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第四卷聞書第二

輸入者 彭忠琴

第五十二日(自如是已說初能變相至要詫末那而得起故)

私云。第二能變十門八段釋也。或九段之樣歟。十門中。第四出體門‧第五行相門‧合段。第六染俱‧第七相應二門段故。十門八段釋。
本疏。三能變諸門廣略付。四箇問舉。六箇條節釋。初能變不出所依門事。二第二能變初能變所依門事。三初能變第八為他為義說事。四第二能變與他不說之事。五第三能變不釋所依所緣門事。六初能變不出界繫門事。答之時。初第二節問合問之故。答合明之。第八諸識之本故。與他識為義顯他與第八。為義隱。故不出所依門。答初節。次第七既第八之末識。第八為義顯所依門(答第二節)次第三節事。答之云。恒轉如暴流之如流義為餘識為所依義也。魚草等物隨流不捨等之義。為諸識義出。次第四第五二節。箇問答也。答三釋。一作論人意樂故不可責難之。二初能變所緣門。第三能變所依門。第二能變所依所緣二門並舉之。略互顯也。三第八諸識之本故。云恒轉如流。與他為義也。并自所緣出。根本識之旨顯第三能變境界粗顯易知。故不說之。第二能變緣隱。仍俱說之(以上三釋也)次第六節事。疏大綱二意。一論主略不說之。二異熟一切種異熟言(果相門也)顯界繫第二能變云隨所所繫。事也(云云)此不為例以下。異熟以顯界繫門云釋。嫌意歟。第二能變界繫門說。子細。第三能變。與本識非同界。第七與本識必同界也。若不說界繫界繫門如六識歟。云濫。恐此濫別說界繫也。
讀師少少講讚。但粗無極。披疏記之。
讀師云。初能變。初阿賴耶識云。不舉能變名。後二舉能變名。異因難測。光胤申云。初能變。初阿賴耶識阿賴耶以。三相自相門。此第二能變思量為性出體門當歟。名舉處。即自相門說善巧故。不云能變阿賴耶。尤有子細歟。肝要。後二能變。何如初能變思量能變識云。出體門名說處即不顯。文言約頌。釋名句說。出體又別出耶。此疑第三能變同事也。下別云了境為性相故。延公不審云。是識名末那連續。思量性相不說。所依所緣門隔不審也。緣春房云。所緣境對時。思量慮知。所緣心前不說。對何思量不審。仍緣彼下云思量性相歟。
此事。
光胤申云。次第能變是識名末那句。限釋名門歟。讀師云。爾也(云云)良明房五師云。次第能變之次點。先次。乃點。總標謂異熟思量了別境識。別釋次第其次牒明故。次云歟。
一。恒審思量勝餘識事。延公云。思量義。餘識。第七思量勝歟。讀師云。雖通八識而隨勝顯。思量義第七勝歟。思量超餘識。光胤申云。恒審二義以。勝義存歟。恒六識不恒簡。六識思量義非恒歟。審者義歟。義歟。讀師云。當段二義見事。
一。第七云識。八識通名勿論也。名又專。得名也。若爾可名意識。若意識意即識故業釋也。第六名意。第七意為依故。如眼識得名主釋也。
一。恐此濫彼事。互濫可恐若爾假令第七名意識第六單云意。遮相亂樣歟。讀師不審。自答云。意元專第七名也。第六其名。意識云也。而第六意云。偏他名呼。故第七云意。第六。云意識也。重意云。本來第七故。第七只云意。第六識所依名呼也(云云)一六種釋一字名歟事。其沙汰。只口。
一。又標為簡心識事。私云。心意識三名中。名關第七由顯。標名也。思量勝。積聚別餘識劣故。延公云。第七劣積聚義種子積集。積集云故。讀師云。集起義可談之。種子集起諸法義。餘法故。光師申云。常第七等心義行集起申。種子集起現行。第八。只又種子諸法集起一樣。種子事也。非現行上義。面面無音。心之意歟。
一。或欲顯此與彼意識等文事。光胤申云。設雖成近所依。何必所依方云意耶云不審。但六七俱意識云時。得名差別故。何為所依何為能依云事。名言不顯。仍第七云意。意體顯。依此意識主釋意識名。意云物所依意識云物能依也。六七共云意。共云意識時。更能依所依。其名難顯歟。故但名意意處。意者依止義也(云云現在第七二義思量依止也。為依邊依止之義也。非無間依止。良明房云。依止義意根總以八識為性。無間意取歟(云云讀師云。不可然。現在第七依止事也。無間意別事也云云。延公云。。不共依近所依異事。故沙汰也。相順同計度義立。汎爾不共依。別又親依歟。讀師云。只同事也。差別。今六七不共依。何義。同計度等之義也云意也。延公云。種子隨逐者。所依不生現行能依不生現行故。此邊云隨逐歟。琳舜房云。六緣境時‧七與力故‧之義。云種子隨逐歟。光胤申云。其現行後事也。爭云種子隨逐耶。琳公云。愚草。六緣境時‧七與力故‧以。可知種子隨逐云云)明知同事歟。光胤申云。以顯七與力故。隱種子隨逐云事歟。種子隨逐之樣微隱。以現行。振舞令知歟(云云讀師云。爾也。種子隨逐七與力故別事也(云云
一。義此以彼識種而為所依事。延公云。不審云。以彼識種。第八能種子云事。不審。此第八種子識云意。第七識種子。以彼識種申。第八能種云得(云云讀師云。可依許現起識之沙汰云云)光胤申云。以彼識種土代。第七能種子取。勿論也。但古跡第八能種云事有子細。此師難陀等也。三師初師也。初二師種子義分俱有依立。無餘義歟。然此以彼識種義分俱有依攝。於種子俱有依又二義所依種識二義也。識能種義。第七能得間無子細。肝要所依根種義。第七種子俱有依。第八能種故。以彼識種。第八種子云歟。古跡此事也。第七能種取事勿論也。因緣依根本此文說故。
私云。解依字二師中。第二師義。釋下疏。二師多重問答。可之(許現起二義。文相順違。料簡大事也。可之。)
一。而有轉易事。光胤申云。轉易依。現識俱有依。轉易時。無轉易時爭假依耶。讀師云。轉易體可假依云事也。轉易處可假依道理立也云爾。無轉不可云不假依。重意云。此轉易物。其性。可假現依云事歟。
一。所緣事。良明房云。所緣故。今無用詞歟。所依門故。讀師云。依彼轉緣彼。依彼處緣彼事歟。
一。諸心心所有所依事。或聽眾云。三依總標云。諸心心所有所依歟。又上依彼轉者顯此所依云。二師文取歟。
光胤申云。諸心心所可取歟(云云)或聽眾云。上段不三依。何云三依總標耶(云云
私云。此不可及餘義。上第二能變段也。三依諸心心所。始歟。方依彼轉者。顯此所依取三依總標歟。覺重可尋之。
讀師云。瑜伽心心所有所依說。有所依故也。
一。一因緣依謂自種子事。聽眾不審云。抑三依時因緣依。偏限種子生現行因緣歟。將又根本明心心所三依故。雖云謂自種子。總可通現熏種因緣歟。讀師云。此事古來沙汰歟。先謂自種子之文分明。種子依歟。類相生。因體種子定故。因方入攝之歟。現熏種。謂種子依攝。光胤申云。後二依。因緣依論疏伺。正心心所所依雖限種子依。總廣可通三類因緣見。先論諸有云云)廣有為法志。可亙三類因緣被伺。隨皆詫此依依。疏據通依故(云云)肝要‧謂自種子文限種子見。疏釋之約識而論唯種子識云云)此疏文見。謂自種子明心心所所依故。付本所明此釋歟。三等無間緣依釋下疏。三依得名由致釋處。因緣依傍正。寬狹二門旨見。現望種子此依。本所明狹義門釋。今言因緣依‧令知寬狹遍故。總論之時通三類旨顯也。
一。後二依事。光胤申云。後二依。聊因緣依文相。諸有為法云。諸心心所皆詫此依。能依之體限心心所見。故因緣依謂自種子。廣三類因緣通。內六處前滅意。始終後二依。無寬狹二門歟。隨疏見。因緣依通依釋樣。後二依。廣樣釋。文更(云云)大旨滿座此分治定歟。
一。俱有不云俱有依。云增上緣依子細事。無間不云無間依。無間緣依云子細事。以二箇條。三等無間緣依釋疏釋之。可之。云增上緣依。由若言俱有依‧即種果時‧應名俱有依(云云)此下祕。義問答。大切。可之。許現起識論義。能義。此祕文為證文。存也。可之。
一。因緣依(必不生故)俱有依云轉(必不轉故)無間依云起(必不起故。)轉起三字置事。疏釋之。因緣云生。辨體生故(云云)意易知。生無過因緣生俱有依云轉事。隨順與力不障彼故(云云)此義別轉字司不審也。無間依云事。顯開彼路導彼生故(云云)大旨生起同風情歟。但生云。體辨生勝。起親義。起云歟。讀師云。三依轉起云事。因緣生體辨生義也。俱有轉。所依能依俱時。依彼此。云轉也。俱轉字順歟。開避引導姿。前物。後其處現起。云起歟。
私云。轉字俱依順云事。存也。水波姿本識轉識喻樣可之。轉識轉符合歟。
一。已生分齊事(祕云。已生一句。本論文也。最後蘊者。釋論文也。)難陀護法二家。俱此文羅漢最後蘊說云事極成。而難陀意。種者。羅漢最後蘊位。種子因已滅。云種。現行當念現起故。云已生歟。爾不限最後蘊。種滅芽生相時相也。此文別最後蘊說。餘位樣。光胤申云。別時位。相說志事。保自此文起。最後蘊說文。云爾歟。而此文種滅芽生相說為證文歟。良明房五師云。難陀羅漢後蘊說文別為證。可有子細。其故。羅漢後蘊位。一切種子悉畢故。別云種也。餘位種滅芽生雖同事。總一切種子事。而羅漢後蘊異此。此位總種子。云種也。種子悉成位。最後現行。若種現因果同時。此位能種子。而一切種子云物。現行相續。種滅芽生以之可知也。故時餘位。能種子。所現行前悉位。現行相續之此位。種滅芽生顯故。以此位顯餘位也。
此樣存歟。但疏祕趣。只種滅芽分見。此位一切種義顯更。
一。種生芽等非勝義事。光胤申云。以因果不成云不審也。穀麥因果何非實因果耶。因果多重。種現因果。何廢因果之義耶。世親無性攝論六義明時。外種子明。因果之義齊。讀師云。穀麥因果勝義者前更非因果。同第八所變現行故。光胤申云。同第八所變現行因果義道。可轉以因果故。讀師云。種現因果。實因果。穀麥更非如種現。光胤申云。成分別因。可不應分別。又以世俗淺喻。顯勝義深理。常論義難樣其例多。肝要實因果。云事。世俗勝義。俱實因果何不云耶。親辨自果因果外。不可廢實因果。取等如成無常喻皆此(云云)延公云。聲瓶無常。俱勝義所知。更不可相替。爾不可同以因果云云。光胤申云。聲瓶無常假實不同樣。此因果不可有假實云云讀師云。此論義也。不可有執(云云
一。故瑜伽無常與等文事。讀師云。此文為證樣不審也。肝要亦與後念云。類相生。雖置後念詞。種現因果。他性為因云。不置後念詞事為證歟。頗髣髴也。光胤申云。難陀意。一處後念詞置。餘影顯得。因果後念詞置。類相後念因果不顯。種現因果此詞。因果之義顯。故自類因果後念云。顯他性。得。後師不覺
一。設所說種果前後之文事。
私云。此文勝義七因果前後之文也。初師此文為證歟。但論面別此文引不見。初種子依之下疏其由見。金七十論勝義論。因緣如意論師因緣委初種子依之下。可之。勝論仙人第六代末葉自在黑如意論師論義古跡。因明抄出。釋家解釋歟。不然先德私記。見歟。勝論成劫出世住劫雖無子細。第六代正如意論師出世不審也。如意論師入滅已後人也。釋迦住劫第九減劫。)人壽百歲出世歟。設第一出世不審也。但成劫人壽長。
一。讀師云。難陀論師五根唯種。二箇頌引中。所緣論之頌返返難得。色詞順分唯種義歟。但長行色識云。識加。長行之樣順見分種(云云)私云。二十唯識頌自種。今頌功能宗家三種出。一見分種。二相見分種。三業種(云云聽眾不審云。色識隨境立名歟。讀師云。爾也。光胤申云。隨境子細。常隨境色識。乃至。法識云名時。色識色色塵也。今色識色質礙義。總五塵云歟。但本疏似色塵等之詞。此料簡不審也。其論疏色。無子細。分之釋。色識(不離識故。能緣名立境上云識也。可見疏。)
一。種與色識常互為等文事。面面評定曰。頌互為因。論常互遞兩重置得。常互之分滿足。繁重云遞事如何。延公云。論互遞片互歟。不然不審云云)私云。延公被申之通治定了。

第五十三日(義彼說理教相違有立故無俱有依)

一。義彼說理教相違段事。自下第二師。破第一五根唯種義。加十箇難。段也。就其第十假為他救難。護法轉救上事歟。不然本計破九箇難也。轉救上事歟。不然本計破九箇難也。轉救上難不審也。其轉救難。何本計難入耶。隨轉救時。本計九難。避五不避四見。轉救難。既本計難五加。何轉救難兼本計難耶。延公云。此事古來煩也。或義。轉救上難。難假為他救難。彼虛言都無實句。假為他救難取(云云)光胤申云。此御料簡不審也本疏。本計破諸難舉第九根唯種子難述畢。有避如前所說過難。生起文云。自下第十假為他救難。於中有十。初敘救(云云)轉救難。假為他救難旨分明也。
私云。護法轉救。避本計過。難陀義也。若爾本計。路路難。本計難也。轉救難本計難入事尤有其理。彼虛言都無實義。更非難。只先毀責詞也。以之為假為他救難云事。設古來一往雖有料簡。頗以不足言不足言。
一。法界雜亂事。讀師云。雜亂樣不審也。五根云物五識種。十八界闕減過申。得。眼界乃至身界眼識乃至身識界各別。十界物。五根界則五識界種云故。五闕減歟。而雜亂云事。假令五識種生五根五根種生五識。雜亂。五根。則五識種云。雜亂。不審也。光胤申云。此過守教付過也。十八界各別種云事。聖教之說也。故五根五識。各別。而五根五識種。五根種雜也。其雜云。五根五識種。各別其體。雜亂事。只其體一故。各別物一雜亂云也。讀師云。十八界種闕減申。雜亂云順歟。光胤申云。五根種生五識云。雜亂先。五根五根五識種生五識五根五識云。故闕減事。五根五識闕減可有斟酌歟。種子別置。遂闕減。雜亂尚順歟。就中此過違教也。教引瑜伽三處對法。而對法云。種隨現彼界攝云云)而五根種攝五識界故雜也。又疏終文。又識種非識種故成雜亂(云云)此師見同種義故。雜亂也。非根識雜亂。不云根識雜亂。云諸界雜亂。深意在之。此識同種。殊闕減。順雜亂詞歟。其故同種。境種識種。一種兼申。闕減遁。肝要雜亂也。良明房延公樣云。又色非識種故成雜亂之文。光胤申趣。設其意。又言置或釋歟。見同種有無及二釋。何無右治定。付雜亂過耶。光胤申云。下二種俱非釋疏。此即設許。識色異種。而為此難。故不同前。一種子難(云云)前者諸界雜亂難也。諸界雜亂。見同種付。付此過云事分明歟。讀師大旨心。
一。二種俱非事。面面評定曰。各能生之各。五識一識。生云事歟。下相見分。各見種生見相生相云事歟。大旨當座五識之各治定歟。光胤心了。
私云。歸宅後案之。之各歟存也。二種俱非難。此即設許識色異種。見別種通難。之故。為徵難。見別種之樣標。文。各字下相見分異付得歟。
一。根通三性事。私云。聖教根唯無記定。付此過申事也。隨疏引對法志勿論歟。但種若唯無記五識不減云云)轉因發事歟。抑付之可得事。根通三性難。五根五識種。種隨現判性故。五識現行善惡。種可通善惡。爾違唯識無記之教。為言。疏不能感果難。若守五根無記之說。五識種子現行。唯無記。果感云事也。不可混亂。或聽眾云。五識正業體。不能感果。痛評定曰。轉因發業之分歟(云云
私云。五識體用門。唯無記定時。唯無記一門歟。但付隨所生邊此過來歟。
一。限無執受事。良明房云。安危共同之時。種子執受申。有執受云事。受門執受歟(云云讀師云。爾也(云云)此事追而有執受分齊。可見釋文。據生論義聖教五根名有執受。依生受義云云
一。三依闕一事。私云。疏釋依但應二之意。以種子俱有根故。與因緣根無別體故。依但應二(云云)許現起識論義四緣相違難。義分俱有舉不難之。付別體依難之料簡得。四緣相違。三依闕一。其難意可等抑初二師種子。其分俱有依云事。論疏所伺哉沙汰時。此疏文至極證文也。以種子俱有根故。其旨分明也。
一。轉救上事。評定曰。安惠別行論載轉救此難歟。讀師云。但餘人不見別行論四人上足。遣三賢授膚拙(云云大師一人相傳見。聽眾不審云。樞要授膚拙者。合糅之論歟。別行論歟。私云。樞要之樣合糅之論見。讀師物語云。此御祕藏之論。西明之(云云藏司經藏鎰穴。一返之。則大師前作疏講之見。東院御物語云。藏司沙汰之見。返返不審事也。其時此事。而藏司。程人賄賂取。又同物語云。此御一人傳授被思召論。西明之。剩作疏講之。大師御遣恨之由承之。隨第卷下疏。如法如法粗相歟。論牒。文牒被釋事。又不牒文被述釋處歟。如何樣前前卷粗相。此申西明疏既述作畢講之聞間。故也承良明五師左樣承及(云云)光胤申云。安惠。謂安惠等古大乘師。四分義下疏。護法以前人見。今就護法轉救。加難。返返不審也。若又安惠別行論。本計難。護法別行論轉救之。重安惠難假敘歟。就中疏除親勝火辨八論護法時見。四說教年主之疏歟。相違子細不審也。樣掂時。護法高年人歟。讀師云。古不審也。時宿老御座。云古歟。
私云。安惠宗義得事。讀師或時物語云。聖覺房可入人御門室事深念願。百箇日每日祈請。本望遂滿足謁申人。人云。何事為被尋來臨哉。聖覺房云。總學問勿論也。殊就安惠宗義得節節。為尋申參入(云云)以上讀師物語也。又上綱堯尋。常被申。人御房南圓堂御日參之事。安惠宗旨可究學之由御祈請云云)(以上師範物語也。)所詮安惠宗義知事歟。
一。應五色根非無記事。光胤申云。本計難。唯字置。轉救只非無記故(云云)本計五識種故。五識三性非唯無記為過。轉救種故。業限善惡。不置唯言。非無記為過見。而論點非無記。故(云云)點唯意歟。何本計不置唯言耶。尤不審云云讀師云。誠不審也(云云)延公云。業無記業三性造作分也。此意點歟。光胤申云。不爾轉救時。種者感果之業也。能感五識之文分明也。非汎爾之云云院主云。此事易根土代唯無記物。今善惡種云故。業善惡無記。物也。土代無記根無記善惡過云意也。轉救意業種通三性申。無記云。聖教量。無記定置。云爾也。若轉救意。實業種通三性存。唯無記為過。本計可置唯言。轉救限善惡存故本計異由顯。不置唯言。根聖教定置唯無記故。點加歟。
此雖無委細之仰。此趣御評定。光胤心申了。良明房最前被申樣。同院主御評定。
後良明房云。見疏業通善惡性(云云業通三性。轉救存歟(云云)面面此文誠不審也(云云)私云。通者在義歟(如通三劫故)
私云。疏根唯無記過(云云)根唯無記安惠宗義也。何云過耶。今推之。根種云時。業善惡故。根若唯無記。可非業故云過也。意云。轉救前此過也。安惠自元別體根存故。此過歟。
一。又彼應非有執受事。讀師云。本計難無唯言。轉救始加此言。轉救時取現行業。旨分明也。但此文雖爾第七難等不應通現種故(云云)轉救不限現業旨分明也。論義也。
一。據生論義沙汰出來。讀師云。此問答人不取入事(云云)肝要讀師被申樣。要集種子邊。此難得故。就轉救有自亦不唯之難。安惠根通種現故。種現邊無執受。違有執受也。正現行業轉救令許。其現業三業分。身業有執受。聲意二業無執受見。違有執受之文。得故。自亦不唯之過。安惠現行根限有執受此過(云云)延公樣評定此趣也。
私云。此分誰領解同事。別不取入事。何事哉。勿論勿論。
一。唯色蘊唯內處事。非字處字可返。
一。鼻舌唯應。乃至五地事。私云。感鼻舌二識業。土代可限欲界所繫歟。造業在處何。界繫門事也。界繫。必同歟。果可有子細。
一。又應非色事。讀師云。本計難內。當此難難歟(云云)光胤申云。二種俱非誰之一邊當歟。讀師云。爾也(云云
私云。此難轉救難之內第三難出非唯色蘊攝難如何異耶。此差異事可沙汰之。今度忩忩間不及尋申。又轉救意。自元取業故。得。但聖教唯色根定置違。為過歟。根點。上非無記院主料簡得。聖教定置量破也。但上相替分。上轉救。無記不許。限善惡故。今根轉救許也。但聖教量邊兩難齊。
一。又若五識所感等第九難易知。第難轉救上難也。疏第生起轉救。可之。其下祕能得。
私云。第難下疏。正法藏之轉救。戒賢轉救。無餘義別體五根落付也。根從緣稱之詞分明也。難陀本計。護法轉救之。戒賢又轉救之。戒賢救三重也。論護法救並其上難也。
一。根識繫異難付。聽眾不審云。抑法爾理。歸眼前道理識界根返返不審也。五識界根。延公云。借心時。借初禪身三識。禪以上。此時要須歟。又古端嚴云云)光胤申云。兩條共不覺。借起云。根許上事也。根別不可劬勞。又端嚴扶塵分。可滿足
私云。一且此分申畢。但此兩條可為始終道理歟。
一。假名種子及色功能事。面面評定曰。功能詞別不限種子。廣亙餘詞也。何功能種子定置痛之會之哉。五根取境以顯其體。有作出之此意也。故以功能顯體云爾得可會釋事也。讀師云。一頌前後種子。無子細歟。
一。即識種事。讀師云。識種被訓之。聽眾樣。識種訓之。聽眾之訓遂叶理歟(表本計轉計也)讀師所存。業則種也。業之種不得(云云)光胤申云。常種申。先現行業指。其種云種歟。爾不限此文。總種得名主釋歟(云云讀師云。可為如何事(云云
一。又五境明了意識等文事。
私云。安惠意。五識為第六俱有依。則明了依歟。安惠意五俱意識五根為門歟否事。可有沙汰。又正義意俱有依。許義歟。取境明了○而不定有之文。不定依。許義見。彼又五根為門歟否事。古論義。既有色根何不轉之文。又伽抄分明之文歟。古聞書。可見古聞書。至下可有沙汰
一。又第七識問斷而見道等既有轉易等文事。
私云。俱有依第二師取安惠時。雖無間斷。餘師義(云云)但六識俱有依之文。定可攝安惠歟。不然第七許俱有依由。遂不立耶。若又此文攝。而見道等既有轉易之文。無由立文。可攝而見道等以下歟。文言連續樣不審也。當座評定申也。讀師無殊成敗。
聽眾云。雖不攝此文。下第七轉識決定俱有依之文。無子細(云云
光胤申云。其上俱有樣至極成立畢結文也而有轉易文不攝安惠。抑安惠何道理。第七俱有依許耶。遂不立其由耶。
一。不爾應說藏識意識得轉事。讀師云。瑜伽一卷。有藏識末那云云)此若說種依。第八種子識現行七識。無偏頗亙諸識。若爾依藏識第六云。何別云第七耶云意也。
私云。許現起識時。種子俱有依許證此文。則疏此說種依非現依故之文也。今俱有依門事。種依俱有依事也證也。因緣因緣邊。此說種依云也。付之此下疏。前師轉救。前師曰。六種隨逐七種方生故。種子生現行事雖同事。第六俱有依。第七展轉說也。為言。重疏難之曰。不爾五根五識為例應然亦有別根故(云云)難意云。種子隨遂說依。第七別依得。五根五識能所依。對法第二說種子隨逐故。可有別依根。何立五根唯種不許別體根耶。為言。此如對法以下。五根五識種子隨逐文也。此正文。上依彼轉釋二師中第二師疏引之。可之。五根五識為例應然之文。料簡歟。顯輪集。料簡覺。不分明可之。
自六月一日日。聽眾連社頭夏中參籠之間。無談義

第五十四日義此說猶未盡理至若是說妙符理教

私云。疏可止之辭。祕釋之。可之。述可餘如前說也。所闕少差別之義今正敘之云。第八類餘既同識性以下文也。
讀師云。成第八俱有二量(識性故以恒起故。)內。初量次前安惠對量也。若對初師。難陀。以第七可付不定。彼不許第七俱有依故疏釋之。此不定共比他不定歟。非真過。但唯識因明。多避說過常事也。真實雖對初師。不可有不定云云
私云。對初師。如餘七識同喻。可一分所立不成歟。一分所立不成真似及異義歟。何篇不定得。六識同喻。第七分異品不定。既如餘七識云云)可為不成過歟。但推之。若對初師。同喻可餘第七識歟。
讀師。此量雖對初師。不可有不定。其故汎爾第八可俱有依立。不共不立。俱有依中。含共不共之才學以時。初師雖不立第七不共依。可許共俱有依。依止根本識。諸師共同之義故。延公云。此量意許量歟。汎爾俱有依立。矯取同喻不共別依立故。讀師云。誠意計量可申歟。但能違之樣如何。延公云。設雖帶意許。能違不立可為正經緹歟。光胤申云。意許不共別依同喻第七共依。而識性故之因轉第七。能違何不立耶(云云)以上當座沙汰分也。
私云。第八不共別依。識性故。如第七。可立能違歟。此能違可有所立不成歟。淨月許第七不共依故。又但遮非表之沙汰可尋之。付其可有料簡歟。凡此量意許沙汰。不及沙汰歟。若爾俱有依中量才學歟。始立不共依量歟。隨疏。對初師可不定云。其無釋旨。
一。第七八識既恒俱轉更互為依此有何失事。(第二量他恒轉量也)聽眾不審云。此量對初師歟。對第二師歟。讀師云。此量疏雖不釋對何師。對初師歟。第二師三位無末那習故。以恒起故之因可不成故。良明房五師云。對初師如第七識同喻。可所立不成。如何。讀師云。以識性故因量。第七同喻俱有依物治定後量。不可有不成。良明房云。識性故之量。對第二師不對初師。第二師設第七俱有依許。初師爭已成之義。許之耶。光胤申云。誠良公之不審爾也。但因明一方之敵者云事。識性故雖對第二師。初師。一方敵者。此量第七俱有無為成。自初師一方敵者可許之義歟。此事一且申出了。勝軍比量不定過事。過發智論佛說雖事起。非佛說師。一方之敵者。勘此過云事狹申出也。讀師云。第二師破初師第七無俱有依云義畢故。第二師破。已成之法第七俱有依為同喻歟。光胤申云。此御料簡至要也。今論習。前前師能破文。含後後師常事歟。則安惠破初師。第七有俱有依云文。第三師存之故。已成共許之法為同喻歟。(此分滿座治定了)良明房云。識性故之因。雖對初師。不可有不定。第二師破之。已成法第七俱有依可為同喻故。光胤申云。其樣說之過。一且之事歟。所詮縱奪之二門苦見歟。識性故之時。初師縱。任彼師義不定。他恒轉之時。第二師義奪。立破已後。押為同喻歟。聽眾不審云。抑俱有有無論時。或自力勝故立。道理。不許俱有依。或既有轉易立道理。許第七別依此等皆其道理一。識性故之道理。更可俱有道理不聞。識性。如何可俱有依由。讀師極成餘識不緣離自諸法。識性故(云云)此程事歟。光胤申云。餘識之故量。唯識門故。識性故尤一理唯識道理八識可等故。俱有依之有無一重。識性之道理不審也。但餘識悉俱有依。識性物必有別依故。當量可成歟。但此識性故之道理以。本識轉識令等量。可難義歟。讀師云。餘事之難義。臨其事落居也(云云
一。許現起識乃至。許現識事。讀師云。論義之下也。委細沙汰存略。但大綱一通論文料簡。許現起識以種為依。種子義分俱有依也。此識種云根種云二義。識種亦應許現識長住之俱有依。生義分俱有依也。非親辨自果門
私云。以上義也。義許現起識之所例。種現之因緣。識種亦應之能例。現熏種之因緣俱有依作。為能例也。故今此師令成俱有義疏文此意也。則長住之內。生依此俱有依也。
讀師云。長住之內。新種能熏生云。則親辨自果有何義分耶。延公云。雖一念生。體辨生。令增長俱有依歟。光胤申云。只許現起識之義分俱有依事也。其疑。此。其許此可爾歟。讀師云。長本種。生新種見。新種之處又長之不見光胤申云。長生申分。本新二種差別詞也。新種生云故。生之邊則俱有不可意得歟。只新種本無今有。對本有本種云生計也。
延公。付增長見道可爾之才學申出。無指事間不記之。
一。又異熟識乃至。依根轉事。第八依根轉云事。取境門。如五識第八令取事歟。將又其。只凡依詫根事歟。古來二義也評定。讀師云。不成取境門。依根樣何依。依詫之樣不審也(云云
一。六識別依故不能執受事。光胤申云。五識無遍依之義雖嫌之。自根執受歟。凡執受云。付緣境門緣之執受義也。五識各雖自根。更不緣自根。爭執受之耶。所詮遍依有無行。自根執受之義。讀師云。家作居住事歟。第八五根變出。依五根轉。此風情歟。五識雖緣之。自依詫故。執受義道也。雖然非遍依故。不為能執受。光胤申云。所詮。第八能執受云。緣之執受義。依詫門執受歟。不審也。延公云。此事誠不審也。幾度執受云。緣境門覺。
一。第六識五識五根為取境門取境歟。將又依五識明了雖取境。五根為門事歟事。古來沙汰也。光胤申云。此下疏。第六應然亦全不依五色根故(云云)古以此文。第六不依五根云文也云云。疏六識應然並非遍依故(云云六識總合見。五識依分故。非遍依故(云云)第六一分依詫許歟。全分不依以來。第六一取見。全分不依歟。光胤申云。此料簡古樣也。私推。六識應然並非遍依故。五俱意識合。五識說也。如五識各別一根。第六故。非遍依故以嫌之。全分不依以來。意識事歟。時全分不依非違文。讀師云。此料簡返返可然樣可存事歟(云云
此事追而可決之。
一。或所立不定失事。私云。所立量者。五一卷之量也。立各別依故。無同喻故。可立非遍依故。第八非遍依者。可成不定敵。五一卷量云。六種轉識非能執受。非遍依故。如電光等。導論裏。又可見疏。
一。若識種子事。第八能種子歟。將又種子識歟事。有其沙汰種子識之樣讀師被申了。聽眾良公延公心。
私云。上識種亦應許現識之種。第八能種歟。通一切種歟。又限異熟種歟事。許現起識下疏三釋。隨其下若識種子可治定歟。又不依上三釋。若識種子之種。第八能種申歟。
良明房五師云。識種亦應許現識之種。第八能種歟(云云)光胤申云。依疏三釋可有治定歟。
一。義前說皆不理以下事。光胤申云。皆不理之皆。三師指皆也(云云讀師心了。
一。杖因詫緣事。光胤申云。杖因之因。現行法一途也。此新熏種因也。義廣通一切有為法之依。見導不可執。可見疏。凡疏新熏本有種子付。因緣出狹也。且舉種子因緣也。云爾故。杖因詫緣。狹種子因緣不可意得。而住之住。新熏本種導。生云住云事顯。且新種本種舉也。如字置可推之。
一。若法決定有境為主之事。讀師云。有境義申。能依法令有境義也。所依前有境義(云云)此事珍敷事被申出了。光胤申云。有境無餘所依有境也。第四取所緣所緣。根境歟境歟異義。於有境不可及子細事歟。能依有境。第四取所緣。遂有何差別耶。讀師云。第四取所緣。正能依所緣義。譬如作意引心。有境能依令有境義。又心所觸境云云)光胤申云。第四取所緣能依義故。非所依自義云云)隨所遮法釋時。餘非有為主故云。不出所緣義。非所依上義故也。而有境義。能依上義。非所依自義歟。是一。又有境所依之境故云境所依心。五根色法故。云境廣照境義顯。能依心心所故。所緣所緣心法所緣顯。境所緣詞置此意也見。而有境能依境。此委曲無正體歟。讀師執心。良明房云。讀師御談樣。有境義所遮法。四大五塵種子等也。諸不取境物共出不審也。有境義。所依法上義。不取境物出。不爾能依有境。設自前雖不取境能依令有境義。可悉為所遮之法耶。讀師云。此自前不取境故非遮之。四大能依不令有境故遮之歟(云云)光胤申云。第四取所緣義所遮。即顯種子不。以本識而為所依云云)此段。次第四義所遮出時。有境義所遮。出具決定義四在故土普主義所遮。出具決定有境義遍行五。第四義所遮。出具前三義本識見。而種子能依本識所依時。具有境義云。必定所依之前有境義也。能依種子不有境故。讀師云。疏即顯種子不以本識而為所依者。種為本識所依見。闕第四義云事也。本識所依種子能依事(云云)光胤申云。既文不以本識而為所依云云本識所依云事文分明也。讀師云。以本識。為本識意也(云云)光胤申云。以字訓事。讀歟(云云讀師云。讀。只以訓義。私云。讀師被申樣更不葉文。當座暗推歟覺。此大節也。此事未領解。恐遺恨。隨今疏次下文。種子能取所緣故(云云種子能依。不能取所緣故釋。所緣者。設根境。境。能依所緣無子細故。種子所依種子能取所緣故更不符合。良明房云。讀師御談樣。有境能依有境云時。上有境所遮。四大五塵種子現行法。不為所事出。現行能依。有境能依前境。必定現行法現行境。何簡之為所遮耶。光胤申云。與現行法現行心法現行取置上御不審也。讀師料簡。此現行色法現行
諍論良久。仍而以准。由少義理之事。尤可有沙汰處。遂不及沙汰無念無念
一。此但如王非如臣等事。少分喻云事有其沙汰少分之樣光胤讀上疏釋申畢。
一。故諸聖教唯心心所名有所依事。私云。疏云此解所有能依乃至所依之義(云云)意云翻出能依所依云事也。此論文。所依之處出能依故。可有伏難。仍疏文。答伏難意也。此下祕釋之可之。
一。但說心所所依不說心所心所依事。
私云。疏釋之云。此是外別簡之。法故重言之(云云)祕又釋此疏文作二釋。初釋此論文。總結出所簡之所以也。依者所依也。色心所等。所依外所以也。依者所依也。色心所等。所依外所簡法也。所依後簡之。故云重(云云)第二釋外疑。疑云。心所名有所依故。心所可為所依。為言。釋此疑論文起。疏此者心所也。依者所依也。心所所依外所簡法也。恐此所依歟云濫。重分別釋云重言(云云)可見祕釋。
私云。疏然諸識相望不得者。此第一義事。祕釋之云。諸識相望。不為所依邊。第一決定可簡之。故略不論(云云
一。然有處說。乃至。皆隨宜說事。私云。依說所依所依說依說處事。古沙汰歟。今度不及沙汰讀師云。隨宜之讀事。東院云。印覺正云。隨宜去聲隨字讀事傳談也。無右事也(云云
一。聖教五根別出事。不共境近相順。四義故云事。四義事。不及委細沙汰
私云。俱有依可亙共不共云事。此段分明也。三依烈。俱有四師沙汰。大旨。不共段見。程。俱有不共依事人歟。隨聽眾之中。當座樣申始領解人。返返可得置事歟。
一。雖五識俱取境明了不定有事讀師云。第六識五識明了之依用云事。顯論文顯。私云。五識以第六為分別依。可名明了依歟。俱有依也。所依也。第六以五識明了之依。不定依故。非俱有依。非所依。光胤申云。取境明了。以五識明了之依。聞。其明了之依云姿不聞。依五識同取境故。此邊以歸五識明了之依歟。將又正雖不依五根門。五識俱。依彼力明了取境故。云爾歟事。此論文沙汰。古來第六五識俱時。依五根門歟論義。此下出來歟。隨良明房云。此論義良算論義也。此論文下出來。
一。聖教唯說依第七者染淨依事。光胤申云。此論文時。染淨依之外。不共依之作用用歟。染淨依則為第六為不共依歟事。可有御沙汰云云讀師云。古沙汰也。二義歟。無右事也。染淨依之外。何義用。不審也(云云)光胤申云。染淨依邊。餘識為依。親為依分外。別新義用。其親分者。近相順歟。此分染淨依邊近相順分歟(云云
延公云。別義用近相順談。可被談事也(云云)琳公云。同計度新義用歟。
私云。同計度染淨依之內歟。但未定。
光胤申云。同計度事。時事。以之不共義申。同計度時。不共依故。一且不審也。不可為量。讀師云。同計度時以。餘不共見。同計度不共依之義也。
私云。同計度不共義出事。解釋分明也。光胤申分。一且不審也。
光胤申云。第八為第七根本依之外不共義用歟事。同沙汰也。但聊染淨依別義用覺。第七八識既恒俱轉之邊。根本依之外事也其故根本依事。間斷體。根本依也。故能依恒轉。根本依之外歟。
光胤申分。古聞書聊潤事申了。
琳公樣云。第七第六同計度見。七八恒轉見。大略同風情歟。私云。覺分延公云。染淨依之姿。尤可有御沙汰云云讀師云。此事無大事也。日比無領解分。但樞要釋。凡染淨依。分位決定之依習置分。此上不取入。分位決定依。一且能依染淨。淨依畢意淨之依得。佛果所詮淨依取。因位何。漏無漏間雜。有識不脫之過失。可為染依歟。
私云。樞要釋。讀師被誦之。此釋經沙汰類眾抄覺。可之。論義第七諸識染淨依也。第七不善可障云云)此樣一向三性聞。人可謬事也。不障善故染淨依申出事。尤有子細。重可記之。後學可察之。
光胤申云。染淨依之姿御沙汰。先染淨之依歟(主。染淨能依也。)染淨即依歟事。被治上。可有御沙汰事也。讀師云。尤爾也。當染淨之依治定。染淨能依上事也。
私云。此沙汰。上分別染淨根本所依別故之下。可有沙汰事也。疏此下四種依沙汰。凡訓論等之時。沙汰出來。古沙汰付樣歟。染淨依之外。不共依之義用歟事。依第七者染淨依故下沙汰
一。依覆說付。良公不審。非指事。略之。
一。四位無云事。五一文也。
一。雖有色界亦依五根不定有事。延公云。正義意第八識五根為取境門取境歟。汎爾依詫分歟。古二義也。不可限淨月義。正義此二義讀師心了。
一。識種不能現事。此文時。又以前諍論有境。所依有境歟。能依有境歟事出來。光胤申云。釋此文疏二釋。初釋種能依種子不取境故。所依無。令心心所所緣之義。仍依非所依。為言。此時所依現識也。種子種子識也。第二釋種子為所依。現為能依所依之種。闕有境義故非所依。為言。初釋。識種不能之種能依。現境。第四取所緣也。第二釋種所依。現種境。第三有境也。此第二釋。有境義。所依有境也云事分明也。讀師云。此中解以來。種子能依歟。為所依歟二釋。其上別事也。非能所二釋(云云
私云。讀師所談。以外不符合事多。次日談義以前。讀師三箇條子細被申出。一昨日識種不能現料簡時。初釋種能依取云事爾也。段左樣見(云云)昨日讀師初釋當其種子識不能現緣。乃至非有所依段。更種子能依取釋(云云)仍次日被改之了。二諸心心所。皆有所依云。三依皆所依也(云云)隨心心所名有所依三依理也。而依所依差別時。俱有依獨四義具所依也(云云因緣無間緣。不四義。故非見。若爾所依云。又非所依見。此相違如何。三依是主義緣是由義釋主義見。而依所依分別時。如王與臣互相依等云。不謂主非主見。所依此但如王非如臣等云。主義見。隨立為主義。若爾義釋樣。又以為主義簡之見。此不審云云
光胤申云。初箇條。改執之間不及申立。第不審事易。然有處說依為所依乃至隨宜說之處道。依所依說事。種子依出。隨疏然有處說等生起問。種子依無間依。諸心心所有所依說以。相違關。所依何限俱有依耶(云云)然有處說等文。會此相違也。疏段分明也。若爾種子無間所依說。依所依隨宜說也。非御不審之限。第三不審事。依是主義釋對緣是由義時事也。依與所依相對。所依正主義也。依廣可亙主非主歟。所詮相對主義顯門。互主非主門。廣杖詫門依云時。物。緣依云故。互主非主緣時。緣外主依取故。主義云歟。
以上。
文五年。丙申。七月二日。於燈下書寫之訖。以此微功為二利之良因矣。
同六年丁酉對了秀院一交了。
藥師寺末資蝙蝠僧英乘

論第四卷聞書第二