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經疏第一本鈔卷第九(上半九日)

輸入者 崔靜靜
  一校者 焦遠蘭
二校者 凌君鈺
改稿者 夏桂蘭

第七哀愍無量眾生界執金剛者。是次上橫平等被明後得大悲哀愍執金剛也。此釋段表名釋義結名次第見。就其。下前明諸執金剛一向是如來智印(文)此十九執金剛皆如來智印主見。故大悲大智其體各別今哀愍無量眾生界執金剛義相大悲德主見。故一旦不審也。但悲智隔歷權門所談。大悲大智不離義自宗實談故。大智所具足大悲德事。彼華嚴五教章(下卷)云。問。如說八地以還菩薩略有二類。一悲增上。留惑受分段身。二智增上。伏惑受變易身。此義如何。答。如此所說良恐未然。何者。若悲增上其慧必劣。劣慧導悲悲應滯釋。滯釋之悲豈名增上。縱悲智齊均尚不名悲增上。況以劣智導悲而言增上。若智增上悲劣。劣悲導智智應滯寂滯寂之智何名增上。以諸菩薩從初以來異凡小故。悲智相導念念雙修。如車二輪鳥之兩翼。何得說彼有增減耶(文)如此釋悲智不相離故一向智印中又有大悲義也。就其同大悲德依住內證住外用義。內大二眷屬不同可得意也。
此哀愍亦名救度。第八金剛若具大勢則能救護(文)。今被釋亦名救度其義一致也隨而末卷(第十二)云。若離阿字即無所依處也。救度亦同者當知阿字門即是一切世間之大救護也(文)。若依此義第七第八同無邊大悲故。其差別難得意也。但同哀愍心上第八具大勢為其起盡歟覺。若又第七發救護心。第八正救護內證可得意歟。
謂已住平等法性自然於一切眾生。已住平等法性第六住一切法平等承來也。即平等上因果自他有為無為等諸究竟平等同一實際義也。
發同體悲愍之心。凡付同體大悲宗宗意趣不同也。法相有情緣悲報緣悲無緣悲此三種大悲明也。所詮觀三界唯心起同體大悲名無緣悲也。凡又於同體事理同體經論中見。事同體梵網經等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文)又心地觀經云。有情輪迴生六道。猶如車輪無始終。或為父母為男女。生生世世互有恩(文)。大師一處解釋(戒序)云。大悲心者亦名行願心。言外道二乘不起此心。但有菩薩大士能發此心。觀法界無緣一切眾生猶如己身。所以然者。善人之用心先他後己。又達觀三世皆是我四恩。四恩皆墮三惡趣受無量苦。吾是彼之子也。亦彼之資也。非我誰能拔濟。是故發此大慈大悲心。大慈能與樂。大悲能拔苦(文)此等當事同體也。理同體者。大乘起信論一切眾生及與己身真如平等(文)。此觀真如同體發起大悲故。性宗終教等同體大悲當也。此深義取六大法界同體大悲義可得意也。雖然先見萬法是真如終教談當也。華嚴清涼云。既知一切法即心自性非但心變而已(文)釋圓教不共實談故。事事圓融觀相上起大悲。華嚴一乘同體大悲可得意也。真言自宗意。一切眾生六大法界觀。三三平等觀解上起大悲同體大悲可得意也。末卷(第七)云。了知一切世界從本以來常是法界即時生大悲心(文)。大師祕藏記云。一切眾生身中本來自性理與吾及諸佛自性理。平等無差別。而眾生不知不覺輪迴生死。因茲我為眾生發悲愍(文)此等意正同體大悲義可得意也。約體相用三大可有同體大悲事。
諸眾生界無量故如是大悲亦無限量。此西方無量壽內證釋時。疏末卷(第四)云。次於西方觀無量壽佛。此是如來方便智。以眾生界無盡故。諸佛大悲方便亦無終盡。故名無量壽(文)此御釋同也。
此是如來一功德故能持者因以為名。凡十九執金剛何一門持大空戰具。壞眾生無相煩惱。如來差別智印故。此金剛下以被釋。通何金剛如來一德可得意也。覺苑言。此是如來一德者。謂佛具有四德。一行願德。二慈悲德。三無上慧德。四三昧德。今當四中第二德故名如來之一德也(文)此師意如來四德中隨一故。此是如來一德也取義也。
第八那羅延力執金剛者已發哀愍之心若具大勢則能救護故次明也。此次第七哀愍無量眾生界執金剛明那羅延力執金剛。大勢即直當那羅延力也。
經中挍量六十象力不如一香象力。乃至末後那羅延力最勝佛生身一一毛孔皆等那羅延力。此象力挍量經文其說處何乎。答。象分異類顯那羅延力勝經文非一也。涅槃經第十。等集眾德三昧經上。集一切福德三昧經上。增一阿含經二十五。華嚴長者問佛那羅延力經等。象力挍合事見。又俱舍論二十七見。此中今經指涅槃經云古來一義有之。涅槃經象被說多數也。從凡象至香象說六十象力也。今挍量六十象力不如一香象力云故。六十象外可有香象見。故彼經難治定。付之或約方總云了簡雖有之。彼經文說相未舉八臂那羅延力不如十住菩薩一節力被說故。今佛身一一毛孔御釋不符順也。或今御釋經中挍量六文讀俱舍論文得意合事在之。彼論十凡象力當一香象力○十遮弩羅力當一那羅延力(文)此一往相似。但有經中挍量論文取合事不審也。付之論名經事例證時時見(云云)但此穿鑿了簡也。一義云。華嚴長者問佛那羅延力經文了簡。彼經說象類鬥戰象至香象八十象力挍量也。其中第七十寧盧缽羅象力一香象力等(文)今不如一香象力(文)彼除舉鬥戰象等六十象不如一香象御釋見大都符順者也。彼經當知諸佛如來一一節中皆具八萬四千六百十三種那羅延力(文)今佛生身一一毛孔皆等那羅延力(文)。此御釋行合也。所詮現流布諸經中全文未勘也。其中其義符順此經文覺。就其那羅延天翻名等集眾德三昧經上。天台補注第二。玄應一切經音義。應法師涅槃經疏。翻鉤鎖。香象翻堅牢。章安翻金剛。新華嚴經音義釋堅固。真諦三藏及遁麟記一切經音義人生品翻。俱舍頌疏人種神譯。妙樂邊際邊門等釋也。又此天所在事。
故以喻法界身那羅延力。此結釋那羅延力執金剛名字也。
第九大那羅延力執金剛者謂持祕密神通力也。凡十九執金剛中第七第八并今大那羅延力執金剛此三種共於大悲攝化上明三重次第。各被為一種差別智印也。其不同。哀愍無量眾生界執金剛。於一切眾生界同起同體悲愍心盡未來內證也。第八彼同體悲愍心上具勇猛精進大勢。於一一眾生界速疾得度智印也。今摩訶那羅延力執金剛別濟度難化難度類祕密神通大用主也。故經別加大言。釋祕密神通力(文)結釋不共一切摩訶那羅延力(文)。
如一闡提必死之疾二乘實際作證已死之人。諸佛醫王明見如來性。故則能必定師子吼於救療因緣心不怯弱。此於闡提定性難化類。知見其本性不思議如來性必定師子吼速疾得度義分明也。誠餘教超絕極談。如來不思議加持力見。就其九種住心。顯乘中法華涅槃盛說定性闡提皆當作佛旨也。又經說分明上。宗人師弘決云。遍尋法華已前諸教。實無二乘作佛之文及明如來久成之說。故知並由帶方便故(文)。又闡提有心猶可作佛。二乘無心不可作佛。法華能治復名為妙(文)。剩三乘權門談永不成佛。任成佛不成佛教權實判。故闡提定性作佛義自宗不共談云事。一往可有他宗疑難也。但漏餘教濟度。釋迦醫王拱手處難化眾生為祕密加持力令速疾頓悟義。自宗經軌中彌綸。於自宗證文非一也。六度經若彼有情不能受持○諸陀羅尼藏(文)大師被注彼文時。定性闡提速疾頓悟教藥獨限第五陀羅尼藏功力也。經文御注釋爾見。又十住心論序分咒功通治一切病○(文)又大師今一段意重重問答被釋顯其意趣時。問。此金剛等中那羅延力大那羅延力執金剛者○豈論同日(文)又性靈集(第九)云。如來說法有二種趣(文)當段又一闡提二乘救療因緣為不共一切摩訶那羅延力故經文并疏家高祖解釋自宗不共義事分明也。於法華涅槃說聊可有兩邊意趣也法華陀羅尼品涅槃文字品。此等皆祕密真言體性往往說故。以彼祕密功力闡提定性人得度傳顯法匠祕教不能傳。殘祕旨唯領長行偈頌淺略義理以一心無相妙理。談二乘闡提作佛故儲教非本懷。還背醫王雅意也。若又與之論。法華二乘作佛靈山得記未來作佛旨說涅槃經久經三大無數劫道理在之故。自宗闡提無性當位即不動各各本位開示法界曼荼羅體性道理不動本處所詣處也被釋深旨曾不及處故自宗不共道理云釋文旁分明也。上根上智事△諸佛醫王(文)智論佛如醫王法如良藥僧如瞻病(文)。此意也△如來性(文)。涅槃經一切眾生悉有佛性說。付之顯家諸宗存異義也。自宗意兩部曼荼羅本具性德名如來性也。菩提心論一切有情皆含如來藏性(文)金剛頂經云。六道四生一切有情皆具如來藏性。備身口意金剛(文)末卷(第六)云。如大般涅槃經明一切有心者悉有佛性。此佛性即名首楞嚴定。亦名金剛三昧。亦名般若波羅蜜。佛佛道同更無異路(文)今此知見本性如來藏性。必知有成佛理。救療因緣不怯弱有御釋也。
諸菩薩尚不能爾故復明不共一切摩訶那羅延力。是以因果分別性相被辨顯密也。顯乘分齊分雖立佛果。望自宗猶因位分齊。菩薩乘境界故。諸菩薩有御釋也。天台三教佛果屬菩薩界。圓教菩薩即屬佛界(文)可准知彼也。
第十妙執金剛者。是第十妙執金剛釋段也。此金剛純一醍醐祕密曼荼羅妙德為內證。就其釋妙名法譬合三節見此第十金剛餘十八金剛無上無比邊。為一德故別體不可有取義事例得意者。六度中精進波羅蜜餘五波羅蜜勇猛不退義邊取為一種波羅蜜。無別體可准據也。一義云。既一種金剛內證故可有其別體得意也。俱舍等如諸有為法上有生住異滅四相令諸行有為。今此妙執金剛有無比無上別體。令諸德無上取義也。凡性相宛然宗旨故十九種金剛各各別別體性可得意也。此兩義不限第十。通餘金剛可有之也。
妙名更無等比更無過上義。此被釋妙名也。彼天台法華本跡二門各立十門判餘教超絕義。其名言雖相似自元名實相亂外教尚以難分也。西天外道彼長爪。實相犢子絕言。震旦老子無為道莊子自然化皆佛法名字同處也。雖然內外事異義理淺深不同也。故於妙上建立處名字法門也。故望前前名妙。若對自宗猶此可得粗顯名字也。所詮今無等比無過上義。性德果分上第一甚深微妙法門也。故不可同顯家所談也。於諸顯教果分境界言斷心滅內證粗細名言所絕可祕密曼荼羅本有性德體性。
猶如醍醐融妙已極不可復增常不變易無間無雜此譬說也。凡醍醐取譬事。彼天台涅槃經五味譬本說。配釋五時教法華涅槃判醍醐味。誠三大相即。凡聖一如。十界互具。三身即一。四土不二。逆即是順。純一實相體內祕妙果說實談醍醐味判事其道理分明也。雖然大師六度經誠文本據震旦人師等爭盜醍醐御釋故。理實醍醐義真言可限也。疏末卷(第四)云。梵音漫荼羅是攢搖乳酪成蘇之義。曼荼羅是蘇中極精醇者浮聚在上之義。猶彼精醇不復變易復名為堅。淨妙之味共相和合餘物所不能雜。故有聚集義。是故佛言極無比味無過上味。是故說為曼荼羅也。以三種祕密方便攢搖眾生佛性之乳。乃至經歷五味成妙覺醍醐。醇淨融妙不可復增。一切金剛智印同共集會。於真常不變甘露味中最為第一。是為曼荼羅義也(文)。
如來亦爾一切功德悉皆無比無上。祕密曼荼羅恒沙性德也。此萬德最尊最上云無比無上。
諸有所作亦唯為此一事因緣故名妙執金剛。凡如來諸有所作皆為令眾生開示此本具曼荼羅故。下佛從平等心地開發無盡莊嚴藏大漫荼羅已。還用開發眾生平等心地無盡莊嚴藏大漫荼羅。妙感妙應皆不出阿字門等(文)。
第十一勝迅執金剛者勝謂大空大空即是遍一切處故能起速疾神通也。此金剛釋段。表名釋義結名三節見。釋中初正勝迅名義并釋。後住此乘者等別被釋述速疾神通義也。初中勝謂大空者。大空即自宗遍一切處自身成佛教也。此教體最尊最上故勝名也。故以大空被釋勝義也。依此大空遍一切處力速疾神通義有之名迅也。真言問答勝者大空遍一切處之義。迅者速疾神通也被釋也。
住此乘者初發心時即成正覺。此乘者當神通乘也。初發心時即成正覺事。凡速疾頓悟神通乘功事處處釋見。品號下御釋智論若乘神通人等文引。即此經深旨也(文)。十住心論(第一)牛羊等車○(文)大師大日經開題云。發意之間達寶所神通之乘。非此經亦誰耶(文)就其於自宗有極大頓機一類。初發心位不用別修行成佛歟事。當段御釋初發心時即成正覺(文)彼般若心經祕鍵迷悟在我則發心即到(文)。此等發心即到誠文見。一義云。悉可用修行(云云)此又處處解釋大都修行成佛軌則也。此兩邊一題目也付之。華嚴經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具足慧心不由他悟(文)此經文今解釋文言相似。此大師理故同也事故異也(文)。此意顯乘等雖談煩惱即菩提皆歸性故。不動生死當相悟涅槃自宗即事而真義可相替。故無相違也。
不動生死而至涅槃故名勝迅。於生死顯乘立分段變易二種也。凡自宗意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實談。得證佛身無有生死不轉肉身得無漏果(文)。此道理故別不立變易生死也。但無始本具前變後易剎那生滅行苦以為變易生死。又此變易不動可至涅槃也。
第十二無垢執金剛者。此金剛釋段。初法說。次譬說則知下初後異簡別三節見。即是離一切障菩提心也。此出纏畢竟淨菩提心也。一切障即三妄執等也。就其付無垢執金剛法體學者異義不同也。一義之意同名無垢菩提心。雖然第一虛空無垢在纏無垢菩提心故。虛空無垢執金剛者即是菩提心體釋。今修生出纏畢竟淨心故替釋言離一切障菩提心也(文)。譬中真金體性純淨離垢金雜礦即本有也。
譬如真金體性純淨若種種鍊治眾寶磨瑩倍復光明。今修生無垢金剛譬也。則知初質尚與微垢共住能持此畢竟淨金剛印因以為名。因上來釋第一本有無垢菩提心尚雜礦垢共住義明。此裏今無垢執金剛垢不共住畢竟淨心云事顯。以此釋對明前後。第一虛空無垢本有事分明也。一義云。第一初地修生菩提心今第十地修生佛果取義了。此義者則知初質微垢共住意今離一切障菩提心。種種鍊治義初微垢共住義釋。必非指第一。一義云。第一第十二金剛同於修生上得意初質微垢共住第一指得意無相違。其故初地因位一分猶微細無明垢共住。究竟一切智智菩提心一切心地出過進趣都息位離一切障菩提心有御釋也。此義自宗初地即極不極兩邊中初地不極義當也。就其當段在纏本有菩提心待對修生菩提心取義。指初質本有菩提心得意者在纏位粗細垢共可相應微垢共住釋事一往不審也。付之覺苑釋云。初質者謂本覺體根本名初。微垢者即微細無明也。根本淨覺自體無染與障細俱也。問曰本覺之體既在纏位。應與粗惑共住。何言微垢耶。答。根本無明與本覺齊。覺與不覺相待立故。最相近故。粗惑枝末與始覺相當。由是本覺斷時先斷細者。始覺斷時先斷於粗。義相可解(文)此意粗惑粗德障。細惑障細德。故本有菩提心微細惑共住也。
十三刃迅執金剛者。第十三金剛釋也。此刃字梵文是忿中之忿利中之利義翻猶如刀刃也。此刃字於梵文有忿中之忿利中之利二義。然譯刃事義翻御釋也。此忿怒猛利作用刀刃況喻刃迅執金剛云也。
持此金剛利智。此執金剛釋也。或雖有迅字釋取事迅刀刃作用故別不被釋。今執金剛釋見。若又迅義上勝迅執金剛迅義同故別不被釋可得意歟。
一切難斷處悉斷難滅處悉滅故以為名。疏家第二末云。真言門行者復越。一劫更度百六十心等一重極細妄執得至佛慧初心。故云三阿僧祇劫成佛也。若一生度此三妄執即一生成佛。何論時分耶(文)就其前無垢執金剛離一切障今金剛難斷處悉斷其不同如何。答。付之一義云。上等覺無垢。此妙覺極了簡也。演密抄云。釋無垢執金剛。今初為始發大心泉金剛道功德之相。以次段刃迅之稱是究竟智也(文)或一義云。前無垢金剛蓮華部。今刃迅執金剛金剛部分別。此義者同於斷惑蓮華金剛二部不同可得意。一義云。同於斷惑。上總得離一切障。今別斷難斷惑品德明。故其意不同也。
十四如來甲執金剛者如來甲所謂大慈由此嚴身故攝護眾生施作佛事不為一切煩惱所傷無能降伏俎壞之者故以為名。此前刃迅執金剛次自證斷惑明大慈大悲化用化他門如來甲執金剛。一段大綱以大慈德莊嚴其身喻世間甲也。大師付法傳明龍猛阿闍梨德號言。此菩薩被如來甲冑。騎大精進馬。放大智悲箭。能破自他之魔軍(文)又下御釋。佛以精進鎧甲。乘持戒之馬。定弓慧箭。外破魔王軍。內滅煩惱賊。故以為名(文)。凡以德譬鎧甲隨處不定也。下御釋六度中忍進譬。今譬大悲也。由此嚴身○(文)此於如來甲三密相應深義自證化他二義可有之。攝護眾生義分明也。
十五如來句生執金剛者。凡此第十五金剛字印形轉生德為其內證。就其句名住處即大空也種子下云不離阿字門故。即阿字法智印也。
句名住處即大空也。下被釋三平等句義時。句者梵云缽曇。正翻為足。聲論是進行義住處義(文)。缽曇梵語句翻住處進行等翻也。故句名住處釋也。釋此住處即大空也云事。萬法皆0HFA40>字大空德依住故云爾。即身義云。釋當經遊步大空位文。大空位者法身同大虛而無礙。含眾象而常恒。故曰大空。諸法之所依住故號位(文)此意也。
諸佛自證功德從如來性生。此三摩耶智印。即金剛蓮華等法界標幟也。
此加持身從如來自證功德生。此相好具足佛體即大智印當也。
以不離阿字門故名如來句生。是因釋得名會釋。若種三尊轉生義約此加持身如來自證功德三摩耶智印生故。超簡如來句生不可名。然展轉0HFA40>字門不離故。歸其本源名如來句生道理釋成。此字印形三密印建立大悲胎藏三部三密內證法門故。於此經宗專甚深意趣也。

大日經疏第一本卷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