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印鈔卷第七十七 沙門阿寂紀 輸入者 韋小燕 一校者 江 進 二校者 程海燕 改稿者 劉海燕 釋世出世護摩法品第二十七之餘(經第六之餘疏第二十) 五明阿縛賀寧火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縛羊時者。經之縛羊之所用。阿嚩賀寧火二句。略牒也。 二從謂戒下。明隨釋中。戒已滿者。十二年之戒已滿後。娶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之四姓之女。從四妻即生四子。是出四性已。然後得殺羊而食。故云謂戒已滿梵種已出四性已具殺羊而食之也。彼法云等者。此則韋陀典之意也。其文自可見(云云) 六明微吠脂火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觸穢時者。經之觸穢之所用以微吠脂火二句。略牒也。 二從謂失下。明隨釋中。失淨法者。十二年內。於所制之淨行有所犯。如佛弟子犯戒。謂有所違彼本族戒。皆是觸穢也。其所犯并懺悔作法。如文可見(云云) 七明娑訶娑火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熟食時者。經之熟食之所用。以娑訶娑火二句文。略牒也。 二明隨釋中。彼法凡欲等者。其文自可見(云云) 八明合微誓耶火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拜日天者。經之拜日天時用。合微誓耶火二句。略牒也。 二從梵行下。明隨釋。如文自可見(云云) 九明你地火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拜月天者。經之拜月天時用。所謂你地火二句。略牒也。 二從歸下。明隨釋中。准日天可見(云云) 十明阿密栗多火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滿燒者。經之滿燒之所用。阿密栗多火二句文。略牒也。 二明隨釋中。此是施火食法等者。施火食時作法。其義自可見(云云) 四明用四種法火中。又分為四。一明那嚕拏火。二明訖栗旦多火。三明忿怒火。四明迦摩奴火。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息災者。經之彼於息災時。用那嚕拏火二句。略牒也。 二從凡下。明隨釋。自可見。 二明訖栗旦多火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增益者。經之作增益法時。訖栗旦多火二句。略牒也。 二從用息下。明隨釋。自可見。 二明忿怒火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除障者。經之降伏怨對時。當以忿怒火二句。略牒也。 二明隨釋。自可見(云云) 四明迦摩奴火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攝召者。經之召攝諸資財。用迦摩奴火二句。略牒也。 二從謂凡下。明隨釋。自可見。 五從燒下。明燒林木火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燒林木者。經之若焚燒林木。應用使者火二句。略牒也。 二從彼法下。明隨釋。自可見(云云) 六從暖下。明消化所食火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暖腹者。經之所食令消化。用社吒路火二句。取意而引牒也。 二從謂食下。明隨釋中。意云以持我身者。外道所計神我也。其意可見(云云) 七明授諸火時火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若授諸火時。所謂薄叉火(云云) 二從薄叉下。明隨釋中。薄叉火即於授諸火食等用者。謂諸火法授弟子等時用此火也。疏更問者。指彼授作法等云更問也。 八明海中火名中。次海中乃至目佉者。經之海中有火名。縛拏婆目佉文。未令牒之也。依無用無隨釋也(云云) 九明劫燒時火中。劫懷時乃至乾多火者。經之劫燒盡時火。名曰瑜伽多文。未會引之也。是等火雖舉其名字。於今宗無用故委悉不釋之。故云但舉其名無用處也。 十明總結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佛為諸仁者乃至爾時所宣說者。經之為汝諸仁者。乃至爾時我宣說一偈半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顯正下。明隨釋中顯正故等者。為顯大乘真言真實之正理。騰出彼邪見斷常之火法也。故云顯正故騰出已也。然後說真言所乘十二火及內護摩之法。故云方辯真法也(云云)淨行有在家出家等者。如於佛弟子有在家出家。此梵行者亦有在家出家。其義如文可見。故云淨行者乃至無此娶妻等法也。右以上等者。上來所說四十四火。皆是從我慢自然而生事火邪見之火法也。故云右以上乃至邪護摩法也。 問經結云此四十四種。今現文但有四十種。今四種現文不見如何。答。經雖闕其名。疏有其意。所謂疏釋跛那易迦火云。造作時者即以下供養等諸業(云云)是釋經之造作眾事業。跛那易迦火之文畢。此外付其事顯示有眾多事業云。初受此時火神名別。以後造作又隨事別有火神咒等也。用鄔波迦火(云云)是跛那易迦火之處出此異事之火(是一)又疏釋簸嚩句火云。謂如家中井灶門戶堂屋之類。一一皆遍每處持一撮食與之而誦其神咒。此即先用簸縛句火供養天神畢。其後井灶門戶等一一以各別咒供之(是二)又釋梵火云次造房用梵火(云云)是釋本體之梵火也。此外又云造立房等亦須缽羅羅梵火也(是三)又云。以法加之使成淨法。不然不淨也(是四)然有於梵火中有三種之火。於簸縛句火中有二種火。於跛那易迦火中有二種之火。然從第二簸縛句火。至瑜乾多火。即有三十九種。此加根本我慢自然成四十種。跛那易迦火(一種)簸嚩句火(一種)梵火(二種)然者經說外疏出四種。并四十乃成四十四種也。 問。若然者何故住心抄云。今五種火神名闕也耶答。是就經說一往作釋。雖然檢疏文四十四種宛然也(云云) 二從祕密主我下。明佛說十二種正火法中。又二。一明決說古今迷悟。二明正說十二火法。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祕密主我於乃至又非得業果者。經之復次祕密主乃至非能成業果一偈半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以下。明隨釋中。又分為三。一明說因位不知因緣。二明果位正知。三明其所由。 初中。以下又偈也者。上說四十四之火。即是偈頌也。從此以下說十二種之火。又是偈頌也。故云爾也。佛意言我等者。是即說因位不知因緣。其意自可見(云云) 二從及我下。明果位正知中。及我成菩提時者。所言成菩提者。通初地乃至極果。如來一切智光者。本初不生之羅字智光是也。 三從佛所下。明作如是說其所由中。佛所以作此說者等者。言往昔今日相對而說其根本因緣時。彼我慢邪見也。淨行婆羅門等即聞此因緣作如是念言。我等所崇敬韋陀典等所祕藏。其根本是佛因位未覺之時所說韋陀尚爾也。何況今說最上韋陀火。是即第一甚深。即生希奇未曾有之思。入佛道生信解也。是故佛說此因緣也。故云佛所以作此說者乃至即生信解也。我昔未成等者。我因位菩薩時所說。皆是邪見之火法也。今所說真實成大事因緣。不可同彼邪行之火法也。故云我昔乃至非法之行也。 二從正火下。明正說十二種火法中。自分為十三。一明說智火。二明第二說行滿火。三明說摩嚕多火。四明說盧醯多火。五明說沒多火。六明說忿怒火。七明說闍吒羅火。八明說迄灑那火。九明說意生火。十明羯攞微火。十一明梵文闕其名。十二明說謨賀那。十三明總結(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正火十二種次說之。我復成菩提說十二種火。彼火復云何。智火最為初。名大因陀羅。第一名為智火。乃至住智滿足者。經之我復成菩提乃至當知智圓滿二偈。未會引之也二從此中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深智所觀。二明初心所觀。 初中。此中最初火者。即前所言金剛不壞坐是也。故云即是菩提心之惠光也乃至具一切佛功德故也。增威是外事者。此菩提外用即十力也。由識此火故燒無始以來等者。如彼以字燒字。又是六月念誦中第一即是也。故云由識此火乃至即是毘盧遮那之別名也。即以此尊而表此智者。今此無生智是平等法界體性智也。大日如來即此智所成故云爾也。 二從若初下。明初心所觀中。若初觀即觀此火神等者。言依方壇黃色等之表示。解了無生智。依五股等之表示。覺了五智五大。是即依造壇及印真言而解了。是即初心觀行之義也。故云若初觀乃至能成一切事也。若深智者。如上直了達無相大菩提。故云若深了其性即如上說也。此中方壇者等者。明初心觀行之相也。其義可見。然火有二法者。還約前二種辯其義也。所謂若能修乃至即名內心火法者。指前深行所觀也。若順攝世間乃至由此因緣智具足也者。指前初心所觀也。今初心所觀者。如上之世間成就品等所說。深祕所觀者。如上祕密曼荼羅品等所說。能能可思之(云云) 問云。此法與息災相應是堅固法也(云云)然者常以方壇為增益。何故今云息災耶。依之見經文云增益施威力如何答。此事自上古不審也。住心抄問答云。增益法與之可相應。何云息災耶。答息災儀不言而可云亦與增益相應。所以然者最初菩提心與息災相應故也(云云)若依此義者恐展轉書寫之誤歟。依之見第二行滿火之說相。專舉息災用。故知於此第一智火者。尤與增益可相應也。就中經文無競者也(云云)但此事見疏十四釋十二真言王云。若息災即須金剛方壇。若增益即須水輪。降伏火輪等。隨順用之(云云)然者方圓兩壇增益息災更互相成。故如此釋也。仍住心抄云。最初菩提心與息災相應也(云云)此還方壇結歸息災也。然於方壇增益為本。其上兼息災故。如此處處釋成也。然者經說方壇本體增益。疏此上兼息災釋之得意。文無違義也(云云) 二從第二下。明第二行滿火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第二名行滿。乃至珠鬘鮮白衣(云云) 二從第二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深行所說。二明初心所觀。 初中。名為行滿即案名表義者。既云行滿故。當知行滿即是佛也。故云案名表義也。其梵音者。此行滿梵語亦真言也。然未撿也。初發菩提心者。指第一火也。依前如實菩提心。今修如實之行。是第二行滿也。故云初發乃至即名為佛也。謂此即大悲等者。住心抄云。如常菩提為因大悲為根故也(云云)其形秋夜月等者。如上品說猶如淨水月等白光四面遍也。右持數珠百八陀羅尼門即智惠像也。左持軍持是大悲潤生之方便也。此像住於字輪中者。如上水輪觀等。白色圓壇以蓮花周遍圍之。自身居其中。同此字相字義形色。如悉地成就品及祕密曼荼羅法品祕密八印品等中所說。故云如上所說也。即是心性圓明等者。是即亡字相字義但住圓明。是即唯有明朗不見心與身之義也。故云即是心性乃至為本尊形也。上文云皆體者。如祕密曼陀羅位品等所說。若坐方壇之時舉體黃色圓明也。若居圓壇之時舉體皆白色圓明等即是也。故云上文皆體乃至表示故也。已上付深祕釋之畢。 二從若外下。明初心所觀中。又三。一明外災淨除。二明內障淨除。三明內外二護摩相兼。 初中。若外作等者。付初心始行釋之也。災有無量者。就之有淺深內外。所謂世間水火兵等災。及蝗虫夏霜等非時無道發動。乃至種種病患等。是即世間淺外之災也。故云謂外世間乃至皆能淨除之也。或本此中無相理者。不相應道理。無道而起義也。 二從又無下。明內障淨除中。又無始等者。言行者為無始間隔所障礙。懷疑慮心。不生如實之淨信。是即障也。此火能淨除之。故云又無始乃至亦是息災義也。 三從此息下。明內外二護摩相兼中。但瑜伽相應念誦者。如以字燒字等也。外護摩者。如常支分具足護摩。然今教者即是即事而真故。尤事理相應內外相兼而可成作寂平等大因緣也。故云此息災護摩亦有二種乃至不如法也。 三從第三下。明說摩嚕多火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第三摩嚕多。黑色風燥形。 二從第三下。明隨釋中。又四。一明釋風燥義。二明用此火所由。三明此尊所持物。四明此降伏有二種。 初中。從風所生者。此尊從風中而生故云爾也。形燥黑者。其形如風吹散飄轉之形而黑也。如悉地成就品說(云云) 二明用此火所由中。謂行人初發菩提心等者。既發第一如實菩提心。雖欲行第二行滿火。無始間隔發動。此時行者住此火法。彼障速除盡。譬如風能拂重雲不留客塵。故云謂行人乃至能散壞諸障也。 三明此尊所持物中。此尊坐風壇中者。如上所說。坐半月黑色壇中也。手執帛等者。是即帛袋也。是虛空之表示也。風從虛空而生故也。兩頭執之者。表定惠。謂以定惠莊嚴故。從無相法界大虛空中。出現淨除業障三昧。能除散無始妄想間隔也。其色青也者。是又虛空色也。 四明此降伏有二種中。此是阿毘闍嚕迦法者。是即調伏法也。所謂調伏世間怨讎等。此名外護。降伏三障四魔。此名內也(云云) 四從第四下。明說盧醯多火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第四盧醯多。色如朝日暉(云云)二從第四下。明隨釋中。第四赤如日暉等者。坐三角壇中。如上所說。右手執刀者是即不動尊也。除無明黑暗顯常住圓明。其身相端嚴肥滿而住三昧。故云赤如日暉乃至作微怒形也。 五從第五下。明說沒多火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第五沒多乃至遍一切哀愍(云云) 二從第五下。明隨釋中。又分為二。一明和合色相莊嚴。二明有內外二種和合。 初中。沒多是和合義者。此尊兼攝召與息災之二用。故云是和合義也。淡黃色是赤黃和合色也。其義自可見(云云)身上有毛等者。是萬德成就義也。然不太增不太減。言太增是常見也。太減是斷見也。離斷常等而有空平等也。 二從內外下。明有內外二種和合中。又二。一明內法二用。二明外相二用。 初中。內外二法例前者。內謂出世。外謂世間也。上來諸火皆有內外用。故云例前也。此和合者能遍一切者。遍普門法界一切諸法。作招召及息災用故云爾也。謂成圓明智光。即是招召義也。由成此智光故。妄相煩惱除滅而不生。是息災義也。 二從若下。明外相二用中。若外作時者。言行者作此火法時。香花等各須二種。所謂赤黃色香花。身亦半身黃色半身赤也。衣服亦爾也。故云香花乃至二種也。本尊身色亦然也。左一目怒也。右一目寂然。災除者息災也。願滿者招召也。不同偏方之教者。指諸顯教也。雖說畢竟獨空之理。不知曼荼羅之萬德故云爾也。 六從第六下。明說忿怒火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第六名忿怒乃至大力現四牙(云云) 二從第六下。明隨釋中。名為忿怒即以此名義為真言者。以忿怒義即為真言也。如上者。指上四十四火中忿怒火也。其髮散上者。心王住忿怒三摩地故。心數同住忿怒三摩地之意也。作大吼形者。譬如師子王從深崛出震吼時。一切禽獸皆震死。今此尊亦爾也。從自性清淨之首楞嚴禪定之崛而出必定師子吼之時。一切無明妄執煩惱禽獸剎那皆悉死伏。故云作大吼乃至哮吼狀也。口有四牙者。表四智成就。二牙上是上求義。即東南二智也。二牙下是下化義。即西北二智也。此亦攝二事者。所謂降伏與息災是也(云云) 七明說闍吒羅火中。又分為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第七闍吒羅。迅疾備眾綵(云云) 二從第七下。明隨釋中。名溫腹如上等者。指上四十四火中闍吒羅火也。非今所用。此正法中所用義者。所謂內心大我之智火也。故云此正法乃至內證之智也。迅疾謂其形等者。從此內證法界遍滿之大智。速疾現極惡忿怒之形。超越於前火。故云迅疾乃至又甚於前也。極忿謂作此字也。有種種色者。字是北方羯磨身種子也。羯磨身故能具種種也。所謂五色也。又涅槃色即黑色也。黑色是眾色合成也。故云謂作此字乃至形具五色也。義准前者。前火兼二色二形。准之此尊兼眾色。然從前甚極忿故迅疾具五色也。是即一切義利滿足之義也。所謂白色是無相法界之體寂靜安樂。是即息災用也。赤是勇勤大菩提心。即降伏用也。黃是金剛不壞萬德。即增益用也。青是無相法界大空也。無不具如上之三部眾德。黑是平等法界大涅槃作寂平等應用。遍於十方作三世無方之佛事。故云謂作乃至義准前也。 八從第八下。明說迄灑耶火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第八迄灑耶。猶如電光聚(云云) 二從第八下。明隨釋中。名費耗是除遣義者。費耗是迄灑耶之漢語也。謂費盡業垢。消耗一切惡類毘那迦等障難義也。故云名費耗是除乃至令消耗也。如聚集眾多電光者。如云如合會千電。是則大菩提心金剛不壞之義也。故云如聚集乃至是金剛輪同類也(云云) 九從第九下。明說意生火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第九名意生。大勢巧色身(云云) 二從第九下。明隨釋中。名意生謂從意所生之法等者。言意生悉地既出現。於普門法界。以巧色摩尼之身口意。普應眾生而隨意作大佛事。故云名意生乃至有大力也。 十明羯攞微火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第十羯攞微。赤黑唵字印(云云) 二從第十下。明隨釋中。受食火名劫微者。劫微此云受食也。謂施火食時受而食之更問者。彼寄淨行婆羅門受食之法。今祕密真言行者顯受得智火之果也其尊作持字印等者。是亦寄梵志受食儀相。顯真言行者受得三身之果位也。以字為三身種子真言。可思之。皆側右手作印形等者。言事火婆羅門有一切言談之時。側右手作印形。以字聲受之。故云其尊作持唵字印乃至而作相也(云云) 十一明梵文闕其名(云云) 十二從第十二下。明說謨賀那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十二謨賀那。眾生所迷惑(云云) 二從第十二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釋悉成義。二明住巧智方便道。 初中。謂能悉成一切者。圓滿三身之果位。自利利他行願既圓滿所作已辯故。處菩提道場降伏天魔。故云謂能悉成一切即是乃至而伏魔義也。 二從又如下。明住巧智方便道中。又如有一類等者。言有一類眾生雖教導。更彌增其惡。此時住善巧方便道。令其迷悶。於善惡都無所知。依之不能作惡。其時漸教導而令入正法。故云又如有一類乃至令入正法也。如金剛頂等者。如降伏大自在之因緣。如息障品中具記之。故云如金剛頂又金剛手乃至住方便道所為也。經言眾生所迷惑者即此義也(云云) 十三從祕密主此等下。明總結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祕密主此等火色所持者。自已色及藥物乃至作此悉地隨意者。經之祕密主此等乃至隨意成悉地文。未會引之也。而此中有爛脫也(云云) 二從隨意下。明隨釋中。隨自謂火神色藥物等者。言如身色一邊赤一邊黃者。藥物等亦隨其身色。可用赤黃招召息災相應藥物等也。故云隨自謂火神色藥物等也(云云)同彼謂隨彼色類也。言此十二種形色乃至謂識其性者。言同彼本尊色形。而可識或息災攝召相應。或忿怒增益相應等。故云言此十二乃至謂識其性。彼同是自他俱同也又偈云而作外護摩隨意成悉地前內外合論者。上來十二種皆內外相兼。故云前內外合論今此偈云而作外護摩。故云今說外也。是即上來十二火雖內外合說。猶對此瑜伽內護摩時。彼十二火俱外護摩。故云爾也。 三從復次下。明佛說內護摩法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復次祕密主乃至隨信解梵燒者。經之復次於內心乃至隨信解梵燒三偈半。未會引之也。 二從次明下。明隨釋中。自分為四。一明結前生後。二明內護摩義。三明三種攝用。四明結釋護摩實義(矣) 初中。次明內護摩法者。對上十二事火故云爾也(云云) 二從內作下。明內護摩義中。又二。一明內作義。二明三處和合。 初中。內作者等者。於行者內心處作之。不假外緣故云爾也。本尊即火者。指自性淨淨之本尊。火即自身也者。彼威光超億日過千電。如是威光即為火也。此火者更非別物。即是行者心光耳。故云火即自身也。是即三處和合義也(更問)今謂理釋者。以本尊同大日故。大日不異自性惠火。此火不異行者身也。是又三平等義也(云云) 二從三和合下。合明三處和合中。又二。一約三處明義。二約三密明義。 初中。又三。一正明三和合義。二明世三事依此成。三明出世三事依此成。 初中。三和合謂火不異神者。如實大智為火。此火即不異毘盧遮那。毘盧遮那又不異行者。故云三和合乃至不異自身也。即以一自性者。如上三處皆同一性也。所謂本初不生之無自性也。通達此三處之無自性。而照知平等法界大圓明。名為內護摩。是故本尊即火。火即行者。平等平等無二無別也故云即以一自性乃至三事等也。 二從上文下。明世三事依此成中。上文如意悉地者。指上悉地從意生文也。隨世上中下事者。如世間成就品三種悉地。然彼世間悉地。猶不知此三平等火法不得成。何況於出世成就耶。故云隨世上中下事乃至內法亦相況耳也。 三從若了下。明出世三事依此成中。若了此惠火等者。持此三平等大惠之火也。隨出世上中下等者。若住此三平等之惠火。佛蓮金三部悉地隨心之所念即成。故云若了此惠火乃至隨心即成也。 二從復次下約三密明義中。復次三和合者。上舉本尊惠火自身明三和合義畢。從此以下又約身口意三密明三平等。故云復次也。其義自可見(云云)若能觀本尊等者。言觀達自性清淨本尊故。即自身垢塵漸淨。以漸淨故即同本尊。本尊與自身平等一性觀達智慧即是惠火也。故此之同一性故三事俱淨。故云若能觀本尊乃至即三事俱淨也。 三從平等下。明三種攝用中。又三。一明慈悲和合為息災。三明悲兼喜為增益。三明從胎藏起忿為降伏。 初中。平等皆是即以此三事等者。言於如上之三平等中。作息災用之時。即用大慈大悲。於此三平等中。大慈悲和合時。即一切息災尊中大悲為第一。故云平等皆是即以此三事等中乃至第一悲也。 二明悲兼喜為增益中。若作增益等者。大悲與大喜和合故即成增益。故云若作增益乃至大喜和合也。 三從若忿下。明從胎藏起忿為降伏中。若忿怒者火為胎作事者。經之忿怒從胎藏而造眾事業二句。未會引牒也。胎即心也者。所言胎藏者即指內心大我體也。從此大悲胎藏內心。為降伏惡人而入此花臺。從大悲藏中發無緣大悲。示現降伏之事降伏之。故云若忿怒者乃至以降伏惡法也。 四從如是下。明結釋護摩實義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別牒可云。又彼祕密主。乃至隨信解梵燒(云云) 二從故如是下。明隨釋中。故如是等者。指上來所說邪正內外護摩。故云如是等也。如此等諸火中。內護摩能成就世出世悉地。故云但內作護摩即能辨諸事也。然今此中略說所用火神等者。邪火雖無量。略說四十四種火神。正法護摩亦雖多種。略說十二種及內護摩。故云然今此中略說所用火神及內外之相也。當知諸餘法教之中者。蘇摩呼蘇悉地等中說三種五種相應護摩等。如是等諸護摩。皆悉住此三處三平等之三昧。與一一法相應作之。即皆悉成就。故云當知諸餘法教之中乃至而施作之即成也。若不達此三平等深致及諸事相應之方便者。徒費功不異四十四種之火法。故云若不如乃至不能成也。 二從爾時下。明依薩埵問而說中。又二。一明舉薩埵問。二明舉如來答。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爾時執金剛乃至至願佛說也者。經之爾時金剛手乃至云何具眾物等長行偈頌文。未會引之也。此中長行有四問。偈頌有三問。是則敷吉祥草句攝用散灑句也。疏意以偈頌為本。所謂爾時執金剛手白佛言言世尊云何(問世尊云何也云云)故知初世尊云何句總問總句也云何火爐以下三句別問也。為顯如是之四問三問不同。偈頌長行二重說之。但雖廣略不同。理數更不違也(云云) 二從金剛下。明隨釋中。自分為二。一明問云何火爐三摩地。二明問云何散灑敷茅。三明問云何具眾物。 初中。金剛手又問佛者。上既雖說內外諸火。未說之法有之不具足故。金剛手為令得具足成就故致此問也。故云金剛手乃至然猶未決也。當於何處置火者。何等處置火爐耶而問也。何處安鑪等者。此置火之處安鑪之處也。更有何法者。作此爐之時加持方便等云何而問也。 二明問云何散灑敷茅中。謂散灑敷茅者。既作爐已灑淨口及順敷吉祥茅等樣云何而問也。 三明問云何具眾物中。及以物等者。壇木乳木飯五穀切花丸香等資緣支分云何而問也。故云及以物等皆問佛也。又經所言物者。謂所緣火法薪蘇食物眾具也(云云) 二從次佛下。明如來答中。又三。一明答說外事火壇灑淨等。二明說內護摩法。三明結釋。 初中。又三。一明答第一問。二明答第二問。三明答第三問。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次佛告執金剛乃至金剛圍之者。經之佛告祕密主乃至周匝金剛印一偈半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次下。明隨釋中。次佛答之者。是結前生後句也。彼火爐乃至金剛圍之者。火爐以下未會別牒也。謂隨所住處者。上塗壇時有二說。所謂以火壇置大壇通門之正方(是一)是時灌頂壇寄羅剎方置之。或以灌頂壇置通門之正方。以火壇寄羅剎之方對置之(是一)然者隨彼火壇所住之處。彼二說之中隨一可置之也。穿深一肘等者。是則取擇地造壇事也。如上八印等中說者。指祕密八印品也。如方壇以三股金剛圍之為界域也。等者普為深及方圓等者。爐口廣狹縱橫及緣廣狹等者如寸法能能可度量。故云爾也。如方鑪等者。如方爐者圓三角半月亦可依彼等說相也。故云如方乃至可知也。 二從偈云下。明答第二問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藉以青生乃至以本加未者。經藉之以生茅乃至應以本加末一偈。末會引之也。 二從謂勿下。明隨釋中。證勿以稍(末也)押根等者。應以根厭首也。茅謂青濕右遶敷之者等者就此似經疏有相違。所謂經云。不以末加本。應以本加末(云云)疏云。令根首相壓。首是上稍之苗也。假令布東方時。根在北苗在南。仍以苗壓次南者根。不得以根壓苗也(云云)然經文見以本置末之上。疏文見以末置本之上。然者經疏無相違樣可得意也。所以然者疏自本釋顯經之不審者也。然者經言應以本加末者。以本置末之下如是說也可得意也。為不誤此義。疏云以苗厭次南者之根。不得以根厭苗(云云)然者無相違歟。 妙印鈔卷第七十七 (御本云)元德三年(辛未)五月二十五日加點了 沙門宥範(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