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印鈔卷第五十九 沙門阿寂記 輸入者 韋小燕 一校者 江 進 二校者 程海燕 改稿者 劉海燕 釋祕密曼荼羅品第十一之餘(經第五疏第十四) 二從時佛下。明還入法界宮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還入法界宮中(云云) 後從時佛為下。明隨釋中。時佛為執金剛等現如上分位等者。言經只取意云纔生心頃諸毛孔中出無量佛展轉加持已。然疏釋成展轉加持之樣已。故且指經略說。且指疏文。故云現如上分位已也。時諸尊等既作種種佛事者。如上各於本位作佛事已。還依各本位。而入如來普門身上中下左右前後等也。如出時之本位。入時又無異。故云時諸尊等乃至復入法界宮也。 三從時執金剛下。正明分位種子標幟中。又三。一明金剛手推知佛意。二明牒經。三隨釋。 初中。時執金剛亦知佛意等者。言金剛手見如來不可思議未曾有事業。竊推量此事非無因緣而識知也。所謂以前所未說深奧祕密之法必將說之而覺知已以至誠心希有渴仰之思而住。故云時執金剛乃至希仰而住也。是即經所不見也。然依十萬頌意。疏家如此釋給也。 二從故佛下。明牒經中。故佛即更告言乃至吾為說等者。經之於是大日乃至吾今演說之文。未會引之也。 三從尊分位下。明隨釋中。又分為三。一明分位義。二明種子義。三明標幟義。 初中。尊位種子者。如上諸尊等者。如上一一諸尊皆是如來內證之萬德大曼荼羅身。各從一一本位而出。顯如來法界自身表趣畢。是故阿闍梨為人作壇時。先住瑜伽如上之佛身左右前後上中下分之身表。於已身觀想已。於彼心上圓明中。而觀彼四重法界上首諸尊種子一一安布方成作法也。故云如上諸尊乃至一一安置方成作法也。若不然者不堪作阿闍梨建立弟子。故云若不如是乃至阿闍梨名也。 二如前下。明種種子中。如前所言者。指經第一所謂業壽種除復有牙種生起是也。故云如前所言乃至平等種子也。此平等法界性種子等者。所謂等諸字門也。是即自性法身如來法曼荼羅身也。言平等者。生佛因等等持故云平等也。如來智地之所生長等者。如是種子為如來大悲大智所生長。猶如世間種子依大地而生長。故云即是一切智地之所生長乃至皆歸於地也。但因緣合故等者。言如此雖緣生。離生滅斷常本來不生無有自性故也。故云但因緣合乃至無生無起也。若眾生既蒙安立如是種子等者。言若眾生了知此平等種子即同如來也。故云若眾生乃至即於如來之位也。此平等種子從清淨法界性而生。故云由此種子乃至即是如來自性身也。 三從標下。明標幟義中。如世間種子等者。言譬如見世間一切小草大草小樹大樹等種子之時。即知此種子生何等小草。此種子生何等大樹。此草木有苦辛堅不堅等之用。彼草木有甘淡青黃等之味色。故云如世間乃至皆亦如是也。然今種子等者。此法界種子亦爾也。如見字知菩提心。見字知菩提行。見字知菩提心果。見字知般涅槃。見字知方便具足自在神通。故云然今乃至名為標幟也。又此曼荼羅一一分位等者。如字者等諸字亦皆如此可知之。如此等種子各與其本誓相應。生隨類平等法界如來萬德之身。是即諸尊法曼荼羅身也。故云又此曼荼羅乃至故名標記也。所謂隨其分位從佛身出者佛表示也。從菩薩出者菩薩表示也。從二乘出者二乘表示也。從天龍乃至人非人等出即彼一一表示也。是故見一一種子表示時。一一階降差別佛菩薩聖賢人天八部等標幟皆悉了知也。故云隨彼四重乃至表知種子字不同也。 四從時佛下。明金剛手樂聞中。又三。一明結前生後。二明牒經。三明隨釋。 初結前句。自可見。 二從金剛手下。正明牒經中。金剛手乃至欲聞者。經之持金剛乃至願樂欲聞之文。未會引之也。 三從欲為下。明隨釋中。欲為普利等者。金剛手為一切大會及未來一切眾生。願請說上來未說種子祕要之藏等也。故云欲為普利乃至一切總願佛演說也。 二從次佛下。明釋偈頌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時薄伽梵以偈頌曰。真言者圓壇乃至而圖眾形像(云云) 二從次佛下。明隨釋中。又分為八。一明告敕意。二明約身分顯色及性。三明四輪形色。四明空輪種種色。五明圖位次第。六明形色中置種子。七明約形色顯五種悉地。八明三種建立次第。 初中。次佛告意者。指長行時薄伽梵以偈頌曰之八言也。是則如來為令真言行者成就阿闍梨眾德。告敕而說此五字布字觀想也。所謂偈真言者等者指持明阿闍梨。故云次佛告意者凡阿闍梨乃至建立弟子時也。圓壇者指法界大空。先置於自體者指行者自體也。言師為弟子造壇之時。先住瑜伽。於自身上中下分作五字布字觀故同如來堪為阿闍梨。故云當先住於瑜伽而觀自身等也。 二從齊下明約身分顯色及性中。從齊以下乃至而堅者。釋經之自足而至臍成大金剛輪二句也。所謂地輪也。色黃性堅也。次從齊等者。釋經之從此乃至水輪等二句也。謂從齊至心觀水輪也。色白。性濕也。次從心等者。釋經之水輪上火輪二句也。謂從心至咽觀火輪。色赤。性暖也。次從咽等者。釋經之火輪上風輪一句也。謂從咽至頂觀風輪。色黑。性動也。故云從齊以下當作金剛輪乃至風輪其色黑色也。 三從復次下。明四輪形色。自可見。 四從最上下。明空輪種種色中。最上虛空等者。依大師御釋者。釋經之圓壇二字是也。今於頂上縫上觀字成空輪。無定色形。故云作一點其種種色在於乃至縫上置也。若說色形者。形圓形也。色青也。性性也。 五從此是下。明圖位次第中。此是輪形與身分相稱者。以方圓三角半月團形五輪。如上所說從齊乃至頂上。與其身分相應而可觀布也。且是一往義也。若再往論之者。於一一位各有五輪義。乃至一毛端之處亦五輪遍滿。是故下文於地大中論四輪義。乃至風輪中又論四輪義。又金剛夜刃五五二十五輪義。可思之。 六從此五下。明形色中置種子中。即是前說五字者。遠指初品金剛手讚嘆之文。近指悉地出現品滿足一切智智明也。更撿前卷中者。經指第一第三卷。疏指第一第十二卷也(云云) 七從又此下。明約形色顯五種悉地中。又此瑜伽之座者。是即平等法界大菩提心也。三世十方諸佛於此金剛不壞大菩提心之座上。降四魔成等正覺故。此菩提心名曰金剛座。故云又此瑜伽之座乃至即是金剛之座也。此虛空輪等者。夫虛空無形可論。是故只用心念思惟作之。但強作之者團形青色。不改為性也。故云此虛空乃至不以形相故也。 八從壞時地輪下。明三種建立次第中。又三。一明行者自加持次第。二明曼荼羅安立次第。三明加持弟子次第。 初中。壞時地輪先壞者。言字地輪生字。字變成猛火焚滅身體已。但有明朗大空。從此大空中生字。字生五字成五輪。如下品所說。故云壞時地輪先壞乃至但有空住。以從空輪而生於風火水地。又從地輪漸上乃至於空故上下有空也。如是作五輪當知上下皆有虛空輪也。即是師自加持次第也(更問)也。此中更問者此意也。 二從師既下。明曼荼羅安立次第中。師既自觀其身等者。如上焚滅自身已。還成五輪法界身。於心月輪中觀種子已。然後又觀壇地如自身。所謂從方壇中出字。字變成猛火。焚滅壇中一切垢塵已。唯有明朗大空而已。從此大圓明大虛空中又生字。從此字生五字成五輪法界塔婆。塔婆變成大日如來。從上中下分一一毛孔。放無量無邊色光。成四重法界曼荼羅。故云次觀壇地即翻例置之乃至即是曼荼羅安立次第也。世界壞時亦先從風輪等者。壞劫時。風輪吹發火輪焚滅大地已成空劫。從此空穴中生風水地輪。故云世界壞時乃至火竟次風也。此中更問者。行者以字智火焚滅器世界已。但有大虛空。從此空中生風火水地輪。乃至成九山八海等。於其上觀五峰八柱寶樓閣。於中建立曼荼羅。如此等一一建立次第。皆是淨菩提心所起功德法門也。更問者即此意也。委細如第一抄記之。 三從作曼荼羅下。明弟子加持次第中。師應自觀其身者。指阿闍梨自加持也。及地者指曼荼羅安立次第也。已上結前之句也。又觀所度弟子等者。謂以字智火焚滅弟子身中無始生死已來所造業煩惱垢塵。更令無餘氣。悉成大空已。從此大空中而生風火水地輪。乃至成淨菩提心之須彌山已。於其上生五字。成方圓三角半月團形五輪法界身。於其心月輪中觀種子字。反成大日如來。從通身上中下分。放無量色光照十方世界。於上中下分光所至之處。出現四重法界諸尊。故云又觀所度弟子亦當如是而安立之准於師法也。所謂曼荼羅及師并弟子三種建立加持方便無二無別。若如此不住三平等祕密加持者不名如法建立。故云若不如是不名如法也。今行人修道等者‧如上師及壇地并弟子。如此建立已。故云今行人修道亦與相類也。最初發信者。依知識經卷。於此三密相應法教發淨信心。不動不退如金剛。是地輪也。往如實大菩提心修大悲萬行如水火風。得大般涅槃之體故云大空。故云最初發信乃至大空也。更問即此意也。其阿闍梨既如是等者。如是成三平等加持已。轉五輪成法界塔婆。於其中建立四重法界曼荼羅。所謂八葉院第一院第二院第三院左右前後一一次第。於其位置其種子。轉種子成三昧耶形。轉三昧耶形成尊形。於其一一尊心上置於圓明。圓明中置各種子字。從一一種子字放隨方光。各照十方法界。互相攝入融通無礙。故云即當安置諸尊乃至即是法界胎藏曼荼羅分為也。為謂位也。如此持誦故。一切如來皆悉集會同共加持故。令應度弟子畢竟不退無上大菩提心。若如此不作者虛費功行更無所益。自損損他為魔伴侶。故云不然虛費功力而無益也(云云) 四從時金剛手下。明說十二真言王中。又分為四。一明薩埵昇三平等地。二明為未來說真言王。三明諸佛摩頂讚嘆。四明諸佛加薩埵令同勝行。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時金剛手乃至平等觀者。經之爾時乃至平等觀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猶此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薩埵同如來。二明行者同薩埵。 初中。猶如此菩薩等者。約大智門故云金剛手。今為未來發起大悲故約大悲門而云菩薩也。能知如來等者。如來三密十地等覺不能窺。唯祕密主能與如來同等了知。故云能知乃至名祕密主也。如來意密之法等者。言如來三密唯佛與佛之所知。然此菩薩能知。是故位同大覺。為度眾生故示菩薩形而起發。故云如來意密乃至而起發。餘文可見。然隨四重方位等者。言隨上中下分前後左右有三部。息災增益降伏等義門。一一與彼相應而觀想。故云然隨四重乃至即入如來祕密之藏也。 二從此中下。明行者同薩埵中。此中身語意密等者。言上從大日尊。下至荼吉尼等。其部類差別無量無邊不可勝計。而一一諸尊各具十佛剎微塵數部類眷屬。如此一一三密遍滿法界海無所不至。以是義故法界塵數如來住不可思議劫中。以不可思議四辨八音雖演說之。猶不可說盡其一尊三密邊際。何況於一一諸尊三密耶。然今略經但提綱維網目自舉。故云此中身口意密乃至謂皆表如來身口意祕密之德也。若能行者如實了知如此等之法界塵數如來三密之時。亦與祕密主同等無有異。故云若能如實乃至同於祕密主也。 二從今祕下。明為未來說真言王中。又二。初明表說十二真言王。二正明說真言王。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經可云。念彼未來乃至真言王曰(云云) 二從今下。明隨釋中。今祕密乃至平等觀者結前句也。念未來眾生等者。所言念有二義。一億念一切眾生平等法界之心。二愍念一切眾生利益安樂之事。故云為念未來乃至而說大真言王也。 二從南謨下。正明說真言王中。又分為四。一明釋四輪真言別義。二明釋四輪總義。三明三道真言。四明總結。 初中。又四。一明歸命句。二明嘆如來祕密德。三明說等四真言。四明地風火水輪真言。 初二。自可見。 三從暗下。明說等四輪真言中‧此四字即是四輪者。謂四字如次地水火風四輪也。故云此四字乃至第四字風也。此字本體是金剛界體者。無點字是金剛常住大菩提心之體故云爾也。兼有乃至火輪者。傍角一點也。是即行。故修行是南方故云火輪也。上有等者。上空點也。所謂以字智火焚滅字微垢令成大空。故云以為莊嚴也。以字燒字可思之。次欠水輪者是空義亦有長聲者。字體之空也。傍角一點大空行也。故云佉是乃至長聲是行也。有點為空者。是字水大點也。故空又成空。所謂大空也。故云有點為空即大空也。復次虛空無色等者。言虛空無色無形而含一切色像。今此有行者。即具色形義也。有點者。即成辨一切事義也。是故以此為水用也。更問者即此意也。次暗字為火者梵音是火者。句義即火也。即以字為種子。然此字為字智火所燒故。圓滿大空故。載第三字大空即成字也。故云次暗字為火乃至是火也。是涅槃性等者。言遠離生與不生而其性不改。故云噁是涅槃性。眾色皆歸一致成黑色。是即願智圓滿大涅槃義也。然風以黑色為其色。故云黑即風也。已上約佛部說四輪義也。 問。何故不說空輪耶。答。字字體是空也。復次空無定色形。是故遍四輪。謂等空點是即空輪也。故云此空即是成辨一切事也。 四從下。明釋地風火水輪真言義中。又二。一明舉短聲。二明釋其義。 初文。自可見。 二從地如下。明釋其義中。地如上阿字有四字者。等地輪故指之為地也。然此等例上字四字。故云地如上阿字有四字也。謂長聲上有點及傍二點者。指字也。然傍二點不見。但下畫有習二點故云爾也。短聲亦有上點及傍點者。指字也。二字為四字者。開長聲字為二。謂也。開短聲字為二字。謂也。故云二字為四也。例此字四輪。於等皆可有四輪也。故云今此娑等乃至皆有四字也。但舉其短聲者。經舉其短聲二字不說長聲二字故云爾也。合為長聲二字在於短聲之前者。合猶可也應也。為猶作也。言可作長聲二字置短聲二字之上。所謂是也。如者。字等亦如此。所謂。是也。故云但舉其短聲合為長聲乃至含鶴(此是也餘效之)也。 二從又總下。明釋四輪真言總義中。阿字是佛部者。指等四字。婆字是蓮華部者指等四字。嚩字是金剛部者指等四字也。風火遍三部用者。風者指等四輪。是即羯磨部也。火者指等四輪。是即寶部也。是即羯磨部寶部通入三部。故云風火遍三部用也(更問)也。如蓮華部中等者。言且如四輪者是即蓮華部四輪也。然若於此蓮華部中論三部攝用者。若息災者觀字而成黃色方壇。若增益者觀字成白色圓壇。若降伏者觀字成赤色三角壇。故云若息災乃至隨類用之也。如金剛部嚩等者。例蓮華部可知之。故云如金剛部乃至各隨類用也。當知此阿娑訶等者。言今此等五字。例同悉地出現品所說之各合五字義持三部用。故云當知此阿字乃至自有四輪也。若讀餘真言者。言若於餘真言。如此等等字有之者。隨其部類及依四輪差別。能知其義趣。自在可用之。是即尤宗眼輪轄。故云若讀餘真言乃至最為宗轄也。此一段未明了等者。於如此一一字門各具四輪。又於一一輪各具三部五部攝用。然一一次第不暇記之。故云此一段未明了也。更問者即此意也。 三從更有下。明三道真言中。更有三道者。五輪真言外說之故云更有也。三道者身口意三密也。此三密能通入三平等地。故云道也(此身真言也)者。字是理智具足體也。者如上舉短聲二字。是又開長聲二字可為四種。所謂是也。是則身密當體地水火風故也。其四輪如上可知之。復次識大種子也。加五大成六大。是即六大無礙義。可思之(此語真言也)者。此亦可有四字。所謂是也。是以風輪種子為語真言。語是風為緣生故也。第三除空點。下半體是語中之火輪故也。自餘如上可思之(此意真言也)者。此又可有四字。所謂是也。是以前火輪真言為意密真言。其義可思之。此三道真言即攝如來等者。言此三密真言中又含無量義。所謂於身真言中有四輪義。有六大無礙義。有三部五部攝用。有三密四曼等義門。如身者口密意密真言又如此。一字一真言具無量無邊義利無有窮渴。如上字輪不可窮盡。是即如來身口意平等無量故。身如口如意。口如身如意。意如身如口。三三平等遍滿十方法界海。故云即攝如來身口意平等法門乃至行者得意時自省方便也。 四從又復下。明總結中。又復此真言由最勝故號之等者。總指如上之五大三密真言也。然此中相合但名為十二等者。上五輪真言各開四字故成二十字。三道真言各開四字故成十二。并三十二也。身真言初有字。加之成三十三字。雖然但取各短聲二字故為十二真言王。所謂是也。王是自在義最勝義。所謂於一輪具無量義別。橫豎無礙自在故云自在義。除如來所說。其外解三密金剛菩薩所說中。此真言最勝最尊故云最勝也。此中四種輪等者。言阿闍梨了知此真言實義。而以其四輪真言加自身故。同諸佛身。於法界得最自在。以此身口意真言加自三密故。同如來平等三密。得巧色摩尼身口意。於盡空法界堪施無盡利益。如此種種無量不可思議業用。唯能得意而可通達。非以筆端可能記顯。故云此事未明了更問之也。又云前是布字法者指五字明。今此中用別者。此中十二真言王也。言上品所說五字門。布曼荼羅及師并弟子三種上中下分。成平等法界五輪塔婆。今此中四輪成三部五部之攝用。圓滿普門法界事業。故云前是布字法今此中用別也。計合是隨五種事相應字等者。今隨此十二真言王五種悉地相應字。可攝彼五字門中之用也。故云計合是隨乃至即攝彼中之用也。更問者即此意也。 三從時金剛手下。明諸佛摩頂讚嘆中。自為四。一明不動本座而摩頂。二明如來依此真言降魔。三明佛纔念此咒故超入三等。四明知此法同如來。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時金剛手乃至說此真言王者。經之持金剛祕密主乃至說之真言王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今此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讚同諸佛說此言。二明以諸佛加持力同佛證得。三明釋越義。 初中。今此中摩頂等者。言十方一切如來非動其本座而來摩頂讚嘆。一切如來三密遍法界。祕密主三密遍法界。以是義故。如於當座如來前金剛手說此真言王。於十方世界一切如來前。金剛手亦說此真言。同時同說無有殊異。是故如今如來摩金剛手頂而讚嘆。十方一切如來法界塵數諸佛。同時同共摩十方世界法界塵數金剛手頂而讚嘆。同等無有異。故云今此中摩頂非足乃至而摩其頂也。時十方佛金剛手說等者。言今此金剛手所說十二真言王與十方三世諸佛之所說同等無異。故云時十方乃至同於古佛之道也。三世十方諸佛皆觀此真言王成等正覺。是故大歡喜摩頂讚嘆。故云我等一切如來乃至亦證此法門同於如來也。 二從然金剛下。明以諸佛加力同佛證得中。然金剛藏等者。言今此菩薩雖未至究竟大牟尼。以諸佛加持力故。於普門海會中同如來所證說此真言。若不蒙神力者不可然。故云然金剛手乃至與如來等也。 三從越下。明釋越義中。越者超入之義者。治定經云超昇。然未會經云越昇故。向未會本作釋故云越者等也。如毘盧遮那等者。言如如來越昇三平等地降伏摩醯首羅得法界大自在。汝今亦超昇三平等地如世尊故。一切如來同共讚嘆其功德也。故云毘盧遮那乃至歎其真實德也。言汝已得如是等者。轉釋上義也。真言王能裂一切等者。言此真言王能裂一切眾生無明黑暗之疑網。令得法界平等照明。故云真言王乃至為作照明也。 二從何故下。明如來依此真言降魔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何以故乃至三處流出天魔降者。經之何以故乃至破壞天魔軍眾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大下。明隨釋中。謂大日如來坐道場時者。指色究竟天成道。所謂法界道場也。平等觀於法界者。以三平等故波旬即法界平等之體豈可成障礙耶。為如來平等大空字所加持故。魔醯首羅小我即除。成就無相法界之大我。故云謂大日如來乃至除其罪垢也。然四種魔中等者。言四魔中煩惱魔五陰魔死魔。此三種無色無形。故云然四種魔中三種無色也。是佛於阿迦吒天等者。於此有淺深二意。淺略常色究竟天。若深祕釋者色究竟天者是色無色中間也。是即色者五大也。無色者識大也。所謂無礙平等一如位為色究竟天。是故煩惱五陰生死等皆悉六大平等體故本來不生之大空。以本不生大空故三魔無得便。皆悉歸平等法界體。故云是佛於阿迦尼吒天時降伏之也。復次阿者本不生體。是行也。所謂不生之行也。是大空也。傍點三昧也。所謂大空三昧也。吒是慢義也。是則大自在天矯慢我慢也。然入阿字門故慢即無慢也。以無慢故同大空。以同大空故離煩惱業障歸如來三平等之體。故云是佛於阿乃至降伏之也。唯天魔有相者。三魔心法也。天魔色也。心法既歸法界故。色法隨又不生也。以不生故有相即無相也。然波旬類執著有相。即不知此相即無相故。於法界不得最自在。今悟此相即無相故。小自在即法界大自在也。故云唯天魔有相乃至而現伏天魔也。三處者謂如上等者。言從如來上中下身分。流出三部聖眾。令遍滿法界。身印口真言意本尊皆悉出現而示現法界曼荼羅。以此加持四魔。皆悉無非此四重法界曼荼羅之體。故云三處者乃至普伏四魔無有遺餘也。今阿闍梨等者。言此真言有如如此等不思議自在力故。阿闍梨為弟子作曼荼羅之時。以此真言加持自身。同大日如來普門法界自在力。可降伏四魔也。故云今阿闍梨乃至亦同彼佛能伏四魔也。 三從次世尊下。明佛纔念此咒故超入三等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次世尊乃至得自在者。經之次得世尊乃至真言之王之文。未會引之。 二從謂佛下。明隨釋中。又五。一明正超入三平等地。二明隨類現身口意業。三明功德智惠圓滿。四明於法自在義。五明自在力由十二真言王力。 初中。諸佛坐於金剛道場等者。言如上色究竟天成道時。纔持念此十二真言王故。得至三平等地。身口意遍滿法界無有邊際。以此遍法界自在力故頓降四魔。故云謂佛坐於金剛乃至而伏四魔也。有一釋云者。未詳誰人釋。即是從佛出者指法佛自體也。如來得超入三平等地等者。指自受用身如來。所謂降魔成道佛也。如上於身上中下分。示現三部聖眾。周遍法界等同虛空普度眾生。皆令超入三平等地。身如口意。口意如身。無盡無餘互相涉入。故云三道真言身口意自在平等乃至由三業無盡故也。 二從若以下。明隨類現身口意業中。若應以身等者。言若以身應得度者。示現巧色摩尼之身。示同彼類形。若以語應得度者。出現巧色摩尼之語。示同彼言語。若以意應得度者。示巧色摩尼之心。感應同交不可思議。故云若應以身乃至不可窮盡也。 三得非直下。明功德智惠滿足中。非直身口意等者。非但得三密平等實際。無盡德皆悉滿足如虛空。如福德者智惠亦圓滿如淨滿月遍滿虛空。故云非直身口意乃至猶如虛空也。 四從若得下。明於法自在義中。若得如是無礙妙智等者。言既得如上三密平等并六大無礙相應圓滿之體故。於三種世間一切諸法得最自在。故云若得如是乃至不得自在中而得自在也。一切眾生等者。未如實知解如上三平等六大無礙之體故。為不知之見網所塞。為業障之焚籠所繫。不能得自在力。然今如來見網既裂焚籠當破。遊六大一實之大虛。得三密平等之自在力。故云一切眾生乃至演說曲成眾機也。 五從如來所以下。明自在力由十二真言王力中。如來所以得如來等者。言如此自在神通力皆是由觀此十二真言王之力。故云如來所以乃至即是法界之體性也。 四從汝善下。明知此法同如來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汝善男子乃至如是知者。經之佛子汝今乃至同於正遍知者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知是下。明隨釋中。知是覺之別名者。所言知者覺了之別名也。所謂如來甚深無相身口意平等微密之奧藏故。同一切如來普門度眾生也。故云知是覺之別名乃至即是同於如來也。如是歎印竟者。如上金剛手以知如來甚深三平等地故。說此十二真言王。普門度一切眾生。以此義故摩頂讚嘆印持決定。故云如是歎印竟也。 四從今復下。明諸佛加薩埵令問勝行中。又二。一明先說深義未周更問。二明諸佛皆由真言成一切智。 初中。又四。一明唯佛境界無能問者。二明諸佛是故加薩埵令問。三明釋一切智等二句。四明釋最勝等二句。 初中。又二。一明挍牒。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汝問一切智乃至諸佛咸證知(云云) 二從今復下。明隨釋中。今復更請如來等者。如來所證深密之境無能問者。何以故。唯佛與佛境智非十地三賢所知。故云今復更請如來乃至能發問者也。 二從今十方下。明諸佛是故加薩埵令問中。今十方佛等者。言金剛手能知三密奧源說十二真言王。普門利眾生故。十方三世諸佛加金剛手。為利益一切眾生。令奉問甚深微密之奧藏。故云今十方佛同以神力乃至更問其樞要也。 三從一切下。明釋一切智等三句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作釋。 初中。一切智成者。經之汝問一切智大日正覺尊二句。別牒也。 二從即是下。明作釋中。即是大日如來等者。其義如初品所說(云云) 問曰。初品既委細說之。何故復至此處別作釋耶。答。初品釋當品以前所說之教主。今是釋當品以下深祕之教主。為令知如此等淺深復重作此釋也。主者等者。尊之梵語有主義故。釋經之大日正覺尊之尊時。指尊云主也。今尊與主兩義中。於法自在故主義強。故從強而云主也。 四從殊勝下。明釋最勝等二句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殊勝乃至廣者。經之最勝乃至法教等二句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由下。明隨釋中。於一字法門等者。言於一字中通達無盡無餘之法門。如上字輪中說。故云由於一字乃至故名為勝也。教則者即法則等者。言治定經法教者。未會本云教則故云爾也。教與法一法二義也。所謂依教而得法。得法而設教。是故非教者不得法。非法者不設教。故云教則者乃至軌則之義也(更問) 二從以是下。明諸佛皆由真言成一切智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以是我乃至世尊證知者。經之我往昔由是乃至諸佛咸證知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言我下。明隨釋中。又分為二。一明唯佛所證知。二明蒙諸佛聽許更問。 初中。言我等往昔等者。一切諸佛行菩薩道時。依如上五字字輪及等諸字字輪并此真言王等真言之行。成自證自然智慧。還為一切眾生演此真言勝行。令得至大涅槃。故云言我等往昔乃至令得至大涅槃也。我今此語緣起甚深者。往昔行菩薩道時之淺略如常。若依深祕義者是則本有五大即大悲也。從此大悲之體發智。為一切眾生說真言行。令至大涅槃。是故經云我往昔由是發覺妙菩提開示一切法令至於滅度也。所言滅度者。非彼小乘及權乘滅度。指字大寂涅槃也。此處不生不滅無去來故。心量境界非能所及。是即無相無分別智所照境界也。故論云般若無知自性鈍故。是即四佛猶心量分域故不及。何況十地所測哉。唯佛與佛獨能證知。故云我今語緣起甚深乃至同至此法可以為證終不虛也。 二從汝今下。明蒙諸佛聽許更問中。汝今已得等者。金剛手既得諸佛所行之道。能說十二真言王。普門度眾生故。諸佛同共聽許。令金剛手奉問甚深祕密於如來。故云汝今已得乃至宜更問如來也(云云) 五從爾時下。明薩埵發問中。自分為四。一明薩埵蒙加歡喜問。二明為發問先讚歎佛。三明念曼荼羅所闕奉問佛。四明正舉所問體。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云。爾時具德乃至而說偈言(云云)二從時執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具德者。二明正蒙佛加歡喜發問。 初中。時執金剛具德者等者別牒也。猶手所持等者。右手持五股金剛杵。是即五智三十七尊功德表示也。如此表德金剛手能覺了。故云具德者也。如密印品記之。 二從時彼下。明正蒙佛加歡喜發問中。即得深知如來之語等者。深知如來三平等故云爾也。先所不逮而未能問者。先住心品并具緣品等中雖有眾多發問。未蒙諸佛之加故。不能得問如來所行道。故所問之深致未逮故。今蒙諸佛之加已得問諸佛所行之道故。以前未逮而所未問之甚深不思議事。一一能自在問之無有疑滯。故云即得深知乃至無有疑難也。今欲等者為欲奉問如此等不可思議未曾有旨趣於如來故。先歎佛德也。 妙印鈔卷第五十九 一交了 (御本云)元德三年(辛未)二月六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