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印鈔卷第五十三 沙門阿寂紀 輸入者 韋小燕 一校者 江 進 二校者 程海燕 改稿者 劉海燕 釋密印品第九之餘 二從作刀印者下。明說大惠刀印中。又四。一明別表。二明說印相。三明說名字功能。四明說真言。 初中。次作刀印者等者。即別表也。上來依三種三昧耶成普門萬德已。然為俱生我見所縛。未顯自在力故。以大惠刀截彼邪見等見網。令得普門法界大自在力故。次說此惠刀印故云爾也。 二從即屈二風下。明說印相中。又二。一明挍牒。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復舒定惠乃至如朅伽(云云) 二從即屈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即屈二風乃至令如大刀之形即是者。即是說印相。其文自可見(云云) 二明釋印義者。定惠二手者。左定右惠也。作歸命合掌者。交叉十指端是也。所謂右五指為上。左五指為下。右是五聖也。左是五凡也。五凡載五聖。是即歸命義也。故云歸命合掌。即屈二風。指頭相對。以二空相並而壓捻之。令如大力之形者。如上定惠令不二平等已。然後屈二風指者。左風指是眾生俱生身見也。右風指獨一法界大智也。以此大智照見眾生妄想緣起身。自性清淨無垢無染。與如來法界無相緣起之體無二無別。故二風頭相對也。然猶迷悟相對故非畢竟大空。以是義故以性相二空。令彼迷悟二法歸本初不生之大空。是故以此大空三昧大惠刀。截斷一切眾生煩惱所知二障。令住本不生際。故此印名為大惠刀也。故云即屈二風指乃至令如大刀之形即是也(云云) 問。即與名相應爾也。與真言相應如何答。字二空也字二風也。地水火三指即三業也。是即字也。其義自可見。能能印名言交合相應。可知其深意也(云云) 二從大刀無垢下。明說名字功能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大刀無垢法乃至無貪法生者。經之此大惠刀印乃至謂俱生身見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刀喻利智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釋大刀義。二明信解無貪生。 初中。順前印義可知。故云刀喻利智以能令除斷乃至如上說之也。今此中意正欲等者。言斷除我見等一切煩惱。令證無垢清淨畢竟獨空。故云今此中意乃至身見俱生之類即是垢也。今斷是垢竟即休息者。諸見之垢塵即休息也。 二從邪末下。明信解無貪生義中。邪末休息者。根本無明休息故邪見等枝末煩惱隨又休息。由邪末休息故有最殊勝法生。所謂如來信解也。故云邪末休息乃至如來信解也。或云。邪末休息者。身見等雖斷盡休息。邪見未休息有勝法對治法。所謂如來信解力也(云云)是末字成未字故成此義。兩義能能可思案(云云)此義如最初解者。指序品也。謂無貪等善根也者。法界自本我有也。非可貪。然以不知之妄見故起小貪小瞋等。依之覆弊法界萬德不能顯現。是故如來以大方便。奮迅示現無盡莊嚴藏。斷除彼不知之身見等煩惱之時。如實知見法界。即是之萬德無非一法我之自性清淨心蓮華臺上萬德。如此解知名為如來信解。如此信解時。貪瞋癡等一切妄見皆悉法界即是也。故云如來信解謂是何法謂無貪等善根也。 四從其真言曰下。明說真言中。又三。一明別表。二明略舉真言指上。三明隨釋。 初中。其真言曰者。別表也。 二從南下。明略舉真言指上。又可見。 三從此真言下。明隨釋中。此真言梵音等者。言其梵語真言雖說之。於其義者具緣品中委細釋之故不釋之。仍云如上說也。此真言以初摩字等者。第二句初字也。以此字為此真言之心。故云此真言以初摩字為心也。是我義者。字吾我義。所謂俱生我見等是也。然入字門故吾我不可得也。以不可得故證本初不生大空。故是第五空點義。以大空故無所不遍。故云即是遍一切處也。由此故次生訶字者。釋次之字也。言由此無相大空故無盡萬德緣生。然從字大空而生緣起。即本不生也(云云)下有烏字等者。釋真言之終字。然不言字體者。巧假上字為字體。此字上下置點成。故云下有烏字為三昧上有點為大空也。滿三種身者。依此字三解脫門證得三身果位。然此三身離生滅去來。是即本地法身也。故云誦此者乃至即是法身現也。 三從次作吉祥下。明說商佉印中。自分為四。一明別表。二明印相。三明說名字功能。四明說真言。 初中。次作吉祥商佉印者。別表句也。上來既以大惠刀截俱生邪見等網。成普門法界大自在力已。故於普門法界。吹大法螺宣說大法。令聞者歸大寂涅槃也。故次說之。 二從先作下。明印相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復以定惠二手乃至如商佉(云云) 二從先作空中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從先作至如吹螺之法也者。說印相。自可見(云云) 從明印義者。先作空中合掌如前者。如初印合掌義。次屈二空指以二風指壓之等者。是即無所不至遍法界義。如攝大軌儀云雙佉依本。是即成就六大四曼三密體相用無礙已。從此自證之本源大空。而示大悲方便之緣生。所謂二空之上相柱二風是也。是即空即是色意也。令如商佉形等者。住如此空即是色之色。以言說示無言說之法。是即色即是空義也。此印功能不可思議。剎塵佛不可說盡也(云云) 問。此印名勝願吉祥法螺印。然者如何與印相應耶答。定惠二手作虛心合掌。是勝願吉祥義也。屈二空以二風壓之令如商佉形者。法螺義也。其意隨印義可知也。 問。印名與真言相應如何答。字者勝願吉祥義。又與虛心合掌同一也(更問)空點法螺義。又與屈二空以二風壓之義。同一也。一一次第能能印名言而相應可作之也(云云) 三從此是下。明說名字功能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此名為勝願乃至寂靜涅槃(云云) 二從此是下。明隨釋中。滿一切願者。以此即明加持故。能滿足自利利他大願。所謂普賢行願圓滿也。故云此是滿一切願乃至即滿一切善願也。宣說大法等者。動寂平等本來不生不滅。即是大般涅槃也。故云宣說大法乃至即是寂靜涅槃印也。 四從其真言下。明說真言中。又二。一明重表。二明釋其義。 初中。其真言者。即重表也。 二從歸命下。明釋其義中。暗此是真言之心者。字體字不生也。空點無所不至大空也。故云暗此是真言之心乃至寂然遍一切處也四從次金下。明說金剛不壞坐中。又三。一說印相。二明說名字功德。三明說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復以定惠手乃至令火風輪和合(云云) 二從次金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釋印義。 初中。次金剛乃至水指單立即是也等者。說印相。自可見。 二釋印義者。經云以定惠兩手相合者。虛心合掌也。與第一印其義相同。是即本覺體也。次疏云以二空指二地指皆相並餘舒散如開割之蓮華者。八葉開敷蓮華也。已前本覺合蓮花開敷圓滿修生顯德之體也。次火風指相合水指單立即是也者。風火水三指。是如次菩提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三句也。然自證之顯德圓極已。故遷菩提為因大悲為根二句歸本有無相凝然也。故住純一無雜方便為究竟普現色身三昧。故唯單立二水也。所謂左水指是無明煩惱之愛水也。能潤生死色身。令增長三界六道之妄法。右水指是諸佛大悲之智水也。能潤菩提種子。令增長四重法界之萬德。然以諸佛大悲智水。加持無明煩惱愛水。明與無明本來不生也。以本來不生故無明即明明即無明也。以無明即明明即無明故。無無明可破。無明朗可證。明與無明本初不生萬德故。而宛然有。所謂兩部曼荼羅諸尊聖眾是也。左水指是胎藏曼荼羅也。右水指是金剛界曼荼羅也。如此兩部諸尊不動不壞。安住自性心蓮華臺上。故疏名為金剛不壞座。經云吉祥願蓮華諸佛救世者不壞金剛座。是即虛空心合掌義門也。覺悟名為佛菩提與佛子悉皆從是生者。二水指單立義也。准印義可思之。問。印與名既爾也。然者與真言如何相應耶。答。字是與虛心合掌。其義同也。即本源當體也。并兼菩提為因義。即是二風指也。次傍加長字點。是即大悲萬行。所謂二火指是也。次又加涅槃點。是即遠離義也。所謂遠離無明住明朗。然以入字門故。明與無明本來不生。以本來不生故。無明與明共是寂靜涅槃也。所謂兩部曼荼羅之萬德也。故以三字合成字為真言也。能能可思之。 二從此是下。明說名字功能中。又二。一明挍牒。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吉祥願蓮華乃至悉皆從是生(云云) 二從此是下。明隨釋。准上自可見(云云) 三從真言下。明說真言。准上可知之(云云) 五從次作金剛下。明說金剛大惠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名字功能。三明說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復次定惠手乃至交合如拔折羅(云云) 二從作金剛印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說四種拳。二明說印相。三明印義。 初中。然作拳法有其四種者。夫金剛界一切諸印皆從拳印起。是即佛心如滿月之意也。可思之。故今此五股金剛印從拳而生。故經云定惠手五輪外向為拳(云云)是先說印母也。是先說四種拳欲示金剛界諸印印母故先說之。第一如常作拳法等者。蓮華拳是也。故云大指豎之此是一也。次以空指等者。金剛拳是也。故云金剛拳第二也。叉二手而合作拳等者。外縛拳是也。故云此名指在外拳等也。次以十指相刃皆令十指頭在於掌內者。內縛拳也(云云) 二從次作金剛下。明說印相中。次作金剛印。者。五股金剛印也。二手皆屈水指向掌內等者。內縛五股印明。但經說外縛。是內證外用自證化他不同耳。其相自可見(云云) 三明印義者。先二手縛者顯自證圓極之體。所謂佛心如滿月之意也。屈水指向掌內者。右水法性也。左水無明也。然以右水指鉤左水令入內者。無明即法性。法性即無明故。法性無明同際。而同歸入本初不生之大空也。次二火立合者。是即本有常住境智也。此普賢大菩提心一念緣起時。境智更不相離故。左境右智相具而出也。是即金剛薩埵也。所謂理智冥合體也。三種世間諸法一念緣起位。皆境智冥合而出生故。是即金剛薩埵位也。三世常住故云金剛。忍樂修行堅持不捨故云薩埵。所謂此位以本有智忍樂本有境故云忍樂。從此六大無礙位。發起一念大悲萬行故云修行。堅持上求下化菩提心故云堅持。不捨離諸佛及眾生故云不捨。此是字智體自受用身境智冥合位也。故云二火立合也。次二風各立之者。此自受用身之處三部妙用宛然也。故立二風相加中指成三部也。三部妙用圓滿故。開出無盡寶藏名為寶部。為開出一切眾生無盡莊嚴藏。現巧色摩尼身。說巧色摩尼法。示巧色摩尼心。名為羯磨部故。五部宛然也。是即五智圓滿義也。既五智圓滿自具五大故。五智五大具足圓滿周遍法界。已上約智正覺世間明義。若約器世間若約有情世間明義。准之可知。故瑜祇經首題云金剛峰樓閣一切瑜伽瑜祇也。可思之。 問此印名金剛大惠印。然者云何與名相應耶。答。以五智五大如實大智惠。摧破不如實妄見。如金剛能摧破一切強剛物。故名金剛大惠印也。 問。印與名其義爾也。與真言云何相應耶答。字是四字合成字也。所謂字本初不生之體即印母金剛縛是也。次字一念淨菩提心體。所謂二火立合是也。次字損減義。次字增益義。所謂五智五大之損減增益二德也。以是義故印名言其義全體同一也。可思之。 二從由此下。明說名字功能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金剛大惠印乃至人天不能壞(云云) 二從由此下。明隨釋。自可見。 三從其真言下。明說真言。准印義。自可見(云云) 六從次佛下。明說如來頂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功能。三明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復次定惠手乃至屈二空相並(云云) 二從次佛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明印相。二明印義。 初自可見。 後明印義者。先作指向內拳者。內縛印也。即是十界一如本源內證極位也。即申二中指者。其義如上五股印之二中指義。次以二風指加於中指之背者。謂成三部三密。如上釋之。屈二空指令相並者。眾生三密如諸佛三密。諸佛三密如眾生三密。以是義故有相即無相。無相即有相。平等平等本初不生。以本初不生故為最無上。故云如來頂也。即三佛頂也。 二從此大下。明功能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此印摩訶印乃至即同於世尊(云云) 二從此大下。明隨釋中。即同諸佛身者。諸佛三身也。 三明說真言中。者。其義如上。但二者。一五大義。一五智義也。故云初為因後為果也。復次一已成諸佛頂也。一行者成佛頂義。故云合加頂上。更問者即此義。言作此印加頂上故。與如來頂功德同等無有異也(云云) 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印者三密三部而成三平等最無上。故名如來頂印字者三密種子也。故諸佛三密與眾生三密平等平等故說二箇。一是行者三密三平等也。一是諸佛三密三平等也(云云) 七從次如下。明說如來毫相印中。又二。一明印相。二明功能。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復以智惠手為拳置於眉間者(云云) 二從次如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印相。二明印義。 初自可見。 初明印義者。以智手為出大指之拳者。是蓮華拳印也。地水火風四指作拳立大指。是即獨一法界畢竟無相大空也。置印於眉間表中道一實義。左手當腰是表自身即是大我義也。 二從作此下。明功能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此名毫相藏乃至即同仁中勝(云云) 二從作此下。明隨釋中。同如來毫相具足者。所謂毫相者。白色細毛卷集在眉間。名之為毫相。白色是本源體。即拳義也。細毛卷集者空指義也。此空非但空。含藏無盡萬德。是故細毛卷集也。故此印名如來毫相印也。 問。印名爾也。與真言如何相應耶。答。真言者也。以字本不生故萬德不休息。所謂第二字也。遠離因緣所生之生死。所謂大般涅槃也。故加第十二點。所謂字也。謂字即拳也。第二字立空指是也。所謂大空無相行也。置眉間者。字所謂遠離二邊即大涅槃也。以此畢竟大空之行。淨除一切眾生業因果報。令至大寂涅槃。所謂字業因也。入字門故即無因也。故上加空點也。字即生也。所謂四生也。是即三界六道果報之生雖多。不出胎卵濕化四生也。如此四生皆從妄想顛倒之業因而生。然入字門故因業即不生故。果報四生亦不生也。是故加第十二點成也。故云以此不生行(字)淨一切因也(字)闍謂生不可得也(字)也(云云) 八從次作下。明說如來缽印中。又分為三。一明印相。二明名字。三明說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住瑜伽座乃至俱在臍間(云云)二從次作下。明隨釋中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次作如來缽印等者。結法界定印(不縛只右為上)取袈娑二角置定印中是也。 二明印義者。左五大也。右五智也。左手取袈娑二角者。袈娑色是法界色。然此袈裟二十五條或九條也。二十五條教化二十五有之眾生令入法界月輪之標幟也。九條亦九界覆護義也。今如來出世成道本意。利益二十五有九界之眾生。為令入法界圓明故取袈娑也。二角者。上從有頂下至無間。表不殘一眾生之義。始以右手取之繞左臂者。表佛大悲不捨眾生之義。所謂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也。然後迴入手中者。引眾生令入諸佛大智。是即定惠刀莊嚴以此度眾生之意也。故云即同如來乃至能令一切非器眾生皆堪為法器也(云云) 問。與如來缽如何相應耶答。缽者其形半月形也。是即風輪能安置器世間次第也。故云安立器世間風輪最居下也。如來大悲亦如此。能攝取非器眾生令安置法界心殿。然於此缽印有二種不同。下所說釋迦小缽印者。安置一大三千界眾生。是即法花所言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眾生悉是吾子之意也。今此大缽印安置盡空法界一切眾生。故名為大缽印也(云云) 問。若然者與真言如何相應耶答。字者。是有也。所謂三有二十五有也。入字門故有即不生也。以不生故遠離三有二十五有。證不生不滅大般涅槃。故加第十二點也。二從作此下。明說名字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是名釋迦牟尼大缽印(云云) 二從作此印即同下。明隨釋。准印義可見。 三從真言下。明說真言。是又准印義可見(云云) 九從次作施下。明說施無畏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功能名字。三明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復次以智惠手上向而作施無畏形(云云) 二從次作施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印相。自可見(云云) 二明印義者。左手如前者。其印義如前缽印。而當臍者臍是身之中分也。表如來大悲齊等也。右手指向上者。右五指是五智也。向上者上求菩提義也。而向外舒之如招物之像者。今以平等法界五智。知見無盡法界一切眾生之類。皆悉五智圓滿。而無非一眾生五智五大之體。是故煩惱及隨煩惱等。無非一法六大法界故。貪瞋癡等一切煩惱除故。未來種種可畏業報皆斷除。故此印名施無畏印也。 二從若作下。明功能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能施與一切乃至名施無畏者(云云) 二從若作此印下。明隨釋中。愛恚即時者。貪瞋也。不言癡者。貪瞋除故癡亦斷。三毒斷除故未來生死。地獄餓鬼畜生等種種大可畏皆斷除。故云若作此印乃至種種大可怖畏也(云云) 三從其真言下。明說真言中。又二。一明舉梵注釋。二明釋其義。 初自可見。 二從遍是下。明釋其義中。遍是普義即是遍一切處等者。指二乘凡夫境界。於彼等境界。普除一切恐畏。而能勝彼。故云遍是普義乃至普除一切煩惱也。 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印者表放五智無畏之師子取二乘異生之禽獸。還放寂靜安穩之苑。令得無畏常住之樂。故此印名為施無畏印。次真言者是遍於一切生死涅槃之處。除大可畏之義故。是亦印名言同一也。能能可思之。 十從次如下。明說如來滿願印中。又四。一明印相。二明說名字功能。三明說真言。四明問答決疑。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復次以智惠手下垂作施願形(云云) 二從次如來滿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明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說印相。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左手亦持等者。如前可准知之。右手向外舒而下垂者。先以五智金剛智體。除諸眾生怖畏畢。此謂從五智金剛智體開出無盡寶藏如意寶珠。普施與一切眾生。能滿世出世一切大願。故云如瑜伽中寶生佛印也。 二從作此印下。明說功能。准印義可見。 三從真言下。明真言中。又二。初明梵漢挍牒。二明釋其意。 初文。自可見。 二從意云下。明釋其意中。願諸佛與我金剛身者。言我與五智金剛體也。是即真言行者本願也。此願成就即滿所願也。故云意云願諸佛乃至即是滿所願也。 四明問答斷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印謂表開無盡萬德與一切眾生。滿世出世大願。故名為滿願印。次真言諸佛與我金剛身者。以右五智金剛身。加持左眾生故。速證金剛不壞身。而滿一切願也(云云) 十一從次怖下。明怖一切為障者印中。又四。一明說印相。二明說功能。三明說真言。四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復次以智惠手乃至住於等引(云云) 二從次怖一切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印相。二明印義。 初明印相。自可見(云云) 二明印義者。左手如前可思之。次以右手為拳出大指者等者。言空指是本初不生大空也。此大空之中有如來真實不壞三密。所謂地水火三指是也。從此如實淨菩提心發起自受用智身。所謂風指也。是即以本初不生之行證本初不生之體。境智冥合。如來無盡萬行萬善皆悉無不圓滿。故舒風指豎之。當於眉間。眉間是不二冥合獨一法界表示也。以如此等萬行力降伏諸魔。所謂如來千智力也。然經以毘俱胝形住等引者。是即表作寂共不思議也。所謂毘俱胝形是忿怒降伏之相。動散無極之體也。而住等引者。此無極動作。以本初不生故。鎮等引不動也。寂亦本來不可得故。鎮是動散也。以是義故即不動而作。即作而不動。動作天妨也。以動作無妨故。昏散為便所起四魔三障不治自然退。不戰自降。故名為怖一切為障者印也。 二從此一切下。明功能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以如是大印乃至馳散無所礙(云云) 二從此一下。明隨釋。准印義可見(云云) 三從真言下。明說真言中。又二。一明梵漢挍舉。二明其義。 初自可見。 二從此真言下。明釋其義中。此真言諸佛大力也者。所謂本有常住十力。此十力各又具十力。展轉無量不可思議故。即是如來十力一切力中最大自在也。此十力從本有大慈大悲而生。是故妄情所生一切大力諸魔。無有相對可論優劣勝負。故云此真言諸大力也乃至從大慈所生也(云云) 四明問答料簡者。問曰。印名言云何相應耶答。表從本有平等海生金剛智。此智動寂平等。故鎮動鎮寂。以此平等大智故四魔自然退散。故名為怖一切為障者印也。真言中十力從大慈生者。即此義也。可思之。法全次第。此印闕。但在餘處(云云玄法青龍共此處次第與願之次悲生眼也至華座次執介次出怖摩印言也)。 十二從次佛下。明說悲生眼中。又分為四。一明說印相。二明說功能。三明說真言。四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復次以智惠手乃至而在其下(云云) 二從次佛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先為拳乃以空指壓風地二指(云云)然者疏依師傳并十萬頌大本。是又一義也。經疏不可取捨。各可成其義也。但法全次第存經說也。 二明印義者。左手如前。先為拳乃至空指壓風地二指者。先為拳者。自證極滿唯佛與佛境界也。三業持常寂故非十地三賢之所知也。然此自證圓滿之處。無盡萬德宛然而有。所謂緣起萬法即風指是也。此萬德本初不生也。所謂本初不生字即地指是也。然以無相大空三昧。加此本有緣起之上故。有相無相無二無別一相一緣也。所謂作寂平等大空也。故以空指押地風甲也。若依經說者。無相法界大空位緣起本有萬德安住。而本初不生也。是即疏作寂平等名為大空。經大空之上見作寂不二。能能可思之。然後申水火指者。是即自證極滿之上大智大悲也。所謂以法界心字智火。照見一切眾生可度不可度利鈍通塞等之相。然後降平等法界大悲水之時。各隨其根性無不蒙其潤。是即自證之上大智大悲也。故以此印加持兩眼。所謂左大悲眼也。右大智眼也。由此加持故肉眼轉成佛眼。故經云智者或佛眼也(云云) 二從以此下。明說巧能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此名一切佛乃至智者成佛眼(云云) 二從以此下。明隨釋。准印義可見(云云) 三從真言下。明說真言中。又二。一明梵漢挍舉。二明釋其義。 初文。自可見。 二從夫虛下。明釋其義中。夫虛空等者。為顯舉世間虛空無德無失。而不可比類如來之空。故云夫虛空乃至不可為匹也。此釋迦伽那句也。大悲體者釋迦盧拏摩也句也。一切如來以大慈大悲為兩眼故。指大悲體為如來眼也。從大悲生者。從自性清淨蓮華臺上大悲胎藏生故云爾也。能生大悲者。是修生之大悲也。然從本有大悲生故。此悲即常住也。以常住不變故本有緣起自證化他。唯一法無有二法也。更問者。即此意也。 四明問答料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印者表於作寂不二大空之上。以悲智具足大方便。淨一切眾生肉眼。成就佛知見。故云如來眼印。又云悲生眼印。真言中空願悲體如來眼(云云)所謂從大空而生大悲願體。名為如來眼。故知印名言同一也(云云) 十三從如來罥下。明說如來索印。又四。一明說印相。二明說名字功能。三明說真言。四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復次以定惠手乃至圓屈相合(云云) 二從次如來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文。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先作十指向內之拳者。佛心如滿月之意。即名字之中如來之當體也。二風指者。從此自證極滿之位。出生四攝利他之罥索。然此索悲智平等也。所謂左悲也右智也。悲智和合。而以布施之鉤招之。以愛語之索縛之。以利行之鎖鎖之。以同事之鈴悅之。故作內縛拳舒二風指如圓環之狀也。二空以右押左雙內掌中者。左空是眾生空也。右空是法空也。然以右空押左空。表以法空遣眾生空。然法空猶存。故非畢竟無相大空。故雙內掌中者生法二空共不生。故入字本不生際。圓滿畢竟無相之大空義也。 二從此印下。明說名字功能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此勝願索印乃至能縛諸不善(云云) 二從此印下。明隨釋。准印義可知之(云云) 三從真下。明說真言中。又二。一明梵漢挍舉。二明釋其義。 初中。係係即是因也者。字體字也。是因業不可得義也。所謂一切眾生所具淨菩提心是也。以諸佛大悲行呼召此淨菩提心故。傍有三昧畫故轉成。是呼召義也。此因以本不生故離因果者。本有常住之因故。本來不生自離因果之分也。即令此因淨復淨者。此淨菩提心因本來自性清淨。故云令此因淨。然自性清淨因猶與不知之微垢共故。復淨此微垢。仍云復淨也(已上鉤義也)摩訶缽奢大乘索也。以諸佛淨菩提心因索。縛眾生本覺菩提心因。故云即大乘索乃至是名大索也(已上索義也)娑嘮馱哩耶如空也。薩埵馱都。於有情界中而攝持之除其癡(云云已上鎖義也)提目吃底涅社多信解生也(已上鈴義也)。 二從又此索下。明釋其義中。如來以此信解之力等者。如來信解一切眾生有此淨因故。必定師子吼示現種種類形。以折伏攝取之方便。令獲如來妙果。故云又此索者乃至普同有情界義也(云云) 四明問答料簡者。問曰。印名言相應如何答。表從佛心如滿月之自證圓極之位。以四攝之方便。淨一切眾生菩提心因業性相二空之執。悉盡。令歸入畢竟大空三昧也。故此印名為如來罥索印也。真言中又有四攝義。可思之(云云) 十四從次作如下。明說如來鉤印中。又四。一明印相。二明說名字功能。三說真言四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復次以定惠手乃至猶如環相(云云) 二從次作如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明說印相。二明印義。 初文。自可見。 二明印義者。先以左手空指厭餘四指之頭令如環狀者。以空押四指者成。圓滿理智不二之義。是即諸佛集會道場也。以右手地水火三指入左掌內。以右空從左大指背入掌中捻右手三指。舒風指令如鉤形者。三指是十方三世三密三部諸尊聖眾也。以空捻三指者。表三密三部三三平等皆悉圓滿大空。立右風令如鉤形者。是即以獨一法界表示。召十方三世三部聖眾。令集會平等法界自性清淨道場。非但召諸佛令集會法界道場而已。亦能召一切眾生同令入道場。同一切諸佛。令圓滿菩提妙果。故名為如來鉤印也(云云) 二從作此鉤下。明說名字功能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如是名鉤印乃至及惡思眾生(云云) 二從作此鉤印下。明隨釋。其義准印義。可知之。 二從阿下。明說真言中。又二。初明梵漢交舉。二明釋其義。 初義。自可見(云云) 二從此中行下。明釋其義中。謂由此行能召諸佛等者。其義准上印義。可知之。 四明問答斷簡中。問印名言相應如何。答。於理智不二法界道場。召三部聖眾。及召一切眾生。與諸佛令等同故。名如來鉤印。真言義亦准之可知之。法全次第無之。 十五從次如來心下。明說如來心印中。又三。一明說印相。二明說真言。三明問答料簡。 初中。又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即此鉤印舒其火輪而少屈之(云云) 二從次如來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明印相。二明印義。 初中。作法皆准於前者。其作法皆准前鉤印。但立名右火風二指。餘皆如前也。但法全次第。三昧手空押地水甲。惠地水入定掌。以空押惠地水甲。定惠火風舒豎心前(云云) 二明印義者。左手義如上鉤印。右手以空押地水立風火。是不動釰印也。如來心者是淨菩提心也。然不動者淨菩提心體也。所謂以空押地水甲者。兩部不二意也。立風火者。火是毘盧遮那淨法界心智體也。火必得風增勢力故。依大悲行願之風。智火彌增威猛。以此定惠力莊嚴。引一切眾生令入法界道場也。然入左掌互相鉤者。表能住所住不思議而不相離也。故此印中兩部曼荼羅諸尊聖眾宛然集起。故云心印也(云云) 二明說真言中。又二。一明梵漢交舉。二明釋其義。 初自可見。 二從即下。明釋其義中。從佛心生者。從自性清淨法界而生也。 三明問答斷簡者。問印名言如何相應耶答。表於理智圓滿法界道場。兩部不二大日。以大智大悲方便。引眾生入法界道場也。故此印名心印。曼荼羅聖眾集起曰心義。可思之。真言中智生(云云)所謂從清淨法界心。生不二大智也。然准印義可思之(云云) 妙印鈔卷第五十三 一校了 (御本云)元德三年(辛未)正月二十四日加點了 沙門宥範(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