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經抄第二本鈔卷第四十七(上半七日)

輸入者 崔靜靜
    一校者 焦遠蘭
  二校者 凌君鈺
  改稿者 夏桂蘭

經云祕密主○無畏依也。八心經文釋內。至第七受用種子釋終了簡畢。以下第八無畏依心一段釋付可有了簡。凡此一段文。初牒經。後作釋作釋中初承來。後今復聞已下正釋經文意也。
經云。祕密主。以此心生死流轉於善友所聞如是言。此是天大天與一切樂者。若處誠供養一切所願皆滿。所謂自在天等乃至彼聞如是。心懷慶悅慇重恭敬。隨順修行祕密主。是名愚童異生生死流轉無畏依第八嬰童心。此牒文分明也。就其高祖立十住心中第二住心得名。當段是名愚童異生生死流轉無畏依名被立也。十住心論第三云。於是求歸依彼天龍○鍾谷之應良有以也(文)。寶鑰上外道發心願天樂等(文)。
嬰童心大綱此等御釋見。△祕密主以此心生死流轉於善友所聞如是言(文)。此心者先第七受用種子指心品。意起彼護戒生天心位未生天人中之死此生彼位被說以此心生死流轉也。此位聞善知識言。自在天梵天等知所歸依體也。是名第八無畏依心。所詮無畏。依知生天無畏所歸依體義也。就其生天位實生死流轉。然有人中指位被說生死流轉事一往不審也。但行天上修因多生故。云生死流轉。必生天位非生死流轉不可得意。或一義云。天乘對長壽且人中云生死流轉歟。一義云。生天上又退生人中來云生死流轉也△於善友所者生天修因示善知識也△聞如是言者次下指此是天大天等也。仍如是言指下可得意也△此是天大天與一切樂者是嘆所歸天德△若虔誠供養一切所願皆滿者明行者能歸至誠△所謂自在天等者正示所歸天名。自在天等者經。三十餘所歸天連名。然今初舉自在天。等言等餘也。乃至言經各各應善供養略言也△彼聞如是隨順修行(文)。是說行者隨順修行相△祕密主是名(等文)。是結上來△愚童異生者總世間三種通名也。但今指第三住心也△生死流轉者前同以此心生死流轉義△無畏依者無畏。怖畏既離義也。依所歸外三寶等也。演密鈔第三云。疏無畏依者。言無畏者。畏是怖畏。謂凡夫從無始來以十不善感生惡趣。是最怖畏處。後遇善友得聞世間三寶歡喜歸依修行十善漸近涅槃。更不復怖畏三塗之苦。名為無畏。言依者依謂依止。即十善道。是諸凡夫所依止處。無畏之依名無畏依(文)。此意依義偏釋十善道依。今疏下御釋指三寶為所依見。但十善三寶中法寶類故。且約一邊作釋歟△第八嬰童心者付之高祖御釋兩邊見。十住心論嬰童據初心得名。無畏約脫縛立稱(文)。此意正生天位稱無畏。隨順修行分齊名嬰童見。然正生天位但稱無畏。不可得嬰童稱見。寶鑰上外道生天暫得蘇息。如彼嬰兒犢子隨母(文)。或脫少分厄縛故無畏。未得涅槃樂故嬰童(文)。此意生天位且得蘇息故得無畏稱然非真涅槃故名嬰童見。然者生天位可名嬰童也。仍經文帶兩邊意趣可見歟。
已知尊行之人宜應親近供養。又見持戒能生善利。即是漸識因果。是釋經以此心。就其經說以此心上第七指受用種子心。是則第八嬰童心為明上承來也。付之已知尊行之人等第六成果當也。上釋復能以親愛心施與尊行之人(文)。今釋彼意也。又見持戒等者。第七受用種子心當也。上釋當捨之護戒而住由護戒故現世等(文)。
今復聞善知識言。已下於善友所聞如是言已下釋經文。是正第八嬰童心釋也。有此大天能與一切樂。若處誠供養所願皆滿。即能起歸依心也。是經此是天大天○所願皆滿經文意也。即能起歸依心義經現文雖不見義含故。得意被作釋也。就其經文表此是天大天。別說廣被舉龍趣等。凡八部眾名字各別得意時天名難通龍趣等。然者總表先約勝。自在天等被說此是天大天等可見歟。然者不通龍趣等可見歟。但一處御釋被分別五類天時。龍鬼等直被名天故。今大天言通龍趣等得意無相違歟。
雖未聞佛法然知此諸天因修善行得此善報。又漸信解。甄別勝田。復聞佛法殊妙。必能歸依信受。故為世間最上心也。是第八嬰童心釋世間最上心義。於中三段釋起盡見。初善因果。次甄別勝田。後聞法信受。以此三義釋世間最上心義△雖未聞○得此善報者是初善因果覺知義分明也△雖未聞佛法者世間出世甄別釋意也。意。雖未聞佛法因果覺知世間因果理云義也△此諸天者指所歸自在天等。意。自在天等修善行得善果覺知。歸依心生也。但所歸中雖有龍趣等今且付勝指自在天梵天等可意得也。其故龍趣等約果報可屬三惡趣故。難名善報者也。或一義云。此諸天者指所期三界諸天。必非舉所歸天。△因修善行者上經文說彼護戒生天故。以戒名善行可意得歟。寶鑰諸外道等。亦立三寶三學等名○得上天妙樂(文)。依此意者善行言廣可通三學也△漸信解甄別勝田(文)。是甄別勝田義分明也。就其甄別勝田者所歸依天中簡擇殊勝作供養義也。勝田者常悲田敬田中敬田義也。付之下被釋第九殊勝心時。此諸三寶何者為勝。我當擇其善者隨順修行(文)。今第八嬰童心也。然者第九殊勝心其無簡別。但自元殊勝決定二心第八心開之故。至第八被釋殊勝心義事無相違。下即此第八無畏依中復有殊勝心也(文)此釋分明也。或一義云。總所歸天名勝田。彼諸天信解義也。必所歸天中非存勝劣簡擇殊勝義。但簡別言所歸諸天對餘劣者殊勝也簡別義也△復聞佛法(文)。是聞法信受義也。既覺知因果簡別勝田心故。聞佛法勝妙必可信受義被釋也。下又如行者於第八心求生死無畏依時。若遇善知識為說三寶真歸依處○信受(文)此意也△為世間最上心也(文)是上結三義成世間中最上心義。
問曰。前說自在天等皆是邪計。今復云歸依此等是世間勝心。與前有何異耶。答曰。前是不識因果之心。但計諸法是自在天等所造。今由善根熟故於生死流轉中求無畏依。欲效彼行因冀成勝果。故不同前計也。此通妨問答也。問意上第一住心中羝羊外道被明三十種時。自在天等萬物能造主也計等皆邪計也釋。今復第三至住心被明第八無畏依心時自在天等為所歸世間最上心被嘆。故前後相違難問也。就其前說自在天者自在天萬物能生計指外道。即自在天外道也。上經文說若自在天當之。總若流出及時時外道并摩奴者等是自在天外道部類也。等言等餘二十九種外道歟△今復云等者。指當經經文△世間勝心者必非指第九殊勝心。世間最上心故云爾△與前有何異耶者正問意結也△答曰(等文)。已下答說也。答意前第一住心但自在天等萬物能生計習行因證果德事無之。故上結釋已上皆是破壞內外因果違理之心。今第三住心善根純熟漸信因果故。異前被會釋也△前是不識因果之心者指第一住心。上釋破壞內外因果。高祖愚者不信因果之妄執判。此意也△但計諸法是自在天等所造者今疏第一卷釋若自在天經文謂。一類外道計。自在天是常。是自在者能生萬物(文)。彼常住能造二種宗計見。其中今先能造一邊被舉也△今由善根熟故等者第八無畏心前異羝羊心釋義。故結被釋不同前計也。
商羯羅等。已下所謂自在天已下經文別釋。就其經文所謂自在天梵天那羅延天三天舉初。然今商羯羅已下付經文被作釋事。一往不審也。付之今疏前後經文被消釋時超間文事多之。然者今前後例可准知也。一義云。彼三天上釋既被顯故重不用釋。自在天事自在天外道下其行相見。那羅延天事尊貴外道釋被顯也。梵天事上如是等我分自昔以來等經文下如劫初時獨有一天○謂是梵天王能造世間等(文)彼釋盡其義故。今不用重釋也。
商羯羅是摩醯首羅別名。是初釋商羯羅天經文。凡於摩醯首羅有三種。欲界頂主伊舍那羅醯首羅名。初禪主名商羯羅。色界頂主名毘舍遮摩醯首羅。今云商羯羅故。初禪摩醯首羅可意得也。商羯羅翻骨鎖。摩醯首羅翻大自在也。疏末卷(第五)商羯羅天。此是摩醯首羅。於一世界中有大勢力。非三千世界主也(文)。
黑天梵音嚕捺羅。是自在天眷屬。此經釋黑天。今疏末卷(第十)。次嚕捺羅亦佛所化身。是摩醯首羅之化身也。亦名伊舍那依此御釋者。今黑天梵名嚕捺羅釋故。第六天伊舍那摩醯首羅見。一處御釋伊舍那天黑青色(文)仍今被說黑天也。青色攝黑色故。總被說黑天也。一義釋嚕捺羅。是摩醯首羅異名(文)。俱舍光記嚕捺羅釋時此云瀑惡。大自在天異名(文)。依此等意嚕捺羅與自在天同體異名也。然自在天眷屬釋事一往不審也。但自在天有三種故。欲界頂自在天同體異名也。若初禪及第四禪自在天。欲界頂嚕捺羅其體各別也。仍自在天眷屬御釋無相違。一今疏末卷(第五)經中下文更有嚕捺羅。即是商羯羅忿怒身(文)此意嚕捺羅初禪商羯羅同體見。然者非欲界頂伊舍那。仍前疏釋相違。付之二義一凡嚕捺羅可有二種。或欲界頂主或初禪主也。仍無相違。例如大自在言有二種。一義云。初禪商羯羅下欲界成嚕捺羅。故商羯羅忿怒身釋。忿怒言尤欲界相應也。
龍尊是諸大龍。是經釋龍尊。就其經龍尊上自在天日天月天三天有之。然疏不用牒釋。不釋自在天事可准知上。日天月天末卷被作釋故。今不被消釋也。一義云。日月天世間所知天故不用之。一經自在天言兩處在之。凡於自在天三種在之。商羯羅初禪主。嚕捺羅欲界頂主也。此外二種自在天被舉事難心得。付之一義云。初舉自在天總表三種摩醯首羅。彼別說商羯羅嚕捺羅自在天開也。仍彼自在天色界頂摩醯首羅也。約勝總名自在天第四禪主被立也。一義云。經異本自在天子。(文)依此本無相違。隨寶鑰御引證自在天子(文)。依此引證意當段經文雖無子言呼能生名。自在天子自在天被說可意得。一義云。嚕捺羅是摩訶羯羅天異名也。非欲界頂主。此外有三種摩醯首羅故。欲界頂初禪第四禪主也。仍無相違△一商羯羅是初禪梵王也。然此外經舉梵天事。一義云。梵名通四禪。商羯羅別名初禪主。仍總別不同也。
俱吠囉等。是經及俱吠羅已下釋。俱吠羅等等言自毘沙門至炎摩后等。梵天后等。是經釋梵天后。
然佛法中等。於色界離欲男女別無之。然經梵王梵天后男女二天被說各別故被作此釋。就其末卷梵天欲及女人等身無云共。定慧相應義為顯。以密意明梵王明妃見。爾者今以此義梵天后義可意得歟。但今先付外八心。第八嬰童心位所示所歸天故。自宗以定慧相應等深義名梵天后難取。爾者今御釋意趣佛法意梵王離欲無后。然今外善知識以世間世情示梵王有后妃可見歟。
從波頭摩。是經釋波頭摩已下文。上龍尊等總表處諸大龍王別說見。就其經波頭摩上火天迦婁羅子天自在天后三天見。然疏不被用消釋。是又可准知前前。或一義云。上俱吠羅等等言至毘沙門已下自在天后等。皆世所宗奉大天也總釋。其中別梵天后義難解故被釋之見。就其波頭摩已下別被舉龍趣。付之波頭摩一切經音義翻赤蓮華見。今疏末卷缽頭摩復有二種。一者赤色。二者白色也(文)。此意缽頭摩通赤白二色見。所詮付龍色相得缽頭摩稱可意得也。
得叉迦龍。此翻多舌兩舌視毒能害等。
和修吉龍。此翻多頭寶稱等。
商佉龍。常螺貝梵語也。
羯句摘劍龍。他門人師羯句摘劍者前讀為二。今讀為一。檢孔雀經是一龍名也。
大蓮華龍。俱里劍龍。摩訶泮尼龍。阿地提婆龍。薩陀龍。難陀等龍。等言龍趣非一故等此。孔雀經請雨經等多種龍見。
皆是世間所奉尊神也。從波頭摩以下表皆是世間等被結故。波頭摩已下諸龍被結見。
天仙。謂諸五通神山。是經天仙言釋。凡於仙。人仙天仙有不同。其中今取天仙可意得歟。智論五十六云。神仙者有二種。或人或天(文)。或一義云。天名廣通五類天故。今人仙天仙通立天仙稱可意得。
其數無量。故不列名。圍陀是梵王所演四種明論。是天仙非一故不列名云意也△圍陀是梵王所演(文)。是經釋大圍陀論師。就其經說大圍陀論師。直舉能教授人見。然今初先所學圍陀論被釋。付之一義舉能說能學人。被顯所說所學法故。以義釋所學論被顯取義。一義云。今疏牒文圍陀大圍陀論師各別見。然梵本圍陀大圍陀論師二重有之歟。一義圍陀論師義為釋被釋所學圍陀論也。若圍陀不舉者不可顯論師義。仍初圍陀二字牒作釋。次具大圍陀論師牒被作釋也。此義宜也。或一義云。大圍陀論師文讀。下三寶被分別時。圍陀論法寶彼傳授修行者僧寶被釋故。大圍陀論師經文法僧二寶可分別也。就其如今御釋四圍陀共梵王所說見。然天台法華文句摩橙伽經引梵王作一圍陀。然白淨仙人作四圍陀。彼一釋圍陀義釋。爾者今梵王所演四種明論御釋難心得。付之一義云。梵王作四圍陀事。處處釋文見。當段次下梵王猶如佛。四圍陀典猶如十二部經(文)。又末卷舉四圍陀此是梵王所說。俱可導行(文)。又天台止觀如梵天造四圍陀論。其後有仙名曰白淨。造四圍陀(文)。此等皆梵王直四圍陀造見。又梵王四面四圍陀說。頂上一面所說論世不流布見。旁分明也。但天台文句所引且依一說歟。不可和會。或一義云。梵王所說四圍陀中付一白淨仙人四圍陀造釋之。文句所引摩橙伽經此意也。非云不造梵王四圍陀。一義梵王實造一論。後白淨仙人造四圍陀。然今御釋約本梵王所演四種明論有御釋取義。例如分別明菩薩般若燈論約本源云龍猛般若燈論。然者摩橙伽經文非相違一。圍陀翻名事。唯識述記第一云。明論者前云圍陀論。今云吠陀者明。明諸實事故(文)四種圍陀事。
大圍陀論師是受持彼經能教授者。以能開示出欲之行故應最依也。彼經者指四圍陀天也△以能開示出欲之行(文)。付之一義云。是經各各應善供養釋故。廣上來所舉可通天龍等也。一義云。今先大圍陀論師被釋歎也。出欲義專圍陀論所明故。上不可通龍眾等。仍此御釋必非釋經各各應善供養文。經文之相明故。今不被用釋取義。
於彼部類中。已下外道所歸邪三寶分別。付之一義云。今三寶大圍陀論師因經文分別取義。然者於彼部類中御釋圍陀論師部類可心得也。隨而三寶分別偏於圍陀論師部類中能說梵王為覺寶。所說四圍陀為法寶。傳授修行者為僧寶見。一義云。已下三寶分別廣上來所舉通所歸諸天可意得也。仍於彼部類中者意所歸諸天部類中梵王猶如佛等可意得。就其外道所立三寶事。寶鑰上諸外道等亦立三寶三學等名○為僧寶(文)。彼御釋全當段文同也。
梵王猶如佛。是以梵王為覺寶。就其外道三身計時摩醯首羅為法身。毘紐天為報身。梵王為化身見。然者今梵王覺寶。約化身佛歟。金剛頂經理趣釋梵王那羅延摩醯首羅舉三兄弟。此三天表佛法中三寶三身(文)。若約次第配釋三身。梵王是法身可意得也。然者今約勝舉法身。梵王猶如佛有御釋可心得也。
四圍陀典猶如十二部經。是以梵王所說四種明論為法寶。佛法中十二部經被類也。
傳此法者猶如和合僧。是彼四圍陀論傳受修行者僧法。佛法中如和合僧被釋也。
時彼聞如是等世間三寶。已下經釋彼聞如是心懷慶悅已下文。就其彼聞如是等經文上文以此心生死流轉於善友所聞如是言等表。所謂自在天等別說結成經文也。然者彼如是等意廣上可通諸天龍等。仍次上三寶分別不可限圍陀論部類歟。其故今時彼聞如是等世間三寶釋故。上三寶御釋廣可通天龍等見。付之。若上三寶分別自元廣云通上來天龍等義。無相違。若偏付大圍陀論師經文三寶被分別御釋取義。今如是等言廣天龍等等可意得也。就其如是等言指上言也△世間三寶者此簡異出世三寶詞。
歡喜歸依隨順修行。是第八生死凡夫無畏依也。是經是名愚童異生已下意也。無畏言無畏指果。依可得果因也。即外三寶當歸依所也。高祖十住心論第三。復次祕密主彼護戒○嬰童心至。引證此明護戒歸依外三寶(文)。仍依言當所歸依三寶也。

大日經疏第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