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毘達磨俱舍論指要鈔第九

     輸入者 黃紹亮

分別世品三之二

當往何趣形狀如何。光三解。實同第二。今謂。第一為正。二‧三並非准理‧顯宗二論意。唯問有形狀異不所趣。四(十紙)云。又見人等宿業雖別而有身相似異。業雖一而果有殊。故可生疑。諸趣中有與當所趣形為別同。為遣此疑頌曰(云云)顯宗云。今復應思。當往何趣。所起中有形狀如何。與所趣生為同為異。頌曰(云云)。
若爾何故非中有宗論述記(五十紙左)明大眾部一說部等計。論云。一切菩薩母胎時作白象形。述曰。此部中說都無中有。其白象形是何事物。故今意顯白象形是胎之相。非中有身。非謂菩薩聖人中翻作傍生。以象調順性無傷暴有威力如善住龍故。現此儀意。表菩薩性柔和勢力。師子王等雖有威力然多傷殺故。不現師子之形。家依法師雖有廣義白象形。然說此是菩薩中有。恐乖宗旨此部本宗無中有故。尋者自知。又論云。一切菩薩出母胎時。皆從右脅生。述曰。中勝福從人首生。餘類下所招從下門出。菩薩位超物表道出塵外情無偏執恒履中道。為表於此從脅而生。胎之母無含孕之憂。出腋又無部腹之痛。從脅而生理越恒品。問。脅有右。何不從左。答。諸方所不定。此方貴左。西土重右。是吉祥故從右出。
故知栗王枳夢所見事。泰疏云。真諦師云。此夢出中阿含經
又諸中有。前小後大。光‧寶所解稍為魚肉。然見論文。明來入右脅是吉瑞相。今者總明除菩薩一切中有從生門入。此諸之言非通近菩薩。若通菩薩。則菩薩與余異生胎相無優劣。況又諸經諸入右脅。寶解為正。以近符論文勢遠順諸經說故。
白象相瑞嚴寢如仙隱林。佛本行經云(因果經普曜經廣說是相)是時大妃於睡眠一六牙白象其頭朱也七支柱地以金裝牙乘空而下右脅。泰云。白象者。真諦師云。馬鳴論中廣明。今略之。白象中陸行眾生中身最大。以表菩薩眾生大身。白表菩薩諸黑惡。四足安平表菩薩如意足四無量四諦觀等。七支拄地表菩薩七覺分。六牙表六度
慚愧增故纏屍焚葬。婆沙七十(六紙右)曰。問。中有生時為有衣不。答。色界中有一切有衣。以色界慚愧增故。慚愧即是法身衣且。如彼法身具勝服。生身亦爾。故彼中有常與衣俱。欲界中有多分無衣。以欲界中多無慚愧。唯除菩薩苾芻尼所受中有有上服。有餘師說菩薩中有有衣。苾芻尼等所受中有常與衣俱。問。何緣菩薩中有無衣。而淨等中有有衣。答。由淨尼曾以服施四方僧故。彼中有常有服。問。若爾菩薩過去生以妙服施四方僧。淨尼等所施服碎為塵。猶未為比。如何菩薩中有無衣。而彼中有常有服。答。由彼願力菩薩故。謂白禪尼以衣奉施四方僧已便發願言。願生生乃至中有亦不形。由彼願力引發故。所生之處常豐服。彼最後身所受中有常有服。母胎位乃至出時。衣不體。如如彼身漸次增長如是如是衣隨漸大。後於佛法正信出家。先所衣變為法服受具戒已轉成五衣。於佛法正行。不久便證阿羅漢果乃至最後般涅槃時。即以此身火正理論四(二紙右)云。收其遺骨起窣堵波。亦有衣形周匝纏繞。
總說有體五取蘊。若寶疏解。此之句共屬上文為答。今謂。此不應然准理‧顯宗等。是文合屬下文。四(十紙右)云。所以本有其體。是何謂。在死有前生後蘊。總說有體。雖通一切有漏法性。而就有情前後位別分析為四等。顯宗三(三紙右)云。在死有前生後蘊總說有體。通諸有情。於中有情位分四種等(已上論文)光記云。初即正答前問。次總明有體。此解為正。寶不善。句讀如前已述(第五之七紙左)。
修得以極細故。瑜伽倫記上(四一紙右)云。五極淨天眼境。即大菩薩廣慧聲聞天眼能見諸天報得天眼輪王不見中有。妙於阿耨塵故略纂大同
曾聞折破有蟲生故。惠暉云。或是先金剛山不能遮。以異熟虛疏具得入也。
翻此緣俱起瞋心。惠暉云。即翻前男於母起愛於父起恚。翻女於父起愛於母起恚也。四(四紙左)云。由是因緣男女已於母於父如次偏朋。
若男胎向腹而住。理‧顯宗全同此論。又大乘瑜伽第二云。又彼胎藏若當為女。於母左脅倚脊向腹而住。若當為男。於母右脅倚服向脊而住。然止觀輔行(四二六十)云。男居母左女居母右。男面向內女面向外。皆手掩面蹲踞而坐此輔行與此論并瑜伽相違。然順契經法苑林八四(九紙)引修行道地經。其意全同。相違不適今也。各隨機宜不須和會
如依葉糞別有蟲生。光記葉字作藥非也。舊俱舍云。譬如葉虫依止葉糞虫依止糞。
中有樂寂修苦行疏云。此上所論據中死還生人趣。若通餘趣行相不定麟云。此釋不然。以此頌文通約生五趣故。應言且約者說。即無過失故光記為正。
不可得故。內用士夫一句。光師屬下。寶師屬上。今謂。兩師所解無巨害。然寶師不善句法。光師優矣。疏亦同光記
過量祕澀。光記玄應音義‧及朝鮮論。祕字作閟。二字相通。玄應音義作閟澀。即釋云。詩云。思不閟。傳云。閟閉也。亦不從也。下又作濇同。所立切。謂不滑也。字從四止。四止不通字意也。
末梨汁。玄應音義五(八左)云。睒末梨。戒染切。滑草也。用之洗手甚滑澤也。光云。或是樹名。
如是相續三性為位。小乘所立三世兩重十二因緣者。是大乘唯識論中所破也。然准理。緣起之法非准二。彼論五(初紙右)云。已說外羯剌藍等種等道理因果相續。應知此即說名緣起如是緣起非唯二。云何知然。本論說。云何緣起。謂一切有為。然契經中辨緣起處。或時具說十二有支。如勝義空勢經等說。或說一。如智事等經。或唯說十。如城喻等經。或復說九。如大緣起經。或說有八。如契經言。諸有沙門婆羅門如實知諸法性等。諸如是等所說差別何緣論說與經異。論隨法性順化宜故。契經分別緣起所化機宜異說。或論了義。經不了或論通說情及非情契經但依有情數說。依有情染淨得成。有情開顯此二。但為此佛現世間。故契經中依有情說。為欲成大義利。分別緣起諸有支中具無量義類差別。今具略辨三生分位無間相續十二支。頌曰(云云如今頌文已上理)唯識八破云。如是二一重因果足顯輪轉及離常。施設兩重實為無用(已上唯識涅槃經寶疏二云。唯識論云。如是二一重因果足顯輪轉及離常。施設兩重實為無用。此言兇悖。指斥三世諸佛無用故。若謂無用。成道八所已前三乘。皆觀因果十二因緣得道。非一。法華涅槃緣起皆是三世因果。非世也。一重因果得道。出何三因果。非世也。一重因果得道出何三世耶。是佛佛隨機別說。如何執文非其三世(已上疏文)又智論第五云。十二因緣初二過去世攝後二未來世攝。中八現前世攝(已上論文)今謂。唯識小乘計。為遮定執。又機緣皆不一准。設教無量立破不同。又大乘經小乘義。隨轉門之說如常所言。
王俱勝故總謂王本俱字作但。此本為正。然麟云王俱勝者謂俱時中王最為勝也者。就錯本。非也。
名色說為六處光記三解。於中第二迂矣。第一‧第三中第一為優。麟評云。後不及前。傳許約位說。疏云。分位緣起經部有破。論主意朋。故云傳許。其部破如次下論(十六紙)。
謂於前際云何我曾有。光‧寶解中際愚其意全同。解前後際不同。光解為正。光解符順瑜伽論意。彼第九云。緣起差別云何。謂於前際無知等。如經廣說。於前際無知云何。謂於過去諸行不如理分別。謂我於過去為曾耶。為曾無耶。曾何體性。曾何種類。諸有無知於後際無知云何。謂於未來諸行不如理分別。謂我於未來當有耶。為當無耶。當何體性。當何種類。所有無知。於前後際無知云何。謂於內起不如理猶預。謂何等是我。為何等。今此有情從何處來。於此沒已當往何所。所有無知
中際廣前後二際八云。中際易知。應廣說二(因果)前後難了。各略一(前因後果)由中此二具廣已成。故不別說。
更立然無前過。前過者。准指前有始有終過。此非通言無窮之過。若其更立有無窮過。不立則無。此更立。一句已遮此過。然光記云。十二支外不更立。然無前說有始有終及無。窮過者。此釋不得論意也。
已顯老死緣起。惠暉云。受即生愛。已顯老死無明因也。未來老死名色六處‧觸‧受‧四支為體。現既生愛。即以顯未來老中無明。即取第三句事惑事生釋無明因。餘文故來也今謂。此釋未盡。問有二。謂不說老死果及無明因。若意亦二。論文可見。然惠暉意唯明老死無明因。不明無明為果。是故以餘三句文故來。雖知為因果義自顯。而不知光記詳釋。又不順論長行。又頌四句第一‧第三正顯。第二‧第四傍明。
故經言苦蘊集。次下論(十‧一紙左)云。如是純言顯有行無我我所苦蘊言顯苦積集無初後。集言為顯諸苦蘊(已上論文)疏云。如是者。如是十二因緣起也。無我我所為純。為果義邊苦蘊。為因義邊為集也。此苦蘊無始無終為大。既十二支皆名苦集。故知無明有因老死有果。若不爾者。此經言何用。
有餘釋言此契經中。非理作意者。若大乘瑜伽第十(六紙右)云不如理作意。具如略纂及倫記集成編八末之一(九紙左)。
世尊告。此二何異。自下論文。光師屬為後段。寶疏不然。猶屬前段。然今正釋等下。方為後段。今謂。光師為優。符順顯宗頌前文故。彼論云。如世尊言。吾當為汝緣起法已生法。此二何異。諸師種種釋此句。如順決定義者頌曰云云
理實言依種類說。光記解。於中第一為優。若准舊論。第二亦好。舊論云。由是變壞種類故。是故無失。
有說緣起法常住瑜伽倫記二上(二紙)云。亦破大眾部地部十二緣生無為法
參是和合轉變成起。寶云。即此方本是其由目助成相助心以為想也今謂。寶師解釋相字。違說意。本造相字。以木助目非由助目。故說文云。相省視也。字書云。易緯文。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故從目從木。上解泉字亦違說文。其誤可准知焉。
又為顯宗諸行方生。光師依正五(五紙)云。此論第三及第四義。是上座弟子大德邏摩解(理八。五右。指此大德上座教門人)然寶師疏不指誰解。
有餘師諸行生。寶疏云。此述部異釋。即正理論牒破云上座也。今謂。此釋不是。理所言上座室利羅多也。理(五之八紙右)具言上座徒黨有釋等。已有徒黨之言。何指上座。光解為正。彼記云。部異師尊者世曹。理稱為上座徒黨。今謂。檢正理論。上言上座徒黨。至下(五之八紙左)結破亦云上座見者。然正理論上座徒黨中。有兩有釋。第一今釋是。第二即次下因果住生釋是也。光師下指言上座同學解者。然理中尊者世曹之言。未詳光師有何皎據。又言無生因者。猶言常因。寶云。生非常也。又舊論言。無因諸有不有。亦不從無生生。如彼常住。謂自性我等(已上論文)然自性我等無生因者。此即釋列上由常者。例上論(十六紙左)言而有行不動行等。
為顯果分亦生。寶師總言部異師。光師擇言上座同學解。然正理論上座徒黨有兩有釋。於中第二有釋是也。理不言同學。上言徒黨下言同見。上其辨。
或謂遠離戒。寶解別指不律儀戒。光不爾。總指言惡。
如諸離繫無義苦行玄應音義五(八紙左)云。離繫亦云不繫。梵言乾。亦言泥犍連。其外道拔髮所貯畜。以手乞食。隨得即噉食也○播輪多。補賀切。亦作坡輪。此是塗灰外道遍身塗灰。髮有??不利。衣纔蔽形但非赤色為異耳。奉事摩醯首羅天者也○般利儀羅勺迦。亦言簸利婆羅闍迦。此云普行。事那羅延天。頂留少髮餘盡利去。衣在體纔蔽形醯。其衣染以赤士之色也。

阿毘達磨俱舍論指要鈔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