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第四卷同學鈔第四目次
輸入者 彭忠琴
開導依
前三無記
若增盛境三方
戲妄憤恚二天
不假五引
開導依第二師
依染污意
且據凡夫
雙取為優
意則可通
色法等無間緣二方
一法未達未遍知
依緣同故
義明定故
論第四卷同學鈔第四
開導依(有三師)
初師(難陀等長徒義)
五識依(第六識)第六識(自及五識)七八二識(但自識)
論云。有義。五識自他前後不相續。故必第六識。所引生。幫唯第六識為開導依。第六意識。自相續故。亦由五識所引生故。以前六識。為開導依。第七八識。自相續故。不假他識所引生。故但以自類。為開導依(云云)
第二師(安慧等解)
五識(第六識)第六識(前自類七八二識)
第七識(前自類第六識第八識燈加之。)第八識(前自類六七二識)
論云。應說五識前六識內。隨用何識。為開導依。第六意識。用前自類或第七八。為開導依。第七末那。用前自類或第六識。為開導依(云云)
疏云。如起大乘初無漏心。亦以第六。為開導依(云云)
燈云。染相續位。自類為依。無漏間斷既有第六。即為開導滅定位出應云用第八為開導依。略而不言。阿陀那識。用前自類及第六七。為開導依(云云)
疏云。第八初起圓鏡智時。諸異生等。初受生等。以前六七。為開導依(云云)
第三師(此護法釋)
開導依三義。
有緣法(謂若有法體。是有緣。即簡色不相應。無為法等。有所緣有力者。能引生故。)
為主(即簡一切心所法等。彼非主故。要主有力。方可為依。)
能作等無間緣(簡異類他識。為此識依。或自類識。後心不為前心依。或雖是心。俱時不得為心所依。俱非開導故。)
論云。開導依者。謂有緣法為主。能作等無間緣(出體義)此於後生心心所法。開避引導。名開導依(辨名義)此但屬心。非心所等(出體遮餘)
等無間緣開導依不同事。
疏云。依是主義。心所非依。緣是由義。心所亦是(云云)
諸識依事
論云。是故八識。各唯自類為開導依。深契教理。自類必無俱起義。故心所此依。應隨識說(云云)
又云。無心睡眠。悶絕等位。意識雖斷。而後起時彼開導依。即前自類。間斷五識。應知亦然。無自類心於中為隔。名無間緣(云云)
安慧破難陀五識一剎那義縱奪難事。
論云。且前五識。未自在位。遇非勝境。可如所說(云云)(此即縱也)疏云○五識有三位。若論多分。可一念生。一未自在位。二率爾遇境位。三遇非勝境位。上一位言。通下二處。次一遇言。貫下第三。後境之言。復通第二文。
奪中有三。先類未自在位
論云。若自在位。如諸佛等。於境自在。諸根互用。任運決定。不假尋求。彼五識身。寧不相續文。
次翻第二率爾遇境
論云。等流五識(未自在位)既為決定。染淨。作意(意識作意)勢力引生。專注所緣(如睹佛像)未能捨項。如何不許多念相續文。
後翻遇非勝境
論云。若增盛境。相續現前。逼奪身心。不能暫捨時五識身。理必相續。如熱地獄。戲妄天等(云云)
尋云。第二第三兩位有何差別耶。
燈云。前文且約汎爾等流心。即心勝。境非勝。此約俱勝破。或可。前約心相續趣境破。此約境相續勝逼心令心相續。故二文別(云云)
前三無記
問。佛果無尋求心云事。引本論何文證之耶。進云。引本論前三無記文為證也。付之前三無記文。說因位中容無記境者。出義林章解釋。如云此依因位中容無亂境也。何引此文。證佛果無尋求心之義耶。況如此證者。佛果又可無率爾決定二心。同說無記故。如何。
答。未決定境上。起尋求心。諸佛先決定。故無尋求心。論云任運決定不假尋求。疏判諸佛先決故無尋求。此意也。佛果無尋求心之義。專依此道理。但疏引前三無記之文。諸佛心善。故無尋求者。前三心鄰次。無記性類相續者。偏約因位中容無亂之境論。佛心恒善。故不起尋求心證也。但於率爾決定例難者。被云前三無記。率爾決定。又同尋求心。佛果無之。何為相例。然佛果有率爾決定者等流心上。一時義說四心之中。初墮境故。假名率爾。先已決定。故有決定。是則前三無記之外。以別義說也。尋求心前三無記說外。無可施設之義故。佛果無之(更有別義。如愚抄記。)
若增盛境三方
問。西明意。解若增盛境相續現前等文。率爾心相續(云云)燈師可許之耶。不許之。付之。
問。正義意。可許率爾心多念相續耶。燈云。率爾之心。非多剎那故(云云)付之若遇勝境之時。設雖率爾心。何不多念相續耶。依之疏主餘處云。故今正義。率爾多唯一念(云云)既云多分一念。知。少分相續云事如何。
答。義林章中。五識率爾云唯一念。更無異釋。於意識率爾。雖作二釋。以唯一念釋為正。退思其意。以初墮境心。名率爾心。第二念以去。尋求前境何率爾心。通多念耶。但於章釋者。先德會之作多釋。一云多者。多人也。率爾多人云唯一念也護命。二者多多識也。多識率爾。唯一念也清水。三云多者多處也。多處云唯一念故(古私記)四云多者皆義也。此義有例。下三性門云。若無漏位及得自在。一切多善(云云)准之多者。皆義也義鏡。
問。論中明五識相續義。若增盛境。相續現前乃至。時五識身。理必相續文。爾者率爾等五心中。說何心耶。燈云。當後二心(云云)付之見論前後。上等流五識既為決定等者。於等流心難之。若增盛境相續現前等文。若說等流五識相續義者。第二第三。有何差別。是以大師釋若增盛境等文。作二釋。一云率爾乃至等流。二云唯率爾心也(云云)
答。若增盛境相續現前等文。既明五識相續事。而率爾心。唯一念也。何攝之耶。故燈云。證五相續。云遇勝境理必相續。定非率爾。率爾之心。非多剎那故(云云)但第二第三差異者。又燈釋云。前第二。約汎爾等流。說五識相續義。即心勝。境非勝也。今第三約心境俱勝破。或前約心相續趣境破。此約境相續逼心令相續說(已上二釋)故第二第三。有差別也。依之可云。若增盛境等文。心境俱勝句也。故燈云。今准此文。當後二心。故俱勝句攝文。西明等。若增盛境文。境勝心非勝句也。即率爾心也(云云)仍破之也。
有人四句
一心勝境非勝(謂於劣境起等流心)
二境勝心非勝(謂於勝境。起率爾心)
三心境俱勝(謂於勝境。起等流心)四俱非勝(於非勝境。起率爾心。)
唯依第四說不相續(云云)
破云現見人有偏注意者。雖勝境至。不捨先緣。豈非勝境率爾心後而不續耶。雖境非盛。以心先無偏注處。遇而緣之。相續不息。豈非境劣心得相續。由此故知。所明之三位。多分不續。未可即以句數定之(云云)
尋云。現見人有乃至而不續耶者。難第二句也。初三句皆云相續。故出率爾不相續難之也。雖境非盛乃至。心得相續者。難第四句也。是則遇非勝境起率爾心。尚可相續難也。若難等流心者。等流心四句中。第一第三兩句也。而前三句。皆云相續。何責可相續耶。若爾此釋意。似許率爾心相續如何。
今云。有人四句。等流心云勝。率爾云心劣。等流分二句。率爾又分二句也。其率爾二句中。境勝心非勝。相續。心境俱非勝不相續之故。且就有人。境勝心非勝中。可有不相續事。俱非勝中。可有相續事為言。自義非云率爾心有續不續不同歟。
戲妄憤恚二天
問。戲妄憤恚二天。在何處耶。疏燈意。上四空居。祕有二釋。一云時分知足二天。二云通六欲天。問。先付疏燈釋。瑜伽云欲界諸天。智論述六欲天中。何違二論云限上四空居耶。次付祕二釋。准瑜伽論自害非他害文。可在上四空居。何初釋云時分知足。不取上二天。後釋通地居天。不顧非天他害哉。
答。上四空居之釋。不限今疏燈。六十二見章。義燈第五。瑜伽略纂。對法抄等。皆述此義。以知。宗家實義云事。瑜伽論中。以此二釋。自害非他害句攝。四王忉利二天。有非天之害。何云非他害耶。以此理見。瑜伽。智論六欲諸天云文。意取上四空居也。是以出曜論中。以空界天。名戲妄憤恚。知。限四空居也。演祕兩釋。各守一文。作一往釋。初釋意者。對法論中。列欲天。憤恚戲妄。樂變化。他化自在(云云)准文起盡。以時分知足。為此二天。然不取上二天者。於妻室等。無攝屬故。故演祕云。以此二天。外境多化。故於內情。亦無配攝(云云)既無攝屬。故無憤恚等事也。第二釋。依智論等。但下二天。雖有他害。於戲妄憤恚者不爾。故為自害非他害也。次上二天。無攝屬者。祕會云。依實有情少分而言。上二空居。亦有攝受(云云)(各各可見本文。婆娑有二說。一云住妙高層級。一云即是三十三天。)
不假五引
問。安慧論師意。為許第六識以五識為開導依為當如何。兩方。若許以五識為開導依者。論自述安慧義。第六意識。用前自類或第七八。為開導依(云云)出意識開導依中。不說五識耶。隨疏不。不假五引(云云)若依之不許此義者。此師破前師五識。唯以第六為依之義。引大論若此六識為彼六識等無間緣文。安慧若不許第六以五識為開導依者。自既違此文。何難他耶。依之疏中釋此文。五十二說。文言通故六識。明知。互為緣也(云云)加之見對法抄釋。引今此第二師義。第六識以五識。為開導依(云云)如何。
答。安慧菩薩意。雖立異類開導義。第六識以五識。不為開導依也。凡五識起時。必有俱時意識。引後念自類。其力勝故。全不假五識為開導依也。是以論中。破前師云第六以五為此依。云五識起時。必有意識。能引後念意識令起。何假五識為開導依(云云)自義。定諸識開導依之處。述第六意識。用前自類或第七八。為開導依。破他申自之文。全不許以五為六依耶。但引瑜伽文者。五識一一。各以六識為依。所以意識唯以自類。雖為開導依。五六合論。有互為緣義也。故本疏釋。不為相違。此則意識邊。言總意別。義演作二釋之中。第二釋意。存此旨歟。次見對法抄正文。第六意識。用前六及七八為緣。出定等心。由七八引故(云云)前六者。非云前六識。前念前六也。抄引今論文。同用前自類之文。若指前六識者。總可云八識為依。何勞云前六及七八耶(有人云。前六者。前字誤也。可作第字(云云))
開導依第二師
問。論解開導依。有三師義。爾者第二師誰人耶。進云。疏云。安慧等(云云)付之安慧論師意。許三位無末那。然見第二師義。破他師云。平等性智相應末那。初起必由第六意識文。既許無漏第七。知。非彼師義也。加之論述第二師義。無心。睡眠。悶絕等位。意識斷已。後復起時。藏識。末那。既恒相續。亦應與彼為開導依(云云)安慧滅定無第七識。何以之為第六依耶。依之唐土人師。非安慧義。淨月義也(云云)如何。
答。疏主翻譯筆授。定諸師體。只可仰解釋也。但安慧論師。依佛地經莊嚴論等說。許轉識得智義。何不云平等性智相應末那。彼師意。平等性智。與第六識相應。實雖非第七相應智。第六識中。觀自他平等邊從所轉。名平等性智相應末那也。依之疏云即顯末那名通無漏。雖即六識。轉末那得。名為第七。實非第七。不通淨故。演祕云。平等智體。雖是第六。由轉去彼染污末那。此智方得。故從所轉第七為名(云云)例如十五界唯有漏師意。以無漏第六緣五塵境用。假名五識也。是只為破初師云第七八識。唯自類開導。寄轉識得智教文。如此破也。若又依義燈別釋者。或不顧自義。就他為難。或既云安慧等。諸乖安慧義之文。皆是餘師義也。次邑法師。釋無心睡眠等文。云就前師說。或此第二義。非唯安慧。故不相違(云云)
尋云。
依染污意
問。論中引攝論說。又異熟心。依染污意(云云)爾者世親攝論意。染污意者。第七意歟。第六意識歟。答。任本疏釋者。可云第七意。若依樞要一釋者。第六也。付兩釋共有疑。先付第七釋。見世親攝論。本論云。此染污意識於中有中滅。釋論此染污意識。緣生有為境文。若第七意者。豈云中有位滅。又不緣未來。何云緣生有境耶。付第六之釋。亦不可然。見無性攝論。或有說言。與四煩惱。恒相應心。染污意(云云)此即可指世親釋。依之見本疏上文。引無性今文。同世親說(云云)如何耶。
答。釋世親攝論染污意。樞要作二釋。其中本疏并義燈。唯述第七意云釋。可知本義云事。見彼論文。破餘部細意識。又和合識。是意識性。不應道理。何以故。依染污故。時無斷故。謂此意識。貪等煩惱。所染污意。為所依止。緣生有境故。是染污即此為依。名依染污文。既明初和合識所依。豈非第七意耶。即此為依之此言。指上貪等煩惱所染污意之意也。貪等四惑相應意者。即第七意也。彼論一段。第七云意。第六云意識。既云所染污意。知。第七意也。無性攝論云。或有說言與四煩惱恒相應心名染污意者。即指貪等煩惱所染污意文也。但於本釋二論文者。今論所引。非彼文也。彼上文。說中有位愛恚相應染污意識。即依彼染污第六。結生相續也。今所引。下明初和合識。所依染污意之文也。不可混難歟。
尋云。下文緣生有境故是染污(云云)若第七者。何云緣生有境耶。
答。緣俱時第八。云緣生有境也。為簡中有本有。而顯初和合位殊云緣生有境也。
問。依染污者。依俱時染污云歟。
答。爾也。護法正義心。以此文為俱有依證故。故上論文云。又說藏識恒依染污文。即指世親貪等煩惱所染污意為所依止之文也。
問。安慧意。以此文為開導依證意如何。
答。安慧意。與護法異也。謂此意識者。第六識也。貪等煩惱所染污意為所依止者。第六所依也。即第七染污也。緣生有境者。意識所緣也。緣未來生有境也。是則中有位。第六識所依所緣也。故是染污者。第七染污也。意云。第七與第六為所依。令緣生有境故。所依第七。染污也為言。即此為依名依染污者。即此中有第七染污意。為初和合識所依。名依染污為言(依安慧義。第七釋甚難尚可思之。)
世親攝論染污意
護法(為俱有依證第七染意)安慧(為開導依證)樞要有二釋。一云第七。一云第六。
初釋云。天親解是第七者○故知。天親說為第七。後釋云。又云此緣未來為境。非必第七。與無性同。疏云。世親染意。或第七心者。為顯亦有第六釋。置或言也。
無性攝論染污意
此師意唯有第六一釋。無第七之釋(疏要燈皆同)依染污者。開導依也。無性異類開導師云事。見于餘卷演祕。可勘之。
尋云。樞要云。又無性第三。亦同天親。既為第七(云云)此豈非第七釋耶。
答。彼無性引餘師釋。或有說言等(云云)指此文。云無性第二釋也。非云無性述自義文說第七歟。不爾自義第七也。或有說言第七也。有何差別。
燈云。無性兩釋。一云即第六識○二同世親○文此則自義。或有說言釋為兩釋也(樞要准之可知)
染污意及悲願各有多釋事
燈有三釋。初釋云。然今此師所說染意。或同世親。或同無性文。此釋同本疏。染污意并悲願並通六七為言。第二釋云。或可。染意依第七說。相應悲願。即第六識文(此釋易知)第三釋云。或此師意。且據凡夫一分而說○相應悲願。即是二智文。此釋染污意第六。悲願能六七云也(可見演祕)
且據凡夫
問。就凡聖結生相續義。且凡夫受生時。可有不依染污意之類耶。兩方。若有者。初二果聖者。結生相續之時。尚依染污意。況異生中。何有此類耶。是以疏中。指依染污意之文。此約異生一分有學文。聖者既置一分言。明知。凡夫全依染污意云事。若依之爾者。燈釋依染污意文。且據凡夫一分而說文。
答。一切異生。結生相續之時。心由染污意也。其旨如一邊難。況若有不依染污之類者。愛取二支。應非遍有。但於燈文者。於結生有二時。本有命終心。一切凡夫。皆依染污。中有末心。假潤緣事。不定也。如轉輪王正知入胎者。不起愛恚顛倒心故也。故燈云。且據凡夫一分而說。初受生識。以染污意。方得受生。即中有末心。除轉輪王。必起貪嗔。方得受生(云云)(依周記意成此義也)況釋染污意。大有三釋。若依第七釋者。一切凡夫。皆由染污意。何以一釋。為難耶。
雙取為優
問。有義意。釋或依悲願相應善心文。唯第六識文。祕師可許之耶。答。不許也。付之今義燈并對法抄中。唯取第六文何不許之耶。
答。義燈有二釋。一云雙取六七。二云唯第六也。其中撲揚大師。斷邪正。雙取為優(云云)准之但取第六之釋。不正釋也。依之見本疏解釋。唯作通六七云釋。是以見佛地論云。平等性智。證得十平等法性中。無縛大悲平等法性。由悲拔濟一切眾生。隨諸眾生所樂示現平等法性。隨眾生所樂。現種種身。此豈非平等性智為受生緣耶。對法抄別事也。云命終心有二師。勝軍云第六。戒賢云第八識也。命終心善性者。第六識為命終心義者。可爾。若第八識者。無記非善心為言。非遮平等性智相應悲願也。
意則可通
問。有義意。釋此於後生心心所法等文。此者。前念心王文。爾者撲揚大師。可許之耶。不許也。付之前念心王。為後念心心所。為開導依云事。論文其旨明也。何不許之耶。況下既云此但屬心。心王為此。上文云此。可前念心王。依之疏中釋此文云。前念心王。此於後心及心所法文。如何。
答。依疏意者。開導依者謂有緣法為主能作。等無間緣者。出三義也。此於後生心心所法開避引導名開導依者。辨名義也。此但屬心非心所等者。顯體也。而有人為四義。此於後生等文。第四義也。此者。即此前念心王(云云)破之。意則可通。望文不順。文中不言前滅心故(云云)意云。此言遂當前念心王。故云意則可通也。雖然上舉三義了。指具此三義法云此。次文顯其體。云此但屬心也。有人不辨此旨。故云望文不順也。疏文顯義所當。云前念心。故不同有人歟。有緣等為三義。此於後生已下。別牒釋之。故無望文不順之失歟。
色法等無間緣二方
問。攝大乘論中。破經部師前後色心。有因緣之義。可有等無間緣。應無因緣(云云)爾者經部。實許色法有等無間緣。故如此破歟。疏云。此設許之。非彼本計(云云)付之見攝論。前後色心相望。可有等無間緣文。而心法有等無間緣者。彼師實義也。色法亦可然。依之有論中。述經部義。色法許有等無間緣(云云)如何耶。
答。論云。然攝大乘說色亦容有等無間緣者。是縱奪言。謂假縱小乘色心。前後有等無間緣。奪因緣故(云云)本疏釋此文。有二釋。初釋以攝論第三卷為證。云彼師實許色法有等無間緣。後釋以第一卷為證。經部實不云色法有等無間緣。而論主為奪有因緣云義。設許等無間緣。奪因緣也。此二釋中。以第二釋。為正釋。故疏云。以彼第一論文為正。此義為正。經部本計。非必許色為無間緣。以不等故。第三卷中。且設許有。欲奪因緣。非彼計色為等無間文。但許等無間緣之中。心法等無間緣。彼師本計也。色法設許之。許心法等無間緣之文。兼設許色法等無間緣也。如此事。其例非一次正理論。出實經部義歟。今攝論所載者。上座部中經部也。何為相違。正理論云譬喻師義故也。
問。攝大乘論中。破上座部中經部義。色法有等無間緣文。疏釋此文。非彼師本計。設破之(云云)爾者以何文證之耶。進云。以攝論第一卷。經部色法無等無間緣之文。為證也。付之第一卷所出經部。色心互持種義。第三卷所舉經部。云自類前念為後念種。不許熏習之義也。兩卷所述既異也。何以彼成此耶。
答。攝論第一卷。上出色心互持義了。又經部師。不說唯色名為心法等無間緣。此所無故。心及心所四緣定故(云云)是則上座部中經部師也。即與第三卷所出經部同也。而既云色法無等無間緣用。故以之為證。會第三卷。色法有等無間緣者。假縱說云也。
尋云。第一卷云不說唯色名為心法等無間緣。色法望心。不成等無間緣云也。未云色心自類不成等無間緣。何為證耶。
答。文雖說望心法不成等無間緣之義。總不許色法有等無間緣用。故設雖對後念自類。亦無此緣被知也。
一法未達未遍知
問。護法論主。成自類開導義。會瑜伽論若此六識為彼六識等無間緣文云。言總意別。亦不相違(云云)爾者以何文證之耶。疏云。引攝論一法未達未遍知之文。為例也。付之所引論文。忽不見言總意別。何以之為證耶。況無性攝論中。釋此文云。以別相聲。說總相處(云云)既以別相名言。顯總相處。何為言總意別例耶。依之人師釋此文。言別意總義也(云云)如何。
答。引攝論。為言總意別之例也。彼論言總說別相一一法。達遍知。意別詮生空總處理故也。於一一法。有理事二分。云色等一一法違遍知。似云理事皆遍知。然而是等事邊。不遍知。一一理邊。違邊知也。言總通理事。意別取理邊。故言總意別也。
色等各各故云別相。生空遍故。以總處也。以今此總別不可令濫言總意別之總別歟。
一法未達未遍知者何事哉
攝論本云。為聲聞乘。不說阿陀那識。深細故(云云)無性引經。出外難云。經說云我不說一法未達未遍知成阿羅漢。於一切法已達已遍知。方能斷惑。證阿羅漢文。若不聞第八。即非遍知。何斷惑證果耶為言。論主答之有二解。一云以別相聲。說總相處。意云。以別相一法之名。詮總相生空之理。一切法者。舉別相名。實是生空理也為言達者。無間道也。遍知者。解脫道也。二云二乘人。依十六行。觀於四諦。賴耶既在苦諦中。收無常等行。收第八。故云二乘知也(文極廣。仍取意略抄之。可見攝論并燈祕神廓疏等。)
所依門(正明所依段也)
問。論中為顯此識依緣同故(云云)爾者依正義意。依緣同義。淄洲大師。如何釋之耶。燈云。依是不共法依。緣是因緣(云云)付之依義燈解釋。案論文起盡。釋舉因緣具有二依之所以。為顯此識依緣同故(云云)爰知。依者。因緣俱有二依。緣者。第八見分也。次第八識。諸識共依也。何云不共依耶。加之見本疏上文。述第七以八為依義。引無性攝論本識是共依之文。故知。是此依(云云)以知。非不共依也。隨撲揚大師。非親所依文。
答。諸識生時。必假不共依力。若無此依。識依何得生。是故八識皆有不共依也。七八二識。恒相續故。互為所依。不共餘識。何不為不共依耶。是以淨月論師。釋七八二識俱有依云。第七八識。既恒俱轉。更互為依。此有何失(云云)隨燈師釋第八理應是識性故文。立量云。第八識應有俱有相續識為增上不共依文知。以七八恒轉邊。為不共依云事。但論云為共親依者。第八望六識。為共依也。諸識共以第八。為根本故也。次以攝論本識是共依文。證第八與第七為依之義者。本識為末那。為不共依。末那為依。六識得轉。故第八識遠望六識。為共依與七成不共依。被知也。故以共依文。證與七不共依也。次非親依者。非嫌不共親依也。七望六。同有執故。為親依。七八相望。執非執異故。非親依為言。次文見此意也。次依是不共依緣是因緣依者。論為顯此識依緣同故之文。其意頗隱。仍燈作二釋。一云依是不共依。緣是因緣依文。此釋意。依者。俱有依也。緣者因緣依也。種子不離本識。故依緣一物也。故說前二依為言。後釋依者。因緣俱有二依也。緣者。所緣也。所依所緣同故。說前二依為言。
義明定故
問。本疏中。釋又前二依有勝用故文。即是不緣種子等義(云云)爾者緣種子家。不用此故事。撲揚大師。如何釋給耶。祕云。若緣種家。以依緣同。簡無間訖。不煩約勝而重簡之。義明定故。由此故知。非是彼義文。付之成一義。用多故。釋家常習也。設以依緣同義。雖簡等無間緣。何不用後二故耶。況正義以依緣同有且用二義。雖簡等無間緣。重用或開導依易了知故之故。例此可爾耶。
答。疏云即是不緣種子等義者。安慧論文。但有依緣同義。不緣種子云家。用後二故云也。演祕釋緣種子之義。但用初故云事決定。其上釋不用後二故之意也。安慧等。以依緣同。簡等無間緣。明故不舉後二故為言。正義種子不離第八。故非無依緣同義。然而性用別論。種子非第八。故又用有勝用義也。前二依。同時與力勝故為言。就之前二依同時力勝。等無間緣。又開避引導用勝。何偏以同時依。云勝用耶。為遣此疑。重用易了知故之所以也。任前滅後生理。前後開導義易知。異類第八為依。種子與現行異類。為因緣義。甚隱故。說前二依為言。三故其由來如此。安慧第七識。緣第八現行及所持種子。故依緣同義。尤明也。故煩不用後二故也。
論第四卷同學鈔第四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