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經疏第二本鈔卷第四十六(上半六日) 輸入者 崔靜靜 一校者 焦遠蘭 二校者 凌君鈺 改稿者 夏桂蘭 經云復以此施(文)。八心釋內。上來至第二牙種釋終料簡畢。已下從第三疱種釋初至第七受用種子釋終故曰受用種子也。一段付可有料簡。此一段文疱葉敷華結實受用種子五段相分。於中初四種第二住心人乘分齊。後一種第三住心天乘心品也。委細料簡隨文次第可聞也。 經云。復以此施授與非親識者。是第三疱種。謂欲成此守齋善法。修習無貪惠捨之心。由數習故善心漸增長。復能施與非親識人。見此平等施心功德利益故。爾時善倍復增廣。猶如牙莖滋盛未生葉時。故名疱種也。此初第三疱種釋分明也。凡第三疱種大綱施心漸增廣。授與非親識者。是即異第二施父母男女親戚。少分順自他平等心品故。第三被說也。十住心論行檀施乎親疎(文)。此意也。又高祖○仍第二住心。一分有自他平等心見△經云復以此施授與非親識者(文)。此初牒文分明也△復以此施者承來第二施。授與非親識者是正第三當分也。非親識者即當他人也△謂欲成此守齋之心(文)。此釋初釋經復以此施文。是即承來釋也。付之一義經文承來第二施說復以此施。爾御釋遠第一被承來取義。其故欲成此守齋善法第一持齋心也。修習無貪惠捨之心第二牙種心也。仍第一第二被承來事分明也。是又疏家前後其例見。下第八嬰童心經文說以此心。承來第七。然疏已知尊行之人宜應親近供食釋。第六被承來。今可准知彼。一義云。經疏共偏第二被承來取義。意第二牙種位六齋日持齋并施六親齋施二心相竝故。彼被承來也。經文且齋施相并中檀施一邊被說也。疏得經意齋施被并釋也。或一義云。第二施被承來御釋也。然被舉守齋善法等事為明第二施心由也。別為第三承來非被舉第一持齋也。守齋善法事委細前段聞△修習無貪惠捨之心(文)。無貪善十一心品隨一也。惠捨者惠憐愍義也。捨者一義云。財物捨與義也。一義云。捨不著心品取義。准彼捨無量心義可得意也。一切經音義云。惠施(胡桂反)周禮施其心。鄭玄曰。賙衣食曰惠(文)。孟子曰。分人以財謂此惠云是也。說文惠仁也。師傳云。惠登也(文)。惠或一義云。惠則智慧義也。於財物少分生不著心。又自他平等起施心。皆是智功也。故惠捨智慧義也△由數習故(等文)。以下正釋授與非親識者經文△由數習故善心漸增長承來上修習無貪惠捨之心。復能施與非親識人者是正第三疱種當分也△見此平等施心(等文)。此舉法合譬疱種也△平等施心等者前施授與六親故。分限差別心也。今不論自他故。釋平等施心也△爾時善倍復增廣者對第二善心增長云倍復增廣也△猶如牙莖(等文)。是正譬疱種種也。付其六心中前五種皆名種事。一義云。望第六成果皆得種名也。皆一種上牙疱等故。得種名也。 經云。復以此施與器量高德者是第四葉種。謂已能習行惠捨。藉此為因。漸能甄擇所施之境。如此之人德行高勝。我今宜應親近而供養之。即是慧性漸開。遇善知識之由漸也。已下第四葉種釋也。十住心論(第二)。被釋四五二心大綱時見高德而尊重。具伎樂而供養(文)。此意也。所詮第三不分尊卑行施。第四擇高德修檀。故是一重轉昇也。付之或經(像法決疑經)。若人於阿僧祇劫供養十方諸佛并諸菩薩及聲聞眾。不如有人施畜生一口飲食。其福勝彼百千萬億無量無邊○此二種田悲田最勝說。此意悲田敬田中以悲田為最勝。然今施尊勝人是當敬田。仍彼經文其意相違。但如此義門依義不同也。彼經約大悲門說之。今六心約捨劣得勝治心品轉昇。故見高德尊重也。被釋其意時即是慧性漸開遇善知識之由漸也(文)。施器量高德其由分明也△經云。復以此施與器量高德者(文)。此牒經文。付之復以此施承來上。器量高德者所施境也。付之一義云。器量則高德取義。即為一德。隨釋釋德行高勝。別器量言各別不被釋。十住心論見高德而尊重(文)。是又被出一種也。一義云。器量高德其體各別也。器量其根性聰利可成學人也。又高德既智行兼備人也。但釋約勝且被釋高德一邊也△△謂已能習行(等文)。已下釋也△謂已能習行惠捨者此釋承來經文。付之一義云。習行惠捨者承來第二施。上御釋分明修習無貪惠捨之心第二施也。惠捨言同故。今第二可意得也。於施體第二第三俱不替故。第四承來舉第二也。一義云。第三第四相望承來可意得也。故第三施被承來也。授與六親施名惠捨。何又施他人不名惠捨乎△藉此為因(等文)。已下釋與器量高德者文△甄擇所施之境者是即擇器量高德義也△即是慧性漸開(等文)。此釋施器量高德由被顯超過第三義也。付其一義善知識者當第五所舉尊宿。依彼施因緣聞法理故。指尊宿云善知識也。一義云。善知識者指下第八心所舉善友。下釋今復聞善知識言(等文)。善知識名字彼釋分明也。意為第二住心人乘第四心第三住心第八心為由漸義也。一義云。今善知識者指佛法善知識。雖世間心遠成出世知識由漸義也。付其如高祖一處御釋第一種子心。尚以依善知識教體見。然今第四葉種下釋遇善知識之由漸也。其由難意得。但一處御釋彼約內八心邊意得。今外八心故自元義邊各別也可得意。若又外八心第一種子心。知識依勸導義今此釋佛法善知識指可意得。若又外於知識第一同行知識勸導故。高祖釋依知識教誘。今尊宿教授遇善知識由漸可意得。故無相違。 經云。復以此施歡喜授與伎樂人等及獻尊宿是第五敷華者。謂慧性漸開復甄別所施之境。見其利他之益。以伎樂人能化大眾令其歡喜故賞其功。凡如此類眾多。是以云等也。尊宿耆舊多所見聞。及學行高尚世所師範。以其多所遵利故推誠歡喜。而施與之。亦令我施時心倍歡喜。故即是華種也。已下第五心釋也。前第四施行器量高德人。是遇善知識由漸故約自利。第五施伎樂人等及尊宿故。二利相竝。施伎樂人等彼化大眾故是利他也。獻尊宿是自證也。仍二利相竝也。或一義云。伎樂人等非所施境。是施物體也。意以伎樂人等授與奉獻尊宿人義也。其故十住心論見高德而尊重具伎樂而供養釋。故尊重高德以伎樂供養見。仍此一義料簡見。但共所施境意得宜也。付之今尊宿第四高德同異事。一義云。高德尊宿其體可同。凡四五六三心付能施心。分淺深必所施境一物也取義。一義云。第四器量高德必不論年少。總指知法人。第五取耆年體故。其體各別也(云云)△經云。復以第五敷華(文)。此牒文分明也△謂慧性漸開(文)。已下作釋也付其慧性漸開承來第四也。付之經文說復以此施故。承來第四施見。然御釋慧性漸開邊被承來事。一往不審也。但第四施。慧性漸開施故。約其能施心品被承來可意得也△復甄別利他之益(文)。此先總表所施境有利他益事。付其伎樂人化大眾令歡喜故。有利他益。尊宿是為世師範所故。又有利他得益。仍二種共有利他益義分明也△以伎樂人(等文)。是初釋伎樂人施事。付之伎眾藝通名也。樂樂藝別稱也。但今指樂人有伎樂人御釋也。付之歌舞作樂觀聽如來所制也。然今第五所施境被舉伎樂人事。一往不審也。但歌舞作樂觀聽為所制是佛法人關戒也。今外八心故無相違。若又為化大眾利他益見施必佛法不可為制歟△凡如此類眾多是以云等也(文)。此釋經等言△尊宿耆舊(等文)。此經文及獻尊宿釋也。付之一義云。閏宿各別取義。尊者學行高尚。世所師範義也。例如孔子老子等。宿者耆年宿德知先規往事。往事知國風俗等人也。一義云。尊宿其體一物也。耆舊可學行尊尚故。一義云。尊宿一人上可在之。又各別可在之也。不可一定△以其多所遵利故推誠歡喜而施與之(文)。此釋利他義△亦令我施時等者此釋自利義△即是華種也者此結名也。 經云。復以此施發親愛心而供養之是第六成果者。謂所習醇熟非直歡喜而已。復能以親愛心施與尊行之人。又由前施因緣得聞法利。知彼內懷勝德。謂能出離欲等狎習親附而供養之。望初種子即是成果心也。此第六成果釋也。此第六心人乘至極故。譬草木果實名成果也。付之第五以歡喜心施。第六歡喜上以親愛心供養故。第五第六淺深分明也△經云第六成果者(文)。此牒文分明也△謂所習醇熟(等文)。已下釋也。於中初釋復以此施○而供養之文。望初種子已下釋是第六成果文。初中正釋又釋二段見。△謂所習與尊行之人(文)。此初正釋也。付其所謂醇熟非直歡喜等第五敷華位承來△復能以親愛心等者正第六成果位也。付之一義云。第五所施境伎樂人尊宿二類見。爾者第六成果時。義可有彼二類。然釋付勝舉尊宿一邊。釋施與尊行之人。若第五廣取二類。第六且取尊宿一邊其心既狹少故。第五第六淺深難意得。一義云。當段正釋又釋共偏取尊宿一邊。仍不可通伎樂人歟。但第五第六淺深必不可依所施境寬狹。例如第三疱種下廣施。非親識人第四葉種下擇器量高德△又由前施(乃至)而供養之(文)。此又釋也。付其正釋又釋不同付同起親愛心供養淺深厚薄不同可得意也△前施因緣得聞法利者指第五歡喜施。依施與尊宿人聽聞法利也。法利者可世間法利△知彼內懷(乃至)欲等(文)。此歎尊行人德也。勝德者學行見聞等也。出離欲等者有內德故又可有離欲心也。或一義云。知彼內懷(乃至)出離欲等者明能施心得益。非所施尊行人。意能施人聽聞法利內懷勝德。出離欲等義也。此時彼字少難意得。但彼字疏主釋言意得無相違△望初種子(等文)。此結名。付其約續生次第四五相望可被作釋。雖然為種果相望舉初種子心被對明也。或一義云。初種子者總指前五種望第六何名種故。但前義為本。付其種子等六心成人趣引業歟事。古來尋也。就是一義云。凡人中引業限五戒十善見。其故寶鑰引證經文被釋其意時王者及民必行五戒十善得生人中。未有棄之能得(文)。十住心論(第一)舉四州相。三品五戒及無我因緣相感現其像(文)。此等意分明也。今六心齋施行故。不可成人中引業(云云)。一義云。種子等六心是人乘心也。爾者可成人中引業(云云)。八心中後二心是天乘也。彼既天趣引業也。六心何不成人中引業乎。隨初劫釋為人天乘行齋施善法(文)。此御釋分明也。凡齋施善法成人中引業事。經一興供養千變生天(文)。彼以施說生天因。況可成人中引業義極成。法華文句造塔是名天業。童子戲砂作塔是人乘因(文)。如此人天修因邊邊見。但高祖御釋且約戒行為引業邊歟。若又五常五戒齋施善法其體同義可有故旁無相違者也。或又齋施善法成天乘引業歟尋在之。一義意。一處御(戒序)釋愚童持齋人乘之法雖云漸信因果行五常五戒等。猶是人中之因不得生天之樂(文)。仍不可成生天修因取義。一義云。義門無窮故。又成生天因義邊可有也。其故下被舉齋施得益時。現世安樂有大名稱命終生天後得涅槃。此意分明也。一處御釋。為顯人天乘住心各別義門也。以上二箇算題別可有沙汰(云云)。 復次祕密主彼護戒生天。已下第七受用種子釋也。凡第七以下四心是第三住心天乘分齊也。高祖(十住心論第三)釋第三住心大綱。至如護戒生天堂○良有以也(文)。或(寶鑰上卷)外道發心願天樂。虔誠持戒覓歸依(文)。此意分明也。付之經文彼者指起親愛心能施人△護戒者行因△生天者得果也付之今戒體五八十具戒中可十善戒。其故祕藏寶鑰(上卷)。十善等為戒。四禪那即定(文)今疏末卷第十七一切世間諸天輪王亦有十善法。一切外道亦有十善戒(文)。此意也。淨影大乘義章釋五戒義。成實法中外道亦得(文)。又薩遮尼犍子經劫初時受持五戒八戒義說。依此等意今戒體可通八戒歟。但五戒八戒先人中引業也。其上高祖釋十善等為戒。故先十善戒可意得也。付其此戒體能說人事。一義云。梵王所說四吠陀論中可說此戒行。今疏末卷第十八尋究經宗但生梵天而無出世之道(文)。是被釋四圍陀論經宗時云生梵天故。彼中說成生天修因戒定等見。一義云。可輪王所說十善戒取義。十住心論勸導令修十善業道故輪王死定得生天(文)。俱舍論十二一切輪王皆無傷害。令伏得勝已各安其所居。勸化令修十善業道(文)。依此意也。付其今生天可限欲界天歟事。一尋也。付之一義云。三界中。上二界是依定善生。以散善生欲界散地故。今戒行散善為修因生見。故可限欲界取義。但十住心論被舉三界諸天事。因被明之可意得。例如今經文護戒生天下雖被舉二乘菩薩等彼因釋。一具可意得也。一義云。廣可通三界諸天。其故十住心論(第三)明三界諸天。亦是嬰童之心。故經云。彼護戒生天是第七受用種子○可明定生天有二十八種。大分為三。一欲界二色界三無色界(文)。此御釋分明也。但修因被舉戒行事。自元有以散善生定地故無相違也。成實論善業有上中下受三界報(文)。彼文疏初說不論定散受三界報(文)。華嚴經十善業道是人中因及有頂因(文)。此等說相分明也。但定散修因各別論事一往義也。隨天台止觀以修定又生欲界散地見。一義云。經文彼護戒生天言可有定具戒義。彼定具戒以上二界修因可得意。直散善非定地修因。爾者諸文定為體生上界可得意也。隨十住毘婆舍論議戒修定故廣通三界(文)。此意離修定戒善不可生上界見。付之定具戒者修定時自然有防非止惡義名定具戒。爾者難名護戒。但唯識疏防護受持故名律。此即戒故。名律儀戒(文)。此釋三聚淨戒中攝律儀戒。此中分別靜慮無漏別解脫三種戒。然總釋釋防護故。定具戒名護戒義無子細(云云)。一今彼護戒生天下十住心論明二乘菩薩三乘生天也。寶鑰被舉二乘菩薩佛四乘。付之一義云。因釋取義。一義云。約內證雖非第三分齊約現報第三住心被舉也。例如四種輪王菩薩化現雖非第二住心分齊。且約人中為王邊。攝第二住心人乘中被舉之也。 復次祕密主。彼護戒生天是第七受用種子者。此牒經文。 謂已能造。已下釋也。於中初承來。即知三業下正明也。 齋施者一義云。齋第一種子心。施第二至第六五心也。 見其利益。段段其利益相分明也。一義云。但第六成果被承來也第六齋施相并故(云云)。但今大第二第三人天相望被承來故。初義宜也。經文所指彼。可取起親愛心施行第六成果人也。 即知三業不善皆是衰惱因緣。我當捨之護戒而住。由護戒故現世獲諸善利有大名聞。身心安樂倍復增廣。賢善命終而得生天。此釋護戒生天經文△三業不善○護戒而住(文)。三業不善者即十惡業也。衰惱因緣者十惡是三途因故也。十住心論惡墮三途善昇三天(文)。此意也△護戒而住(文)。戒即十善戒也△由護戒故○生天(文)。此明護戒得益。於中現當二種益分明見△有大名聞等(文)。摩訶止觀欲得名聞四遠八方(文)。名聞義此意也△倍復增廣賢善命終而得生天(文)。此明當來益。付其賢善命終者律中護戒人死云賢善死。准彼可見。意賢善約護戒人也。或一義云。增廣賢善讀文。是大般若等說增廣賢善。准彼取義。此意倍賢善增長義也。 譬如種果已成。已下釋經受用種子文。此中二段釋見。付之學者料簡區也。一義云。依正釋意。受用種子可讀經文。種子者。指第六成果。成果名種子事是依主釋也。仍種之子可得意。子者呼果言也。依又釋意。受用種子可讀文。意第七受用果心成為後無畏心種子也。此時受用即種子持業可取義。或云(道場坊隆昇)正釋受用種子讀之。又釋用用種子可讀文也。正釋同上義。又釋意前果後年種子受用。合法生天修因受用義也。但今御釋意正釋釋受用義。又釋釋種子義見。意受用第六成果為後種子也。仍經文受用種子可讀也。 譬如種果已成受用其實。故曰受用種子也。此受用釋也。種子已成第六成果也。受用其實第七受用種子位也。末卷第二十此是受用佛。即是成大果實。受用其果無量不思議現法之樂皆得名也(文)。此釋受用名字。然釋詞與當段相同。知今受用釋云事。爾被合經文受用種子四字事。種子二字是同文故來也。 又云。從一種子成百千果實。是一一果實復生若干。展轉滋育不可勝數。今此受用果心復成後心種子亦復如是。故曰受用種子也。此種子釋也。於中初約譬。今此下合法。末卷第十七。如世間佛兩足尊說0HFA40>字名種子。種子能生多果。一一復生百千萬數。乃至展轉無量不可說也(文)。此釋種子義。爾當段御釋與彼釋同也。知釋種子義也。但經文受用種子四字被合事如先同文故來也△從一種子成百千果實者第七心為後心種子義也△是一一果實復生若干等者因明望後心種子義有重重事△今此受用○亦復如是(文)。此合法復心者一義第八心也。一義云。正生天位指後心△故曰受用種子也。此被合經文也。 大日經疏第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