十三大院不可說不可說諸尊聖眾。如此等兩部曼荼羅諸尊各各互相攝入。一而多多而一。一多自在無障無礙。如阿闍梨自心。弟子心亦如此。如弟子心。諸佛又如此。諸佛曼荼弟子曼荼己心曼荼。平等平等而無二無別。如是明了觀相現前然後綵畫。故云先住瑜伽乃至皆悉現前具足明了也。委如供養次第并入祕密曼荼羅法品所說(云云)次記可用之。 二從然後下。明慇敬綵畫中。又分為二。初明釋其意。二明結歸經文。 初中。然後以無量等者。謂如上。先住瑜伽成三平等妙觀已。然後以極重慇懃恭敬尊重之心而奉綵畫之。隨壇位廣狹。尊像大小能能相計與壇位而相應可圖畫也。故云然後以無量乃至亦令均停相稱也。 二從故云下。明結歸經文。自可見也(云云) 三從內心下。明畫中胎藏中。自分為九。一明示眾生本心。二明示如來祕傳法。三明釋十六指義。四明八葉圓明義。五明顯方角八德。六明釋鬢蕊義。七明釋金剛智印。八總結釋八葉體。九明正畫大日尊(矣)有爛脫(更問) 初中。又為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此是下。明隨釋。其義有面授(更問) 二從此是如來下。明如來祕傳法中。又分為二。初明校牒。後明隨釋。 初中。即挍牒應云。胎藏正均等。藏中造一切。悲生曼荼羅者(云云) 二從此是下。明隨釋中。此是如來等者。今此胎藏正均等藏中造一切等義。是其深祕密。非十地等覺之所知。何況二乘凡夫所識耶。故云此是如來祕傳之法(更問)甚深祕傳而金人獨傳之。故云不可形於翰墨。雖然如來大悲猶不息故云寄在圖像以示行人。夫領佛意之人自默而覺之。故云若得深意乃至默而識之也。 三從略攝下。釋十六指義中。又分為二初明挍牒。後明隨釋。 初中。即挍牒應云。十六央具梨。過此是其量者(云云)央具梨者此云指耳。 二從略攝下。明隨釋中。略攝如來萬德者。略攝如來無量萬德故表以十六指也。然應物平施量無邊。何唯限十六。故云申而長之則無量乃至義無限也。此則釋經之過此是其量之意也(云云) 四從花臺下。明八葉圓滿義中。又分為二初明挍牒。二明隨釋。 初挍牒應云。八葉正圓滿者(云云) 二從花臺下明隨釋中。花臺八葉等者。彼八葉蓮花臺正等圓滿無有虧缺之處。開敷圓滿之形也。故云花臺八葉乃至如正開敷之形也。此花臺其花實是正境智圓滿色心實相自然自證之體一切智智妙果也。故云此蓮華臺是實相自然智慧也。其八葉是毘盧遮那大悲方便八德也。故云蓮華葉是大悲方便也。 五從正方下。明釋方角八德中。正方四葉者。東南西北不動花開彌陀天鼓是也。其種子者也。其三形者寶幢五股蓮華螺具也。隅角四葉者。東南西南西北東北也。如次普賢文殊觀音彌勒也。其種子者也。其三形者五古青蓮白蓮賢瓶也。如此四智四行者如來以大悲方便所示現八種善知識也。故云約此現為八種善知識也。 六從鬢蕊下。明釋鬢蕊義中。又分為二初明挍牒。二明隨釋。 初即挍牒應云。鬢蕊皆嚴好者(云云) 二明隨釋中。鬢蕊是一切三昧門等者。言從此花臺鬢蕊。內大等無量無邊眷屬流出。故云鬢蕊是一切乃至一種莊嚴眷屬也(云云) 七從各持下。明釋金剛智印中。又分為二初明挍牒。二明隨釋。 初中。即挍牒應云。金剛之智印者(云云) 二從各持下。明隨釋中。又分為二。初釋金剛智印句。二明結釋十六法。 初釋金剛之智印句而結歸遍出諸葉間句。故云各持金剛慧印故云遍出諸葉間也。 二從如是下。結釋十六法中。十六法等者。所謂八葉并八金剛慧印也。為表示此十六法。花臺極略之量唯十六央具梨也。故云如是十六乃至冥符也。 八從正以此藏下。明結釋八葉功德中。正以此藏等者。以此八葉八智胎藏為三重曼荼羅之體。故云正以此藏為大悲胎藏曼荼羅之體也。其餘三重等者。除其八葉院。自餘三重曼荼羅。是從此八葉自證功德。流出於普門法界之諸隨類應現善知識也。故云其餘三重乃至諸善知識入法界門耳也。已上輒難形於翰墨。如第三第四記(更問) 九從從此實相下。明正畫大日尊中。又分為二。初明挍牒。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即應云。從此花臺中大日勝尊現乃至離熱住三昧者(云云) 二從從此實相下。明隨釋中。從此實相等者。從此色心實相境智平等之花臺。出現大日如來加持尊特之相。故云從此實相乃至加持之相也。其義已如前等者。指白壇曼荼羅之處也。其所餘祕密八印品等者。大日如來形像色相等大旨如前。其餘功德莊嚴等如下品也。故云其所餘乃至及圖說之也。已上所說與第一記少不同也。彼存練磨義。以下皆效之。 四從次於東方下。明畫第一重中。自分為四。一明畫遍知院。二明畫觀音院。三明畫薩埵院。四明畫持明院。 初中。亦分為三。一明圖遍知尊。二明圖諸佛母。三明圖諸救世者。 初中。又分為二。初挍牒。二明隨釋。 初中。即交牒應云。彼東應畫作一切遍知印。乃至皓潔普周遍者。次於東方內院等(云云) 二從次於東方下。明隨釋中。又分為二。初明圖畫形色。二釋其義。 初中。次於東方內院等者。言次八葉院而明遍知院故云次也。對第二第三院故云內院也。正當中臺藏而畫之。然云之上者。若此曼荼羅向西懸之時有中臺之上。故云之上畫作一切遍知印。已上釋彼東等二句也。次作三角形者。釋經之三角之兩言也。次在白蓮華上者釋經之蓮華上之三言也。謂於白蓮花臺上作三角智印形也。次其銳下向者。然其三角之銳端向中臺藏也。鈍白色等者。釋經之其色乃至周遍等之三句也。次即是十方等者。今此遍知尊者親知見中胎藏大智印也。是即十方三世諸佛知見法界胎藏大勤勇智印也。故云即是十方三世乃至大勤勇印也。又此三角智印一切如來心密智印也。故云亦名諸佛心印也。 二從三角是下。釋其義中。三角是降伏等者。明具三部妙用。所謂三角是降伏等者即降伏用也。得成正覺者息災妙用也。鮮曰是大悲等者增益用也。故云三角是降伏乃至故云普周遍也。 二從次於大下。明諸佛母中。又分為二。初明交牒。隨釋。 初中。即校牒應云。次於其北維乃至正受住三昧者。次於大勤勇等(云云) 二從次於下。明隨釋中。置虛空眼印者佛眼佛母是也。大慈大悲名為佛眼。故大論八十五云。大慈大悲等諸功德是名佛眼。問曰。智慧見物是眼相。云何大慈悲等名為眼。答曰。諸功德皆與慧相應。故通名為眼。復次慈悲心有三種。眾生緣法緣無緣。凡夫人眾生緣(云云)聲聞辟支佛及菩薩初眾生緣後法緣。諸佛普修行畢竟空故名為無緣。是故慈悲亦名佛眼(云云)以是義故毘盧遮那以如此智慧相應大慈大悲為母。故云即是毘盧遮那佛母也。佛母義如般若經等者。般若經中以般若為佛母。無礙知見之人從此生故也。真金是如如等者。譬實相自然之體也。畢竟清淨圓滿具足。故云畢竟淨句是也。彼教門之外飾者。上句舉自證。此句明化他。自餘諸句。自可見(云云) 三從次復於大下。明圖諸救世者中。又分為二。初明校牒。二明隨釋。 初中。即校牒可云。復於彼南方乃至住於白蓮上者。次復於大勤勇等(云云) 二從次復下。明隨釋中。又分為二。初明釋經文。二明阿闍梨口傳。 初中。作一切諸佛菩薩等者。言一切諸佛菩薩皆悉以淨菩提心如意寶故滿足無邊行願。成就世出世間求願。故云作一切諸佛菩薩乃至普兩世出世間一切財寶也。諸救世者等者。四智四行以下第一第二第三重等諸救世諸佛菩薩等是也。如此救世佛菩薩皆悉從自心本來妙法芬陀利花臺開出此真陀摩尼寶已。還授與一切眾生。故云諸救世者乃至住於白蓮上也。 二從阿闍下。明闍梨口傳中。此是通一切印者。今此如意寶印四重法界一切諸佛菩薩等通印也。所謂如五大虛空藏等。若經中不說其尊印真言者。皆可通用此真陀摩尼印也。故云阿闍梨言乃至亦執此無價寶皆得也。已上與第一所記少少不同也。彼存練磨義。是即為慢法者。依先師口傳如此記。能能前後可口傳也(云云) 二從經云大日下。明畫觀音院中。自分為二。一明圖部主。二明畫眷屬。 初中。又分為二。初舉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北方大精進觀世自在者等者。即蓮華部主等(云云) 後從即是下。明隨釋中。又分為三。一明坐位名號。二明色相莊嚴。三明頂上化佛。 初中。即是蓮華部主者。以此尊總為蓮華部主也。謂如來究竟觀察等者。以妙觀察智於本有緣起自在觀察故名觀自在。約如來之無邊萬行故得菩薩之名。故云即是蓮華部主乃至故名菩薩也。 二從觀自在下。明色相莊嚴中。又分為二。初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即交牒應云。色光如皓月商佉軍那花者。觀自在等(云云) 二從觀自在下。明隨釋中。當總此三等者。皓月商佉軍那花也。此三種皆是白之中白也。而兼三部妙用。謂皓月息災用。商佉降伏用。軍那花增益用也(云云) 三從頂現下。明頂上化佛中。頂現無量壽者等者。觀自在者即是因也。此佛者極果也。是即明因果俱時本來平等也。故云頂現無量壽者乃至微笑之容也。 二從次於觀音下。明畫眷屬中。又分為六。一明多羅。二明毘俱胝。三明大勢至。四明白處尊。五明馬頭。六明總結歸。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即交牒應云。彼右大名稱聖者多羅尊乃至微笑鮮白衣等者。次於觀音右邊等(云云) 二從次於下。明隨釋中。次於等者。言於觀音座西而畫此菩薩也。他皆效此者。一切聖者皆向大日故。今此觀音於大日北而南面故。此觀音右邊即觀音之西也。准之一切諸尊皆可例知也。次青是降伏等者。交牒應云。青白色相雜者青是降伏等(云云)其義自可見。次此是觀自在三昧者。即交牒可云中年女人狀者此是觀自在三昧等(云云)女人是定門表示也。青蓮華是淨無垢義等者。以無垢清淨大慈普眼攝交一切眾生不失應度之時。故云青蓮華是淨無垢義乃至不太老太少也。次其像合掌等者。即交牒應云。合掌持青蓮乃至微笑鮮白衣者。其像合掌等(云云)今此合掌者‧觀音右所持未敷蓮是也。此蓮華是觀音三昧也。故此尊名為觀自在三昧也。面皆向觀音者面向東也。餘文可見(云云) 二從觀音左邊下。明畫毘俱胝中。又分為二。初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即交牒可云。左邊毘俱胝乃至黃赤白相入(云云) 後從觀音下。明隨釋中。觀音左邊等者。觀音東邊。餘自可見(云云) 三從次近下。明畫大勢至中。又分為二。初明圖明王。二明圖明妃。 初中。亦分為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即交牒可云。次近毘俱胝乃至圍繞以圓光(云云) 二從次近毘俱胝下。明隨釋中。又分為二。初明釋名號。後明持物。 初中。有法譬合。自可見。 二從所以下。明持物中。如毘盧遮那實智等者。如大日如來。開敷自心八葉花臺已。還以此自性清淨大覺圓滿種子普散眾生心池水中又令生未敷蓮華。為欲令此未敷蓮開敷故。普護一切眾生潛萌之微善而不損傷。念念增長終令開敷妙果持明王也。故云所以持未敷蓮者乃至即是蓮華部持明王也。 二從次於明王下。明圖明妃中。又分為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明妃住其側乃至左持缽胤遇(云云) 二從次於明王下。明隨釋中。亦分為三。一釋梵漢。二釋色相。三釋持物初梵漢。自可見(云云) 二從身真下。釋色相中。身真金色者表無垢淨菩提心體也。以諸瓔珞者。以大悲萬德莊嚴彼無垢淨身也。是即釋經一切等二句文也。如女天之像者。明妃定也。故云爾也。 三從右手下。釋持物中。右手持鮮白等者。是即一切眾生淨菩提心體也。明王以未敷蓮之種散眾生心水故念念生長。然有遠有近有頓有漸機根無量故此白花不一純。故云或有初疱乃至故其被服標幟皆與此義相應也。已上明王大智也。明妃大悲也。理智相應悲智相順義能可思察也(云云) 四從多羅之右下。明畫白處尊中。又分為二。初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近聖者多羅乃至缽曇摩花手(云云) 二從多羅下。明隨釋中。又分為二。一明梵漢名義。二明服飾持物。 初中。以此尊常在等者。常住自性清淨大菩提心中。故云白處也(云云) 二從亦戴下。明服飾持物中。襲純素衣者。襲猶著也被也。從此最白淨處等者。從淨菩提心白淨處出生大悲普眼。是即蓮華部母也 五從次於觀自下。明畫馬頭中。又分為三。初明梵漢名義。二明色相莊嚴。三釋其義。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交牒可云。於聖者前作何耶揭利婆大力持明王(云云) 二從次於下。明隨釋中非黃非赤等者。增益降伏二用也。所謂噉食三毒根本枝末增長三部萬德故云爾也。 二從以白蓮華下。明色相莊嚴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可云。白蓮以嚴身乃至利爪獸王髮(云云) 二明隨釋中。以白蓮華者。以自性清淨白蓮莊嚴彼二用也。光焰猛盛赫奕如鬘者。釋赫奕成焰鬘句也。次作極吼怒之狀者釋吼怒之兩言也。次雙牙上出者釋牙出現三字也。次指甲長利者釋利爪之兩言也。次首髮如師子項毛者釋獸王髮三字也。 三從此是下。明其義中。此是蓮華部忿怒持明王者。先大勢至護一切眾生潛萌微善不令損失大智明王也。此明王振威猛大勢噉食生死重障三毒水草。猶如轉輪王馬寶去心不息也。故云此是蓮華部忿怒乃至故用白蓮瓔珞而自嚴身也(云云)已上經疏共有爛脫須口授(更問) 六從已如下。明總結歸中。又分為二。初明校牒。後明隨釋。 初中。即校牒應云。如是三摩地觀音諸眷屬(云云) 二從已如下。明隨釋。自可見。 三從次於大日如來左方下。明畫薩埵院中。又分為二。初明畫部主。二明畫諸眷屬。 初中。又二。初明交牒後明隨釋。 初中。即交牒可云。後次花臺表大日之左方乃至左執拔折羅周環起光焰者(云云) 二從次於大日下。明隨釋中。次於大日如來左方者。八葉院南故云左方也。安置金剛部明王者。是即金剛部之大智明王故云爾也。執金剛者。如疏第一釋(云云)能滿一切願者等者。自證化他一切願無不滿足故云爾也。缽胤遇花者淡黃色蓮華也。是則黃白和合色也。白是本源淨法界色。即本有五大也。黃是金剛智體色。本有常住五智也為顯境智共本有平等故用淡黃色也。彼第一記存練磨義。今顯實義也(更問)綠寶者虛空色。如此平等智身不可破壞猶如虛空也。故云其色如缽胤遇花乃至於堅固性中最為第一也。次首戴三峰乃至初月之形者。釋首戴眾寶冠之一句也。次此意言乃至故云首戴眾寶冠者釋其意也。次以種種微妙乃至莊嚴其體者。釋瓔珞莊嚴身之一句也。次以此妙惠乃至廣多數無量也者。釋間錯互嚴飾廣多數無量之兩句也。次所持密印乃至故云周環起光焰者。釋左執拔折羅周環起光焰之兩句也已上有爛脫須口授(更問) 二從次於下。明畫諸眷屬中。自分為五。一明畫忙莽雞。二明畫金剛針。三明畫商羯羅。四明畫月厭尊。五明總結薩埵院。 初中。又分為二。初明交牒。後明隨釋。 初中。即交牒可云。金剛藏之右乃至嚴身以瓔珞者(云云) 二從次於下。明隨釋中。次於金剛部主之右者。於金剛手東而畫之。亦持金剛智杵者。部主金剛手持五股金剛。對之故云亦持也。然部主部母共持五股金剛。此五股者五智五大表示也故金剛手所持五股者五智為面。忙莽雞所持五股者五大為面。此則互存表裏而境智不二也。次諸瓔珞者。以諸金剛瓔珞而為莊嚴。是則以金剛智力莊嚴金剛智體。故云以諸瓔珞乃至金剛三昧也。 二從次於下。明畫金剛針中。又分為二。初明金剛針。後明使者。 初中。又二。初明校牒。二明隨釋。 初中。即交牒可云。彼右次應置大力金剛針者(云云) 二從次於部母下。明隨釋。其文自可見。 後從其下有下。明畫使者中。又分為二。初明交牒。後明隨釋。 初中。即交牒可云。使者眾圍繞微笑同瞻仰者(云云) 後從其下有下。明隨釋中。皆女人形者。彼金剛針以金剛智之利針摧破煩惱重障之三昧故云爾也。而瞻仰之者承仰之形也。其狀卑而充滿者。顯奉仕之相故卑也。內證法樂圓滿故云充滿也。 三從以於下。明畫商羯羅中。又分為二。初明畫商羯羅。二明圖使者。 初中。又分為二。初明交牒後明隨釋。 初交牒可云。聖者之左方乃至持金剛鎖者(云云) 後從次於執金剛下。明隨釋中。兩頭皆作拔折羅形者。其兩頭皆作獨股形也。 二從鎖下亦有下。明圖使者中。又分為二。初明校牒。後明隨釋。 初中。即交牒可云。自部諸使俱其身淺黃色智杵為標幟者(云云) 後從鎖下。明隨釋中。與金剛針使者無異者。女人形胡跪瞻仰。狀卑而充滿等也。次此智印者。以獨股金剛為標也。餘文自可見。 四從次復於執下。明畫月厭尊中。又分為二。初明月厭。二明眷屬。 初中。又二。初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即交牒可云。於執金剛下忿怒降三世乃至操持眾器械者(云云) 後從次復下。明隨釋中。次復執金剛下者。自金剛而西也。然下者。如現圖曼荼羅者。向西而懸時者。自成金剛手之下也。降伏三世等者。降三毒成三部故云面有三目也。以四智摧四障故云四牙出現也。如夏水雨時雲色者。或極黑。或青黑。或淺黑。如此等諸黑色密合色也。是即極惡威猛降伏標相也。作大笑之形者。此釋經之阿吒吒笑聲之句。忿怒而大笑出威猛之聲也。是即息災表示也。以金剛寶為瓔珞者。增益表示。為顯此三用故面有三目也。故云如夏水雨時雲色乃至攝護眾生三昧也。次乃至一身具百千手乃至豎立森然者。釋經之乃至百千手操持眾器械之兩句也(云云) 二從以無量下。明畫眷屬中。又分為二。初明交牒後明隨釋。 初中。即交牒可云。無量眾圍遶如是忿怒等皆住蓮華中者(云云) 後從以無量下。明隨釋中。皆悉卑而充滿忿怒形等者。其義如金剛針使者也次若不可盡畫者等者。雖有無量眷屬不可悉盡故。若可畫一二乃至五六等也。故云若不可畫乃至五六也。餘文可見(云云)已上此中經疏共有爛脫。宜口授(更問) 五後已建立下。明總結薩埵院。自可見。 四從次往西方下。明畫持明院中。又分為四。一明畫持明使者等。二明畫不動尊。三明畫降三世。四明總結。 初中。又二。初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交牒可云。次往西方畫乃至為諸眾生故者(云云) 二從次往下。明隨釋中。次往西方畫等者。自八葉院西故云爾也。持明使者等者。所謂不可越守護門者相向守護門者難降大護者等也。如此等金剛皆持如來之智明。受如來之教令普令利益安樂。故云畫如來持明使者及諸執金剛眾也。隨面面本誓有種種形色密印標幟。故云有種種乃至標幟也。皆於圖中出之者。指下第六卷阿闍梨所傳圖位也。餘文自可見(云云) 二從於此下。明畫不動明王中。又分為二。初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即校牒可云。真言主之下依涅哩底方乃至如是具惠者(云云) 二明隨釋中。又分為二。初明形色持物。後明釋其深義。 初中。涅哩底方者西南維也。所謂羅剎方也。畫不動明王如來使者等者。是明王者為大日如來教令輪執作諸大悲事業故云使者也。其義具如息障品所說(云云)作童子形者。是表給使明王之相。又顯不老之句。其頂剝是則表年歲久遠與明王同際。又顯不死之句。故云作童子形也。次其身卑而充滿肥盛者。其身青黑而極痤陋。是即表虛空無垢大菩提心體離諸愛著。又顯以大慈大悲本誓奉事行人猶如婆伽梵。故云其身卑也。而充滿肥盛者。外以大悲方便雖示極卑色相。其內證者久遊大日光明心殿受微妙大法樂。故云而充滿肥盛也。次右持大惠刀印乃至左邊下唇稍翻外出者。釋經之持惠刀罥索頂髮垂左肩一目而諦觀三句也。次作奮怒之勢乃至標幟相也者。釋經之威怒身猛焰一句也。次坐於石上者。釋經之安住在盤石一句也。次額有皺文猶如水波狀者。釋經之面門水波相一句也已上經疏共有爛脫(更問) 二從此尊下。明其深義中。又分為二。初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即交牒可云。如是具惠者(云云) 後從此尊下。明隨釋中。此尊者此不動明王也。於大日花臺等者。於自心八葉蓮華三昧中。成自然覺已久遠也。然以大悲誓願示初心卑劣之相。作如來使者執作諸務。故云此尊於大日花臺乃至作諸務也。盡欲殺害一切眾生者。非殺害其生命。殺彼業壽無窮三毒根本之命也。故云所以持利刃乃至令得大空生也。以等目所觀等者。言以平等普眼觀察一切眾生異生二乘乃至一闡提等群類。無有一可度殘者。故云明如來以等目乃至無可宥者也。餘文自可見(云云) 三從復次於下。明畫降三世中。又分為二。初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次應往風方乃至專請而受教者(云云) 二從復次於下。明隨釋中。於下方西北隅際等者。今此持明院。阿闍梨所傳曼荼羅大日下方也。然其持明院北端也。故云於方下方西北隅際也。作降三世忿怒等者。經云勝三世。勝與降其同。可思之。次此亦是成辨諸事真言等者。今此曼荼羅以不動雖為成辨諸事。而亦說或用降三世故。此明王亦此成辨諸事持明王也。故云此亦是等也。次首戴寶冠持五股金剛印者。釋經之寶冠持金剛之句也。次為此五如來智乃至使得清淨之意者。釋其深祕義也。此中為此五如來智等者。是即五智圓滿義也。所謂以五智成就五股金剛摧滅三毒重障也。皆悉至於果地莊嚴者。依斷除惑障故圓滿果地功德故著寶冠也。故云為此五如來智乃至首戴寶冠也。而在風輪之中者。住半月中。是即大菩提心表示也。即法花經等者。如來八相作佛本意唯為開示佛知見。開佛知見者字門大菩提心是也。故云即法花經乃至使得清淨之意也。次偈云不顧乃至不顧命之容者。極惡忿怒為折伏剛強難化眾生。更不顧自身命也。次瞻仰毘盧乃至教敕之狀者。釋經之專請而受教句也。次謂欲攝召乃至法王威命者。是猶釋前句義也已上有爛脫(更問) 四從已安立第一下。明總結中。又分為二。初明總畫第一重竟。二明配當三部。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即校牒可云。已說初界域諸尊方位等者(云云) 二明隨釋中。已上等者。指遍知觀音金剛手持明院云爾也。 二從大凡此第一重至意在之也。七行餘文者。明配當三部門也。此文是當所無之。上遍知院次觀音院前有之依爛脫上首諸尊竟次讀之也。上方是佛身等者。遍知院文殊院釋迦院梵天帝釋等是也。下方是佛等者。持明院虛空藏院蘇悉地院水天地天等是也。右方是如來等者。觀音院地藏院毘沙門天等是也。左方是如來等者。薩埵院除益障院焰摩天等是也。如下字輪品等者。彼品中說三部四處字輪觀。并明百光遍照王。統攝法界曼荼羅。故云如下字輪品以此三字統攝百明意在之也(矣) 妙印鈔卷第三十一 一交了 (御本云)元德二年(庚午)十二月十六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