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經疏第一本鈔卷第七(上半七日)

輸入者 崔靜靜
  一校者 焦遠蘭
二校者 凌君鈺
改稿者 夏桂蘭

如來信解遊戲神變生大樓閣寶王高無中邊諸大妙寶王種種間飾菩薩之身為師子座者。眾成就總句釋了簡畢。已下住處成就別說釋終至故曰菩薩之身為師子座也。付一段文可有了簡。此一段文初牒文。後作釋。作釋中初樓閣寶王釋。後師子座釋。大二段分明也。
大眾已集應有說法處。故次明所住樓閣及師子座也。此承來眾成就義被釋成住處義也。意以能住大眾皆悉集會明所居住處樓閣及獅子座義被釋也。
信解者始從真正發心乃至成佛。於是中間通名信解地。此釋信解義。別不釋經文如來言事。因釋信解其義顯故也△始從真正發心○(文)此名信解位分齊被解釋也。就其信解名字事古為了簡不同也。一義云。信解名字十地不共別稱也。今疏第二卷末釋信解行地觀察三心文。此經宗從淨菩提心以上十住地皆是信解中行。唯如來名究竟一切智地(文)又通論信解地○十地此心決定(文)。又經復舉益勸修○即是初入此信解地(文)。此等解釋意。信解名字限十地不通地前及佛果也。故今釋從初地至佛果昇進間。通立信解名字。至佛果別立究竟一切智地別稱可見。一義云。真正發心地前。成佛位佛果。舉此初後二位。於是中間通名信解地。有御釋故信解十地別稱。真正發心地前發心得義。此信解名字取十地事已前了簡全同也。但真正菩提心薄地發心取事。先義不同也。他門人師智證雜抄云。真正發心者指凡夫位初發心之處云爾也(文)總彼師意發心立三重也。彼釋云。義有三番。一薄地凡夫初發心。二初住已上菩薩發心。三究竟發心(文)。此中今真正發心第一薄地凡夫發心取義也。或一義云。信解名字可通地前及佛果故。今從真正發心至成佛迄名信解地御釋了簡。付其信解名字通地前事。今疏末卷(第三)經云。後次祕密主彼阿闍梨。若見眾生堪為法器遠離諸垢有大信解勤勇深信常念利他者即是阿闍梨支分中明攝受弟子儀式也。此中眾生有二種。或已發菩提心往詣善知識所求請真言行法。或未發菩提心而師自鑑別之知彼堪為法器能持。是法(文)是分明明弟子德說有大信解勤勇深信。此中眾生分別已發心未發心故地前眾生本性可有信解深信義見。故信解名字通地前義分明也。佛果名信解地事是又當經說如來信解願力所生。疏信解者。無貪等善根也(文)此意於佛果信解名字無相違。爾者通地前乃至佛果名信解地一義可然也。但當段解釋意。從真正發心至成佛中間名信解地見通佛果云了簡相違現文歟。此了簡通如來信解願力所生經文如來指佛果信解舉因位依主取義故必不可云佛果名信解。爾者今雖說如來信解遊戲神變。信解義從真正發心至成佛中間有御釋故。如來即信解不見處也。又真正發心取地前事多分今疏前後意名真正菩提心。或云得真正名初地淨菩提心言也。今十地中最初指歡喜地真正發心得意宜也。縱信解名字雖名地前。得名通局依處不定故。當段初地已上十地通名信解地可得意也。又深信信解待對。深信地前信解十地得意一義有之。故一邊難治定者也。
梵云微吃哩抳多。是踴躍義。遊戲義。神變義。以下遊戲神變釋也。此中初總舉梵文表翻譯三名。後次第所表三義被別釋也。被表三名中遊戲神變名自元經被舉之今釋加顯踴躍一名也。
謂從初發心以來。此被釋第一踴躍義也。上信解地行相也。初發心分齊依上真正發心治定位可得意也。若上真正發心取初地。今御釋初地歡喜地位也。爾者今御釋被明地上行相可得意也。
深種善根。即三密善根。深種言地前地上淺深對辨可得意也。付其今善根言廣通顯乘所修事六度等可得意歟。祕密莊嚴法界樓觀善根故先雖可三密妙行。彼事六度等行體。內證相應實義。即事而真道理得意前可即身成佛妙道法界樓觀修因故。廣通得意無相違也。
起種種願行。此五大願三密妙行乃至六度等行體。准前可得意也。
莊嚴佛土成就眾生。依常途意。莊嚴佛土當來信報。成就眾生今生正報也。依自宗意。莊嚴佛土約果位。成就眾生可通因果也。從初地開金剛寶藏建立心佛國故。菩薩當位可有莊嚴佛土道理也。付其深種善根○成就眾生四句約自證得意深種善根自證三密行。種種願行歸心自證處妙行。莊嚴佛土嚴淨心佛國理。成就眾生開顯自身本具自證十界義相可得意。一向約化他者。三密善根一色一香皆為法界眾生。種種願行又化他行體。莊嚴佛土成就眾生化他行體分明也。所詮自利利他法皆具足道理故。何約自證化他可得意也。
恒殊勝進不休息故。即是超昇騰躍義。此常恒轉昇無退失義釋被結上踴躍義也。
如人掉動鼓舞能以善巧三業普悅眾心故此騰躍即名遊戲。是遊戲釋也。文面且約喻釋之。若合法得意者。菩薩以三密所修業用。附應群機知通塞事。成無邊佛事義可得意也。誠菩薩用心意樂廣大非為一眾生故。普悅眾心故有御釋也。彼釋摩訶衍論所引經文如來告馬鳴聖者勿小遊行普遍遊行(文)彼末師慈行引古師意。大象不遊兔逕大志不均小節(文)。
如是遊戲即是菩薩自在神通。此被釋神變義。於一行上展轉相承騰躍名遊戲。遊戲表被釋成自在神通也。
言毘盧遮那本行菩薩道時。是被釋成上遊戲神變等作業皆如來因地行義也。付其所指毘盧遮那即當當經教主佛體也。大師處處兩部教主被定常住三世摩訶毘盧遮那佛也。然者今被釋毘盧遮那本行菩薩道時故。常途以因花萬行莊嚴果位佛德相似顯家修生修顯佛體。凡華嚴等猶以談非古非今久來成佛。天台又判無作三身住寂光土故。旁今解釋意一往不審也。但自元於自宗有則順常途一義故。借常途因緣酬答義本地法身可得意。故非相違。或又於四身各具法爾隨緣二義故。今且約隨緣門面本行菩薩道時有御釋可見歟。一義云。今因行果德待對非常始覺修顯因果。被釋成毘盧遮那所具本因本果性德輪圓德相取義。誠常途意因行隔果德。至果位不存因行軌則。今自宗實義談因果法然道理故。常途所立相替也。大方法然本有曼荼羅建立皆開示本因本果德。八葉九尊三重四重階級皆顯因果法然道理也。
以一體速疾力三昧。是被舉所入定也。今疏末卷(第六)經云。時佛入於一切如來一體速疾力三昧(文)。是一體速疾力三昧。佛果所入定見。又大師御釋云(寶鑰下)爾時毘盧遮那世尊入於一切如來一體速疾力三昧說自證法界體性三昧言。我覺本不生○(文)十住心論第一云。若有眾生。生輪王種姓有大度。勇銳不樂前諸住宮。則許大日所乘一體速疾神通寶輅。具授灌頂職位令受用剎塵無盡莊嚴寶藏(文)此等何佛果所入定見。今云毘盧遮那本行菩薩道時以一體速疾力三昧。故因定見。付之華嚴清涼云。果定名海印三昧。因定名華嚴三昧(文)是一往因果二位所入定各別釋。又於彼果定海印三昧。清涼大師同釋如來窮究菩薩分證。通因位所入定判如彼雖佛果所入三昧。通因位可得意取義。但華嚴相望因果雖釋分證究極二義。自宗實義因圓備諸德滿足自證故。實不可存分滿不同也。此一體速疾力三昧自證化他間事。一義云。大師御釋意。入此三昧說自證法界體性三昧見。故可自證定取義。一義云。當經所說菩提實義成佛外迹如次自證化他法門也。爾入此三昧被說見。隨今云自利利他法皆具足。故可通自證化他(云云)一體速疾得名事。末卷(第六)釋一體義云。則證知一切如來皆同一法界智體。速疾力義於一念中能次第觀察無量世界海微塵等諸三昧門等釋。或義云。一體阿字一體。萬法歸一體性故名一體。速疾力此一念阿字具無邊福智故云速疾力(云云)。
供養無量善知識。是正明其行相。善知識事涅槃經二十五云。何故名為善知識耶。善知識者能教眾等遠離十惡修行十善。以是義故名善知識(文)但自宗意。兩部曼荼聖眾何如實覺知自心源底故得善知識名可得意歟。
遍行無量諸度門。諸度門者常六度等可得意歟。凡於自宗六度事理分別見。壇水戒塗忍辱花進香禪飯般若燈。精進雙六置中間(文)此事六度也。理六度印明結誦乃至觀法相應等也。凡五相三密妙行皆具足自度他度義門。此等皆無量度門可得意。付其今諸度門中有顯乘所修事六度歟事。一尋也。下釋十地次第此生滿足經文唯以一行一道而成正覺(文)今云遍行無量諸度門釋面一往前後相違故難思。但如此度門自利利他行皆不出0HFA40>字一行一道得意時無相違。
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能得如是如來智寶之所集成祕密莊嚴法界樓觀。已下生大樓閣寶王經文釋也。如來智寶即如來五智寶王。△祕密莊嚴法界樓觀者。祕密等覺十地不能見聞義。莊嚴二教論(下)云。嚴者具種種德。言以恒沙佛德塵數三密莊嚴身土是名曼荼羅(文)法界周遍廣大義。樓觀則其法體也。
於一切實報所生最為第一。猶如真陀摩尼為諸寶之王。故曰遊戲神變生大樓閣寶王也。是經寶王釋。寶王約喻見。付其能住人則常住三世淨妙法身如來所住故。樓觀隨本有法然依報也。爾釋實報所生事不審也。但准上本行菩薩道時了簡。且假顯家實報土名字有御釋可見歟。又自宗意亙依正二報。有法爾隨緣二門故。且約隨緣顯現門實報所生可見歟。若又報名字理智相應心境相應等義約得意者必不可云因緣酬答報果也。大師(十不同)御釋云。胎藏是法界宮說也。雖現色相但寂光土也(文)。寂光即理智不二境智一體義門也。今報義理智相應心境相應道理也。故實報寂光其體可一物。常途立同居方便實報寂光四五。不可有如存淺深差別也△最為第一(文)顯密待對最尊最上義可得意也△真陀摩尼(文)陀羅尼集經第六云。真陀摩尼唐云如意珠(文)。
其高無窮。當知廣亦無際。以邊不可得故亦復無中。此是遍一切處身之所住處。當知如是樓觀亦遍一切處也。此高無中邊釋。依正共周遍義分明也。△其高無窮者經高釋△廣亦無際遍釋也△以邊不可得○無中(文)經中釋也。經無字通中邊二也。△此是遍一切處身者能住毘盧遮那遍一切處身。彼遍一切處身所住處故。大樓閣寶王遍一切處體事分明也開題曰。樓閣寶王者即如來三摩耶身。三摩耶身遍十方虛空界無所不至住其中。大曼荼羅身亦復如是(文)。此釋樓閣周遍被例明能住遍一切處也。所詮能住所住共遍一切處體性義明也。大師性靈集(第七)云。一道無為初入門三自本覺聲不及。眾寶心殿高廣無邊。光明日宮無所不遍(文)。
次明樓觀莊嚴之相猶如有人以種種雜色金剛嚴飾金剛。然其體性無有差別。今亦如是。還以如來種種功德寶王間飾樓閣寶王。此經諸大妙寶王種種間飾釋也。於中總表別釋。別釋中法譬二段分明也。何以故下被出所由也。△猶如有人(文)是譬說也。種種雜色金剛者。於金剛青黃赤白等多種金剛有之。故是釋雜色金剛意以多種金剛嚴飾一種金剛。其金剛體全一義以功德寶王以樓閣寶王嚴飾譬也。
何以故。更無有法出如是寶性故。此以功德寶王莊嚴樓閣寶王由釋也。意此樓閣寶王萬德輪圓體性。一切諸法所依也。故此寶性外別一法不可存之。故以別德莊嚴總德也。付其此樓閣寶王大日如來三摩耶身。六大法界體性。更無有法出如是寶性。四曼相大諸德不出六大法界義也。故體相無二故以相大德莊嚴體大可得意也。依疏家意者。全體寶性0HFA40>字不生體。是遍一切處法門故。十界依正山川草木六趣四生等皆是不出此寶性可得意也。所詮被定諸法本源時。大師釋六大法界。疏家前後被判0HFA40>字不生。其面雖不同也始終一致也。
然此第一寂滅之相以如來加持神力令應度者。樓觀莊嚴相皆表示一一法門眾生應度門事明。付其所指第一寂滅。疏家前後0HFA40>字本初不生體也。於自性會有實行因人義當段解釋尤分明也。瑞相釋段感動大眾義。十九執金剛一切持金剛釋各從一門持大空戰具能壞眾生無相之煩惱(文)又十九執金剛得益文若諸行人○(文)如此身土主伴得益皆於自性會有因人見。當段解釋亦然也。若無因人義者。今一段釋相眾生得度因緣約未來最上乘者引義可得意。或又約隨他法界宮化義被作此釋了簡事在之。
隨諸法門表像。此祕密莊嚴法界樓觀一一體性皆六大四曼三密表示故以之為能入門。悟入自心法界義分明也。誠五峰八柱半滿月等莊嚴。五智九識本因本果等法門標幟事定可有一一深義歟。
若可見聞觸知即以此為門而入法界。見聞知三如次約眼耳意三識。觸合鼻舌身三可得意也。付其六識中鼻舌身三種合餘三各別被釋事。智論第三十云。問曰。何以故。眼名見耳名為聞意知名為識鼻舌身識名覺耶。答。是三識但知世間事是故合為一。餘三亦知世間亦知出世間。是故為別說。復次是三識但緣無記法。餘三識或緣善或緣不善。或緣無記○是故六識所知事分為四分(文)如此釋重重義。俱舍等意鼻舌身三識共取至境故合云觸見。俱舍頌疏界品第二云。眼耳意根境不至三相違(文)餘處見聞覺知云義同也。釋摩訶衍論六塵如來中覺觸分明顯相如來(文)。
如善財童子入彌勒宮殿因緣。此中應廣明。是引證華嚴經七十九卷文也。付其。彼華嚴等專談事事圓融當相即道道理故。詫事顯法生解門時約一一事顯真事故。今被例樓閣法門表像而入法界義也。但華嚴所立事事圓融當相即道理為由故全非事法性也。況又因分可說分齊不可及金剛心殿內證也。故望自宗尚以蜃樓幻化行宮可屬化城。若於華嚴深祕義得意者。彼善財童子入彌勒宮殿因緣正證得意邊可有之。凡於華嚴有淺略深祕二義事。疏第二華嚴十地經一一名言皆依阿闍梨所傳○(文)。
菩薩之身為師子座者。是別牒經文被作釋也。
上說金剛法界宮即是如來身。次云大樓閣寶王亦即是如來身。今云師子座當知亦爾。此釋菩薩之身為師子座義時。上廣大金剛法界宮并大樓閣寶如來身事承來。師子座又如來身事釋也。凡聖不二依正一體四曼即一道理故。所住樓閣等如來身事無子細也。十住心論(第十)云。如來加持廣大金剛法界宮者是則五佛之異名。(文)又此樓閣寶王及師子座亦是如來身(文)。此意也。付其菩薩之身為師子座因位。如來身果位也。然十住心論及師子座亦名如來身釋。今上說金剛法界宮即是如來身○當知亦爾釋事一旦難得意。因果相亂故。但菩薩位自家佛乘十地故。名如來身無相違處也。故金剛頂經十地說十如來地。又大乘同性經說四乘十地中如來十地專自家佛乘十地覺。
所以云菩薩身者。付之一義云。師子座即如來身云菩薩之身故。以如來應化為基義表說菩薩之身為師子座云釋意趣取義。或師子座云菩薩之身故云釋意趣得意處也。
謂本行菩薩道時。教主法身云本行菩薩道事如上(云云)。
次第修行地波羅蜜乃至第十一地。當知後地即以前地為基。故云如來以菩薩身為師子座。凡顯教意。十地各各成就一波羅蜜故地地遷登義也。華嚴唯識仁王瓔珞等經論說相也。今此教意地地各有十波羅蜜故初地與十地無高下十地也。真言問答。釋當段意時。菩薩次第修十地行。初地為第二地基。乃至第十地為第十一地基。此菩薩行為佛果本。以此義故言菩薩心為如來座(文)。
釋論云。譬如師子於眾獸中獨步無畏。佛亦如是。於九十六種外道中一切降伏無畏故名人中師子。其所座處若床若地皆名師子座。此智度論第七卷取意文也。此御釋意。佛名師子。此師子之。座依主釋也。此御釋中從物至師子名師子義釋。其所座處已下釋座義也。九十六種外道事。
今此宗明義言師子者即是勇健菩提心。已下釋自宗實義。又此中淺深兩釋見。從初發意以來得精進大勢。無有怯弱。猶如師子隨所執縛必獲無遺。即是自在度人無空過義也。此菩薩從初發心發大勢勇猛菩提心。以利生方便業用度一切眾生不空過義喻師子王有大勢摧伏一切義被顯也。凡一門普門諸尊或師子為所座。或師子為冠等所表。皆此勇健菩提心法門表示也。
若淺略釋者言諸菩薩深心敬法乃至以身荷戴佛師子座。真言問答被釋當段御釋意時此有深祕淺略二義。問。其二者何。答。淺略意即以菩薩身為師子座(文)深祕義是以菩薩心為師子座(文)。此淺深分別假令如觀音彌陀頂戴。菩薩身為如來座。此深信敬法意也。此淺略義也。但深祕時觀音因彌陀果也。即後地前地為基義也。
故曰。菩薩之身為師子座也。是合說也。

大日經疏第一本卷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